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管道事故统计分析与安全运行对策

油气管道事故统计分析与安全运行对策

油气管道事故统计分析与安全运行对策
油气管道事故统计分析与安全运行对策

摘要近40年国内外油气长输管道事故统

计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影响、腐蚀、材料缺陷等是油气管道发生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油气管道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法规、制定管道完整性管理计划、加强有关科研及应用等。

关键词油气管道事故分析完整性管理油气管道具有管径大、运距长、压力高和输量

大等特点[1]。管道系统包括管道、

站场、通信系统等,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2]。

油气管道一旦发生泄漏,会对环境和人员产生严重的后果[3]。因此,管道的安全运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长已超过4×104km。运行期超过20年的油气管道约占62%,而10年以上的管道接近85%。我国东部油气管网随其服役期的延长,管道腐蚀、破坏等问题颇为严重;西部油气管道因服役环境自然条件恶劣等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此可见,我国油气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形势不容乐观,开展油气管道事故分析与防护措施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外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统计分析1.1国外油气管道事故

1970—1996年,欧洲油气长输管道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平均为0.575次。由于在管理、施工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管道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1988年至2001年间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降为0.297次。表1中的统计结

果表明,外部影响是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占

48.5%;其次是腐蚀因素占19%;第3个主要因素是施工和材料缺陷,占18%[4]。

表11970—1996年欧洲燃气管道事故统计

前苏联的输气管道干线总长在1981年至

1990年间增加了83×103km,至1990年初达到207×103km,这期间前苏联共发生管道事故752起。表2给出了各种失效因素所占的比例,其中,腐蚀、外部影响分别为39.9%、16.9%,在油气管道事故因素中占主导地位。通过加强管理,前苏联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由1981年的0.71次逐年下降到1990年的0.26次[4]。

1970—2000年间,美国天然气长输及集输管道共发生事故8814次,年平均发生事故294次。统计结果表明:外部影响、腐蚀、焊接和材料缺陷、设备和操作是引发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表3)[4]。

据加拿大国家能源委员会(NEB)统计,加拿郎需庆

赵志勇

宫宏

刘全桢

(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71)

作者简介:郎需庆,助理工程师,工学硕士,200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从事石油化工安全工程和安全技术研究工作。

破坏原因占有比例,%

外部影响材料缺陷腐蚀地表移动维修失误其它

48.5181963.55

油气管道事故统计分析

与安全运行对策

15

本栏编辑王广亮

2006年第6卷第10期安全技术

大约有540×103km的油气长输管道。加拿大平

均每年约发生管道事故30 ̄40起,其中大部分事故为油气泄漏,管道断裂事故发生较少。1975—1982年,加拿大输气管道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平均为2次。1985—1995年间的管道事故统计表明,68%是输气管道失效事故;1996年发生管道事故69起,1997年88起,1998年54起,其中大部分为气体管道事故[4]。

表21981—1990年前苏联输气管道事故统计

表31985—2000年美国天然气管道事故统计

1.2我国在役油气管道事故

我国在役油气管道按运行年限可分为“老龄期”管道和“幼年期”管道两大类。“老龄期”管道的服役期大都超过20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受当初管材、设计及施工水平等条件所限,管道输送系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虽然东部地区管道所处自然环境状况较好,外力破坏(如土壤位移、冲刷断裂等)情况较少,但近年出现的违章建筑、打孔盗油等第三方破坏管道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幼年期”管道主要指西部刚投入使用不久的油气管道,如:涩-宁-兰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道、陕-京输气管道等,西部地区的新建油气管道所处自然环境恶劣,多为灾害性地质,因此,外力破坏引起的管道事故比例要高于东部。总体来看,这两类长输管道处于事故高发阶段。据统计,我国四川地区12条输气管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平均为4.3次,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输油管道

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超过2.0次[3]。表4为我国四川输气管道在1969—2003年间的事故统计。由于四川地区大部分输气管道已接近或超出服役期,加之早年施工技术水平及材料问题使得管道的腐蚀问题日益凸现,因此,腐蚀造成的事故占第一位;其次为施工缺陷和外部影响;管道的第三方破坏事件日益严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3]。

表41969—2003年四川地区

输气管道事故统计

1.3油气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总体来看,国外天然气管道失效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影响、腐蚀及焊接和材料缺陷。外部影响是欧美国家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腐蚀是加拿大和前苏联的主要原因;我国天然气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为腐蚀、外部影响和材料缺陷。国外输气管道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我国油气管道的事故率远高于发达国家。

管道由投产至终结其事故率一般遵循浴盆曲线,所谓浴盆曲线是曲线呈浴盆状。在管道投产初期,因设计、施工、管材、设备等诸方面的缺陷导致事故率较高,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约为5次左右,该阶段通常持续0.5~2年。管道正常营运期事故少而平稳,该阶段的事故多为管道受腐蚀及外力破坏所致,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为2次左右,一般持续15~20年。管道老化阶段由于管道内磨损及内腐蚀加剧,事故明显上升,其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一般在2次以上,而且事故发生有意外性,修复也困难[5]。2保障油气输送管道安全运行的措施

