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___;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______;

(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

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

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X溶液B.Y溶液

C.Z溶液 D.X、Y溶液

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

A.a点 B.b点

C.c点 D.无

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

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

2

℃,a溶液

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t1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

等。在

2

t℃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

大____(填“大”或“小”);

(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 __、

__蒸发溶剂___、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____.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______℃.

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2)t

3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

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9、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

(1)温度为t

1

的顺序为;

℃时A和B两种物质的相等;

(2)t

2

(3)若A中混有少量的B,欲从此混合物中分离出A可

采取的方法是。

10、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35℃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均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最少的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3)30℃时,a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要使其变为30℃的饱和

溶液,需要加入A

物质的质量是 。

11、现有M 、N 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 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 溶液还可以再溶解N 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 、N 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B

12、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 点表示t 1℃时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

(3)t 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t 1℃时A 的溶解度 t 2℃时A 的溶解度;(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下同)

(5)t 2℃时,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

14、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15、右图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 1℃时往两个盛有

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 克A 物质和b 克B 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 .t 1℃时,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 溶液为饱和溶液,B 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

C .t 2℃时,A 的溶解度比B 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 .t 2℃时,A 的溶解度比B 的溶解度大,A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为饱和溶液

16、右图为A 、B 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3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 .20℃时,A 和B 的溶解度相同

C .10℃时,等质量的A 和B 饱和溶液中,B 的溶剂最少

0 温度/℃ 溶解度/g M N 0 温度/℃ 溶解度/g M N 0 温度/℃ 溶解度/g M N 0 温度/℃ 溶解度/g M N A . B . C . D .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

析出的晶体最多

17、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8、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在t

2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

出丙

1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l60g溶液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27、右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请回答:

(1) 30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 B物质的溶解度(填

“>”、“<”或“=”)。

(3)40℃时,将A、B各15 g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水的两只

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B 物质有剩余(填“A”

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

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B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人A物质

2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

不饱和(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

用的方法是降温;

(4)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

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

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29、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

温度/℃0 40 80

溶解度/g Ca(OH)2 0.187 0.141 0.094 Ba(OH)2 1.67 8.22 101.4

(1)下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 ______ ( 填“A”或“B”)。(2)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升温(只举一种)

(3)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升温结晶。

3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___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解______不能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c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曲线习题参考答案

1.(1)A B C (2)A、C B (3)15g 2.0g

2、C

3、C

t大(2)加入A至不再溶解为止降低温度至刚有晶体析出恒温蒸发溶剂至刚有5、(1)

1

晶体析出

6、1)a、b (2)b和c (3)60 t1

7、(1)t2 (2)a>b>c。

8、D

9、(1)B>C>A;(2)溶解度;(3)降温结晶(或结晶)

10、(1)S(A)=S(B)>S(C);(2)A,B,C;(3)36g。

11、B

12、(1)A和C ,(2) A (3)CBA (4)大于(5)大于

13、(1)80g、

(2)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加入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

(4)C>B>A

(5)降温结晶

(6)蒸发结晶

(7)A和B, C

(8)过滤,结晶

14、B 15、D 16、D 17、C 18、B 19、B

20、(1)A>B>C,(2)A,C(3)70

21、50 g 25 降低乙

22、(1)40 (2)加热蒸发 (3)A

23、(1)< (2)a (3)B A

24、(1)40 (2)不饱和 10

25、⑴氯化钠或NaCl;⑵不饱和;54.2

26、(1)饱和(2分) 3︰10(2分) (2)乙(2分)

27、(1)30℃(2)<(3)B(4)②

28、(1) 40 (2) 不饱和 (3) 加水或降温(4)<

29、(1)B(2)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加溶液质、加氢氧化钙、加熟石灰、

,加生石灰、加CaO等)

加消石灰、加Ca(OH)

2

(3)加热后趁热过滤(或升高温度后立即过滤;降温结晶、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

30、(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乙(3)不能(4)C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

溶解度t/℃ 21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一)点 1.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2.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 A 物质才达到饱和。 4.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二)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习题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含有15g甲 C.t2℃时甲的溶液和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D.将130g 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3.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 B.3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4.(2018?嘉定区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20℃时,50g水中加入20 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70g D.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5.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6.25℃时,向下列4只均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10 g B.②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C.4只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③④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

