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代码】024601102【课程修习类型】必修(平台课程)

【开课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适用专业】化学

【学分数】3 【学时数】总学时48学时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高等数学、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中、英文)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应化及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状态的分析测试方法,也是其它学科取得化学信息的研究手段,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综合性强,包括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物理和化学的原理、特点、仪器的结构原理、定性定量分析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本课程主要讲解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发光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库仑分析法、伏安与极谱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领域,掌握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际样品分析,并解决相应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在工业、农业、环境、医药、健康、食品及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能更快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仪器分析课程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Brief Introduction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one of core courses in chemical majors. It is not only an analytical test method for studying chemical composition, state and structure of matter, but also a research method of obtaining chemical information in other science.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analytical detection means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lot of field. The course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 includ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inciple, th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principl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scope of all kinds of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The course explains basic principle ,instrumental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potentiometric analysis, electrolytic analysis, coulometry, voltammetry and polarograph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etc.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various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and know where they can be applied. Help the students to gain the abilities of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method to analyze actual sample as well as solv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widely applied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ospital and medicine, food and health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s. So it is beneficial for the students to master different kind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not only in improving their study and researching ability, but also in enhancing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getting a job. So the Instrumental analysis course is very important for cultivating of chemical talents.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目标1:掌握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基本构成。理解仪器各部分的物理原理,各种仪器的应用情况。了解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情况。

目标2:掌握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发光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库仑分析法、伏安与极谱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主要仪器分析方法的仪器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的功能,条件选择及干扰消除、定性及定量方法原理,应用范围等。

目标3:了解原子荧光光谱,毛细管电泳、离子色谱等常用仪器分析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仪器分析的研究前沿。

2)能力方面

目标4:能够独立预习和思考课程的各部分内容,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目标5:初步具有应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实际样品,或能针对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的能力,具有对各种仪器分析方法进行条件优化的能力,具有对样品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目标6:具备复杂样品仪器分析方法方案设计、文献查阅和方案实施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

3)素质方面

目标7: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各种课前课后思考题和作业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目标8:注重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符合社会需求。

目标9: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仪器分析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及前沿的科学报道,并撰写读书报告。培养学生的前瞻性思维。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课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讲授采用现代多媒体和传统方法结合。

2)通过预先布置预习思考题,或微课的形式促使学生预习,并在课堂上组织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3)通过设置设计实验及仪器分析发展前沿的讨论专题,要求学生利用网站上的课外资料,进行设计和总结,从而拓展知识面,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林树昌、曾泳淮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三版

参考文献:

[1]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2] 《仪器分析习题精解》,胡胜水、曾昭睿等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3] 《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庄乾坤,刘虎威,陈洪渊等编,科学出版社,2012

年;第一版

[4] 《分析化学前沿》,高鸿主编,科学出版社,1991年。

[5] 《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庄乾坤,刘虎威,陈洪渊等编,科学出版社,2012

年;第一版

(2)教学网站:

仪器分析教学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1210371919.html,/index.html

学习通APP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期中考试范围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章内容。期末考试范围为第九、十、十一章、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十五章、十六章内容。

(2)评价标准:

(3)成绩构成:(明确平时成绩与课程总成绩之间比例)

本课程是考试课程,设期中和期末两次闭卷考试。学生学业成绩由平时、期中和期末三部分组成,其比例为平时:期中:期末=3:3:4。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后书本作业、网上测试成绩和课后总结归纳、讨论等三部分构成,其比例为5:4:1。

(4)过程考核:(明确平时成绩的具体构成、如何进行过程监控)

3.过程考核

(1)课后书本作业:教师批阅给分。给分依据:完成质量、学习态度,完成时间等;

(2)网上测试成绩:网络会自动给出测试时间、次数、成绩。给分依据:测试次数、测试成绩等;

(3)总结归纳、讨论:总结归纳指课堂上教师布置的归纳内容,讨论指平台提问和参与平台讨论,课堂讨论情况。给分依据:归纳内容完成情况,参与讨论次数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要求:

1)掌握仪器分析的含义,分类。了解仪器分析的主要内容、作用、发展前景以及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重点:仪器分析的含义,分类和主要内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分析化学中的仪器分析方法

第二节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第三节仪器分析的特点

第四节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3.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举例展示仪器分析应用及发展,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

[1]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1章。

[2]《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庄乾坤,刘虎威,陈洪渊等编,科学出版社,2012

年;第一版

5.思考作业题

1)简述分析化学的作用。

2)什么是仪器分析,它与化学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3)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3学时)

1. 教学要求:

1)掌握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等概念;掌握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定义;了解光学分析法的分类;掌握单色仪的线色散率、分辨率、闪耀波长等概念。

2)重点:电磁波谱的分区及各个光谱区的产生机理,波长、频率、能量等相关计算。

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定义的理解,单色仪的线色散率、分辨率、闪耀波长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难点: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定义的相互区分。

单色仪的线色散率、分辨率、闪耀波长等概念的理解和计算。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光学分析法分类

第三节光谱法仪器

3.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

[1] 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2章。

[2]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3] 《仪器分析习题精解》,胡胜水、曾昭睿等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5. 思考作业题