完整性管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管道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管道现存的各种安全隐患,降低运营风险,实现管道的高效、安全和经济运行。

近10多年来,我国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政府及各石油公司相继颁布

占有比例,%

39.916.913.310.88.62.92.35.3

破坏原因

发生次数腐蚀

外部影响材料缺陷焊接缺陷施工缺陷误操作设备缺陷其它

3001271008165221740

破坏原因占有比例,%

外部影响腐蚀

焊接和材料缺陷设备和操作其它

43.622.215.38.510.4

破坏原因占有比例,%

外部影响材料缺陷腐蚀施工缺陷地表移动其它

15.810.939.522.75.65.5

安全、健康和环境

16安全技术

HSE

HSE

了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法规、标准。然而,迄今为止

还没有对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开展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提高管道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2.1制定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计划

管道的完整性是指管道要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受控的工作状态,可不断采取措施预防管道事故的发生。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进行的管道监控管理过程,需要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再次进行管道检测、风险评价及采取措施减轻风险,以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管道内检测是获得管道完整性数据的最好手段,但全面实施管道内检测还存在诸多困难。我国能够或已经进行内检测的管道少之又少,其他的基础工作,如事故的统计分析、有关资料及数据库也不完备。对此,可依据不同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地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

对于新建管道,深入进行调研和设计方案比选,保证推荐的路由、工艺、设备及自控等方案技术经济合理而且安全可靠;对近年新建成的大型管道,及时制定数据收集、管道评价、完整性管理程序的计划并逐步实施;对运行多年的老管道,可以采用直接评价法或其它技术来评价腐蚀管道的完整性,通过对管道系统或某些管段的物理特性和运行历史调查、腐蚀及防腐检测和评价等来得到管道完整性的资料。对有内腐蚀危害的管道重点检查易于腐蚀的管段。2.2加强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

a)建立油气管道事故数据库。研究我国油气管道的事故特点,搜集事故资料,建立全国性的管道事故数据库是一项必要的基础工作。

b)提高油气管道检测水平和能力。在对国外管道腐蚀检测器的消化吸收基础上,研制开发适合我国管道实际状况的油气管道智能检测系统装置,对我国在役油气管道进行全面检测和安全评价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3开展油气管道的风险管理工作

管道风险管理是对管道潜在危险转变成事故的概率和损失程度的综合分析。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将风险分析方法应用到油气管道方面,对新建或已建管道进行风险评估。应结合我国工程实际,尽快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以期取得可以逐步应用

的定量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3结语

对近40年国内外油气长输管道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外部影响、腐蚀、焊接和材料缺陷是管道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保障我国油气输送管道安全持久运行的措施:建立和完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是保证油气管道系统长稳安全运转的必要手段;加快管道内外检测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是确保完整性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资金投入和扎实的工作。4参考文献

1李鹤林,赵新伟,吉玲康.油气管道事故分析与完整性管理.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5,41:24-31

2郑津洋,马夏康,尹谢平编著.长输管道安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杨筱蘅,严大凡.逐步实施我国油气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天然气工业,2004,24(11):120-123

4王玉梅、郭书平.国外天然气管道事故分析.油气储运,2000,19(7):5-10

5刘毅军,甘丽华,于汐.管道完整性管理模式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天然气工业,2005,25(4):181-184

AccidentsStatisticalAnalysisandSafetyOperationMeasuresoftheOil-gasPipelineLangXuqing,ZhaoZhiyong,GongHongandLiuQuanzhen

(SINOPECSafetyEngineeringInstitute,Shandong,Qingdao,266071)Abstract:Thestatisticalanalysisisdonefortheworldwideoil-gaspipelineaccidentsoccurredinre-cent40years.Theresultsshowthatexternaldamage,corrosionandmaterialdefectsarethemainfailurereasons.Then,protectivemeasureareofferedbasedoncurrentourcountrysituationsuchasbuildingupthecomprehensiveregulation,developingthepipelineintegritymanagementplanandstrengtheningrelatedresearchandapplication.Keywords:oil-gaspipeline;accidentanalysis;in-tegritymanagement安全技术

