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料期末复习思考题(答案版)

塑料期末复习思考题(答案版)

塑料期末复习思考题(答案版)
塑料期末复习思考题(答案版)

期末复习思考题(08102311、312班)

一、塑件设计

1.在哪些情况下可采用强制脱模?

根据工件的结构,合理选择顶杆的位置和数量,保证工件脱模时不变形,即考虑脱模的工艺性和经济性。

2.塑件上斜度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塑件在冷却过程中产生收缩,在脱模前会紧紧包在型芯上,或由于黏附作用,塑件紧贴在型腔内。因此,为了便于从塑件中抽出型芯或从型腔中脱出塑件,防止在脱模时拉伤或擦伤塑件,在设计塑件时必须使塑件内外表面沿脱模方向留有足够的斜度,在模具上即称为脱模斜度。

3.塑件壁厚过大或过小会产生哪些问题?塑件壁厚为何应尽可能均匀?对不合理的壁厚

会修改(见课本上的举例)。

塑件的壁厚对塑件质量有很大影响,壁厚过小成型时流动阻力大,大型复杂塑件就难以充满型腔。塑件壁厚的最小尺寸应满足以下方面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脱模时能经受推出机构的推出力而不变形;能承受装配时的紧固力。塑件最小壁厚值随塑料品种和塑件大小不同而异。壁厚过大,不但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对热固性塑料成型来说增加了模压成型时间,并易造成固化不完全;对热塑料性塑料而言,则增加了冷却时间,降低了生产率,也影响产品质量,如产生气泡、缩孔、凹陷等缺陷。所以,塑件的壁厚应有一个合理的范围。

同一塑料零件的壁厚应尽可能一致,否则会因冷却或固化速度不同产生附加内应力,使塑件产生翘曲、缩孔、裂纹甚至开裂。塑件局部过厚,外表会出现凹痕,内部会产生气泡。如果结构要求必须有不同壁厚时,不同壁厚的比例不应超过1∶3,且应避免厚薄过渡部分的突然变化。

4.一般应如何提高塑件的刚性?

单纯采用增加壁厚的办法来提高塑料制品的强度和刚度是不合理的。厚壁塑件成型时易产生缩孔和凹痕,此时可采取在不增加壁厚的情况下设置加强筋。除了采用加强筋外,薄壳状的塑件可制作成球面或拱面,这样可有效地增加刚性和减少变形。

5.塑件为何较多采用圆角过渡?

塑件除了使用上要求采用尖角之外,其余所有转角处应尽可能采用圆角过渡,因为带有尖角的塑件,往往会在尖角处产生应力集中,在受力或受冲击振动时发生破裂,甚至在脱模过程中由于成型内应力而开裂,特别是塑件的内角处。此外塑件设计成圆角的还有如下作用:●使模具在淬火和使用时避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提高模具的坚固性。

●利于塑料的充模流动和脱模。

●使塑件更美观。

6.何为伏陷物?嵌件上设置伏陷物的目的是什么?

圆柱型零件采用开槽和滚花结构保证塑件牢固地固定在塑件中

二、注塑模具设计

1.何为单分型面注塑模?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零件名称是什么?单分型面注塑模的特点

有哪些?

单分型面注射模习惯上又称两板式注射模。它是注射模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由动模和定模构成。其凹模型腔设在定模上,凸模型芯设在动模上,主流道设在定模上,分流道和浇口设在分型面上,开模后塑料制品连同流道凝料一起留在动模一侧。动模一侧设有推出机构,用以推出塑料制品及流道凝料(又称脱模)。这类模具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对塑料制品成型的适应性很强,所以应用十分广泛。

2.何谓锁模力?

锁模力又称合模力,是指注射机的合模机构对模具所能施加的最大夹紧力。当熔体充满型腔时,注射压力在型腔内所产生的作用力总是力图使模具沿分型面胀开,因此,注射机的锁模力必须大于型腔内熔体压力与塑料制品及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的乘积。

3.普通浇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普通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井四部分组成。

4.何为多腔模分流道平衡式与非平衡式(注意:当采用非平衡式分流道布置时,也需考虑

整个模具结构的对称布置)?各适用什么场合?分流道应开设在何处?常用的分流道截面有哪些?

在多型腔注射模具中,要求由各型腔成型的制品表面质量和内部性能差异不大,这就必须保证各型腔在成型制品时工艺条件相同。为此分流道的布置形式应能达到如下要求:从主流道来的熔体能均衡到达各浇口并同时充满各型腔。分流道的布置取决于型腔的布局,有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两种。

所谓平衡式布局,是指分流道的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都相同,各个型腔同时均衡地进料,同时充满型腔。显然对成型同一种制品的多型腔模,分流道以平衡式为佳。在加工时,应保证各对应部位的尺寸误差控制在1%以内。

非平衡式是指由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的长度可能不是全都对应相等,为了达到各个型腔均衡进料同时充满的目的,就需要进行浇口平衡的计算,并将浇口开成不同的尺寸。采用这类分流道,在多型腔时可缩短流道的总长度,减少回头料的重量,但对于精度和性能要求较高的塑件不宜采用,因成型工艺不能很恰当很完善地得到控制。

常见的分流道的横截面形状如下图所示

1圆形断面分流道2正六边形分流道3梯形断面分流道4U形断面分流道5半圆形断面分流道6矩形断面分流道

5.常用浇口形式有哪些?点浇口采用何种结构的模具?潜伏式浇口采用何种结构的模

具?何谓冲击型浇口?何谓流动比?

常用的浇口形式有:(1)侧浇口(2)点浇口(3)潜伏式浇口(4)直接浇口

点浇口模具应设计成双分型面(三板式)模,以便拉断浇口和脱出流道凝料。

潜伏式浇口模具仍然采用单分型面结构.

冲击型浇口:即交口开设方位正对着型腔或粗大的型芯,塑料流冲击在型腔或型芯上,从而改变流向,降低流速,均匀地填充型腔。

流动比:即熔体流程长度与厚度之比,流动比又称流程比。

6.为何无流道凝料的注塑模具不会产生浇注系统凝料?

它是利用加热的办法或绝热的办法,使从注射机喷嘴起到型腔入口为止这一段流道中的塑料一直保持熔融状态,从而在开模时只需取产品,而不必取浇注系统凝料。

7.何谓分型面?选择分型面时的首要原则是什么?另外还应考虑哪些问题?能举例说明

(见课本上的举例)。

分开模具取出塑件(或浇注系统凝料)的面统称为分型面

分型面位置的选择原则: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首要原则)。2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避免、减少侧抽机构。3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4确定有利的留模方式,便于塑件顺利脱模。5有利于保证塑件的相关精度。 6有利于减少抽拔距离。7有利于排气。8便于模具加工制造。9对成型面积的影响。

注射机一般都规定其相应模具所充许使用的最大成型面积及额定锁模力,注射成型过程中,当塑件(包括浇注系统)在合模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超过允许的最大成型面积时,将会出现涨模溢料现象,这时注射成型所需的合模力也会超过额定锁模力。因此,为了可靠地锁模以避免涨模溢料现象的发生,选择分型面时应尽量减少塑件(型腔)在合模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8.凹模和凸模有哪些结构?在什么情况下,整体嵌入式凹模和型芯须考虑止转定位问题?

如何实现止转定位?采用局部镶嵌式凹模的目的是什么?

凹模是成型塑件外表面的部件,其结构可分为:

●整体式●整体嵌入式凹模●局部镶嵌式●四壁拼合的组合式●底部大面积镶嵌组合式

如果凹模镶件是回转体,而型腔是非回转体,则应考虑只赚定位。

局部镶嵌式凹模的目的

(1)简化凹模加工,将复杂的凹模内形部的加工变成镶件的外形加工。降低了凹模整体的加工难度。

(2)镶件用高碳钢或高碳合金钢淬火。淬火后变形较小,可用专用磨床研磨复杂形状和曲面。凹模中使用镶件的局部凹模有较高精度,经久的耐磨性并可置换。

(3)可节约优质塑料模具钢,尤其对于大型模具更是如此。

(4)有利于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的通道的设计和加工。

9.影响塑件尺寸精度(公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大尺寸的塑件与小尺寸的塑件尺寸

精度(公差)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影响塑件精度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主要三个因素是:1成型零件制造误差2成型收缩率波动3成型零件磨损量(含修模余量)

生产大尺寸,塑件收缩率波动。生产小尺寸塑件时,模具成型零件的制造误差和成型零件表面的磨损值;塑件收缩率波动

10.成型零件的成型(工作)尺寸计算方法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及适用场合?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平均收缩率、平均制造公差和平均磨损量进行计算,即平均值法;另一种是按极限收缩率、极限制造公差和极限磨损量进行计算,即极限值法。前一种计算方法简便,但可能有误差,在精密塑料制品的模具设计中受到一定限制;后一种计算方法能保证所成型的塑料制品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但计算比较复杂,主要用于精密成型。

11.为什么要对注塑模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校核?大尺寸的塑件主要可能出现何种不足?

