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作品创作说明

美术作品创作说明

美术作品创作说明
美术作品创作说明

一、毕业创作选题思路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处于工业社会中的我们与自然的关系由顺应而至掠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人们步履匆匆、身心疲惫。我时常回想起快乐的童年时光,如今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那里曾有片茂密的树林,如今已成死水的小河那里曾经是盛满鱼虾的清澈河水,如今马路上汽车的呼啸声曾经是飘荡在奶奶三轮车里清脆的儿歌声。我非常怀念那种简单朴实的日子,对清新舒适的乡村环境也充满了向往,因此我决定以乡村田园风光为题材,描绘出乡村的清新与淳朴,表达出我对美好环境的热爱,同时从单纯的表现乡村的自然风景到理解自己与景色的关系,从身边景物的变化到关注环境污染,从而引发对未来人类生存空间的关注。

我的创作题目是《归来》,号召大家回归到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去感受身心的愉悦,同时也让最原始的平衡回归到环境中去,最终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品以乡村风景为题材,整幅画面是一片绿色的田野,周围是一座座相依偎的村落,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景物,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薄厚强度的对比进行画面的刻画,使画面赋有生机与活力。

二、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确定主题后,采集大量乡村田野的图片,通过去图书馆搜索资料,我浏览了俄罗斯画派的一系列作品,通过分析他们的作品使我受益匪浅,在构图、用笔、用线的虚实力度和节奏掌握方面收获了许

多灵感。

在创作的初期阶段,开始绘制素描稿,

由于景物较复杂,我把它归纳成简洁的色

块,加强了黑白灰关系的对比,形成有节

奏的画面感,慢慢绘制出了较理想的素描

稿。(如图一)然后开始绘制色彩稿,在铺大色调

的过程中,画面的冷暖关系没有区分开,通过在专

业老师的指导下,背景以冷色调为主,近景以暖色调为主,

突出了画面的冷暖关

系,完成小色稿。(如图二)

在素描稿跟色彩稿的基础上开始绘制作品,创作开始时要做到心中有画,注意准确把握住画面整体节奏。大致按照色彩虚实冷暖的关系,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将画面的颜色铺满,准确的简化和概

括色彩。铺好大关系后,进入物体的刻

画,先从最深的色块画起,依次将树木、

田野、房子刻画出来。树木在画的时候

注意色彩的倾向性,由于背光所以呈现

冷色调,前方田野是暖色调,运用刮刀

做出肌理使其形象生动,所有景物亮部统一

起来,使画面生动形象,赋有光感,中景的

村落看作一个整体统一刻画出来。这时感觉画面前后关系有些混乱,在老师的指导下,厚画近处的景物,薄画远处的景物,将右下方的村落与树木为趣味中心仔细刻画,使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由此拉开了前后关系,突出了画面的纵深感。

在创作中期阶段试图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表达出物体的特质,我尝试用刮刀的靠压法形象的概括出前方村落,使房子挺直而不呆板。用扇形笔处理好树木的外轮廓的形状,注意其中的虚实变化,营造出浓厚茂密的视觉感受。房子前方投影通过明度的对比增强光感。远处的烟雾先画出最亮最厚的部分,用干笔轻蹭并慢慢揉开,但是在画烟雾的时候总是感觉太假,浮在景物表面,经过老师指导,在暗部加入紫色,亮部呈暖色调,画出缥缈的感觉,使其与背景相融合。

在创作后期,将远处的村落明度降低,与近处的房屋拉开距离,运用线面细致描绘画面中心的小路,路的尽头加入冷色调增强纵深感,使画面近中景整体连接起来。画面背景有些沉闷不透气,与前方的景物十分不协调,将背景处的灰色铁路线用小笔按照虚实变化轻微勾勒出来,表现出地平线的位置,使整幅画面立体起来,作品显得大气厚重,有质感。最远处细小的景物用冷色调描绘出来,丰富整体画面,增加层次上的变化,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最后完成作品。(如图3) 图 1

《归来》素描草图

在毕业创作过程中,我收益颇多。《归来》是以田园式村庄的美丽风光为主体,精确的描绘不同的景物,把它的风姿展现,不再拘泥于事物本身,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现代社会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

通过毕业创作的学习,让我对风景油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的了解,这些知识在绘画过程中对我的帮助很大,我意识到不可流于外表形式的模仿照搬,应该从提高自身修养入手,在主观内化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完成创作作品。当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惑与难题时,我积极找寻解决的方法,阅览书籍、网上查询、尝试不同的绘画手段与技巧,这让我养成了直面困难积极解决的良好习惯。这幅作品是四年来绘画学习的总结,在创作过程中态度严谨认真,可能有些地方还有些不足,但是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并充实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有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时,老师和同学总是及时帮助我走出困境,正因为有了这些帮助,我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毕业创作,衷心的感谢他们。