17

HSE

2006年第6卷第10期郎需庆.油气管道事故统计分析与安全运行对策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8-01-02T18:30:13.7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作者:孟建[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油气管道建设已经逐渐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油气管道建设已经逐渐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虽然油气管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却仍旧存在着严重的安全管理问题。并且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希望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安全管理质量能够显著提高,促进油气管道建设事业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法律建设前言:本文在对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进行思考与探索时,重点分析了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希望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安全管理质量能够显著提高,促进油气管道建设事业的稳健发展。 1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中,尚且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着油气管道的正常运行,不仅影响我国的整体规划建设,同时由于管道的破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法律及监管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中,建立完善的法律以及监督机制,可以保障油气管道的持续稳定运行。但是在我国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中,法律建设不健全,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法律建设中,我国并未将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纳入到法律体系中,导致企业在处理油气管道时,缺乏法律依据,仅仅是根据经济效益来进行处理,降低了管理质量。其次,在监管机制方面,我国虽然对油气管道的运行设置了相应的监督机制,但是由于其监管人员的素质以及部门的行政化等问题,导致监督机制无法有效的发挥其职能,从而对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2 人才素质较低 在我国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中,人员素质对其管理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在我国的油气资源管理中,由于人员素质的不足,对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油气管道的人员招聘方面,我国通常是采用企业内部招聘的方式,部分管理人员由员工提拔,缺乏管理素养,导致其对油气管道的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次,在管理人员的工作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与新技术逐渐应用于油气管道中,因而对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此情况下,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足,导致其无法有效的实现对油气管道的管理,从而降低了安全管理效率。 1.3 技术标准不统一 当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主要依据《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并没有更加详细且配套的法律制度或者标准规范等与其相互支撑。与此同时,我国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当中标准规范存在着严重的技术标准不统一问题。主要包括了石油类和安全类两种类型的行业标准,二者存在严重的重复性和交叉性。我国的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标准与国外相比较而言,编写人员技术水平严重低下,缺少根据我国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实践自主编制的标准内容,因而在技术水平上与国际水平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并不利于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因而难以实现有效的油气管道安全管理。 1.4 事故分析机制不完善 我国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事故分析机制并不完善,主要在事故调查过程、分析技术、对公众发布调查报告方面与国外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事故调查机制十分落后,缺少比较专业化的事故调查组织,一般情况下事故发生后均由政府主导事故调查与分析。与此同时,在事故分析机制中缺少系统的事故调查程序,事故调查当中往往重视对责任的追究,从而忽视了事故分析技术的应用,导致调查事故需要较长周期,不能够对大量的事故展开快速、准确的分析。事故分析后所产生的事故报告中一般会提出解决建议,但是由于事故分析机制不完善,在事故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议一般均不具有针对性和实际价值。由此,我国的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效率十分低下。 2提升管道安全管理的改进建议 2.1将管道完整性管理写入管道保护法,明确安全监管体制和职责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当前最先进的管道安全管理模式,随着国内完整性管理相关标准的编制和发布,将逐步具备支持在法律法规中写入开展完整性管理要求的基础。只有将完整性管理写入管道保护法,才能使开展完整性管理有据可依,规范各管道管理者实现“事故预防”,细化管理者必须履行的管理责任和工作内容,使政府监管具备可行性。同时,应该明确一个国家管道安全监管部门,实施对管道安全运行的监管管理,联合行业技术协会等专家共同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技术标准等,规范监管内容,明确对管道管理者的要求。避免政府管理和检测服务等一体化,避免标准和法规的编写者仅由技术管理者、服务方或监管者单方面主导。在监管体制下,明确各管道管理者、政府监管部门、应急协调、参与管理部门等多方面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依据职责问责和处罚。 2.2通过专业化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管道完整性管理对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不同于传统的管道管理,应该具备一定的风险、材料、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应该熟悉管道工艺和日常管理,而在人才方面,缺少较专业的管道完整性评估和管理人员。人才培养和完整性管理的需求还不匹配。管道完整性从业人员数量、素质等方面相对于管道完整性管理业务的发展有所滞后,人员素质培养和职业资质管理有待完善提高。 2.3 提升国内标准规范技术水平,增强可操作性 标准是法律法规的重要支撑,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途径和标志。随着国内安全法和管道法等专项法律的颁布,标准在法规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没有配套技术标准的支持,这类法规将无法有效实施。建议对我国油气储运相关的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化工作内容和范围重新定位,特别是改变当前的标准制定程序,学习国外知名行业标准的编写模式,变企业单位承担标准编写为行业技术专家自由参与编写,更多体现其公开、公平和广泛协商原则,实现以基础研究为基础,行业技术专家主导标准的编写,提升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可操作性。 2.4完善事故分析机制

压力管道事故案例分析

压力管道事故案例分析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压力管道事故案例分析压力管道是指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可能引起燃爆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它包括工业管道、公用管道、长输管道三大类。在用压力管道由于在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中存在各种问题会导致异常失效,造成突发性破坏事故。 主要案例: (1):2004年10月16日20时40分,东莞市望牛墩镇朱乎沙工业区,东莞顺裕纸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压力管道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o.6万元。 (2)国内:2004年5月29日19时45分,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安富镇丙灵路15号居民楼底层泸州天然气公司安富管理所发生一起压力管道爆炸重大事故,造成5人死亡,35人轻伤。事故主要原因是:直径为108毫米的天然气管线上有一椭圆形管孔,天然气由此发生泄漏,进入居民楼负一楼与道路护坡形成的夹缝,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从人行道的盖板缝隙扩散到人行道上,遇不明火种引起爆炸。 (3)国外:1995年4月28日,韩国大邱市煤气管道泄漏发生爆炸事故,街道被摧毁,死亡100人,伤143人。

