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18世纪的世界(二轮优质学案)

14-18世纪的世界(二轮优质学案)

14-18世纪的世界(二轮优质学案)
14-18世纪的世界(二轮优质学案)

《14-18世纪的世界》高三二轮复习案

18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分水岭,从人类文明史着眼,18世纪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关键时期。以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大革命为标志,世界历史进入新纪元。在这一世纪,从地球的一端到另一端,或者正在发生,或者正在酝酿着空前急剧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讲,19—20世纪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趋向,在14—18世纪就已经种下了重要的根由。中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在物质生产和文化创造方面在14世纪以前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即使到18世纪仍有相当的潜力,保持着繁荣和强大,当时的康乾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加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但这种繁荣和强大与西欧国家已不相同,表面的相似,掩盖着实质的差异。当时,西欧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而中国仍处在封建社会后期,显示出封建的宗法性农业社会的特征。西欧国家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是由长期历史进程所准备好的,是多种近代因素汇聚和发展的结果,中国虽亦有近代因素出现,但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严重地阻扰了近代因素的成长,走向近代化的通道尚未打开,条件尚未成熟,18世纪的中国并未显示出像西欧一样的迅速地引发社会质变的迹象。18世纪中国和西方存在多方面的差距,这决定了两种文明的不同性质,一个是资本主义的青春,一个是封建主义的垂暮,也决定了两个社会的不同前途。18世纪以后,西欧出现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中国则由于外国侵略与内部动荡而一蹶不振,陷于贫困、落后和长期危机之中。

一、根据下列提示,回忆基础知识

(一)按照下列提示,分册回忆教材有关具体内容。

1、14-18世纪下的中国:中国适逢元、明、清初三个朝代,总体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涉及的模块、专题、考点有:

政治上—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元朝的行省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经济上—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的《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

思想文化上—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

《宋明理学》:陆王心学。《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的古代艺术》: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

2、14-18世纪下的世界: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4-15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16-18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涉及的模块、专题、考点有:

政治上—必修1专题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中的《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经济上—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中的《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蒸汽的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思想文化上—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中《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人类文明的引擎》:蒸汽机的发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

(二)按照下列提示,回忆教材相关章节的具体内容。

1、元朝的行省制度的建制、特色、影响,并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元明清三代著名的代表瓷器、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主要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4、陆王心学的代表人及其观点、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5、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对儒家

思想有何发展。

6、对世界近代文明贡献巨大的中国三大发明及对世界的贡献。

7、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特色及时代背景。

8、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主要史实和影响;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并归纳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0、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人文主义的含义。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例举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12、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形成和完善的主要过程及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3、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并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功过。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并评述华盛顿的历史贡献。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及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二、根据下列提示,多角度整合基础知识

1、欧洲和中国近代化的不同脉络:

欧洲在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下,从14世纪开始逐步积累近代化因素①思想解放、科技进步: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经典力学的产生—②政治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③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手工工场时期、商业资本阶段)、重商主义到两次科技革命。

中国在19世纪四十年代,由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逐步积累近代因素①经济发展: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近代工业产生—②政治建设: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③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号召向西方学习“科学和民主”的思想。

2、李约瑟难题:14-18世纪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探究:

中国—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统治者长期实行“愚民政策”;经济上:“海禁”和“闭关锁国”使中国看不到世界的变化,长期的小农经济,使技术无需大规模的突破;文化上:儒家的“学而优则

仕”和“重人文轻科技”的思想,使优秀人才集中于官场而不是科技的研究。

西方—政治上:西方代议制的初步确立,鼓励科技创新(专利法);经济上: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和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呼唤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文化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洗礼,近代科学的产生为大规模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

①序幕:新航路的开辟,它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引发商业革命(扩大交往、扩大贸易、商路转移);价格革命(资产阶级、资本积累)和重商主义(工商市场、掠夺、货币)—②重要途径之一:殖民扩张和掠夺,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③主要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科技革命后,整体的世界出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④二战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确立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⑤20世纪90年代:由于两极格局的解体、知识经济、WTO的建立和区域合作化等因素的推动,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开始。

