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SPSS中实现典型相关分析

如何在SPSS中实现典型相关分析

如何在SPSS中实现典型相关分析
如何在SPSS中实现典型相关分析

如何在SPSS中实现典型相关分析?

SPSS 11.0

15.1 典型相关分析

15.1.1方法简介

在相关分析一章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两个变量间的相关,顶多调整其他因素的作用而已;如果要研究一个变量和一组变量间的相关,则可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就是我们要的东西,同时偏相关系数还可以描述固定其他因素时某个自变量和应变量间的关系。但如果要研究两组变量的相关关系时,这些统计方法就无能为力了。比如要研究居民生活环境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都有一大堆变量,如何来做?难道说做出两两相关系数?显然并不现实,我们需要寻找到更加综合,更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典型相

关(CanonicalCorrelation)分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由Hotelling提出,他的基本思想和主成分分析非常相似,也是降维。即根据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寻找一个或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实际观察变量的线性组合)对来替代原变量,从而将二组变量的关系集中到少数几对综合变量的关系上,提取时要求第一对综合变量间的相关性最大,第二对次之,依此类推。这些综合变量被称为典型变量,或典则变量,第1对典型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则被称为第1典型相关系数。一般来说,只需要提取1~2对典型变量即可较为充分的概括样本信息。

可以证明,当两个变量组均只有一个变量时,典型相关系数即为简单相关系数;当一组变量只有一个变量时,典型相关系数即为复相关系数。故可以认为典型相关系数是简单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的推广,或者说简单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是典型相关系数的特例。

15.1.2引例及语法说明

在SPSS中可以有两种方法来拟合典型相关分析,第一种是采用Manova过程来拟合,第二种是采用专门提供的宏程序来拟合,第二种方法在使用上非常简单,而输出的结果又非常详细,因此这里只对它进行介绍。该程序名为Canonical correlation.sps,就放在SPSS的

安装路径之中,调用方式如下:

INCLUDE 'SPSS所在路径\Canonical correlation.sps'.

CANCORR SETl=第一组变量的列表

/SET2=第二组变量的列表.

在程序中首先应当使用include命令读入典型相关分析的宏程序,然后使用cancorr名称调用,注意最后的“.”表示整个语句结束,

不能遗漏。

这里的分析实例来自曹素华教授所著《实用医学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第176页:为了研究兄长的头型与弟弟的头型间的关系,研究者随机抽查了25个家庭的两兄弟的头长和头宽,资料见文件canoncor.sav,希望求得两组变量的典型变量及典型相关系数。显然,代表兄长头形的变量为第一组变量,代表弟弟头形的变量为第二组变量,这里希望求得的是两组变量间的相关性,在语法窗口中键入的程

序如下:

INCLUDE 'D:\SpssWin\Canonical correlation.sps'. 请使用时改为各自相应的安装目录

CANCORR SETl=longlwidthl 列出第一组变量

/SET2=long2width2. 列出第二组变量

选择菜单Run->All,运行上述程序,结果窗口中就会给出典型相关分析的结果。

15.1.3 结果解释

NOTE:ALL OUTPUT INCLUDING ERROR MESSAGES HAVE BEEN TEMPORARILY

SUPPRESSED.IF YOU EXPERIENCE UNUSUAL BEHAVIOR THEN RERUN THIS

MACRO WITH AN ADDITIONAL ARGUMENT/DEBUG='Y'.

BEFORE DOING THIS YOU SHOULD RESTORE YOUR DATA FILE.

THIS WILL FACILITATE FURTHER DIAGNOSTICS OF ANY PROBLEMS

系统首先给出的是运行提示:包括出错信息在内的输出暂时被禁止,如果程序运行不正常,则可以在宏中添加/DEBUG='Y'进行调试,这样便于发现问题,但是这样做之前需要重新读入数据文件。

下面系统将会调用矩阵运算开始典型相关分析。

Matrix

Run MATRIX procedure:

Correlations for Set-1

LONG1 WIDTHl

LONGl 1.0000 .7346

WIDTHl .7346 1.0000

Correlations for Set-2

LONG2 WIDTH2

LONG2 1.0000 .8393

WIDTH2 .8393 1.0000

从这里开始进行分析,首先给出的是两组变量内部各自的相关矩阵,可见头宽和头长是有相关性的。

Correlations Between Set-1 and Set-2

LONG2 WIDTH2

LONGl .7108 .7040

WIDTHl .6932 .7086

上面给出的是两组变量间各变量的两两相关矩阵,可见兄弟的头型指标间确实存在相关性,这里需要做的就是提取出综合指标宋代

表这种相关性。

Canonical Correlations

1 .789

2 .054

上面是提取出的两个典型相关系数的大小,可见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789,第二典型相关系数为0.054。

Test that remaining correlations are zero:

Wilk's Chi-SQ DF Sig.

