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概论课件

艺术概论课件

艺术概论课件
艺术概论课件

考试题目主要为主观分析题,要求同学们结合理论和实际作出分析,或者是举例说明。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A. Gramsci(1891-1937)

安东尼奥·葛兰西,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1至1914年在都灵大学读书就积极投身革命。1913年参加意大利社会党,1922年1月和陶里亚蒂一起创建意大利共产党,1924年任该党总书记。1926年被法西斯政府逮捕,次年被判20年徒刑。

狱中葛兰西广泛阅读,写就大量笔记和书简。1937年因健康极度恶化始暂时获释就医,数日后即与世长辞。

葛兰西留下的34本笔记被他的妻妹取出寄住莫斯科,成为今人看到的葛兰西《狱中书简》和《狱中札记》两卷的大部分内容。

不同的社会结构理论

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等等)-意识形态(比如哲学、宗教、道德等信仰体系)

葛兰西:经济基础-市民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Gramsci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

——文化主导权/领导权

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新闻媒介等构成,它构成了葛兰西所提出的“意识形态”理论在现实层面的实现,与舆论有关。——道统

政治社会——由军队、法庭、监狱等专政工具组成,与暴力有关。——政统

庸俗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作为决定性的力量左右了市民社会的存在及发展,国家就是统治阶级运用暴力手段的高压控制,政治的控制必然导致国家对所有领域的控制,整个社会是铁板一块。

葛兰西——“市民社会在国家活动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它无须‘法律约束’或强迫的‘义务’就能运转”。并且实质上,市民社会通过日常秩序的维持对整个国家的巩固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否则,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就将受到质疑,并最终陷于危机。

政治社会——政治领导权——统治/支配

市民社会——“知识和道德领导权”——文化霸权

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这就是赢得政权的首要条件之一);当它行使政权的时候就最终成了统治者。

但它即使是牢牢地掌握住了政权,也必须继续以往的“领导”……甚至在掌握政权之前可能也必须存在着霸权活动,而且为了行使有效的领导权,就不应该单单指望政权所赋予的物质力量。

霸权就是一个动态的斗争与协调的历史。它既不可能完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也不会完全体现被统治阶级的意志。与此同时,主流意识形态也得到不断地更新与改变。

如此,作为一种调停对立阶级文化因素的结果,资产阶级文化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资产阶级”文化,它成为了一种从不同阶级取来的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动态的联合。

尽管这些不同的文化因素只是暂时的,只是在某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和特殊的历史联系中,被资产阶级的价值、利益和目的所接纳。

霸权是将历史上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自然化了,赋予它以常识的形式;这里的关键在于,霸权可以不依凭武力推行,而被表现为生活的“权威”和“文化”方面这个事实,是被非政治化了。那些唾手可得并且得到官方鼓励的阐明个人和世界意义的策略,似乎不是策略而是“人性”自然而然、毋庸争辩的属性。

筑基于反抗政治或反霸权意识的不同策略,在此一语境中不光是显得“不正宗”,而且有可能被表征为完全就是胡说八道、无法想象、无以表达的东西。

霸权的概念是运作在意识和表现的领域;为当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的总体性可以被权力集团的术语解释之时,常常也是霸权概念得到淋漓尽致表现的时候。

很显然,工业生产组织和所有制的不同形式,源源不断地再生产着阶级利益冲突,这就使霸权永远无法牢牢坐稳它的一统天下。由于不断有可被纳入反霸权轨道的意识和表征形式冒出头来,致使意识形态之中霸权和反霸权的斗争,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从长远看,这一斗争足以发展成为政治和经验权力本身。

葛兰西强调霸权从广义上来说,被接受牵涉到社会中的主导集团对它的下属阶级作出的一系列让步和妥协,只要让步不对它大一统的支配构成威胁。

霸权的事实是假定采取步骤照顾到了蒙受霸权集团的利益和倾向,假定是做出了某种妥协平衡。换言之,领导集团应当做出经济方面的一些牺牲。但是没有疑问这些牺牲妥协不能触及本质的东西。因为霸权虽然是伦理的政治的,它必然同样也是经济的,它的基础必然是领导集团在经济活动的关键内核中,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功能。

霍尔曾说:“文化领导权的概念——乃是葛兰西最杰出的理论贡献,霸权的获取,当然不排除意识形态的压抑。但更主要的是通过被支配阶级和集团的积极赞同来取得的。”

在当代西方民主社会,通过大众传媒生产“普遍赞同”或“一致舆论”已是普遍现象。大众传媒作为市民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是一个多种力量“角力”的重要场所。

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夫人在选举中因工人的支持而获胜。

2004年美国大选中布什的获胜(支持布什的很多州都是以工人和普通市民为主的)。

都是因为他们通过电视辩论等大众传媒方式,有效利用了“霸权”这一协调、妥协的场域,利用了传统工人阶级文化中的某些重要因素,因而显得其竞选口号和施政主张是一个“普适性”的范畴,代表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并为人人所欲。

霍尔认为:“现在考虑一下传媒再现的方式,在其日常的运作中,它是公正和独立的,它不会围着权力的指挥棒转,也不会有意识地使自己对世界的描述符合占统治地位的规定,但它必须是对之敏感的,而且只能在其中才能合法地生存下来,它必须在普遍的范围之内或‘大家都赞同’的一致舆论的框架内生存下来,它使自己适应于这种一致的舆论(consensus),同时又试图形成这种一致的舆论,传媒成了生产‘普遍赞同’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电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宰制意识形态,但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各种意识形态谈判的场域,因此又使得电视意识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案例:鲁豫有约——非常女孩儿:我的文学路(2007.10.3)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