1)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P23 2-1,2-6,2-7,2-9,2-11,2-12

2)接2-12题(3)若焦距为1m,波长为300nm和400nm的两条谱线在谱片上的距离。(4)若相板长度为24cm,当中心波长为500nm时,相板拍摄的一级光谱的波长范围。3)简述光栅方程的意义。闪耀光栅的特点。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6学时)

1.教学要求:

1)掌握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方法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特征谱线、谱线强度、自吸等概念;掌握各种激发光源的特点和选择;掌握发射光谱仪器的类型、组成及各部分作用。掌握定性、定量分析的原理;了解半定量及定量分析的方法。

2)重点: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及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自吸及其影响因素。各种激发光源的特点和选择;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原理。

3)难点: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及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ICP光源的工作原理。内标法定量分析原理。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原子光谱基础

第三节原子发射光谱仪器

第四节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第五节分析应用

3.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

[1] 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3章。

[2]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3] 《仪器分析习题精解》,胡胜水、曾昭睿等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5.思考作业题

1)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P46 3-9,3-10,3-11,3-14,3-18,3-19 2)分析下列试样应选用什么光源?为什么?

(1)矿石的定性、半定量(2)矿石中的碱、碱土金属

(3)青铜中的锡(~10%)(4)钢中的锰(0.0x~x%)

(5)污水中的Cr、Mn、Cu、Fe、V、Ti等(ppm~x%)

3)简述ICP光源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4)摄谱仪的构成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5)发射光谱为什么要用内标法定量,内标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6)发射光谱的定性依据是什么?实际分析时应如何定性?

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6学时)

1.教学要求:

1)掌握原子吸收基本原理(谱线轮廓、峰值吸收)、特点与应用;掌握空心阴极灯等锐

线光源及常用原子化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类型,了解原子吸收测定的条件选择及干扰消除方法。

2)重点:原子吸收基本原理;峰值吸收;空心阴极灯及原子化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方法;原子吸收测定的条件选择。

3)难点:谱线轮廓、峰值吸收;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原子吸收光谱仪

第三节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第四节分析方法

3.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

4. 学习资料:

[1] 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4章。

[2]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3] 《仪器分析习题精解》,胡胜水、曾昭睿等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5.思考作业题

1)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P75 4-3,4-4,4-5,4-7,4-9,4-10,4-21, 4-22,4-24,

2)怎样选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的最佳条件?

3)简述火焰原子化器常用火焰类型及其特点。

4)简述石墨炉原子化器的特点。它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5)什么是基体效应,什么是背景吸收?

第九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3学时)

1.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电池的一些基本概念:电池的组成及表达式,半电池反应,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理解一般电极反应过程;液接电位,极化现象和超电位等概念;了解电极类型,掌握第一类第二类电极。

2)重点:电池的组成及表达式,半电池反应,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极化和超电位;

第二类电极。

3)难点:半电池反应,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极化和超电位。

2.主要内容:

第一节电化学电池

第二节液接电位与盐桥

第三节电极电位

第四节一般电极反应过程

第五节电极的极化和超电势位

第六节电极类型

3.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

[1] 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9章。

[2]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3] 《仪器分析习题精解》,胡胜水、曾昭睿等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5.思考作业题

1)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P210 9-4,9-5 ,9-6

2)写出下列电池的半电池反应和电池反应,计算其电动势,并标明电极的正负。

(1)Pt,H2(0.200atm)|HCl(0.100 mol/L)‖HCl(0. 100mol/L)|Cl2(0.500atm),Pt

(2)Zn∣ZnO22-(0.010mol/L),NaOH(0.500mol/L),HgO(固)∣Hg

(己知:ФθAg+, Ag=0.80v; ФθCl2, Cl-=1.359v,ФθZnO22-, Zn =-1.216v; ФθHgo, Hg=0.0984v) 3)已知Hg2Cl2的溶度积为2.0×10-18,KCl的溶解度为330g/(1000ml溶液),

己知ФθHg2 2+ , Hg =0.80v, 计算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

4)极化类型有哪两种?影响因素有哪些?

5)什么是液接电位?如何消除液接电位?

6)第二类电极常用作参比电极,为什么?

第十章电位分析法(5学时)

1.教学要求:

1)掌握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掌握pH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及膜电位产生机理;掌握离子选择电极选择性系数Kij pot的意义;掌握电位分析法定量分析方法;了解电

位滴定中电极体系的选择及滴定终点的确定;理解离子选择电极基本类型及其结构2)重点:电位法测定的前提条件,离子选择性电极响应机理,pH玻璃电极测定溶液pH的方法;离子选择性系数;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的定量方法。

3)难点:离子选择性电极响应机理,离子选择性系数。

2.主要内容:

第一节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离子选择性电极

第三节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

第四节直接电位法

第五节电位滴定法

第六节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3.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

[1] 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10章。

[2]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3] 《仪器分析习题精解》,胡胜水、曾昭睿等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5.思考作业题

