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气药(理气药)

行气药(理气药)

行气药(理气药)
行气药(理气药)

行气药总结

行气药功效总结 1、橘皮、枳实、枳壳、木香等 ----善理脾胃之气滞,以治脘腹胀满疼痛等。 2、青皮、香附、川楝子 ---善理肝胆之气滞,致胁肋胀痛等。 3、橘皮、乌药、薤白 ---善理肺气之郁滞,治胸闷不畅,咳嗽气喘等。 4、木香、香附、乌药、川楝子 ---行气兼可止痛。 5、橘核、橘络、香附、乌药、川楝子、青皮 ---行气兼治疝痛。 6、香附、乌药 ---行气而能调经者。

理气药多辛香走窜之品,多归肝、脾、胃、肺经,均有理气行滞、 消肿止痛之效。主要适用于气滞和气逆证。 1、橘皮、枳实、枳壳、木香、沉香、檀香、乌药、薤白、大腹皮等 长于理脾胃气滞而有行气和中之效,用治脾胃气滞证。 2、香附、青皮、佛手、香橼川楝子,既善疏肝解郁,又能理气和胃, 有调和肝胃之效,用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证。 ▲橘皮、佛手、香橼兼理肺气,有燥湿化痰之效,可治痰湿喘咳。 3、橘皮与青皮、枳实与枳壳二组药物均来源相同。 ▲橘皮行气之力缓和,善理脾、肺之气滞,以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为主。 ▲青皮行气之力峻猛,尤善理肝胆之气滞,以疏肝破气为主,并能消积导滞。 ▲枳实、枳壳均能行胃肠气滞 ▲枳实性猛力峻,能破气除痞,消积导滞。 ▲枳壳作用缓和,长于宽中除胀。 4、枳实、木香、薤白均能行气导滞,善治痢疾腹痛后重之症。 5、枳实、薤白化痰散结除痞,善治胸痹脘痞。 6、枳壳、大腹皮长于消除胀满,而大腹皮兼能利水。 7、沉香、檀香、乌药兼能散寒止痛,用治寒凝气滞,胸腹胀满为宜。 ▲沉香能纳气平喘,乌药可固泉缩尿。 8、香附理气调经,为妇科之要药。 9、川楝子苦寒泄热,疼痛有热者最佳。 10、沉香、檀香、柿蒂均善降逆止呕止呃,可治呕吐呃逆。

常用中药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一、含义 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作用较峻烈者又称破血药。有的书说它通利血脉,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是把活血化瘀进一步细化,瘀血可以是血管方面的原因,可以使血液方面的原因,瘀血即可在血管、血脉内部,也可在血管、血脉外部。现在认为活血是作用,化瘀是效果,实质不一定。又分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这个分节是不成熟的,困难的,是相对人为的,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常用的典型的作用强的,放在哪一类都可以,疼痛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用,如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都是常用的,前面的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些也一样,通经、调经、消癥、疗伤都可以。只能在某一节就1-2味,如自然铜,只是活血疗伤,跌打损伤,续接筋骨。瘀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细化。要清楚某一各药放在某一节,其它的瘀血也可用。 二、功效与主治 活血化瘀药均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各种瘀血证。活血化瘀,变化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简化活血化瘀、消瘀血;二是变化动词,活可改形、化可改消、形、散,作用强的叫破血逐瘀;三是在活血化瘀的方面联系主要效果;长于止痛的叫活血止痛或化瘀止痛;长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的叫活血通经或活血调经;长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叫活血疗伤;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有的用于疼痛,用于活血消痈、活血消肿、活血通痹等等。主治就是瘀血证,在内外妇儿科都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量减少、经色加深兼有疼痛,经行腹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内科胸痹,瘀血阻滞心脉,现在主要是冠心病;骨伤科跌打损伤;外科疮痈等,临床表现瘀血一是疼痛,不通则痛,气无形不能结块,能结块者必有形的瘀和痰,癥瘕结块,很多都是瘀血,有的出血,经久不愈,淋漓不尽,甚至有瘀血块,另外疮痈的红肿疼痛、痹证的疼痛、顽固的失眠、皮肤的粗糙、皮肤甲错、面色黧黑、头发枯脆等都可与瘀血有关。 对活血祛瘀药,按其作用强度的不同常有不同的称谓。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等功效。后者活血化瘀作用强,药力峻猛。当然,药物活血作用的强度是相对的,如剂量多少可改变其强度。由于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的不同,相对地将其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及破血消癥药四类。 瘀血证可按瘀滞程度的不同,有血郁、血滞、血瘀、血结之分。由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活血化瘀药主治范围很广。如多种妇科瘀滞证(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心腹瘀血疼痛、癥瘕痞块、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痹证,痈肿疮疡等。活血化瘀药对上述病证,通过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作用而获得调经、通经、止痛、消癥、消肿、通痹等间接功效。某些活血化瘀药尚可活血通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脉管炎等。 三、性能特点 药性无规律,偏温偏寒都有。前面学的多是偏寒,如大黄、赤芍药、牡丹皮、大血藤、败酱草。但这一章的都是偏温的,偏寒的只有郁金、丹参、益母草等。药味都辛,能行能散,真实滋味的苦,就引入了苦能破血,就是化瘀的意思,所以又标苦味,又有根据咸入血,又强调咸味,但最重要的是辛味。归经心主血脉,肝藏血,心主血脉和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尤其是肝,恶血不归于肝。 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及寒凝是引起瘀血的重要原因的病理特点,活血化瘀药多为辛

