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复习参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复习参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复习参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复习参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复习参考题(填空)《诗经》与楚辞部分

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14、"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15、"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由北宋苏辙首倡,他在自己的著作《诗集传》中提出《诗经》应分为(《风》)、(《雅》)、(《颂》)、(《南》)四类,即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召南》)。

16、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17、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是按照风、雅、颂的体例编排的,其中包括十五国风,二雅(即(《大雅》)和(《小雅》))、三颂(即《周颂》、《鲁颂》)和(《商颂》)。

18、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风、雅、颂三者中(风)是里巷歌谣之作,而(雅)、(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19、"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著(《诗学》)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20、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1、《诗经·大雅》中的(《公刘》)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历史,诗的每章都以("笃公刘")作为首句,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爱戴赞美之情。

22、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23、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绵》)中。

24、《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2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豳风·七月》)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

26、《诗经·小雅》中的(《鹿鸣》)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

27、《诗经·小雅》中(《宾之初筵》)一诗以燕飨活动的发展为序,写出了与宴者在不同阶段的神态变化。其中的"既曰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几句,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群骄奢淫逸、丑态百出的醉鬼形象。

28、《诗经·小雅》中的(《六月》)一首,叙写了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北伐猃狁,最终获胜的事迹,诗中充满了主体民族的自豪感。

29、《诗经·大雅》中的(《江汉》)一首歌颂了召公虎奉宣王命平定淮夷、开拓南疆的功绩。

3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诗经·小雅》(《采薇》)一首中的句子,表达了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

31、《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

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32、"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一诗中的句子,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

33、"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这是《诗经·唐风》(《鸨羽》)中的句子,这首诗表现了服役者对繁重徭役的怨恨。

34、《诗经·大雅》中的(《烝民》)是一首杰出的政治颂美诗,诗中用"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赞美了王室重臣仲山甫的人格之美。

35、我们常用的成语"不可救药"出自《诗经·大雅》中的(《板》)一诗。这首诗相传是老臣凡伯为了劝诫周厉王而作的。成语"耳提面命"则出自《诗经·大雅》(《抑》)一诗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一语。

36、(《十月之交》)是《小雅》中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讽刺批判诗,诗曰"日月告凶,不用其行",认为日食、月食的出现是昏君佞臣的倒行逆施引起的。

37、《郑风》中的(《溱洧》)一诗描写了上巳节时,男女相约游春的欢快场景,其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写男女互相赠答,情意深长。

3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诗经·王风》(《采葛》)中的句子,表达了男女之间缠绵深挚的相思之情。

3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秦风》(《蒹葭》)中的句子,诗中表达了因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而产生的怅惘忧伤。

4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经》爱情诗中的名句,它出自《周南》(《关雎》)一篇。

41、《诗经·卫风》(《硕人》)一篇描写一个贵族女子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美丽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42、《周南·桃夭》首章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赞美了新嫁娘容貌美丽,并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4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诗经·卫风》(《氓》)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44、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鄘风》中保存了她的诗(《载驰》),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45、周代人将诗歌的本质总结为"诗言志",这句话最早见于《尚书》(《舜典》)一篇中舜与夔的对话里。

46、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本,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47、(《越人歌》)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二句,是屈原(《九歌·湘夫人》)一诗中"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所本。

48、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中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

49、屈原的长诗(《天问》)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50、"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一诗中的名句。

51、屈原的短篇抒情诗集《九章》共(九)篇作品,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52、(《惜往日》)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53、(《橘颂》)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

54、"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哀郢》)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55、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涉江》)一篇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其开头就说:"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的精神。

56、屈原的抒情组诗《九歌》共分为(十一)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和《礼魂》。

57、屈原《九歌》(《国殇》)中"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礼赞了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58、"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是屈原(《东君》)一诗中的句子,包含着英雄主义的精神。

59、《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句,描写离别的悲哀,被后人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

60、古人赞誉《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是写景的妙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是写情的妙句,两者互相生发,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6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是(《山鬼》)-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

唐诗宋词部分

1、盛唐时期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其中的"王孟"是诗人(王维)和(孟浩然),"高岑"是诗人(高适)和(岑参)。

2、"三吏"、"三别"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代表作,这些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被称为"诗史"。

3、中唐诗坛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祟尚险怪的(韩孟诗派)和崇尚浅俗的(元白诗派)。前者的代表人物韩愈"以文为诗"的倾向对宋诗影响深远,后者以创作讽喻时事的新乐府著称。

4、白居易的词作《忆江南》其一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5、晚唐词人(温庭筠)被后人称为"花间鼻祖",他被列为《花间集》中十八位词人之首,入选的作品也有六十六首之多。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南唐词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的名句。

7、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又称《观沧海》),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

8、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山水诗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被历代诗人所赞赏。

9、南朝齐诗人(谢朓)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他的山水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也历来被人称道。

10、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歌,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农村生活的悠然和田间劳动的快乐,都是田园诗中不朽的名句。

11、与沈佺期一起开创沈宋体的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山水诗也很有特色,他《灵隐寺》一诗中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写景名句。

12、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著称,但他《临洞庭》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却气势壮阔。

13、盛唐诗人王维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他的名作(《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就体现出绘画的构图和色彩之美。

14、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几句创造出一种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1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和画的评价。

16、李白笔下的华夏山水气势磅礴,神奇秀丽,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又如《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7、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的句子来渲染蜀道的雄伟、奇险和神秘。

18、杜甫早年创作的山水名作《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透露出一股少年的英气;他的(《登岳阳楼》)则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其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19、中唐山水诗的风格比较清雅闲淡,如韦应物广为传诵的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充满了宁静闲逸的野趣。

20、柳宗元的(《江雪》)一诗中塑造了一个"独钩寒江雪"的孤傲高洁的渔翁形象,而他的《渔翁》一诗则塑造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渔翁形象,诗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更是造语新奇,意境悠远。

21、唐初诗人王绩可以算是唐代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代表作(《野望》)写道:"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2、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完全脱胎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明丽,又颇含哲理,历来为人称道。

23、唐代诗人(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他的代表作《渭川田家》和《新晴野望》即是如此。

24、中唐田园诗开始关注民生疾苦,如(皮日休)的《橡媪叹》就反映了老百姓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只得以橡实充饥的惨剧。25、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一首描写杭州风光的词,词中的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是脍炙人口。

26、宋代词人欧阳修曾经写过十首(《采桑子》)(填词牌),以联章体的形式歌颂西湖之美,而且每首首句最后都是"西湖好"三字,别具一格。

27、宋代苏轼的(《浣溪沙》)(填词牌)五首是宋词中描写田园生活的佳作,其四"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写农村人物风情,更是为人称道。

2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里的句子。

29、魏诗人(曹植)的《赠白马王彪》是一首著名的赠别诗,其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语正是初唐诗人(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本。

3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的名句。

31、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送元二使安西》)后来被谱成名曲《阳关三叠》,广为传唱。

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是千古咏雪名句,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句子。

3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历来被认为是写景的佳句,是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句子。

34、宋代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中,(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借送别抒发了对外敌

入侵、朝廷苟安求和的忠愤悲慨之情。

35、"南浦"一词成为水路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大约与诗人(屈原)的作品《河伯》中"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关。

36、"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南朝作家江淹著名的(《别赋》)中的句子,其中还写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送别诗中的南浦意象明显多了起来。

37、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这首诗所咏赞的是缇萦救父的故事。

38、西晋诗人(左思)的《咏史八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诗的代表,其中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了在门阀世族社会里出身低微的士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

39、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咏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诗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40、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古风》)其十赞美了战国名士鲁仲连,诗的结尾"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达了诗人意欲追步古人的豪迈情怀。

41、《夷门歌》是诗人(王维)早期的一首咏史诗,诗中赞颂了侯嬴慷慨任侠之举,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对建功立业的热望。

4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名作《蜀相》中的句子。他的绝句(《八阵图》)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竟的无限惋惜。

4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怀古诗《乌衣巷》中的句子,他的《西塞山怀古》也是传世的佳作。

44、晚唐诗人杜牧的咏史诗常带有史论的特点,(《题乌江亭》)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即是如此。

45、署名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填词牌)(箫声咽)被推崇为"百代词曲之祖",后者描写了"秦楼月"、"咸阳古道"、"汉家陵阙"等历史遗迹,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凝重感。

4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宋代作家(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这首词也是咏史怀古词中的名作。

47、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浑化无迹,没有斧凿之痕。

48、"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临"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著名的怀古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的句子。

49、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刘桢)的《赠从弟》三首,其二"亭亭山上松"更具代表性。

50、"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是唐代咏物诗的重要特点之一,如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51、咏物诗多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借咏蝉来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表明自己的操守。

52、北宋词人(苏轼)的咏物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物佳作,其首句"似花还似非花"摹写杨花,更是绝妙,王国维曾经赞誉其是"最工"的咏物词。

53、北宋词人(周邦彦)咏物词成就极高,他的代表作《六丑·蔷薇谢后作》历来为人称道,其中"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一句更是造语新奇。

54、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柳"意象往往暗含了离别的意思,如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名作《兰陵王·柳》(柳荫直)一词就借咏柳来抒发离愁别恨。

55、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词中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花抒发自己的身世飘零之苦和国家兴亡之痛。

复习参考题(名词解释)

《诗经》与楚辞部分

1、风骚传统:"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世诗人,或受《诗经》现实主义影响,或受《楚辞》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或《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前进。因此而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称"风骚"传统。

2、献诗说:献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刺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公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3、采诗说:采诗说也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便靠乐官采集而来。

4、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教材认为已经有

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5、四家诗:所谓的四家诗指的是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毛诗晚出,创始人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是四家诗中唯一的古文经学。

6、今文三家(三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今文三家已失传。

7、六义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即风、赋、比、兴、雅、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

8、四始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四始"指《风》、《小雅》、《大雅》、《颂》为首的四篇诗,即"风"的首篇《关睢》,"小雅"的首篇《鹿鸣》,"大雅"的首篇《文王》,"颂"的首篇《清庙》。旧时认为将此四篇诗置于各部分之首含有微言大义,实不过是曲为解说而已。

9、二南独立说(四诗说):"二南独立"说也称"四诗"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二南独立说",认为《诗经》应分《风》、《雅》、《颂》、《南》四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教材认为"二南独立说"难以成立。

10、风雅颂:《诗经》的分类。风,又称"国风",是当时各诸侯国所管辖地域的民歌土乐,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地方小调。《诗经》共有15国"风",160篇。雅是周天子直接统辖的王畿附近的音乐歌曲,其中有一些民歌,但大多数是贵族文人的创作。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朝廷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歌舞,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11、《七月》:《七月》是《诗经》"国风"中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当是西周初期豳地未沦陷时的作品。该诗基本上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农奴们的劳动和生活,反映了当时农奴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农奴社会的阶级压迫的画面。但同时也描写了领主们喜气洋洋的宴饮场面。该诗可能是周乐官在豳地农奴所作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成的一首代言体诗。

12、燕飨诗:指《诗经》中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称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内容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小雅·鹿鸣》是著名的燕飨诗。

13、讽喻诗人:"讽喻诗人"即《诗经》中箴诫规谏诗和讽刺批判诗的作者。这些作者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有良好的文化教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14、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15、叠咏体:"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16、风雅:"风雅"是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后人对由《诗经》以来形成的中国诗歌创作传统的理论升华。在这里,"风雅"并不是指的"风雅"体裁,而是指体现在《诗经》"风""雅"中的艺术创作精神,即诗歌创作的高尚意义和严肃性。它引导后代文人在情感抒发上寻求一个健康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

17、比兴:"比兴"是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后人对由《诗经》以来形成的中国诗歌创作传统的理论升华。在这里,"比兴"并不仅仅指一般的"寄情于物","情景交融",它同时还要达到"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的目的。

18、《楚辞章句》

《楚辞章句》是东汉王逸以刘向本为底本编著的,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楚辞章句》选取了屈原、宋玉的楚辞以及西汉和东汉文人模拟楚辞的作品为一集,又加入了王逸自己作的《九思》,于是全本就成了今传的十七卷本。每篇有小序,并逐句作注。《楚辞章句》是今传楚辞的重要底本。

19、楚辞:是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楚辞体作家主要有屈原、宋玉等。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

20、《天问》:是战国时屈原创作的一首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别开生面的咏史之作。全诗三百五十余句,千五百多字,全采用问句体写成。其内容,从邃古之初,宇宙洪荒写起,其中神话传说杂陈,历代兴亡并举,宏览千古,博大精微。古来就被推许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以古为鉴,讽谏楚王,是本诗的主旨。

21、《九章》:《九章》是诗人屈原的一部短篇抒情诗集,它包括九篇作品:《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章》中的各篇作品,实表现了诗人一生中每一阶段的生活经历和

思想感情,是诗人平生遭际之印证。

22、《九歌》:《九歌》是诗人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抒情诗。《九歌》共有十一篇,其篇目和次第为:《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唐诗宋词部分

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创作活动都基本集中在高宗朝和武后时期。在诗歌创作上,四杰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这些在古体和歌行里表现得尤其充分。与此同时,他们还具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和非常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倡导一种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的空气。

2、沈宋体:律诗的一种称呼。初唐时期,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将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律诗。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3、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是中唐影响最大的诗歌流之一。韩孟诗派尚险怪。这一诗派除了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的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限,对宋诗影响深远。

4、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是中唐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之一。这一诗派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元稹、白居易除了在诗歌语言的通俗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外,还通过诗歌酬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创立了比一般唱和难度更大的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使格律诗因难见巧,在艺术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除元、白之外,有李绅、张籍、王建等人。

5、新乐府运动: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所倡导的一个诗歌革新运动。元、白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即事名篇"的方法,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刺美见事",创作通俗而切于实用的"新乐府",即用自命的新题咏写时事。一些作家如张籍、王建等团结在他们周围,形成"新乐府派",又称"元白诗派"。

6、燕乐:是随着隋的统一而兴起的一种汉族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以及外来音乐交融而产生的新的音乐形式。其曲调的结构和风格一改旧的面貌,使人耳目一新,喜闻乐唱。后来的"曲子词",就是在燕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7、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是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石室被发现的,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这是词初期阶段民间创作的产物。其创作年代多无定论,大体以晚唐五代居多;但可以确定其中已有初盛唐时期的词作品。敦煌曲子词作者阶层众多,作品题材广泛,词体尚未定型,词风朴素率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稚拙,情调也相当健康爽朗。

8、《花间集》:《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所编,书中选录了温庭筠等十八位词家的五百首词作。其中温庭筠被列在所收十八位词家之首,入选的词作也在总数五百首中占六十六首之多。《花间集》中词人大多是出生于蜀地或仕宦于前后蜀。花间词以歌咏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以红楼翠阁、闺房帐帏为主要背景,以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为主要风格特征,对词体文学的特质、特征和特色影响极大。

9、南唐词:南唐词主要指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的词作。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李后主,南唐灭亡由位极人臣的君主沦为阶下囚的沧桑巨变,使他的词的内容和风格都为之一变,冲破了花间藩篱,在词坛上独开出一片新的题材领域。他的词以白描手法,抒真挚之情,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南唐词的价值和地位,远远高出西蜀词。

10、豪放词:是宋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词派。豪放词在取材方面比较广泛,填词并不拘泥于音律,表现方法以铺叙、直叙为主,风格恢宏而沉郁,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

11、婉约词:婉约词指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

12、辛派词人:辛派词人指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词人,如陈亮、刘过,其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是南宋最大的爱国词派。他们都有愤世的热情,壮烈的怀抱,其词风明显受辛词的影响,风格恣肆粗犷,气势豪纵。这派词人多胸襟宽宏,放荡不羁,志趣远大,具有共同的爱国情怀。

复习参考题(简答)

《诗经》与楚辞部分:

1、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风骚"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所谓的"风"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骚"诗传统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2)《国风》民歌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乐府民歌、建安风骨、北朝民歌、杜甫的"诗史"、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问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红楼梦》。

(3)"骚"诗的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于后世的曹植、阮籍、鲍照、李白、李贺以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2、《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内容和表现艺术上各有什么特征?

