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案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四川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案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四川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案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四川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案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5学时)

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个性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2、理解需要的概念,了解需要的种类,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理解动机的概念,了解动机的分类

4、理解兴趣的概念及功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需要概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概念、动机的功能、兴趣功能兴趣品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法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概述部分由教师讲解,着重讲清楚个性的特征;

2、用实验与实例讲解马斯洛的需要层序理论;

3、动机和兴趣主要采用以自学为主的方式。

七、教学内容: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1学时)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不是指一时表现的心理现象,而是指人在较长时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于适应或改

变客观世界经常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因而个性心理都是比较稳定的。比如一个人处事总是很谨慎小心,循规蹈矩,处事稳重,偶尔间也会表现轻率马虎的举动,在这里谨慎稳重是他的个性特征,而不是说马虎轻率是他的个性特征。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论是如何稳定的个性,在一定社会的影响和教育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在青少年时代这种可塑性更大。

2、个性的独特性

由于人的个性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人的个性面貌总是千差万别,独具风格,就是再类似的个性也都表现出某些个体的色彩,所以个性具有独特性。

3、个性的社会性

人既包括自然的生物特性,也包括社会的本质特性,而后者是主要的。因为人的个性是作为具有自然生理特征的人在参加到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因而决定个性发展方向的不是抽象的生物因素,而是现实的社会因素。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个性“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还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共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一切个性形成和发展都受一定社会生活所制约,具有明显的社会制约性。

三、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是多水平、多层次、多侧面、十分复杂的有机统一的体系。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三个因素构成。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它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和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在个性倾向性的诸因素中,世界观居最高层次,决定着一个人总的思想倾向:需要是基础,对其它成分起调节作用。就人的整个心理现象而言,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最高调节者,也是个性的积极性源泉。它直接制约着个性心理特征,又影响人的心理过程,从而使心理现象在每个人具体身上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比较稳定的特征,它表明一个人的比较典型舶心理活动和行为。个性

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其在心理过程中形成而后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过程。例如,人的观察力得到发展,它可以提高知觉过程的质量。一个人有好记性,可以促使记忆过程的进行,从而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

个性心理的两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进行活动的。人总是凭着他最稳定而强有力的个性心理特征去实现一定的目的、需要,而人在这个变革现实,实现预期目的的过程中,自我意识调节作用是不可少的。有时调节自己的需要,以符合社会的需要;有时需要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目的的需要。

四、个性与因材施教

了解和掌握人的个性心理,在教育实践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既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前提条件。因此,只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因材施教。这里的“材”就是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是教育教学时因材施教的主要依据。这样做不但能提高教育效果,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任何教育影响的效果都以它落在什么样的心理基础大为转移。所以,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不但能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可以防止和消除教育教学上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不良影响。

由于了解学生个性在教育实践中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所以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研究这一问题。孔子就是因材施教的专家。他经常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有一次他的弟子仲由和冉求一同去问孔子问题。冉求问:我要明白一个道理是否马上照着做?孔子回答:不行,你要回家与父兄商量一下再做。冉求接着问:我要明白一个道理是否可以马上去照着做?孔子回答说:可以,你明白一个道理马上可以去做,不要迟疑。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在一旁疑惑不解地问孔子:“两个人之间问同样的问题,老师为何回答不一样?”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冉求这个学生胆小怕事,遇事总往后退,故我促他一下,鼓励他大胆去做。仲由这个学生,大胆敢干,但做事粗心,所以我缓他一下,让他回家跟父兄商量后再做。这一进一退的做法,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因材施教的范例。

第二节需要(2学时)

一、需要的涵义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事物的内在要求。

(二)需要的特点

1、对象性

需要总是有自己的对象的,或是物质的东西,如衣、食、住等,或是精神的东西,如文化娱乐生活等。需要的对象于内容极其复杂、丰富、多样,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2、社会性

因为需要是由人的生活条件决定的,所以需要总是随着满足需要的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随之而来的满足需要的方式的不断改进而发展变化着。古人衣、食、住的对象不同于今人,他们满足需要对象的方法也不同于今人。人类的需要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3、动力性

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主要源泉。需要一旦出现,行为的力量,推动人从事各种活动,以满足需要。需要越强烈、越迫切,其产生的动力越大。需要越丰富多样,其活动领域也就越宽阔。

(三)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是指对物质对象的需要,如空气、阳光、食物、水、服装、家具、书籍等的需要。物质需要既包括生理需要,又包括社会需要。人的物质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进步。

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及其产品的需要。这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交际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创造的需要、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等。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是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美国的心理学家。他通过对各种人

物的观察和对人物传记的研究,把人类行为的动力从理论上加以系统的整理,在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人的需要由五个层次构成。

1、生理需要

与有机体生存有直接的关系,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包括饮食、性、排泄和睡眠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强烈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人的生存和延续。