Louis Althusser (1918-1990)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镇压性国家机器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宗教、法律、家庭、教育、文化、信息、政治、工会等,它们主要以意识形态的/非暴力的方式发挥作用,其特殊功用是保证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它们赖以执行职能的意识形态不管如何多样化,如何矛盾,总是在事实上统一在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下面。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

文艺复兴以来,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家将人类的主体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阿尔都塞:这种对人类的主体性盲目欢呼乃是一种迷思(Myth)。

——主体是被历史地建构的,我们是依赖于教育我们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来看待自己的社会身份,来成为一个主体的,我们对自我的看法不是由我们自己生产的,而是由文化赋予的。

这一论断不啻于石破天惊,人类对主体的自傲和自豪由此坍塌。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

阿尔都塞——“症候式阅读” 。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有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之分,由于作为理性的意识阻碍了潜意识的抒发,因而人们日常生活中会有忽略、胡言乱语、遗忘等现象,借助这些症候可以窥见人类无意识的丰富、复杂与人内心隐秘的角落。

拉康:人们没有表达的与表达出来的同样重要——甚至比表层结构更重要。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

比如,电视文本中充斥了男女两性的刻板印象:女性应该是性感、妩媚的。要么就要宜于室家,做贤妻良母;要么就是风情撩人,成为男性欲望的客体。她们大都是柔弱的、神经质的、喜爱家务的等等。这些品质与形象被作为女性的内在本质被塑造和接受.

根据意识形态理论,这实则是男权意识形态的建构而已,这一建构有利于现行社会中的秩序稳固。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

阿尔都塞:在分析以《职业阶层》为代表的警察与犯罪模式的电视剧的文章里,指出电视剧中表现的是社会的混乱与警察保持社会安定的作用,这是电视明确表达的。

未明说的就是目前社会处于不稳定状态,即所谓的“道德恐慌”,因此需要国家镇压性机器的力量对社会加强控制。

如此,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得到顺利表达。

三、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的理论缺限

在葛兰西那里,这种不足表现为实证研究的匮乏,以及后来由于费斯克等大众文化理论家的乐观判断,“宰制论”意识形态在生产控制、文本意义限制及意识形态效果上的绝对优势都受到质疑。

三、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的理论缺限

在阿尔都塞那里,理论的不足表现为由于其结构主义的思想渊源,过分夸大了意识形态这一结构的整体决定作用,忽视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阿尔都塞的主体性理论中,个体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存在,唯一存在的就是被意识形态建构的主体。从此,人类在历史上的中心和主体位置受到了根本的挑战,人类不复是历史的主体,取代它位置的是意识形态,而屈从于它的个人就此失去了自身的任何目的、计划、意志和理性,意识形态也由此成为一种新的“神话”。

第二章艺术的功能

第一节关于艺术功能的各种看法

第二节艺术的精神功能

第三节艺术的商业功能

第四节偏重不同艺术功能的不同艺术观念

第一节关于艺术功能的各种看法

●一、诸教材中关于艺术精神功能的不同概括

●(一)通行表述:审美、认识、教育三分

●1.《艺术概论》类教材

●2.《文学概论》类教材

●3 .基本分歧:“审美”与“娱乐”的关系

●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

第一节关于艺术功能的各种看法

(二)其他表述

(1)曾庆元《文艺学原理》论文艺作品的精神功能

一、文艺作品的激励教育作用

●二、文艺作品的其他精神功能

●(1)娱情作用

●(2)益智作用

●(3)养性作用

第一节关于艺术功能的各种看法

(二)其他表述

(1)张小元、李红梅《艺术论》论艺术对人生的关怀

第二章艺术对人生的关怀

●第一节艺术的宣泄与净化

●一、恐惧与卡塔西斯

●二、希望与白日梦

●第二节艺术与终极关怀

●一、祝福与狂欢

●二、忧患与拯救

●第三节艺术与人生境界

●一、保卫感情生命

●二、艺术化生存

第二节艺术的精神功能

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本质功能

二、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

三、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本质功能

●(一)作为个体的、本能的人:欲望无穷

●1.个体人的基本需要

●(1)人是生物,求生厌死

●(2)人是生物中的动物,求动厌静

●(3)人是动物中的高级动物,求衡厌崩

●2.个体需要的特点

●(1)乐我所欲也:求乐厌苦

●(2)贪我所欲也:贪得无厌

●(3)新我所欲也:喜新厌旧

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本质功能

●(二)作为社会的、理性的人:人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1.从需要到生产:(社会)美=合规律性(真)+合目的性(善)

●(1)人的基本需要与基本社会生产活动

●(2)生物-求生厌死、动物-求动厌静、高级动物-求衡厌崩三者的关系●(3)美=合规律性(真)+合目的性(善)