1)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P235 10-2,10-10,10-11,10-12,10-16 , 10-20 2)简述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机理,为什么电位分析法要在零电流条件下进行测定?3)当用F-选择性电极,以直接电位法测定某有Fe3+、Al3+共存的待测液中F-的含量时,所使用的FISAB中含有:1.0mol/LNaCl、0.25mol/LHAC-0.75mol/LNaAC和

0.001mol/L柠檬酸钠。根据F-选择性电极的特性,说明此时TISAB需含上述试剂的

道理。

4)采用下列反应进行电位滴定时,应选用什么指示电极?并写出滴定反应式。

(1)Ag++S2-= (2)NaOH+H2C2O4= (3)Al3++F-=

(4)Ag++CN-= (5)H2Y2-+Co2+= (6)Fe2++Ce4+=

5)用pH玻璃电极测定溶液pH时,先用标准缓冲溶液定位和调斜率,为什么?

6)电位分析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应该如何消除或避免?

第十一章电解与库仑分析法(3学时)

1.教学要求:

1)掌握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析出电位、平衡电位、分解电压);掌握控制电位电解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掌握恒电位、恒电流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库仑分析的基本条件,电量测定,库仑滴定终点的确定。了解库仑分析法应用。2)重点: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析出电位、平衡电位、分解电压、超电位,析出电位和析出顺序之间的关系;库仑分析法原理和基本条件。

3)难点: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析出电位和析出顺序之间的关系;

2.主要内容:

第一节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电解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第三节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库仑分析法及应用

3.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

[1] 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11章。

[2]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3] 《仪器分析习题精解》,胡胜水、曾昭睿等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5.思考作业题

1)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p250 11-7,11-8,11-9

2)计算0. 1mol/L AgNO3在pH=1溶液中的分解电压。

(已知:ФθO2, H2O =1.23v ηAg=0 ηO2=0.40v)

3)在1mol/L硫酸介质中,电解1mol/L ZnSO4与1mol/L CdSO4混合溶液,试问:(1)电解时,锌与镉何者先析出?

(2)能不能用电解法完全分离锌和镉?电解时应采用什么电极?为什么?

已知:ФθZn2+, Zn =-0.762v; ФθCd2+, Cd =-0.403v; ηH2(铂电极上)=-0.2v ηH2(汞电极上)=-1.0v ηCd≈0 ηZn≈0

4)库仑滴定法中滴定剂实质是什么?应用条件是?如何达到电流效率100%?

第十二章伏安与极谱法(4学时)

1.教学要求:

1)掌握伏安与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扩散电流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掌握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掌握极谱定量分析法;理解极谱波与可逆极谱波方程;掌握循环伏安法,溶出伏安法,脉冲伏安技术

2)重点:伏安与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扩散电流的产生及影响因素;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极谱定量分析法;

3)难点:伏安与极谱法的基本原理;扩散电流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2.主要内容:

第一节直流极谱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扩散电流理论

第三节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第四节极谱定量分析法

第五节极谱波与极谱波方程

第六节循环伏安法,溶出伏安法,脉冲伏安技术

3.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

[1] 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12章。

[2]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3] 《仪器分析习题精解》,胡胜水、曾昭睿等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5.思考作业题

1)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P28012-6,12-8,12-10,12-12,12-13

2)简述伊尔科维奇方程中K由那些影响因素组成,它们是如何影响扩散电流?

3)在极谱分析中,为什么要加入大量支持电解质?加入电解质后电解池的电阻将降低,但电流不会增大,为什么?

4)什么是可逆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可逆波?

5)简述溶出伏安法的灵敏度高的原因。

第十四章色谱分析法导论(6学时)

1.教学要求:

1)掌握色谱法基本概念和术语,色谱分离原理;掌握塔板理论及柱参数,理解速率理论;掌握气相色谱定性及定量方法

2)重点:色谱分离原理;塔板理论,速率理论,改善分离度柱效的方法;色谱定性及定量方法

3)难点:速率理论,改善分离度柱效的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色谱法及其分类

第二节色谱法基本概念和术语

第三节色谱法基本理论

第四节色谱分离优化

第五节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3.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

[1] 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14章。

[2]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3] 《仪器分析习题精解》,胡胜水、曾昭睿等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5.思考作业题

1)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P319 14-2,14-6,14-9, 14-12,14-14, 14-15, 14-16,14-20, 14-23, 14-25, 14-26

2)色谱图上的色谱峰流出曲线可说明哪些信息?

3)什么是分配系数K,容量因子k’,选择性因子a。它们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它们的值越大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要用相对校正因子进行定量?

5)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第十五章气相色谱法(6学时)

1.教学要求:

1)掌握气相色谱仪组成和主要工作部件;理解热导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了解电子捕获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的应用;理解常用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它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2)重点:热导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常用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它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气相色谱仪

第二节气相色谱仪检测器

第三节气相色谱固定相

第四节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3.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

[1] 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15章。

[2]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3] 《仪器分析习题精解》,胡胜水、曾昭睿等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5.思考作业题

1)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p 350 15-3,15-6,15-7,15-8(1-4)

2)气相色谱中柱温是重要的色谱操作条件之一,请你谈谈柱温是怎样影响理论塔板高度H?实际分析中应如何选择柱温?