小尺寸的塑件主要可能出现何种不足?

塑料模具型腔在成型过程中受到熔体的高压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果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过小,可能因强度不够而产生塑性变形甚至破环,也可能因刚度不足而产生挠曲

变形,导致溢料和出现飞边,降低塑件尺寸精度并影响顺利脱模。因此,应通过强度和刚度计算来确定型腔壁厚,尤其对于重要的精度要求高的或大型模具的型腔,更不能单纯凭经验来确定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因此要对注塑模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校核。

12.在按刚度条件计算时,确定型腔允许变形量的原则有哪些?

型腔允许变形量的确定原则是:型腔不发生溢料;保证塑件精度;保证塑件顺利脱模。13.合模导向机构的作用什么?常用的导向定位机构是何种形式?为何设在型芯周围导柱

要比主型芯高出6~8 mm?为什么不宜在模板上直接加工出导向孔、而是采用导套?

锥面定位机构有何特点?适用于哪些场合?当采用了锥面定位机构,模具上是否可省去导柱导套导向机构?

导向作用:合模时,首先是导向零件接触,引导动定模或上下模准确闭合,避免型芯先进入型腔造成成型零件损坏。

定位作用:模具闭合后,保证动定模或上下模位置正确,保证型腔的形状和尺寸精确,导向机构在模具装配过程中也起定位作用,便于装配和调整。

导柱与导套的配合和锥面定位机构

14.对脱模机构有哪些要求?影响脱模阻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对脱模机构的要求: 1结构简单动作可靠。2不影响塑件外观,不造成塑件变形破坏。3让塑件留在动模。

影响脱模阻力:塑件壁厚,型芯长度,塑料收缩率,塑料对型芯的摩擦因数,型芯的斜角15.简单脱模机构中推杆、推管、推件板脱模机构各有何特点?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1、推杆脱模机构:加工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脱模效果好,标准化;不宜用于斜度小和脱模力大的管形和箱形制品的脱模。

2、推管脱模机构:适用于环形、筒形或中间带孔的塑件,尤其以圆形截面使用较多。特点:推管的整个周边与塑件接触,塑件推出时受力平衡,不易变型;在塑件上留下痕迹隐蔽;提高制件内外表面的同心度。

3、推件板脱模机构:适用于薄壁容器、筒形制品、大型罩壳及各种带一个或多个孔的塑件。这种机构的特点是脱模力大而且均匀,运动平稳,无明显推出痕迹,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16.何为复位杆?模具合模时让前模顶回顶针板而设置的顶杆

17.何为定模脱模机构?何为双脱模机构?两者区别在何处?

定模脱模机构:由于注射机的顶出机构位于模具的动模一边,所以注射模的推出机构宜设在动模一侧,开模后让制品留在动模,以便脱出制品。但有时因制品的特殊要求或受制品形状的限制,开模后制品将留在定模上(或有可能留在定模上),则应在定模一侧设置推出机构。双脱模机构:当模具开模后,塑件留在动模或定模都设有脱模机构,使制品无论留在哪边均能脱出。

18.何为顺序分型?

开模时需按一定顺序依次(不是同时)打开两个分型面A与B(先打开定模一侧的分型面A,主分型面B后打开),

19.何为二级脱模机构?适用于哪些场合?其脱模过程有何规律?

这种在动模一侧由两个推出动作来完成一个塑件脱模的机构,称为二级脱模机构。其主要应用于:一次推出后,塑件尚不能自动坠落时,需二次推出;塑件为薄壁深腔或外形复杂时,脱模阻力大,若一次推出易使塑件变形或破裂,故可分二次将塑件推出。

其脱模过程是:一、二级推板(杆)同时向前运动,一级推板(杆)先将塑件推离型芯,然后一级推板(杆)停止前行,而二级推板(杆)继续前行,将塑件推离型腔板,完成塑件脱模。

20.掌握(能叙述)上述各类脱模机构的脱模动作原理(注意模具各分型面打开的顺序和打

开的距离)。

答:1)机械气动二级脱模机构:最简单二次推出可采用机械和压缩空气推出相结合的办法,采用推板推出一段距离后再从型腔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塑件完全从型腔内脱出。2)弹簧两级脱模机构:塑件受到推件板推动而脱离型芯。3)凸轮推杆式二级脱模机构:采用单推板的二级脱模机构。4)拉钩推杆式二级脱模机构:单推板式,在模具两旁装有定矩拉钩,分型到一定距离S后拉钩即拖动凹模版作定距离移动,完成一级脱模,继续分型到拉钩上的横杆(圆销)被动模边的凸块顶起,使拉钩与凹模板脱钩,使分型面进一步打开再由推杆从凹模中推出塑件。5)楔块滑块式二级脱模机构:单推板两端装有对称滑块的二级脱模机构。6)杠杆增速二级脱模机构:双推板二级脱模机构。7)拉钩式二级脱模机构:双推板二级脱模机构。8)套筒球槽二级脱模机构:双推板二级脱模机构。9)采用两级推杆标准件:内部结构类似套筒球槽的结构或其他结构。

21.三板式双分型面注塑模具适用何种浇口?两个分型面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如何保证这

两个分型面顺序打开?理解掌握点浇口浇注系统凝料脱出的工作原理。

三板式模具即采用针点浇口的注塑模具,有两个分型面,其中主分型面打开又出塑件,另一个分型面开启拖出浇注系统凝料。开模时应保证各个分型面顺序地、完全地打开。可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仅用限位拉杆拉开分型面。要求模具首先从分型面A开启,当分型面A 开启到一定距离足以拖出浇注系统时,型腔板被拉定距拉板1启动,模具从主分型面B处分型,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分型面B先打开。第二是或采用顺序分型机构,顺序打开浇注系统和塑件的分型面,他们都可以用于三板式模具的顺序分型,在开模时先将主分型面锁住,模具只能从浇注系统分型面打开,当分型面要求距离时闭锁装置脱开,同时定距拉杆拖动型腔板使塑件分型面打开。

22.何谓抽拔力?何谓抽拔距?斜销侧抽机构由哪五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分别是什

么?楔紧块的斜角(楔紧角)大小应如何确定?为什么?滑块与推杆在何种情况下会产生干涉现象?如何避免此种干涉现象?何谓先行复位?

抽拔距是指侧型芯从成型位置抽到不妨碍制品取出位置时,侧型芯在抽拔方向所移动的距离。斜销侧抽机构由斜销、滑块、导滑槽、滑块定位装置、楔紧块等五个零部件组成。

斜导柱在工作过程中主要用来驱动侧滑块作往复运动,侧滑块运动的平稳性由导滑槽与滑块之间的配合精度保证

滑块作用:注射成型时塑件尺寸的准确性和移动的可靠性都需要靠它的运动精度保证。

导滑槽保证成型滑块在侧向分型抽芯和复位过程中,沿一定的方向平稳地往复移动

滑块限位装置在开模过程中用来保证滑块停留在刚刚脱离斜导柱的位置,不再发生任何移动,以避免合模时斜导柱不能准确地插进滑块的斜导孔内,造成模具损坏。

楔紧块的作用是方便在合模后锁住滑块,承受熔融塑料给予侧向成型零件的推力。

为了保证斜面能在合模时压紧滑块,而在开模时又能迅速脱离滑块,以避免楔紧块影响斜导柱对滑块的驱动,楔紧角α′一般都应比斜导柱倾斜角α大一些。

在开模的同时,侧型芯与滑块被斜导柱侧向抽出,在侧型芯完全抽出制品时,再由推出机构将制品推出。这种结构应用十分广泛。采用这种结构,要注意模具在合模时滑块与推出机构可能发生的干涉现象。对此,一是在设计模具时尽量避免干涉现象,二是采用先行复位机构。

避免干涉现象发生的方法:在模具结构允许的条件下,使推杆(或推管)的位置与侧型芯在闭模状态下不在水平方向上相重合,或者推杆(或推管)的推出距离低于侧型芯底面,就能有效地避免干涉现象发生。

23.与斜销侧抽机构相比,弯销侧抽机构有何特点?