预防措施: (1)对压力管道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单位实施资格许可,这是保证压力管道质量的前提。资格许可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等单位实施的强制性措施,是对其质量体系运转情况、有关法规标准的执行情况、资源配置情况及其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它不同于通常的自愿的体系认证工作,因此,是认证工作不能替代的。 (2)对压力管道元件依法实行型式试验。型式试验是检验其是否符合产品标准的程度,是控制元件质量最直接的措施。事故分析表明,27.2%的事故是元件质量低劣造成的,因此,使用和安装单位必须选用经国家安全注册并取得AZ钢印的管道元件,杜绝事故发生的源头。 (3)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压力管道安装质量实施法定监督检验。压力管道安装是最重要的环节,压力管道安装质量监督检验是对压力管道设计、制造系统的质量控制情况总的监督验证,它不仅对安装单位质量体系运转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且还从设计、管道元件及管道材质、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质量、无损检测、压力试验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检验,是确保安装质量的主要手段。压力管道安装单位应到省(市)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开工报告审批手续。某锅检院对陶氏化工工程压力管道实施监督检验时,发现近4万m管道材质不符合要求的重大问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225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详 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近年来,我国有关中央企业在陆上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油气管道)管理方面不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同时,在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借鉴经实践验证的成熟管理方法基础上,积极开展油气管道运行保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关中央企业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油气管道配套管理、咨询机构,健全了管理机制,并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与企业本身管理制度、技术要求等进行融合,形成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

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安全意识培养上,有关中央企业通过确保全员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员工对生产过程的主观责任意识,接受员工的监督,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 在推进科技进步上,有关中央企业针对国内油气管道的情况,初步提出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探索了事故的预防性管理方法,搭建了管理体系框架,提升了管道风险防控和现场处置能力,研究探索了一系列安全技术,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为保障管道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日常管理上,有关中央企业在重点防护管线或管段(人口密集区、打孔盗油频发段、地质灾害频发段、防恐重点部位、老原油管道)加强油气管道

油气管道事故统计分析与安全运行对策

摘要近40年国内外油气长输管道事故统 计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影响、腐蚀、材料缺陷等是油气管道发生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油气管道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法规、制定管道完整性管理计划、加强有关科研及应用等。 关键词油气管道事故分析完整性管理油气管道具有管径大、运距长、压力高和输量 大等特点[1]。管道系统包括管道、 站场、通信系统等,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2]。 油气管道一旦发生泄漏,会对环境和人员产生严重的后果[3]。因此,管道的安全运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长已超过4×104km。运行期超过20年的油气管道约占62%,而10年以上的管道接近85%。我国东部油气管网随其服役期的延长,管道腐蚀、破坏等问题颇为严重;西部油气管道因服役环境自然条件恶劣等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此可见,我国油气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形势不容乐观,开展油气管道事故分析与防护措施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外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统计分析1.1国外油气管道事故 1970—1996年,欧洲油气长输管道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平均为0.575次。由于在管理、施工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管道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1988年至2001年间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降为0.297次。表1中的统计结 果表明,外部影响是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占 48.5%;其次是腐蚀因素占19%;第3个主要因素是施工和材料缺陷,占18%[4]。 表11970—1996年欧洲燃气管道事故统计 前苏联的输气管道干线总长在1981年至 1990年间增加了83×103km,至1990年初达到207×103km,这期间前苏联共发生管道事故752起。表2给出了各种失效因素所占的比例,其中,腐蚀、外部影响分别为39.9%、16.9%,在油气管道事故因素中占主导地位。通过加强管理,前苏联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由1981年的0.71次逐年下降到1990年的0.26次[4]。 1970—2000年间,美国天然气长输及集输管道共发生事故8814次,年平均发生事故294次。统计结果表明:外部影响、腐蚀、焊接和材料缺陷、设备和操作是引发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表3)[4]。 据加拿大国家能源委员会(NEB)统计,加拿郎需庆 赵志勇 宫宏 刘全桢 (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71) 作者简介:郎需庆,助理工程师,工学硕士,200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从事石油化工安全工程和安全技术研究工作。 破坏原因占有比例,% 外部影响材料缺陷腐蚀地表移动维修失误其它 48.5181963.55 油气管道事故统计分析 与安全运行对策 15 本栏编辑王广亮 2006年第6卷第10期安全技术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标准版)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59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标准版) 近年来,我国有关中央企业在陆上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油气管道)管理方面不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同时,在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借鉴经实践验证的成熟管理方法基础上,积极开展油气管道运行保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关中央企业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油气管道配套管理、咨询机构,健全了管理机制,并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与企业本身管理制度、技术要求等进行融合,形成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安全意识培养上,有关中央企业通过确保全员培训教育,全

