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岩显微组分鉴定成果表

煤岩显微组分鉴定成果表

煤岩显微组分鉴定成果表
煤岩显微组分鉴定成果表

煤岩显微组分鉴定成果表

煤层自燃倾向性试验成果表

煤尘爆炸试验成果表

煤化学复习参考题

复习思考题 一 1.煤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 2.成煤植物的主要化学组成是什么?它们各自对成煤的贡献如何? 3.为什么木质素对成煤作用的贡献最大? 4.为什么木质素抗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 5.什么是腐泥煤、什么是腐植煤? 6.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什么? 7.煤炭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8.什么是沼泽?按水的补给来源分,沼泽分为几类? 9.什么是成煤作用?它包括哪几个阶段? 10.什么是煤化程度? 11.什么是泥炭?什么是泥炭化作用? 12.从植物到泥炭,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其本质是什么? 13.泥炭化作用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多氧、缺氧),各阶段的化学变化有何特 点?(生物化学、分解、再化合) 14.为什么在泥炭沼泽中,植物遗骸不会被完全分解?(水、酸性、杀菌成分) 15.泥炭的成分有哪些?有机质中包括哪些?(腐植酸、沥青质、木质素、脂 类及植物残体) 16.由高等植物形成煤,要经历哪些过程和变化? 17.煤化程度由高到低,煤种的序列是什么? 18.泥炭化作用、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本质是什么? 19.变质作用有哪几种类型?请解释深成变质作用的特点(垂直分布、水平分 带) 20.希尔特定律?(水平或近似水平煤层的不同煤层表现出的规律);水平分带 规律是指同一倾斜煤层中的规律。 21.什么是岩浆变质作用? 22.区域热变质和接触热变质的区别? 23.什么是动力变质作用? 24.影响煤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25.什么是煤层气?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二 1、煤大分子结构单元是如何构成的?结构单元之间如何构成煤的大分子? 2、随煤化程度的变化,煤分子结构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 3、从煤的生成过程来分析,为什么煤的大分子结构以芳香结构为主要特征? 4、希尔施结构模型和两相模型分别反映了煤物理结构哪些特征? 5、煤分子结构现代概念是什么? 6、 三 1、煤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类?薄片和光片有何区别?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标准状态:现行)

I C S73.040 D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8899 2013 代替G B/T8899 1998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m a c e r a l g r o u p 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m i n e r a l s i n c o a l (I S O7404-3:2009,M e t h o d s f o r t h e p e t r o g r a p h i c a n a l y s i s o f c o a l s P a r t3:M e t h o do f d e t e r m i n i n g m a c e r a l g r o u p c o m p o s i t i o n,MO D) 2013-12-17发布2014-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8899 1998‘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三与G B/T8899 1998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 术语和定义 一章三 删除了有关 半镜质组 的内容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 S O7404-3:2009‘煤岩分析方法第3部分:显微组分组组成的测定方法“三 本标准与I S O7404-3:2009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 S O7404-3:2009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三 本标准与I S O7404-3:2009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三 本标准与I S O7404-3:2009相比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用 本标准 代替 本国际标准 ; b)用小数点 . 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 ; c)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和引言三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42)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文钊二张秀仪二刘善德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T8899 1988二G B/T8899 1998三

煤岩显微组分划分

A1 镜质组 镜质组是由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腐植化作用和凝胶化作用而形成的显微组分组。 在低煤化烟煤中,镜质组的透光色为橙色一橙红色,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色,无突起。随煤化程度增加,反射力增大,反射色变浅,可由深灰色变为白色;透光色变深,可由橙红色变为棕色,直至不透明;正交偏光下光学各向异性明显增强。 镜质组有时具弱荧光性。 根据细胞结构保存程度及形态、大小等特征,分为3个显微组分和若干个显微亚组分。A1.1 结构镜质体 显微镜下显示植物细胞结构的镜质组显微组分(指细胞壁部分)。根据细胞结构保存的完好程度,又分为2个亚组分。 A1. 1.1 结构镜质体1 细胞结构保存完好的结构镜质体。细胞壁未膨胀或微膨胀,细胞腔清晰可见,细胞排列规则。细胞腔中空,或为矿物和其他显微组分充填。 A1. 1. 2 结构镜质体2 细胞壁强烈膨胀,细胞腔完全变形或几乎消失,但可见细胞结构残迹。细胞腔闭合后常呈线条状结构。由树叶形成的结构镜质体2,常具角质体镶边,有时显示团块状结构。 A1.2 无结构镜质体 显微镜下不显示植物细胞结构的镜质组分。根据形态特征,无结构镜质体又分为4个亚组分。 A1.2. 1 均质镜质体 在垂直层理切面中呈宽窄不等的条带状或透镜状,均一、纯净.常见垂直层理方向的裂纹。低煤级烟煤中有时可见不清晰隐结构,经氧化腐蚀,可见清晰的细胞结构。该组分为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的标准组分之一。