一.选择题溶解度曲线训练 1.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 .. ....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 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 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 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 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 溶液 D.t 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 液为饱和溶液 3.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 最多 4.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A B C 0 t 1 20 t 2 温度/℃ g 40 溶解度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 .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则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6.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 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7.(10海南)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 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3℃时,将60g 乙加入100g 水中可得l60g 溶液 C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 l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二.分析题 1. 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 ,其含义是在20℃ 时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g水中溶解9.7g 碳酸氢钠即可达到饱和 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2. 右图为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 20C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⑵ 将t 20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 C 时,析出溶质 最多的是 ,无溶质析出的是 。 ⑶ 20℃时,将30g A 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要使甲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_____________(填“升 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 化应类似于____(填“甲”、“乙”)曲线。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度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 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浓度也相等 B.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为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 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二 基础练习 1.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最主要的错误是未指明()A.100g水中B.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C.温度D.36g为最大量 2.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A.变小B.变大C.不变D.不一定变 3.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和溶剂的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4.当温度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 A.硝酸钾B.氯化钠C.氢氧化钙D.氧气 5.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 6.氯化钠溶解度曲线是()

A.一条略为上升的曲线B.一条略为上升的直线 C.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D.一条略为下降的曲线 9.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强;②减小压强;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1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有如下关系,请按要求填表: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溶解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溶解度曲线综合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类题目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在2011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许多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试题,现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一、溶解度的意义 例1 (2011·嘉兴)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图1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解析:由题意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同时符合的图像只有选项C。 答案:C 点评: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判断或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例2 (2011·四川省眉山市)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 (填物质序号)。 解析:(1)在溶解度曲线上两线相交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即t1℃时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为20克,在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0克,所以只能形成60克溶液。(3)在t2℃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越靠上的物质的溶解度越大。所以应是:cba。 答案:(1)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不能(3)cb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溶解度的一些问题,要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清楚交点的意义。 三、判断晶体的析出 例3 (2011·河北)根据图3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解析:A中没有温度限制,所以不能比较甲、乙溶解度;B中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之后,还是不饱和溶液;C因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都会有晶体析出;D中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但是题中并没有说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以错了。 答案:C 点评:该题是一个传统题,历年来考的形式基本相同。 例4 (2011·江苏省南通市)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解析:A选项中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是正确的;B选项中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 g是正确的;C选项中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是正确的;D选项根据溶解度曲线的特点,物质W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时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本题的亮点是一种物质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解答本题要明确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四、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例5 (2011·盐城)如图5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1. (2015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t 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 (2015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 1℃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t 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3. (2017重庆B 卷)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 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30℃时,将40 g 甲物质加入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 g 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4. (2017连云港)如图表示的是KNO 3和NaNO 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2℃时,KNO 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 3溶液的浓度  B. t 1℃时,在50 g 水里加入 15 gKNO 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 g 溶液  C. t 1℃时,往180 gNaNO 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 g 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 3溶液 D. 若KNO 3中混有少量NaNO 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5. (2016孝感)如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 b > c  B. P 点表示t 1℃时,a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1. X 、Y 、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温至t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A.X>Y>Z B.Y>Z>X C.Z>Y>X D.X=Y>Z 【答案】B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 液漂白丝帛。清液的主要成分及溶解度如图所示。 (1)t1 ℃时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20 ℃时,向4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并充 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A B C D 加入氢氧化钾的质量 7 14 56 70 /g

溶液质量/g 57 64 106 106 第2题图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 ①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②20℃时,将C继续恒温蒸发25 g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g的固体。 【答案】(1)Ca(OH2 KOH K2CO3 (2 ①AB ② 28 3.下表是Ca(OH2 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 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 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第3题图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填序 号)。 ① 蒸发水② 升高温度③ 降低温度④ 加入水⑤ 加入氢氧化钙 (3)现有60 ℃时含有Ca(OH2 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4)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20 ℃,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乙(填“>”、“<”或“=”)。 【答案】(1) A ( 2 ①②⑤ (3)冷却热饱和溶液(4) =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4.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5.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2.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氧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陕西省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答案)