面提高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员工对生产过程的主观责任意识,接受员工的监督,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 在推进科技进步上,有关中央企业针对国内油气管道的情况,初步提出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探索了事故的预防性管理方法,搭建了管理体系框架,提升了管道风险防控和现场处置能力,研究探索了一系列安全技术,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为保障管道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日常管理上,有关中央企业在重点防护管线或管段(人口密集区、打孔盗油频发段、地质灾害频发段、防恐重点部位、老原油管道)加强油气管道巡护,对部分因运行日久造成腐蚀老化等现象的老旧管道进行了更新改造,提高了管道自动化控制水平和安全运行系数。 在促进行业发展上,有关中央企业不但在安全管理方面利用种种措施、手段,提高本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而且在国家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也积极参与法规标准的起草工作,将平时安全管理的成功

油气输送管道的运行特点及常见事故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85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油气输送管道的运行特点及常见事故 通用范本

油气输送管道的运行特点及常见事故通 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油气输送管道的运行特点 长距离输油(气)管道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它的安全运行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气息息相关。长距离输油(气)管道除了具有管径大、输送距离长、工作压力高、输油(气)量大和长年连续运行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的特点: 长距离输油(气)管道除了少数跨越河流、铁路和公路的管段为架空敷设外,绝大部分管段为埋地敷设。管道埋地敷设的优点是受地形地物的限制小,管道不易遭受外部机械作用的损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油气管道建设已经逐渐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虽然油气管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却仍旧存在着严重的安全管理问题。本文在对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进行思考与探索时,重点分析了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希望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安全管理质量能够显著提高,促进油气管道建设事业的稳健发展。 标签: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法律建设 0 引言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是保证我国输油气管道正常运营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多年的发展中,随着油气管道的老化,体现出我国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制度、人才素质、技术水平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缺陷,无法有效的保证输油质量,因此,在油气管道运输中,加强对安全管理的思考与探索具有重要的价值。 1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中,尚且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着油气管道的正常运行,不仅影响我国的整体规划建设,同时由于管道的破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法律及监管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中,建立完善的法律以及监督机制,可以保障油气管道的持续稳定运行。但是在我国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中,法律建设不健全,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法律建设中,我国并未将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纳入到法律体系中,导致企业在处理油气管道时,缺乏法律依据,仅仅是根据经济效益来进行处理,降低了管理质量。其次,在监管机制方面,我国虽然对油气管道的运行设置了相应的监督机制,但是由于其监管人员的素质以及部门的行政化等问题,导致监督机制无法有效的发挥其职能,从而对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2 人才素质较低 在我国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中,人员素质对其管理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在我国的油气资源管理中,由于人员素质的不足,对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油气管道的人员招聘方面,我国通常是采用企业内部招聘的方式,部分管理人员由员工提拔,缺乏管理素养,导致其对油气管道的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次,在管理人员的工作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与新技术逐渐应用于油气管道中,因而对油气管道的安

长输管道事故分析

1 立项背景 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作为五大运输行业之一的管道运输系统,以它环保、经济、运输量大、占地少等优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为突出,使其成为了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在天然气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世界上油气长输管道总长度已超过200万km。其中天然气管道约占70%,多达140多万km;美国约为46万km,前苏联约为20多万km,分居世界前两位。而我国截至2015年底,已建成天然气管道仅8.5万公里,仅占世界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的6%。但是我国的油气产量却在世界排名前几位,因此长输管道的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相比,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对我国输送危险介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风险性、经济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天然气管道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直接服务沿线工业的生产和城市居民的普通生活。但管道又属于危险源,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易燃易爆的高压介质迅速扩散,会对沿线造成巨大危害。 图一中国长输管道总貌图

2 主要目标 天然气站场作为天然气站线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安全可靠供气的重要任务。鉴于天然气本身的易燃易爆特性一旦发生泄漏的危险,不仅会使生产和经济遭受破坏,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甚至会造成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生活的安定。因此,长输管线事故原因的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发展和完善这些技术刻不容缓。为保证天然气安全运行,必须根据天然气管道所处实际环境的具体特点,从管道建设的每个环节入手。以防为主,杜绝事故隐患,保证天然气管道能够安全、平稳、可靠运行。 3 主要研究内容 3.1 长输管道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1: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位于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达3000平方米。上午10时30分,在油污清理过程中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事故造成62人遇难。 事故的原因:输油管路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变薄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所挥发的油气与暗渠当中的空气混合形成易燃易爆的气体,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集聚,现场处置人员没有使用防爆的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进行钻孔粉碎,产生撞击火花,引爆了暗渠的油气,发生了爆炸事故。 图三爆炸影响区域图四爆炸造成的后果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第一部分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案例1 德州清管站火灾事故 案例2、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案例3 通信电力公司临时办公室火灾事故 案例4 新民太平庄站火灾事故 第二部分施工现场塌方事故 案例1 涩宁兰输气管线11标段管沟坍塌事故 案例2 西气东输21标段预留管沟塌方事故 案例3 西气东输27标段“9.29”管沟塌方事故 第三部分机械伤害事故 案例1 钢管厂行吊吊钩坠落伤亡事故 案例2 物资装卸机械伤害事故 案例3 KC-13天然气管线项目6.15事故 第四部分交通事故 案例1 大件运输非道路交通死亡事故 案例2 兰成渝项目12.13交通事故