便秘采用补气行气法治疗而愈

便秘采用补气行气法治疗而愈 *导读:便秘是临床常见病,中医分热秘冷秘气秘热秘冷秘 气秘虚秘治疗,或予承气汤类方通腑邪热,或用麻仁、济川煎润肠通便。本案直肠癌术后大便困难,日久不下导致大便干结,临床表现无阳明证,导师曾定伦教授考虑其病因为大病后中气不足,肠腑传化不行,舍峻下之硝黄,弃润肠之麻仁,采用补气行气法治疗而愈,实知常达变之妙手。现介绍如下。 李某某,女,65岁。2012年8月21日初诊。 患者诉直肠癌根治术后1年4月,术后病理:绒毛状管状 腺癌,距肛门4~5厘米。口服替吉奥化疗3程半,因毒副反应较大停用。术后大便不畅,3~5日1解,大便不甚至干结,但解便困难,自服黄连上清丸、排毒养颜胶囊等,得稀水便,停服而大便不行。1周前大便4日未解,就诊于一中医处,予调味承气汤加减3剂,服药后大便呈稀水样,泻下10余次,出现全身发软,服用1剂后停用。大便5日未解,腹胀明显,乏力气短,矢气后觉舒,感气往下掉。口不干,无汗,面色白光白,舌淡红胖,苔薄白稍腻,脉濡细。 辨析:患者肠癌术后,且行化疗3程,大病久病,多耗伤 正气,中气不足,气血亏虚为本。气主煦,血主润之,气血亏虚,大肠蠕动无力,该患者虽有腹胀,但腹胀时减,无口干,汗出等证,面色白光白,舌淡红胖,苔薄白稍腻,脉濡细。显然不是阳明证,而是中气不足,肠道传化无力之气虚便秘。治疗应予补气

行气而通腑气。 治法:补中益气,行气通腑。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五磨汤加减。 处方:黄芪12克,西洋参10克,白术60克,茯苓12克,白及6克,薏苡仁30克,厚朴6克,莪术6克,槟榔12克,大腹皮12克,台乌6克,云木香6克,枳壳6克,苦参15克,地榆12克,槐花12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药3剂,大便每日1行,基本成型,腹胀明显减轻,全身轻松,但解便时稍感困难,解便后仍感气往下掉,舌淡红,苔薄稍腻。 分析:气虚便秘予补中益气,健其中焦,脾胃等运,津液气血生化、输布得权,辅以五磨汤行气通腑,肠道传化得运,分清泌浊功能复常。患者解便后仍感气往下掉,中气仍不足,增加补气药物,而减行气之品药量,舌苔仍腻,脾为湿困之象,稍加温运脾湿之品,效不更方,上方斟酌加减,继服10剂。 治法:补中益气,行气通腑。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五磨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茯苓12克,白芍30克,薏苡仁30克,厚朴6克,草果10克,槟榔6克,莱菔子30克,台乌6克,云木香6克,枳壳6克,鸡内金15克,丹参12克,沉香3克,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后该患者2012年10月27日因咳嗽就诊,诉大便每日1解,