(1)《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例如《豳风·七月》,它详尽描述了农奴们一年四季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褐"、"采荼薪樗"的苦难遭遇。《魏风·伐檀》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反抗压迫的态度和心声。

(2)《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表现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例如《小雅·采薇》就是一首抒情写实的佳作。其最后一章抒情、状景、叙事融为一体,把一个征战将归的士兵哀伤时光流驰、路途艰难的思绪表现得深长真切,使人味之无极,闻之动心,强烈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

3、试以《离骚》为代表,说明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征。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征如下:

第一,表现进步理想,孜孜不倦地追求进步理想。《离骚》立足于诗人理想破灭、身遭流放的现实生活,以丰富的幻想、炽烈的情感,描写了诗人对进步理想的追求、坚持和献身,以及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抗。

第二,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构成奇特的情节、境界。《离骚》这首诗从"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以后,尽情刻画了诗人上天下地,神游天国的活动,字里行间出现了一系列众多的神话人物和神域,还出现了众多的灵异事物,所有这些又都一齐围绕着诗人的行止旋转,以诗人为中心组织出了一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壮阔画面。

第三,善于利用、发展民歌的比兴手法,来象征自己与楚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这一特征在《离骚》的前一部分尤其突出。

4、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

(1)《诗经》编集的几种说法:献诗说、采诗说、孔子删诗说。(2)《诗经》编集的多重目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足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5、《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毛诗序》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解释,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如本是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周南·关雎》,竟被曲解为:"《关雎》,后妃之德也。"

《毛诗序》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来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其一,《雅》中有许多诗并非是"言王政之所以兴废也",而抒发的却是不直接关涉政治的一己之情。如《白驹》写女子怀念所爱之人,《隰桑》写女子对爱人倾诉款曲。其二,《小雅》中有天子之大政,《大雅》中有诸侯之小政。这一点,《毛诗序》早有察觉,其本身就前后矛盾。

《毛诗序》认为颂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颂诗是歌颂赞美统治者盛德功绩,并把这些盛德报告给神明,以祈求上天先祖的赐福。这个解释基本上反映出了颂诗内容的特征。但并没有概括出颂诗音乐上的特征;颂诗也并非全是美盛德之诗,如《毛诗序》说:"《振鹭》,二王之后来助祭也。"

6、《诗经》中是否有史诗?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诗经》中有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史诗"的必要条件应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歌谣、传说、神话,以及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叙述的方式。《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这五首诗基本具备了这七个要素,因而是史诗。

7、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1)记叙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2)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的情况。

比如,从《生民》这首诗中姜嫄神奇受孕以及生子之后三弃三收的神话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还很低。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诗中了解到周人的祭祀礼仪。这些都是研究周民族历史的珍贵史料。

8、如何理解《诗经》中农业祭祀诗的价值?试举例说明。

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写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如《小雅·楚茨》、《信南山》等。其价值表现在:

(1)记录了周人为祈求丰收进行的宗教活动及其相关的风俗礼制,如《楚茨》对祭祀场面的描写;

(2)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规模等情况,如《载芟》中描述的耦耕方式及田间劳作情况;

(3)表明了统治集团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提倡,鼓舞了人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9、为什么说燕飨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

周代的礼不仅是伦理道德的规定,社会生活的仪式,还包括国家政治上的制度法令在内。诸礼之中,燕飨之礼运用得最为普遍,周代统治者将之作为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秩序的政治手段。燕飨诗的写作目的也并非纯是表现欢聚宴饮的活动场面,而是用诗歌的形式告诫人们要遵循燕飨礼仪,重在突出燕飨能够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因此说,燕飨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

10、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燕飨诗的审美价值。

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1)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

(2)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

11、《诗经》战争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内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诗经》战争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1)周民族作为核心文明、主体民族对周边部族作战时的自豪感,如《小雅·六月》等;

(2)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如《秦风·无衣》;(3)抵御外侮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如《小雅·采薇》;

(4)对战争的怨恨,如《豳风·东山》。

12、《诗经》政治颂美诗创作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作品进行说明。

《诗经》政治颂美诗创作的基本模式是:颂扬周代贵族内德外仪的统一,也就是既歌颂君子的内在美质,又赞美君子的外在仪容。

《大雅·假乐》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这两点。诗中第一段说周成王有美好的品德,能安抚百姓,使所有的人都能尽职。所以从天那里承受了福禄。第二段说他因受福禄而有众多的子孙。他又有肃穆的神态,堂皇的仪表,他是一个很好的君主,因为他从来不犯什么过错,一切都按先王的法度办事。第三段再一次申说他有严肃庄重的仪表,谈吐文雅有序。因而他没有任何私怨私恶,他率领着众多贤人治国,成为四方纲纪。第四段写朝中群臣对他充满了热爱,一个个尽职尽责;老百姓在他的荫庇下也都安居乐业。全诗并没有具体地写成王到底取得了哪些功业,而是一再地歌颂周成王的德行与仪容。不过,正是由此,诗人向我们暗示了成王所取得功业的伟大,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的真挚的热爱。

13、《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

(1)男女的相恋相思,包括男女之间的互相悦慕、青年男女的欢会、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追求意中人却不能如愿的伤感以及礼教等社会因素和爱情自由之间的冲突等。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

(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

(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14、为什么说《诗经》是具有浓重的乡土之情的艺术?试结合作品进行说明。

之所以说《诗经》是具有浓重的乡土之情的艺术,是因为十五《国风》散发着浓郁的各地乡土的芬芳,在《雅》、《颂》的抒情诗中,也莫不沉潜着植根于农业文化的深深情蕴。史诗中有对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农事诗中有对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祭祀的描写,徭役诗中有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如《周颂·载芟》中的人们津津乐道于农业的丰收,在宗教仪式上表演关于农业生产的舞蹈,从春天的垦荒一直写到秋天的收获。他们在祭坛上献上最好的粮食贡品以娱乐祖先和神灵,乞求神灵明年带给他们更好的收成;他们在故乡的土地上编织着生活理想的花环,描绘着事业兴旺发达的图画。《唐风·鸨羽》写远行在外的征人久役不归,首先想到的是家里田园的荒芜,想到父母的无人奉养,并为此而一遍遍地呼喊苍天。

总之,植根于农业文化的安土重迁的乡土情蕴,在《诗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15、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作品是怎样表现宗族伦理之情的。

(1)在祭祖诗中,诗人把他们的开创基业的祖先奉为神明,乞求祖先神保护自己部族的事业昌盛,人丁兴旺。他们以自己拥有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这样的祖先英雄而自豪,以自己是这一部族群体中的一员而骄傲。共同的祖先沟通了他们互相之间的情感,也使他们在宗族血缘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形成极强的宗国意识,共同抵御外侮、创造家园。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等。

(2)在农业祭祀诗中,他们以全部族的共同劳作作为向神明敬献的厚礼,如《载芟》;也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如《良耜》。

(3)在农业生活诗中,他们也表现出氏族兄弟之间的团结。甚至在《七月》这样的诗里,尽管显见着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存在着鲜明的阶级差别和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但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仍然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在丰收后的喜庆典

礼上全氏族的人都喜气洋洋地会聚公堂,共叙亲族之间的依恋之情。

(4)在战争徭役诗里,诗人们一方面表现出为保卫祖国家园而战的宗国精神,为此不惜抛弃了个人的安定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于父母兄弟的牵念与关心。如《唐风·鸨羽》。

(5)在卿大夫士的政治美刺诗里,诗人一方面颂赞那些给宗族国家带来幸福的君子,如《南山有台》;另一方面也对那些不顾宗族国家利益的昏君与佞臣给予严厉的批判,甚至要以宗族老人的身份教训他们,如《抑》。

(6)在礼仪诗中,诗人更热情表达父兄朋友君臣之间的血肉亲情。如《常棣》。

(7)在男女情爱诗中,诗人同样把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之情写得真挚生动,如《郑风·女曰鸡鸣》。

至于在那些写怀人念旧、民俗风情等的诗中,也处处都有这种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小雅·黄鸟》。

16、如何理解《诗经》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诗经》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周人以人为本的哲学、政治思想在文学中的最鲜明体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这使中国人很早就摆脱了原始社会的巫术宗教观念,也使诗这种文学体裁很早就从巫术宗教中脱离出来。在《诗经》中,人就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也是诗歌的全部内容,情感投射的全部指向。《诗经》的作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把"文学是人学"这一在西方近代社会才真正提出的永恒命题,早在2500多年前的时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表现,并且奠定了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的中国诗歌发展的民族心理传统。

17、简叙《诗经》抒情诗创作取得的成就。

《诗经》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其艺术成就表现在:

(1)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其人物塑造的手法有:a、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b、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c、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塑造人物。

(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诗经》中不仅运用了许多带有文化原型意义的意象构成起兴诗句,还使这些意象和人物情感相融合,来创造艺术境界。

(3)高超的艺术技巧,包括赋比兴的手法、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

18、《诗经》作品是如何在抒情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

《诗经》中人物形象塑造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抓住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如在《卫风·氓》中,诗人通过自己和氓从相识到结婚再到反目的整个事件发展的简要描写,塑造了"氓"这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在求婚时表现得老实忠厚,在结婚初时"信誓旦旦",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渐渐露出其凶狠的本相。

第二,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卫风·硕人》写庄姜容貌,由静态的面容到动态的顾盼,其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句,向来被人们所称道,公认为是描述人物形象的传神之笔。

第三,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在《鄘风·载驰》中,诗人许穆夫人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哀伤和要回故国的决心,另一方面对那些只知拘守古礼的许国大夫们进行了批评和谴责。正是通过这种抒情,诗人塑造了自己的形象,她是一个既有政治远见,又有爱国热情,既敢于冲破旧礼教束缚,又敢于和那些迂腐大夫们争理的杰出爱国女性。

19、《诗经》抒情诗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的?

《诗经》中运用那些带有文化原型意义的起兴诗句构成简单意象,对这些意象再进行和人物情感相融合的画面描述,就产生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如《秦风·蒹葭》把男女相恋这一在现实生活里要受到多方限制约束的艰难过程融会入水的文化意象的描写之中。这首诗把男女相恋的艰难追求放入河水阻隔的意象之中进行描写,再衬托以秋天的凄凉,就创造出一个迷离扑朔、凄清感伤的艺术境界,在那秋水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画面里,蕴含着无穷无尽的、难以言传的中国文化情韵,古往今来,不知道曾经打动过多少读者。

20、何谓赋比兴?试举例说明。

"赋、比、兴"本是古人在谈及《诗经》时使用的三个名词,后来被人们当作《诗经》艺术手法名词使用。通俗点说,赋就是直陈,比就是运用比喻,兴就是借物起兴。直陈者如《采蘩》、《氓》;比喻者如《硕鼠》、《兔爰》;起兴者如《关雎》、《桃夭》。

21、以"玉"为例,分析周代文化精神与《诗经》物象选择之间的关系。

《诗经》关于服饰方面,一个重要的物品是玉和玉制成的各种佩饰。《诗经》的作者把玉的佩饰作为人物形象描写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所以在《诗经》的人物描写中这么注重玉,是因为玉在周代文化中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象征。惟其如此,玉才成为《诗经》创作中一种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文学描写对象。在诗中只要一提到玉,就会让读者或听众从中体会到它所象征的等级意义和道德意义。如《卫风·淇奥》,据说这首诗是歌颂卫武公的。在诗中,美玉既是卫武公身上穿戴的一部分,更是他的优雅风度和美好品质的象征。玉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在这首诗中有着最集中的体现。

22、结合作品分析周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对《诗经》作品内在结构的影响。

周人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对《诗经》作品的艺术结构的组成也具有决定性影响。如《鄘风·相鼠》和《小雅·都

人士》这两首诗,一为刺,一为美,一在《鄘风》,一属《小雅》,按理说作者之间没有什么创作联系。但是仔细一看,就发现这两首诗把对人物的视角都放在了"礼仪容止"上面。由此可见,服饰打扮和礼仪容止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描写的选择,而且表明了周人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在周人看来,得体的服饰仪容本身就是一种美,不仅是一种外在美,而且是内在美的外在显现。周人的这种艺术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必然要影响作品的内在结构。通读《诗经》,我们就会发现,当诗人在对人物进行或美或刺的抒情评判时,他们最擅长的方法就是通过人物的外在打扮、礼仪容止的描写来抒情,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创作结构模式。

再如,周人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活和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以家庭为核心的生活意义,形成了他们特殊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当他们表现战争与徭役生活时,很少用笔墨去写战斗场面或旅途的艰难,而是着重表现战争引起的对家乡的深深思恋。于是由战争行役的题材来抒诗人的怀归相思之情,就成了这一类抒情诗的特殊结构。

23、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风雅"和"比兴"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它们对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风雅"和"比兴"的内涵:"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比兴",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托物以讽"。

(2)对古代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风雅"和"比兴"这两条艺术创作和批评原则,给中国文人指出了如何走向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完美结合的创作道路。它同时也培养了中国人的艺术审美观念,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既重内容的纯正文雅,又重形象的生动感人,以含蓄蕴藉、韵味深厚而见长的民族风格和美学特征。

24、简述《楚辞》流传和编辑成书的过程。

屈原的"发愤以抒情"的个人创作,它的流传和保存,是通过他的师从者、同情者、爱好者和学习者来完成的。从现存的资料看,屈原的作品出现以后,在当时就产生了影响,涌现出一批景慕者和学习者,在"以相传教"的过程中,应该是已辑录成书的。

先秦的古籍,遭秦火而散亡,屈原的作品重见于世,乃是经过汉初人的努力搜求再获出现的。在汉初,首先是吴王濞文学集团,汇聚辞赋之士,学习楚辞,使楚辞部分作品得以保存;接着是淮南王刘安集团,通过庄助、朱买臣和刘安等的递次进献,使诸多流传和藏于个人手中的楚辞作品,得以汇存于宫廷之中。西汉末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刘向领校中秘书,整理屈、宋诸作品,始编定《楚辞》。刘向编定的《楚辞》16卷久已亡佚。只有东汉王逸加注的17卷本《楚辞章句》流传至今,可以略见《楚辞》原本的大概。今存王逸《楚辞章句》中,除屈原的作品外,还保存了西汉人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等人的作品。

25、诗人屈原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情势是怎样的?当时楚国的情况如何?