1 .377 20.964 4.000 .000

2 .997 .062 1.000 .803

上表为检验各典型相关系数有无统计学意义,可见第一典型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而第二典型相关系数则没有。

Standardized Canonical Coefficients for Set-1

l 2

LONGl -.552 -1.366

WIDTHl -.522 1.378

Raw Canonical Coefficients for Set-1

1 2

LONGl -.057 .140

WIDTHl -.071 .187

上面为各典型变量与变量组1中各变量间标化与未标化的系数列表,由此我们可以写出典型变量的转换公式(标化的)为: L1=0.552*longl+0.522*widthl L2=1.366*longl-1.378*widthl

Standardized Canonical Coefficients for Set-2

1 2

LONG2 -.504 -1.769

WIDTH2 -.538 1.759

Raw Canonical Coefficients for Set-2

1 2

LONG2 -.050 -.176

WIDTH2 -.080 .262

Canonical Loadings for Set-1

l 2

LONGl -.935 -.354

WIDTHl -.927 .375

Cross Loadings for Set-1

l 2

LONGl -.737 -.019

WIDTHl -.731 .020

上表为第一变量组中各变量分别与自身、相对的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可见它们主要和第一对典型变量的关系比较密切。

Canonical Loadings for Set-2

1 2

LONG2 -.956 -.293

WIDTH2 -.962 .274

Cross Loadings for Set-2

1 2

LONG2 -.754 -.016

WIDTH2 -.758 .015

上表为第二变量组中各变量分别与自身、相对的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结论与前相同。

下面即将输出的是冗余度(Redundancy)分析结果,它列出各典型相关系数所能解释原变量变异的比例,可以用来辅助判断需要保留

多少个典型相关系数。

Redundancy Analysis:

Proportion Of Variance Of Set-1 Explained by lts Own Can. Var.

Prop Var

CVi-1 .867

CVl-2 .133

首先输出的是第一组变量的变异可被自身的典型变量所解释的比例,可见第一典型变量解释了总变异的86.7%,而第二典型变量只

能解释13.3%。

Proportion Of Variance Of Set-1 Explained by Opposite Can. Var.

Prop Var

CV2-1 .539

CV2-2 .000

上表为第一组变量的变异能被它们相对的典型变量所解释的比例,可见第二典型变量的解释度非常小。

Proportion Of Variance Of Set-2 Explained by lts Own Can. Var.

Prop Var

CV2-1 .920

CV2-2 .080

spss多元回归分析报告案例

企业管理 对居民消费率影响因素的探究 ---以湖北省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三十多年间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但我国居民消费率一直偏低,甚至一直有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率的偏低必然会导致我国内需的不足,进而会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本模型以湖北省1995年-2010年数据为例,探究各因素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及多元关系。(注:计算我国居民的消费率,用居民的人均消费除以人均GDP,得到居民的消费率)。通常来说,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居民总 收入,人均GDP,人口结构状况1(儿童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等因素。 1.人口年龄结构一种比较精准的描述是:儿童抚养系数(0-14岁人口与 15-64岁人口的比值)、老年抚养系数(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值〉或总抚养系数(儿童和老年抚养系数之和)。0-14岁人口比例与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可由《湖北省统计年鉴》查得。

一、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一)、数据搜集 根据以上分析,本模型在影响居民消费率因素中引入6个解释变量。X1:居民总收入(亿元),X2:人口增长率(‰),X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X4:少儿抚养系数,X5:老年抚养系数,X6:居民消费占收入比重(%)。 Y:消费率(%)X1:总收入 (亿元) X2:人口增 长率(‰) X3:居民消 费价格指 数增长率 X4:少儿抚 养系数 X5:老年抚 养系数 X6:居民消 费比重(%) 1995 1997 200039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SPSS中的相关分析及假设检验