1斜角大;2承受较大的弯矩;3分段做成不同的斜度,随时改变抽拔速度和抽拔力;4可装固在模具的外侧

24.掌握各类侧抽机构的工作原理。

手动;机械;液压或气动分型抽芯

25.为提高对模具的冷却效率,应加大冷却水在模具冷却通道内的流速,使其呈湍流状态。

为使模具温度分布均匀,模具出入水的温差一般应在5℃范围之内。

26.三、其它

1.挤塑成型模具一般包括哪两大部分。管材挤塑成型模具中,管材的定径方式有哪些?

挤塑成型模具一般包括挤塑机机头和定型模具两大部分。一般用内径定型和外径定型的两种方法。外径定型有两种定径方法,内压法定径和真空吸附法定径。

2.了解压塑模具的典型结构(P317图5-1-1)和工作原理。

该模具可分为固定于压机动压板的上模和固定于工作台上的下模两大部分。这两部分靠导柱、导套导向。开模时,上模部分上移,凹模3脱离下模一段距离,用手工将侧型芯20抽出,推板17推动推杆11将塑料制品推出。加料前,先将侧型芯复位,加料、合模后,热固性塑料在加料腔和型腔中受热受压,成为熔融状态而充满型腔,固化后开模,取出制品,依此循环,进行压缩模塑成型。

3.压塑模具的分型面应如何放置?

分型面宜采用水平面,较少采用曲面、弯折面。

4.按压塑模具上、下模配合结构特征,压塑模具可分为哪几种类型(3种)?它们的结构

特征分别是什么?

按上、下模配合结构特征可将压塑模具分为:

1)溢式压缩模(敞开式)无加料室,型腔室就是加料室

溢式压缩模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耐用;制品易取出,特别是扁平

制品可以不设推出机构。由于无加料腔,操作者容易接近型腔底部,所以,安

装嵌件方便。它适于压制扁平的制品,特别是强度和尺寸无严格要求的制品,

如钮扣、装饰品等。

2)不溢式压缩模(封闭式压缩模) 加料室是型腔室的延续(加料室在其上方),加料室断面尺寸与型腔室相同

该模具的加料腔是型腔上部截面的延续,凸模与加料腔有较高精度的间隙配

合,故塑件径向壁厚尺寸精度较高。理论上讲压机所施的压力将全部作用在塑

件上,塑料的溢出量很少,制品在垂直方向上可能形成很薄的飞边。凸模与凹

模的配合高度不宜过大,不配合部分可以像图中所示那样将凸模上部截面尺寸

减小,也可将凹模对应部分尺寸逐渐增大形成锥面。

3)半溢式压缩模(半封闭式压缩模) 加料室在型腔室上方,但加料室断面尺寸比

型腔室大

该模具的特点是在型腔上方设一截面尺寸大于塑料制品尺寸的加料腔,凸模与加料腔成间隙配合。加料腔与型腔分界处有一环形挤压面,其宽度约4~5mm,凸模下压到与挤压面接触

为止。在每一压制循环中,加料量稍有过剩,过剩的原料通过凸模与加料腔的配合间隙或在凸模上开设专门的溢料槽排出。溢料速度可通过间隙大小和溢料槽多少进行调节,其塑料制品的致密度比溢式压缩模的好。半溢式压缩模操作方便,加料时只需按体积计量,而塑料制品的高度尺寸由型腔高度h 决定,可得到高度基本一致的制品。

5. 压塑模组合式凹模为何要尽量避免水平接缝?压塑模的凸模为何应尽量做成整体式?

1) 压模在完全闭合前型腔内塑料已形成很高的压力,与注塑模不同的是这是凹模还没

有瘦到机床夹紧(即无锁模力),高压下的熔融塑料容易计入水平的连接间隙里去,起作用同楔一样,使二者间的连接螺钉被逐渐拉长,间隙越来越大,飞边使之间难以脱出,外观变坏,因此压制模具应尽量避免水平接缝。(书p334图上面)

6. 掌握压塑模(半溢式)加料室高度的设计计算方法。 半溢式压缩模,塑件在加料腔下边成型。其加料腔高度为 在合模时塑料不一定先充满凸模的凹入部分,这样会减少导向部分高度。因此在计算时常不扣除V3,即:

7. 了解压塑模脱模机构和侧抽机构的工作原理。(注意斜销驱动的侧向分型机构为什么不能用于压塑模具)

(1)原理:凡是脱出方向与开模方向不相同的侧孔或侧凹可以强制脱出外,都需要进行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方能将塑件顺利脱出。侧向分型用于有内外侧凹的塑件,系将凹模做成两瓣或多瓣,利用侧向分型完成各瓣与塑件之间分离,脱出侧凹。(书p170下面 答案不确定)

(2)注塑模先合模后注入塑料,而压塑模是先加料后合模。如开合模时斜销驱动的侧向分型模具,如用于压塑则加料时瓣合模型腔处于侧向分开状态,如加料必将引起严重漏料,但侧向抽芯结构的压膜则是可行的。(书p348最后一段)

8. 传递成型与压塑成型和注射成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书P380)

优点:1.就成型效率看,以注塑成型最高,传递次之,无论是注塑成型或是传递成型,物料均以很高的速度通过模具的浇注系统与高温的流道壁进行热交换,并由于摩擦生热,使塑料升温快而均匀,是制品快速硬化。

2.就制品质量来看,由于注塑和传递成型制品的整个断面受热均匀,硬化均匀良好,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和较高的机械强度。

3.注塑和传递成型时,塑料注入闭合的型腔,因此制品的飞边很薄,容易修除,在制件的合模方向也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而压塑则不能。

4.由于塑料呈熔融状态注入型腔,因此对型芯或嵌件产生的挤压力比在压塑模具里小得多,可以成型有较深侧孔或带细薄嵌件的制品。

5.注塑成型比压塑成型和传递成型更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缺点:1.产生不能回收的浇注系统废料,因此原料消耗较多。对小零件更为突出,建议采用多模腔,以降低消耗比。

2.制品收缩率较大,用方形样条测试其收缩率:压塑法最低位0.008mm/mm ,传递成型是0.0095mm/mm ,注塑成型为0.015mm/mm 。

3.冲模流动距离比压塑法长会造成明显的填料取向,这将加重各向异性和翘曲变形,)cm ()0.1~5.0(0++=A

V V H 料)cm ()0.1~5.0(2+-=

A V V H 料

纤维状填料的制品尤为明显。

4.注塑不能成型布基和长纤维填充的塑料制品,特别是要求填料规则排列的,或用浸渍树脂布进行局部增强的制品,这些制品只能用压塑成型。

5.注塑成型和传递成型的模具结构复杂,精密。

9.料腔式传递模应如何将分型面锁紧以防分型面处产生溢料?

由于料腔式传递模的压料压力通过压料柱塞作用在加料室底面积上,然后通过上模板传力,将分型面锁紧,避免分型面胀开溢料,因此要求作用在料腔底部的总压力(锁紧力)必须大于由于型腔内压将分型面胀开的力(胀模力)。一般而言使料腔的横断面积大于制品和分流道的水平面积之和即可。

10.传递模主流道有时为何呈倒锥形?其分流道设计有哪些要点(浅而宽、断面为梯形、分

流道设在塑件留模一边的模板上、以平衡式布置为好)?