4、启蒙思想家的不同境遇:西方的启蒙家们掀起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而中国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则是“未走出书房”,没有掀起社会变革。

比较点:①经济基础不同:西方资本主义获得发展,中国只是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下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性质不同:西方的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中国只能称作地主阶级民主启蒙思想家③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不同:虽都有反对君主专制的内容,但西方启蒙思想家有系统的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理论,而中国只能提出对封建制度的修修补补即只是建设性的小意见④影响不同:见上。

5、西方近代科技和近代启蒙思想的关联:牛顿创建经典力学,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对自然认识史上的理论大综合,近代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突破鼓舞了启蒙思想家们进一步去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科技推动思想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科技的进步。

6、不同人眼中的孔子和儒家文化:

宋明理学:重建儒家理论体系,并将之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使儒学成为更加哲学化、思辨化的思想理论体系;明清思想活跃局面:李贽反对将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儒家文化是批判地继承;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在18世纪推崇孔子及中国的科举制,意在推广开明君主制。

7、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核心在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康熙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人为延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阻碍了近代社会的进程;克伦威尔和拿破仑虽然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但其措施无不显示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所以其与华盛顿一样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促进者,值得肯定。

8、两次科技革命的对比:两次科技革命不仅改变了美英力量对比,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特别是中国,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展开一场深刻的变革,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对比项目有①发生国:英;德美②主要发明③科与技的关系④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⑤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影响⑥对中国的影响⑦对社会生活的共同影响。

9、东西方人文主义的光芒:

西方人文主义的复苏发展和成熟都在14-18世纪,在元曲和明清小说中都跳动着与西方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家共同的“人文主义火花”。

10、西方经济指导思想的变化:

新航路开辟后:重商主义—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二战后:凯恩斯主义—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涨后实行:货币-供给学派—20世纪90年代:“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三、完成下列试题,检测复习效果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中国地方行政史上有很大独创性,是中国古代郡县制中央

集权模式的一种较高级演化形态。下列史实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 辖区广阔,超出以往郡县管辖范围

B.其职能主要是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权力

C.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D. 权力集中,拥有经济、军事等大权

2.永乐至宣德年间,海禁略有松动,造船业与海外贸易开始复苏,但即使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民间的海禁也并未完全取消。似乎航海只是朝廷的特权,一种上规格的、可以向世界炫耀的特权。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海禁不是一刀切,对民对官有区别 ②海禁松动就会有利于商业发展

③值得炫耀的航海与海禁政策相抵触 ④郑和下西洋时我国正闭关自守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3.明朝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之后,处理政事常常夜以继日,疲惫不堪。故设华盖殿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明成祖建立起内阁,后来,内阁还出现了领头的首辅。从1402年到1664年共有96位首辅。这说明

A.皇帝还是离不开大臣的辅佐

B.内阁首辅就是实际上的宰相

C.明朝时期皇帝专制达到顶峰

D.内阁是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4.戏中一位纨绔子弟,身穿绚丽的缂丝衣服,手里把玩着斗彩蝴蝶鼻烟壶,嘴里吃着用刚刚上盘的玉米糕点,正津津有味在客栈听当时著名的小说家罗贯中改编的《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剧最可能演绎哪个朝代的事儿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6.1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与明末清初活跃思想同时出现的共性原因是

A.先期思想解放的推动 B.科学与知识进步的促进

C.新型对外政策的影响 D.商品经济活跃的促动

7.史学家把宋元时期(11-14世纪)称为“东学西渐”时代。这一时期传入欧洲的“东学”主要包括①印刷术 ②指南针 ③火药和火器 ④造纸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 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

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

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也不可能出现

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材料中有关地理大发现的理解,

错误的是

A.开始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起点 B.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运

动的出现

C.提供工业革命所需的一些条件 D.奠定了美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基础

9. 哥伦布认为,从加那利群岛向正西航行6400公里就可以到达中国、日本和印度了。这

个错误的推断得到了对航海所知甚少的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从而发生了

横穿大西洋发现 “新大陆”之行。这次航行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

A.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B.美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