行气药及与诸药的配伍作用

行气药及与诸药的配伍作用 (理气药在中药中的配伍作用) 【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在临床治疗上,依据理气药的特性,并不局限于气滞或气逆证。若能将行气药与诸如痰证、湿证以及郁热和积滞等证进行合理的配用,“有助于祛邪、扶正,以切断病情恶性循环,可达到增疗效、防传变、减少副作用等功效。”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行气药在痰病中。痰和饮,都是津液代谢障碍的产物。若全身之气通畅,则津液流转无碍;若存在气结、气滞,则津液无法畅通,停聚而成痰饮。治痰,只为治标;治气,方为治本。“脾胃之气的充盈和运行顺畅是抑制痰生成的重要条件”而标本兼治,自然是最为理想的方式。所以,化痰药搭配行气药使用,既有燥湿化痰之效,又具理气和中之功。如二陈汤中的陈皮、涤痰汤中的陈皮与积实,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如湿邪。湿性粘滞,极易阻滞气机。而气机阻滞,导致运通不畅,壅阻不通,又会进一步加重病情。针对此种,应该采用化湿药与行气药配伍。“如平胃散,具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主治湿滞脾胃证。”药方中的陈皮和厚朴,便起着调畅气机,胃得和降的作用。在这一区域,胡久略、赵清超二先生有着深刻的见解。“祛湿方中加入理气药,可推动水湿之邪下行而消肿,使中上焦气机通

畅,则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下焦气机通畅,则可促膀胱气化,引导水湿由小便排出体外。”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于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气行,则生生不息。《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类经·摄生类》也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人体之气的作用可以简而归之。 1、推动与调控 2、温煦与凉润 3、防御 4、固摄 5、中介。 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人体的的生理功能便不能正常进行。 与行气药配伍的病证中最为经典的,应该算作积滞。健胃消食也是为大众熟知。甚至痰饮,也可以视为积滞的一种。气阻,则气不通,则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气利,则体内皆通,则无所不往。从一种角度来看,积滞与气阻,也是“相辅相成”,难以分离。消食剂木香槟榔丸中,便是木香与槟榔除积滞,青皮、香附助其除气滞,另外还有陈皮理气和胃,健脾燥湿。 在应用行气药时,决不能局限于它本来的功用。因为,单味的中药是一回事,诸味中药配伍在一起又是另外一回事。方剂配伍,在中药中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笔者论证在此,也是为了说明行气药的适应证有许多,合理的组合利用可以极大地扩大它的药用范围。药用价值也会进一步提升。 在这里,也极感谢诸多先学同仁的付出,他们的思考与实验结晶,为后人引导了光明的前路。

行气药(概念)