3)色谱固定液在使用中为什么要有温度限制?柱温高于固定液最高允许温度或低于其最低允许温度会造成什么后果?

4)气相色谱中组分与固定液之间的作用力有哪些类型。固定液应如何选择?

5)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第十六章液相色谱法(4学时)

1.教学要求:

1)掌握液相色谱仪组成和主要工作部件;掌握液固、液液、化学键合、离子交换等色谱分离方法;了解排阻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了解色谱分离方法的选择。

2)重点:液相色谱仪组成;液固、液液、化学键合、离子交换等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固定相与流动相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提高分离效率的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液相色谱分离原理

第二节液相色谱仪

第三节液相色谱分离方法(液固色谱法,液液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排阻色谱法)

第四节色谱分离方法的选择

3.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

[1] 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16章。

[2]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3] 《仪器分析习题精解》,胡胜水、曾昭睿等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5.思考作业题

1)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p 380 16-6,16-11,16-13,16-16,16-18,16-19

2)化学键合相色谱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分别列举各类型中最常见的几种固定相。3)简述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少谱带扩张,提高柱效?4)在液相色谱中,离子型混合物试样可以采用哪些模式分离?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0142110 课程类型:必修课 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基础方向课 学时:64学时讲课学时:60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化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 执笔人:刁春鹏审定人:张金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要求 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较特殊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形态分析及结构分析。它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仪器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主要仪器分析方法,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与性质,利用这些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定结构的分析任务,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和更好的指导工农业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它为后续课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它是许多学科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测试手段,并在提高人才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重点介绍光谱、电化学和色谱三大块和质谱法的内容。 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极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 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常用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会使用一些仪器。 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了解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今后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用到先修课的一些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 学时:2

食品包装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包装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学时数:18 学分数:1.0 一、实验课开设目的 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加深理解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掌握包装材料的包装特性及基本用途,了解包装技法的基本程序和操作,为将来步入生产奠定实践基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符合社会要求的食品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特开设《食品包装学》实验课。 二、实验课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 42学时,其中讲课 24学时,实验 18学时。 序号实验题目学时 1 食品包装材料测试 3 3 2 食品包装技术: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液体、 固体、枕式袋) 3 食品包装技术:热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 3 4 食品包装技术:真空(充气)包装机、热封机 3 5 产品包装设计6(设计实验) 合计18 三、实验课教材、参考书目 1.理论讲授教材:章建浩.《食品包装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实验指导书:袁亚宏.《食品包装学实验指导》(自编教材),待编。 3.参考书: ① 章建浩主编. 食品包装手册大全.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② 林学翰等主编.食品包装学.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实践1:餐饮服务站姿、走姿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食品包装材料测试(3学时) 1.实验目的与要求:建立食品包装常用材料的感性认识,了解材料的包装特性及用途,并掌握食品包装材料基本包装性能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2.实验主要内容:食品包装用纸类材料中,比较认识牛皮纸、羊皮纸、蜡纸等纸张和纸板的包装特性和用途;塑料中,对常用的PE、PP、PET、PA、PVC、PVDC等塑料的包装特性和用途及包装产品进行展示和了解;金属中,主要对目前市场常用于两片罐、三片罐制造材料镀锡钢板及铝箔的包装特性和包装产品及一些新型食品金属罐进行分析;玻璃中,主要了解玻璃瓶的包装强度和特性及新型薄壁轻型瓶。另外,还可根据市场发展,认识一些最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产品。 3.实验步骤: (1)对各种包装材料的特征进行识别并了解包装特性 (2)对包装材料的基本特性进行测定分析 4.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完成后,学生必须于当周完成并上交试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统一使用西昌学院实验报告用纸书写,要求书写规范、整洁,并能对实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对实验报告要认真批阅,有选择性的接受学生反馈的意见,以便对实验进行改进。 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厚度测定仪,封口强度测定仪,热封强度仪,热收缩测定仪等 实验二食品包装技术: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液体、固体、枕式袋)(3学时) 1.实验目的与要求: ①了解食品包装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基本原理和方法 ②在掌握包装材料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完成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基本原理。 2.实验主要内容: ①了解食品包装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基本原理 ②掌握食品包装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方法 结合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设备条件对以上包装技术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食品包装常用技法的理解。 3.实验步骤: ①于本门课程开始授课时,即下达设计任务及要求,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利用课外收集,了解食品包装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基本原理和方法; ②实验课时,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和调试; 4.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完成后,学生必须于当周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统一使用西昌学院实验报告用纸书写,要求书写规范、整洁,并能对实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报告中要分析其设计或收集的包装产品所选用的包装材料的类别及特性,采用的包装技法,并能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及见解。教师对实验报告要认真批阅,有选择性的接受学生反馈的意见,以便对实验进行改进。 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 6.实验所需材料:多功能包装机塑料薄膜 实验三食品包装技术:热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3学时) 1.实验目的与要求: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试行) 一、教学目的 仪器分析实验是实验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的重要内容。其要紧目的是: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差不多原理的明白得,把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差不多知识和技能;学会正确地使用分析仪器;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科技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差不多要求 1、课前认真预习,认真阅读仪器分析实验教材,了解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工作的差不多原理、仪器要紧部件的功能、操作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 2、学会正确使用仪器。未经老师承诺不得随意开动或关闭仪器,更不得随意旋转仪器旋钮、改变仪器的工作参数等。详细了解仪器的性能,防止损坏仪器或发生安全事故。实验室应始终保持整洁和安静。 3、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地学习有关分析方法的差不多技术。要细心观看实验现象和认真记录实验条件和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学会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主动摸索、勤于动手,培养良好的实验适应和科学作风。 4、爱护实验的仪器设备。实验中如发觉仪器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报告老师处理,每次实验终止后,应将使用仪器复原,清洗好使用过的器皿,整理好实验室。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简明,图表清晰。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原理、仪器名称及型号、要紧仪器的工作参数、简要步骤、实验数据或图谱、实验中的现象、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咨询题讨论等。 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差不多条件实验及试样中微量铁的测定)(4学时) 实验二食品中NO2-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取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取光谱的阻碍(4学时) 实验四荧光分析法测定铝的含量(4学时) 实验五原子吸取光谱法测定痕量镉(4学时) 实验六玻璃电极响应斜率和溶液PH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七自来水中含氟量的测定-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4学时)实验八极谱催化波测定自来水中微量钼(4学时) 实验九硫酸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电位滴定(4学时) 实验十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4学时) 实验十一果汁(苹果汁)中有机酸的分析(4学时) 三、教材及参考书 1、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1.7) 2、万益群、倪永年主编.仪器分析实验(第三版).江西高校出版社(2 003.8) 3、谢能泳、陆为林、陈玄杰编.分析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其它讲明 五、实验项目一览表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使用专业:环境科学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食品工艺学教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编制。 二、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本实验课程包括酸奶、乳饮料、果汁饮料、面包、蛋糕、蛋黄酱等产品的加工实验内容。在实验预习中也鼓励学生按组的形式根据基本工艺和基本配方从原料选择、配方制定、工艺优化、理化指标测定及经济核算几方面独立设计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把所学的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等本专业开设的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强调创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原料到成品食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同加工手段或工艺对食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加工不同类型的食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加强,即熟悉了各种食品的工艺,也能学习和掌握有关食品加工设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自编实验讲义 教学形式:学生操作 五、本课程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主要设备 1、电炉 2、家用多功能粉碎机 3、培养箱 4、水浴锅 5、天平 6、粉筛 7、不锈钢桶8、和面机9、冰箱10、烤炉11、打蛋器12、秤13、不 锈钢盆14、蛋糕烤模15、烤盘16、高压灭菌锅 (二)低质易耗品 1、试管 2、移液管 3、皮筋 4、保鲜膜 5、一次性塑料杯 6、小碗