A1.2. 2 基质镜质体 没有固定形态,胶结其他显微组分或共生矿物。均匀基质镜质体显示均一结构,颜色均匀;不均匀基质镜质体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颜色略有深浅变化的团块状或斑点状集合体。与均质镜质体相比,反射率略低,透光色略浅。该组分亦为反射率测定标准组分之一。 A1.2. 3 团块镜质体 多呈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或略带棱角状、轮廓清晰的均质块体。常充填细胞腔,其大小与细胞腔一致;也可单独出现,最大者可达300 um。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色或浅灰色,透射光下为红色--红褐色。 A1.2. 4 胶质镜质体 均一纯净,无确定形态,常充填在细胞腔、裂隙及真菌体和孢粉体的空腔中。镜下其他光性特征与均质镜质体相似。 A1.3 碎屑镜质体 粒径小于10um的镜质组碎屑,多呈粒状或不规则状,偶见棱角状。常被基质镜质体胶结,并且不易与基质镜质体区分。 A2 惰质组 主要由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受丝炭化作用转化形成的显微组分组。少数惰质组分来源于真菌遗体,或是在热演化过程中次生的显微组分。油浸反射光下呈灰白色一亮白色或亮黄白色,反射力强,中高突起。透射光下呈棕黑色一黑色,微透明或不透明。一般不发荧光。惰质组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的光性变化不及镜质组明显。根据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等惰质组分为以下若干组分。 A2.1 丝质体 油浸反光下为亮白色或亮黄白色,中一高突起,具细胞结构,呈条带状、透镜状或不规则状。常见细胞结构保存完好,甚至可见清晰的年轮及分节的管胞。细胞腔一般中空或被矿物、有机质充填。根据成因和反射色不同分为2个亚组分。

煤岩组分英文

煤岩组分中英对照 Lithotype: 宏观煤岩类型 Lithotypes: (宏观)煤岩组分 coal macerals:煤岩显微组分 Maceral: 显微组分 moisture; 碎屑镜质体 ash灰分; volatile matter挥发分 total sulfur全硫; telinite:镜质体; VD-vitrodetrinite碎屑镜质体; V-total vitrinites全镜体; Sp-sporinite孢子体; Cut-cutinite角质体; Re-resinite树脂体; Sub-suberinite木栓质体; F-fusinite丝质体; SF-semifusinite半丝碳煤素质; Ma-macrinite粗粒体; micrinite微粒体; ID-inertodetrinite碎屑惰质体; total inertinites总惰质组; homocollinite: 均质镜质体 desmocollinite: 基质镜质体 telinite (provitrinite): 结构镜质体 vitrinite:镜质组;exinite:壳质组:inertinite:惰质组 Gelation macerals: 凝胶化组分 vitrinite macerals: 镜质组分 bright coal :(光)亮煤;semi-bright coal :半亮煤;dull coal :暗淡煤;semi-dull coal :半暗煤 vegetation index:植物指数 Groundwater impact index地下水影响指数 Water-dynamic condition:水动力条件 texture preservation index(TPI): 结构保存指数 gelification index(GI): 凝胶化指数 shoreland: 滨岸 lacustrine: 湖泊 Transgression and regression:海进和海退 coal-bearing series:含煤岩系 coal-bearing strata: 含煤地层 coal -forming environment:成煤环境 epicontinental littoral:陆表滨岸 pet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煤岩学特征 peat paleo-bog: 古泥炭沼泽 peat swamp(bog):泥炭沼泽

云南某铁锰矿岩矿鉴定报告

某铁锰矿岩矿鉴定报告 一、矿石的化学成分 根据光谱半定量的分析结果,该矿的主要有用元素为Fe和Mn,分别为35%和17%,主要杂质元素为P、S、Si、Al、K、Ca等。 表1 矿石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 二、矿石的矿物组成 根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该矿的矿物成分组成十分复杂,主要矿物为硬锰矿、褐铁矿、赤铁矿、少量磁铁矿、钛铁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白云母、钠长石和绿泥石等。 表2 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

图1 矿物组成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的矿物应该是硬锰矿(红色)和褐铁矿(草绿色)、和铁锰氧化物(粉红色),以及是高含铝硅的褐铁矿褐锰矿混合物(黄色)以及石英(浅蓝色),其他矿物含量较低,基本与脉石矿物解离,说明矿石中铁、锰矿物的原生力度想对较粗。 三、主要矿物的特征 1、硬锰矿 黑色,莫氏硬度4—6,性脆,比重4.4—4.7,产于矿床氧化带中,该矿中硬锰矿的组成复杂,粒度粗细不均,主要0.01-0.1mm之间,细粒在0.005mm左右。在经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主要杂质元素有Al、K、P、Si、Fe等,平均含Mn60.39%。其中P元素的含量较高,平均为1.74%,磷将影响锰精矿的品质,选矿时应该注意。 表3硬锰矿中元素组成(x射线能谱结果,wt%)