屈原生活的时代即战国中后期的社会形势:

(1)变法运动在当时主要诸侯国相递进行。这些变法活动是一种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其性质是限制和打击旧贵族的腐朽势力,澄清吏治,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以达到存君兴国以至统一天下的目的。

(2)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空前激烈,重新统一的局面行将出现。而秦国和楚国是左右当时局势的两个重心,统一大业的完成,非秦即楚,秦楚之间的斗争于是非常激烈,而楚国的政治被腐朽的旧贵族把持,在秦楚斗争中节节败退。

26、关于《离骚》诗题的含义有哪几种说法?

关于《离骚》诗题的含义有三种说法:

(1)离别的忧思或愁思。如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东汉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

(2)遭遇忧患的意思。如班固《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作辞也。"

(3)为楚方言词汇(楚语牢骚)或楚曲名。

27、《离骚》中对诗人三次游览天界的描写有什么寓意?

诗中诗人三次游览天界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理想至死不悔的追求和诗人为改变国家的前途、自己的命运而做的不懈努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他始终不渝的爱国忠君之情。

28、《离骚》一诗中对往古世界的回顾有怎样的含义?

屈原借对往古尧舜三后的清时政治和桀纣昏庸失国的历史的回顾,为统治者的改革树立了榜样,并警告楚国君臣,要以桀纣为戒,否则必将重蹈他们的覆辙。诗人还通过对历史上一些君臣遇合的佳话的回顾,表达了对君臣知遇的渴望,并以此来鼓舞自己在困境中奋进不止,探索不停。

29、谈谈你对《天问》一诗主旨的看法。

《天问》一诗的主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舒愤说。二是诘问说。三是究理讽谏说。以上种种说法,虽各偏执一隅,不能完全说明全诗的思想内容,但也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各有其合理成分。

从整个内容来看,《天问》是一首独特的咏史之作,它的前半部分是对自然史的发问,表现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考,是对古信仰的怀疑。后半部分是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发问,流露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最后,全诗则以楚国的现实和自己的处境做结,对楚国当权者的倒行逆施,表示了无限愤慨。

综上所述,我认为《天问》一诗的主旨应该是:以古为鉴,讽谏楚王。

30、简叙《天问》一诗的结构层次及其思想内容。

《天问》一诗的前半部分是对宏观的宇宙自然的发问,分为四个层次:(1)关于宇宙本源问题;(2)关于天体、天象问题;(3)关于鲧禹治水问题;(4)关于大地、四方灵异问题。后半部分是对人世间历代兴亡的发问,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夏、商、周的历史和楚国的现状。

诗人借对宇宙自然和人间兴亡的思索,表现了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和企图力挽狂澜的爱国热忱,这正是全诗的主题思想所在。

31、组诗《九章》是怎样反映诗人屈原一生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历程的?

《九章》各篇除《橘颂》一诗外,其他作品或作于楚怀王时期因谗被疏以后,或作于顷襄王时被放于江南,分别反映了诗人一生的悲惨遭遇和苦难历程。

《惜诵》、《抽思》和《思美人》三篇其创作时间和背景与《离骚》同,从内容看,主要是写对已往经历的追溯和身遭挫折后的思想矛盾和斗争过程。其情虽烦冤愁苦,但仍企图自适自遣;对楚王虽有谴责,但仍觉得其或有改悟的一天;对自己的前途虽感到十分失意,但并未完全绝望。故惜、思之情,在这些诗中还一直占着主导地位。

《哀郢》作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克郢都之时。在百感交集中诗人以血泪写下此诗。

《涉江》与《悲回风》都是屈原在顷襄王时放逐于江南所作。《涉江》一诗真实地记写了屈原放逐于江南时的苦难生活。《悲回风》一诗叙写了朝廷群小对自己的迫害。

《怀沙》与《惜往日》都是屈原临近自沉之前所作,表达了诗人在极端困厄中,在沉冤莫申、国亡无日,而又进谏无路,已无可为的情况下,从容赴死的决心。《怀沙》一诗表达了诗人死意已决,《惜往日》则是屈原的绝笔,是他的一首最后的述志诗。

32、清人陈本礼曾说:"盖《离骚》、《九歌》犹然比兴体,《九章》则直赋其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离骚》与《九歌》更多地运用比兴的方式抒情,《九章》相对比较直接地抒写感慨。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但它使用的方式则是以男女君臣相比况,自拟弃妇而抒情;对明君贤臣的向往,对政治理想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是通过望舒先驱、飞廉奔属、凤凰承旂、蛟龙为梁的"周流求女"的比况完成;而从香草的装饰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屈原奋发自励、苏世独立的人格。《九歌》亦是如此,虽然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并不重,但它所体现的人神交接的艰难,正象征了诗人苦苦追求的悲剧精神。《九歌》中所流露出的不可抑制的忧愁幽思,显然契合了屈原的心态,有人正是把《九歌》中所抒发的贞洁自好、哀怨伤感之情绪,看做是屈原长期放逐生活之心情的自然流露。

《九章》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但却是以直赋其事的方式叙述身世和遭遇,除少数片断外,采用幻想、夸张的手法较少,主要是纪实之辞,用直接倾泻的方法来表达其复杂的心曲和凄苦的忠怨之情,所谓"直而激,明而无讳",以其内容的悲剧性和感情的真实性,读之每裂人肺腑,催人泪落。《九章》各篇除《橘颂》一诗外,其他作品分别真实反映了诗人一生的悲惨遭遇和苦难历程。如《九章·哀郢》就是一篇哀痛国破流亡的纪实之作。

33、试析屈原的《九章·涉江》一诗。

(1)《涉江》是屈原晚年流放江南时所作,篇中着重记述了诗人渡江而南,浮沅水西上的历程和心情,故名《涉江》。诗篇具体叙写了他这次被放逐的地区和所行的路线:行经湘水、洞庭湖,沿沅水上溯,转入辰阳、溆浦,踽踽独行于深山幽谷之中。诗慨叹自己被谤见放,忧念国事日非,表达他高洁坚贞的意志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并揭露了阴阳易位、善恶颠倒的黑暗现实。

(2)段落解析:作品开端,借着服饰的华美珍奇,表现他苏世独立、直情径行、不随流俗的高尚情操。继而写他超越时空,想象与古帝重华同游瑶圃,把自己视为绝世高蹈的超人。第三四两段写曲折艰难的旅程,凄凉荒寒的自然环境渲染了孤寂的气氛,反衬了诗人忠而被放的悲愤和穷而益坚的斗志。第五段诗人察今识古,陈说古往今来许多贤士佯狂、忠臣被戮的惨剧,并表示自己决心为"直道"而忍受一切磨难。"乱辞"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穿了阴阳易位、是非颠倒的丑恶现实。

(3)艺术上运用比兴、象征手法表现诗人的高风姱节,近于《离骚》。诗的开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极写他的苦闷和欲忍不能的感情,表示他既不被污浊黑暗的社会所了解,则将"高驰而不顾",幻想自己将乘龙驾马,去寻古帝重华(帝舜)同游于天上,以至"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全诗塑造了一个光明正大、执著不阿的爱国者的形象。他失去家国、带罪远行,虽在这无情的打击面前,却始终眷恋祖国、坚持理想,自觉地承担了悲剧性的命运。他的遭际是凄苦的,但他的感情却是崇高悲壮的。

(4)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研究屈原晚年流放经历的一项重要史料。

34、试分析屈原的《九章·哀郢》一诗。

(1)《哀郢》一诗作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克郢都(楚国都,今湖北江陵)以后。当时楚王仓皇东迁,百姓四处逃亡,屈原百感交集,写下了这篇哀歌。"哀郢",谓哀悼郢都之沦亡。诗人对郢都的沦亡表示深切的哀悼,对人民的流亡深表同情,表达了沉痛的爱国之情。

(2)内容解析:诗歌开头描写了郢都百姓因避难而四散逃亡的慌乱景象。继而写诗人离郢时对故都的系念和国破家亡的悲哀,并对楚统治集团误国的罪行加以揭露和批判,结尾则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

故都的深挚的感情。

(3)全诗紧扣"哀"字展开,并多用呼告、感叹句,词悲情烈,裂人心肺,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35、《九歌·东君》是怎样塑造一位英雄神的形象的?

一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九歌·东君》一诗从日神的出现,到他的除暴安良,直至杳然离去,全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奇丽、威武、扶正驱邪的英雄神的形象。诗中首先描写日神驾着龙车启程。然后写日神在受享之后,西行之时,开始了他为民除害的壮举。只见他高举起大弓长箭,奋力射向肆虐的"天狼"。结果肆虐的天狼应声而坠。灾星已除,人间天上皆大欢喜,日神也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无比痛快和骄傲,于是以北斗为勺,挹桂浆痛饮,庆贺诛暴取得的胜利。

二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如诗中写日神身着青云、白霓,手持长矢,勇武无畏,这也正是对行于高空,光芒四射的太阳的丰富想象。而太阳神的那种光明磊落、豪迈的性格,富于正义感,除暴安良的品格,实际上也正是对太阳作为一个巨大、辉煌的天体,光明所至,黑暗无所藏身的自然素质的概括和想象。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太阳作为一位英雄神而出现了。

36、试析屈原《九歌·少司命》一篇。

(1)少司命是主生的神,即使生命由幼至长不受褋害的保护神,也是主灾祥(去灾呈祥)的神。本篇诗叙写神来神往的一个片断,具有神人相恋的性质。《九歌·少司命》篇幅虽小,然而却成功地塑造了少司命这一人类守护神的形象。诗人在对他丰富而动人的描写里,虽然涉及爱情问题,但终没有离开司命这一主题。

(2)分段解析:诗前六句虽是迎神词,然而通过诗人极力描写的迎神殿堂之美,写出了人们对少司命的热爱和尊敬,从侧面写他职守无亏;"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写出他扫邪秽,保儿童,严守岗位,这是从正面来对他的品德进行礼赞。中间三节描写了人神恋爱之情,以诗的主题看,是骈枝。然而正是这插曲使他的形象更完美。

(3)这首诗的语言情味悠深。如诗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两句诗极为简练、深刻、动人,从而被古人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

37、有人认为《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原本是一篇,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我同意《湘君》、《湘夫人》原本是一篇的看法。

首先,从这两诗的内容看,写的都是相思、相疑、相约而又得不到相会的。上篇用"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表达所求不遂;后篇则也同样用"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表达同样遭遇和境况。前篇最后用投物江中表示无奈和决绝;后篇同样也用投物江中表示无奈和决绝。如果说两篇各写一方,故事就很难理解了。按明故事的内容,只能是一方痴情,一方变心爽约,才会有失望和绝望的结局。因此,前后两篇只能理解为同一主人公的活动和情绪。

其次,《九歌》里的其他篇都是新颖而自成面目的,但惟独《湘君》、《湘夫人》却文章结构大体相同,内容文字亦复相似。从内容来说,两章或几章的重复可以是平行关系,也可以是前后递进的关系。而《湘君》、《湘夫人》按其内容来看,正是表现了同一主人公的活动和思想情绪的递进。

因此,《湘君》、《湘夫人》无论从内容来看,还是从结构上来看,都说明它原本是一篇。从内容上说,它写的只是湘夫人一人的活动,描写的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湘夫人的相思痛苦、失恋的遭遇及其心理波折。从诗歌的结构上说,它采用的是回环复沓的手法,不过在情节上有所递进。

38、分析《国殇》一诗并说明其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国殇》作为楚辞《九歌》中的最后一篇,是《九歌》这组诗的高潮,也是这场祭礼的目的所在。《国殇》诗的内容是颂悼为国捐躯的死难将士,它以激越的感情,壮烈的战斗场面描写,歌颂了死于国难的楚国将士们的英雄气概。

全诗分两段。第一段写将士们与敌人激烈的战斗和壮烈的牺牲。诗一开篇就描写战场上两军交接的场面,车毂交错,短兵相交。敌人旌旗蔽日,兵士如云,冲击着我军的行阵。我军则英勇迎击,士卒争先,战车的骖马死伤,车轮埋陷,但将军仍擂动战鼓,发起再一次冲锋,战场上到处都是战死者的尸体。战车的辚辚声,战马的嘶鸣声,兵刃的交击声,壮士的冲杀声,汇聚成一首无比英勇、无比悲壮、无比惨烈的交响乐曲!楚国将士的爱国主义得到了集中的表现。第二段由前一段的叙述场景转入诗人主观感情的抒发,是对牺牲将士的哀悼和对他们威武雄壮、不惜捐躯的爱国精神的颂扬。"出不入兮"四句沉痛哀悼将士们身首相离的悲壮牺牲,并赞扬他们临难赴命,义无反顾的精神。最后四句诗人直抒胸臆,热烈歌颂将士们的刚强勇武,不可凌犯,以及死后永为鬼雄的精神,仍然是颂扬烈士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

对于"国殇"两字的字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指"无主之鬼"的,有指"未成年而夭"的,有指"强死"的等,总之是指非善终者。具体到本篇诗来说,"殇",即指战死者而言。"国殇",即死于国事者。

唐诗宋词部分

1、简述盛唐诗歌发展的概况。

盛唐时候,蓬勃的热情、激昂慷慨的声音、表现宏伟政治的理想抱负、为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主义、反抗权贵的寒士精神,综合成一种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有几大题材:山水田园诗,表现大唐帝国内部的安宁祥和,如王孟;边塞诗,表现唐朝在对外战争中的赫赫声威,如高岑;政治诗,表现布衣寒士对权贵的不屈抗争,如李白。体裁上,百花齐放,每种体裁都佳作叠出,尤其以七绝和七古最出色。两大诗人:李白浪漫不羁,杜甫深沉凝练。内容上关注现实、关心国计民生,艺术上雕琢锤炼。

2、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概况。

中唐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诗歌高峰。它的意义在于开拓了诗歌个性化的创作道路,推进了唐代诗风的转变。

中唐的重要诗人是杜甫,他的诗歌将强烈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手法之中。无论是题材还是写法,都呈现出迥异于盛唐诗歌的风貌。

大历时期的韦应物、刘长卿以及"大历十才子"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但气骨明显衰弱。

贞元、元和时期,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掀起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尚险怪的韩孟诗派和尚浅俗的元白诗派。

元白的新乐府也是这一时期的成就之一。同时刘禹锡和柳宗元自成一家,也有较大的成就。

3、简述北宋词创作的概况。

(1)宋初以令词为主的时期,代表者晏殊、欧阳修;(2)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慢词开始发展;

(3)以苏轼为代表的时期,豪放词的开创;(4)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时期,讲求词的音乐格律。

4、简述南宋词创作的概况。

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豪放词;以姜夔为代表的格律词。

5、诗的合乐与词的合乐有什么差异?