1)倒圆锥形主流道多用于固定式传递模,当主流道穿过几块模板时,最好设主流道衬套,主流道衬套上端面不应高于加料室底平面,以低于0.1~0.4mm为宜。当不设主流道衬套时,必须使板与板之间紧密贴合并且压紧。同时连接处取不同直径,直径差是0.4~0.8mm,避免两版间因所开设流道不同心而造成脱模困难。(书p390 倒数第三段答案不确定)2)分流道在传递模中又叫分浇道,与注塑模不同是,为了达到较好的传热效果,分流道一般都浅而宽,使比表面积较大,但过浅也是不好的,它会使塑料过度受热而提前硬化,反降低其流动性,最常采用梯形断面的分流道。梯形每边应有5o~15o的斜角,分流道最好开设在制件留磨一边的模板上。也有采用半圆形分流道的,其半径可取3~4mm。

由于热固性塑料的流动性差,因此分流道应尽可能短一些,或者设分流器,或对多腔模采取多流道。

分流道的布置以平衡式为好,同时流道要平直,以减少压力损失。(书p390下面)11.与热塑性塑料注塑模相比,热固性塑料注塑模在成型零件和脱模机构设计方面有何不

同?

1.模具材料

热固性塑料注射模的工作条件比热塑性塑料注射模严酷,模具的温度高于熔体温度,因此,熔体进入模具后与模壁接触处温度升高,粘度降低,流速很高。在熔体高速冲刷下,其流道和型腔磨损严重,尤其是浇口,再加上热固性塑料都含有各种填料,特别是含有硬质矿物填料,这些高速流动的硬质点像磨削一样磨损着模壁,因此热固性塑料注射模成型零件的材料应采用高强度和耐磨性好的材料制造。

2.对分型面的要求

(1)减少分型面的接触面积以改善合模状态。

热固性塑料的流动性很好,注射压力高,即使分型面只有很小的间隙,也会产生溢料,溢料的结果,相当于在分型面上制品投影面积扩大,胀模力有可能超过注射机公称锁模力,促使缝隙增大,溢料更加严重。所以,在设计分型面时,可采用减少分型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压强的方法,改善型腔周围贴合状况,以防溢料,如图所示,型腔周围10mm以外的部分降低0.5~1mm。为了防止因压强增大导致型腔变形,分型面四角应留有一定的接触面积。(2)分型面上尽量减少孔穴或凹坑。热固性塑料熔体如流入孔穴或凹坑后,粘附力很强,难以清理干净,结果高出分型面,导致严重溢料,因此,有关孔不应穿通到分型面,而应制成

不通孔。为了便于飞边的铲除,分型面表面粗糙度R a应小于0.2μm或进行镀铬处理,以

减少飞边对分型面的附着力。

(3)分型面应有足够硬度。在分型面上的飞边极易与制品分离,而飞边的硬度很高,小块碎片如若粘留在分型面上,合模时,可使分型面压出印痕,多次重复,分型面变得凹凸不平,造成飞边进一步增多。所以,分型面硬度不应低于30HRC。

5.推出机构形式

注射模推出机构的形式虽然很多,但适用于热固性塑料注射模的却不多。热固性塑料在注射时流动性好,对充模有利,但却给推出机构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不少困难。

由于熔体极易渗料,窜入推出机构各零件的配合间隙内形成飞边,若不及时清理,则机构各零件会出现拉毛甚至发展到啃蚀,以致推出发生故障。因此,绝大部分热固性塑料注射模都用圆形推杆推出制品。这是由于圆形推杆容易加工,配合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容易保证,滑动阻力小,并可制成标准零件,便于更换。

但推杆面积小,受力集中,所以推杆尽可能设在承压能力大的部位,以防止顶穿制品。对于表面不允许有推杆痕迹的制品,必须使用推件板或推块结构时,则应注意推件板或推块与型芯配合间隙难控制,容易溢料的问题,因此应避免采用封闭式推块,而必须采用敞开式结构,并留有较大的推出距离和空位,以便及时清理落入推出机构内的飞边和塑料碎屑。

12.吹塑成型模具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其分型面一般应设在何处?夹坯口刃宽对塑料制品

的成型有何影响?应如何增加瓶底熔合缝的牢度?

与注塑模相比,吹塑模为两瓣合模,一般只有阴模,没有凸模和型芯。塑料熔体受到的吹胀压力为0.2~1MPa,比注塑模具受到的压力低得多,在型腔上并无熔体流动,因此制品上无熔合缝和流动痕迹,模具开模力小,制品脱模容易,型腔表面磨损较小。

夹坯刃口过小会减小制品接合缝的厚度,降低其接合强度,甚至出现裂缝。刃宽过大则闭合不紧,无法切断余料,甚至使模具无法完全闭合。对于小型吹塑件b取1~2mm;

对于大型吹塑件b取2~4mm。

余料槽夹角α常取30°~90°α小有助于把少量塑料挤入制品接合缝中,以增强接合缝强度。

13.真空热成型模具上抽气孔的孔径和抽气孔的位置应如何考虑?

抽气孔的位置排布:要均匀分布在制品的各部分,尤其是在片材变形过程中最后与模具型面接触的部位即模具型面最低点、角隅处和轮廓复杂处要有足够的抽气孔。

14.试模时,应如何选择初始的注射压力、料筒温度、注射速率?调整时按什么顺序进行?开始试模时,原则上选择低压、低温、中速成型。然后按压力、速率、温度这样的先后顺序变动,直至试模成功。在试模过程中要作好详细记录

由于注射压力变化的影响,立即就可以从制品上反映出来,所以如果制品充不满,首先是调整注射压力,当多次变更注射压力仍无显著效果时,才考虑调整其它工艺参数。一般最后才调整料筒温度,这是因为料筒温度的上升和塑料熔体的上升有一个时间差,两者温度才能达到平衡。因此调好料筒温度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后才能反映在制品上。另外把料筒温度调得过高,可能使塑料熔体易产生降解。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及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瓷环。压电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

2006鱼类学复习题

鱼类学习题 一、概念题 形态学部分: 脂眼睑瞬褶与瞬膜角质鳍条与鳞质鳍条分支鳍条与不分支鳍条假棘与真棘鳍式与鳞式鳃盖骨系鳃上器官罗伦氏器动脉圆锥与动脉球年轮棱鳞盾鳞板鳃栉鳃半月瓣纹状体胎生螺旋瓣卵胎生侧线鳞及鳞式韦伯氏器鳃盖骨系咽上器官鳃上器官喉鳔类与闭鳔类肾小体裸卵巢被卵巢卵生卵胎生胎生罗伦氏器 生态学部分: 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产卵场生殖周期洄游产卵洄游索饵洄游性成熟系数主要食物与次要食物越冬洄游 PNR 次要食物喜好食物雌雄同体临界期分批产卵生态金字塔洄游鱼类与定居鱼类年轮与副轮生殖轮幼轮稚鱼期性逆转雌雄同体饵料系数生殖群体(产卵群体)一次性产卵分批产卵肥满度及肥满度系数喜好食物与替代食物食物充塞度及食物充塞度指数摄食率摄食节律 二、选择题 上颌中间有显著缺刻() A鲱 B鲥 C鳓 D斑鰶 具皮肤血管系统() A金枪鱼亚目 B鲭亚目 C鲈亚目 D鳚亚目 有脂眼睑() A海鲢 B大海鰱 C遮目魚 D鲥 下咽齿2行、栉齿状()A青鱼 B草鱼 C鳡 D赤眼鳟 腹鳍内侧有鳍脚 ( ) A鰟鲏 B鲨鱼 C鲇 D黄颡

两眼在身体的右侧 ( ) A牙鲆 B木叶鲽 C舌鳎 D斑鲆 有喉板 ( ) A海鲢 B香鱼 C鲑鱼 D小沙丁鱼 头颅黏液腔发达 ( ) A石鲈科 B石首鱼科 C鲷科 D大眼鲷科 脂眼睑发达( ) A鮻B鲻C棱鮻D大棱鮻 具有咽上器官 ( ) A雅罗鱼亚科 B鲤亚科 C鲢亚科 D野鲮亚科 吻通常呈管状 ( ) A刺鱼目 B鲻形目 C银汉鱼目 D鳕形目 侧线上全部被棱鳞 ( ) A沟鲹 B大甲鲹 C竹甲鲹 D蓝圆鲹 食道有侧囊 ( ) A带鱼亚目 B鲭亚目 C鲳亚目 D刺鳅亚目。 背鳍前方1硬棘() A六鳃鲨目 B虎鲨目 C真鲨目 D须鲨目 颏下有4个明显的小孔 ( ) A黄姑鱼 B鮸鱼 C白姑鱼 D小黄鱼 产漂浮性卵()A真鲷 B太平洋鲱鱼 C海鲶 D鲢 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孵化()A罗非鱼 B刺鱼 C细条天竺鱼 D锦鳚 眼有瞬膜或瞬褶 ( ) A虎鲨目 B鲭鲨目 C须鲨目 D真鲨目 胸鳍上部有游离的丝状鳍条 ( ) A刀鲚 B黄鲫 C日本鳀 D鲥鱼 背鳍后方有脂鳍 ( ) A黄颡 B泥鳅 C鲇 D胡子鲇 鳞埋于皮下,呈席纹状排列 ( ) A星康吉鳗 B海鳗 C黄鳝 D鳗鲡 体不对称,两眼位于头的左侧或右侧 ( ) A鲽形目 B鮟鱇目 C鲀形目 D鲉形目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中间有明显缺刻 ( )