美术作品著作权登记《作品说明书》实例

最新实例告诉你美术作品著作权登记《作品说明书》怎么写 作者:杏林职苑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拥有自己的品牌,媒体人也越来越重视自己品牌LOGO的著作权保护,主要保护措施就是申请作品著作权登记。 根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规定,申请作品著作权登记需要提交的材料: (1)《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表》; (2)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 (3)权利归属证明文件; (4)作品的样本(可以提交纸介质或者电子介质作品样本); (5)作品说明书(请从创作目的、创作过程、作品独创性三方面写,并附申请人签章,标明签章日期); (6)委托他人代为申请时,代理人应提交申请人的授权书(代理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 上述材料第5项《作品说明书》是证明作品原创的最重要的材料,需从创作目的、创作过程、作品独创性三方面写,并附申请人签章,标明签章日期。 如何写好《作品说明书》?本文提供最新实例供参考—— 作 品 说 明 书 一、创作目的

为了更有效地宣传推广网站平台、APP及产品,本人欲设计此作品用于网站、APP及产品的LOGO,作为该平台、APP及产品独特的标识使用,以方便消费者在使用该平台、APP及产品时能够更准确的将其区别于其他同类或近似的平台、APP 或产品。 二、创作过程 本作品于2020年8月14日开始构思,着手创作,历经8次修改,于2020年8月21日在北京市创作完成。 本作品整幅图案由异形的“F”、和两条类似波浪的曲线等两大部分构成。采用自创“三圆构图法”绘制,大圆直径是中圆的两倍,中圆直径是小圆的两倍。截取大圆的一段弧线异形的“F”的竖线部分,截取中圆的两段长度不相同的弧线,通过特殊排列,构成异形的“F”的两条横线部分,异形的“F”像船帆。截取小圆的四段弧线,通过特殊排列,构成“波浪”形状。 本作品在Excel中绘制而成,绘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第一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

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以及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是美术家对现实生活 理解和感悟后将搜集的素材进行高于生活的审美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分析判 断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经典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分析,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的。 2、难点:深刻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成就 了“美术”这个异彩纷呈且无可替代的学科和我们的“美术鉴赏”课程体系。 在进行鉴赏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美术作品。谁来说说美术有哪些门 类? (小结:美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摄影等。随着时代的发 展,从传统美术形态中衍生出来的设计艺术、装置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 都成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还会有新的门类出现。) 2、虽然美术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创作过程却有相似之 处,遵循着共同的创作规律。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鉴赏美术作品的 重要基础。你知道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吗?

(小结:美术创作过程一般包括体验、构思、表达。也就是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 3、美术作品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小结: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很好地阐述了它们的关系——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4、下面,让我们通过对两幅画的鉴赏来探究美术作品的创作。 二、探究发现 翻阅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美术作品创作说明

一、毕业创作选题思路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处于工业社会中的我们与自然的关系由顺应而至掠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人们步履匆匆、身心疲惫。我时常回想起快乐的童年时光,如今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那里曾有片茂密的树林,如今已成死水的小河那里曾经是盛满鱼虾的清澈河水,如今马路上汽车的呼啸声曾经是飘荡在奶奶三轮车里清脆的儿歌声。我非常怀念那种简单朴实的日子,对清新舒适的乡村环境也充满了向往,因此我决定以乡村田园风光为题材,描绘出乡村的清新与淳朴,表达出我对美好环境的热爱,同时从单纯的表现乡村的自然风景到理解自己与景色的关系,从身边景物的变化到关注环境污染,从而引发对未来人类生存空间的关注。 我的创作题目是《归来》,号召大家回归到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去感受身心的愉悦,同时也让最原始的平衡回归到环境中去,最终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品以乡村风景为题材,整幅画面是一片绿色的田野,周围是一座座相依偎的村落,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景物,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薄厚强度的对比进行画面的刻画,使画面赋有生机与活力。 二、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确定主题后,采集大量乡村田野的图片,通过去图书馆搜索资料,我浏览了俄罗斯画派的一系列作品,通过分析他们的作品使我受益匪浅,在构图、用笔、用线的虚实力度和节奏掌握方面收获了许 多灵感。 在创作的初期阶段,开始绘制素描稿, 由于景物较复杂,我把它归纳成简洁的色 块,加强了黑白灰关系的对比,形成有节 奏的画面感,慢慢绘制出了较理想的素描 稿。(如图一)然后开始绘制色彩稿,在铺大色调 的过程中,画面的冷暖关系没有区分开,通过在专 业老师的指导下,背景以冷色调为主,近景以暖色调为主, 突出了画面的冷暖关