2、安全需要

在生理需要获得一定满足后,安全需要成为主要需要。这是自存的需要,包括身体的健康、人身安全、职业稳定、收入有保障、财产保险、年老后的生活保障等。

4、社交需要

也称归属和爱的需要。希望从属一定的群体,成为群体的一员,希望给予他人爱和得到他人的爱。这类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人会感到孤独、空虚。

5、尊重需要

包括自尊和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是指个体对胜任、自信、成就、独立自主等的需求。受到他人的尊重是指个体需要他人的肯定、赞赏。尊重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产生自信心;反之,这些需要受挫则会产生自卑、脆弱、无信心等心理状态。

6、自我实现需要

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成就需要与自我理想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一个人自我进步的愿望,表现为个人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对社会作出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贡献,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自我实现的含义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成为那样的人。”

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是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他认为,需要具有层次性,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的,只有低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才会有动力促使高一级需要的产生和发展。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顶峰。

第三节动机(1学时)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激励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人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在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的。例如,喝水是由于机体内有渴的感觉而引起的;见到熟人要打招呼是出于礼节的要求等等。这些活动的原因,在心理学上我们称它为动机。

二、动机的功能

1、始发功能

人们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总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有动机才能唤起活动,它对活动起着启动作用,动机乃是引起活动的原动力。

2、调节功能

动机使行动有一定的方向,它象指南针和方向盘一样,指引着活动的方向,使行动朝预定的目标进行。

3、强化功能

动机对行动起着维持和强化作用,强化活动达到目的。动机的性质和强度不同,对行动的激励作用也不同,一般地说,高尚的动机比低级的动机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动机强比动机弱具有更多的激励作用。

三、动机的种类

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现根据不同的标准作如下分类:

1、根据需要的种类来划分,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来划分,把动机分为正确的高尚的动机和低下的错误的动机。

3、根据各种动机所起的作用来划分,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主导动机对活动起着推动支配作用,辅助动机起着次要的辅助性作用。例如,一个三好学生,努力学习的主导动机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报效祖国。而辅助动机是学习好可以受到老师表扬、同学赞扬,可以获得奖学金。

4、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宋划分,把动机分为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

第四节兴趣(1学时)

一、兴趣的涵义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兴趣对活动的作用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第二,对正在进行活动的推动作用:第三,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

二、兴趣的种类

人的兴趣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其主要有:

1、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把兴趣划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2、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以把兴趣划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例如,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结果的兴趣。例如,对通过学习取得职业的兴趣,对工作后的报酬的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于学习都是必要的,因为缺乏直接兴趣,学习会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就难以把学习坚持下去,这两种兴趣的有机结合,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

3、根据兴趣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兴趣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

短暂兴趣是和某种活动紧密联系的兴趣,它产生于活动中,并随着某种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稳定的兴趣具有稳定性,它不会因活动结束而消失。

三、兴趣的品质

1、兴趣的广阔性

兴趣的广阔性是指兴趣的范围大小。

2、兴趣的倾向性

是指兴趣所指向的具体内容和对象。

3、兴趣的稳定性

指兴趣的稳定程度。

4、兴趣的效能性

指兴趣对活动产生的效果大小的品质。凡是能促使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工作,并产生明显效果的都是积极的有效能的兴趣。相反,兴趣只停留在口头或文字上,只具有一定的企图和愿望,不能推动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不产生任何效果,则是消极的无效能的兴趣。只有产生实际效果的兴趣才是有价值的。

(四)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拉扎若斯(A-L-Lasarus)研究表明: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与智力高的学生的成绩相比,显出更占优势。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与智力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兴趣更为重要。研究是在高中的语文课上进行的,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智能组,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20,但对阅读和写作不感兴趣;一组为兴趣组,学生平均智商为107,但喜欢阅读和写作。两组在学期结束时进行同样的澜0验,结果兴趣组的总成绩优于智能组。兴趣组平均每人阅读20.7本课外书,写论文14.8篇,智能组平均每人阅读课外书5.5本,写3.2篇论文。可见,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努力求知,勤奋钻研,乐而不倦,专心致志地学习。老师要爱惜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并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着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前应该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事情和环境容易产生兴趣:

1、对过去经历过并获得成功结果的事情易发生兴趣。

任何一件获得成功的事都能产生满足感并伴随愉快的情感体验,继而更关心这类事物的发展,并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因此,对学生学习上成功的结果应利用各种机会予以承认,使学生得到愉快的体验。

2、对抱有成功希望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

动机作用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其强度往往取决于对成功结果的期望。在学习活动中制定力所能及的、可以实现的目标是很重要的。

3、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

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成败结果,致使学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学生对适合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大,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多,因此,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课题,有助于发展学习兴趣。