案例3 长春输油气公司京沈高速交通事故 案例4 研究院焊接公司交通事故 案例5 特运公司京石高速交通事故 案例6 西气东输项目部交通事故 案例7 莫桑比克项目交通事故 案例8 利比亚项目交通事故 第五部分触电事故 案例十里河泵站高压电流击伤事故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第一部分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案例1 德州清管站火灾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86年12月15日7时,中原输气公司在中沧输气管线进行高唐至德州管段的清管作业。在高唐站由发球筒发球后,球卡于出站三通处。当晚19时30分,采用高唐站重新倒换发球流程,采用管线憋压的方法重新发球,球被冲进干线。16日凌晨1时15分,指挥人员指令打开德州清管站收球筒放空阀准备引球,开放空阀后看到放空管喷出液体污物,便立即命令关闭放空管。1时18分,打开排污阀向排污池排放污物,因夜间能见度低,误将排出的凝析油当作污水,5分钟后排污池灌满,大量油气弥漫站内,被距排污池95米处的小茶炉明火引燃,导致轻质油挥发气大面积爆

油气管道环境保护管理浅析

油气管道环境保护管理浅析 0 引言 石油天然气储运设施(以下简称油气储运设施) 是连接上游油气生产和下游油气用户的枢纽,在油气 能源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油气储运设施 大量建设和运行,有关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 注。本文在分析油气储运设施环境保护管理现状的基 础上,以全生命周期环境保护理论为依据,对“十一 五”规划后期和“十二五”规划期间进行展望,为我 国相关行业提高HSE管理水平提出相应建议。1 油气储运设施全生命周期环保管理 1.1 全生命周期概念 油气储运设施的全生命周期是指工程设计、施 工、投产、运行、维护、退役的整个动态过程。由此 引申出的全生命周期环保管理则是以对全过程环境 影响最小为原则,统筹考虑生命周期内各环节的环境 影响因素,运用完整性管理和数字管道技术等手段, 以HSE体系为核心,全面有效地实现绿色储运的理念。 1.2 全生命周期环保管理的特点 全生命周期环保管理是针对油气储运设施特点 提出的概念,其有别于传统的环境保护理念,也不同 于较为先进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论。 清洁生产强调在生产过程中从源头削减污染,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而循环 经济理论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 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由此可见,上述 各种环境保护理念主要针对产品生产过程,采取系统 的措施,达到低消耗、少污染、再利用的目标,而油 气储运设施作为能源运输行业,没有明显的产品生产 过程,同时,在油气储运设施建设工程中已经开始对 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论对 此针对性不强,因此采用全生命周期环保管理理念则 更适合油气储运设施特点。 2 建设期环境保护管理 2.1 设计阶段 2.1.1 环境影响评价早期介入 油气储运设施,特别是在油气长输管道建设过程 中将明显影响当地地表植被,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早期介入非常必要,因为工程设计 路由选线主要关注的是线路尽可能顺直、施工可否实 现、周边依托条件是否完善等,而对于经过地区是否

管道天然气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管道天然气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用户家中通上了管道天然气,由于用的是低挂表,为了保持厨房的整体装潢效果,便将管道及灶具下方用木板进行了包封。一天做饭点火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灶具下方的橱柜门被炸飞,并撞到其身上,用户知道发生了爆炸,便不顾疼痛,及时关闭了表前阀门,并跑出家门打电话报修。原因分析: 1、因该用户用木板将灶具下方的燃气管道包封起来,所以造成燃气泄露不容易被及时发现。 2、泄漏的燃气不能及时逸散,容易造成积聚,所以遇明火发生爆炸。注意事项: 1、严禁用户因装潢等原因私自包封燃气管道。 2、此用户在发生燃气泄漏爆炸事故时及时关闭表前阀门,切断气源,防止了天然气进一步的泄漏,使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 案例二:2004年,长沙市发生用户使用热水器中毒死亡事故。死者妹夫约姐姐一家吃团圆饭,久等未见,电话手机均联系不上,赶赴姐姐家,见门紧闭,于是打110报警,强行打开房门,发现姐夫倒在厕所内,姐姐和儿子分别倒在床上,进入现场的公安和死者妹夫见证,打开房门后有一股焦糊味,该室门窗紧闭,厨房换气扇未开,卫生间、卧室门未关,与安装燃气热水器房间的过道连通。原因分析: 1、该用户私接热水器,而且没有安装排气烟道。 2、该用户门窗紧闭,三人连续使用热水器洗澡,由于没有保持空气流通,室内氧气不足,造成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产生含有一氧化碳的烟气。 3、用燃气时,室内厨房、洗浴间、卧室门均未关,有毒气体在室内流串。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检查灶具连接状况,用户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热水器,而且热水器一定要接烟道。 2、严禁用户私接、乱改燃气设施。