相关分析及假设检验 spss 1.概念 变量之间相关,但是又不能由一个或几个变量值去完全和唯一确定另一个变量值的这种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函数关系仅仅是相关关系的特例。事物之间有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仅是伴随关系,但是事物之间有因果关系,则两者必然相关。 相关分析用于分析两个随机变量的关系,可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度或多个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程度,也可以检验 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偏相关分析是指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效应以后,对两个变量相关程度的分析。、 2.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由相关系数来度量,pearson相关系数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它用于检验连续型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2.1前提假设 1)正态分布皮尔逊积差相关只适用于双元正态分布的变量,即两个变量都是正态分布,注意只有pearson要求正态分布 如果正态分布的前提不满足,两变量间的关系可能属于非线性相关 2)样本独立样本必须来自总体的随机样本,而且样本必须相互独立 3)替换极值变量中的极端值如极值、离群值对相关系数的影响较大,最好加以删除或代之以均值或中数 2.2相关分析的前提假设检验 一般情况下是对是否满足正态分布进行检验,对于正态分布的检验有好几种方法,总的可分为非参数检验和图形检验法 1)非参数检验法 spss中的1-sample K-S检验,检验样本数据是否服从某种特定的分布,方法有三种 a. Asymptotic only 是一种基于渐进分布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指标,通常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则认为显著,适用于大样本。如果 样本过小或分布不好,该指标的适用性会降低 b.Monte Carlo 精确显著性水平的无偏估计,适用于样本过大无法使用渐进方法估计显著性水平的情况,可以不必依赖渐近方法的假设前提 c.Exact 精确计算观测结果的概率值,通常小于0.05即被认为显著,表明横变量和列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同时允许用户键入每次检验的最长 时间显著,可以键入1到9999999999之间的数字,但只要一次检验超过指定时间的30分钟,就应该用monte carlo 假设是服从某种分布 所以如果计算出的值比如Asymp. Sig 小于0.05,那么拒绝原假设,说明样本为非正态分布,否则值越大越服从某种分布 单样本K-S首先计算每一阶段实际值与观察值的差异值,再计算每一阶段差异值的绝对值Z,即K-S的Z值,Z值越大,样本服从理论分布的可能性越小 还有一个是2 -sample Kolmogorov—Smirnov用于检验2个样本的分布是相同的假设 2)图形法 spss中graph a.Q-Q正态检验图

SPSS皮尔逊相关分析实例操作步骤

SPSS皮尔逊相关分析实例操作步骤 选题: 对某地29名13岁男童的身高(cm)、体重(kg),运用相关分析法来分析其身高与体重是否相关。 实验目的: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相关分析可对变量进行相关关系的分析,计算29名13岁男童的身高(cm)、体重(kg),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实验变量: 编号Number,身高height(cm),体重weight(kg) 原始数据: 实验方法: 皮 尔 逊 相 关 分 析 法 软件: 操作过程与结果分析:

第一步:导入Excel 数据文件 1.open data document ——open data ——open ; 2. Opening excel data source ——OK. 第二步:分析身高(cm )与体重(kg )是否具有相关性 1. 在最上面菜单里面选中Analyze ——correlate ——bivariate ,首先使用Pearson ,two-tailed ,勾选fla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进入如下界面: 2. 点击右侧options ,勾选Statistics ,默认Missing Values ,点击Continue 输出结果: 图为基本的描述性统计量的输 出表格,其中身高的均值(mean ) 为、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 为、样本容量(number of cases ) 为29;体重的均值为、标准差为、 样本容量为29。两者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值得差距不显着。 图为相关分析结果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体重和身高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即 |r|=,表示体重与身高呈正相关关系,且两变量是显着相关的。另外, 两者之间不相关的双侧检验值为,图中的双星号标 记的相关系数是在显着性水平为以下,认为标记的相关系数是显着的,验证了两者显着相关的关系。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学生的体重与身高存在显着的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ean Std. Deviation N 身高(cm ) 29 体重(kg) 29 Correlations 身高(cm ) 体重(kg) 身高(cm ) Pearson Correlation 1 .719** Sig. (2-tailed) .000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products Covariance N 29 29 体重(kg) Pearson Correlation .719** 1 Sig. (2-tailed) .000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products Covariance N 29 29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level (2-tailed).

如何用spss做相关性分析

如何用spss做相关性分析 ? ?|DBQG4NOBE8KM2CR6GZWM83US94ILCFVVBJR9HEPF8WU7ONR4JD5KZ98GXIE5OPT7YGN BN6RT2X2NUI2MCI2E5JPUEYSB ?浏览:20013 ?| ?更新:2014-06-14 10:19 简介 相关性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的一致性,如果两个变量变化趋势一致,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必须是有实际经济意义的两个变量才能说有一定的关系)。相关性分析也是常用的统计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方法步骤 1.选取在理论上有一定关系的两个变量,如用X,Y表示,数据输入到SPSS中。

2.从总体上来看,X和Y的趋势有一定的一致性。 3.为了解决相似性强弱用SPSS进行分析,从分析-相关-双变量。 4.打开双变量相关对话框,将X和Y选中导入到变量窗口。

5.然后相关系数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也可以选择其他两个,这个只是统计方法稍 有差异,一般不影响结论。

6.点击确定在结果输出窗口显示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到X和Y的相关性系数为 0.766,对应的显著性为0.076,如果设置的显著性水平位0.05,则未通过显著性检 验,即认为虽然两个变量总体趋势有一致性,但并不显著。

