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作教程》第二版(小教)教案

《写作教程》第二版(小教)教案

《写作教程》第二版(小教)教案
《写作教程》第二版(小教)教案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名称:《写作教程》

任课教师:文禄林

教学单位:湖南幼专大学语文组

课程教学基本信息

教学进度安排表

注:本学期除法定节假日及学生见习、考试等,实际授课时间为17周。

此教学进度安排可能会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适当调整。

写作的含义

教学目标

把握写作的含义、特性和功能。

教学重点

把握写作的含义、特性和功能。

教学难点

把握写作的含义、特性和功能。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教学准备

范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导入

新学期第一堂课,简单自我介绍。

概说

关于教材的三个特点:学练合一三位一体与时俱进

引言

你会写文章吗?

你写过多少文章?

你文章写得怎么样?

你想写出很多很好的文章吗?

新授

一、什么是写作

“写”的本义:形象而又贴切地表达出了写作的内涵和特征

喜鹊筑巢的启示:客观性、主观性、结构性、载体性

写作的定义:是一个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记载传播、表情达意、交流共享的表义系统。

语义三角:文章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写作的媒介:口头语和书面语。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是‘杭育杭育派’”。

——鲁迅

“语言符号”的深远意义。

二、写作的文体:杂交文体之说,“太极图”。

“阴阳鱼”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三、写作的特性:

1、社会性。

2、个体性。

3、综合性。

4、实践性。

四、写作的功能:记录与传播、认知与审美、宣泄与共鸣。

1、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

3、制造舆论,谋求发展。

4、表达感情,增强技能

板书设计

1、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

3、制造舆论,谋求发展。

4、表达感情,增强技能

教学后记

写作的系统

教学目标

把握写作的主体、客体、载体和受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

把握写作的主体、客体、载体和受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写作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教学准备

范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导入

写作活动由主体(写作者)、客体(写作对象)、载体(写作活动的物化形式)、受体(诉诸对象)四个部分组成。

新授

写作客体:写作的基础与本源

包括自然景观(物);社会生活(事);人生状态(情);精神产品(理)

1)客体是写作的源泉

2)客体是写作的动因

3)客体是写作的对象

写作主体:写作的主导

同样是菊花诗,却各有不同。

《菊花》《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飒飒西风满院栽,

遍绕篱边日渐斜。蕊寒香冷蝶难来。

不是花中偏爱菊,他年我若为青帝,

此花开尽更无花。报与桃花一处开。

——元稹——黄巢

写作载体:写作的成品(指运载文章内容的文字篇章)

①载体的构成:a.文字符号;b.语言;c.篇章

②载体的特性:a.附着性;b.恒传性;c.审美性

写作受体:写作成品的接收对象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花千骨》体现的是文章要雅俗共赏。

“ 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鲁迅《集外集拾遗〈绛洞花主〉小引》

“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全新的作品”——罗曼·英加登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

写作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1、写作客体在写作中的功能

写作活动是一种精神创作活动,但如果这各精神活动离开了物,也就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基础。那么,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1)写作客体是触发写作者产生写作动机和欲望的诱因。

(2)写作客体是写作者获取写作材料的源泉和从事精神劳动的对象。

(3)写作客体是写作者表达主观意向和情思的凭借与依托。

(4)写作客体是制约写作者精神劳动的一种客观“尺度”。

2、写作主体在写作中的主导作用

文章的形成,固然需要客体的渗入,但更缺不了主体的主导作用。“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情动于中”方能形之于言。这话很有道理。主体只有发挥其能动作用,去感受、去认识,才能去反映和创造。

(1)写作主体为写作活动确定方向与目标。

(2)写作主体赋予写作客体以生命与灵魂。

(3)写作主体进行创造性的实际操作,将有关的写作客体编织成篇。

小结:写作没有终南捷径,成功只能靠积累

1、生活的积累;

2、知识的积累;

3、情感的积累;

4、技巧的积累。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呢?

1、多看

2、多想

3、多读

4、多讲

5、多练

6、多改

7、多悟

板书设计

1、生活的积累;

2、知识的积累;

3、情感的积累;

4、技巧的积累。

教学后记

学习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目标

把握学习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教学准备

范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导入

写作是一种专业性和灵活性共存的行为过程,是一种责任感与创造性并举的脑力劳动。学习写作,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其次才是进行艺术的修炼和技巧的琢磨。

新授

学习写作的要求:

1、人文合一,德艺兼修

2、热爱生活,钟情写作

3、锤炼意志,持之以恒

学习写作的方法:

(一)以生活为课堂

(二)从模仿走向创造

(三)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

1.系列训练与日常训练相结合

2.口头作文训练与书面作文训练相结合

3.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叶圣地陶先生与尹相如的文章,并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及切身体验给学生讲解。)

手机扫描二维码链接教材资源:建立微信群,扫码后再分享到微群。

课堂实训:三分钟演讲

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观看视频并进行课堂交流。

视频:阎肃经典背后的故事

讨论:你从阎肃的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作业:通过微群上传内容。

板书设计

1、人文合一,德艺兼修

2、热爱生活,钟情写作

3、锤炼意志,持之以恒

教学后记

作者的智力

教学目标

把握作者智力的组成。

明确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明确观察力和记忆力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难点

观察力和记忆力训练。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教学准备

范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7课时

导入

作者既是认识世界的主体,也是表现世界的主体。学习写作,应该具有相应的智力、能力和素质,并逐步完善自己的智能结构和素质结构。作者是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组成。

新授

人的大脑结构与智力的对应关系:接收、储存、判断、想象

1)客体是写作的源泉

2)客体是写作的动因

3)客体是写作的对象

什么是观察力?