●2.现实社会:世路无穷,劳生有限

●3.人生的基本心理状态:似此区区长鲜欢

●(1)人生的即时心态

●(2)人生的总体心态:乐观与悲观

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本质功能

●(三)艺术美:缓解人生痛苦、保持心理健康的必然选择之一

●1.缓解心理痛苦的必要性:保持心理健康

●2.缓解心理痛苦的自动方式:梦

●3.缓解心理痛苦的被动方式:等

●4.缓解心理痛苦的主动方式:从现实美到艺术美

●(1)主动缓解心理痛苦的基本方法:冲喜/娱乐——用心理快乐即美来中和

●(2)现实美在时、空与质、量上的有限性

●(3)艺术美:对现实美的集中与超越——必然愉快的结局,尽可能地超越了现实美在时、空与质、量上的限制

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本质功能

案例分析:缺而能赏——心理痛苦与艺术接受

《第二次握手》

●《窗边的小豆豆》

●《人到中年》

●《青衣》

●《永不凋谢的红花》

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本质功能

案例分析:穷而后工——心理痛苦与艺术创作

梵高

●史铁生

●PPT:《穷而后工》

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本质功能

●(4)对用美中和方式的进一步理解

●①对娱乐艺术的进一步理解

●(广义的)娱乐艺术=(狭义的)娱乐艺术+娱苦艺术

●优美/喜剧;大众-通俗-娱乐艺术;月神-枕头性艺术

●崇高/悲剧;精英-高雅-严肃艺术;日神-鞭子性艺术

●②对精神性满足的进一步理解

●象征性满足;替代性满足;精神性满足

●③对审美与娱乐的进一步理解

●物一无文;一文一武之谓道;各有利弊

董学文等论游戏与宣泄

●我们必须把游戏与宣泄视为艺术人间情怀的基础,这不仅不会降低艺术的文化地位和文化档次,相反,它正好更为充分地突出了艺术的文化价值以及这种价值的真实性与可行性。

●否定艺术具有游戏与宣泄价值,把艺术定位于纯粹的审美或者纯粹的道德教化之上,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艺术观,难以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因为它有一个显著的毛病,那就是忽视了人的鲜活具体的感性流露方式,忽视了人作为个体存在物所必不可少的本能需求,这些需求可能过于现实化甚至低级化庸俗化,但没有它们人的感性生命是不可想象的,人性的可贵正在于通过对于这种平常性的克服而向更高层次迈进。

●游戏正好体现了这一点,因而忽视了它便会抽空人向审美与道德的澄明之境攀升的阶梯,所谓艺术就会成为真正的“虚幻”的空中楼阁,高高在上不可进入,其审美价值与道德净化价值就难以实现。

二、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

●(一)艺术具有认识功能

●1.表层认识功能

●(1)什么是艺术的表层认识功能

●(2)艺术的表层认识之真不同于历史认识之真

●2.深层认识功能

●(1)什么是艺术的深层认识功能

●(2)艺术的深层认识之真不同于科学理性之真

●(二)艺术的认识功能主要凭借审美方式得以实现

●1.审美过程已经包括认识的意义在内

●2.以美启真:艺术的认识功能主要借审美方式得以实现

三、艺术具有审美教育作用

●1、艺术具有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移风易俗)

●2.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艺术的教育作用主要通过审美方式得以实现

●3.正确看待艺术的教育功能

●——夸大艺术的社会作用不对,无视艺术的作用也是不足取的,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借用马克思的话来正确看待艺术的社会作用力:“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第三节艺术的商业功能

艺术的功利性

第三节艺术的商业功能

●一、商业功能:艺术实用功能的重要表现

●二、艺术的商业功能与文化产业

●1.什么是文化产业

●2.高雅艺术、大众艺术与文化产业

●三、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艺术商业功能的扩展

什么是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

●中国“十五”文化发展纲要:

●就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

●就其经济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从行业门类上说,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是文化产业的主体或核心行业;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场馆、图书馆等是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广告业和咨询业等是它成功开拓的边疆。

什么是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

●“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原指大众的文化或劳工阶级的文化,同时亦包括民俗文化,青年文化,亚文化,甚至流行的小说和电影。其含义包括两个矛盾的方面:“由”大众生产,或“为”大众生产?民俗文化及许多青年文化(街头时装,音乐,艺术等)都是“由”大众创造的;而大批量生产的快餐文化则是为大众(消费者)而生产的。因此大众文化研究面临一系列定义与价值观的问题。如何看待大众文化,消费者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等等。

●目前最通常意义的“大众文化”指大众传播或大批量生产的文化。其研究可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大众文化的生产,包括文化工业的角色,体制及文化政策,媒介的产权及控制权等;二是大众文化的消费,包括消费者的角色。大众产品(本文)的接受与使用(消费)等。但具体的研究要复杂得多。

第四节

偏重不同艺术功能的不同艺术观念

艺术是什么?

第四节偏重不同艺术功能的不同艺术观念

●一、偏重艺术的精神功能(社会效益)

●(一)形式艺术:偏重审美形式

●——纯艺术

●(二)载道艺术:偏重认识与教化

●——主旋律?

●二、商业艺术:偏重艺术的商业功能(经济效益)●——电影首先是商业,其次是艺术?

●三、中间道路:寓教于乐

形式主义作品

●康定斯基:构图8# 米罗作品

第三章艺术的构成

第一节艺术的分类

第二节言-象-意

第一节艺术的分类

艺术的横向构成

第一节艺术的分类

●一、概述

●审美艺术(对比:实用艺术)

● 1、常用分类方法

●(1)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2)时间艺术、空间艺术、综合艺术

●(3)再现艺术、表现艺术、综合艺术

第一节艺术的分类

一、概述

●2.其他术语:

●——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表演艺术;

●——抒情艺术;叙事艺术

●3.分类结果具有相对性,勿削足适履

●——散文诗,诗剧,电视电影

二、视、听艺术与语言艺术

●(一)视、听艺术

●1.视觉艺术

●——视觉语言

●2.听觉艺术

●——听觉语言

●(二)语言艺术

●——文学语言

●——形象的间接性,情感与思想的直接性

二、视、听艺术与语言艺术

●(三)综合艺术

●1、大综合艺术

●戏剧、电影、电视剧=戏剧(广义)

●舞台戏剧;银幕戏剧;电视戏剧……

●2、小综合艺术

●3、视听语言的配合方法

●——平行,对位……

第二节言-象——意

艺术的纵向构成

一、言(艺术语言)

●1.狭义语言与广义语言

●(1)狭义语言

●——能指(音/形)与所指(义);历时与共时

●|||||

●签珊袅菲诀

●|||||

●千──山──鸟──飞──绝

●|||||

●万丘兽跑光

●|||||

●(2)广义语言

●——文学语言+视听语言

一、言(艺术语言)