相关分析研究的是两个变量的相关性,但你研究的两个变量必须是有关联的,如果你把历年人口总量和你历年的身高做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会呈现显著地相关,但它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人口总量和你的身高都是逐步增加的,从数据上来说是有一致性,但他们没有现实意义。

SPSS线性回归分析案例

回归分析 实验内容:基于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研究目的】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社会保障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去研究。 【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现选用城镇居民消费进行比较。模型中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从理论和经验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故可以选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选取2010年截面数据。 1、实验数据 表1: (

2010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 2、实验过程 作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Y)和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X)的散点图,如图1:

表2 模型汇总b 模型… R R方调整R方标准估计的误差 1.965a.93 2.930 a.预测变量:(常量),可支配收入X(元)。 b.因变量:消费性支出Y(元) ~ 表3 相关性 消费性支出Y (元) 可支配收入X(元) Pearson相关 性消费性支出 Y(元) .965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Y)和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X)大体呈现为线性关系,所以建立如下线性模型:Y=a+bX

典型相关分析报告SPSS例析

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又称规则相关分析,用以分析两组变量间关系的一种方法;两个变量组均包含多个变量,所以简单相关和多元回归的解惑都是规则相关的特例。典型相关将各组变量作为整体对待,描述的是两个变量组之间整体的相关, 而不是 两个变量组个别变量之间的相关。 典型相关与主成分相关有类似, 不过主成分考虑的是一组变量,而典型相关考虑的是两 组变量间的关系,有学者将规则相关视为双管的主成分分析;因为它主要在寻找一组变量的 成分使之与另一组的成分具有最大的线性关系。 典型相关模型的基本假设: 两组变量间是线性关系, 每对典型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每 个典型变量与本组变量之间也是线性关系;典型相关还要求各组内变量间不能有高度的复共 线性。典型相关两组变量地位相等,如有隐含的因果关系,可令一组为自变量,另一组为因 变量。 典型相关会找出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 * *= i i j j X a x Y b y 与,称为典型变量;以 使两个典型变量之间所能获得相关系数达到最大,这一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i a 和j b 称为典型系数。如果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后再进行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标准化的典型系数。 典型变量的性质 每个典型变量智慧与对应的另一组典型变量相关,而不与其他典型变量相关; 原来所有 变量的总方差通过典型变量而成为几个相互独立的维度。一个典型相关系数只是两个典型变 量之间的相关,不能代表两个变量组的相关;各对典型变量构成的多维典型相关, 共同代表 两组变量间的整体相关。 典型负荷系数和交叉负荷系数典型负荷系数也称结构相关系数, 指的是一个典型变量与本组所有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

SPSS相关分析案例讲解

相关分析 一、两个变量的相关分析:Bivariate 1.相关系数的含义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间密切程度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相关系数是描述相关关系强弱程度和方向的统计量,通常用r 表示。 ①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即:–1≤r ≤ 1。 ②计算结果,若r 为正,则表明两变量为正相关;若r 为负,则表明两变量为负相关。 ③相关系数r 的数值越接近于1(–1或+1),表示相关系数越强;越接近于0,表示相关系数越弱。如果r=1或–1,则表示两个现象完全直线性相关。如果=0,则表示两个现象完全不相关(不是直线相关)。 ④3.0

SPSS典型相关分析

SPSS数据统计分析与实践 第二十二章:典型相关分析 (Canonical Correlation) 主讲:周涛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教学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119922791.html,/Courses/SPSS

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本章内容: 一、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二、典型相关分析的数学描述 三、SPSS实例 四、小节

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z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z简单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典型相关系数 z典型相关分析首先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其具有最大相关性; z然后再在每组变量中找出第二对线性组合,使其与第一对线性组合不相关,而第二对本身具有最大相关性; z如此继续下去,直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 z这些综合变量被称为典型变量(canonical variates);第I对典型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则被称为第I 典型相关系数(一般来说,只需提取1~2对典型变量即可较为充分的概括样本信息)。

典型相关分析的目的 T q T p Y Y Y Y X X X X ),,,() ,,,(2121K K ==设两组分别为p 与q 维 (p ≤q)的变量X ,Y :设p + q 维随机向量协方差阵,????????=Y X Z ??? ?????ΣΣΣΣ=Σ222112 11其中Σ11是X 的协方差阵,Σ22是Y 的协方差阵,Σ12=ΣT 21是X ,Y 的协方差阵 典型相关分析用X 和Y 的线性组合U =a T X , V =b T Y 之间的相关来研究X 和Y 之间的相关性。其目的就是希望找到向量a 和b ,使ρ(U ,V )最大,从而找到替代原始变量的典型变量U 和V 。