普通物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一. 1求λ时为何要测几个半波长的总长? 答:多测几个取平均值,误差会减小 2为何波源的簧片振动频率尽可能避开振动源的机械共振频率? 答 当簧片达到某一频率(或其整数倍频率)时,会引起整个振动源(包括弦线)的机械共 振,从而引起振动不稳定。 3弦线的粗细和弹性对实验各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选择? 答 弦线应该比较细,太粗的话会使振动不明显,弹性应该选择较好的,因为弹性不佳会造 成振动不稳定 4横波在弦线上传播的实验中,驻波是由入射波与反射波迭加而成的,弦线上不振动的点称 为波节,振动最大的点称为波腹,两个波节之间的长度是半波长 5因振簧片作水平方向的振动,理论上侧面平视应观察不到波形,你在实验中平视能观察得 到吗?什么情况能观察到,为什么? 答 平视不能观察到,因为。。。。。。 6为了使lg λ—lgT 直线图上的数据点分布比较均匀,砝码盘中的砝码质量应如何改变? 答 每次增加相同重量的砝码 实验二. 1.外延测量法有什么特点?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 当需要的数据在测量数据范围之外而不能测出,为了求得这个值,采用作图外推求值的 方法,即先用已测的数据绘制出曲线,再将曲线按原规律延长到待求值范围,在延长线部分 求出所需要的值 使用时要注意在所要值两边的点要均衡且不能太少并且在研究的范围内 没有突变的情况 2.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答 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是不同的概念,固有频率指与方程的根knl=4.7300对应的振 动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 固= f 共2^4/11Q 前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其结构,质量材质等决定,而后者是当外加强迫力的频率等于物 体基频时,使其发生共振时强迫力的频率 实验三. 1.为什么实验应该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 答:因为实验中的对公式 要成立的条件之一是:保证两样品的表面状况相同,周围介质(空气)的性质不变, m:强迫对流时m=1;自然对流时m=5/4; (实验中为自然冷却即自然对流) 所以实验要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让金属自然冷却。 2.用比较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有什么优点?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优点是可以简单方便测出待测金属的比热容。如果满足下列条件:两样品的形状尺寸都 相同(例如细小的圆柱体);两样品的表面状况也相同; 于是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变(即室温恒定),两样品又处于相同温度时,待测金属的比热容为: 3.如何测量不同的金属在同一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答:法一:测出不同金属在该温度点附近下 降相同的温度差Δθ以及所需要的时间Δt,可 得各个金属在该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法二:通过实验,作出不同金属的θ~t 冷却曲线,在各个冷却曲线上过该温度点切 线,求出切线的斜率,可得各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4、可否利用本实验中的方法测量金属在任意温度时的比热容?

广工15年1月塑料成型工艺及设备C答案

15年1月13日塑料成型模具C卷试题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选对一个得一分,选错一个倒扣1分 1、ABC 2、BC 3、ACD 4、BD 5、AC 二、简答题(共65分) 1、请分析注射成型时保压时间这一因素所造成的影响(10分) 成型周期、制品的表面情况、制品密实度、脱模的难易(每个1.5分),分别加以论述(每个1分) 2、请用框图表示真空成型一次性PP杯子,从树脂到制品的完整的工艺流程。(10分) PP树脂----挤出、-压延、流延告等方法----PP片材------加热------在模具上抽真空------冷却定型-------从片材上切下------一次性水杯(每个步骤酌情给1-2分) 3、挤出成型异型材,其截面结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0分) 形状简单、截面对称、壁厚均匀、减少加强筋的尺寸和个数、平滑过度(每个2分) 4、简述冷压烧结成型的工艺过程。(10分) 粉过筛、加料(一次加完)、加压、卸压、脱模、加热升温、保温、冷却(每个1分,完整性2分) 5、两步法EPS成型时,预发的PS颗粒为什么经过几个小时的熟化(放置)过程。(10分) 因为预发泡后PS颗粒内部负压状态,如果直接成型,会造成成型失败。(5分)而熟化过程而过一定时间,让空气进入预发泡的颗粒之中,以弥补其内部的负压,以使其在成型吹水蒸汽时不会收缩,而成功制成制品。(5分) 6、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和热塑性的PVC硬板在压制成型时,都采取相同的两段或多段升温方 式,为什么?(15分) 热固性材料采取阶段性升温,可以避免材料在高流动状态下的流失,而高温下又可以使材料达到较高的固化程度,提高制品的性能;(8分)而PVC采取阶段升温,是为了使材料在达到较快降解的温度之前,使材料处于较高、较均匀的温度下,以便升温至层间熔合的温度时,可以较快地进行,以减少PVC降解对性能产生的影响。(7分) 三、问答题(共20分) 塑料成型工艺中有哪几种方法可以生产塑料薄膜,试将它们加以对比。 广东工业大学试卷用纸,共2页,第1页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

测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思考题]: ⒈从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导通后的部分找出一点,根据实验中所用的电表,试分析若电流表接,产生的系统误差有多大?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答:如图5.9-1,将开关接于“1”,称电流表接法。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均有阻(设为R L 与R A ),不能严格满足欧姆定律,电压表所测电压为(R L +R A )两端电压,这种“接入误差”或 “方法误差”是可以修正的。测出电压V 和电流I ,则V I =R L +R A , 所以R L =V I -R A =R L ′+R A ①。 接入误差是系统误差,只要知道了R A ,就可把接入误差计算出来加以修正。通常是适当选择电表和接法,使接入误差减少至能忽略的程度。 由①式可看出,当R A <>R A ,应采用接法。 ⒉根据实验中所用仪器,如果待测电阻为线性电阻,要求待测电阻R 的测量相对误差不大于4%,若不计接入误差,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值下限V min 和I min 应取何值? 答:根据误差均分原则,电流表、电压表的准确度等级、量程进行计算.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 [预习思考题] 1、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说明各光学元件的作用。 答:在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图中(教材P181图5.13--4),分光板G将光线分成反射与透射两束;补偿板G/使两束光通过玻璃板的光程相等;动镜M1和定镜M2分别反射透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凸透镜将激光汇聚扩束。 2、简述调出等倾干涉条纹的条件及程序。 答:因为公式λ=2△d △k 是根据等倾干涉条纹花样推导出来的,要用此 式测定λ,就必须使M1馆和M2/(M2的虚像)相互平行,即M1和M2相互垂直。另外还要有较强而均匀的入射光。调节的主要程序是: ①用水准器调节迈氏仪水平;目测调节激光管(本实验室采用激光光源)中心轴线,凸透镜中心及分束镜中心三者的连线大致垂直于定镜M2。 ②开启激光电源,用纸片挡住M1,调节M2背面的三个螺钉,使反射光点中最亮的一点返回发射孔;再用同样的方法,使M1反射的最亮光点返回发射孔,此时M1和M2/基本互相平行。 ③微调M2的互相垂直的两个拉簧,改变M2的取向,直到出现圆形干涉条纹,此时可以认为M1与M2/已经平行了。同方向旋动大、小鼓轮,就可以观察到非定域的等倾干涉环纹的“冒”或“缩”。 3、读数前怎样调整干涉仪的零点?