平均35.930.4760.39 2.850.93 4.29 1.74 图2硬锰矿含有一定量的K和Si,能谱图 图3硬锰矿含有一定量的Al和Si,能谱图 图4硬锰矿余褐铁矿连生产出,EDS背散射图像

图5硬锰矿呈细脉状与褐铁矿连生产出,光片(单偏光) 图6 胶状结构产出的硬锰矿,Mn的含量不均一,光片(单偏光)

专升本复习资料煤矿地质第五章.docx

煤矿地质第五章 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 一、名词解释: 1、含煤岩系:含煤岩系是指一套含有煤层并口在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岩系,简称为煤系,其同义词有含煤地层、含煤建造。 2、煤田是指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面积一般由几十到几百平方千米。如山西大同宁武煤田、辽宁阜新煤田、山东鲁西煤田等。 3、煤产地是指受后期大地构造变动和剥蚀作用而分隔开的一些单独的含煤岩系分布区,或面积和煤炭储量均较小的煤田。 4、矿田是煤田内划归一个矿山开采的部分,地下开采的矿田又称井田。一般一个井田即为一个煤矿。 二、填空: 1、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图5-1):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第二阶段,煤化阶段。 2、煤化作用分为煤成岩作用和煤变质作用两个阶段。 (1)煤成岩作用:泥炭或腐泥被掩埋后,在地温、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压实、脱水、固结,腐植酸向腐植质转变而成褐煤的过程称为煤成岩作用。 (2)煤变质作用:褐煤在地下受相对较高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转变为烟煤、无烟煤、天然焦、石墨等的地球化学作用称为煤变质作用。 3、煤岩成分指肉眼能观察到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即丝炭、镜煤、暗煤和亮煤。 4、宏观煤岩类型分为:光亮煤、半亮煤、半暗煤、暗淡煤。 5、煤中的有机质主要由C、H、O、N、S等五种元素组成,其中乂以C、H、O为主,其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 6、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四个项目。 7、根据煤层屮有无稳定的岩石夹层(夹肝),将煤层分为两种结构类型。 (1)简单结构煤层煤层中不含稳定的呈层状的岩石夹层,但含有呈透镜体或结核分布的矿物质。(2)复杂结构煤层煤层中常夹有稳定的呈层状的岩石夹层,少者1?2层,多者十儿层。

第四章 页岩中的有机显微组分成岩演化

第四章页岩的有机显微组分成岩演化 对黑色页岩研究的关键之一就是其中的有机组分。无论作为多金属富集层或作为气(油)源岩层而言,有机组分的研究对矿床的形成、分布和利用都具有关键的作用,同时对生物演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通过在对早寒武世黑色页岩以及塔里木海相页岩的有机显微组分特征及其与生物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投射光、反射白光和反射荧光想结合,以干酪根为主,再结合全岩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释组分的成因。通常,黑色页岩的很多细微的形态的观察不容易,因此多采用对分散有机质加以富集来进行研究,常常通过制作薄片、光片的方法进行对其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分布特点进行观察,并加以解释显微组分的成因。 第一节页岩中的有机显微特征 1 有机显微组分的划分 通常的,对于烃源岩来说,主要的组分为惰质组、镜质组和壳质组。这类经典的煤岩学分类方法适用于高等植物的残体堆积形成的腐殖煤,而对于由海相浮游生物残体聚积形成的腐泥型有机质的分类则不适合。为此,根据海相有机组分的形态、产状、生源和成因等特征,对其进行了划分。根据组分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生物有机碎屑、沥青基质和沥青脉体;根据生源,可以分为动物型,植物型和混合型;根据沉积类型可分为原地和异地;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原生、新生和外来的。 综合的看,根据张爱云老师对南方海相页岩的有机组分的划分为如下表1。 表1 南方海相页岩有机组分划分 根据金奎励老师等对塔里木海相页岩的划分可以分为三类:原生形态有机质、原生无形态有机质和次生有机质。 根据组分的母质来源、成烃贡献可以将原生态有机质分为陆生形态有机质和水生形态有机质;其中陆生形态有机质为高等植物成因的三大组分,可与煤岩组分相对比,出现在晚古生代海相烃源岩中。水生形态有机质主要指由水生生物所形成的形态有机组分,包括了藻类组、凝源组及动物有机组,其中包含有镜状体、海相惰性体。其中镜状体水生生物凝胶作用而形成,海相惰性体在低成熟-成熟时主要为动物硬质部分形成,而在高成熟-过成熟时还包括活性物质转变而来的惰性体。动物有机组分由动物外皮形成的动物碎屑体(其中包括有笔石、几丁虫、牙形刺、介形虫、有孔虫等)及动物软体两个亚类。原生无形态有机质主要指的是沥青质体,在干酪根中归入无定型体。次生有机质包括微粒体、渗出组(油滴、油膜、渗出沥青体)、沥青组及包体有机质。微粒体生烃残余物,既可以由高等植物形成,也可以