(三)实验材料 1、鲜奶 2、水果 3、面粉 4、鸡蛋 5、糖 6、食品添加剂 7、油脂 六、考核办法 根据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具体的评分;结合预习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确定实验的总成绩。最后在学生的课程实习总成绩中,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60%。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代码】024601102【课程修习类型】必修(平台课程) 【开课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适用专业】化学 【学分数】3 【学时数】总学时48学时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高等数学、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中、英文)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应化及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状态的分析测试方法,也是其它学科取得化学信息的研究手段,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综合性强,包括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物理和化学的原理、特点、仪器的结构原理、定性定量分析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本课程主要讲解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发光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库仑分析法、伏安与极谱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领域,掌握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际样品分析,并解决相应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在工业、农业、环境、医药、健康、食品及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能更快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仪器分析课程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Brief Introduction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one of core courses in chemical majors. It is not only an analytical test method for studying chemical composition, state and structure of matter, but also a research method of obtaining chemical information in other science.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analytical detection means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lot of field. The course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 includ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inciple, th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principl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scope of all kinds of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The course explains basic principle ,instrumental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potentiometric analysis, electrolytic analysis, coulometry, voltammetry and polarograph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etc.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various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and know where they can be applied. Help the students to gain the abilities of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method to analyze actual sample as well as solv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