鱼类学习题及答案

鱼类学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一、概念 分支鳍条柔软、未端分支、分多节,左右两条合成。 不分支鳍条柔软、未端不分支,左右两条合成。 假棘(硬棘)左右两鳍条骨化而成,分节,煮熟分开。鲤科鱼类。 真棘(鳍棘)不分支、不分节,强大而坚硬,单条。高等真骨鱼类。 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无小刺。如鲤形、鲱形目。 栉鳞有小刺,触摸粗糙感。如鲈形目、鲽形目。 板鳃(固定腮) 板鳃亚纲的鱼类,鳃丝固定于鳃间隔上,整个鳃片如板状。鳃间隔发达,长度超过鳃丝。 栉鳃(游离鳃)硬骨鱼类,鳃间隔退化甚至消失,鳃丝末端游离,外观如梳。 卵胎生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胚体的营养靠自身的卵黄或主要依靠卵黄。 胎生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胚体与母体发生血液循环上的联系。其营养靠卵黄,也靠母体。母体的营养通过类似胎盘的构造输送给胚体。 裸卵巢左右生殖导管(米氏管)退化为短小结构,有两个腹腔口(漏斗口)。有些无导管,开口于尿殖窦或直接开口于体外。 被卵巢各有一导管,是卵巢囊的延伸,成熟卵落入卵巢腔内,卵巢腔后端变窄,成为输卵管,通过生殖孔排出体外。 瞬褶(瞬膜) 有些鲨鱼眼周围的皮肤皱褶形成可自由活动眨眼的膜状器官。但并非真眼睑。脂眼睑:鲱形目、海鲢目、鲻形目的某些鱼类,眼大部分或一部分覆盖着透明的脂肪体。角质鳍条不分支、不分节,柔软、毛发状,每条由左右两条合成。软骨鱼特有。 鳞质鳍条(骨质鳍条) 由鳞片衍生而来。硬骨鱼特有。 动脉圆锥心室向前伸展形成。壁厚,内径小。内有数对瓣膜。能搏动(为心脏的一部分)。动脉球真骨鱼类腹主动脉基部扩大而成。壁较厚,不能搏动。 喉鳔类(管鳔类)有鳔管与食道相连。低等真骨鱼类,鲱形目、鲤形目等。 闭鳔类无鳔管,鳔与消化道分离。高等真骨鱼类,如鲈形目。 侧线鳞沿侧线排列,中间有小孔的鳞。 鳞式统计侧线鳞和侧线上方(至背鳍起点)、下方(至臀鳍或腹鳍起点)的鳞片数目,按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为分类特征。 小鳍(副鳍、离鳍):鲭科等鱼类D的后方有几个小型鳍,每个小鳍由1枚分枝鳍条组成,有1支鳍骨。如鲐、马鲛、金枪鱼。 脂鳍: D的后方1个富含脂肪的小型鳍,其下无支鳍骨。如鲑形目和鲇形目的多数种类 二、问答

塑料注射成型

塑料注射成型试卷试题下载-样卷.doc 《塑料注射成型》课程考核题库 试卷一 一、选择题 (第1~60题。每题有三或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将其填入答卷纸上。每题1分,共60分。) 1、注塑成型是生产效率()的一种成型方法。 A、低 B、一般 C、高 2、现在用移动螺杆普通注塑机注塑PC塑料,原来注塑机料筒中的残余塑料是RPVC,这时要清洗料筒,应该采用()。 A、拆机清理料筒 B、直接换料法 C、间接换料法。 3、下列三种树脂中,属于热固性树脂是()。 A、在酸性下合成的酚醛树脂 B、在碱性下合成的酚醛树脂 C、ABS树脂 4、EVA是()聚合物的英文缩写代号。 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B、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C、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5、注塑用的热塑性塑料中,在下列三种中,属于热敏性塑料的塑料品种是()。 A、PS塑料 B、RPVC塑料 C、PET塑料 6、下列三种树脂中,在注射成型中必须设置防涎量的是()。 A、PC B、PA6 C、ABS 7、PC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是()。 A、100℃ B、150℃ C、280℃ 8、在PA中加入玻璃纤维后,其熔体的流动性和原PA相比是()。 A、不变 B、增加 C、下降 9、PMMA具有一定亲水性,其颗粒的吸水率达()。 A、0.03%~0.04% B、0.3%~0.4% C、3%~4% 10、在注塑聚砜(PSU)时,其熔体温度与料筒温度的差别()。 A、较小 B、中等 C、较大 11、加入30%玻纤增强的聚醚砜(PES),在200℃温度下,在高负荷作用下4个月的变形小

于()。 A、0.005% B、0.05% C、0.5% 12、注塑聚苯硫醚(PPS)时的料筒温度为()。 A、180~230℃ B、230~280℃ C、280~330℃ 13、从理论上讲,注塑普通塑料制品时,喷嘴温度比料筒末端(即出料口)温度()。 A、稍高 B稍低 C、相等。 14、注塑机料筒温度分布规律是,由加料斗向喷嘴方向()。 A、逐渐增高 B、逐渐降低 C、两头高而中间低 15、注塑制品具有明显的熔合纹,在下列三种因素中,与熔合纹无关的因素是()。 A、熔料温度 B、注射速率 C、注射机液压油的温度。 16、注塑制品出现脱模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A、熔料温度太高 B、冷却时间太长 C、模具结构设计得不合理 17、除PVC外,一般热塑性塑料都可采用()表征其熔体流动性。 A、拉西格流动长度 B、挤出量 C、熔体流动速率 18、热塑性塑料注塑制品存在较大内应力后,易产生()。 A、制品表面有黑斑 B、制品表面开裂 C、制品出现熔合纹 19、在下列三种PE品种中,不能用普通注塑机和普通注塑工艺成型的品种是()。 A、LLDPE B、HDPE C、UHMWPE 20、主流道横截面大的成型模具适用于成型()。 A、小规格的注塑制品 B、流动性较好的塑料 C、流动性较差的塑料 21、注塑热塑性塑料时,若模具温度过高,则会使制品产生()。 A、制品粘模 B、制品出现熔合纹 C、制品产生飞边 22、注塑热塑性塑料时,若制品的毛边过多,其原因可能是()。 A、固化剂用量过多 B、材料的流动性过大 C、材料的水分含量过高 23、在工业生产中,在某台注塑机上最适宜的工艺参数的依据是()。 A、符合理论知识 B、符合工艺卡片的数据 C、生产出合格的制品 24、注塑机开模取制品时如有遗留物,会()。 A、提高效率 B、操作延时 C、损坏模具 D、损坏设备 25、在下列参数中,()能使注塑模具合紧。 A、注射压力 B、保压压力 C、模腔压力 D、锁模力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附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 1. 什么是测量误差,从形成原因上分哪几类?A 类和B 类不确定度指什么?试举例(比如导线直径的测量)计算分析说明。 测量结果和实际值并不完全一致,既存在误差。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A类不确定度:在同一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时,由一系列观察结果用统计分析评定的不确定度。 B类不确定度:用其他方法(非统计分析)评定的不确定度。 2. 就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来分析间接测量结果与不确定度。 3. 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读数显微镜都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试具体各举一个例子详细说明这些仪器是如何读数的?另外,在螺旋测微器实验中,为什么要关注零点的问题?如何来进行零点修正呢? 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推后0.5/50=0.01mm. 游标卡尺:以游标零刻线位置为准,在主尺上读取整毫米数.看游标上哪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不用管是第几条刻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

数.总的读数为毫米整数加上毫米小数. 读数显微镜与螺旋测微器类似 4. 图线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都是处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它们各有什么好处?如何进行?试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详细说明。 图线法简便,形象,直观。 逐差法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利用率,减小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另外也可减小中仪器误差分量。 最小二乘法理论上比较严格,在函数形式确定后,结果是唯一的,不会因人而异。 5. 测量微小的形变量,常用到光杠杆,请叙述光杠杆的测量原理,并导出基本测量公式。 6. 迅速调出光杠杆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实验步骤,请具体说明操作的基本步骤。 (1)调整望远镜水平,光杠杆平面镜竖直 (2)调整望远镜与光杠杆平面镜高度相同 (3)沿望远镜外侧边沿上方使凹口、瞄准星、平面镜在同一直线上,左、右移动望远镜在镜子里找到竖直尺的像;若找不到,可微调镜子的角度,直到找到为止。(4)旋动望远镜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再旋动聚焦手轮,直到看清竖直尺的像。 7. 测量一个物体的杨氏模量,可以有很多方法。请说出拉伸法的基本原理,并给出相应的测量公式。作为设计性实验,你能不能再设计一种测量方法,请具体写出该测量方法的实验原理和测量要点。 逐差法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理实验全解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 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纵向机械振动,在空气中激发超声波,把电信号转变成了声信号。换能器S2作为声波的接收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空气的振动使压电陶瓷环片发生机械形变,从而产生电场,把声信号转变成了电信号。