●文学语言的特征(艺术特征的推演)

●——形象性(直觉性)

●(视听语言:本身即有形象性)

●文学语言: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石玉振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外视点,直接描写,诉诸视觉)却便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内视点,间接描写,诉诸味觉)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外视点,诉诸视觉)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内视点,诉诸视觉)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外视点,诉诸视觉)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内视点,诉诸听觉)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动弹不得。

一、言(艺术语言)

●文学语言的特征(艺术特征的推演)

●——情感性(主体性)

●黛玉《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宝钗《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陌生化(创造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东西,东东,西西,南南,北北

一、言(艺术语言)

●2 .修辞手法

●—比喻,象征,夸张,拟人,借代

●——异中求同(异质同构)

●—排比,对偶(仗),回环……

●——形式之美

一、言(艺术语言)

●3 .结构

●(1)基本原则

●①有机统一

●要是某一部分可有可无,并不引起显著的差异,那就不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

●罗丹在完成巴尔扎克的雕像后,十分兴奋,曾先后叫了三个学生来欣赏,学生都把目光集中在雕像胸前那双手上,不约而同地赞赏那双手的奇妙。罗丹经过思考,毅然拿起斧子将这双诱人的双手砍掉了。

一、言(艺术语言)

●3 .结构

●(1)基本原则

●②符合艺术载体的特性

●③符合艺术接受的特性

●④服务于艺术立意的需要

一、言(艺术语言)

●3 .结构

●(1)基本原则

●(2)常见叙事作品结构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

●平行结构与《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

●散点结构与《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导演)

●套层结构与《霸王别姬》(陈凯歌导演)

●回环式套层结构与《罗生门》(黑泽明导演)

●散文式板板结构与《党同伐异》,格里菲斯导演

●AB剧结构与《罗拉快跑》(汤姆-提克维尔导演)

●……

二、象(艺术形象)

●1 .形象的涵义

●2 .分类:再现型;表现型

●3.艺象的特征

●(1)形与神的统一

●(2)虚与实的统一

●(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三、意(艺术意蕴)

●1.涵义

●(1)主导情感(《静夜思》)

●(2)中心思想(《子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情理交融

●2 .主题的多义性(形象大于思想)

●3.确立主题的基本原则

●(1)真(×《一个国家的诞生)

●(2)新(关于王昭君的几个作品)

●(3)深(从伤痕到反思再到寻根文学)

关于王昭君的几个作品

●——新角度

●(1)杜甫《王昭君》/《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年年只有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氈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3)马致远《汉宫秋》:

●(4)曹禺《王昭君》:长相知,不相疑

●黄幼藻:天外边风掩面纱,举头何处是中华。早知身被丹青误,嫁于寻常百姓家。

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到寻根文学

●伤痕文学

●——卢新华的小说《伤痕》

●反思文学:痛定思痛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老甘,老寿

●——方之《内奸》,榆面商人

●——鲁彦舟《天云山传奇》

●寻根文学:文化的魅力

四、言象意的关系

●(一)言与象

●——文学中可分;

●——艺术中合一:言即象,象即言

●(二)象与意

●——意象(广义,狭义)

●——典型

●——意境

第四章艺术的创作

第一节创作过程

第二节创作方法

第三节艺术思维

第四节艺术风格

第一节创作过程

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二、创作过程

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

术,谋篇之大端。

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宽广深厚的生活基础

●魏禧:“做大事人要三资具备,曰识、曰力、曰才。无识不足料变,无力不足持久,无才不足御劳。……‘识’字尤是第一紧要。或曰:识可造乎?曰:可。造识之道有三:曰见闻,曰揣摩,曰阅历。……见闻、揣摩之功五,阅历之功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王国维《人间词话》:“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宽广深厚的生活基础

●鲁迅:写关于红军的长篇小说未成。

●老舍:写《火葬》失败——“《火葬》是无可厚非的,它要关心战争,它要告诉人们在战争中敷衍与怯懦怎么恰好是自取灭亡。可是,它的愿望并不能挽救它的失败。……我对战争知道得太少。我的一切感情象浮在水上的一点油,荡来荡去,始终不能透入到水中去!……我想多方面地去写战争,可是我到处碰壁,大事不知,小事知而不详。”

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宽广深厚的生活基础

●金庸《笑傲江湖》第十四回“论杯”

●祖千秋为巴结圣姑,将好朋友老头子费十余年心血为救其女老不死的命泡制而成的药酒偷出来骗令狐冲喝下。喝酒本来只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平常事件,但金庸在这几千多字的情节中,用古诗和历史典故将16种酒具(白玉杯、翡翠杯、犀角杯、古藤杯、青铜爵、夜光杯、琉璃杯、古瓷杯及金杯、银杯、石杯、象牙杯、虎齿杯、牛皮杯、竹筒杯、紫檀杯)与9种名酒(山西汾酒、关外白酒、葡萄酒、高粱酒、米酒、百草酒、绍兴状元红、梨花酒、玉露酒)联系起来,令读者从对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有所了解。没有丰富的生活基础(酒文化知识、历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这段文字是写不出来的。

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与众不同的艺术才能

●(1)艺术才能的内容

●①独特的艺术感觉力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②丰富的艺术想象能力

●③良好的艺术传达能力

●④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二)艺术家与天才、疯子

1、艺术家与天才

●刘勰:“夫姜桂因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

●张笃庆:“严沧浪有云:‘诗有别才,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此得于先天者,才

性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贯穿百万众,出入由咫尺。’此得于后天者,学力也。无才无以广学,非学无以运才,两者均不可废。”

●别林斯基:一般的才能、天才的才能、天才

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二)艺术家与天才、疯子

●1、艺术家与天才

●巴甫洛夫:艺术型,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理智型,第二信号系统占优势;中间型。

●有人调查:文学家以胆汁质和抑郁质的人为多。因这些气质类型的人容易感受痛苦,容易将痛苦升化为艺术创作的强大动力。

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二)艺术家与天才、疯子

●2、艺术家与疯子

●艺术家都是疯子?