仪器分析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0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课程定位 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应检验工的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方法,熟练使用分析仪器,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选择分析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具备从事轻化产品检验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轻工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检验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它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下一步进行顶岗实习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检验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课程倡导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具体实训项目为线索来进行,项目如下:纯碱中微量铁测定、废液中Co2+和Cr3+检测、水中苯酚含量分析、自来水中钙含量测定、水中铜含量分析、洗发水pH值的测定、牙膏中氟含量检验、废液中I-和Cl-的分析、白酒中杂醇油的测定、乙醇中微量水分析、西瓜中多糖的测定以及茶叶中咖啡因的分析等。这些项目包含了仪器分析类型:可见光光度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了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比较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及外标法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开课单位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二、课程代码与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050113015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学 三、开课对象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 四、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必修 总学时48学时;3学分。理论48学时。 五、教学任务与目标 《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必修课。 1.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来解释所涉及的各种食品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适宜供人食用的成分; 2.理解GMP、SSOP、IS22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理解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掌握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包装材料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教学内容:(1)食品安全性的概述: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安全现代内涵;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的过程;化学物质的毒性与饮食风险;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2)世界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3)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物;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控制;(4)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答法、图示法、习题法。 教学手段:传统讲解、多媒体。 第二章化学成分源食品安全问题6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农药、兽药残留,教学内容:(1)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危害;违禁非食用物质添加剂的毒性作用;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评价;几种典型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 三聚氰胺;工业用甲醛;(2)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限量;(3)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来源;兽药残留危害;兽药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学校 中药教研室 2010. 3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适用对象: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仪器分析》是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主要讲授仪器分析光学分析法、色谱法、质谱法等方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使用技术。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制定实验研究方案,解决中药生产质量检测、监控、中药新药研发等领域的问题。 该课程应在完成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为以后的中药化学,制剂分析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技能: 1、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发展趋势; 2、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实验技术 3、掌握仪器结构、原理和应用 4、基本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法的样品处理技术 5、能把仪器分析技术运用到科学研究,中成药生产检测、监控,及新药开 发中去。 三、学时分配(参考)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仪器分析发展的现状。 2.熟悉现代仪器分析的特点。 [教学内容] 1、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2、仪器分析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仪器分析法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难点: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法的比较 [教学方法] 多媒体或理论讲授。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教学要求] 1.了解光学导论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电磁辐射的概念和各种光谱的区别 [教学内容] 1、电磁辐射与电磁波。 2、光学分析法分类(光谱法与非光谱法,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 [重点与难点] 重点: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或理论讲授。 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教学要求] 1.熟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Lamber-Beer 定律及影响因素。 3.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各部件的流程和作用 4.掌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Lamber-Beer 定律 3、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重点与难点]

浅谈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的认识

浅谈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的认识 摘要:不论是大气污染还是水质污染,都要求采用先进的测定技术对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价。例如,在了解酸雨程度时,适宜采用离子色谱法;氟氯烃类气体和有机农药的测定,不但需要高难度的采样和预处理技术,还需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或气质联用技术( GC -MS) 进行测定;如上所述,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这两个领域中,各类污染物质均需要相应的分析方法。因此仪器分析这门课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大气污染、水污染、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这门课是我向往已久的课程,因为在上学期通过学习环境监测以及做一些专业基础实验,我对化学分析仪器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很是向往仪器分析这门课。另一方面,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我们来说,学好仪器分析这门课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使得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应对更大数量的样品和更快的分析速度,因此现代化的检测方法成为环境监测的必由之路。所以光谱法、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流动分析等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尤为重要【1】。但当我真正开始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才发现仪器分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仪器分析》的各章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知识琐碎,仪器结构复杂,原理抽象,涉及面广。例如对于气相色谱仪这一仪器来说,虽然书上介绍的很详细,老师讲解的也很细致,但听完之后对于它的整个气路流程还是不是很清楚,简单通过听课或者看书很难达到记忆深刻的目的。所以自己课下也会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 1善于总结。 对于仪器分析这门课,虽然它的知识点很琐碎,各章节之间联系也不是很紧密,但每门课学习结束后的总结是我必做的一件事情,因为不仅加深了我的记忆,还能够通过总结比较拓宽我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例如对于仪器分析中的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发射光谱法来说,自己就在课下做了一些总结,并且总结的同时也会通过过程图来进行记忆。 图1 笔记总结图2 原子吸收仪示意图 1.1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以测量待测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作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Food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程得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45学时,实践9学时) 【周学时】3 【总学分】3 【建议开课学期】6学期 二、课程目得及教学要求 【课程目得】 食品分析就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得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得一门技术性学科。食品得营养价值与安全性就是食品最基本得两大要素,而食品分析就是监控食品营养价值与安全性得基本手段。 按照课程内容可分为分析方法概述、一般营养成分检测与安全性检测等三大块内容。分析方法概述中主要包括样品得采集及预处理方法、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与食品得物理检测法等基本分析手段;一般营养成分检测中主要包括水分、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酸度与灰分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得测定;安全性检测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限量元素与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等内容。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掌握食品组成成分检测得方法与原理,掌握基本得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分析报告得撰写;了解食品分析中样品得处理方法以及样品分析得一般预处理方法;学生获得食品分析系统得理论知识体系;为日后从事食品生产、质量与安全控制、科研与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讨论、汇报、视频为辅。其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学生得自学能力、知识得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培养,尽可能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即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运用于实际生活、指导实际生活。 【成绩考核方式】 考试,总评成绩=20%(作业+课堂表现)+10%考勤+10%期中成绩+60%期末成绩。 三、教学安排 四、章节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食品分析得概念与作用 2)食品分析得任务与研究内容 3)食品分析得方法 4)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简介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Teaching Outline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总学时:96 学分:2+1.5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2、开课学期:第4学期 3、适用专业:化学(师范)、应用化学 4、课程修读条件:学习本课程前应先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和普通物理等课程。 5、课程教学目的: 仪器分析是通过测量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来确定某些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它具有实验性强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日益广泛,它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教学,应使学生: (1)掌握有关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 (2)掌握有关的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3)掌握有关节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点,掌握一些简单分析仪器的操 作方法,了解并初步掌握一些大型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一)理论部分 学时数(42) 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绪论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特点、方法分类和发展概况,并使学生对仪器分 析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各种仪器分析方法 第一节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1、化学分析 2、仪器分析 第二节仪器分析方法 1、光分析法 2、电化学分析法 3、色谱分析法 4、其它仪器分析法 第三节仪器发展概况 第一章电磁辐射基础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电磁辐射,电磁波谱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熟悉射光谱、吸光谱、荧光光谱和曼散射,并对上述概念加以对比和区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 第一节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1、电磁辐射 2、光的二象性 3、辐射能参数 4、辐射能的特性 第二节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1、原子光谱 2、分子光谱 第三节光分析法的分类 1、光谱法 2、非光谱法 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 [教学目的] 掌握发射光谱法(AES)基本原理,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谱线强度与组分浓度的关系、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理解内标法原理,了解AES仪器的组成及各部伯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AES方法原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仪器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第一节方法原理 1、原子光谱的产生 2、谱线强度 3、谱线的自吸和自蚀 第二节仪器装置 1、光源 2、分光原件 3、检测器 第三节分析方法 1、光谱定性分析 2、光谱半定量分析 3、光谱定量分析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教学目的]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本原理AAS分析中的干扰及消除,定量分析方法。理解发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仪器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AAS、AFS方法原理,AAS定量分析方法,AAS光度计的构造及各部件的功能。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关系 2、原子吸收线的宽度