诗词合乐的不同表现在:

(1)诗最终脱离了音乐,独立发展,并更加成熟繁荣;而音乐性却一直是词最基本的特征。

(2)诗所配合的是先秦时的雅乐和六朝时的清乐,而词配合的是隋唐时的燕乐。

(3)诗与乐的配合形式是"以乐就诗",词与乐的配合形式则是"以诗就乐",倚声填词。

6、格律诗与词在句法和押韵上有什么差异?

就句法而言,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就押韵规则而言,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

7、试述山水诗产生的原因。

(1)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产生的游山玩水风气;

(2)晋室南渡之后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士族地主优渥的生活;(3)玄学的影响;

(4)魏晋时期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山水绘画及理论的产生。

8、简述大小谢在山水诗史上的地位。

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都是历代传诵的佳句。

进一步推进山水诗发展的是南朝诗人谢脁。谢脁的山水诗在谢灵运刻意描摹的基础上,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意趣,把写景与抒情较好的结合起来。这对后世山水诗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更是脍炙人口,连骄傲的李白也赞不绝口。

9、结合作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田园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内容上描写田园生活的快乐和美好,乡村里真诚质朴的人际关系、亲身劳动的愉悦,尤其是自己在田园生活中自由、宁静、畅快的心境。艺术上表现为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平淡而醇厚的意境。

陶渊明对后世诗人的影响:(1)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激励着后世的中国知识分子砥砺气节、保持节操。(2)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天地,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3)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对后世的田园诗人影响巨大。如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10、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唐玄宗开元(712-741)天宝(742-756)年间,唐诗达到了巅峰。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感情饱满,基调高亢,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

11、王维的《终南山》和杜甫的《望岳》都是描写山岳的佳作,试分析二者的异同。

(1)同:两首诗的视角均是写山,诗人的形象自然寓于其中;体裁相同,均为五律,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2)异:a.王维的诗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切关系,强调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和避喧好静的心态,杜甫诗中则强调由大自然所激发起的凌云壮志和入世精神。b.王维诗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布局、构图与色彩讲究;杜甫诗作强调直觉与联想,于"望"中抒发人生感受。c.王维诗充满了空灵、虚渺的禅意,无论是"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还是"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着可供反复玩味的无穷意蕴;杜甫诗的哲理性则主要体现在登高而"众山小"的境界,具有奔放的阳刚之美。

12、试分析李白的山水诗名作《蜀道难》。

(1)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

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2)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诗一开篇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继而极写山势的高危,青泥岭的难行,引出旅愁,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3)艺术上:充满浪漫主义激情,雄奇豪放,有大胆的想象夸张,运用神话传说。

13、盛唐山水诗和中唐山水诗有什么不同?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盛唐山水诗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是清丽淡远,以王孟为代表;一是雄奇豪壮,以李白为代表。王维的山水诗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追求画意。李白和杜甫前期的山水诗喜欢描写高大壮美、奔放流动的山水景物,作品充满阳刚之美。

中唐山水诗虽然有新变、有拓展,数量上甚至超过盛唐,但开始转向清雅闲淡,骨力渐弱,如韦应物的冲淡平和、刘长卿的衰飒凄凉。

14、柳宗元和刘禹锡是中唐山水诗成就比较突出的诗人,试析两人山水诗风格的异同。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中唐山水诗成就比较突出的两位诗人,其山水诗的风格、情趣却有很大不同:柳宗元将压抑愤懑的感情寄托在山水景色之中,使情与景契合无间,风格则比较凄清幽冷,如《江雪》、《渔翁》等。刘禹锡生性豪放旷达,生活态度也比较乐观开朗,其山水诗也呈现明朗雄放的风格,如《望洞庭》、《浪淘沙》等。

15、试比较柳宗元的《渔翁》和《江雪》。

《江雪》以四句二十个字,勾画出一幅寥廓、清幽、寒冷,而又纯净、空明、岑寂的画面;诗人那忧愤、寂寞、孤直、急切的心性情怀,正通过那冷峭格调和诗境表现出来,闪现着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渔翁》的开头两句,描写了渔翁夜宿、晓汲、燃竹野炊等一系列看似平凡的活动,但在"汲清湘"、"燃楚竹"中,使人们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接下来写烟销日出,青山绿水顿时显现出本色自然的原貌;渔翁"欸乃一声"消逝在青山绿水之中。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白云悠悠,随意飘荡,无心相逐。全诗造语质朴,意境清远,情韵悠然。

柳宗元笔下有着两位老渔翁的形象,代表了他本人政治生活失败时的真实心态:

《渔翁》描绘了泛舟湘江、闲云野鹤一般的老渔翁,"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江流滚滚,白云悠悠,一种平淡悠远的意境,正是老渔翁心态的写照。《江雪》塑造了在满天冬雪中独钓寒江的傲岸孤绝的老渔翁形象,"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为一个正直的失败者,柳宗元常常处于矛盾的情绪之中,有时誓不屈服,有时心灰意冷。誓不屈服时,他以"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孤高傲视污浊的社会现实,这就是《江雪》中那个遗世独立、独钓寒江的老渔翁;心灰意冷时,他以寄情山水的自我抚慰回避自己无力改变的现实。这一抗争、一隐遁,正是千百年来失意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心态、两种选择。

16、试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1)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叙述到朋友农庄作客,从往访至辞别,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结构形式,抒写并赞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友谊。

(2)诗句分析:第一二句通过鸡黍这样具体细微的事物的描写,唤起整个田家的形象。第二三句围绕着村落的绿树与斜倚在绿树之外的青山,表现一种谐和而单纯的美。第四五两句主客双方完全忘情在农事上了,分享收获的愉快。最后两句透露了诗人盼望重来的心情。

(3)艺术上,描绘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感情是安恬平淡的,没有什么极度的兴奋喜悦;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中间两联虽然是工整的对仗,但不见锤炼的痕迹,笔笔都显得很自然,然而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17、试析王维的《渭川田家》。

(1)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彷徨中路,既羡慕又惆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2)诗句分析: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描绘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动情,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最后诗人抒发了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3)艺术手法:a.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b.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c.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18、盛唐田园诗和中唐田园诗有哪些不同?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盛唐田园诗内容上多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田园生活的温馨和田园中真诚朴实的人际关系,多用白描的手法,风格淡雅自然,意境清新悠远。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中唐田园诗开始转向对田家生活的辛劳的描写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艺术手法上多用典型事件来反映普遍的社会现象,如元结的《贫妇词》、王建的《田家行》等。

19、试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此为古代送别诗的杰作,具有明朗乐观的风格。

(2)诗句分析: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三、四句以一种体贴关怀的语气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之后,写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以劝慰杜少府不要过于感伤。

(3)朴素无华,乐观开朗。

20、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都是送别诗的名作,试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1)上述两首作品均为送别题材的绝句佳作,先景后情的表现手法也很相似。

(2)不同之处:a.王维的诗着重营造缠绵委婉的氛围,表现友人之间的难舍难分,情感惆怅,基调稍嫌低沉;高适的诗具阳刚之美,充满自爱、自信、自强的情怀,从诗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在茫茫风雪中行将出发的董大,而且还看到了正准备投入生活海洋中去拼搏的高适形象。b.从艺术手法上看,王维诗以明媚的春景反衬寸寸离肠,景与情之关系属先扬后抑;高适诗用无边的黄云、凛冽的风雪等壮阔的北国风光,正面衬托豪放磊落的襟怀,令人心胸为之宽广。

(3)高适的诗由于表现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一往无前的盛唐精神,因而更给人以鼓舞激励。

21、试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手法的异同。

(1)上述两首诗均为抒离别之情的佳篇。结尾处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送者的伫立表现复杂的情感,画面空旷,余音不绝。

(2)不同之处:a.切入点不同。李白主要表现主观感受,借景抒情,于惜别中感悟人生。岑参则通过边塞特有环境的描写,借景铺垫,衬托豪迈之情。b.就艺术手法而言,李白诗长于时空交错,风格蕴藉;岑参善用比喻、夸张、想象,突出事物的奇处,风格粗犷而又不失俊丽。

22、试析辛弃疾的词《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1)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中的名篇,为送别江西转运判官张坚(字仲固)将奉调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任军政长官而作。汉中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楚汉相争时,一度处于劣势的刘邦在汉中奠定了创立汉朝的帝业。而在辛弃疾所处的时代,汉中又是南宋的西北抗金前哨,在地理形势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于是,词人既着眼于现实,又注重于历史的借鉴。

(2)词句分析:词人高度概括了刘邦经营汉中所开创的帝业之后,笔锋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面对着眼前的剩山残水,不禁感伤落泪。继而词人以张良来比喻张仲固,认为只要稍试其技,就能在汉中为恢复事业作出贡献,然而,当词人想起文恬武嬉的现实,心中又不免产生一种惆怅的意绪。最后推想别后情景,既揭示出思君的深厚情谊,又表达出系念中原的忧愁心绪。

(3)这首词中凝聚着词人伤时离别与中原遗恨相交织的复杂感情,并通过纪实和写景抒情的手法,从多侧面中表达出来。词的语言如散文般的流畅而遒劲,抒写南渡新恨又是那么深沉,在送别词中,堪称为"别开天地,横绝古今"的杰作。

23、结合作品分析左思对咏史诗发展的贡献。

左思对咏史这一题材进行了极有建树意义的发展。在左思笔下,咏史诗真正实现了"诗"和"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到了一起,从而使咏史诗自此以后体格一新。其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文人沿着他所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亦多有咏史之作问世,但规模和水平上几乎无出其右者。如左思的《咏史八首》,不以咏写历史本事为主,只是以古证今,借史言志,叙写自己在门阀世族社会里才能得不到施展、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愤懑。

24、试以王维、李白为例,分析盛唐咏史怀古诗的特色。

盛唐的咏史怀古诗表达了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热切心情。对自我价值的无比自信和肯定成了充溢于这一时期咏史咏怀古诗的主导倾向和精神风貌。

比如,王维的《西施咏》,以色比才,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肯定,并寄托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他的《夷门行》也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想法。

李白的《古风》其十,借鲁仲连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和功成身退的高尚追求。

25、晚唐咏史怀古诗有什么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面对无可挽回的衰亡,晚唐诗人笔下的咏史怀古之作,更多地是对往世升平的追忆和感伤,对繁华逝去殆尽的哀叹,现实的针对性和讽喻意义十分突出。如李商隐《马嵬》、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对前朝皇帝的揭露和批判,都是对现实境况和自身际遇的感慨。

26、南宋咏史怀古词有什么特征?试以辛疾弃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南宋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1)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

(2)风格慷慨悲壮。

代表作: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等。

27、试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首词虽然用了许多篇幅去写赤壁的景色和周瑜的气概,但主旨并不在于追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而是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情。

(2)词句分析:词由大江引出赤壁,由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周郎;而想到周瑜那么年轻就完成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自己虽然也有抱负和才能,却未能施展,岁月蹉跎,华发早生,如今又被贬滴到黄州,不禁感叹人生的短促、虚幻。

(3)艺术上:a.景物与感情相融合,历史感与现实感相融合。b.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c.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

28、试析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

(1)隐括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二诗而成,由自然界的沧桑,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反了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宣和二年(1120),适值方腊在浙江起义,周邦彦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间关颠沛,始达南京(今河南商丘),切身体会到当时农民起义对宋王朝的巨大冲击,这就不由在词中迸发出"故国"和"孤城"的"兴亡"之情,特别是晚年饱经忧患之感。

(2)词句分析:上片一开始就突兀横空而出,点明六代故都金陵是一个"佳丽地",然而昔时盛事,无处寻觅;结尾言简意赅地描写燕子的呢喃话旧,以萧瑟终。

(3)艺术特色:不正面触及巨大的历史事迹,不着丝毫议论,而只是通过有韵味的情景铺写,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并使壮美和优美相结合。

29、试析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1)作者在绍熙五年(1194)前曾任福建安抚使。从这首词的内容及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可能是受到主和派馋害诬陷而落职时的作品。作者途经南剑州,登览历史上有名的双溪楼,作为一个爱国词人,他自然要想到被金人侵占的中原广大地区,同时也很自然地要联想到传说落入水中的宝剑。在祖国遭受敌人宰割的危急存亡之秋,该是多么需要有一把能扫清万里阴云的长剑呵!然而,词人之所见,却只是莽莽群山,潭空水冷,月明星淡。欲待燃犀向潭水深处探着,却又怕水面上风雷怒吼,水底里魔怪凶残。这说明,若想取得这把宝剑,组成统一的、强大的爱国抗金力量,这中间是会遇到重重阻挠与严重破坏的。后片即景抒情,虽然流露出壮志难酬,不如困居高卧的隐退思想,但这一消极思想之产生,是与他当时的处境,与南宋王朝整个政治形势分不开的。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图恢复进取,一味妥协投降;对爱国抗敌的有识之士却百般压制打击,直至迫害镇压,使统一中原的伟大事业,付之东流。

(2)词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线索清晰,钩锁绵密。第二是因迩及远,以小见大。第三个特点是通篇暗喻,对比强烈。

30、唐以前的咏物诗发展经历了哪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咏物诗的缘起,可以追溯到《诗经》。不过《诗经》中的诗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其中的"物"的作用更多地是"借物起兴"。现存第一篇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是一首较好的咏物诗。