●陀斯妥耶夫斯基、凡高、爱伦坡、海明威、庞德、伍尔芙

●叔本华:“天才的性能和疯颠之间有着相互为邻的一条边界,甚至相互交错。”他例举历史上荷雷兹、维兰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薄朴的话,证明“天才常在走向疯颠的过渡中”,并认为象天才人物如卢梭、拜伦、阿儿菲厄瑞的传记可作为天才与疯颠诚如亲邻的历史明证。二、创作过程

(一)前创作过程

(二)创作过程

1、一般步骤

——构思-创作-修改

2 、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对生活事实有所超越

——(果戈里《外套》

(2 )始终把创造性放在首位

第二节创作方法

一、现实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

二、浪漫主义(消极、积极浪漫主义)

三、两结合

四、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一、现实主义

(一)(批判)现实主义

●基本特征

●1、追求细节真实,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描写生活

●——乔治·桑把现实主义称为“细节的科学”

●2、追求典型化,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1844年至玛·哈克奈斯的信:“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追求情理倾向的隐蔽性

●——托尔斯泰:“福音书里‘不要议论’一语在艺术中是十分正确的,你叙述、描写,可是不要议论!”

一、现实主义

(一)(批判)现实主义

●基本特征

● 3、追求情理倾向的隐蔽性

●福楼拜

●——“我对于艺术的理想,我以为就不该暴露自己。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象上帝不该在自然里露面一样。”

●——“至于泄露我本人对我创造的人物的意见,不,不,一千个不!我不承认我有这种权利。”

●契诃夫

●——“我以读者的身份给您一个意见,您描写苦命人和可怜虫,而又希望引起读者怜悯的时候,自己要极力冷心肠才行。这会给别人的痛苦一种近似背景的东西,那种痛苦在这背景上就会更明显地显露出来,可是如今在您的作品里,您的主人公会哭,您自己也在叹气。是的,应当冷心肠才对。”

一、现实主义

(二)古典主义

见PPT

一、现实主义

(三)自然主义

见PPT

二、浪漫主义

(一)基本特征

●1、理想主义

●——“世外桃源”、“乌托邦”

●2 、抒情主义

●3 、艺术手法上多采用大胆奇特的想象与夸张,不追求细节真实

二、浪漫主义

(二)关于消极浪漫主义

●夏多勃里昂《阿达拉》

●印第安青年沙克达斯在部落战争中因战败而被带到圣奥古斯丁,西班牙老人洛拜司收他为义子,但他渴望自由的旷野,最终与老人挥泪而别。因为迷路,他又被敌部落俘去,将被处以火刑,但敌首领西马刚美丽的女儿阿达拉爱上了他。在施刑前夜,阿达拉冒着生命危险来搭救他,他们沿着北极星指引的方向逃去。一路上他们在幽林中避暑,在树皮搭起的小屋中安眠,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但欢乐并不永恒,阿达拉随着对情人的爱恋日益炽烈,也更加忧伤。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阿达拉倾吐了她的身世,她并不是西马刚的生女,而是母亲婚前与一个西班牙人所生,因而母亲将她皈依基督教,她的生父叫洛拜司。沙克达斯听说阿达拉是义父的女儿,欣喜若狂,决心取她为妻,但阿达拉却泪如泉涌,因为沙克达斯像祖先一样是个偶像崇拜者,宗教将他们的爱情永远分开。

二、浪漫主义

(二)关于消极浪漫主义

●夏多勃里昂《阿达拉》

●这时一个老年教士来搭救这对异乡人。长老早年虽受过印第安人的伤害,却无怨恨,反而感化他们,传授给他们文明和生产技能,自己却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他邀请这对青年加入到那些教民中去,过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生活。当满怀希望的沙克达斯从印第安教民处回来,发现阿达拉已生命垂危,长老以为她染上了热病,阿达拉却用微弱的声音向神父、爱人吐露真情:在她出世时母亲便许愿将她处女的贞洁奉献给神灵,除了上帝之外,阿达拉再不能有夫君。母

亲临终前又让女儿对着圣像发誓永远信守这一誓言,如有违背,母亲将堕入地狱。长老说可以写信给主教免去这一誓言,但为时已晚,因为在她昨晚接受情人的亲吻时,她感到了母亲的诅咒,为了拯救母亲的灵魂,她已服了毒药,一切都不能挽回了。死前,阿达拉把母亲给她的小十字架送给了沙克达斯,嘱他日后皈依基督教,并约定在天国相见。

二、浪漫主义

(二)关于消极浪漫主义

●夏多勃里昂《阿达拉》

●按基督教的礼仪埋葬了阿达拉以后,沙克达斯听从长老的劝告返回故乡。两年后,他从白人国度回来,却已物是人非,在一次野蛮人的洗劫中,长老与教民一起受难死亡,昔日欢乐之土一片荒凉,正当他因找不到坟墓而哭泣时,一只母鹿把他引到一处,在那儿他掘出圣者与阿达拉的骸骨,包在熊皮之中,背回家乡。

三、两结合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二)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

义相结合

四、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一)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

第三节艺术思维

一、艺术思维与形象思维

二、艺术思维的特征

三、艺术思维的形式

一、艺术思维与形象思维

(一)什么是艺术思维与形象思维

●1、艺术思维——以艺术方式掌握世界的思维形式。

●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对而言,

●-(1)形象思维始终不脱离感性形象,抽象思维则要舍弃感性形象形成抽象概念;