SPSS统计分析分析案例

SPSS统计分析案例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

spss相关分析案例多因素方差分析

本次实验采用2005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地区省份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类型划分的数据(课本139页),将东部、中部和西部看作三个不同总体,31个数据分别来自于这三个总体。本人对这三个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水平进行比较,并选取人均粮食支出、副食支出、烟酒及饮料支出、其他副食支出、衣着支出、日用杂品支出、水电燃料支出和其他非商品支出八个指标来衡量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情况。 在进行比较分析之前,首先对个数据是否服从多元正态分布进行检验,输出结果为: 表一 如表一,因为该例中样本数n=31<2000,所以此处选用Shapiro-Wilk统计量。由正态性检验结果的sig.值可以看到,人均粮食支出、烟酒及饮料支出、其他副食支出、水电燃料支出和其他非商品支出均明显不遵从正态分布(Sig.值小于,拒绝服从正态分布的原假设),因此,在下面分析中,只对人均副食支出、衣着支出和日用杂品支出三项指标进行比较,并认为这三个变量组成的向量都遵从正态分布,并对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状况做出近似的度量。另外,正态性的检验还可以通过Q-Q图来实现,此时应判别数据点是否与已知直线拟合得好。如果数据点均落在直线附近,说明拟合得好,服从正态分布,反之,不服从。具体情况这里

不再赘述。 下面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 一、多变量检验 表二 由地区一栏的(即第二栏)所列几个统计量的Sig.值可以看到,无论从那个统计量来看,三个地区的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水平都是有显著差别的(Sig.值小于,拒绝地区取值不同,对Y,即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水平的取值没有显著影响的原假设)。 二、主体间效应检验

如表三,可以看到三个指标地区一栏的(即第三栏)Sig.值分别为、、,说明三个地区在人均衣着支出指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别(Sig.值大于,不拒绝地区取值不同,对指标的取值没有显著影响的原假设),反之,而在人均副食支出和日用杂品支出指标上有显著差别。 三、多重比较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精选

本科教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分析技术系列实验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一、实验室名称: 二、实验项目名称:相关分析 三、实验原理 相关关系是不完全确定的随机关系。在相关关系的情况下,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取一定值得时候,与之相应的另一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然按照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按照数据度量的尺度不同,相关分析的方法也不同,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常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测定;定序变量的相关系数常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Kendall 秩相关系数测定;定类变量的相关分析要使用列连表分析法。 四、实验目的 理解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在SPSS软件中相关分析的主要参数设置及其含义,掌握SPSS软件分析结果的含义及其分析。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以雇员表为例,共有474条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1)分析性别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2)分析教育程度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实验要求:掌握相关分析方法的计算思路及其在SPSS环境下的操作方法,掌握输出结果的解释。 1.分析性别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分析:性别属于定类变量,是离散值,因使用卡方检验。 Step1.操作为Analyze\DescriptiveStatistics\Crosstabs Step2.将性别(Gender)和收入(CurrentSalary)分别移入Rows列表框和Columns 列表框。

Step3.单击Statistics按钮,在弹出的子对话框中选中默认的Chi-square,进行卡方检验。退回到主对话框,单击ok。 2.分析教育程度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分析:教育程度为定序变量,工资为连续变量,可使用Spearman和Kendall秩相关系数检验。 Step1.用散点图初步判断二变量的相关性,操作为Graphs/LegacyDialogs/Scatter,选择SimpleScatter,教育程度为自变量,工资为因变量,做散点图。 散点图结果如图示,二者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只有线性相关的关系确定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分析。因此,在进行相关分析之前的预分析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 Step2.两变量相关分析,操作为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选择Kendall和Spearman 相关系数。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计算机、打印机、硒鼓、碳粉、纸张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分析性别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卡方检验结果为 显着性水平为,即至少有%的把握认为性别和工资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系。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doc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spss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熟悉其操作过程,并能分析其结果。 二.实验原理 相关性分析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更精确地说,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如何变化,此时就需要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做深入的定量考察。P值是针对原假设H0:假设两变量无线性相关而言的。一般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5,你只需要拿p值和0.05进行比较:如果p值小于0.05,就拒绝原假设H0,说明两变量有线性相关的关系,他们无线性相关的可能性小于0.05;如果大于0.05,则一般认为无线性相关关系,至于相关的程度则要看相关系数R 值,r越大,说明越相关。越小,则相关程度越低。而偏相关分析是指当两个变量同时与第三个变量相关时,将第三个变量的影响剔除,只分析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过程,其检验过程与相关分析相似。三、实验内容 掌握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寻求与人均食品支出密切相关的因素。