岩矿鉴定报告

岩矿鉴定报告 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0.9m)薄片号:1 野外定名:浅灰色含炭质油迹细砂岩 肉眼观察:手标本为灰黑色,有少量植物炭化的碎片,水平层理明显。 镜下观察:水平纹理构造,粉砂状结构。 岩石中的水平层理由粉砂砂粒与粘土物质及有机质等含量的不同表现出来。有的层理石英粉砂多,有的云母等类多,有的有机质多(呈灰黑色),水平层理十分清晰。 岩石中有二条裂缝(指该薄片中),这二条裂隙平行水平层理连续延伸,一条长10.8mm,另一条8.3mm,裂隙宽度0.03mm—0.08mm之间。 岩石很细,砂粒约占80%±,粘土质点(隐晶质)、有机质等约占20%±。 砂粒:都在粉砂级范围内,大体上长粒状粉砂粒有定向性,与层理一致。粉砂粒主要由石英(50%±)、长石(10%±)、黑云母(15%±)、白云母(2%±)、黑色铁质(3%±)、碳酸盐(20%±)组成。此外还有微量绿泥石、磷灰石等。 石英粉砂:棱角状、长棱角状较多;粒状石英粒径在0.02mm—0.06mm之间,长棱角状的最高达0.1mm,但宽度在0.02mm±,消光均匀,干净、透明,一级白干涉色。 黑云母:棕黄色,条状,长在0.05mm±,宽在0.01mm±,定向性强,多色性为棕黄(Ng’)→浅黄(Np’)。 碳酸盐:有方解石和白云石,后者远多于前者,常见菱形颗粒,高级白、闪突起明显,粒径多0.04mm。 长石:粘土化和绢云母化均有,有的可见聚片双晶,粒径在0.02mm—0.04mm之间。 油迹:棕黄色,与黑云母颜色相同,二者难区分。区别处:油迹不是条状,也没有多色性,呈均质性。 鉴定名称:灰黑色含炭质油迹粉砂岩 柳评177井(1560.9m),5x

含煤岩系的特征

含煤岩系的特征 伍勇勇 摘要:含煤岩系是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亦称含煤构造、含煤地层、煤系等。含煤岩系是在一定古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煤层、岩性、沉积岩、旋回构造等特征。 关键字:含煤岩系含煤岩系的特征煤层特征含煤岩系岩性沉积相旋回构造 一、煤层的特征 煤层是由植物遗体转变而来的可燃有机沉积岩层。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赋存状态及其变化,是确定煤田开发规划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煤层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1.煤层的形成 煤是植物遗体经成煤作用转变而来。成煤植物在泥炭沼泽中生长、繁殖、死亡乃至遗体的堆积、埋葬,直到形成泥炭层的整个过程中,都与沼泽水位的相对升降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变现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沼泽水位上升速度小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即过渡补偿。此时,沼泽供水越来越困难,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还会使已堆积的泥炭层因暴露 而遭到剥蚀,因此很难形成厚煤层。 (二)沼泽水位上升速度大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即补偿不足。这种情况下,沼泽覆水不断加深,植物也将难于生存。泥炭堆积作用暂停,呆滞于泥、 砂等沉积物,形成煤层顶板或夹矸 (三)沼泽水位上升速度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基本一致,即均衡补偿。这时植物生长、繁殖,泥炭堆积作用得以持续进行,可形成厚煤层和特厚煤层自然界中沼泽水面上升速度和植物遗体堆积速度之间的平衡是由条件的、相对 的、暂时的。由于泥炭层堆积的整个过程中,往往是上述三种情况反复交替, 因而形成的煤层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和结构。 2.煤层的结构 (1)煤层的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其它岩石夹层的存在,可分为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两种。前者不含夹石,而后者则含层数不等、厚薄不一的夹石层。 夹石层的多少及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聚煤期古构造和古地理条件。一般来说,聚煤期沉积环境比较稳定时,煤层中的夹矸层数少,厚度小且稳定,多为 薄层状;当聚煤期沉积环境不稳定时,煤层中的夹矸层数多,形态多样,且常 不稳定。一般夹矸可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一些薄而分布稳定的夹矸常是