咏物诗在唐以前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建安时代,这一时期咏物诗的创作虽然并不是很多,但作为咏物诗重要的特质--"以比喻来寄托情志"--已经形成。二是南朝的齐梁时代。这时期的文学朝着唯美的方向发展,文风的转变,促使咏物诗重视社交性,甚而发展到游戏遣兴的地步,风格随之趋于浮华纤巧。

31、试析杜甫的《房兵曹胡马》。

(1)这是一首咏物诗。大约写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八九年间(740-741),当时杜甫在洛阳,还不满三十岁。这首诗形象地刻画了骏马的雄姿神骨,寄托着诗人青年时代的理想抱负。

(2)本篇的首句直扣题面,先点出房兵曹胡马的产地,以示其非同凡马。三、四两句承前,上句状写胡马双耳的特征,下句写这种马善于奔驰的性能。五、六两句把马隐然视作与主人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战友和同志,这便写出了骏马的内在气质,写出了骏马的高尚"品格"。最后两句,表面似乎是赞马,实际是期待和祝愿房兵曹,庆幸他有这样的好马,可以立功万里之外,鹏程无限。

(3)在"形似"的基础上讲求"神似",把被歌咏的事物的精神实质揭示了出来。杜甫咏马,没有停留在仅写骏马的外在特征--清劲、善奔之类,而是根据自己对骏马的独特感受,去努力探寻它的内住气质--共艰危、托生死,借以寄托自己的抱负和情怀,从而把咏马诗升华到一个全新的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度。

32、试析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1)调露元年(679),担任侍御史的骆宾王由于屡次上书讽谏政事,触犯了当权的武则天,被诬在长安主簿任上犯贪赃罪,于这年秋天下御史台狱。监狱西面,古槐数株,上有秋蝉悲鸣,引起他对自身品行遭际的联想和对人生社会的感慨,写下这首托物咏怀、抒发幽愤的诗篇。

(2)诗句分析:首联闻蝉兴感,正点题面。颔联就"侵"字进一步抒写不堪闻蝉的悲苦心情。腹联由前幅的闻蝉兴感自然过渡到以蝉自喻。末联写自己"高洁"的品格无人理解和相信,茫茫人世,无人为自己表白心迹与品性。

(3)艺术特色:a.全诗在托物寄兴的过程中,蝉与人既密切相关,又有分有合,有各种不同的结合方式。b.用典自然。

33、试结合作品,分析苏轼和周邦彦咏物词的异同。

(1)苏轼的咏物词大多直抒胸臆,自然明白,读来有一泻千里的快意;而周邦彦则安排巧思,情感的表达隐微曲折,缠绵往复。

(2)举例: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篇笔致空灵,体物细微,一气贯通。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层层透进,曲曲道来,章法回环曲折,起落无端。

(3)这两首词都是写花,但是,苏词清畅明净,虽情深处文辞亦明了;周词缠绵沉郁,幻化无端,从不用一处直笔。

34、姜夔的咏物词有什么特色?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姜夔在讲究格律、炼字琢句、用典咏物方面与周邦彦一脉相承,但又有独特的清淡峭拔的风格。如《暗香》、《疏影》。

35、试结合作品分析南宋末年的咏物词的特色。

南宋末年咏物词的特色表现为:

(1)物在词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全篇内容都集中于对物的赋写;

(2)托物寄兴,在咏物中寄托自己的情志;(3)结构安排严密,又多善于浑化典故。

举例略。

复习参考题(论述)

《诗经》与楚辞部分

1、谈谈你对"孔子删诗说"的看法。

关于诗的编集,汉代学者认为是经孔子删定而成的。此说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认为是孔子将古《诗》三千余篇删至305篇。

孔子删诗说影响很大,唐代陆德明,宋代欧阳修、王应麟、马端临、邵雍、清代顾炎武等皆据此发挥解说。

此说存在许多难以解释的地方,逐渐引起后来学者的怀疑。首先提出怀疑的是唐代的孔颖达,之后宋代的朱熹、叶适,清代的崔述、朱彝尊、方玉润,近代的魏源、梁启超以及当代的大多数学者对此说提出质疑。

教材认为,说孔子未曾删诗,指的是孔子未曾将"古者《诗》三千余篇"删至今本的305篇,并不否认孔子对《诗经》的文字、方言、乐谱等方面所做的整理修订。应该说孔子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孔子未曾删诗,不是说当时未曾删过诗,也不是说六百年间只有305篇诗,被称为礼乐之邦的鲁国绝不会在几百年间连一首风诗都没有。那么,究竟是谁删定的呢?用于祭祀和燕飨的诗可能是巫、史奉命而作,政治讽喻诗多是士大夫献的,风谣可能是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官采集的,而最后的删选编定者当是周王朝的乐官,故称之为"周乐",正考父校商颂于"周之太师"。

2、谈谈你对风雅颂划分标准的看法。

风、雅、颂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古来众说纷纭,其中影响较大的说法有四种:一是按照诗歌的体裁和内容进行划分。二是按照诗歌的作者来划分。三是按照诗歌的音乐划分。四是按照诗歌的用途划分。

今人多认为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其实"音乐"与"用途"两说并不矛盾。风、雅、颂是音乐术语,当是音乐分类。不过,不同的音乐风格乃是由于不同的用途所形成的。故用途的分类当是根本的,音乐的分类则是表面的、直接的。

诗、乐、舞紧密融合,是上古歌谣的时代特点。《诗经》时代的诗与舞虽有一定程度的分离,但诗乐仍旧融合为一,诗为乐之词,乐为诗之声。"诗为乐章"几成定论,人们多从音乐上解释风、雅、颂的含义。

风,本义是乐调。所谓"国风",便是汇集各地的地方土乐。

雅,是正的意思。雅即朝廷正乐,也称朝廷正乐为雅乐。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

我们既要说明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同时又要说明不同乐调风格的形成与其不同的用途,乃至不同的作者、时代、产地等因素都密切相关。用于宗庙的祭歌自然会带有板滞凝重的宗教色彩;用于朝廷的正乐自然是雍容典雅;用于民间的土风民谣自然不会有那么太多的约束,而显得质朴活泼,刚健清新。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正是不同的用途决定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用途才是风、雅、颂分类的深层原因,不同的乐调只是表面的差异。但就风、雅、颂的字面含义而言,音乐确是其分类的直接标准。风、雅、颂不同风格的音乐不仅对诗歌内容有一定的制约,而且还影响了诗歌的表现形式。

3、试结合作品,分析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

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

(1)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公刘》一首叙述公刘率领族人迁居豳地的历史,诗歌每章都用"笃公刘"起首,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赞美和爱戴。

(2)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周民族史诗大多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中有的用相同词语领起一章,形成章节之间的排笔,增强了层次感,又使深层内容紧密相连。

(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史诗的形象性,如《生民》用一系列的排笔描写后稷种植庄稼,《绵》中用瓜瓞自小变大比喻周民族的由弱变强。

(4)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摹态,不仅生动传神,还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如《生民》中"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5)神话传说的色彩。

4、关于《豳风·七月》,《诗序》认为是周公在"陈王业",建国后的学者多以为是被剥削的农奴在倾诉自己的痛苦悲哀。试结合作品和有关典籍,阐述一下你自己对《七月》的作者的看法。

《豳风·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从内容看,诗中以描写一年十二月的物候、农活和农奴终年的劳苦为主,所以诗的主体应该是出于熟悉农业生产的农奴之手。但其中还描写了领主们喜气洋洋的宴饮场面,这应该是乐官代领主而言。从用途来看,《七月》是可以用于迎节、祈年、祭腊的乐歌,语调也雍容和缓,应该是经过了乐官的加工。因此它可能是周朝乐官在豳地农奴所作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形成的一首代言体诗,代农奴和领主两者立言,既保留了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生活的原貌,思想艺术上又具有某些乐官加工润饰的痕迹。

5、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农业生活诗的社会意义、历史价值及文学价值。

以《豳风·七月》为例。

《诗经》农业生活诗的社会意义: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两个阶级的悬殊差异,揭示周朝阶级对立的社会本质,真切地反映农奴的不幸和悲哀。

历史价值:多方面反映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为研究西周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文学价值:(1)充满农业生活气息的独特表达方式,如以物候描写形象地表现季节的更替;(2)撷取富有深意的生产生活片断,造成含蓄隽永的韵味,如"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暗示着行将出嫁的女子对父母家人的依依不舍。

6、《诗经》燕飨诗具有怎样的政治价值和历史价值?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燕飨诗的政治价值:通过诗歌的形式告诫人们要遵循燕飨礼仪,实现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

历史价值: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我们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

举例略。

7、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徭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经》徭役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如《鸨羽》中对父母无人奉养的忧心,《君子于役》中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牵念;(2)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中"独为匪民"的怨愤。

《诗经》徭役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如《鸨羽》中以呼天式的抒情倾诉自己的痛苦;《君子于役》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最典型的黄昏之时农村生活的画面,将女主人公忧伤怅惘的思念之情放在宁静温馨的背景之中,更突出了徭役带给人们的痛苦;《何草不黄》用萎黄干枯的野草起兴,暗示了征夫役卒在繁重的劳役驱使下,也如野草般疲敝憔悴。

8、《诗经》中的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讽喻规谏诗的作者大多是贵族中地位较高的人物,其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如《板》、《桑柔》,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圮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怨刺批判诗的作者大多是等级制度中的受压迫者或失意者,其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如《十月之交》,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

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

9、创作《诗经》讽喻怨刺诗的讽喻诗人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格?这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讽喻诗人都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其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

(1)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他们与周王朝休戚相关的命运决定的。

(2)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礼"的笃信并恪守"德"的规范,用此自律并以之律他。

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对后世诗人及其作品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如屈原的至死不悔的爱国之情,他忧愤深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唐代"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他的"三吏"、"三别"等"诗史"作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等,都是对《诗经》讽喻精神和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的继承发扬。

10、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表现为:

(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

(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

(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怅惘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气氛的热烈和新嫁娘容貌艳丽。

(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

11、《诗经》中的婚姻诗和爱情诗有什么社会文化价值? 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婚姻诗和爱情诗的社会文化价值,主要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婚恋当事人的遭遇和命运,来透视当时社会历史的本质。

这些诗篇产生的时代,初期封建社会制度已日趋形成,但原始社会的某些残余影响尚存在,故尔纵然有男女结合需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但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终究使男女恋情有了滋生的土壤,这也是爱情诗篇产生的必要条件。如《郑风·出其东门》,是一个男子思念女子的诗篇。在众多的美女之中,他只喜欢那个穿白色素绢衣服,戴绛色佩

巾的女子,并说只有同她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与快乐。《郑风·叔于田》,写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上的人。因为他不但能骑能饮,而且勇武英俊,有美好的品德。总之,在她的心目中,"叔"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双,无人能及。这种夸张的写法,最真切地表现了相恋中的女子心理。

即便是在婚嫁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事人对于情感的重视。如《郑风·女曰鸡鸣》,写婚后夫妻间的幸福和谐生活,也同样是传神之作。全诗以对话的方式写来,暖意融融,温情无限,把一对夫妇和睦美好的婚姻生活描绘得无以复加。

至于弃妇诗,则直接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妇女没有独立经济地位所经历的痛苦遭遇。《诗经》中有多首弃妇的诗篇,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卫风·氓》,诗中的"氓"以其貌似忠厚的样子骗取了女主人公一往情深的思恋和最终的以身相许,但是当他把妻子和她的财物一同娶到家里之后就现出了原形。可怜的女主人公毫不嫌弃他的贫穷,婚后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得到的回报却是"氓"对她的负心、虐待以至最后的抛弃。这使得女主人公在精神上肉体上都受到极大的折磨。全诗以叙事为线索展开抒情,同时夹以议论,细致地描述了自己从相恋到被弃的过程,生动地表达了自己从当初被骗到最后被弃时的心灵痛苦,全方位地展示当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她们的婚姻生活,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极高的艺术水平。

12、谈谈你对《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理解。

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宗法制下浓重的伦理情味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也必然形成《诗经》创作的现实主义态度。

首先,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指《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以农业生产为根本的周民族,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们根据四时节令的变化来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在土地上辛勤地耕耘,建立起自己的宗族和国家。这使他们很早就认识到大自然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性,从而摆脱了自然泛神论观念的束缚,以更实际的态度来看生活。如反映农事生活的诗篇《豳风·七月》,最鲜明地表现了周人由农业生产实践而产生的面对现实的创作态度。

《诗经》是面向现实的艺术。这不仅表现为农事诗的描写,面向现实的生活观念使周人把诗的创作看成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是现实主义的眼光使诗人对社会生活具有了最为敏锐的观察能力,使诗人能够把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深刻的揭示与描写。大至国家的宗庙祭祀、军事战争、宴飨朝会、政治变革,小至平民百姓的蚕桑耕耘、屯戍徭役、婚丧嫁娶、娱乐游观,都是《诗经》所要描写表现的对象。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使《诗经》成为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也使《诗经》具有写实和朴真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于理想生活进行不懈的追求,它本身就成为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具有巨大的社会教育力量。

其次,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指《诗经》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十五《国风》中的很大一部分作品已经是下层贵族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创作,而《大雅》、《小雅》中的绝大部分抒情诗都是各级贵族的有目的的创作,他们的创作,已经标志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在周代就处于很高阶段,周代诗人已经是有着高度文化教养的诗人,他们已经在以个体的抒情诗来表现我们民族的现实生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以自己敏感的诗心,把抒情的笔触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对宗族国家的热爱,也有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封建恶政的憎恶;有征人的忧伤,也有弃妇的哀怨;有男女相知的欢乐愉悦,也有失恋相思的辗转徘徊;有对民俗风情的欣赏,也有参与劳动的快乐等等。总之,诗人在直面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情感,都可以在一首首短小的抒情诗中得到表现。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中,还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在2500年前就产生如此众多的抒情诗作,表现如此高度的文化修养。

13、和原始歌谣相比,《诗经》作品的创作有哪些新的发展?