●-(2)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而抽象思维则不允许情感因素的渗入;

●-(3)在形象思维中,想象(联想和幻想)有着突出的作用,而抽象思维则强调实践的突出作用。

一、艺术思维与形象思维

(二)艺术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同与异

●1、同

●二者都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都要选择思维对象,确定思维目标,并对思维目标进行动态控制,都有思维的形式和思维的方法。

一、艺术思维与形象思维

(二)艺术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同与异

●2、异

●在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中,科学方式主要采用理性思维;艺术方式、宗教方式主要采用艺术思维。理性思维以感性世界、实在客体(包括人及人的精神现象)为材料;艺术思维以虚拟世界、主观客体为材料。

一、艺术思维与形象思维

(二)艺术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同与异

●2、异

●二者的思维方向相反。理性思维以具体的表象(具体事物)为逻辑起点,艺术思维则在理性的引导下开始运作。

●人们从接触冰、雪、水开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抽象出“冷”的概念,便开始了理性思维,这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而人们有时为了说“冷”、“热”的概念,就把它喻为“冰一样”、“火一般”,这就开始了艺术思维,它是一个由客观到主观、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人们理性的目光渐变为审美的态度。

二、艺术思维的特征

●(一)艺术思维保留了原始思维想象和幻想的特点,思维过程仍有较大的跳跃性和自由度。

●(二)艺术思维是发散性的创造思维,艺术思维的结果是要创造出“第二自然”——艺术作品。

●(三)艺术思维必须遵循美的规律。

●(四)艺术思维同理性也有矛盾的一面,在艺术思维的过程中,理性在表现出导引、规范、深化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束缚想象、扼制生机、表现呆板的一面。

三、艺术思维的形式

●(一)艺术思维的逻辑形式

●与理性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过程相反,艺术思维的逻辑过程则是从抽象到具体:它以事物本质的理念、思想为逻辑起点,以意象为中介,以艺象或艺象体系——即完整的艺术作品为逻辑终点。

●(二)艺术思维的非逻辑形式

●非逻辑思维在理性思维和艺术思维中都存在着,但在艺术思维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艺术思维的非逻辑形式主要是直觉、灵感。

第四节艺术风格

一、艺术风格的涵义

二、艺术风格的种类

三、风格与个性人品

一、艺术风格的涵义

●(一)涵义

●在现实生活中,风格一般指人的作风、气度以及由之而形成的习惯化了的行为特点。在艺术活动中,则通常指艺术家在作品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风貌格调。

●(二)特征

●1、独创性

●2、稳定性

●3、多样性

二、艺术风格的种类

●(一)四对八体(陈望道)

●1、简约与繁丰

●2、刚健与柔婉

●3、平淡与绚烂

●4、谨严与疏放

●(二)时空分类

●1、时代风格

●2、地域风格

●3、民族风格

三、文品与人品

●(一)文如其人

●扬雄:“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刘勰:“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陈,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法国布封:风格即人

三、文品与人品

●(二)文不如其人

●有行之士,未必进取;进取之士,未必有行

●文人无行

●钱钟书指出:“心声心画”,本为成事之说,实尟先见之明。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捐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

三、文品与人品

●(二)文不如其人

●金代元好问:“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文学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曾作《闲居赋》,表现其坚持恬淡高洁的情操,不再做官的志向。但是,历史上的潘岳并非一个“高情千古”的人。据《晋书·潘岳传》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

三、文品与人品

●(二)文不如其人

●“文不如其人”的例子不仅在中国有,在西方同样存在。英国的保罗·约翰逊曾经撰写过一本名为《知识分子》的书,披露了十余位西方著名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了卢梭、雪莱、易卜生、托尔斯泰、海明威、布莱希特、萨特等著名作家——“文不如其人”的事实。

三、文品与人品

●大师、明星们和猴子的关系

●大师与普通人的差别,主要在思想上而不是在生活上。如果非要走近大师,也应是走近他们的思想,而不是走近甚至走进他们的生活。普通人走近的(或者说感兴趣的),恰恰是大师的生活而不是大师的思想。培根卖友求荣,黑格尔有情妇,……海德格尔与纳粹合作。保罗·约翰逊的《知识分子》列举了卢梭、雪莱、易卜生、托尔斯泰、海明威、布莱希特、罗素、萨特等十几位文坛巨擘、思想大师凉薄无行的一面。汉译本还删去了一位人所共知的大师。德不如才甚至缺德的大师屡见不一见。有人说,译文如女人,漂亮的不忠实,忠实的不漂亮。男人呢,聪明的不老实,老实的不聪明。大师个个都是人精,过分精明就会出格。“文如其人”的陈词

滥调早已被人驳倒,“文如其女人”更符合实际,女人讲究化妆,作文正如作秀,恰似蜕化变质分子也会做反腐倡廉报告一样。读其书而不知其人,有何不可?海德格尔描述亚里士多德:他生了,死了,写了很多著作。如此而已。关注大师的思想而不是大师的私生活,这样才能抓住大师的本质。大师犹如油画,远看光辉灿烂,近看混沌一片,错不在大师,而在我们自己。总把大师想象成精神领袖和道德楷模的统一体,十有八九要失望。[1]

[1] 高为:《大师、明星们和猴子的关系》。https://www.doczj.com/doc/1117411638.html, 2002/05/09 14:22 中国经济时报

第五章艺术的消费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艺术欣赏

第三节艺术批评

第一节概论

一、艺术消费与艺术传播

二、艺术消费与艺术生产

三、艺术消费与艺术接受

一、艺术消费与艺术传播

●(一)艺术传播的历史发展

●(二)艺术传播对艺术生产的意义

●——艺术传播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艺术创作和艺术消费之间的中介与桥梁,一方面要对整个艺术生产的过程、规模,以及作者、接受者等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对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产生作用。