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

水城县杨家寨煤矿 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

参加评估人员 2019年3月22日

目录 1.前言 (1) 2.矿井概况 (2) 2.1地理概况 (2) 2.2井田境界 (3) 2.3 矿井开拓及设计生产能力 (4) 3.矿井地质 (5) 3.1 地质构造及特征 (5) 3.2 地质构造 (7) 3.3 煤层及煤质 (9) 3.4 矿井瓦斯 (18) 4.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 (19) 4.1 评估范围 (19) 4.2 评估依据 (19) 4.3 评估方法 (19) 4.4煤层瓦斯含量测算 (19) 4.5煤层瓦斯压力测算 (21) 4.6 煤层突出危险性认定 (21) 5.评估结论 (22) 1.前言 水城县杨家寨煤矿开采井田的煤系地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3层(C1、

C2、C5、C6、C8、C9、C10、C12、C13、C18a、C18b、C66、C67-69煤层),其中,设计开采的C1、C6、C12、C18煤层中,C1、C12、C18煤层经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12月7日鉴定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C6煤层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于2013年4月鉴定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其余的C2、C5、C8、C9、C10、C13、C66、C67-69等8层煤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第一百九十一条“突出矿井的新采区和新水平进行开拓设计前,应当对开拓采区或者开拓水平内平均厚度在0.3m以上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评估结论作为开拓采区或者开拓水平设计的依据”的要求,公司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矿井开采范围内未鉴定突出危险性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 2.矿井概况 2.1地理概况 1)位置及交通 水城县杨家寨煤矿位于水城县阿戛镇境内,属于贵州省格目底向斜北东翼东段,行政区划属水城县阿戛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4′18″~104°54′42″,北纬26°30′05″~26°30′29″。距水城县25km,矿山有乡村公路接S314省道与水城县城相通。水城县城有贵(阳)昆(明)铁路通过,交通条件较好,矿井交通便利。 2)地形地貌 井田属构造侵蚀、溶蚀地貌,地形是以仲河为界,南北两侧高,并由北西向南东倾斜,最高点位于南西部的飞仙关地层山脊,标高1875.5m,最低点在仲河河谷,标高1570m左右,相对高差305.5m。 区内地形起伏大,多呈斜坡,坡度10°~65°,一般坡度在20°~35°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及地质意义

文章编号:1001-6112(2012)02-0182-04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及地质意义 钱门辉1,2,侯读杰2,蒋启贵1,郑伦举1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摘要:以黄岩14-1-1井为例,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可以划分为2种类型:类型一以镜质组为主,类型二以壳质组+腐泥组为主三2种类型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生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类型一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液态烃为主,类型二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气态烃为主,2种类型的煤系烃源岩纵向和横向上差异性分布导致了西湖凹陷油气藏表现为上油下气的分布特征三关键词:显微组分;生烃母质;煤系烃源岩;西湖凹陷;东海陆架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1+13 文献标识码:A Features and geologic significance of maceral composition of coal -bearing source rocks in Xihu Sag Qian Menhui 1,2,Hou Dujie 2,Jiang Qigui 1,Zheng Lunju 1 (1.Wu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Geology ,SINOPEC ,Wuxi ,Jiangsu 214126,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Reservoir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China )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udies of well HY14?1?1,the maceral composition of coal?bearing source rocks in the Xihu Sag was divided into 2types including type Ⅰmainly of vitrinite and type Ⅱmainly of exinite and sa?propelinite.The simulation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types indicated that the type Ⅰmainly generated liquid hydrocarbon while the type Ⅱmainly generated gaseous hydrocarbon.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types of coal?bearing source rocks led to the present distribution of petroleum in the Xihu Sag,that is,oil in the upper formations and gas in the lower formations. Key words :maceral composition;hydrocarbon generation material;coal?bearing source rocks;Xihu Sag;Shelf Basin of Eastern Sea 煤成油气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球化学家关注的焦点,也是石油地质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在煤成油气的成因二判别和聚集规律方面,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7]三本文主要从有机岩石学角度,结合显微组分生烃模拟资料,着重研究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生烃母质特点及其成烃贡献三 1 地质概况 西湖凹陷位于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东海陆架盆 地浙东坳陷东部,总面积约4.6×104km 2,新生界最大沉积厚度达15000m,系我国东海海域油气勘探的重点凹陷三勘探现状表明,其油气主要分布于古近系花港组和平湖组煤系沉积区,源岩为花港组和 平湖组煤系地层[8]三 2 显微组分组成与分布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从有机岩石学可分为2 种类型,以HY14-1-1井为代表,类型一:镜质组占50%~95%, 壳质组+腐泥组”占10%~30%,惰质组不足10%;类型二: 壳质组+腐泥组”占 70%~90%,镜质组占10%~20%,惰质组不足10%(图1)三 对本次研究代表性井现有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图2),花港组上煤系烃源岩代表水生低等生物母质的类型二数量较多,生油贡献较大,HY14-1-1井与HY7-1-1井中类型二的烃源岩较类型一的 收稿日期:2011-04-25;修订日期:2012-02-02三 作者简介:钱门辉(1985 ),男,助理工程师,从事油气运移与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三E?mail:qianmh.syky@https://www.doczj.com/doc/111836572.html,三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097)资助三 第34卷第2期2012年3月 石 油 实 验 地 质PETROLEUM GEOLOGY &EXPERIMENT   Vol.34,No.2 Mar.,2012