C.打断了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发展进程

D.促使人们更强烈地探索未知世界

10. “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

天空,也可以探测地狱的深浅。苍穹在他面前并不显高,地核在他面前

并不显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

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材料中表现的这

种气势多见于

A.智者学派的讲学中 B.文艺复兴的作品中 C.宗教改革家的言论 D.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11. 1517年,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教皇要求他“撤回错误观点”,否则将被教会开除。但路德认为《圣经》中的话比教皇更重要,

这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A.人人都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 B.对教徒来说自由是上

帝最神圣的福音

C. 简化宗教仪式铲除教士与俗人的隔阂

D. 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教会从属于国家

1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过程中

的三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13.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A.海外贸易 B.和平环境 C.地理位置 D.宪政制度

14.有人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最基本的思想是“在自由与秩序之间保持平衡”。1787年宪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平衡的是

①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权力的划分

②在国会中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权力的划分

③在政府中总统与内阁成员之间权力的划分

④在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之间权力的划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16.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17. 17世纪以来,荷兰与英国相继崛起。两国崛起的相似因素是

A.都是岛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B.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C.都是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

D.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殖民扩张

18.下列是18世纪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⑴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

⑵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

⑶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观象台

⑷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

(51)一张竹制的女式用床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了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的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19.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 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 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20.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二)非选择题

21. (14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英国,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结合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航海条例:英国史上,主要是在17~18世纪生效的、规定由英国船只从事航运的一系列法律。……1651年共和国通过大航海条例……1660年重新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的某些产品只能直接运往

英国……英国殖民地所需要的欧洲货物必须由英格兰转口。英国的航海条例于1849年和1854年完全废除。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材料二 英国还打破了亚非国家的封闭和与世隔绝,破坏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缓慢发展。把亚非国家卷入工业化的洪流,变成世界资本主义大市场中的一部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如果工党执政,将把25家最大的制造公司,北海油田和其它能源、码头、造船、飞机制造业以及半国有的罗伊斯-罗尔斯公司收归国有。

──《1973年工党纲领》

材料四 第一,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辅以高利率和高汇率两个宏观经济手段。第二,降低预算,使预算政策从属于货币政策。第三,以管理家务的方式管理经济,控制公共开支。

──《20世纪重大经济谋略》之英国撒切尔政府1979年三大措施

(1)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英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4分)

(2) 材料一中经济政策变化的社会背景是?(2分)

(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当时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是?(2分)

(4) 材料三和四揭示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2分)

(5)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因素有?(2分)

22. (14分)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其它地区,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八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国王控制着全部国家权力,法律公开确认人们的不平等。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财政支出无度,监狱制度黑暗,中央机构混乱,宫廷生活糜烂……这一切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第三等级同封建制度的尖锐对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

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

——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哪些设计方案?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3)据材料三,概括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认识,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4分)

(4)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你认为我们今天对待外来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英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示意图

英国棉花输入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

英国德国美国

时间

1870年32%13%23%

1900年20%17%30%

1913年14%19%36%材料四 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4分)

(2)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区别?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A、

4.D、

5.D、

6.D、

7.C、

8.B、

9.B、10.B、11.A、12.A、13.D、14.C、15.C、16.D、17.D、18.C、19.A、20.B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4分)

(2)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奉行自由经济理论。(任两点2分)

(3)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落后,另一方面,它们也打破了我国的封闭与隔绝,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从两个方面揭示影响皆可得2分)

(4)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5)国际环境、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的发展等(4分)

22(14分)

(1)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3分)

(2)实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建立法治社会。(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3分)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2分)

(3)维新派认识:西方强大不仅是技术先进,还在于有先进的制度和思想观念,要学习西方进行制度变革。(2分)实践:开展维新变法运动。(2分)