3、严禁在卧室、厕所安装热水器等燃气设施。造成燃气泄漏主要原因: 1、点火不成功,气出来未燃烧。 2、使用时发生沸汤、沸水浇灭灶火或被风吹灭灶火。 3、关火后,阀门未关严。 4、由于燃气器具损坏造成的漏气。 5、管道腐蚀或阀门、接口损坏漏气。 6、连接灶具的胶管老化龟裂或两端松动漏气。 7、搬迁、装修等外力破坏造成的接口漏气。 8、其它原因造成的漏气。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

某输气站“ 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看火事故案例 2006年1月20日12时1 7分,某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仁寿运销部富加输气站发生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47人轻伤。 一、基本情况 富加站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马鞍村4组,是集过滤分离、调压、计量、配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输气站场。输气管理处两条干线威青线和威成线通过富加站,设计日输气量950X104m3/d,设计压力4.0MPa,其中威青线(管线直径①720mm)建成投产于1976年,威成线(管线直径①630mm)建成投产于1967年。事故前威青线的日输气量为50X104m3,运行压力为1.5?2.5MPa。事故发生时,该管段的日输气量为26X104m3、压力1.07Mpa,气流方向为文宫至汪洋。 威青、威成线建成投产30多年来,由于城乡经济建设发展,该地区已由一、二类地区上升为三、四类地区,管道两侧5米范围内形成了大量违章建筑物等安全隐患。2005年该油气田分公司组织实施威成线三、四类地区(钢铁一汪洋段)安全隐患整改和威青、威成线场站适应性大修改造。工程由某工程公司设计、某输气分公司承建、某监理公司负责监理。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动工,原计划12月1 5日主体工程结束。因从意大利进口的球阀推迟到货(原计划2005年11 月30日到货,实际到货时间为2006年1月10日),变更计划为2006年1月19日进行威青线的碰口作业。 二、事故经过 1月19日7时30分,开始施工,18时30分施工完毕; 1月20日8时30分,组织从富加至文官方向置换空气; 1月20日I O时30分,完成置换空气作业,开始缓慢升压: 1月20日I 0时40分、11时40分,作业人员两次巡检无异常。压力缓慢升至1.07MPa,恢复正常流程。

浅谈管道输油站安全管理(通用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谈管道输油站安全管理(通用 版)

浅谈管道输油站安全管理(通用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输油站队作为输油管道的心脏,安全工作极其重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生产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责任制,并确保贯彻执行。各输油运行岗位的操作人员和站队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自己负责范围内的工作职责和安全责任,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保证输油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现结合我在管道企业基层单位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管道输油站的安全管理工作谈一点体验,与大家经验分享。 一、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坚持把安全工作作为输油生产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 安全工作是输油站队的生命线,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必须用坚强的领导抓安全,用完善的制度保安全,用科学的方法管安全,用经常的教育促安全。 第一健全安全组织,安全管理网络化。在认真落实“一岗一责制”的同时,确保站队安全管理网络高效运行,明确站长是安全第一负责

国内几起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解读分析材料

附件 国几起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解读 分析材料 一、“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分析点评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事故的直接原因。 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油气爆炸。 (三)事故的间接原因。 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中石化股份公司、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和站对安全生产工作疏于管理、管道保护工作不力、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存在死角、盲区,未能