作品说明书范本

作品说明书 美术作品为结婚用请柬类作品,作品名称为:“喜上眉梢”。 该作品的设计定位为: 1、视觉效果:优雅、唯美、传统、大方、含蓄、内涵、富有神秘感; 2、设计语汇:传统化、装饰性。 该作品的设计主题: “喜报春光、喜鹊登梅” 该作品的创造内容: 1、该作品以稳重,高贵,优雅中透出含蓄之感。图案生动细腻,内外相接,虽寥寥数笔,却写意出梅花的神韵,层次分明。画面清新素雅,寓意好,整体洁白细腻卡质坚密,后面匀净,光泽莹润。图案又以高风亮节的品质为人赞美梅花主位为给人以充满内涵的第一印象。以充分展示“喜报春光、喜鹊登梅” 好事连连的理念。 2、本卡片的构成繁华、高贵、优雅、唯美的姿态、精致,使整个空间富有,有内涵的气韵,描绘出产品高雅的身份。米黄和淡红的主色调,犹如传统的水墨画,耐人细细品位这份宁静而致远。颜色较深的红色腰封,上面带有喜字的吉祥图案,为卡片添加了一份喜庆的氛围,腰封上缠绕的红绳线犹如新人紧握的双手,代表着新人愿一生一世的共同走过的诺言。 该作品的创作用途: 1、卡片以时尚为概念,以红色为基础,米色搭配代表喜庆、优雅、含蓄;具有温柔的视觉之美,给人温文尔雅却又古典富有大喜之气的印象,用以充分展示“喜报春光、喜鹊登梅” 的理念。 2、本卡片可延伸性理解度很广,是一个易辩,易识、易记的婚卡之选。 3、该卡片的图文化,不仅是中式传统风格,亦是当下潮流风范的展示,以梅花的实物化与邀请客人用来沟通,使卡片所承载的幸福快速传递,并形成一种信息文化的沉淀。 该作品的创作过程: 1、前期设计的基本情况了解时间为期2个星期,具体时间为:2010年12月01日-2011年12月13日,收集相关资料等。 2、设计稿件,从设计到定稿时间为20天,具体时间为:2011年12月13日-2012年01月03日。 著作权人签章:唯思美卡片(上海)有限公司 2012年1月9日

作品创作说明书(美术作品-参考示例)

样图:

作品创作说明书(参考示例) 作品名称:WECAN标识 作品类型:美术作品 一、创作意图(描述作品的创作起因或者用途) 为了更有效地宣传推广以及销售公司产品,现设计此作品用于产品的外包装和印刷在公司名片和宣传资料等上面,作为该产品独特的产品标识使用,以方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该产品时能够更准确的将其区别于其他同类或近似的产品。二、创作过程(①描述整个作品的结构、组成部分以及色彩等②描述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变化、想法) 本作品于XXXX年XX月XX号开始构思,着手创作。 整幅图运用电脑绘制出来,由英文“WECAN”、橙色底色和蓝色粗下划线构成,主要采用橙色、白色和蓝色。最初,“WECAN”考虑由简单的电脑艺术字形成,为了使作品更为突出,加上了橙色的底色,“WECAN”添加了白色的下划线,标识主体的下方使用蓝色的粗下划线,最终通过绘图工具illustrator绘制而成。 本作品历经 3 次修改,于XXXX年XX月XX日在上海市创作完成。 三、作品独创性(描述作品创作的特殊意义或者独特之处,例如颜色是否有指定的含义) 本作品经过独特构思,充分运用美工设计,将英文字母配上特有的颜色做背景,主要采用白色、橙色、蓝色三种颜色设计出来。“WECAN”是作品的主体,拥有独特的含义,做为一种精神鼓励,鼓励企业的员工、客户以及一些拥有梦想的人们,告诉他们,只要有梦想,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WECAN”也代表着“we can make things better!”,即我们能,我们可以,我们会做得更好!作品的底色主要以橙色为主,营造了一种放松,温暖人心的感觉。标识主体的下方使用蓝色的粗下划线,蓝色是高科技的象征,寓意企业的高端化发展。整个作品方方正正,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机电这个行业大部分产品的形状。 整幅图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公司的独特寓意,具有独创性。 四、发表情况(如有发表,必须注明首次发表的时间和地点;如无,则写没有发表) 该作品于XXXX年XX月XX日,首次发表于上海市。 申请人(签章): 年月日