(4)态度:采取扬弃的态度;注意结合中国国情。(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

23.(1)影响: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2分)。含义:西、葡掠夺的贵重金属为英、荷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2分)

(2)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1分)。影响: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旧的经济体制的解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3)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2分)。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德等国的迅速崛起与竞争。(2分)

必修一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 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与世界格局的特点,分析其成因。 2.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难点阐释】 1.怎样看待“冷战”结束后的多极化趋势? (1)“极”的含义: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2)原因: ①根本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级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③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④反对一国独霸,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二战后至今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1)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兴起。 (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4)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预习自测】 1.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对“交替”的正确认识是()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社会制度的对立向经济竞争过渡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D、由区域集团向全球化过渡 2.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反映出()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D.美国依然可以独霸世界 3.近年来,国际上消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以前那种敌视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上述现象说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C.霸权主义得到有效控制 D.地区冲突日趋消亡 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 ) 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 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

【尔雅】2016年上半年 20世纪世界史课后习题答案

20世纪世界史导言(一)已完成 1 影响学习的三大要素不包括()。 A、捷径 B、智力 C、态度 D、方法 我的答案:A 2 复旦大学校训出自()。 A、《孟子》 B、《庄子》 C、《老子》 D、《论语》 我的答案:D 3 学习方法要注重的“三基本”不包括()。 A、基本理论 B、基本素质 C、基本知识 D、基本技能 我的答案:B 4 《大众哲学》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李嘉诚 C、艾思奇 D、马克思 我的答案:C 5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共有21本。()我的答案:× 6 兴趣和功利是影响态度的关键因素。() 我的答案:√ 20世纪世界史导言(二)已完成 1 下面关于“株式会社”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是股份公司 B、来源于中文 C、是一家休闲会所 D、是一家福利机构 我的答案:A

2 下面哪一位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 A、康有为 B、孙中山 C、蒋介石 D、李大钊 我的答案:B 3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出者是下面哪一位:() A、孙中山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我的答案:D 4 下面哪一项不是外来语:() A、德莫克拉西赛恩斯 B、可口可乐 C、老子 D、奔驰 我的答案:C 5 《菊花与刀》一书是作者采用推理的方式来完成的。()我的答案:× 20世纪世界史导言(三)已完成 1 长时段理论是下面哪一学派的理论:() A、年鉴学派 B、辩证学派 C、维新学派 D、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A 2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是下面哪一位的观点:() A、罗素 B、马克思 C、康德 D、克罗齐 我的答案:D 3 《俄国与欧洲》一书中将世界划分为多少个文明区域:() A、13.0 B、12.0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6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8.《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 精读引领课 8《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文章采用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体现出了20世纪人类利用科技取得的非凡成就;为了增强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文章还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发现、发明”等词语。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简洁的表达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简洁的表达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他就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坐端正,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师:知道什么是“世纪”?(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连续的一百年为一个世纪,1900-1999年是20世纪) 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谁? 生:我想到了神话中的神仙、孙悟空、妖魔鬼怪…… 4.大家的联想很丰富!那,我们这篇课文中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让20世纪成为一个—— 生齐: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品读课文,感悟方法 1.那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是科学让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2. 3.4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相关句子,简单写下你的