(1)检验人均食品支出与粮价和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a.打开spss软件,输入“回归人均食品支出”数据。 b.在spssd的菜单栏中选择点击,弹出一个对话窗口。 C.在对话窗口中点击ok,系统输出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1,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1,拒绝零假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显著相关。人均食品支出与粮食平均单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0,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1,拒绝零假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也显著相关。 (2)研究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偏相关关系。 读入数据后: A.点击系统弹出一个对话窗口。 B.点击OK,系统输出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的偏相关系数为0.8665,显著性概率p=0.000<0.01,说明在剔除了粮食单价的影响后,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依然有显著性关系,并且0.8665<0.921,说明它们之间的显著性关系稍有减弱。通过相关关系与偏相关关系的比较可以得知:在粮价的影响下,人均收入对人均食品支出的影响更大。 三、实验总结 1、熟悉了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熟悉其操

spss相关性分析报告

系部:土木工程 专业: 年级: 13级 _ 课程名称:应用统计学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5 月 3 日

《应用统计学》SPSS操作实验1 主讲老师:2015年 5 月 4 日姓名成绩 年级专业学号 课程名称应用统计学实验名称数据录入、描述性统计练 习 教 师 评 语 年月日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熟练掌握图表描述与统计量描述。 二、写出下列概念 1.频率 2. 累积频率 3. 众数 4. 中位数 5. 极值 6. 极差 7. 样本均值 8. 样本方差 答:1.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也就是说在某一不确定的事件中,所考察对象出现的次数与实验次数的比叫做频率。 2. 累积频率把样本值小于某个样本数据的都加起来的值。 3. 众数样本数据集合中出现频次最高的那个样本值,称为众数。 4. 中位数对样本数据进行排序,把处于中间位置上的数据称为中位数。 5. 极值样本数据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值,称为极值。 6. 极差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差 7. 样本均值把样本数据集合中的所有数据加起来,然后在除以样本数据集合中的样本个数。 8. 样本方差离差平方和与n-1的比值。

三、实验内容 1. 某高校海外学生的第一学期的汉语成绩如下: 67 69 71 70 72 74 76 75 75 74 73 74 74 78 77 81 73 73 74 68 71 74 78 70 69 73 72 74 77 80 75 74 72 83 68 73 75 78 76 74 73 68 71 72 75 79 74 75 74 74 68 79 75 76 75 77 74 74 75 75 79 77 75 75 74 73 73 72 71 68 70 71 72 73 73 72 72 71 71 70 82 77 76 73 70 68 69 71 77 78 68 72 73 78 77 79 72 72 72 75 75 74 74 74 76 76 74 73 74 73 72 72 74 71 72 73 72 72 74 74 68 71 72 72 75 74 76 77 74 74 73 73 78 78 76 74 75 72 72 72 75 74 76 77 (1)用SPSS制作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表, 累积频率分布表。 (2)用SPSS做如下计算练习: 统计数据的频次、频率、累积频次与累积频率。 计算众数、中位数、样本均值等。 解:数据的频次、频率、累积频次与累积频率如上图所示。

SPSS分析报告实例

SPSS与数据统计分析期末论文影响学生对学校服务满意程度的因素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次数据主要来源自本校同学,调查了同学们年级、性别、助学金申请情况、生源所在地、学院、毕业学校、游历情况、家庭情况、升高、体重、近视程度、学习时间、经济条件、兴趣、对学校各方面的评价、与对学校总评价以及建议等共41条信息,共收集数据样本724条。我们将运用SPSS,对变量进行频数分析、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等手段,旨在了解同学们对学校提供的满意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频数分析 可靠性统计 克隆巴赫 Alpha 项数 .985 62 对全体数值进行可信度分析

本次数据共计724条,首先从可靠性统计来看,alpha值为0.985,即全体数据绝大部分是可靠的,我们可以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处理。 其中,按年级来看,绝大多数为大二学生填写(占了总人数的67.13%),之后分别依次为大二(23.76%)、大四(4.14%)、大一(4.97%)。而从专业来看,占据了数据绝大多数样本所在的学院为机械、材料、经管、计通。 三、数据预处理 拿到这份诸多同学填写的问卷之后,我们首先应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对于数据的缺失值处理,由于我们对本份调查的分析重点方面是关于学生的经济情况的,因此对于确实的部分数据,升高、体重、近视度数、感兴趣的事等无关项我们均不需要进行缺失值的处理,而我们可能重点关注的每月家里给的钱、每月收入以及每月支出,由于其具有较强主观性,如果强行处理缺失值反而会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因此我们筛去未填写的数据,将剩余数据当作新的样本进行分析。 而对于一些关键的数据,我们需要做一些必要的预处理,例如一些调查项,我们希望得到数值型变量,但是填写时是字符型变量,我们就应该新建一个数字型变量并将数据复制,以便后续分析。同时一些与我们分析相关的缺省值,一些明显可以看出的虚假信息,我们都需要先进行处理。而具体预处理需要怎么做,这将会在其后具体分析时具体给出。