4、新颖的、能引起好奇和注意的事物易引起兴趣。

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和特点,教材内容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的内容要

不断更新和改革,用现代科学的最新知识充实原有的教材。

作业:

1、用“需要的层次说”分析自己的需要状态

2、如何培养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张世富的《心理学教学指导》。人民出版社出版。

2、乔建华主编:《现代心理学概论》,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3、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后分析: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真正内涵,对个性的社会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能用于改善自己对个性的认识,在学生的邮件中可以看到学生在思考自己个性的优劣与完善的方向,因此,本章讲解的内容并不多,但启发学生的思考是本章教学的成功之处。

我准备收集更多名著中典型人物,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的个性特征,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新版)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感知规律、动机激励及个性差异理论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指导意义。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在评价事故发生的原因时,应做多方面的考虑,不仅要从设备、工艺、培训、管理等方面找原因,还要分析矿工们的心理、生理或精神状态方面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事故的发生。煤矿发生的事故,多数情况下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也必须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矿工们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感知规律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人

心理学与管理

心理与管理 和几个朋友一起吃火锅,一个朋友喜欢吃鱼丸,就点了两盘。可是,饭局结束的时候,那两盘鱼丸似乎都没有怎么吃,有朋友就问“你点的鱼丸,你怎么没有吃多少啊?”那位朋友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胃不太舒服,我觉得鱼丸很好吃,是给你们点的。”大伙儿不置可否。其实,这位朋友喜欢吃鱼丸,他就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和他一样,这种常常导致我们犯决策错误的心理现象叫做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 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自己有疑心,就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这种虚假同感偏差使你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给你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1977年,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Lee Ross进行了两项简单而有效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虚假同感偏差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知觉和决策的。 在第一项研究中,被试被要求阅读关于一起冲突的资料,并得知有两种对此冲突做出回应的方式。被试需要做以下三件事情: (1)猜测其他人会选择哪种方式; (2)说出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3)分别描述选择这两种回应方式的人的特征属性。 实验结果则显示,无论被试选择了两种回应方式中的哪一种,更多的人认为别人会做出和自己同样的选择。这就证明了Ross和同事们的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可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就是普遍存在人们思维中的虚假同感偏差。 当被试在描述和自己持不同意见者的特征属性时,Ross又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和与自己有相同选择的人相比,人们对于和自己有不同选择的人的人格,做出了更为极端的预测。也就是可以说,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一致的人有点儿不正常!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和偏差。 在第二项研究中,Ross和他的同事们放弃了假想的情境和纸笔的测试,而选择

四川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案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5学时) 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个性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2、理解需要的概念,了解需要的种类,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理解动机的概念,了解动机的分类 4、理解兴趣的概念及功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需要概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概念、动机的功能、兴趣功能兴趣品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法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概述部分由教师讲解,着重讲清楚个性的特征; 2、用实验与实例讲解马斯洛的需要层序理论; 3、动机和兴趣主要采用以自学为主的方式。 七、教学内容: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1学时)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不是指一时表现的心理现象,而是指人在较长时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于适应或改

变客观世界经常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因而个性心理都是比较稳定的。比如一个人处事总是很谨慎小心,循规蹈矩,处事稳重,偶尔间也会表现轻率马虎的举动,在这里谨慎稳重是他的个性特征,而不是说马虎轻率是他的个性特征。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论是如何稳定的个性,在一定社会的影响和教育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在青少年时代这种可塑性更大。 2、个性的独特性 由于人的个性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人的个性面貌总是千差万别,独具风格,就是再类似的个性也都表现出某些个体的色彩,所以个性具有独特性。 3、个性的社会性 人既包括自然的生物特性,也包括社会的本质特性,而后者是主要的。因为人的个性是作为具有自然生理特征的人在参加到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因而决定个性发展方向的不是抽象的生物因素,而是现实的社会因素。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个性“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还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共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一切个性形成和发展都受一定社会生活所制约,具有明显的社会制约性。 三、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是多水平、多层次、多侧面、十分复杂的有机统一的体系。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三个因素构成。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它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和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在个性倾向性的诸因素中,世界观居最高层次,决定着一个人总的思想倾向:需要是基础,对其它成分起调节作用。就人的整个心理现象而言,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最高调节者,也是个性的积极性源泉。它直接制约着个性心理特征,又影响人的心理过程,从而使心理现象在每个人具体身上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比较稳定的特征,它表明一个人的比较典型舶心理活动和行为。个性