学案13 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学案13 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命制刘文波审核刘勇张玲时间2019年7月 高考零距离 1.(2008上海卷)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 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 A 三个世界理论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原则 D 国家主权理论 2.(2008江苏卷)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 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3.(2007山东文综卷)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 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 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 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 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 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失误 4.(2007,全国卷)近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频频受挫,欧盟一体化进程加 快,俄罗斯、印度、中国等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大国之间出现了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所有这些表明() A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B强权政治已经推出历史舞台 C 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D反对霸权主义失去了现实基础 5.(2007四川)右图“拆毁柏林墙”对当时的德国人意味着() A、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 B、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 一 C、东西德经济差距将迅速缩小 D、影响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 解体 巩固练习 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 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2.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 以来的外交成就,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 ①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 ③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 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4.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编写:班级:小组:姓名:审核: 【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当今世界政治特点?2、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原因? 3、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4.认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中的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 发展的推动力,而不应该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 预习案——【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要求】 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两极格局瓦解: 1、瓦解: (1)苏联解体: 解体:①80年代陷入困境 ②戈氏改革,改革的思想发生根本改变,提出 ③东欧剧变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④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解散,苏在欧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⑤8〃19事件——催化剂 ⑥标志 影响:至此,苏联完全解体,,冷战结束 (2)东欧剧变: (3)德国统一: 2、影响:(当今世界政治特点是什么?) (1)世界形势总体上 (2)并存局面: 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 ②新的不稳定因素出现:美国的霸权主义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恐怖主义等 ③南北差距加大 (3)新旧格局交替: (4)美国的单边主义: (5)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 1、表现:①美国②欧盟③日本 ④俄罗斯⑤中国⑥发展中国家 2、影响:①有利于 ②有利于

③有利于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东欧剧变 瓦解 德国统一 两极格局瓦解 苏联解体 影响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美国 欧盟 表 日本 多极化趋势加强 现 俄罗斯 中国 发展中国家 影响 课中案——【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师生纠正与巩固预习案 1、当今世界政治特点? 2、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原因? 3、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二、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要求: 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 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材料一 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 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摘自《历史学习》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 Ⅰ 材料三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 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缓和与动荡并存 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十世纪世界史

“二十世纪世界史”教学大纲与参考书目一、教学大纲 第一讲导言20世纪的性质与发展动力 一、时代性质 二、20世纪世界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动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二讲20世纪初的西方文明 一、20世纪初西方文明的成就 二、西方文明的扩张 三、西方文明的动力——自由资本主义 四、西方文明面临的挑战 五、西方文明的评价 第三讲改革与革命:20世纪初的东方 一、改革成为革命的催化剂:土耳其、墨西哥、中国 二、改革成为革命替代物:印度宪政改革 三、东方改革与革命的历史地位 第四讲大国争霸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二、火药桶:巴尔干危机 三、一战过程 四、大战的后果 第五讲俄国十月革命 一、俄国的革命传统与列宁主义 二、战争与革命 三、1917年: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四、关于十月革命评价的几种观点 第六讲亚非拉现代民族解放运动 一、帝国主义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控制的加强 二、传统社会的解体与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七讲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一、意大利法西斯运动与墨索里尼上台 二、希特勒与德国法西斯上台 三、日本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四、法西斯政权的特征与性质 第八讲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终结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第九讲合作、对峙、缓和:1945—1975年美苏关系 一、美苏合作与雅尔塔体制的建立 二、美苏对峙与冷战格局的形成

三、冷战的逐步缓和与东西方关系的调整 四、两极关系之下的世界和平 第十讲中东问题 一、中东地理与历史概况 二、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一战后阿拉伯地区新国家的形成 三、犹太复国主义与以色列国的成立 四、五次中东战争 五、海湾战争与美国入侵伊拉克 六、中东问题的实质 第十一讲欧洲统一进程 一、欧洲历史与文化 二、欧洲一体化过程 三、欧盟的未来发展前景与历史地位 第十二章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斯大林“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实践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辉煌与问题 四、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苏联解体 五、有关苏联改革及其命运的思考 第十三章艰难前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一、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问题与发展过程 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与理论范式 第十四章东亚的崛起 一、东亚的革命与东亚的政治崛起 二、东亚的改革与东亚的经济奇迹 三、东亚的合作与东亚的未来 第十五章21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一、21世纪:历史的终结还是美国时代的终结? 二、经济全球化和一个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 三、形形色色的冲突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四、我们应有的心态 二、参考书目 齐世荣、廖学盛主编:《二十世纪的历史巨变》,学习出版社,2005年版。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徐天新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英]霍布斯鲍姆著,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上、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新】四年级语文(上)07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质课配套教案-2019人教部编语文最新改版