煤岩测定

煤岩分析仪测定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和煤岩显微组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CA SmartScope 2000 series全自动智能型煤岩分析仪测定原理和应用。 2、熟悉煤样的制备、镜质体反射率和煤岩显微组分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在显微镜油浸物镜下,对镜质体抛光面上的限定面积内垂直入射光的反射光(λ=546nm)进入光电转换器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仪器放大后由精密仪器测出,再与已知反射率的标准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反射光强度进行对比计算,结果即为镜质体反射率,用Rmax或Re表示。 2、煤岩显微组分的测定:根据煤中不同的显微组分颜色、反射力、突起、形态、结构特征,将粉煤光片置于反射偏光显微镜下,白光入射,用数点法统计各种显微组分的百分比。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MCA SmartScope 2000 series全自动智能型煤岩分析仪1台、稳压器1台、测温仪1台、打印机1台、预磨机1台、抛光机1台、超声波清洗器1台、干燥箱1台;坩埚、玻璃棒、(冷胶模具)、(镶嵌机、电热炉)等; 药品:冷成型:[冷胶粘结剂(不饱和聚酯树酯)、固化剂[过氧化环已酮和二丁酯溶液(1+1)]、促进剂(钴皂液在苯乙烯中6%溶液)]、热成型:镶嵌粉抛光剂、香柏油、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 1 煤砖光片的制备 1.1 粉煤样的制取 将空气干燥煤样通过反复过筛和反复破碎筛上物,直至完全通过1mm试验筛,使小于0.1mm的煤样质量不超过10%。 1.2 制备煤砖 1.2.1 冷胶法制备煤砖 不饱和聚酯树脂冷胶的配制:依次滴入粘结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促进剂(钴皂液在苯乙烯中6%溶液)、固化剂 [过氧化环已酮和二丁酯溶液(1+1)],

岩性鉴定

三大岩性初步鉴别方法来源:邓震的日志(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 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 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l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含煤岩系岩性鉴定标准

含煤层系沉积岩标准鉴定手册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2007年8月20日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第一节岩石的分层 1.凡厚度大于0.5米的不同岩层应单独分层。 2.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煤层顶底板、有益矿层等,厚度虽小于0.5米,亦应单独分层。

3.厚度大于0.7米的夹矸应单独分层。 4.岩层的倾角变化较大时,须在骤变点注明深度或按倾角变化单独分层。 5.分层时不用“互层”一词。当两种不同岩石厚度均小于0.5米,且交替出现时,应取其厚 者确定岩石基本名称,描述时应在“其他”栏中注明。 第二节岩石的鉴定与描述 一、各类岩石的鉴定与描述内容 各类岩石的鉴定与具体描述内容,按表2-1各“√“符号所表示,逐项填写。各类有益矿产达到国家工业品者,均按不同矿种进行鉴定与描述。 二、各项鉴定、描述的具体规定(表2-1种各项,须按下列规定进行鉴定与描述。) 1.颜色

2.不准使用实物形容颜色。 2.岩层单层厚 3.结构 01~09主要指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10~12主要指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13~22主要指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结构;23~32主要指可燃有机岩的结构。 4.成分

5.圆度(图2) 6.分选性 注:百分数系指主要粒级数量所占比例。 7.填隙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 (1)砾岩(角砾岩)的填隙物质,包括充填物和胶结物。充填物质指粒径小于2mm(φ=-1)的陆源碎屑物质;胶结物指化学及胶体成因的、起胶结作用的物质。 (2)砂岩填隙物质,包括杂基(粒径<0.03mm,>5φ)和胶结物。 8.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结构(图3、图4) 需要说明的是: (1)胶结类型指胶结物的分布状况及胶结物与碎屑颗粒之间的关系。 (2)胶结物结构主要指胶结物的晶体大小、晶体生长方式及重结晶程度等。 9.结核

河南省卢氏县某铜铁矿岩矿鉴定报告

河南省卢氏县某铜铁矿岩矿鉴定报告 2020年10月

1.矿石的化学成分分析 1.1原矿光谱分析 原矿进行光谱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原矿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 表示灵敏度以下未出现检测线 1.2原矿化学多项分析 对原矿样品进行化学多项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注:Au、Ag单位为10-6 从上表可知,矿石中有价元素主要为铜、铁和硫,伴生贵金属银的品位为2.80g/t,达到铜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标准,可考虑综合回收。