仪器分析教案

1.1 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两者的区别在于:①检测能力②样品的需求量③分析效率④使用的广泛性⑤精确度 1.2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 ⒈ 学分析法 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 ???? ?的变化折射、衍射等基本性质物质之后,引起反射、非光谱法:电磁波作用拉曼散射 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光谱法:依据物质对电 ⒉电化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⒊色谱法 以物质在两相间(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 ⒋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分析等 。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历史较久远,应用十分广泛,与其它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相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所用的仪器简单、价廉,分析操作也比较简单,而且分析速率较快。 在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面,例如化合物的鉴定、结构分析和纯度检查以及在药物、天然产物化学中应用较多。 本章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原理和结构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定性及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讲解思路: 让学生首先了解: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而各种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电子跃迁类型是本章的难点。最后了解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使物质产生吸收光谱并对其进行检测。鉴定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2.1.光分析法概论 内容提要: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电磁波谱原 重点难点:电磁波谱区 一、电磁辐射的性质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⒈波动性 电磁辐射是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可以用频率(υ)、波长(λ)和波数(δ)等波参数表征。掌握频、波长、波数的定义及之间的关系。 ⒉微粒性 普朗克方程 E λ ?=υ=c h h (2-3) 该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起来, 二、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的大小顺序排列可得到电磁波谱,不同的波长属不同的波谱区,对应有不同的光子能量和不同的能级跃迁。能用于光学分析的是中能辐射区,包括紫外、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2.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内容提要: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概念。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光度法,它包括比色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 有机化合物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σ、π和n 电子就跃迁到高能态,可能产生的跃迁有σ→σ*、n →σ*、π→π*和n →π*。各种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或吸收波长与有机化合物的基团、结构有密切关系,根据此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结构分析。 无机络合物吸收带主要是由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而产生的。电荷转移跃迁的摩尔吸收系数很大,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建立这些络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重、难点:分子的电子能级和跃迁 生色团的共轭作用 d-d 配位场跃迁 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位体π-π*跃迁。 2.3.朗伯比耳定律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现代分析/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学时/学分:40 /2.5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仪器分析与光谱解析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熟悉各种典型光谱的解析及色谱法的分离条件的选择。了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在药学中的应用。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基本原理);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测定方法、应用及示例。 2.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塔板理论、Van Deemter方程式简介),色谱柱(固定液、载体、气-液色谱填充柱的制备),气-固色谱填充柱、毛细管色谱柱简介,检测器(热导、氢焰)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与示例等。 3.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Van Deemter); 方程式在HPLC与GC中表现形式、Giddings方程式简介),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反相键合相色谱法、正相键合相色谱法、离子抑制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与离子色谱法、空间排斥色谱法,其他色谱法简介(胶束色谱法、手性色谱法、亲合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流动相、仪器装置、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及毛细电泳法简介。 4.紫外—可见光度法 紫外—可见光谱的跃迁机理;Lambert-beer定律;精细结构;溶剂效应;wood-word吸收定则及应用。 5.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的跃迁机理;判别定则;拉曼光谱;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试样的制备和仪器等。 6.核磁共振 核自旋能级跃迁的基本原理;Zeeman能级;Boltzman分布;核的进动与弛豫;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13C—1H自旋—自旋偶合;偶合常数及其影响因素;NMR光谱的改进;奥氏核效应;二维谱。 7.质谱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供2009级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用)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背景 药学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药学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药学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学院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系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快课程改革和强化特色的要求,于2006年12月开始组织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包括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草稿)和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编写好课程标准,我们在岗位调研和深入部分校企合作单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药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和组织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为了了解和学习国内同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情况和经验,我系先后派出8名教师参加卫生部教材办组织的新一轮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习、调研和讨论,我们在总结多年药学专业教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以学科设置专业课程的传统模式,初步形成“针对专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体现‘四化’特色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共识。 1.教育理念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2.培养方向动态化课程体系应体现“以宽口径平台支撑多个就业方向”特色,充分体现在统一基础知识平台上进行分流培养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的原则。为学生发现自己兴趣与潜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向,适应社会需求动态变化提供可能。 3.课程体系模块化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模式,设计适合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特点的六个课程模块,从分析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入手,在确定岗位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岗位课程。 4.知识体系综合化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应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特点和多个岗位需求,体现对专业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方面、前沿技术了解和掌握程度方面,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体现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要求,以便及时适应药学行业技术不断升级和高新技术转化迅速的特点。 二、课程性质 1.仪器分析法包括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应用非常广泛。按照测量过程中所观测的性质分类,仪器分析法可分为电化学分析法、一般光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近几年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仪器分析方法的快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任课教师简介 曾凡刚,教授,对仪器分析教学已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能跟上现代各种仪器发展的步伐。 三、课程简介 课程梗概: 仪器分析课程适合于我校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化学分析理论知识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核心课。其任务是依据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采用精密仪器设备得到分析数据,鉴定物质体系的化学组成、测 定其中有关成分的含量和确定体系中物质的结构和形态,即要解决物质定性和定量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的基本过程。 3.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程特点: 仪器分析需要一定的大学分析化学,大学物理等课程的基础。 四、学习要求与建议 包括预习、复习、课堂讨论(或实验(实践)操作)、课外交流、作业和文献阅读等自主学习、课堂(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纪律、课程考核等方面的要求与建议。 五、教学进度、内容和要求 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1.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的基本过程。 3.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仪器分析概论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完整版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 仪器分析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包括了分光度分析法和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法分析法等基本分析方法,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通过具体的仪器使用项目化学习,掌握这些仪器的正确和规范使用,达到能使用这些设备完成具体的分析任务的目的。本课程应在 《分析基本操作技术》课程之后与《理化常数检验》、《工业分析》同时开设,以强化学生对化学检验的理解和应用。 1.2设计思路 仪器分析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主要仪器分析方法,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与性质,利用这些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分析的任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分析检验工作保驾护航。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独立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工业分析及与分析化学检验相关的基本职业能力,达到中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核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将知识基本和技能要求融入工作任务。本标准分为主要六大部分内容:电化学分析、紫外可见分析、原子吸收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气相色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确定。分析过程中尤其注意了整个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相关性。在对知识与技能的描述上也力求详细与准确。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做……”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学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和“能理解……”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 本课程是以实验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主要以实验形式进行,并把技能所要求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课程主要在实验室完成学习内容,通过课程项目化教学形式来完成课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文化基础特征和就业方向,以及就业单位的岗位需求,把原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转化为项目化教学,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主,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强化、. .