教学资料范本 【新】四年级语文(上)07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质课配套教案- 2019人教部编语文最新改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型精读课文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唤、技、获”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4.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唤、获、赖”等12个生字,会写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 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 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出示课件2)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由题眼 入手,让学生在谈话 中自然融入文本。】

世界地理概况教学案

世界地理概况(1) [学习目标]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 2、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学习重点]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 [学习过程] 一、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 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洲、洲;洲跨东西半球。 主要在南半球的大洲:洲、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洲。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 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美洲、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3、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4、读《世界地图》识记 (1)岛屿: 格陵兰岛(最大)、纽芬兰岛、冰岛、爱尔兰岛、大不列颠岛、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苏门答腊岛、台湾岛、海南岛、新西兰北岛、新西兰南岛、火地岛 (2)群岛: 马来群岛(最大)、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西印度群岛、夏威夷群岛 (3)半岛: 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小亚细亚半岛、索马里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拉布拉多半岛、佛罗里达半岛 (4)边缘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日本海、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罗的海、加勒比海 (5)海湾:孟加拉湾、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 (6)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麦哲伦 海峡、德雷克海峡 (7)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大洲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优秀教案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把你看到的大声地告诉大家,好吗? (看图片同步说:登上月球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电话;高速火车;火箭;互联网;电脑……) 生:(随图片说内容) 师:这些事物都是在20世纪发现或发明的。那你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 生:100年。 师:知道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吗? 生:1901---2000。 师:20世纪是从1901年到2000年。(板书:1901—2000) 师: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 生:21世纪。 师:明白了世纪的概念,又见识了20世纪这么多的新事物。 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路甬祥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从“呼风唤雨”(呼风唤雨下加点)这个词你想到了谁? 生1: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2: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那些神仙。 ……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是谁在呼风唤雨? 生: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是呀,谁呼风唤雨?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生:认真地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让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 【课件出示:第一组: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潜入、哲学】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很准确。 师:谢谢这位小老师,带领的非常不错。同学们看“潜”这个字很容易读错,能用它组个词吗? 生:潜力、潜水、…… 师:真好,一起把这些词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二组:出示词。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原子核、因特网、程控电话、远洋船舶。】 师:这组词谁愿意带领大家读。(很多学生举手)那咱们就开火车读 生:开火车领读。 师:在这些词中,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知道原子核就是原子弹,很厉害。、 师:你知道的真多,但说得不够准确,原子核就是原子核心,在发生裂变和聚变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人们可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来做很多事,比如可以用来—— 生:发电。 生:我知道因特网就是互联网。 师:对,用起来很方便。 生:程控电话就是咱们家里用的电话。 生:远洋船舶就是出海远航的大船,能装很多货物。 生:腾云驾雾就是像神仙那样能乘着云彩和雾行走。 师:知道什么是农耕社会吗?【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图片】大家看,这是一幅农耕社会的写照图,你们仔细观察,农耕社会里,农民使用的工具是如此的—— 生:简单。 师:我们把这些词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第二组词语。 师:词语的意思我们大致了解了,现在我们把这些词送回到课文中,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是科学技术使我们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师:很概括。 生:课文主要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说得真好,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是课文的中心句。一起来读。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那到底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人类(板书:人类) 师: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科学(板书:科学) 师:原本只有法力无边的神仙才能呼风唤雨,而我们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就能呼风唤雨,骄傲吗?自豪吗?谁愿意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世界地理第1节世界地理概况学案湘教版

第1节 世界地理概况 考点一 I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对应学生用书第197页) [识记一基础梳理] (1) 填图:在上图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 填表:对照上图,填写各大洲的界线。 大洲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A 乌拉尔山、 海峡 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 北美洲与南美洲 B 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 C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1) 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地形 类舉 平原 离惊 — 建地 . ___ 山地 r\ 丘陸 晦拔 高度 很低 (2iioin ta F ) 无一定 的标准 较高 (500m 顶 下) 地形 痔征 起伏很小 平坦T 碉 胞血坦荡 边绦陡峻 四周応 中间低 坡惓陵蝮 起伏较小 坡 度和缓 (2) 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 本节复习脉络: 1.世界海陆分布 乘半球 西半球 仁 L 1 \—〒一r Li 一一一一一广一一 L &减 o