(2018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第189页32题)1.下表是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0.19 0.17 0.14 0.12 0. 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根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选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填序号)。 A.②④⑥ B.③④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20°C时,将191g饱和NaOH溶液蒸发掉10 g水后,再降温到20°C,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4)现有20°C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溶液乙,此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或“=”)20°C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有60°C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答案】(1)A (2)D (3)9.1g (4)?(5)降温结晶,过滤 补充选题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交点K的含义是。 (2)t2℃的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到t1℃时,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C>A时的温度范围是 ℃。 (4)在t3℃时,将40gC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1)t3℃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答案补充:t3℃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不饱和(3)t2~t3(4)37.5% 2.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填写编号)。 (2)9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冷却到t2℃点,析出的无水晶体质量是g。 (3)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得现象如图二所示,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填“>”或“<”)乙,实验时控制温度t的范围是时,均能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1)b(2) 15 (3)<小于t2℃ 3.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与图2所示。请回答:

【化学】溶液 溶解度考点+例题_全面解析

【化学】溶液溶解度考点+例题_全面解析 一、溶液选择题 1.下图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恒温蒸发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的乙比甲多 B.20℃~40℃时,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升温的方法提纯乙 C.35℃,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50℃向 100g25%的甲溶液中加入12.5g甲,溶液刚好饱和 【答案】D 【解析】A、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4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乙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故20℃~40℃时,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的方法提纯乙,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3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35℃,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物质,那么75g水中最多溶解37.5g甲物质。100g25%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25%=25g,溶剂的质量为75g。故50℃向100g25%的甲溶液中加入12.5g甲,溶液刚好饱和,正确。故选D。 点睛:重点是抓住溶解度的实质结合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即可解决。 2.如图是KNO3、MgSO4、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9 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D.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初三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 X 、Y 、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 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X>Y>Z B.Y>Z>X C.Z>Y>X D.X=Y>Z 【答案】B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 2CO 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液漂白丝帛。清液的主要成分及溶解度如图所示。 (1)t 1 ℃时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20 ℃时,向4个盛有5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 ①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②20℃时,将C 继续恒温蒸发25 g 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g 的固体。 【答案】 (1)Ca(OH)2 KOH K 2CO 3 (2) ①AB ② 28 3.下表是Ca(OH)2 和NaOH 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实验序号 A B C D 加入氢氧化钾的 质量/g 7 14 56 70 溶液质量/g 57 64 106 106 第2题图 第1题图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 和NaOH 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 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 ”或“B ”)。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 (填序号)。 ① 蒸发水 ② 升高温度 ③ 降低温度 ④ 加入水 ⑤ 加入氢氧化钙 (3)现有60 ℃时含有Ca(OH)2 和NaOH 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 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4)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恢复20 ℃,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 乙 (填“>”、“<”或“=”)。 【答案】 (1) A ( 2) ①②⑤ (3)冷却热饱和溶液 (4) =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 35.8g 3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KNO 3 20.9g 31.6g 45.8g 63.9g 85.5g 110g 138g (1)物质A 是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溶液 (2)状态“④”时,物质A (填“部分”或“全部”)溶解。 第3题图 第4题图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 2 (4)溶解度曲线 ℃时A的溶解度为 80g 例:(1)t 3 (2)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 相同 (3)N点为 t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 3 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1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 1 ℃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 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知识点的认识】 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 [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熔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 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学生发言] [投影板书]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 /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曲线 一、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1.涵义: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 (1)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 m 4g 。 (2)线 ○1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2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3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g C B A O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溶解度

溶解度 1、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或是不饱和溶液,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剂量里,离开这两个条件谈饱和或者不饱和溶液无意义。) (2)彼此互溶的两种物质不能形成饱和溶液(例如: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互溶,故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里酒精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升高温度或加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4)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方法:(1)若溶液中有溶质,并且溶质不减少,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反。(2)若溶液中无溶质,加入同种溶质后溶质不溶解,则此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反。 2、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A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也随之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谈溶解度才有意义。B 标准:在100克溶剂里,若不指名溶剂一般是指水做溶剂。C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D 单位:溶解度的单位是“克”,在指物质溶解度时,一定要把单位带上,不带单位是错误的)。 3、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2)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对应的温度下的溶解度。 (3)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4)几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该交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5)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