二、艺术消费与艺术生产

●(一)艺术作品的二重性

●其一,它是一种精神产品,满足受众的精神需要;

●其二,它是一种物质产品,具有经济价值。

●(二)艺术消费中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的矛盾

●1、艺术作品的精神价值难以准确判定。

●2、曲高和寡,由于艺术创作的精英性与艺术消费的大众性之间的矛盾,艺术作品的潜在价值不一定完全转化为市场价值。

●3、生产与传播渠道的效率也影响到艺术作品的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

●但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优秀艺术作品的精神价值和市场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艺术消费与艺术生产

(三)艺术消费与艺术生产之间的矛盾运动

● 1.艺术生产规定着艺术消费

●(1)艺术生产为艺术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艺术作品,生产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消费的状况。

●(2)艺术生产规定着艺术消费的方式。

●(3)艺术生产规定着艺术消费的需要,生产出新的艺术消费者。

●2.艺术消费制约着艺术生产

三、艺术消费与艺术接受

●艺术消费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艺术接受——进行考察。

●艺术消费是从商品生产的角度来看问题,不仅牵涉到艺术的阅读,而且牵涉到艺术的商品属性,艺术作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等等。其中有些问题,如作品定价与受众消费之间的关系等,

并不属于或不完全属于艺术理论的范围。

●而艺术接受(主要包括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则是从接受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看问题,其核心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把握,是艺术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

第二节艺术欣赏

一、什么是艺术欣赏

二、艺术欣赏的作用

三、艺术欣赏的条件

四、艺术欣赏的过程

一、什么是艺术欣赏

●(一)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享受活动

●有人批杜牧《江南春》夸张失度:“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二)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少年莫漫轻吟味,五十方能读杜诗。

二、艺术欣赏的作用

●(一)作为艺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艺术生产的最后环节,完成艺术生产的过程。

●(二)促进和推动艺术创作。

●(三)艺术欣赏为艺术批评提供基础。

三、艺术欣赏的条件

●(一)具有审美能力的欣赏主体

●1.审美主体的生成

●——狼呀,我和你是一条心

●2.欣赏者的先在心理结构

●——偏见是理解的前提

●3.欣赏者类型

●——工农兵官学商、老中青少、男女

●——思考型和娱乐型

●——主动型与被动型

●——目的型与随意型

●——混合型等。

●(二)必须具备可供欣赏的客体。

●(三)欣赏主体与欣赏客体的审美距离

四、艺术欣赏的过程

●(一)欣赏过程

●1.填补空白,揭示矛盾

●2.同化顺应,主客交融

●(二)机制与媒介

●1 .对话机制与符号媒介

●2 .解释机制与语境媒介

●3 .习惯机制与规则媒介

●(三)结果:艺术欣赏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第三节艺术批评

一、概论

二、常用批评方法

一、概论

(一)艺术批评的涵义

●“批评” 不等于“批判”

●1.最狭义的艺术批评。仅指对当前的具体艺术作品、艺术现象的分析、判断,以区别于艺术史研究中对历史作品的分析研究。

●2.狭义的艺术批评。包括对当前和历史中的具体艺术作品、艺术现象的分析、判断。

●3.广义的艺术批评。包括狭义的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两个部分。

一、概论

(二)艺术批评的任务

●1.阐释与说明

●金圣叹评《水浒传》:“吾特悲读者之精神不生,将作者之意尽没,不知辛苦,实负良工,故不辞不敏,而有此批也。”

●2.判断与评价

●描述、解释和评价在实际进行的艺术谈论中是交织在一起的,并且很难区分。但是,对艺术哲学来说,由于在使用中的艺术谈论的语言中,存在着某些实际性的逻辑判别。因此,作出某些有益的区分是可能的。我们可以形象地说,描述位于最底层,以描述为基础的解释位于第二层,评价处于最上层。

●3.引申与发挥

●理论的引申与发挥,如典型与意境理论等。

一、概论

(三)艺术批评的作用

●1.浇花除草,分析作品的成败得失,帮助作家提高创作水平,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

●2.批判地整理、研究、评价艺术遗产,总结艺术生产的经验教训,研究当前艺术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艺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概论

(四)艺术批评的标准

●1.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

●钱木庵:以命意为主,命意不凡,虽气格不高,亦所不废也。意无可采,虽工弗尚。所谓宁为有瑕玉,勿为无瑕石,盖必深知戒此,而后可言诗。

●毛泽东: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作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我们应当进行艺术战线上的两条路线的斗争。

一、概论

(四)艺术批评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标准

●1859年,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中明确指出:“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而且我必须这样做才能提出一些反对意见,这对您来说正是我推崇这篇作品的最好证明。”

一、概论

(五)艺术批评的原则

●1、从艺术的本体分析入手

●2、实事求是,顾及全人全篇,力避捧杀与棒杀

●3、历史主义的原则

●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4、百家争鸣的原则

一、概论

(六)艺术批评家的素质

●1、良好的艺术素质

●王实甫《西厢记》中叙述张生见了莺莺,惊羡她的美貌,第二天便到普救寺找长老借僧房,找机会再见见莺莺。借厢一折,张生上场尚未见到长老,先唱了一支《中吕·粉蝶儿》:“不做周方,埋怨煞你个法聪和尚!你则借与我半间儿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相向。”未见长老而先埋怨长老,似显空兀。金圣叹在《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的评语中指出,这种写法是为了表现张生辗转反侧一夜无眠的暗场生活,是高手的表现。金圣叹批道:“使低手为之,当云:‘来借僧房,敬求你个法聪和尚,你与我用心儿做个周方’云云,亦谁云不是《粉蝶儿》?然只是今朝张生,不复是昨夜张生。”