行气药 概述: 1.含义:以疏理气机,适用于气逆,气滞为主要的药物。 2.功能主治:行气(治疗气滞,闷胀痛),降气(治疗逆证,呕恶,喘息)少量兼有止呕的功效 3.性能特点:药性大多偏温(川楝子,青木香偏寒),味都辛,有芳香味,苦的较少; 归经脾胃,兼有入肝经。川楝子有毒其他都无毒 4.配伍应用:寒热虚实。 5.耗气,中病即止。温燥,伤阴,伤津液,芳香药不宜久煎。 1、橘皮(陈皮)【性能】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行气调中(作用在中焦,重点在消涨,脾胃气滞,略有止呕功效);燥湿;化痰 1.脾胃气滞证。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 2.呕吐、呃逆证。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条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 3.湿痰、寒痰咳嗽。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 4.胸痹证。本品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而能行气通痹止痛 附药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了解) 1.橘核为橘的种子。性味苦,平。归肝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适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煎服,3~10g。 2.橘络为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性味甘、苦,平。归肝、肺经。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煎服,3~5g。 3.橘叶为橘树的叶。性味辛、苦,平。归肝经。功能疏肝行气,散结消肿。适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煎服,6~10g。 4.化橘红(现在:柚子皮)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 Citrus grandis (L.) Osbeck var. tomentosa Hort. (C. grandis Tomentosa) 或柚 C. grandis (L.) Osbeck 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外层果皮。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适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食积呕恶,胸闷等。煎服,3~10g。 2、青皮【性能】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熟悉)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1.肝郁气滞证。本品辛散温通,苦泄下行而奏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之功 2.气滞脘腹疼痛。本品辛行温通,入胃而行气止痛 3.食积腹痛。本品辛行苦降温通,有消积化滞、和降胃气,行气止痛之功 4.癥瘕积聚、久疟痞块。本品气味峻烈,苦泄力大,辛散温通力强,能破气散结青皮与陈皮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辛温行气,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 同中之异: 1. 二者同为一物,因老幼不同而功效有异,橘皮为成熟之果皮,性和缓而主升浮; 青皮为未成熟之果实,性峻急而沉降。(一老一嫩) 2. 作用部位,青皮色青主入肝经,重在疏理肝气,陈皮色黄主入脾经,重在理气调中;(一高一低,高脾胃,低肝) 3. 作用强度,青皮性猛行气力强(破气),陈皮性缓行气力弱。(一缓一峻) 不同点:青皮又能消积,质重下行,治气滞血瘀之癥瘕及食积等;陈皮质轻入走肺经,治疗痰湿咳嗽等。

行气药

行气药 温能通散,行气 1、行气调中—脾胃气滞证燥湿化痰—湿痰证 陈皮:为治脾胃气滞,湿痰寒痰之要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脾胃气滞腹胀 佛手:疏肝理气—肝郁气滞证止痛,治疗肝郁气滞证常用药 2、行气止痛—胃肠/脾胃气滞证 木香:脾胃及大肠气滞证常用,兼治肝胆气滞善治大肠气滞 枳实:化痰消痞—痰浊胸痹、结胸、胸脘痞痛破气消积除痞之要药 乌药:温肾散寒—膀胱虚寒之小便不通治疗寒凝气滞胸腹诸痛要药 沉香:温中止呕—胃寒呕吐温肾纳气—虚喘宜后下,入丸剂 3、行气+疏肝+止痛—肝郁气滞证胁痛 香附:调经—妇科调经止痛药要—月经不调、痛经醋炙以增强止痛功效 青皮:破气消积散结—食积腹痛,症瘕痞块醋炙增强疏肝止痛功效,行气力强 川楝子:泄热—肝郁气滞兼热驱虫—蛔虫止痒—脚癣 治疝专药,有小毒,炒,不过量 荔枝核:驱寒散结—善治寒凝肝经之疝痛,睾丸肿痛和胃止痛—肝郁气滞胃脘痛 青木香:解毒消肿—泻痢腹痛,疮痈疔毒,平肝降压有小毒,肾毒,不可过量 4、薤白:行气导滞+散寒止痛—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通阳散结—胸痹疼痛 行胸阳—为治胸痹疼痛之要药 5、柿蒂:降气止逆—呃逆正胃气上逆—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 陈皮+半夏=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辛温善行散水湿,燥湿化痰,两药相合,燥湿化痰里强,凡痰湿滞中停肺均可择用 枳实+白术=枳实苦辛微寒善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白术苦甘而温善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两药相合,补气健脾,行气消积祛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 香附+高良姜=高良姜辛热散寒止痛,温中止呕,香附辛平善疏肝理气止痛,两药相合,温中散寒,疏肝理气,止痛,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效佳 薤白+瓜蒌=薤白辛苦而温善通阳散结,下气导滞,瓜蒌甘微苦寒善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两药相合,化痰散结,宽胸通阳,故治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乌药+益智仁、山药=乌药性温温肾散膀胱冷气,益智仁性温,暖肾固精缩尿,山药性平补气养阴兼收涩,三药相合,补肾缩尿里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