少儿绘画创作总结

浅谈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一些体会 少儿绘画创作的过程,其实与成人搞绘画创作过程大同小异。在创作前,都需要深入观察与了解生活,目的都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小朋友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细心引导幼儿从自己身边开始,细心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善于发现有意思的内容,新奇有趣的事物。学会观察并不是看看而已。熟视无睹,其意思就是看惯了的东西,如果是漫不经心的,也像没看见一样,在脑子里没有印象,没有记忆,所以要幼儿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主动地有目的地去看,去分析,去留心和记忆,回想生活中的事物或其中的过程、细节,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辅导幼儿绘画创作,收集素材时,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命题创作。这首先要引导幼儿相对集中一点,有目的地观察、记忆、为自己的绘画创作收集所需的各种形象,。例如“海底世界”这一主题,范围较大,我就引导幼儿以小见大,细心观察家乡的变化,观察美丽的校园,鲜花盛开的公园,繁华的街市,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店等等。通过观察感受和记忆家乡的美来体现祖国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绘画“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画的兴趣。对有关科幻题材的主题创作,不能到实地或实景观察,就让学生通过搜集有关的书本材料,或观看有关的电视、录像、电影等。二是自由绘画的创作,没有特定的主题,需要鼓励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善于观察,留心周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思考把平常的事物通过想象变成不平常的画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必要的想象。这种想象是有了“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感而发。告诉他们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有时观察到的具体景物不一定理想。这时,可以加工改造,把它画漂亮,包括造型和色彩。也可以放大、缩小或取舍。有时还可以把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样子,当然还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 有了充分的“感知材料”,并能展开想象,接下来就是进入画面构图的阶段。这一阶段很关键。尽管少儿绘画作品的构图没有成人作品那么严谨。但花心思布置画面,设计出“巧”的构图,与随随便便画上去,画面效果就大不一样。正如有人这样比喻,布置构图就像布置房间一样,一个房间总不能把家具塞满就了事。正确的应该是想想哪些家具摆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做到既实用又好看。所以,下笔前让学生想想,把画的内容分布在什么地方最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哪些地方画主要的东西(就是主体部分),哪些地方画衬托的东西(就是背景),哪里应该留出空白,为什么?想好了再下笔。平时,我碰到两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一,是一些学生以为画得越多东西越好,整个画面画得满满的,没有透气的地方。反之,另一种作画不够大胆,所画的物体既小又少,画面空荡荡,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克服。让幼儿明白,只有把画里要画的东西都画到最合适又好看的地方,才算画出完整的画面。画构图不要一下子画好,需要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在画的过程中,不断补充有意思的东西,去掉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东西,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曾辅导本校一位学生创作《下棋》,开始,这位同学不仅画了下棋对奕的两位小朋友,而且在旁边还画了几个小朋友,周围还画了不少的景物。我觉得这幅画面松散、主体不突出。因而引导这位学生在构图上舍去其他人物,重点突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1、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2、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3、教学难点 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4、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所提高。 5、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讲授新课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以毕加索的《牛头》为例分析艺术家的意图来自哪里。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几幅作品。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在这一部分中,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影响因素有: 1、现实 2、艺术 3、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情境 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大相径庭。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成长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也是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的原因。 老师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与《丛竹图》分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其中运用讲解与展示图片结合,提问与学生主动探究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三大类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1、具象艺术: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通过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毛泽东),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艺术家的

作品创作说明书三篇

作品创作说明书三篇 篇一:作品创作说明书 作品名称:XX标识 作品类型:美术作品 一、创作目的 为了更有效地宣传推广公司品牌,本单位欲设计此作品用于公司的宣传推广,作为该品牌独特的品牌标识使用,以方便广大企业单位在认识合作该品牌时能够更准确的将其区别于其他同类或近似的品牌。 二、创作过程 作者接受单位任务委派,利用工作时间以及单位资源就XX标识进行设计,于20XX 年01月12日开始构思,着手创作。 整幅图运用电脑绘制出来,图案由汉字+图形等部分组成,主要采用黑色一种颜色。最初,“XX”考虑由电脑的艺术字形成;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更突出公司的标识,把XX标识以嵌入式的图案方式,通过绘图工具photoshop绘制而成。 历经3次修改,于20XX年01月17日在XX市创作完成。 三、作品独创性 该图经过作者的独特构思,充分运用美工设计,将文字与图案两者相结合,采用成熟稳重的黑色字体。以“W”的英文字母孕育着主要采用蓝、红两种颜色设计出来。标识有中国汉字中的“中”“华”构成,“华”字为繁体字并且作为整幅作品的背景,背景以蓝色为主。突出的体现了公司的博大精深,稳重安定的精髓。

“中”字运用嵌入式方式镶嵌到以“华”字为背景的中心部位,颜色以红色为主。中国红颜色体现了公司积极、高效、吉祥、乐观之意。整体搭配显示出公司高效、专业、激情、超越的企业文化。 整幅图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品牌的独特寓意,具有独创性。 四、发表情况 该作品于20XX年01月17日,首次发表于XX市。 申请人(签章): 20XX年01月18日

篇二:作品创作说明书 一、创作人 XX有限公司 二、创作目的 为了更好的搭建中国物联网传媒,打造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多元化新兴传媒企业。展示创新无限,智慧互联之意愿。设计者欲设计此作品用于XX LOGO标识,以方便广大传媒人士相关方识别及宣传。 三、创作过程 该作品于20XX年6月5日开始构思,结合企业文化、目标客户,核心理念等因素于20XX年7月10日初稿完成。后经过公司高层会议讨论,完成细节修改,于20XX年7月20日最终定稿。绘图主要工具为Adobe Illustrator。 四、作品名称 XX 五、作品独创性说明 该作品经过设计者的独特构思,充分运用美工设计,将图形、文字巧妙结合。LOGO 图形标运用中国汉字“中”作为基础轮廓进行扩展幻化,结合影视胶带、英文字母“Z”以及书法行书笔锋和运笔传达一种文化的共识;色彩运用中国古典朱砂红,在突出行业独特气质的同时,彰显文化内涵。 文字进行变形处理,重新规划间架结构,突出自身品牌独特的设计气质。配合并烘托标志,以达到更加和谐理想的视觉形象。 整个设计图形简洁,带有明显的传媒公司特色,形象地体现了传媒LOGO的独特寓意,具有独创性。