《诗经》作品的创作与原始歌谣相比,有以下三方面的发展:

(1)功利主义的自觉创作,周人开始自觉地有目的地创作诗歌;

(2)个体诗人的出现,诗歌从表达群体意识的集体歌唱向独抒个人情感的个体创作过渡发展;

(3)艺术水平的提高,周人开始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美,从而提高了《诗经》的艺术表现水平。

14、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诗经》语言艺术特征:

(1)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

(2)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重言如夭夭、灼灼、霏霏,双声如参差、踟躇,叠韵如辗转、窈窕、玄黄等,这些词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表现力,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而《诗经》的押韵也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

(4)重章复沓的章法和中心词的锤炼。重章复沓是短章民歌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

15、《诗经》作品在章法形式上有什么特征?这对《诗经》作品的语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诗经》作品在章法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章复唱。重章复唱是口语文学中常见的样式。这一样式的最初形成是为了便于歌唱、记忆和传诵。因为这样,在复唱中不断地使用一个调子甚或是相同的句式,有时只要换一两个词语。这也形成了《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上的一大特色。

重章复唱这一特征对《诗经》作品的语言产生了以下影响:

首先,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成了《诗经》语言中的一些套语。套语不但是为了方便记忆,同时也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和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诗经》中的套语不仅为记忆的手段,同时包含有主题的因素。它本身就是艺术内容的历史积淀。所以既有丰富的意蕴又容易为听众理解,这的确是中国早期诗歌的一个突出特色。

其次,重章复唱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重章复唱的过程中,由于套语本身有一定的固定形式而不能有变化,那些中心词语的变换与锤炼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只能在那种重章复唱的章法中抓住中心词语进行锤炼,靠中心词语的变换来叙事状物,写景抒情,从而取得突出鲜明的艺术效果。如《芣苢》一诗采用的是动词变化的形式,《召南·草虫》则采用的是两组形容词变化的形式。这里中心词语的变化虽然有动词、名词、形容词之分,但它们的重章复唱方式却完全相同,正是靠这种方式,造成动作描述的连贯、画面的流动、意境的烘托和由此带来的感情的加深,达到抒情描写的效果。

16、《诗经》为中国诗歌艺术创作奠定了什么样的民族传统?

《诗经》为中国诗歌艺术创作奠定了民族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抒情诗最发达的国度。尽管中国古代也有史诗性的作品(如《诗经》中的个别篇章),但是从现存记载看,无论是从原始歌谣到《诗经》中的创作,都是以抒情诗为主。言志和抒情乃是中国人老早就对诗的本质的认定。《诗经》的编辑和成书,奠定了中国抒情诗的传统并确立了它的民族文化特征。

从《诗经》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抒情诗歌创作一开始就具有普及性,是群众性的艺术。它的创作队伍是相当广泛的。这里既有上层统治者,如周王、执政大臣、公卿大夫,也有下层贵族和平民百姓、农夫、奴隶;既有各阶层的男人,也有各阶层的女子。

从《诗经》中还可以看出,中国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是直接面向生活的,是现实的世俗的艺术。诗人们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莫不把诗歌作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最好工具。这里有君王的忏悔,如《周颂·小毖》;有公卿对时政的关心,如《大雅·民劳》;有失意贵族的哀怨,如《小雅·小弁》;有士兵对家乡的怀念,如《豳风·东山》;有女子对恋人的痴情,如《郑风·狡童》;有对农业生活的叙述,如《豳风·七月》;有宗教礼仪上的歌唱,如《周颂·丰年》;有民间风俗中的男女互答,如《郑风·溱洧》……。正是这些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的诗歌题材,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从世俗里看社会,从个体中看群体,从际遇中看人生,从生活中看历史,这就是《诗经》所奠定的中国诗歌的文化传统。正是这种抒情诗的民族文化传统,昭示着后代各阶层进行广泛的诗歌创作,使诗歌成为中国人最为喜爱、最为普及、也最具表现力的文学形式,使中国成为一个诗的国度。一部中国的历史,都可以通过各个时代各个阶层的诗歌创作得到鲜明的表现。

17、结合作品分析楚辞与楚地神巫文化之间的关系。

从楚辞体的艺术形式特色来看,它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工祝的有关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屈原的诗歌创作除《九章》以外,其他如《九歌》、《招魂》、《离骚》、《天问》等,无不在这方面有着鲜明的烙印。

楚人信神好巫,直到屈原时代流传和保存下来的神话是比较多的。神话和古老的宗教信仰巫术,在本质意义上本来是有所不同的,前者产生于原始初民对大自然的幼稚解释和幻想,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后者则产生于人类某些超自然的幻想,企图依靠某种神秘的手段(符咒、降神、占卜等)和仪式,来驱鬼降神,以达到祈福消祸的目的。但两者又有某些共同的基础,即同是原始幼稚思维的产物,都是把自然意识化、人格化,即同为万物有灵论。这样巫术往往利用和凭借某些神话而施展,神话又借巫术得以生存和流传。可以说作为原始宗教信仰的巫术是对神话的消极利用和延伸,而作为"不自觉的艺术方式"而存在的古代神话,又往往给巫术活动带来某种文化、文学色彩。当时楚地的巫俗、巫文化正是这样。

屈原的《九歌》就是吸取楚地民间的神话故事,并利用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光彩陆离、优美动人的抒情诗。诗中写神巫扮做群神形象进行歌舞,把自然之美与人的情致合而为一。《九歌》正是诗人屈原借用巫俗、巫歌而创作出来的别具一格的杰出作品。

屈原的《招魂》一诗,更是直接仿效楚地巫觋招魂词的形式写成的。诗中对上下四方的描绘,充满了奇异的神话色彩,从素材到形式以至诗的句形、语吻,都深深打上了楚地巫风的烙印。

诗人的代表作长诗《离骚》,是一首叙写自己的政治遭遇和倾诉自己爱国情怀的政治抒情诗。但诗的构思和全诗结构却十分奇特。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诗人自我形象,似乎就具有神性,带有神话色彩。诗中写他是神话传说中的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并起表字为"灵均"(王逸注:"灵,神也")。为了显示身心的圣洁,他取江离、薜芷为衣,纫秋兰为佩;并朝饮坠露,夕餐秋菊;步马兰皋,驰止椒丘。特别是诗中写他一次向重华陈词两次向神巫(灵氛、巫咸)问卜,三次上天下地地神游。其中不仅吸取了许多神话人物、神话故事,而且直接与宗教巫事活动形式有着密切关系。我们纵观《离骚》这篇长诗,它的起伏的文理,铺陈的手法,宏伟的结构,就正是由这种带有巫事活动的形式连组而成的。

屈原作品中独具特色的长诗《天问》,由172个问题组成,其中有对宇宙底蕴的探求,有对国家历史的回顾和问难,有对善恶是非的追究,他采用了大量的神话资料,以至使得这首长诗成了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文献。有人推测《天问》的这一奇特形式,正与古代的"卜问"形式有关,是由占卜时所提问题的语言演化而成的。

从以上种种考察看来,如果说没有古楚的巫术和神话,楚辞的艺术形式的某些重要特点就不复存在。

18、楚辞体具有哪些诗体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和楚地的乐曲、民歌有什么关系?

版式设计复习参考题

以老版教材章节内容为参照编制) 第一章 1、版面编排设计研究的是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与艺术风格) 2、编排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对版面审美的认识、锻炼设计技能、) 3、编排设计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真正意义的设计艺术。 4、20 实际初欧洲出现的三个重要的核心运动(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德国的包豪斯)。 5、构成主义版面编排的特点:以几何的形式构成,自由拼合、无序,整体上讲究理性的规律强调结构和空间的对比关系。 6、现代主义在平面设计上的贡献: 1、创造了无装饰线脚的国际字体为主的新字体体系; 2、对简洁的几何抽象图形进行探索研究; 3、将摄影作为平面设计插图形式; 4、将数学和几何学应用于平面设计分割。 7、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中重要的运动,也是平面设计的形式基础。 8、国际主义风格在平面设计的贡献:研究出骨骼排版法。国际主义在形式上以“少则多”为特征和宗旨,特点是高度的功能化、标准化、系统化。 9、从意识形态上看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发展,反对“少即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的手法来传达视觉上的丰富。 第二章 1、版面设计的组织原则: 鲜明主题的诱导力、形式内容统一、强化整体布局。 2、要获得版面鲜明的视觉效果,可以:1 按照主从关系的顺序,将主体形象放大

并编排与版面视觉中心, 2、将文案信息整体组织编排设计,减少散乱的文字信息干扰, 3、在主体形象四周大量留白。 3、版式设计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设计思想主题的表达,这是编排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及设计的先决条件。 4、只有形式与内容统一,围绕主题精神进行设计风格的探索,版面效果才会深刻感人,形式完美。 5、获得版面的整体布局,可以从一下方面考虑: 1、加强整体结构组织的方向视觉秩序; 2、加强文案的集合性; 3、加强展开页的整体设计。 第三章 1、将首行放大,起着引导、强调、活泼版面和成为视觉焦点的作用。 2、点在版面中处于不同位置的效果: 1、点处于几何中心时,视觉张力均等既庄重又呆板。 2、点位于视觉中心时,有视觉心理的平衡和舒适感。 3、点偏左或偏右时,产生向心移动趋势,过于边置也产生离心动感。 4、点处于上、下边置,有上升或下沉感。 3、为了追求新颖的版式,特意将视点导向左右上下边置的变化已成为今天常见的版式表现形式。 4、版面设计中的线形态很多,有形态明确的实线、虚线,也有空间的视觉流动线。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 A.医疗给付B.工伤津贴 C.残疾年金或补助金D.遗属津贴 2、率先建立现代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该国于1905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法。 A.日本B.法国 C.德国D.英国 3、下列关于医疗保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保险 B.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实偿来实现的 C.医疗保险是自愿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D.医疗保险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合理分担费用 4、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由基金管理机构通过等方式运营。 A.购买股票B.开办企业 C.兴建公共设施D.融资借贷 5、社会救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最低保障性B.按需分配 C.权利义务单向性D.救助对象全民性 6、下列各项中,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是。 A.英国B.瑞典 C.芬兰D.丹麦 7、下列各项中,有关美国“多元化医疗保险模式”描述正确的是。 A.医疗照顾制度的对象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 B.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在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中占主要地位 C.HMO开办合同医院并直接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D.蓝十字和蓝盾是美国最大的两家营利性民间医疗保险公司 8、下列有关各国养老保险金覆盖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是本国所有居民。 B.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C.美国的老年、残疾、遗属保险的覆盖范围是从事有收益工作的人,包括独立劳动者。 D.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覆盖范围。 9、依据救助种类,社会救助包括。

考试试题1及答案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模拟考试试题 1 及 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 1 、土(区别于其它工程材料)主要工程特性是 2 、直接剪切试验按排水条件不同,划分为 。 3、 由土的自重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 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 4、 建筑物地基变形的特征有沉降量、 5、 浅基础主要的类型有 _______________ 、 箱形基础。 ;由建筑物的荷载或其他外载在地基 、 ___________ 和局部倾斜四种类型。 、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壳体基础和 二、选择题( 20 分) 1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包括:土粒比重、含水率、重度、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等,其中 哪些为直接试验指 标?( ) (A )、含水率、孔隙比、饱和度(B )、重度、含水率、孔隙比 (C )、土粒比重、含水率、重度 2、 土的变形主要是由于土中哪一部份应力引起的?( (A )、总应力(B )、有效应力(C )、孔隙应力 3、 荷载试验的中心曲线形态上,从线性开始变成非线性关系的界限荷载称为( (A )、允许荷载(B )、临界荷载(C )、 d ,水的重度为 w ,在计算地基沉降时,采用以下 哪一项计算地下水位以下的自重应力?( _、 ____________ 和渗透性大。 、固结不排水剪(固结快剪) )。 临塑荷载 4、已知土层的饱和重度 sat ,干重度为 A )、 sat ( B )、 d ( C )( sat - w ) 5、 土的体积压缩是由下述变形造成的( (A )、土孔隙的体积压缩变形(B )、土颗粒的体积压缩变形 (C )、土孔隙和土颗粒的体积压缩变形之和 6、 如果墙推土而使挡土墙发生一定的位移,使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这时作用在墙背上 的土压力是何种土压力?( ) (A )、静止土压力(B )、主动土压力(C )、被动土压力 7、 已知柱下扩展基础,基础长度 I = 3.0m ,宽度b = 2.0m ,沿长边方向荷载偏心作用,基础 底面压力最小值 P min = 30k Pa ,最大值 力矩最接近以下哪一种组合。 ( ) (A )、竖向力 370kN ,力矩 159kN - m (C )、竖向力 490kN ,力矩 175kN - m )。 Pmax = 160kPa ,指出作用于基础底面上的竖向力和 (B )、竖向力 (D )、竖向力 540kN ,力矩 150kN - m 570kN ,力矩 195kN - m ) 8、 对于框架结构,地基变形一般由什么控制?( (A )、沉降量(B )、沉降差(C )、局部倾斜 9、 属于非挤土桩的是( )。 (A )、实心的混凝土预制桩(B )、钻孔桩(C )、沉管灌注桩 10、 一般端承桩基础的总竖向承载力与各单桩的竖向承载力之和的比值为( (A )、 >1(B )、 =1(C )、 <1 )。

CAD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doc

CAD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UTOCAD得坐标体系,包括世界坐标与( D )坐标系。 A、绝对坐标 B、平面坐标 C、相对坐标 D、用户坐标 2、当进入了AUTOCAD环境中(即AUTOCAD得图形编辑器)时,缺省时所建立得坐标系统为( B) A、用户坐标系 B、世界坐标系 C、相对坐标系 D、绝对坐标系 3、如需对所选图形作出规则得复制,该使用( B ) A、执行 COPY(复制)命令后,当出现“选择对象”时,再介入 F B、使用阵列命令 C、XCOPY D、用“宏”命令 4、使用下面得哪个操作可以完成对所选图形得移动( A ) A、MOVE

B、ROTAE C、COPY D、MOCORO 5、用 LINE 命令画出一个矩形,该矩形中有___B___图元实体。 A.1个 B.4个 C.不一定D.5个 6、用 STRETCH命令中得窗口方式完全将物体选中,则该操作与 采用 __B___命令相同。 A.PAN B.MOVEC.SCALE D.COPY 7、在执行 FILLET 命令时,先应设置 __A____。 A.圆弧半径R B.距离 D C.角度值D.内部块Block 8、剪切物体需用 ___A___命令。 A.Trim B.Extend C.Stretch D.Chamfer 9、当使用 LINE 命令封闭多边形时,最快得方法就是__A____。A.输入 C回车B.输入 B 回车 C.输入 PLOT回车D.输入 DRAW 回车 10、 AutoCAD中得图层数最多可设置为__B____。 A.10 层 B.没有限制C.5层 D.256 层 11、 CP就是哪个命令得热键名 __B____。 A.CIRLCE B.COPYC.CHAMFERD.SPLINEDIT 12.ARC子命令中得(S,E,A)指得就是哪种画圆弧方式__D____。A.起点、圆心、终点B.起点、终点、半径 C.起点、圆心、圆心角落D.起点、终点、圆心角