表3 铁物相分析结果 表4 铜物相分析结果 该矿属于铜铁混合矿石,磁性铁占41.61%,硫化铜占66.47%,铜的氧化率较高。 2 矿石的矿物组成 2.1 X衍射分析结果 表5 矿物X—射线衍射粉末数据表

2.2 矿物组成及含量 通过光薄片的鉴定,人工重砂分析、X衍射分析结果,初步得出该矿的主要矿物组成如表6。 表6主要的矿物的相对含量(%) 3矿石的结构构造 3.1矿石构造 (1)块状构造:矿石各组分分布比较均匀,呈块状构造。 (2)细脉状构造:黄铜矿呈细脉状分布在矿石中。 (3)浸染状构造:金属硫化物和磁铁矿多呈稠密浸染状分布在矿石中。 3.2矿石结构 (1)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大部分的黄铁矿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 (2)细粒浸染状结构:细粒磁铁矿和赤铁矿多呈细粒浸染状结构。 (3)交代结构:赤铁矿沿着磁铁矿边缘交代,或斑铜矿交代黄铜矿,构成交代结构。 (4)包含结构:黄铁矿包裹黄铜矿,或磁铁矿包裹黄铜矿。

4.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和粒度分析 4.1黄铜矿 黄铜矿多呈不规则粒状,浸染状分布,多与磁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等金属矿物密切共生,少量黄铜矿被辉铜矿交代,构成交代反应结构。黄铜矿多分布在脉石矿物粒间,但是由于黄铜矿为不规则状,与脉石矿物的多为不平直接接触,部分黄铜矿包裹细粒的黄铁矿,或黄铁矿包裹细粒的黄铜矿,黄铜矿粒度一般在0.01-0.7mm之间,主要集中在0.05-0.4mm 之间,对黄铜矿进行原生粒度统计,结果见表7。从表7中可以看出,200目以上仅占55.93%,说明黄铜矿以中细粒嵌布为主,但是在0.02mm以下占9.41%,这部分细粒的黄铜矿由于单体解离困难,容易进入尾矿损失。 表7黄铜矿的原生粒度统计结果

含煤岩系岩性鉴定标准

含煤层系沉积岩标准鉴定手册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2007年 8月20日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第一节岩石的分层 1.凡厚度大于0.5 米的不同岩层应单独分层。 2.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煤层顶底板、有益矿层等,厚度虽小于0.5 米,亦应单独分层。

3.厚度大于0.7 米的夹矸应单独分层。 4.岩层的倾角变化较大时,须在骤变点注明深度或按倾角变化单独分层。 5.分层时不用“互层”一词。当两种不同岩石厚度均小于0.5 米,且交替出现时,应取其厚者 确定岩石基本名称,描述时应在“其他”栏中注明。 第二节岩石的鉴定与描述 一、各类岩石的鉴定与描述内容 各类岩石的鉴定与具体描述内容,按表2-1 各“√“符号所表示,逐项填写。各类有益矿产达到国家工业品者,均按不同矿种进行鉴定与描述。 二、各项鉴定、描述的具体规定(表2-1 种各项,须按下列规定进行鉴定与描述。)岩石鉴定与描述的内容表

1.颜色 注:1.复色命名法:深浅度+次要色+ 基本色; 2.不准使用实物形容颜色。 2.岩层单层厚 注:岩层单层厚系指岩层内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厚度。3.结构 01~09 主要指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10~12 主要指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13~22 主要指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结构; 23~32 主要指可燃有机岩的结构。

4.成分 5.圆度(图 2) 6.分选性 7.填隙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 (1)砾岩(角砾岩)的填隙物质,包括充填物和胶结物。充填物质指粒径小于2mm(φ =-1)的陆源碎屑物质;胶结物指化学及胶体成因的、起胶结作用的物质。 (2)砂岩填隙物质,包括杂基(粒径<0.03mm ,>5φ)和胶结物。 8.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结构(图 3、图 4) (1)胶结类型指胶结物的分布状况及胶结物与碎屑颗粒之间的关系。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 中国能源结构、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及生产格局、能源发展战略是什么?P1 答:中国能源结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油气资源总量偏少。(富煤、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的分布:东少西多,南贫北丰,相对集中。 生产格局:北煤南运,西煤东调。 能源发展战略: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 2. 煤炭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煤炭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烟雾等。 3. 何谓洁净煤技术?有哪些研究内容? 答: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 洁净煤技术的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煤炭加工、煤炭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如:选煤,型煤,水煤浆,超临界火力发电,先进的燃烧器,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道气净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等。 4. 煤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P4 答:煤化学是研究煤的生成、组成(包括化学组成和岩相组成)、结构(包括分子结构和孔隙结构)、性质、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广义煤化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煤炭转化工艺及其过程机理等问题。 第二章习题 1. 煤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P6 答:煤是由植物生成的。 在煤层中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植物化石和炭化了的树干;煤层底板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根化石、痕木化石等植物化石;在显微镜下观察煤制成的薄片可以看到植物细胞的残留痕迹以及孢子、花粉、树脂、角质层等植物残体;在实验室用树木进行的人工煤化试验,也可以得到外观和性质与煤类似的人造煤。这就有力地证实了腐植煤是由高等植物变来的。 2. 按成煤植物的不同,煤可以分几大类? P12 答:按成煤植物的不同,煤主要分为腐植煤、腐泥煤、腐植腐泥煤。 腐植煤:高等植物 腐泥煤:低等植物 腐植腐泥煤:高等植物+低等植物 3. 简述成煤条件。P20-21 答:煤的形成必须具备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等条件。