版画的创作过程

我给你介绍一下油印黑白木版画的创作过程: 1.起稿 版画稿尽量少留白,这样既能体现版画的厚重感,还能省时省力(因为白色的部分必须刻掉)。 a.可以在纸上起好稿子后转印到板子上。最简单的方法是誊写法(复写纸)。必须注意的是,在纸上画的正稿,必须反过来转印到板子上。 b.直接在板子上起稿(起反稿)。 木板必须既韧又脆,不拉刀、不起丝。用梨木、枣木等果树板材最好。也可以使用椴木贴面的三夹板或五夹板(做绘图板用的那种),但柳桉贴面的胶合板(做家具的那种)刻不动不可用。 稿子在板上绘制完成后,用淡灰或淡蓝色墨水满涂一遍,这样在刻制时可以更好地观察刻制效果 2.刻制 准备一套木刻刀。 这个过程是用不同的刀法塑造对象,也就是常说的“以刀代笔”在木板上“作画”,而不是机械地去再现画稿。下刀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下错刀修改起来很麻烦且效果很难如意。 刻制的过程中要经常用镜子来检查效果,因为画稿是反的,从镜子里可以看到被正过来的图像是否理想。 3.拓印 最好用厚一点的宣纸(3层夹宣)、过滤纸等具有一定渗透力且不反光的纸张。油墨用石印油墨(绝对不能用誊印油墨,很难干,且会渗油)。 还要配备一个摩擦工具(木蘑菇)、一块厚玻璃板或大理石板(调油墨用)、一个或几个油墨滚筒(给版上墨)。 用滚筒将油墨置于玻璃板上滚匀后,再均匀地滚在刻制好的木版表面,平整地盖上一张拓印用纸,用木蘑菇在其上分区域轻轻摩擦,以便使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拓印纸上。途中可以揭开局部查看拓印效果,直至拓印结束。轻轻揭下,作品完成。注意: a.加墨要薄,不得过多。应遵循“少吃多餐”原则。 b.摩擦不能过于用力。必要时可以垫一层报纸之类,以免损坏拓印纸。 c.揭开拓印纸时,应抓住纸角缓缓提起,避免拉破印纸。 木版画材料在规模较大的美术用品商店均可买到。 建议先系统了解一下版画创作知识,以帮助学习、理解 课题:《单色版画》 课业类型:综合课 课时:2课时(本课为第1课)。 一、教学目标: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美术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板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方法、教学过程、课后小结与回顾这样几个步骤来向大家详细讲解我这节课的安排。首先是教材分析,根据教育学,教师要整体把我教科书的原则,我对教材做如下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第七课主要讲的是打破学生对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它在整个第七课中起到引领、拓展学生鉴赏能力宽度和深度的作用。对于整个教科书来说,它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上好本节课至关重要。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①:第一是知识目标:打破学生对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 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 们才能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这是为了完成美誉这个目标。 ②:第二是能力目标: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让学生 从中学会鉴赏、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这是为了完成智誉这个目标。 ③第三是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使他们发现鉴赏的乐趣和 成就感,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样的情操,这是为了完成素质教育、德育这个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得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 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针对这节课重点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flash短片,并提出讨论课题这样的方法 突出重点。同时本节课的难点是: (3)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些难点我主要采用引导分解,把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创作背景放在一起向同学们展示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对学生的情况作了以下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虽然他通过一定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但是他们的头脑中确没有系统的知识作为支撑,所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原则: 第1是以学生为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作为一个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领者;第2是直观性原则;第3是德育为先的原则,在教学材料方面,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这样的一个材料来辅助教学,以上呢是我对教材的整体分析,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美术四个领域及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材料在美术作品创作中的作用