《仪器分析》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 绪 论 本章是《仪器分析》课程的介绍。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联 系与区别,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它的发展情况,介绍仪器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重点在于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的几项指标。学时计划为1学时。 内容提要: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与联系、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授课方式:讲授 一、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⒈化学分析定义 ⒉仪器分析定义 ⒊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检测能力 ②样品的需求量 ③分析效率 ④使用的广泛性 ⑤精确度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 ⒈光学分析法 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 ?????的变化折射、衍射等基本性质物质之后,引起反射、非光谱法:电磁波作用拉曼散射 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光谱法:依据物质对电 ⒉电化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⒊色谱法 以物质在两相间(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 ⒋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包括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分析等 。 三、仪器分析的发展概述 发展趋势 ⒈计算机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自动化。 ⒉不同方法联用提高仪器分析的功能。

⒊各学科的互相渗透 第一章 光学分析法基础 本章是学习光学分析法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主要介绍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基础知识。在介绍电磁辐射基础上重点讲解能级跃迁图。本章计划学时为1学时。 第一节 电磁辐射的性质 一、电磁辐射的性质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⒈波动性 电磁辐射是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可以用频率(υ)、波长(λ)和波数(δ)等波参 数表征。掌握频、波长、波数的定义及之间的关系。 ⒉微粒性 普朗克方程 Eλ?=υ=c h h (1-1) 该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起来, 二、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的大小顺序排列可得到电磁波谱,不同的波长属不同的波谱区,对应有不同的 光子能量和不同的能级跃迁。 能用于光学分析的是中能辐射区,包括紫外、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第四节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内容提要: 原子光谱项、原子光谱能收图及原子光谱选择定则,分子光谱能收分子吸 收光谱和分子发光光谱 重点、难点:原子光谱项、分子光谱能及跃迁图 授课方式: 讲授 一、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产生于原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⒈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接到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主量数n 、角量子数l2、磁量子数m和自旋量子数s 来描述。 ⒉光谱项 原子的能量状态需要用n.L.S .J 四个量子数为参数的光谱项来表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