●2、严谨的学术素质

●3、对艺术事业的挚爱与高尚的人格

二、常用批评方法

●(一)考据式批评

●(二)印象式批评

●(三)社会-历史批评

●(四)心理学批评

●(五)本体批评

第六章艺术的源流

第一节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艺术的起源

一、艺术起源诸说

二、艺术起源的综合考察

一、艺术起源诸说

(一)摹仿说/模仿说

●摹仿是人的本能,艺术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

●最为古典的艺术起源学说

●理论代表:德谟克利特、亚理斯多德

●中国:《吕氏春秋·古乐》载:“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

一、艺术起源诸说

(一)摹仿说/模仿说

一、艺术起源诸说

(二)表现说

●艺术起源于人的情感表现的需要,当人的情感通过声音、语言、形体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时,就产生了音乐、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

●托尔斯泰,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弗洛伊德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陆机:诗缘情而绮靡。

一、艺术起源诸说

(三)游戏说

●早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艺术看作是一种自由的、愉快的、无直接功利目的的游戏

艺术概论课件

考试题目主要为主观分析题,要求同学们结合理论和实际作出分析,或者是举例说明。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A. Gramsci(1891-1937) 安东尼奥·葛兰西,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1至1914年在都灵大学读书就积极投身革命。1913年参加意大利社会党,1922年1月和陶里亚蒂一起创建意大利共产党,1924年任该党总书记。1926年被法西斯政府逮捕,次年被判20年徒刑。 狱中葛兰西广泛阅读,写就大量笔记和书简。1937年因健康极度恶化始暂时获释就医,数日后即与世长辞。 葛兰西留下的34本笔记被他的妻妹取出寄住莫斯科,成为今人看到的葛兰西《狱中书简》和《狱中札记》两卷的大部分内容。 不同的社会结构理论 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等等)-意识形态(比如哲学、宗教、道德等信仰体系) 葛兰西:经济基础-市民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Gramsci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 ——文化主导权/领导权 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新闻媒介等构成,它构成了葛兰西所提出的“意识形态”理论在现实层面的实现,与舆论有关。——道统 政治社会——由军队、法庭、监狱等专政工具组成,与暴力有关。——政统 庸俗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作为决定性的力量左右了市民社会的存在及发展,国家就是统治阶级运用暴力手段的高压控制,政治的控制必然导致国家对所有领域的控制,整个社会是铁板一块。 葛兰西——“市民社会在国家活动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它无须‘法律约束’或强迫的‘义务’就能运转”。并且实质上,市民社会通过日常秩序的维持对整个国家的巩固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否则,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就将受到质疑,并最终陷于危机。 政治社会——政治领导权——统治/支配 市民社会——“知识和道德领导权”——文化霸权 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这就是赢得政权的首要条件之一);当它行使政权的时候就最终成了统治者。 但它即使是牢牢地掌握住了政权,也必须继续以往的“领导”……甚至在掌握政权之前可能也必须存在着霸权活动,而且为了行使有效的领导权,就不应该单单指望政权所赋予的物质力量。 霸权就是一个动态的斗争与协调的历史。它既不可能完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也不会完全体现被统治阶级的意志。与此同时,主流意识形态也得到不断地更新与改变。 如此,作为一种调停对立阶级文化因素的结果,资产阶级文化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资产阶级”文化,它成为了一种从不同阶级取来的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动态的联合。 尽管这些不同的文化因素只是暂时的,只是在某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和特殊的历史联系中,被资产阶级的价值、利益和目的所接纳。 霸权是将历史上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自然化了,赋予它以常识的形式;这里的关键在于,霸权可以不依凭武力推行,而被表现为生活的“权威”和“文化”方面这个事实,是被非政治化了。那些唾手可得并且得到官方鼓励的阐明个人和世界意义的策略,似乎不是策略而是“人性”自然而然、毋庸争辩的属性。

王宏建的《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全)1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 关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 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就的经济基础。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1)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 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 和巩固自己的手段,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更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2)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只能是经济基础,宗教和艺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荀子写过中国较早的一部关于音乐理论的专门著述是( )。 2、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是()和潜移默化。 3、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美学家()经典论断。 4、()是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 5、原始状态的艺术一般分为造型艺术和( )。 6、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舞蹈和杂技属于( )艺术。 7、( )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说,美术表现的是“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倾刻。 8、雕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实际深度的不同,分为()和浮雕两种类型。 9、《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 10、现代工业设计在国际上称为(),它担负着一切现代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任务。 11、舞蹈的类型,按美学特征来划分,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和()。 12、戏剧的根本特征是( )和戏剧冲突。 13、鲁迅说:“( )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4、( )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征,是它区别于造型艺术其他门类而独立的基础。 15、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是( )的间接性和艺术表现的广泛性。 16、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建筑的三原则是适用、坚固和()。 17、从世界范围来看,园林的主要流派有三个,即欧洲园林、( )和中国园林。 18、关于艺术的起源,其中游戏说是由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提出的。 19、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 )两种因素构成。

20、孔子在闻()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1、艺术形象是( )、内容与形式,()。2?2、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 )悲剧”、“( )悲剧”、“( )悲剧”、“( )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23、影视艺术是( )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 )。 24、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 )、( )与主人公、()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25、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 )。 26、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 )这样三个阶段。 27、艺术创作心理中,以( )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和(),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28、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____、_______ 、 ___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________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9、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______、 ______ 、______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____ __和___ ___的统一。 30、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31、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2、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审美特征。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称建筑艺术的杰出作品为() A、“石头的史书” B、“凝固的音乐” C、“巅峰性的艺术成就” D、“具有双成性的造型艺术”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下列属于想像艺术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