四川理工学院《物理化学》练习题5

练习题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在一个密闭恒容的容器中有A、B、C三种理想气体,恒温下再注入一定量D 气体(理想气体),则A气体分压力( ) (A) 变小(B) 变大(C) 不变(D) 无法确定 2.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的是( )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B)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C)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3.某气体由状态A出发,先后经B、C二状态又返回到状态A。已知:由A到B是绝热可逆过程,由B到C是绝热不可逆过程,由C到A是等温可逆过程。则整个循环过程系统对环境所做的功( ) (A) 大于零(B) 等于零(C) 小于零(D) 不能确定 4. 理想气体经一个不可逆循环过程,则( ) (A) △S(系)>0 (B) △S(环) >0 (C) △S (系) <0 (D) △S(环) <0 5.在恒温恒压下,可依据系统的哪个函数变化值判断过程的自发性?( ) A. ΔS B. ΔH C.ΔG D. ΔU 6. 关于偏摩尔量,下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偏摩尔量的数值只能为整数或为零 (B) 系统的强度性质无偏摩尔量 (C) 纯物质的偏摩尔量等于它的摩尔量 (D) 偏摩尔量是状态函数,其值与物质的数量无关 7. 298K、101.325kPa下,将50ml与100ml浓度均为1mol·dm-3 萘的苯溶液混合,混合液的化学势μ为( ) (A) μ = μ1 + μ2 ;(B) μ = μ1 + 2μ2;(C) μ = μ1 = μ2;(D) μ= ?μ1+ ?μ2 8.以下定律中不属于稀溶液依数性的是( ) (A) 渗透压定律(B) 沸点升高定律(C) 凝固点下降定律(D) 亨利定律. 9.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PCl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α,改变下列条件 何者可使α增大?( ) (A) 增加压力使体积缩小一倍 (B) 体积不变,通入N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C) 压力不变,通入N2气使体积增大一倍 (D) 体积不变,通入Cl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10. 任何一个化学变化,影响平衡常数值的因素是( ) (A) 反应物的浓度(B) 催化剂 (C) 反应产物浓度(D) 温度

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

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 目前,各企业虽然都有一套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也编制了针对各工种、各工段、各岗位较为详尽的《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职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但仍无法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些人认为,企业虽然实行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但随着安全理念的逐层传递,到达一线员工时,势必会产生衰减的情况,这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大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把握职工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因势利导,正面干预,同时注重改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让职工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保持细心、耐心和专心,非常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具体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切实关心职工身心状况,改善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职工长时间疲劳作业、带病工作等。要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不能漠视职工的心理需要。职工需要身心舒适的工作环境,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各种劳动工具,

需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而不单单只是像机器人一样“照章办事”。如果职工过度工作、带病工作,则会产生疲惫、焦虑和痛苦等负面情绪,这种状态可能导致精神不集中,无法保持工作所要求的耐心、细心和专心,也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应该关心职工身心状态、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工具、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以达到调节职工的心理状态、预防危险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善于发现职工的各种心理压力、焦虑和痛苦,进行有效干预和疏导,鼓励职工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与和谐。工作和生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建立起职工工作、生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鼓励职工建立正确的工作观和生活观。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论断:“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精神在身体战场上作战留下的证据。”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内在心理冲突在身体上的表现,大部分意外也有着“故意”的成分。据美国心理学家门林格尔在 《人对抗自己》一书中的论述,生活中有些人平时很少受伤,甚至连割破手指、磕伤膝盖这样的小伤都几乎没有;而另一些人则不然,他们似乎比普通人更容易遭受各种意外和伤害。深度探究后者的心理根源,发现这部分人似乎有着“自我伤害”的本能,他们因为工作压力、生存困境、生活失败、心理焦虑等原因而容易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无意识“自我对抗、自我伤害”的本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一、名词解释 1、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2、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3、学习动机:推动、引导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 4、成就动机:个体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图在学习、工作、创造上取得成功的动机。 5、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些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 6、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7、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二、填空题 1、需要产生的原因是(肌体内部处于缺乏状态或不平衡状态) 2、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 3、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成(倒U型曲线关系)。 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难度越大,动机的适中水平越低;学习难度越小,动机的适中水平越高) 6、兴趣的品质(指向性、广度、稳定性、效能)。 7、根据倾向性,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8、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诱因) 三、判断题 1、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能促进个性和谐的发展。(错) 2、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成正比关系。(错) 3、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对) 4、只有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错) 5、对个体来说,做任何事情,动机的适中水平是一样的。(错) 6、动机和活动之间是一致的,是一一对应关系(错) 四、选择题 1、需要产生的原因是( D )。 A、动机 B、政治 C、法律 D、机体的不平衡 2、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为( C )。 A、尊重需要 B、审美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认知需要 3、马斯洛认为,人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为(A )。 A、生理需要 B、友谊需要 C、安全需要 D、心理需要