材料在美术作品创作中的作用 材料是体现美术作品灵魂的重要载体,它是作品的血肉,赋予作品以生命的力量。很多艺术家都是善用材料的高手。毕加索对公牛题材情有独钟,除了经常在画面中表现公牛的形象外,还用立体的形式来表现,简简单单的一个自行车座凳及其车把手的组合,就表现了栩栩如生的公牛头就诞生了。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在材料运用上的独特眼光,各种颜色的纸张可以使马蒂斯产生不同的创作灵感,创作出强烈视觉效果的艺术品。在艺术家眼中,材料是有生命的,等待着你的发现利用。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关注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和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并创新的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操作过程,材料则是创造表现的物质基础,每一种材料都有其潜在的创造价值,幼儿通过对美术材料的作用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美术作品,同时掌握材料的功能和表现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充分感知发现各种材料的潜在美,即材料的力度、可塑性、形状、重量、结构、质地、色泽等方面,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了解材料的物理特性,体会其感官属性,进一步生发出美的意象。同时,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并在活动中对幼儿表示关心和注意,对活动成果予以充分肯定,提高幼儿的创作信心,开发幼儿的创作潜能。 师生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鼓励幼儿积极表现并在探索发现中获得愉悦。 在我们的美术活动中,幼儿除了可以使用油画棒、水粉颜料、皱纹纸、彩色卡纸、油泥等一些常见的美术活动材料,以及雪花片、套盒、印章等玩具进行美术创作之外,我们还在班级设置了“百宝箱”,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各种形状的纸盒、吸管、冰棒棍、牙刷、易拉罐、果奶瓶、碎布等物品用于美术创作,利用幼儿想看、想做、想知道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尽情大胆地操作,形成一种独立探索的自由气氛。 实践证明,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表现与审美能力,并且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主体意识,充分地调动了幼儿创作的积极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美术教育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在材料自身的特质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尝试各种材质带来的新鲜感中感悟艺术,使他们体会到发现材料、合理利用材料创作艺术品时的喜悦。很多美术老师都意识到材料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做了大量的尝试研究。如运用,结合其他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如各种纸张,废物利用,果实等 美术教育离不开对美术材料的体验和探索,这可以使学生的感官变得更加敏锐,并激发他们创造的天性,对美术材料感性的积累,为学生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

【美术】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

人教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第1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学设计 主备人:黄海丰审核人:刘永梅二次备课人: 【单元课题】鉴赏基础 【课业类型】新授课 【课程分析】本单元共两课,分别是《美术作品的创作》《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旨在解决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一般的鉴赏方法,为第二、第三单元打好基础。【基本问题】第1课: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2课:美术作品由哪些元素组成?我们如何进行美术鉴赏活动? 【具体问题】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 〖图像识读〗第1课主要围绕徐悲鸿近现代中国画作品《愚公移山》和籍里柯欧洲浪漫主义作品《梅杜萨之筏》的创作,列举了画稿(草稿)和正稿。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识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核心主旨。 〖美术表现〗第1课通过画稿和正稿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表现手法与形式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审美判断〗第1课结合作品创作背景,从作品的表现形式和给人的感受,感知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出评价、判断,尝试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创意实践〗第1课结合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即假如我是作者我会怎么表现。 〖文化理解〗第1课在作品比较中感受东西方文化在美术作品中体现出的异同。 【单元设计思路】第1课主要解决学生对美术作品创作的理解,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基础。在教师引导中,有意识的从作品的形式(线条、色彩、材质、空间)、内容(题材、主题、情境)等方面分析表述,为第2课教学做好铺陈。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学会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理解分析; 〖过程与方法〗在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中,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美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能够正确区分和理解东西方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解说词

美术作品展区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莅临柯坪县第二中学美术作品展区。 现在大家看到这些粘贴在展板上的作品就是我校师生的书画作品。这次共展出作品有十二块展板,涉及国画,书法,科幻画,硬笔书法,油画棒画等多种形式, 它们构图各异、风格不同,画路广阔、品类齐全,可以说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的艺术才华。 美术教师作品展区: 这边展出的共有五块美术老师个人的国画作品,这些作品虚实相宜、疏密有度,用色清新柔淡,如流水般色调交错。看中间这幅“富贵牡丹”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丽堂皇,端庄典雅,形成了水色墨交融一体,点线块有机结合的斑斓多姿以及艳而不俗的绘画特点;看这几幅:《荷花》,《虾》等用笔用墨练达,意境深远,形神兼备,充分展示了老师的绘画功底。 教师硬笔书法作品展: 这边是教师的硬笔书法作品,有楷书、行书等,内容有至理名言、古诗、学习名句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教师的书写艺术,而且注重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学生硬笔书法、绘画展: 看,这边是同学们的书法:内容有至理名言、古诗、学习名句等,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书写艺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这边同学们的绘画作品:作品内容富有想象力,笔触大胆干脆,不拘一格,很有创新意识。《科幻画》色彩处理也比较到位,在渐变过程中冷暖之分较为鲜明,这样的画面看起来具备了相当的空间感和色调美!它们正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向我们展示着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同学们的每一幅画都蕴藏着他们对生活的积累,社会的感受、展示出的是对人的启迪、对物的寓意、对大自然生命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绘画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惟在梦中可求的境界:使人沉静,使人平和,使人感悟,使人回归,展示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品味艺术,快乐成长”。 一幅幅宁静,纯真,微凉与透明的画卷,让来到这里的我们驻足良久,不愿离去。 一张张绚丽的画图,一幅幅精美的书法,无不呈现艺术的律动、通灵的境界,一派青春,一派氤氲! 挥毫一展意气风发凌云志,造就灵秀隽美二中学子心。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让学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以上就是对我校美术作品的介绍,欢迎各位领导不吝批评、指教。 谢谢大家!