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总结多年“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入手,就探究式教学法和相关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并对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探究式 研究型大学以探究为基础,强化学习、思考、创新、合作和表达能力;以探索、调查和发现为核心,强化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建立 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满堂灌给学生,是常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教师讲得过细、过全,而使学生无需动脑,结果实际上是“窒息”了学生的思维。 而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探索研究的教学模式。教师把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以探索、研究知识为基础的教学上来。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为基础,而不是以盲目接受信息为基础进行学习。 探究机制的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教师是知识建构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才是建构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创造各种利于不断刺激学生渴望探求知识的环境和条件,例如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便是很重要的做法。 “多媒体技术”作为计算机硬件和扩展设备以及应用软件知识的基础,它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论与编码”、“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延续及深入,又是“数据压缩”、“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技术”等的前驱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将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全面探索和研究问题,有益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拓宽,从而帮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加以综合运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探究式教学法,实施互动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生起主导作用

普通物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一. 1求入时为何要测几个半波长的总长? 答:多测几个取平均值,误差会减小 2为何波源的簧片振动频率尽可能避开振动源的机械共振频率? 答当簧片达到某一频率(或其整数倍频率)时,会引起整个振动源(包括弦线)的机械共振,从而引起振动不稳定。 3弦线的粗细和弹性对实验各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选择? 答弦线应该比较细,太粗的话会使振动不明显,弹性应该选择较好的,因为弹性不佳会造成振动不稳定 4横波在弦线上传播的实验中,驻波是由入射波与反射波迭加而成的,弦线上不振动的点称为波节,振动最大的点称为波腹,两个波节之间的长度是半波长 5因振簧片作水平方向的振动,理论上侧面平视应观察不到波形,你在实验中平视能观察得到吗?什么情况能观察到,为什么? 答平视不能观察到,因为。。。。。。 6为了使lg入一lgT直线图上的数据点分布比较均匀,砝码盘中的砝码质量应如何改变?答每次增加相同重量的砝码实验 1.外延测量法有什么特点?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当需要的数据在测量数据范围之外而不能测出,为了求得这个值,采用作图外推求值的 方法,即先用已测的数据绘制出曲线,再将曲线按原规律延长到待求值范围,在延长线部分求出所需要的值使用时要注意在所要值两边的点要均衡且不能太少并且在研究的范围内 没有突变的情况 2.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答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是不同的概念,固有频率指与方程的根kn1=4.7300对应的振 动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固=f共11/4Q A2 前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其结构,质量材质等决定,而后者是当外加强迫力的频率等于物 体基频时,使其发生共振时强迫力的频率 实验三. 1 ?为什么实验应该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 答:因为实验中的对公式 要成立的条件之一是:保证两样品的表面状况相同,周围介质(空气)的性质不变, m:强迫对流时m=1;自然对流时m=5/4;(实验中为自然冷却即自然对流)所以实验要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让金属自然冷却。 2.用比较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有什么优点?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优点是可以简单方便测出待测金属的比热容。如果满足下列条件:两样品的形状尺寸都 相同(例如细小的圆柱体);两样品的表面状况也相同;于是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变(即室温恒定),两样品又处于相同温度时,待测金属的比热容为: 3、如何测量不同的金属在同一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答:法一:测出不同金属在该温度点附近下降相同的温度差以及所需要的时间△t,

鱼类学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鱼类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2分/题) 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具鳞或鳔 的变温脊椎动物。 2、体长:吻前端至尾柄的最后一椎骨的水平直线长度。 3、腹棱:位于腹部由肛门向前到腹鳍基部或胸鳍基部的刃状皮质棱 起。 4、膜骨:由结缔组织中的成骨细胞分泌羟基磷灰石(骨质)直接骨 化而成的鱼类骨骼。 5、韦伯氏器:硬骨鱼类鲤形总目第1—3椎体的两侧有四对小骨, 由前向后依次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三脚骨,这四块骨骼称为韦伯氏器。 6、血尿过滤屏障:位于肾小体内,是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滤入 肾小囊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管内压力较高,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屏障。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叫原尿。 7、鳃心:(答案:位于鱼类鳃弓基部的动脉血管,周围生长大量骨骼 肌,随肌肉收缩,鳃瓣张合,对血管有加压作用。)(老师给我的解释:本题考点考的是鱼类鳃弓的功能及结构,同时也有鱼类循

环系统的知识,鱼类的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心脏加压及泵出能力不足,微弱的动力无法保证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此才有了一些列辅助结构如动脉圆锥或动脉球等,而鱼类的鳃间隔肌肉是另一种血液加压装置,通过肌肉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在控制鳃片张合(进行水呼吸)的同时,也挤压了鳃弓动脉,间接起到了心脏加压的功能,因此形象地称为“鳃心”。) 8、喉鳔类:终生具有鳔管与食道相通,鳔内气体由口经食道、鳔管 入鳔,也由鳔管排气,红腺不明显或不发达,鲱形目、鲤形目。 9、成熟度系数:(鱼类性腺重/鱼体空壳重)*1 00% 10、罗伦氏器: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是侧线管 的变形构造,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翁、罗伦管和管孔三部分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能感知电压。 二、单项选择填空(1分/题) 1、吻长是指 A 到吻端的直线距离。 A: 吻端至眼眶前缘B: 吻端至口前缘C: 吻端至鼻孔前缘D: 吻端至口角前缘 2、侧线上鳞是从 A 数到接触到侧线鳞的一片鳞片为止的鳞片数目。 A: 背鳍起点处B: 背鳍基部中间C: 背鳍末端D:沿鳃孔后缘顶部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实验1 1.不能,因为溶液随着温度的上升溶剂会减少,溶液浓度下降,蒸气压随之改变。 2.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蒸气压变化大,导致误差愈大。 实验3 实验5 T----X图 1蒸馏器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部的大小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若冷凝管下方的凹形贮槽体积过大,则会贮存过多的气相冷凝液,其贮量超过了热相平衡原理所对应的气相量,其组成不再对应平衡的气相组成,因此必然对相图的绘制产生影响。 2若蒸馏时仪器保温条件欠佳,在气相到达平衡气体收集小槽之前,沸点较高的组分会发生部分冷凝,则T—x图将怎么变化 答:若有冷凝,则气相部分中沸点较高的组分含量偏低,相对来说沸点较低的组分含量偏高了,则T不变,x的组成向左或向右移(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在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中,所用的蒸馏器尚有那些缺点如何改进 答:蒸馏器收集气相、液相的球大小没有设计好,应根据实验所用溶液量来设计球的规格;温度计与电热丝靠的太近,可以把装液相的球设计小一点,使温度计稍微短一点也能浸到液体中,增大与电热丝的距离;橡胶管与环境交换热量太快,可以在橡胶管外面包一圈泡沫,减少热量的散发。 4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组成测量:(1)工作曲线;(2)过热现象、分馏效应;(3)取样量。