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gai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结合键,称为肽键。 2.结构域:蛋白质在形成三级结构时,肽链中某些局 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 定区域称为结构域。 3.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4.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 为蛋白质的沉淀。 5.蛋白质的凝固:蛋白质经强酸、强碱作用发生变性后,仍能溶解于强酸或强碱中,若将pH 调至等电点,则蛋白质立即结成絮状的不溶解物,此絮状物仍可溶解于强酸或强碱中。如再加热则絮状物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此凝块不再溶于强酸或强碱中,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凝固作用。 二、填空题 1.人体蛋白质约占人体干重_________,根据化学组成可将蛋白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2.多肽链结构通常把_________写在左边,_________写在右边,其结构具有_________性。 3.单纯蛋白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常根据_________的含量来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5.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即_________,其连接键为_________;二级结构主要结构单元有_________,_________,维持其稳定的键为 _________;维持三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_________也很重要;四级结构即_________,维持其结构均为_________。 三、选择题 1. 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 胱氨酸 B. 谷氨酸 C. 瓜氨酸 D. 蛋氨酸 E. 丝氨酸 2. 下列哪种氨基酸为非编码氨基酸: A. 半胱氨酸 B. 组氨酸 C. 鸟氨酸 D. 丝氨酸 E. 亮氨酸 3. 下列氨基酸中哪种氨基酸无 L 型与 D 型氨基酸之分: A. 丙氨酸 B. 甘氨酸 C. 亮氨酸 D. 丝氨酸 E. 缬氨酸 4. 天然蛋白质中有遗传密码的氨基酸有: A. 8种 B. 61种 C. 12种 D. 20种 E. 64种 5. 测定100克生物样品中氮含量是2克,该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大约为: A. 6.25% B. 12.5% C. 1% D. 2% E. 20% 6.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 A. 是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形成的 B. 是由谷氨酸的γ-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形成的 C. 氨基酸的各种氨基和各种羧基均可形成肽键 D. 是由赖氨酸的ε-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形成的 E. 以上都不是 7. 多肽链中主链骨架的组成是 A. –CNCCNCNCCNCNCCNC- B. –CCHNOCCHNOCCHNOC- C. –CCONHCCONHCCONHC- D. -CCNOHCCNOHCCNOHC- E. -CCHNOCCHNOCCHNOC- 8.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下面的哪一种情况: A. 氨基酸种类的数量 B. 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 C. 多肽链的形态和大小 D. 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E. 分子中的共价键 9. 维持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 盐键 B. 氢键 C. 疏水键 D. 二硫键 E. 肽键 10. 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构象的特点是: A. 肽键平面充分伸展 B. 靠盐键维持稳定 C. 螺旋方向与长轴垂直 D. 多为左手螺旋 E. 以上都不是 11.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蛋白质二级结构: A. α-螺旋 B. 双螺旋 C. β-片层 D. β-转角 E. 不规则卷曲 12. 维持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稳定的主要化学键是: A. 肽键 B. 氢键 C. 疏水作用 D. 二硫键 E. 范德华力 13. 主链骨架以180°返回折叠,在连续的4个氨基酸中第一个残基的C =O 与第四个残基的N =H 可形成氢键的是: A. α-螺旋 B. β-折叠 C. 无规卷曲 D. β-转角 E. 以上都不是 14. 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 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活性 C. 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 亲水基团多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 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15. 维系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最主要化学键或作用力是: A. 二硫键 B.盐键 C. 氢键 D.范德华力 E. 疏水作用 16. 维系蛋白质四级结构稳定的最主要化学键或作用力是: A. 二硫键 B. 疏水作用 C. 氢键 D. 范德华力 E. 盐键 17. 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亚基间不存在的化学键是: A. 二硫键 B. 疏水作用 C. 氢键 D. 范德华力 E. 盐键 18. 下列哪种蛋白质具有四级结构: A. 核糖核酸酶 B. 胰蛋白酶 C. 乳酸脱氢酶 D. 胰岛素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 冯阳阳 200910044308 安全B093班 摘要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人,而心理活动是影响人行为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将安全心理学很好的运用其中。因此本论文就重点谈论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并应用安全心理学,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其次又重点谈论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常见的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最后总结出了应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不安全心理产生的一些方法,以使人们能够更好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字: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重要作用实际应用 1安全心理学 1.1安全心理学定义 安全心理学(safety psychology),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1]。 1.2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作用 1.2.1安全心理学研究内容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 ①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②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如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的研究。

③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如从业人员的选拔(即职业适宜性检查),机器的设计要符合工程心理学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以及培养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等。 1.2.2安全心理学作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1]。 2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事故致因与安全管理 安全科学已经揭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中存在着的各种危险或隐患,通常归为三类:即人、物和管理的因素[2]。 人的因素指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缺陷,还可能形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隐患。 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由于物质的固有的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它随着生产过程中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是事故的基础原因,事故的严重程度往往随着物质不安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管理的因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只是事故直接和表面的原因,根据对多年来发生的事故对比分析发现、发生事故的根源是管理缺陷。 事故的原因可简要概括为下述模式[2]: 不安全状态(物)+管理缺陷=事故隐患 不安全行为(人)+事故隐患=事故 凡是具有物态和能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事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在管理工作中人为地造成事故隐患或者是激发了危险因素而造成事故的任何缺陷称为管理缺陷。危险因素和管理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解析第七章