艺术节绘画类作品主题介绍和创作过程

中国画《荷塘》主题介绍和创作过程 那荷塘上面,是一张张的荷叶。这些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玉立站着的人的衣裙。层层的叶子之间,点缀着一些或粉嫩,或素洁,或艳红的花朵。出水之花,秀丽挺拔,有正大开着的,有只是骨朵的,有羞涩的半开半掩的。如一颗明珠,又如那天上的星星。微风吹过,送来一陈沁人心脾的芳香。叶子和花也都颤动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宛然间有了一道碧绿的波痕。叶子下是波光荡漾的流水,被遮住了。而那叶子更见风致了,荷塘的景色可谓迷人啊! 那幼时玩耍过的荷塘,可真是能够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 篆刻艺术主题介绍和创作过程 1、逸夫小学校徽:大眼睛放眼看世界,儿童快乐的玩耍。 2、崇德有为:本校以崇德有为的办学目标,打造知书达理、健康向上的好儿童办学理念,让孩子在校园里快乐的成长。 3、气象万千: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意思为: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寓意为:美丽的校园、三园(百草园、行路园、励志园)风景的建设更加美丽,四季变化莫测。 素描主题介绍和创作过程 学校本着以下三点进行开展艺术教育工作: 1、艺术教育要为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2、艺术活动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要大力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吸纳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提高全体学生艺术品位。 3、艺术教育要常抓不懈,形成特色。艺术教育工作要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整个过程,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发挥学生的潜能。 儿童画主题创作介绍和创作过程 《快乐的小蜜蜂》:我们都准备好了,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我们成群结队地去找食物。我们飞呀飞,飞到一个大花园,这个大花园里的食物可真多啊!馋得我们的口水直往下流。我们被这个大花园里丰盛的大餐给迷住了,都纷纷一头扎进花园之中。大家不停地吃,不停地吸取花蕊里的营养,这个花园里的食物可太美了。 小蜜蜂红红从花朵上飞起来说:“大家快跟我走,山的那边还有更多、更美的食物在等着我们呢。”此时此刻大家还沉迷于这个花园中,我们都忙碌着采蜜,生怕有一朵花没采着,错过了这次甜蜜的机会。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蜜蜂,大家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丰硕的果实。

美术设计学院创作(设计)说明报告

美术设计学院本科毕业创作(设计)创作报告 专业名称:美术学(设计侧重) 届别:2014届 学号:1005030214 姓名:李杨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邹静 教务处制 二〇年月

广西师范学院 美术设计学院本科毕业创作(设计)创作报告 创作(设计)题目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题目类型囗理论研究囗应用研究囗设计开发囗其他作品类别 命题来源囗教师命题囗学生自主命题囗教师科研课题 拟完成时间20年月日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不少于300字) (填写内容字体:五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以下填写内容字体、行间距同。填写后请删除红色字迹)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历史风尘,其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均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左右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是民族性格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区别于异族的文化特征。近年来,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各国多民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交汇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现在平面设计中的中国特色,对于我国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出发,探讨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我想我的设计可以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如传统元素的应用这方面平面设计。 二、创作目标与主要内容(含创作(设计)提纲,不少于300字)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将中国元素文化和现代设计有效地结合,如何在设计中保持中国元素文化的特色,一直是许多设计师们努力探讨的重要课题。文中阐述了在现代平面设计保持好中国元素文化特色的重要性,作为中国民族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美术”,以及其地位早已为中国的美术工作者所公认,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现在艺术设计中寻找民族性会增强设计的魅力和生命力。因此,中国的设计文化要树立民族性,设计必须融入第一性的中国元素文化才能持续发展。我想通过自己的毕业设计来体现出这一点。 五千年历史文明和多民族文化赋予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其题材广泛、内涵丰富,且形式多样,历经千年传承依然魅力无限。这些经典的文化元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现代平面设计题材和灵感的源泉。这些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既有助于提升后者的文化内涵,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同样是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常常被寓意为一种善,一种形、一种意和一种美的印记,强调的是人和中国传统元

美术作品自我评价

美术作品自我评价 【篇一:浅谈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 浅谈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 青山乡中心小学何祖峰 美术作品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 程不断发展的主要环节。新课程理念提出: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 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 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 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师批阅独裁式的评价 方式,已不能再延续了。那么,针对学生美术作品,如何进行科学 合理评价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做法。首先要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的每一件美术作品都凝聚着每位小作者的辛勤汗水,历经了一 个艰辛的创作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听听小作者的创作思路、 个人设想、创作经历及个人对作品的满意程度。可采用问卷、交流 解说的形式进行。例如:在教《未来的建筑》一课后,学生的作品 百花齐放、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贴近生活,有学生画出了太空小 山庄,他渴望人类分散居住,减轻地球压力。有学 生设计绘画了绿色别墅家园,其目的要保护环境,也有学生设计画 出了地下村落,其意图是要节约土地资源。这些创作中的奇思妙想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创新精神,只有让学生先进行作品解说,我们才能做到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进一步做出 正确客观的评价。 其次要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相互评价的过程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过程,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能 够达到相互学习促进的目的。一般可采用作品展示、补充问题的形 式进行。例如:“我应该向他们学习……”、“我觉得应该……”。这