spss相关分析操作过程

相关分析 定义 相关分析用于研究定量数据之间的关系情况,包括是否有关系,以及关系紧密程度等.此分析方法通常用于回归分析之前;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逻辑关系为:先有相关关系,才有可能有回归关系。 分析过程 相关分析使用相关系数表示分析项之间的关系。 1.在相关分析之前,SPSSAU建议可使用散点图直观查看数据之间的关系情况 2.首先判断是否有关系(有*号则表示有关系,否则表示无关系) 3.接着判断关系为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 4.最后判断关系紧密程度(通常相关系数大于0.4则表示关系紧密);相关系数常见有 两类,分别是Pearson和Spearman,默认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 除此之外,SPSSAU还提供Kendall相关系数。三个相关系数的区别如下表格: 如果多个量表题表示一个维度,可使用“生成变量”的平均值功能。将多个量表题合并

成一个整体维度。 分析结果 格式1(当仅放入一个框中时): * p<0.05 ** p<0.01 格式2(两个框均放置项时): * p<0.05 ** p<0.01 *备注: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格式1,如果希望格式2,则右侧两个框中均需要放置分析项。单从相关分析方法角度看,其并不区分X和Y,但从实际意义上看,通常是研究X和Y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案例 Contents 1背景 (3) 2理论 (3) 3操作 (4) 4 SPSSAU输出结果 (5) 5文字分析 (6) 6剖析 (6) 1背景 研究“淘宝客服服务态度”,“淘宝商家服务质量”分别与“淘宝商家满意度”,“淘宝忠诚度”之间的关系情况,此句话中明显的可以看出“淘宝客服服务态度”,“淘宝商家服务质量”这两项为X;而“淘宝商家满意度”,“淘宝忠诚度”这两项为Y。 2理论 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定量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情况,以及相关分析是研究有没有关系。如果呈现出显著性(结果右上角有*号,此时说明有关系;反之则没有关系);有了关系之后,关系的紧密程度直接看相关系数大小即可。一般0.7以上说明关系非常紧密; 0.4~0.7之间说明关系紧密;0.2~0.4说明关系一般。如果说相关系数值小于0.2,但是依然呈现出显著性(右上角有*号,1个*号叫0.05水平显著,2个*号叫0.01水平显著;显著是指相关系数的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普遍存在的,而不是偶然出现),说明关系较弱,但依然是有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的计算有两种,一种叫Pearson相关系数(默认);另外一种叫Spearman相关系数(使用非常少)。从理论上讲,数据分布呈现出不正态时则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但无论是Pearson或者Spearman相关系数,其实际依旧是研究相关关系,结论上并不会有太大区别;并且数据正态分布通常在理想状态下才会成立。因而现实研究中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的情况占绝大多数。

SPSS相关分析案例讲解

精心整理 相关分析 一、两个变量的相关分析:Bivariate 1.相关系数的含义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间密切程度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相关系数是描述相关关系强弱程度和方向的统计量,通常用r 表示。 2∑∑===--= n i n i i i i i i y y x x r 1 1 2 21 )()((1) (1)式是样本的相关系数。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数据要求:变量都是服从正态分布,相互独立的连续数据;两个变量在散点图上有线性相关趋势;样本容量30≥n 。 (2)斯皮尔曼(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 Spearman 相关系数又称秩相关系数,是用来测度两个定序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

当两组变量值以等级次序表示时,可以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反映变量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它是根据数据的秩而不是原始数据来计算相关系数的,其计算过程包括:对连续数据的排秩、对离散数据的排序,利用每对数据等级的差额及差额平方,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相关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 1612 2 -- =∑n n d r R (2) (2)式中,R r 为等级相关系数;d 为每对数据等级之差;n 为样本容量。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对数据条件的要求没有积差相关系数严格,只要两个变量的观测值是成对的 样本简单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为: 当原假设0H :0=ρ,50≥n 时,检验统计量为: 2 11 r n r Z --= (4) 当原假设0H :0=ρ,50