第七章 恒定磁场 7 -1 两根长度相同的细导线分别多层密绕在半径为R 和r 的两个长直圆筒上形成两个螺线管,两个螺线管的长度相同,R =2r ,螺线管通过的电流相同为I ,螺线管中的磁感强度大小B R 、B r 满足( ) (A ) (B ) (C ) (D ) 分析与解 在两根通过电流相同的螺线管中,磁感强度大小与螺线管线圈单位长度的匝数成正比.根据题意,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细导线绕成的线圈单位长度的匝数之比 因而正确答案为(C )。 7 -2 一个半径为r 的半球面如图放在均匀磁场中,通过半球面的磁通量 为( ) (A ) (B ) (C ) (D ) 分析与解 作半径为r 的圆S ′与半球面构成一闭合曲面,根据磁场的高斯定理,磁感线是闭合曲线,闭合曲面的磁通量为零,即穿进半球面S 的磁通量等于穿出圆面S ′的磁通量;.因而正确答案为(D ). 7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都为零时,回路内一定没有电流穿过 (B ) 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都为零时,回路内穿过电流的代数和必定为零 (C ) 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时,回路上各点的磁感强度必定为零 (D ) 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不为零时,回路上任意一点的磁感强度都不可能为零 分析与解 由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时,回路上各点的磁感强度不一定为零;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为零时,穿过回路的电流代数和必定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 ). 7 -4 在图(a)和(b)中各有一半径相同的圆形回路L1 、L2 ,圆周内有电流I1 、I2 ,其分布相同,且均在真空中,但在(b)图中L2 回路外有电流I3 ,P 1 、P 2 为两圆形回路上的对应点,则( ) r R B B 2=r R B B =r R B B =2r R B B 4=2 1==R r n n r R B r 2π2B r 2 παB r cos π22 αB r cos π 2 S B ?=m Φ

安全管理心理学复习模拟题

安全管理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1、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及其表现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大体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3、人的认识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因素。 4、心理过程可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6、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8、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其重要品质有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 9、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 10、人的个性异常复杂,但其核心因素是性格因素。 11、指出下列语句所描述的是何种心理过程: (1)怒发冲冠(2)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4)明知山有虎,偏

向虎山行 (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二、判断题 1、所谓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 2、能力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因素。× 3、注意的分散也就是注意的分配。× 4、“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情感具有调节功能。√ 5、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但性格却有好坏之分。√ 6、人是有心理活动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工作和劳动的成效。√ 7、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是直接服务于安全生产的一门作为科学。√ 8、直接推动人们劳动行为的内部动力就是劳动动机。√ 9、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一样,都是容易诱发事故的重要心理因素。 × 10员工的培训不仅包括技术、思想、身体等,心理的培训和辅导也应当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内容。√ 11、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 12、“万绿丛中一点红”和“鹤立鸡群”是由于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而引起的无意注意。√ 三、选择 1、“小王家兄弟五个,都未婚,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姐妹,如果把王妈妈也算在内,试问他们家有几个女人?”本题答案是“两个女人”,兄弟的数目是无关信息,但它却使多数人费了许多思考,这是由于影响

管理心理学整理范文

一、个性与管理 1、个性的定义: 它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2、人的心理过程: 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过程。 3、个性的特征: 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倾向性 4、个性的心理结构: 能力、气质、性格 5、气质的含义: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 定的心理特征。 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6、性格的含义: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类型:a。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b.向性说—内外 c.顺从说—独立型,顺从型 d.文化社会类型说----理论型,实际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 7、能力的含义: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务的心理特征,或者说,能力是个人完成一定活动 的本领。 类型:个体的一般能力。个体可以发展的潜在内力。通过教育可以得到的能力。 8、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差异于管理有何意义?(看笔记) 个性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效率,人际关系---------根据个性特质安排工作 相符互补性进行人员配置 管理者要设立一种使员工个性不断成长的氛围 二、重点:人员激励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1、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性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 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 马斯洛: 1)生理需要——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体需要。 2)安全需要——保证身心免受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2、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模型激励理论是研究从人的动机产生到最终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的理论。它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四川理工学院机械设计试卷B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B(2007至2008 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 命题教师: 刘郁葱 适用班级: 机自051-057,过控051-053,材控051,052 考试 2007年 12 月 日 共 页 注意事项: 1、 满分100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 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则视为废卷。 3、 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4、 如有答题纸,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完请将试卷和答题卷分别一同交回,否则不给分。 试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能缓冲减振,并能起到过载安全保护作用的传动是 。 A. 带传动 B. 齿轮传动 C. 链传动 2.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 。 A.避免垂度过大 B. 提高链的寿命 C. 改变链的运动方向 D.调节链的初拉力 3.对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限定螺栓总拉力的情况下,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有效措施是 。 A .增大被联接件的刚度 B. 减小被联接件的刚度 C. 增大螺栓的刚度 4.在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中,对于温度变化较大的轴,宜采用 的固定方式。 5..对于齿面硬度HB<350的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设计时一般 。 A.先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B.先按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C.先按磨损条件计算 D.先按胶合条件计算 6.齿轮的疲劳点蚀通常首先出现在 。 A.齿顶附近 B.节线上 C.节线靠近齿根处 D.齿根上 题号 一二 三 四五六七八总分评阅(统分)教师得分 得分 评阅教师