温度测量:(1)加热速度;(2)温度计校正。 5.试推导沸点校正公式: 实验12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的转化速率常数k 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温度、催化剂浓度。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α〕=α×1000/Lc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 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α0和α∞ 答:α0=〔α蔗糖〕D t ℃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 t ℃L[葡萄糖]∞/100+〔α果糖〕D t ℃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 t ℃,[α葡萄糖]D t ℃,[α果糖]D t ℃ 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 ℃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 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 =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2×10/100=° α∞=×2×10/100×()=-° 4、试分析本实验误差来源怎样减少实验误差 答:温度、光源波长须恒定、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 1、实验中,为什么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在蔗糖转化反应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 是否需要零 点校正为什么 答:(1)因水是溶剂且为非旋光性物质。 (2)不需,因作lg(αt-α∞)~t 图,不作零点校正,对计算反应速度常数无影响。 2、蔗糖溶液为什么可粗略配制 答:因该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而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只需测得dC/dt 即可。 实验17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 ℃果糖℃葡萄糖〕α〕〔α蔗糖t D t D 0[100]L[21+=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有关安排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有关安排 2008-12-11 教科办作者:蒋晓艳 各学院、部: 为了做好本学期期末考试工作,现将考试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1、期末考试时间:2008年12月28日、2009年1月5-8日(各科考试时间见附表) 2、批阅试卷及上交成绩单时间: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由课程单位统一组织进行批阅。批阅结束后及时将成绩单上交。截止时间2009年1月11日12:00时。考查课及选修课上交成绩单截止时间2008年12月26日。 3、成绩查询时间:学生可于1月10日- 1月13日网上查询成绩。 4、查卷时间:学生对自己成绩有异议,可在1月12 日申请(截止下午4:30前),学院汇总后统一报到教务科。 5、二考报名时间:1月12日8:00-1月13日17:00。 6、成绩查询及报名网址:校内网址:http://202.199.90.8:8000,校外网址:http://202.97.179.124:8000(不及格者不需报名,参加补考) 7、二考交费时间:1月14日下午2:00-3:30 三教B202(以班级为单位)

8、领取二考(补考)准考证时间:2月11日下午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到教务科领取。 9、二考(补考)时间:2月 13日、14日。 二、具体要求: 1、各学院要组织好学生期末复习,要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宣传工作。 2、各部门要在考试前把所负责的教室卫生打扫干净,将活动课桌倒放,按照5列6行排列整齐,并保证考试前按时打开教室门。 3、各学院要把每次考试的考场安排、考务人员及巡视人员安排于18周报到教务科。 4、考试结束后,各院部要认真做好批卷工作,及时将成绩单报送教务科。 附:考试时间安排表 辽阳校区教科办 2008年12月11日

塑料成型基础试题

一、填空 1、聚合物具有一些特有的加工性质,如有良好的__可模塑性__,__可挤压性__,__可纺性__和__可延性__。 2、__熔融指数__是评价聚合物材料的可挤压性的指标。 3、分别写出下列缩写对应的中文:PS: 聚苯乙烯,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E:聚乙烯, PP:聚丙烯, PVC 聚氯乙烯, PC 聚碳酸酯, SB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PA: 聚酰胺,POM 聚甲醛 4、按照经典的粘弹性理论,线形聚合物的总形变由普弹性变、推迟高弹形变、粘弹性变三部分组成。 5、晶核形成的方法:均相成核、异相成核。 6、单螺杆挤出机的基本结构:传动部分、加料装置、料筒、螺杆、机头和口模、辅助设备。 7、生胶按物理性状通常分为捆包胶、颗粒胶、粉末胶、乳胶和液体胶。 1.聚合物加工转变包括:(形状转变)、(结构转变)、(性能转变)。 2.写出熔融指数测量仪结构示意图各个结构的名称:(热电偶测温管)、(料筒)、(出料孔)、(保温层)、(加 热器)、(柱塞)、(重锤)。 3.按照塑料塑化方式的不同,挤出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二种;按照加压方式的不同,挤出工艺 又可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 4.填充剂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补强填充剂)、(惰性填充剂)。 5.测硫化程度的硫化仪:(转子旋转振荡式硫化仪)。 6.合成纤维纺聚合物的加工方法:(熔融法)和(溶液法)。 2 、聚合物流动过程最常见的弹性行为是:端末效应和不稳定流动。 3、注射过程包括加料、塑化、注射、冷却和脱模五大过程。 5、开放式炼胶机混炼通常胶料顺序:生胶(或塑炼胶)、小料、液体软化剂、补强剂、填充剂、硫黄 6、常用的硫化介质有:饱和蒸汽、过热蒸汽、过热水、热空气以及热水。 7、螺杆结构的主要参数:t、W、h分别指的是螺距、螺槽宽度、螺槽深度。 1、非牛顿流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流动行为有以下特征:(剪应力)和(剪切速率)间通常不呈比例关系,因而剪切粘度对剪切作用有依赖性;非牛顿性是(粘性)和(弹性)行为的综合,流动过程中包含着不可逆形变和可逆形变两种成分。 2、制造泡沫塑料的发泡方法可分为(机械发泡)、(物理发泡)、(化学发泡)三种。 3、聚合物的粘弹性行为与加工温度T有密切关系,当T>Tf时,主要发生(粘性形变),也有弹性效应,当Tg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总结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主要和温度、反应物浓度和作为催化剂的H+浓度有关。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时,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长的旋光管好。旋光度和旋光管长度呈正比。对于旋光能力较弱或者较稀的溶液,为了提高准确度,降低读数的相对误差,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根据公式(a)=a*1000/L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越长,a越大,则a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比旋光度数据计算? 答:α0=〔α蔗糖〕Dt℃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66.6×2×10/100=13.32° α∞=×2×10/100×(52.2-91.9)=-3.94° 4.试估计本实验的误差,怎样减少误差? 答: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蔗糖反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恒温。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时,尤其在测定旋光度时,温度已不再是测量温度,可以改用带有恒温实施的旋光仪,保证实验在恒温下进行,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定时要力求动作迅速熟练。其他误差主要是用旋光仪测定时的读数误差,调节明暗度判断终点的误差,移取反应物时的体积误差,计时误差等等,这些都由主观因素决定,可通过认真预习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进行操作来避免。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答:因为普通蒸馏水中常溶有CO2和氨等杂质而存在一定电导,故实验所测的电导值是欲测电解质和水的电导的总和。作电导实验时需纯度较高的水,称为电导水。水的电导率相对弱电解质的电导率来说是不能够忽略的。所以要测水的电导率。 2、实验中为何通常用镀铂黑电极?铂黑电极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鱼类学(形态学)复习题

鱼类形态学(ZLN) 一、名词: 鱼的定义:指一群终生生活于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鱼类体被鳞片,鳔大都存在。 侧线鳞(鳞式):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咽齿(齿式):着生在鳃弓上的,称为咽齿。P 76 鳍式:鱼类的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特别是背鳍和臀鳍,是鱼类分类学上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要记载其数目,即鳍式。P 21 膜骨:在膜质(结缔组织)的基础上直接骨化而成,中间越过软骨阶段,所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软骨化骨:由软骨直接骨化而来,这位骨骼称为软骨化骨。 软条:鳞质鳍条可分成末端分支而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分支鳍条,及末端不分支而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不分支鳍条。这两种鳍条统称为软条。 真骨鱼类:硬骨鱼纲、辐鳍亚纲中除了软骨硬鳞下纲和全骨鱼下纲以外的的其他鱼类,它包括绝大多数现生鱼类。 性逆转:在同一个体不同的生长阶段出现不同的性别,通常首先出现雌性,即第一次性成熟时为全雌,以后全为雄性,如石斑鱼、黄鳝先雌后雄 韦伯氏器:为鲤形总目的鱼类所具有,位于椎骨两侧,由第1~3椎骨所分化而成的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所组成的连接鳔和内耳的一组小骨片。 婚姻色:是一种副性征,鱼类在繁殖季节出现的色彩称为婚姻色,一般雄性个体较明显,如鳑鲏、马口鱼等。

珠星:局部地区的表皮细胞的变形物。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内耳:软骨鱼类脑颅后方两侧隆起为耳囊,内藏听觉平衡器官,内耳。 突触:轴突在本身末端分成细枝,与另一神经原的树突相接触处,称为突触。 头肾:在真骨鱼类成体中,一般残存于围心腹腔隔膜的前背方,称为头肾: 陷器:丘状感觉器又称为陷器。一种皮肤感觉器,其感觉细胞低于四周的支持细胞,形成中凹的小丘状构造。 幽门盲囊:许多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的许多盲囊状突起,称幽门盲囊。 反射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神经原组成,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罗伦氏壶腹:软骨鱼类所具有,即罗伦瓮 二、概念比较: 栉鳞与圆鳞P 33 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 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结构。 躯椎与尾椎P51 躯椎: 椎体、髓弓、髓棘(棘突)、椎体横突和肋骨相关节 尾椎:由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所组成 红肌与白肌P67 红肌:位于躯干表面,水平肌隔上下方附近的肌肉,它的颜色暗红色,脂肪含量高,称作红肌。 白肌:构成大侧肌的最主要/体积最大的肌肉。由宽纤维组成,不含脂肪和肌红朊,所以颜色淡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