一评价过程,是自己向他人学习的机会,可取长补短。是发表个人 见解的机会,可给他人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达到合作共进的目的。接着教师要做好“点评性评价”。 对待学生的作品,教师应着眼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情感价值、 学习过程性的评价入手,挖掘其作品的闪光点,大胆鼓励,使用激 励性评价语言,做到和学生心灵相通,达到情感共鸣,确保学生创 新萌芽的滋生。 例如:《鲜花送老师》一课,授完课后,学生都能做出自己心爱的 花束,而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对送鲜花的目的理解较为单一,学生普遍认为:教师节到了要给老师送束鲜花,表达对老师节日的 祝贺和培育之恩的感谢之情,而其它方面的专业内涵、人文习惯就 一无所知。那么,教师这时一定要抓住机会,做好点评性评价。① 从色彩的使用方面评议,送“红色花”代表热情关爱,喻指老师爱生 如子,师生和谐共处。送“白色花”代表纯洁无私,喻指老师无私奉 献的精神。②从花型构造方面评议,“向日葵”代表希望,喻指在老 师的培育之下,希望之花会开放的。③从工艺制作方面评议,折叠、重复、夸张、剪、刻、撕、折、皱等都是制作工艺中常用的方法。 在这一环节评价过程中,教师客观、准确地从方法到过程、从知识 到技能、从情感到价值,全方位评价了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美术 综合素质也从中得到了培养。 最后要组织作品展示,接受“社会评价”。 学生的作品展示,可以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热情, 不仅是学生创造美的展示,也是对学生 进行审美教育,充实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一 般可结合节日活动进行,如“六一画展”、“国庆画展”、“新年画展”等。开展这样较大规模的展览活动,教师要事先做好计划,取得校 领导和有关人员的支持,选好场地,做好学生优秀作品的征集工作,必要时,可将学生的作品进行装裱或配上镜框,保证活动开展的质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双塘中心园xx导读: 儿童喜欢一次性完成绘画创作,并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直接作画,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不存在成人所谓的败笔。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在创作中充满自信,能以较多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并根据自己的情感、愿望或按物体固有色来涂色。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学前儿童艺术思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运用多通道的感觉器官,获取、再造、物化审美心理意象的活动。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思维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者进一步深入认识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本研究借鉴哈佛大学加登纳教授关于艺术活动三大系统的概念,以及国内研究者关于绘画超常儿童艺术思维过程三大系统的概念,将艺术思维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知觉(perception)、反省(reflection)和制作(production)。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一所江苏省省级示范幼儿园(非艺术特色园)大班30名5~6周岁的学前儿童,分成5组,每组儿童作画时间为上午10点~11点之间。研究持续半年,共搜集了138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对儿童绘画创作过程及作品的分析,探究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一、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实现对物体一般结构特征的把握的心理过程。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绘画活动中的视知觉是视觉对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学前儿童对绘画创作对象的获取正是通过其感觉器官的视知觉功能来实现的。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主题分别是:

《美术家是怎样创作的》设计思路

第一单元美术家是怎样创作的 一、教材分析 在六年级上的教材里我们知道了评定一幅画的好坏,“像”与“不像”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在六年级下的教材里我们又了解了美术欣赏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即构图的基本知识,在本册教材中,我们着眼于从画家绘画创作的角度介绍美术家们是如何创作的。 本单元的重点在于: ●了解画家的创作过程; ●理解绘画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手法:即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 ●了解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深入人心,而不枯燥、乏味。倘若有学生能回忆“像”与“不像”中的某些提法,那可谓有恍大悟之感。再对比、讨论有关画片,加上教师的讲解、分析,应当说美术欣赏中的障碍就减少大半了。而二期课改要求的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我们基本做到了。 本单元涉及的名作互相之间用对比的方式列出,请老师们讲解分析时抓住“对比”这个杠杆,让学生讨论时也强调“对比”,既可以免去概念混淆,又可以加深印象。 本单元所选的名画较多为近现代作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选其他名画,另外可多请学生介绍一些作品。 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多用分析讲解起头,接着提问,请学生讨论。各组选派代表作其他小节介绍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本单元的难点:要求学生尝试用所学过的术语、知识“像个专家”一样地对大师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让这件看起来不易的事,变得自然而然。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家绘画创作的基本过程,知道美术家如何获得灵感、 如何构思、选材和用什么方式表现;理解表现性绘画与再现 性绘画是绘画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分析、体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美 术家的创作过程。或通过临摹、写生和画自画像等美术活动 的体验,加深对美术创作的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 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即艺术创作来源于现 实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是美术家个性的创造;理 解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的不同审美特征。 三、单元知识结构 (1)基本知识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