2 12r n r t --=()2-=n df (5) 式中,r 为简单相关系数;n 为观测值个数(或样本容量)。 4.背景材料 设有10个厂家,序号为1,2,…,10,各厂的投入成本记为x ,所得产出记为y 。各厂家的投入和产出如表7-18-1所示,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认为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相关性吗? 表110个厂家的投入产出单位:万元 X-Axis 各点标以不同的颜色(或形状)。该项可以省略。 把标记变量指定到LabelCasesby 框中,表示将标记变量的各变量值标记在散点图的旁边。该项可以省略。 从左侧变量列表框中选择变量到Panelby 框中作为分类变量,可以使该变量作为行(Rows )或列(Columns )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便于比较。该项可以省略。 选择UseChartSpecificationsFrom 选项,可以选择散点图的文件模板,单击“File ”可以选择指定的文件。

spss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报告

管理统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熟悉其操作过程,并能分析其结果。 二.实验原理 相关性分析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更精确地说,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如何变化,此时就需要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做深入的定量考察。P值是针对原假设H0:假设两变量无线性相关而言的。一般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5,你只需要拿p值和0.05进行比较:如果p值小于0.05,就拒绝原假设H0,说明两变量有线性相关的关系,他们无线性相关的可能性小于0.05;如果大于0.05,则一般认为无线性相关关系,至于相关的程度则要看相关系数R值,r越大,说明越相关。越小,则相关程度越低。而偏相关分析是指当两个变量同时与第三个变量相关时,将第三个变量的影响剔除,只分析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过程,其检验过程与相关分析相似。 三、实验内容 掌握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寻求与人均食品支出密切相关的因素。 (1)检验人均食品支出与粮价和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a.打开spss软件,输入“回归人均食品支出”数据。

b.在spssd的菜单栏中选择点击Analyze correlate Bivariate, 弹出一个对话窗口。 C.在对话窗口中点击ok,系统输出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1,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1,拒绝零假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显著相关。人均食品支出与粮食平均单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0,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 0.000<0.01,拒绝零假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也显著相关。 (2)研究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偏相关关系。 读入数据后: A.点击Analyze correlate partial,系统弹出一个对话窗口。 B.点击OK,系统输出结果,如下表。

SPSS皮尔逊相关分析实例操作步骤

S P S S皮尔逊相关分析实例 操作步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SPSS皮尔逊相关分析实例操作步骤 选题: 对某地29名13岁男童的身高(cm)、体重(kg),运用相关分析法来分析其身高与体重是否相关。 实验目的: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相关分析可对变量进行相关关系的分析,计算29名13岁男童的身高(cm)、体重(kg),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实验变量: 编号Number,身高height(cm),体重weight(kg) 原始数据: 实验方法: 逊 相 关 分 析 法 软件: 操作过程与结果分析:

第一步:导入Excel 数据文件 data document ——open data ——open ; 2. Opening excel data source ——OK. 第二步:分析身高(cm )与体重(kg )是否具有相关性 1. 在最上面菜单里面选中Analyze ——correlate ——bivariate ,首先使用Pearson ,two-tailed ,勾选fla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进入如下界面: 2. 点击右侧options ,勾选Statistics ,默认Missing Values ,点击Continue 输出结果: 图为基本的描述性统计量的输 出表格,其中身高的均值(mean ) 为、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为、样本容量(number of cases )为29;体重 的均值为、标准差为、样本容量为29。两者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值得差距不显着。 图为相关分析结果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体重和身高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即|r|=,表示体重与身高呈正相关关系,且两变量是显着相关的。另外,两者之间不相关的 双侧检验值为,图中的双星号标记的相关系数是在显着性水平为以下,认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ean Std. Deviation N 身高(cm ) 29 体重(kg) 29 Correlations 身高(cm ) 体重(kg) 身高(cm ) Pearson Correlation 1 .719** Sig. (2-tailed) .000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products Covariance N 29 29 体重(kg) Pearson Correlation .719** 1 Sig. (2-tailed) .000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products Covariance N 29 29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level (2-tailed).

spss一些用法-变异系数-相关性检验

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标准变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变异指标与其平均指标之比,它是一个相对变异指标。 变异系数有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等。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用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表示。 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CV=σ/μ 作用: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常用在两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上。若两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则比较标准差系数与比较标准差是等价的。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 cpa中也叫“变化系数” Analyze-Descriptive,计算出标准差和均值,然后用标准差除以均值就算出变异系数了 如何用SPSS软件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怎么判定相关是不是显著相关呢? 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选择变量 OK 输出的是相关系数矩阵 相关系数下面的Sig.是显著性检验结果的P值,越接近0越显著。 另外,表格下会显示显著性检验的判断结果,你看看表格下的解释就知道,比如“**.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就是说,如果相关系数后有"**"符号,代表在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相关 粗略判断的方法是,相关系数0.8以上,可以认为显著相关了 在这个图表中,你说的R值就是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r>0 代表两变量正相关,r<0代表两变量负相关。 |r|大于等于0.8时,可以认为两变量间高度相关; |r|大于等于0.5小于0.8时,可以认为两变量中度相关; |r|大于等于0.3小于0.5时,可以认为两变量低度相关。 小于0.3说明相关程度弱,基本不相关。 上面说了啊~表格里的pearson correlation,就是R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