3. 板块构造理论 (1) 六大板块:A 南极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 ,C 美洲板块,D 非洲板块,E 太平洋板块, F 亚欧板块。 (2)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 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运用一考向通关] 考向1区域空间定位 2. 下图为25° N ?32°N 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 (约34° N,117° 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 (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 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下题。 1.甲国位于( ) A. 欧洲 C.北美洲 D [甲国大部分处于 60° W 70° W 0°?10° N,说明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故选 Do ] 大陆坡 水深不趙 过200米, 蕴藏肯卡 富讷石大陆架倆 外梅倾斜 的睫坡 尢祥底議 有猛结樓 分布 ■&块的梢 亡边界 板块的生 耗边界 利天然吒 【导学号:92040137】 D.南美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史一个什么样的时代word版本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史一个什么样的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成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其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已纳入了资本主义的范畴。其形成经历了自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各大洲开始打破彼此隔绝的状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建立的400余年的历史演变。 一、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与15世纪末的一批欧洲人的运航,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则大大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期,整体世界初步形成。这时电力被广泛应用,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勃然兴起,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电子技术、航空技术正在兴起。所有这些,都使生产和技术面貌日新月异,促使世界经济出现新的高涨,使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到“电力时代”。可以说,第二次技术革命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首先,第二次技术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经济条件。19 世纪70 年代以前,在除英国之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农业仍然在经济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在整个世界工业中,轻工业还占主导地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重工业迅速取代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美、德、英等国相继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这一转变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更加强烈的经济渗透,提供了更加现实的可能性。其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改进了人类社会已有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19世纪70年代以前,用于人类社会中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还相当落后,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大规模交往没有可能进行。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为全人类提供了火车、铁路、汽车、汽船、飞机、电报、电话、邮政等先进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所有这些都大大缩短了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使人类进行大规模交往成为可能。再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并在全世界建立了极少数“先进”国家对大多数居民进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这一体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第二次技术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高涨。这种高涨使资本主义国家更注重对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保护和争夺。这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德、俄、日、美等国家中出现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同时把手伸向了世界各个角落。他们用武力的或经济的手段打开了东方国家紧闭的大门,把全世界变成一个宏大的国际市场,亚、非、拉广大地区都被汇合到这一市场中来了。极少数“先进”国家在全世界建立了对大多数居民进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二、形成的基本途径:海外殖民扩张 由于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舞台。如果它不掠夺世界其他国家就无法发展。资本主义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各地的廉价原料,这势必导致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在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后, 它不但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而且还要求把过剩物质输往海外,因而推动了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政治上都变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在经济上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于是, 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自主梳理+随堂巩固落实)世界地理概况学案(含解析)

学案35 世界地理概况 大洋和大洲 1.世界海陆分布。 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面积的__________%为海洋,__________%为陆地。答案:71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和界线。 ①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A____、B____、C____、D大洋洲、E______、F北美洲、G______。 ②界线。 大洲分界线 北美洲与南美洲________运河 非洲与亚洲__________、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________海峡 亚洲与欧洲________山脉、________河、大高加索山脉、________海峡 (2)四大洋。 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甲__________、乙大西洋、丙__________、丁北冰洋。 答案:(1)①亚洲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 ②巴拿马苏伊士运河白令乌拉尔乌拉尔土耳其 (2)太平洋印度洋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2.七大洲的主要地形特征。

答案:中部四周高原高原大陆山地高原平原高原山地 3.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A____________板块,B印度洋板块,C________板块,D非洲板块,E________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________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答案:(1)南极洲美洲太平洋(2)板块交界 (3)地中海—喜马拉雅