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事发后应急救援不力,现场处置措施不当。 2.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职不到位: (1)市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力,督促指导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履职不到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不彻底,隐患排查整改不力;黄岛街道办事处对长期违章搭建临时工棚问题失察,导致事故伤亡扩大。 (2)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省油区工作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油区工作办公室、开发区安监局、石化区安监分局)履行职责不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督促企业落实应急预案不到位,安全生产大检查走过场。 (3)开发区规划、市政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事故发生地段规划建设混乱。市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对相关项目规划方案审批把关不严,导致市政排水设施划入厂区规划;事发区域危化企业、油气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交叉布置,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开发区行政执法局违规同意对排水明渠设置盖板使之变为暗渠,道路整治工程未对管道采取保护措施,未发现违章搭建临时工棚问题。 (4)市及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和应急办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导致应急响应不力,还存在压制、拖延事故信息报告和谎报问题。 (四)事故的性质。 经调查认定,省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有关责任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三篇)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三篇)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目录: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一 天然气管道安全质量管理二 液化石油气钢瓶安全管理三 - 1 -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一 近年来,我国有关中央企业在陆上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油气管道)管理方面不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同时,在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借鉴经实践验证的成熟管理方法基础上,积极开展油气管道运行保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关中央企业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油气管道配套管理、咨询机构,健全了管理机制,并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与企业本身管理制度、技术要求等进行融合,形成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安全意识培养上,有关中央企业通过确保全员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员工对生产过程的主观责任意识,接受员工的监督,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 在推进科技进步上,有关中央企业针对国内油气管道的情况,初步提出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探索了事故的预防性管理方法,搭建了管理体系框架,提升了管道风险防控和现场处置能力,研究探索了一系列安全技术,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为保障管道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日常管理上,有关中央企业在重点防护管线或管段(人口密集区、打孔盗油频发段、地质灾害频发段、防恐重点部位、老原油管道)加强油气管道巡护,对部分因运行日久造成腐蚀老化等现象的 7 / 7

油气管道事故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油气管道事故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栾辉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北京,102200)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典型油气管道事故致因进行详细分析,完成管道事故的界定与致因分类,通过分析可知,外力、腐蚀、材料和施工缺陷是造成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具体的措施与建议,为保障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油气管道事故案例分析对策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ypical accidents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accomplished the divis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ipeline accident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external disturbance, corrosion,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defects were the primary cause of the pipeline accidents. The paper also proposed concrete advances and measures correspondingly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ecurity operation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Key Words:Oil and gas pipelines,accidents caused,analysis,countermeasure 管道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之一,是随着石油与天然气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不受气候和地面其他因素限制、可连续作业以及成本低等优点。随着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速度的增长,管道运输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国内管道事业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国内已建油气管道的总长度超过5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约3万公里。[1]管道运输承担着我国大部分原油和天然气的运输,对经济发展、促进民生、社会安定和国防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2]油气输送管道具有管径大、运距长、压力高、输量大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役的长直油气管道有80%进入了事故多发期。[3]本文针对国外油气管道建设大国如俄罗斯、欧洲以及美国油气管道事故进行详细分析与比较,得出其管道事故的失效原因,同时借鉴国外管道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运行管理,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

【最新】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二篇)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二篇) 目录: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一 天然气管道安全质量管理二 - 1 -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一 近年来,我国有关中央企业在陆上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油气管道)管理方面不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同时,在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借鉴经实践验证的成熟管理方法基础上,积极开展油气管道运行保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关中央企业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油气管道配套管理、咨询机构,健全了管理机制,并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与企业本身管理制度、技术要求等进行融合,形成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安全意识培养上,有关中央企业通过确保全员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员工对生产过程的主观责任意识,接受员工的监督,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 在推进科技进步上,有关中央企业针对国内油气管道的情况,初步提出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探索了事故的预防性管理方法,搭建了管理体系框架,提升了管道风险防控和现场处置能力,研究探索了一系列安全技术,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为保障管道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日常管理上,有关中央企业在重点防护管线或管段(人口密集区、打孔盗油频发段、地质灾害频发段、防恐重点部位、老原油管道)加强油气管道巡护,对部分因运行日久造成腐蚀老化等现象的 7 / 7

油气输送管道的运行特点及常见事故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油气输送管道的运行特点 及常见事故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030-16 油气输送管道的运行特点及常见事 故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油气输送管道的运行特点 长距离输油(气)管道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它的安全运行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气息息相关。长距离输油(气)管道除了具有管径大、输送距离长、工作压力高、输油(气)量大和长年连续运行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的特点: 长距离输油(气)管道除了少数跨越河流、铁路和公路的管段为架空敷设外,绝大部分管段为埋地敷设。管道埋地敷设的优点是受地形地物的限制小,管道不易遭受外部机械作用的损坏,而且土壤能对加热输送的管道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使管道基本不受恶劣气候的影响。其缺点是管道一旦发生泄漏事故,不容易被发现。

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的站间管路只有一条,没有备用管路,一处发生事故而导致输送中断,就要全线停输。采用加热输送的原油管道,如果停输时间过长,还有可能造成重大的凝管事故。 长距离输油(气)管道多在野外,处理线路上的事故时,大部分在远离基地的野外进行。抢修作业施工条件差,工作量大,机械化水平要求高,交通运输不便,因而管道事故抢修作业的难度很大。 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的输送距离长,线路可能经过不同的地形和地质构造,地层断裂带、高山陡坡、沼泽盐碱地、沙漠、河流等地形条件非常复杂,地形的复杂性使管道不可避免会存在许多自然和人为的不安全因素,也给管道的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2.油气管道常见事故 管道生产中常见的主要事故,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五类:油气泄漏事故、凝管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电气事故、设备事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