矿物与岩石的鉴定-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矿物与岩石的鉴定 注意:表头能填的都要填上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造岩矿物的标本的观察,认识常见造岩矿物。 2、学习根据造岩矿物的形态和物理特性,用肉眼鉴定常见造岩矿物的实际技能和描述矿物的基本方法。 3、对各类常见岩石标本进行综合肉眼鉴定。 二、实验原理 1、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成分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由于其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形成时地质环境的不同,造成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呈现不同的特征。 2、各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不断地进行着相互间的转化,岩石的原始物质是岩浆,岩浆在侵入活动过程中冷凝成各种火成岩。火成岩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沉积岩。在大规模的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已形成的火成岩、沉积岩,下降到地壳深处,受湿度、压力、岩浆分异的化学溶液的影响而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各种变质岩。 三、使用仪器、设备、材料 1、仪器:放大镜、小刀、条痕板等 2、材料:矿物及岩石标本 四、实验步骤 (一)矿物的肉眼鉴定法,通常情况下,可参照下列步骤进行: 1、首先观察矿物的光泽。 2、然后试验矿物的硬度。 3、再观察矿物的颜色。 4、进一步观察矿物的形态和其它物理性质。针对有限的几种可能性,逐步地缩小范围,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最终鉴定出矿物,定出矿物名称。 (二)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具体步骤可为: 1、观察岩石的构造。 2、观察岩石结构。

3、分析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 4、最后应注意的是在肉眼鉴定岩石标本时,常常有许多矿物成份难于辨认,如具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的火成岩,泥质或化学结构的沉积岩,以及部分变质岩,由结晶细微或非结晶的物质成份组成,一般只能根据颜色深浅、坚硬性、比重大小和“盐酸反应”等进行初步的判断。 五、实验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一)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综合鉴定 (自己查找资料,描述自己感兴趣的两种矿物!) (根据你所选择的岩石的种类,选择一张表格来描述岩石性质) 表2 认识岩浆岩 表2 认识沉积岩 表2 认识变质岩

含煤岩系岩性鉴定标准

含煤层系沉积岩标准鉴定手册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2007年8月20日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第一节岩石的分层 1.凡厚度大于0.5米的不同岩层应单独分层。 2.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煤层顶底板、有益矿层等,厚度虽小于0.5米,亦应单独分层。 3.厚度大于0.7米的夹矸应单独分层。 4.岩层的倾角变化较大时,须在骤变点注明深度或按倾角变化单独分层。 5.分层时不用“互层”一词。当两种不同岩石厚度均小于0.5米,且交替出现时,应取其 厚者确定岩石基本名称,描述时应在“其他”栏中注明。 第二节岩石的鉴定与描述 一、各类岩石的鉴定与描述内容 各类岩石的鉴定与具体描述内容,按表2-1各“√“符号所表示,逐项填写。各类有益矿产达到国家工业品者,均按不同矿种进行鉴定与描述。 二、各项鉴定、描述的具体规定(表2-1种各项,须按下列规定进行鉴定与描述。)岩石鉴定与描述的内容表2-1

2.不准使用实物形容颜色。 2.岩层单层厚 注:岩层单层厚系指岩层内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厚度。3.结构 01~09主要指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10~12主要指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13~22主要指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结构; 23~32主要指可燃有机岩的结构。

5.圆度(图2) 6.分选性 注:百分数系指主要粒级数量所占比例。 7.填隙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 (1)砾岩(角砾岩)的填隙物质,包括充填物和胶结物。充填物质指粒径小于2mm (φ=-1)的陆源碎屑物质;胶结物指化学及胶体成因的、起胶结作用的物质。 (2)砂岩填隙物质,包括杂基(粒径 <0.03mm ,>5φ)和胶结物。 8.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结构(图3、图4) 需要说明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