版式设计试题答案版

版式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现代主义反对装饰的繁琐,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最鲜明的主张是(A) A、少则多 B、虚无主义c、抽象化D、国际化 2、国际主义风格在平面设计上的贡献是研究出了(A) A、骨骼排版法 B、版面编排c、自由字体D、图像处理 3、达达主义在艺术观念上强调(C) A、功能决定形式 B、高度理性化 C、自我、反理性 D、科学化、几何化 4、版式设计中“力场”的大小(A) A、与线的粗细虚实有关 B、与点的大小有关 B、与面的大小有关 C、与空间有关 5、骨骼设计的最早来源(C) A、法国 B、意大利c、瑞士D、德国 6、点在版面上的位置居于几何中心时视觉上会感觉(D) A、有运动感 B、上升或下沉 C、平衡舒适 D、庄重呆板 7、单向视觉流程表现为三种方向关系,其中竖向视觉流程产生的性格特征是(C) A、稳定、平静 B、冲击力强、注目度高c、运动、灵活D、坚定、肯定 8、散构的视觉流程特点是(A) A、追求感性、自由 B、富于韵律、秩序c、饱满富有变化D、简洁、有序 9、版式设计中,不同的视觉区域给人的心里上的感受也不同,左侧给人的感觉是(D) A、轻快漂浮、积极高昂 B、压抑、沉重、限制 c、自由、舒展、富于活力D、紧促、局限却又庄重 10、在版面的编排中,大面积的留白会白表现出设计对象(C) A、丰富的信息量 B、缺乏信息量c、高品质与高格调D、单纯和简洁 11、沃尔特·佩特说:“所有的数都是在不断地想着音乐的境界努力”。这个在版面设计中指的是(D) A、单纯与秩序 B、对比与和谐c、对称与均衡D、节奏与韵律 12、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字编排的表现形式是(C) A、左右对齐 B、齐中c、齐右或齐左D、文字绕图排列 13、为了使标题在版面中大道更悦目的效果,可以采用(A) A、放大标题字号 B、拉长字体笔画c、加强色彩对比D、文字图形编排14、在版设设计的文字编排中,左右均齐适用于(C) A、文学作品 B、古文或竖排文字c、书籍报刊D、宣传手册 15、随着图版率增高,图片大道30%--70%时(D) A、读者阅读兴趣更强 B、读者阅读的兴趣变弱 C、不会影响阅读速度 D、产生强烈视觉度、冲击力 二.多选题(每题3分,10题,共30分) 1、面在版面设计中概念可以理解为( BDE ) A、版面B、线的重复 C、表面 D、点的密集 E、点的放大 2、版面设计的基本元素是指(ABC ) A、点B、线C、面D、黑 E、白 3、在版面设计中,常会采用图标设计的形式。图标设计的特点是( ACE) A、图性感强 B、图性感弱 C、视觉度高 D、视觉度低 E、记忆性强 4、现代主义观念的设计,版面往往采取( AED ) A、无主次B、有主次 C 、有中心D、无中心E、相互矛盾 5、线的“力场”是指一种( AC ) A、虚空间B、实空间C、心理空间 D、物理空间 E、非心理空间 6、包豪斯在平面设计上的思想及风格上的特点包括( CDE) A、科学化 B、抽象画 C、功能化 D、几何化 E、装饰化 7、中国传统的文字编排讲究(ABCD) A、自由 B、秩序c、方正D、规范E、个性 8、版面编排中的对比因素包括(ABCD) A、主与次 B、虚于实 C、粗与细 D、疏与密 E、力与美 9、版面编排中非对称均衡给人的感觉有(AD) A、灵活 B、古典c、严肃D、生动E、庄重 10、多维空间在版面设计上会造成视觉空间(ABCE) A、矛盾 B、混乱 C、排斥 D、简洁 E、虚幻 三、判断题(每题2分,10题,共20分) 1、版式设计对一个设计师乃至普通人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技术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版式设计的训练,让我们深刻领会形式美的法则。(√) 2、在栅格构成训练中,构成要素可以相互重叠。(×) 3、在进行版式设计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使视觉元素靠近顶端和底端的边线,扩展版面空间。(√)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_________ 。 2.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_________ 。 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句话反映的教育起源观点是_________。 4.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由法国人保罗·郎格朗提出的“_________”思想。随着《学会生存》的流行,这一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理论。 5.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水平。 6.教育制度可以还原成目标系统、_______、_______、工具系统四大系统要素。 7.国家实行_______、初等教育、______、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8.教师是_________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9.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 10. 教育实践是教师在_________和文化制约下的能动活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事实与教育规律 2.终身教育 3.教育功能 4.人的发展 5.教育改革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 2.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表现? 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教育实践的性质。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提法不统一、不明确。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本章的学习谈谈你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深圳特区投资于人力资本 【案例】 特区创业之初,深圳主要得益于优惠政策的扶持。随着特区经济的纵深发展,各类人才和技术的稀缺现象日益凸显。特区的决策者们很快意识到,要使深圳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必须加快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1997年,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特区选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方式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自1979年至2001年,深圳特区累计教育投入283.31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239.23亿元,年均递增40﹪。1997年至2001年,深圳累计教育投入197.51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142.68亿元,是特区建立以来前17年财政性教育投入70.30亿元的两倍。 深圳特区在教育上的高投入孕育了教育和科技的快步发展。截止2002年,深圳已有各级各类学校1117所,是特区建立之初的4倍多;学生64万人,比1980年增加近40万人。

考试试题1及答案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模拟考试试题1及答案 一、填空题(10分) 1、土(区别于其它工程材料)主要工程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渗透性大。 2、直接剪切试验按排水条件不同,划分为__________、固结不排水剪(固结快剪)、__________。 3、由土的自重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__________;由建筑物的荷载或其他外载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__________。 4、建筑物地基变形的特征有沉降量、__________、__________和局部倾斜四种类型。 5、浅基础主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壳体基础和箱形基础。 二、选择题(20分) 1、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包括:土粒比重、含水率、重度、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等,其中哪些为直接试验指标?( ) (A )、含水率、孔隙比、饱和度(B )、重度、含水率、孔隙比 (C )、土粒比重、含水率、重度 2、土的变形主要是由于土中哪一部份应力引起的?( ) (A )、总应力(B )、有效应力(C )、孔隙应力 3、荷载试验的中心曲线形态上,从线性开始变成非线性关系的界限荷载称为( )。 (A )、允许荷载(B )、临界荷载(C )、临塑荷载 4、已知土层的饱和重度 sat γ,干重度为d γ,水的重度为w γ,在计算地基沉降时,采用以下 哪一项计算地下水位以下的自重应力?( ) (A )、 sat γ(B )、d γ(C )、(sat γ-w γ) 5、土的体积压缩是由下述变形造成的( )。 (A )、土孔隙的体积压缩变形(B )、土颗粒的体积压缩变形 (C )、土孔隙和土颗粒的体积压缩变形之和 6、如果墙推土而使挡土墙发生一定的位移,使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这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是何种土压力?( ) (A )、静止土压力(B )、主动土压力(C )、被动土压力 7、已知柱下扩展基础,基础长度l =3.0m ,宽度b =2.0m ,沿长边方向荷载偏心作用,基础底面压力最小值Pmin =30kPa ,最大值Pmax =160kPa ,指出作用于基础底面上的竖向力和力矩最接近以下哪一种组合。( ) (A )、竖向力370kN ,力矩159kN ·m (B )、竖向力540kN ,力矩150kN ·m (C )、竖向力490kN ,力矩175kN ·m (D )、竖向力570kN ,力矩195kN ·m 8、对于框架结构,地基变形一般由什么控制?( ) (A )、沉降量(B )、沉降差(C )、局部倾斜 9、属于非挤土桩的是( )。 (A )、实心的混凝土预制桩(B )、钻孔桩(C )、沉管灌注桩 10、一般端承桩基础的总竖向承载力与各单桩的竖向承载力之和的比值为( )。 (A )、>1(B )、=1(C )、<1 三、判断题(10分) 1、根据有效应力原理,总应力必然引起土体变形。( )

(完整版)自考【版式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版式设计】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立体主义:具有主张模仿客观对象,重视艺术的自我表现,对具体对象分析、重构和综合处理的特征。 2.未来主义:即编排无重心无主次、杂乱无章、字体各异的散构,甚至完全散乱的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3.达达主义:强调自我,反理性,认为世界没有任何规律可遵循,所以表现出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随机性和偶然性,荒诞与杂乱。 4.超现实主义:认为社会的表象是虚伪的,创作的目的是重新寻找和了解社会的实质,认为无计划的,无设计的下意识或潜在思想机动更真实,如用写实的手法描绘、拼合荒诞或虚无的幻觉。 5.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的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决定形式”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信仰。现代主义最鲜明的主张是:“少则多”。它反对装饰的繁琐,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 6构成主义:构成主义设计将抽象的图形或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元素和符号进行构成设计,版面编排常以几何的形式构成,同时也带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自由拼合、无序的特点。但在整体上构成主义更讲究理性的规律,强调编排的结构、简略的风格以及空间的对比关系。 7.风格派:荷兰风格派的思想和形式来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他以高度理性、数字化的逻辑思维来创造和谐的新秩序,画面上简洁到只有纵横的几何形方块和鲜明的色块。 8.包豪斯:包豪斯的平面设计思想及风格具有强调科学化、理性化、功能化,减少主义和几何化的特点,注重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想象力,注重字体设计,采用无线装饰字体和简略的编排风格。9.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在平面上的贡献是研究出了骨骼排版法,即将版面进行标准化的分割,将字体、插图、照片等按照划分的骨骼编排在其中,取消编排的装饰,采用朴素的无线装饰字体,采用非对称的版面编排。特点是高度的功能化、标准化、系统化。其反装饰的排版风格,简明扼要的视觉形式,有利于国际化的视觉传达功能, 10.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的整体思想体系是全面的否定与反讽传统的一切文明,主张强调自我感受。他们“对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革命的、彻底的改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容、形式和服务对象”。使版面获得趣味与韵味,充满活跃、纷乱、生动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潮,一种趋势以及一种设计观念。 什么是点?:将单位面积比较小的称其为点。 什么是线?:线是点的移动轨迹。 什么是面? 面是点的放大、点的密集或线的重复。 什么是骨骼设计? 骨骼设计是一种严谨、规范、理性的设计方法。骨骼的基本原理是将版面刻意按照骨骼的规则,有序地分割成大小相等的空间单位。 什么是变形骨骼? 变形骨骼是在骨骼设计的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来的。在骨骼的基本形上,通过并合、取舍部分骨骼、寻求新的造型变化,它产生的造型无穷无尽,并且富有活力与生命,富有设计的魅力,

《计算机导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

计算机导论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元器件的计算机属于()。 A. 第一代计算机 B. 第二代计算机 C. 第三代计算机 D. 第四代计算机 2.冯诺伊曼的主要贡献是( )。 A. 发明了微型计算机 B. 提出了存储程序概念 C. 设计了第一台计算机 D. 设计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3.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A.逻辑运算 B.算术运算 C.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D.复杂方程的求解 4.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A.特殊的计算机部件 B.特殊的生物病毒 C.游戏软件 D.人为编制的特殊的计算机程序 5.随机存储器简称为( )。 A.CMOS B. RAM C. XMS D. ROM 6.计算机一旦断电后( )中的信息会丢失。 A. 硬盘 B. 软盘 C. RAM D. ROM 7.CPU指的是计算机的( )部分。 A. 运算器 B. 控制器 C. 运算器和控制器 D. 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 8.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是( )。 A. 操作系统 B. 语言处理程序 C. 工具软件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9.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都是( )。 A. 目标程序 B. 语言编辑程序 C. 语言连接程序 D. 语言处理程序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0.硬盘存储器的特点是()。 A.由于全封闭,耐震性好,不易损坏 B.耐震性差,搬运时注意保护 C.没有易碎件,在搬运时不像显示器那样要注意保护 D.不用时应套入纸套,防止灰尘进入 1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激光打印机是击打式打印机 B.击打式打印机价格最低 C.喷墨打印机不可以打印彩色效果 D.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用每秒执行指令的条数来表示 12.Windows2000是一个()操作系统。 A.单用户单任务 B.单用户多任务 C.多用户多任务 D.多用户单任务 13.WINDOWS 2000的“回收站”是( ) A.内存中的一块区域 B.硬盘上的一块区域 C.软盘上的一块区域 D.高速缓存上的一块区域 14.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 )。 A.运算速度快 B.精度高 C.资源共享 D.内存容量大 15.下列选项中( )是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A.将计算机信号转变为音频信号 B.将音频信号转变为计算机信号 C.预防病毒进入系统 D.计算机信号与音频信号相互转换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从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显示器的分辨率与视频卡的关系是什么? 3.简述OSI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各起什么作用。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试卷1及答案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1.下列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为()。 i=0,s=0; while (snext=p->next;p->next=-s; (B) q->next=s; s->next=p; (C) p->next=s->next;s->next=p; (D) p->next=s;s->next=q; 4.设输入序列为1、2、3、4、5、6,则通过栈的作用后可以得到的输出序列为()。 (A) 5,3,4,6,1,2 (B) 3,2,5,6,4,1 (C) 3,1,2,5,4,6 (D) 1,5,4,6,2,3 5.设有一个10阶的下三角矩阵A(包括对角线),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存储到连续的55个存储单元中,每个数组元素占1个字节的存储空间,则A[5][4]地址与A[0][0]的地址之差为()。 (A) 10 (B) 19 (C) 28 (D) 55 6.设一棵m叉树中有N1个度数为1的结点,N2个度数为2的结点,……,Nm个度数为m的结点,则该树中共有()个叶子结点。 7. 二叉排序树中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根结点的值。 (A) < (B) > (C) = (D) != 8. 设一组权值集合W=(15,3,14,2,6,9,16,17),要求根据这些权值集合构造一棵哈夫曼树,则这棵哈夫曼树的带权路径长度为()。

实变函数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实变函数试题库及参考答案(1) 本科 一、填空题 1.设,A B 为集合,则()\A B B U A B U (用描述集合间关系的符号填写) 2.设A 是B 的子集,则A B (用描述集合间关系的符号填写) 3.如果E 中聚点都属于E ,则称E 是 4.有限个开集的交是 5.设1E 、2E 是可测集,则()12m E E U 12mE mE +(用描述集合间关系的符号填写) 6.设n E ??是可数集,则*m E 0 7.设()f x 是定义在可测集E 上的实函数,如果1a ?∈?,()E x f x a ??≥??是 ,则称()f x 在E 上可测 8.可测函数列的上极限也是 函数 9.设()()n f x f x ?,()()n g x g x ?,则()()n n f x g x +? 10.设()f x 在E 上L 可积,则()f x 在E 上 二、选择题 1.下列集合关系成立的是( ) 2.若n R E ?是开集,则( ) 3.设(){}n f x 是E 上一列非负可测函数,则( )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设[]{}0,1E =中无理数,则( ) A E 是不可数集 B E 是闭集 C E 中没有内点 D 1m E = 2.设n E ??是无限集,则( ) A E 可以和自身的某个真子集对等 B E a ≥(a 为自然数集的基数) 3.设()f x 是E 上的可测函数,则( ) A 函数()f x 在E 上可测 B ()f x 在E 的可测子集上可测 C ()f x 是有界的 D ()f x 是简单函数的极限