以练促记 下图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图示区域穿越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 A.两大板块B.三大板块 C.四大板块D.五大板块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学习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搜集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六、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你如果看到熟悉的事件或事物可以大声地喊出来,也可以和同学交头接耳。 发现了什么?是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1900——1999) 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联想到了什么?(神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通常人们提到呼风唤雨就跟神仙连在一起,) 而课文是说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课文: 1、布置自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哪些自然段能让你感受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都学完了,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老师把生字词放到一段文字里,文字能读了,那生字就更不在话下了。(1)出示句段(1)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里,人们幻想着在神话中用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你知道农耕社会是怎么样的吗?请学生讲,出示图片,大家请看:这些都是反映农耕社会生活状况的图片,那时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人们只能幻想着用腾云驾雾等方法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出示句段(2)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使用程控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远洋船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现代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①读读句段中红色的名词术语。 ②问: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理解吗?同学之间互问互答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原子核极小,却集中了99.95%以上原子质量。原子核的能量极大。当一些原子核发生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的。 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光年:长度单位,一光年约等于十万亿公里。 ②这段话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呢?你能找出来吗?(发现和发明)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自主检测 岳麓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自主检测岳麓 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某位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权利法案》颁布时 B.罗斯福新政实施中 C.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3.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对“1+X ”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 A.是一个常数 B.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4.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最大影响是( ) A.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B.美国、日本以及西欧矛盾突出,昔日的盟友变成对手 C.核战争威胁已经消除,各国注重发展经济 D.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 5.(2011年广东增城调研)邓小平曾说:“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C.和平崛起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D.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6.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7.下表为“198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国际因素是( A.中国多边外交政策 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并进一步发展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地 理概况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

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世界地理学案(最全最新)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考纲考点】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知识总结】 一.世界海陆分布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海陆相间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占29%,海洋占71%。 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 (二).陆地: 1.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大陆(6块): 全部在北半球的:2 跨南北半球的:2 全部在南半球的:2 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岛屿(15个):地理图册P121 成因: 大陆岛:原来是大陆是一部分后来分离出来,台湾岛,海南岛 火山岛:火山喷发冷却凝固夏威夷群 岛,澎湖列岛 珊瑚岛:珊瑚礁出露海面澳大利亚,我 国南海诸岛 冲积岛:河流冲积作用形成崇明岛 半岛(15个):地理图册P120 地峡:两端连接大块陆地,两侧濒临海 洋的狭窄陆地 中美地峡,克拉地峡 2.大洲: (1).七大洲的轮廓图: (2).七大洲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由大到小依次是:亚非(北)美(南) 美,南极欧洋。 (3).七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排序(单位: m)由高到低依次是: 南极洲(2350)、亚洲(720)、非洲(650)、 南美洲(590)、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350)、欧洲(340) (4).七大洲的半球位置: ①.完全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无。 ②.完全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③.地跨东、西两半球的大洲:亚洲(西伯利亚西端)、欧洲(冰岛)、非洲(佛得角群岛)、大洋洲(太平洋岛屿)、北美洲(格陵兰岛)。 ④.完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⑤.完全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⑥.地跨南、北两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5).地跨热带、温带、寒带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6).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20世纪末90年代)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20世纪初~20世纪末90年代末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8.1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1~6 巴黎和会 ◇1921.11~1922.2 华盛顿会议 ◇1922.10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 苏联成立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件 ◇1933.1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9 慕尼黑会议 ◇1939.9.1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6.22 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6 中途岛战役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4.6.6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5.8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 联合国成立 ◇1947.8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 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7.3 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 美国开始“马歇尔计划”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 匈牙利事件 ◇1959 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 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 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 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73 第四次中东战争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世界地理概况导学案

高二地理导学案—区域 班级____姓名______编辑教师_王海健_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日期2013/11/4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读图,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3)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重难点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学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二、预习内容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陆地部分>: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_____(最大)、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岛:_________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世界面积最大:___________ 群岛:世界最大:_________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部分>: 1.几个概念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大洋的概况 _____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_____洋:呈“S”形 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_____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_____、海沟和______等地形 海陆变迁与地形变化部分 1.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内力作用与地貌 (2).外力作用与地貌 (二)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1.天气与气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