7.在多级传动中,通常会把带传动布置在 (高速级,低速级),把链传动布置在 (高速级,低速级)。 8.普通平键工作中,其工作面是 ,其主要的失效形式是 和 。 9.在静强度条件下,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 10.蜗杆传动的总效率包括 效率,油阻损失时的效率和 效率,其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效率。 11.轴的强度计算方法有 三种。 12.滑动轴承计算中限制pv值是考虑限制轴承的 。 13.代号为6220的滚动轴承,其中6表示该轴承为 ,20表示该轴承的内径为 mm。 14.就单个轴承而言能达到或超过其基本额定寿命的概率为 。 A.10% B.60% C.80% D.90% 点的弯曲应力属于。

四川理工学院 概率与统计(15-16-1)A卷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2015至2016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概率与数理统计(A 卷) 命题教师:李柳芬 适用班级:自动化14级各班学生 注意事项: 1、满分100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则视为废卷。 3、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4、如有答题纸,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完请将试卷和答题卷分别一同交回,否则不给分。 试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21分) 1.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抛5枚硬币,则5枚硬币中至少有1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 ) A. 50.5 B. 510.5- C. 0.5 D. 40.5 2. 设,A B 为两随机事件,则下列式子一定正确的是( ) A. ()()()P AB P A P B = B. ()1()P AB P A B =- C. ()1()P AB P AB =- D. ()()() P AB P A P B =-3. 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52k a P X k == , 1,2,k =, 则a =( ) A. 0.2 B. 0.5 C. 2 D. 1 4. 下列函数中可作为某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的是( ) A. 23,01()0,x x f x others ?<<=?? B. 22,01 ()0, x e x f x others -?<<=??

C. cos ,0()0,x x f x others π<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 的应用(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通 用版) 所谓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安全生产有积极的作用;反之,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怠慢、反抗、不满等不良态度,烦躁、紧张、恐怖、心不在焉等精神状态,偏狭、固执等性格缺陷对安全生产会造成负面影响。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

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 近年来水利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其次,通过常抓不懈的安全教育活动,特别是《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随着水利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为推进人本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对安全管理中的系统理论的探讨,我们和国外理论界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一般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多停留在安全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执行,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上级安全检查的过关上。虽然绝大多数用工单位都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特别是实行“项目施工法”、“分包管理法”的企业,具有“一次性”、“分散性”、“流动性”和“临时性”等特点。有这种情况存在,就必然会有各种危险因素的产生及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所有参加工程建设、产品生产的人员,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

四川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学复习题

, 机械设计学复习题 第一章 1.机械的概念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统称:完成做功的各种具体机器和以传递力与运动的各类机构总称为机械。 2.机械设计主要特点 1)多解性 2)系统性3)创新性 4)设计与科学研究 3.“机械设计学”的学科组成 1)功能原理设计 2)实用化设计3)商品化设计 . 4.现代设计,以功能为核心,构思实现该功能所需的方法和手段,具体方法和手段有: CAD/CAM/CAE技术,CIMS工程、并行工程、优化设计、有限元方法、可靠性设计、创新设计、快速响应设计、反求工程、逆向工程、虚拟设计方法等。 5. 近代“机械设计学”的核心内容 1)功能思想的提出2)人机工程学科的兴起3)工业设计学科的成熟 6.机械设计按其创新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适应性设计 2)变型设计 3)创新设计 第三章 1. 任何一种机器的更新换代都存在三个途径: 、 1)改革工作原理;2)通过改进工艺、结构和材料提高技术性能;3)加强辅助功能使其更适应使用者的心理。 2. 功能原理设计的工作特点 1).用一种新的物理效应来代替旧的物理效应,使机器的工作原理发生根本的变化的设计。 2).引入某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但首先要求设计人员有一种新想法(New Idea)、新构思。 3).使机器品质发生质的变化。 3. 功能原理设计的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 1).功能原理设计的任务:针对某一确定的“功能目标”.寻求一些(一种)“物理效应”并借助某些“作用原理”来求得一些实现该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 例如:为实现直线移动的功能要求,可寻求液压、电磁或机构等物理效应,通过油缸、直线电机或刚体传动等作用原理,求得最终实现机械直线移动这个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 @ 2).功能原理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明确功能目标;(2)构思能实现功能目标的新的解法原理;(3)改进、完善解法。 4.根据系统工程学用黑箱来描述功能,请描述采用的哪三种流的转换。 任何技术系统都可以视为3种流的处理系统: 能量流: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能。 物料流:气体、液体或各种形式的固体。信息流:各种测量值、输入指令、数 5.功能的分解。