4.设()f x 是[],a b 上的有界函数,且黎曼可积,则( ) A ()f x 在[],a b 上可测 B ()f x 在[],a b 上L 可积 C ()f x 在[],a b 上几乎处处连续 D ()f x 在[],a b 上几乎处处等于某个连续函数 四、判断题 1. 可数个闭集的并是闭集. ( ) 2. 可数个可测集的并是可测集. ( ) 3. 相等的集合是对等的. ( ) 4. 称()(),f x g x 在E 上几乎处处相等是指使()()f x g x ≠的x 全体是可测集. ( ) 五、定义题 1. 简述无限集中有基数最小的集合,但没有最大的集合. 2. 简述点集的边界点,聚点和内点的关系. 3. 简单函数、可测函数与连续函数有什么关系? 4. [],a b 上单调函数与有界变差函数有什么关系? 六、计算题 1. 设()[]23 0,1\x x E f x x x E ?∈?=?∈??,其中E 为[]0,1中有理数集,求 ()[] 0,1f x dx ?. 2. 设{}n r 为[]0,1中全体有理数,(){}[]{}12121 ,,00,1\,,n n n x r r r f x x r r r ∈??=?∈??L L ,求()[] 0,1lim n n f x dx →∞?. 七、证明题 1.证明集合等式:(\)A B B A B =U U 2.设E 是[0,1]中的无理数集,则E 是可测集,且1mE = 3.设(),()f x g x 是E 上的可测函数,则[|()()]E x f x g x >是可测集 4.设()f x 是E 上的可测函数,则对任何常数0a >,有1 [|()|]|()|E mE x f x a f x dx a ≥≤ ? 5.设()f x 是E 上的L -可积函数,{}n E 是E 的一列可测子集,且lim 0n n mE →∞ =,则 实变函数试题库及参考答案(1) 本科 一、填空题

《版面设计》考试复习重点

版面设计概述 版面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版面设计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是信息传达的重要媒介,二是使读者通过阅读版面产生美的遐想与共鸣。 准确、快捷地传达思想信息是版面设计的目的,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 版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及特点 版面设计中的具象要素是文字、图形、图片等, 抽象要素则为点、线、面, 版面设计中,无论是抽象形还是具象形,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并等间隔排列时会使人感到一种严谨、规律、秩序之美。 点在自由排列时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活泼,且具有抒情性。 线与点、面相比,线是更活跃、更富有个性和易于变化的元素。 面在版面设计中常常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应用十分广泛,视觉效果最为显著。 版面设计的黑、白、灰是指在版面中不同明度的色彩与版面之间的基调关系。 通常情况下,白色是敏锐的,其次是黑色,最迟钝的是灰色,也就是说亮色是版面的近景,暗色是版面的中景,灰色是版面的远景。 空间,是各种事物活动的“环境”。 版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在版面设计中具象与抽象往往是并驾齐驱的,具象的形和抽象的形并不是孤立的, 具象的美在设计中易于把握和接受, 抽象的美由形态转化到精神功能, 抽象思维有两种作用,一是冷静、理智地认识事物才可能有创新, 二是情感意念的传达,并为版面设计带来了无限创意的空间。 版面的黑、白、灰关系在取得整体和谐的意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影响人的情感。强烈的黑、白、灰对比关系有它的优势,使人感到明快、饱满、视觉兴奋,但它也会使人感到不安、刺激和视觉疲劳。统一的色调会给人一种柔和、淡雅、含蓄之美,但同时也有轻微不足的感觉,因此误导视觉兴趣减弱。过分统一而缺少对比关系,就缺少活力,显得呆板、平淡。黑、白、灰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对比之下会千变万化,所产生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心理感应也同样是千变万化。如何使画面呈现和谐之美,只有在对比中求得统一,在统一中求得变化,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调和的情况下,才能够达到艺术美的境界。版面强调形态与色彩变化的秩序感,将形态的诸因素与色彩的诸因素,在服从内容的前提下依照一定秩序进行组合,才能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 设计是将有限的空间转化到心理上所希望的空间。 利用组合、分割、重叠及点线面的运动等方法,扩展空间效应。设计构图就是空间处理。第3章版面设计形式法则 重点: 版面形式法则原理,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逻辑思维,按照心理规律并利用形态构成去创造。各个单项的形式法则通常情况下既对立又统一地共存于一个版面之中。 3.1 位置 位置在版面中,对重心、稳定、均衡、轻重,在心理上有很大的牵引力。 对位置的认识是版面设计的基础。

普通化学试卷1及答案

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反应2MnO4-(aq) + 10Cl-(aq) + 16H+(aq) = 2Mn2+(aq) + 5Cl2 +8H2O(l)的标准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反应2NO+Cl2→2NOCl为基元反应,其速率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总反应是_____________级反应。 3. 有下列原电池: (-)Pt|Fe2+(1mol/dm3),Fe3+(0.01mol/dm3)||Fe2+(1mol/dm3),Fe3+(1mol/dm3)|Pt(+), 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4. 对下列几种水溶液,按其凝固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A. 0.1mol.Kg-1C6H12O6 B. 1mol.Kg-1C6H12O6 C. 0.1mol.Kg-1NaCl D. 1mol.Kg-1NaCl E. 0.1mol.Kg-1CaCl2 F. 0.1mol.Kg-1HAc 5.熵减小的反应在低温下可自动进行,此反应的?r H m_______(>或<或=0)。 6.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H2S、HC2O4-、CN -、HCN、H2O、CH4、H2PO4- 、 Ac-、NH4+、OH -、HCO3- 等物质中,仅属于碱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属于酸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0cm30.1mol.dm-3氨水与40cm30.1mol.dm-3盐酸混合,溶液的pH值为____; 40cm30.1mol.dm-3氨水与20cm30.1mol.dm-3盐酸混合,溶液的pH值为____。 已知K a(NH4+)=5.65×10-10 8. 设AgCl在水中,在0.01 mol·dm-3的CaCl2中,在0.01 mol·dm-3的NaCl中以及在 0.05 mol.dm-3的AgNO3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0,S1,S2和S3,这些量之间的大小排列顺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已知反应:C(石墨) + O2(g) = CO2(g)的Δr H m? (298.15K)= -394 kJ· mol-1和反应 C(金刚石) + O2(g) = CO2(g)的Δr H m?(298.15K) = -396 kJ·mol-1,则金刚石的Δf H m?

宋词题库及参考答案

宋词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2 3 4、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5、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6 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8、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1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12、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13 14 15 16 17 18 19 20、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21 2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3、为君持酒劝夕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4

25 26 27 28 29、词的句式大多不整齐,长长短短,所以词又称长短句 30 31、 32、“柳三变”是指柳永。 33、辛弃疾《摸鱼儿》被梁启超评为“回肠荡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 34、北宋的晏殊被称为富贵词人 35 36 37、“六一居士”是指欧阳修 38、《漱玉词》的作者是李清照 39 40、宋代的中秋词,可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媲美的是张孝祥的《过洞庭》。 二、选择题 1、“红杏尚书”是指( D ) A、欧阳修 B、柳永 C、周邦彦 D、宋祁 2、下列句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全对的一组是( b ) A、缥缈孤鸿影鸿:大雁。有恨无人省省:理解。 B、今宵剩把银釭照剩:同“侭”,只管。一一风荷举举:全。 C、贺兰山缺缺:山口。自度此曲度:创制。

D、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爱上层楼层楼:高楼 3、陆游给前妻唐琬的《钗头凤》是写在( A ) A、墙壁上 B、手帕上 C、信笺上 D、诗笺上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 A、征帆去棹(zhào)低绮(yí)户 B、羽扇纶(guān)巾笑靥(yè) C、滂(pāng)沱憔(jiāo)悴损 D、荠麦(jì)怆然(pò)) 5、下面均是摘自宋代词人的词句,请按词人词风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D )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④纵豆蔻辞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 ①④⑤/②③⑥ 6、对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宝马雕车香满路”描述了有钱人家的奢侈糜烂、寻欢作乐的生活。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一句从各个角度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C、“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表现了元宵欢娱、彻夜歌舞的热闹景象。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

版式设计复习题FXT_

《版式设计》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30题) 1、以互不成倍数的几种活字为标准,加倍或减半自成体系的字号计算方式是()。 A、点数制 B、级数制 C、磅数制 D、号数制 2、字号是指()。 A、字体的高度 B、字体的面积 C、字体的宽度 D、字体的体积 3、点数制又称为()。 A、号数制 B、级数制 C、磅数制 D、毫米制 4、版式设计中,一般正文的字号大小为() A、6-8磅 B、14-20磅 C、9-14磅 D、20磅以上 5、通常,文字编排的最佳行宽为()。 A、20-40毫米 B、40-60毫米 C、80-100毫米 D、110-130毫米 6、书眉排在地脚称()。 A、眉脚 B、眉头 C、眉批 D、眉注 7、齐左或齐右的对齐方式特点是()。 A、端正 B、严谨 C、稳重 D、节奏感强 8、选择正文字体时,必须把字体的()放在第一位。 A、形式 B、美感 C、功能 D、情感 9、矩阵网格的特点不包括()。 A、自由多变 B、整体性强 C、富有秩序感 D、理性美 10、版式布局时,用到达页面四周边缘或版心线的形态来支撑整个页面空间的设计方法称为()。 A、空间的简化 B、空间的支撑 C、空间的美化 D、空间的激活 11、版式设计中预先设定的由一系列相关参考线和定位点组成的协调画面布局和建立图文联系的管理体系被称为()。 A、布局结构 B、分栏结构 C、网格结构 D、点阵结构 12、笔画较粗的字体适用于下面哪种文字形式()。 A、标题 B、正文 C、随文 D、附注 13、版式设计中,一般标题文字的字号大小为() A、14磅以上 B、12-14磅 C、9-11磅 D、6-8磅 14、针对一些大开本的读物,可通过()解决行过长的问题。 A、缩小字距 B、缩小行距 C、缩小字体 D、分栏 15、控制图文空白的数量,使空间更好地衬托图文的设计方法称为()。

(完整版)《市场营销》模拟试题1参考答案

《市场营销》模拟试题1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 一、案例分析题 一、美国钟表公司通过市场营销研究发现,可把市场上的购买者分为三类: 第一类消费者希望能以尽量低的价格购买能计时的手表,他们追求的是低价位的实用品,这类消费者占23%。第二类消费者希望能以较高的价格购买计时准确、更耐用或式样好的手表,他们既重实用,又重美观,这类消费者占46%。第三类消费者想买名贵的手表,主要是把它作为礼物,他们占整个市场的31%。 于是,根据第一、二类消费者的需要,避开日本精工和西铁城名表,制造了一种叫做“天美时”的物美价廉的手表,一年内保修,而且利用新的销售渠道,广泛通过商店、超级市场、廉价商店、药房等各种类型的商店大力推销,结果很快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钟表公司之一。 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6分) 1.天美时公司采用什么样的市场细分标准将市场分为三种类型?(C ) A.地理环境细分B.心理细分C.购买行为细分D.人口因素细分2.天美时公司选择了哪种目标市场策略?(B) A.差异性营销策略B.集中性营销策略C.无差异营销策略 3.天美时公司采用的是哪一种市场定位策略?( A ) A.避强定位B.迎头定位C.重新定位 (8分) 比了下去?试用市场营销环境理论分析之。 答:(1)20世纪初期,汽车供不应求,竞争对手很少,福特公司凭借创建汽车生产流水线,以高效率、低成本赢得市场。20世纪20年代,汽车市场发生变化,竞争对手增多,汽车供应量增加,人们变得挑剔起来,不再是“企业生产什么,我就买什么了”。 (2)任何企业的活动都离不开营销环境。福特公司后来比通用公司比了下去的根本原因是忽视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忽视顾客需求的变化,一意孤行地认为“不管顾客需要什么,我的车就是黑色的”。还有就是忽视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而通用公司则针对福特公司的营销策略及“挑剔的顾客”推出“汽车形式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上远远超过了福特公司。 三、有四家公司,其经营决策是:(8分) A公司生产手表,认为只要生产走时精确、造型优美、价格适中的名牌产品,即能获得 经营成功。

电算化试题及参考答案-1

【单选】1、一般情况下,( )存储器容量最大 A、ROM B、RAM C、软盘 D、硬盘 参考答案: D 【单选】2、对于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保管期截止日期是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 A、2年 B、3年 C、5年 D、8年 参考答案: C 【单选】3、会计核算软件必须具有相悖会计岗位控制能力,是指 A、必须提供操作员登录功能 B、必须提供操作员权限设置功能 C、必须提供不相容岗位的权限控制 D、必须具有防病毒功能 参考答案: C 【单选】4、()岗位负责定义各操作人员的权 A、电算主管 B、电算审查 C、电算维护 D、软件维护 参考答案: A 【单选】5、防火墙软件的作用是() A、防止火灾 B、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 C、自动备份数据 D、查杀计算机病毒 参考答案: B 【单选】6、计算机病毒具有 A、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 B、传播性、破坏性、易读性 C、潜伏性,破坏性,易读性 D、传播性,潜伏性,安全性 参考答案: A 【单选】7、总分类账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对照表替代

A、借方与贷方发生额 B、借方与贷方余额 C、发生额、余额 D、期初与期末余额 参考答案: C 【单选】8、在填制凭证时,如果涉及项目辅助核算科目,输入的项目是 A、项目大类 B、项目分类 C、项目目录 D、项目结构 参考答案: C 【单选】9、下列有关会计信息化推广发展阶段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信息化 B、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利用 C、实现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 D、实现会计信息化和业务信息一体化 参考答案: A 【单选】10、会计软件是以()为技术基础 A、会计制度 B、会计理论 C、会计方法 D、计算机技术 参考答案: C 【单选】11、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软件核心子系统的是(( A、应收/应付核算 B、工资核算 C、报表处理 D、账务处理 参考答案: D 【单选】12、账务处理系统中,账簿中的数据 A、不可以修改或删除 B、可以删除 C、可以增加 D、可以修改 参考答案: A 【单选】13、目前在媒体报道上最常见的影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风险类型是() A、系统故障风险 B、内部人员道德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