四川理工学院复习试卷(上册)剖析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流体静力学方程式的适用条件为( ) A 同一种静止的流体 B 同一种连续的流体 C 同一种连通着的流体 D 连通着的同一种静止连续流体 2、在平壁热传导过程中,通过三层厚度相同的材料,三层间的温度差依次降低,则三层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大小() A 依次增加 B 依次减小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3、与降尘室的生产能力无关的是() A降尘室的长度 B 降尘室的宽度 C 降尘室的高度 D 颗粒的沉降速度 4、一定流量的流体在圆型直管内作等温定态流动时,若管径变为原来的2倍,则流速变为原来的() A1/2倍B1/4倍C2倍D4倍 5、对同一流体,强制对流传热系数α1与自然对流传热系数α2的大小关系() A α1 > α2Bα1 < α2 C α1 = α2D无法确定 6、已知列管式换热器内外侧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αi和αo,且αi >> αo,则要提高总传热系数K,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 减小αi B 增大αi C 减小αo D 增大αo 7、有关流体粘度随外界条件的变化,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液体的粘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D 气体的粘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8、离心泵组合操作中,为提高流量常采用的措施为() A 并联 B 串联 C 串联并联均可 D 无法确定 9、流体在直管中流动时,在完全湍流区内,其流动阻力损失与()成正比。 A 流速的一次方 B 流速的平方 C 流速的三次方 D 流速的四次方 10、蒸汽冷凝传热中,若蒸汽中含有空气,其对流传热系数将会()

A 大大降低 B 大大增加 C 基本不变 D 稍微降低 11、离心泵的主要特性曲线中不包括的是( ) A 效率-流量曲线 B 功率-流量曲线 C 扬程-流量曲线 D 转速-流量曲线 12、离心泵调节阀开大时( ) A 吸入管阻力损失不变 B 泵出口压力减小 C 泵入口真空度减小 D 泵工作点扬程升高 13、关于等温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温度不同的等温面不相交 B 同一等温面上温度处处相等 C 同一等温面上有热量传递现象 D 沿与等温面相交的任意方向上温度变化时有热量传递现象 14、用来表示流体流动状态的准数是( ) A Gr B Re C Pr D Nu 15、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称为( ) A. 黑体 B. 白体 C. 灰体 D. 透热体 1.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越大,则其抗汽蚀能力 。 A)越强 B)越弱 C)无关 D)不确定 2.在蒸汽冷凝传热中,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将使传热系数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3.离心泵启动操作时应如何操作 。 A )先关出口阀后启动 B )先启动后关阀 C )先关出口阀或先启动均可 D )单级泵先关阀,多级泵先启动 4.层流和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 A)湍流流速大于层流流速 B)流动阻力大的为湍流,流动阻力小的为层流 C)层流的雷诺数小于湍流的雷诺数 D)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5.设颗粒在Stokes 区沉降,当含尘气体粘度升高后,降尘室的生产能力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无法确定 6.傅里叶定律为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其表达式为 。 A)/du ρμ B)/dS t n λ-?? C)0.80.40.023Re Pr D)/p c μλ 7.用板框压滤机恒压过滤某一料浆(滤渣为不可压缩,且忽略介质阻力),若过滤时间相同,要使其得到的滤液量增加1倍的方法有 。 A )将过滤面积增加1倍 B )将过滤压差增加1倍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587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正式 样本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般地说,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归 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指劳动者的技术、心理 活动等方面出现了与作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情况:外因 是指设备状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以及劳动环境的 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国内外大量的事故统计 表明,在企业内所发生的事故中,70%~75%是由于劳 动者在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作业所引起的。而心 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状态支配 的。因此,当我们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分析和研究事故 发生的内因条件时,就必须调查事故发生时人们的心 理活动,亦即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指导

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心理规律指认识、性格等心理特征的规律。心理过程包括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和对待以及改造客观现实的意向过程,这两种心理过程的内容和关系如图所示。 一、认识、情感和意志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管理人,首先要了解人,要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总之,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特点出发。 认识过程是人们的心理活动的初级阶段。通过这一活动,使人们能认识事物的个体和整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测事物发展趋势,以及需要采取的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