观察是作者接收信息的过程,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活动。

有关观察的基本认识:

1、综合活动论外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本体分析器

2、思维决定论知觉、注意、思维、情感、联想、想象

相关课外资源:

《巧妇要为有米之炊——综合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获取材料》

处理好五种关系,提高观察力。

范文阅读:

《花开的声音》陈文河

1、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

2、宏观观察与微观观察

3、外向观察与内向观察

4、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

5、科学观察与文学观察

观察力训练:(示例见PPT课件)

1、是公主还是巫婆?

2、往哪个方向转?

第二课时总第8课时

记忆与写作的关系:是思维和想象的基础。

记忆在写作中的作用:

A、感性材料靠形象记忆储存。

B、理性材料靠逻辑记忆储存。

C、动情材料靠情绪记忆储存。

D、语言积累靠语词记忆储存。

怎样对待遗忘:

筛选与过滤、减缓与抢救。

记忆力训练:圆周率的快速记忆方法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

山颠一寺一壶酒, 尔乐。苦煞吾, 把酒吃,酒杀尔, 杀不死,乐尔乐。死杀杀,不算二妻。救吾灵儿吧!不只要救妻,一路救三舅,救三妻。

板书设计

1、是公主还是巫婆?

2、往哪个方向转?

3、圆周率的快速记忆方法

教学后记

思维力(督导公开课)

教学目标

明确思维是作者智力的核心因素。

了解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

掌握思维的分类并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

了解想象力并培养写作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明确思维是作者智力的核心因素。

掌握思维的分类并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

思维力与想象力训练。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教学准备

范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

导入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写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艰辛付出的过程。作为写作的主体,也就是对于我们写作者来说,既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慷慨豪情,同时也应试珍惜那些不经意的失意,纵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光有这些,依然不够,因为这还仅仅是情商方面的修炼,除了这些,我们还得具有不凡的智力。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来进行第二章写作主体第一节作者的智力中有关思维力知识的学习。

新授

首先,我们回顾并梳理一下前面两节课的内容。

人的大脑结构与智力的对应关系。(见PPT课件)

在作者的各种智力因素中,思维处于核心层次;作者的思维力是衡量作者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尺。

至此,其实我们已经解决了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内容: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那么,思维在写作中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呢?

1、文章的思想内涵取决于作者的思维。

2、文章的结构取决于思维的有序性。

3、文章的语言取决于思维的活动状态。

分享学习资源:

微课竞赛作品: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类型:

1、抽象思维

2、形象思维

3、灵感思维

抽象思维: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材料:包公断案:谁才是凶手?

形象思维:

1、再造性形象思维:大脑中的表象在一定条件下再现出来。

2、创造性形象思维:对大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组,创造出新的表象。灵感思维:狭长区域交叉互补突发性与独创性不可重复性

材料:阎肃:“敢问路在何方”

在写作中进行创造性思维

求异思维:突破思维定势、新眼光、不同于他人的结论。

材料:用逆向思维方式读《西游记》,神了!

发散思维:多向性、联动性、创优性

思维导图

关于水的四种不同有主旨示意(课堂训练)

组合思维:两种或两种以上叠加组合而成

材料:奇思妙想,缅怀“乔帮主”Jonathan Mak 设计的 LOGO:苹果标志

例文:记忆深深处

相似思维:将相似之处沟通、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例文:桥

第二课时总第10课时

想象是如何产生的?

1、生活是激发作者产生想像的源泉。

2、记忆表象是作者进行想象不可缺少的基础。

3、灵感是作者进行想象的触发点。

4、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5、充分的内在自由作者进行想象的重要前提。

学习资源:

1、普希金《一朵小花》

2、微课作品:《张开想象的双翼让你飞》

怎样培养写作的想象力:

(1)要有丰富的“内在图式”。

(2)要有意识地训练表象的沟通能力。

(3)要注意设想能力的培养。

小结: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想象力是衡量作者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板书设计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灵感思维

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

组合思维

相似思维

教学后记

作者的能力

教学目标

把握作者的能力的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重点

理清能力与智力的区别和联系。

明确能力的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难点

进行提高能力的初步训练。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教学准备

示例、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1课时

导入

有志于从事写作的人,除了要的意识地开发自己的智力资源以外,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新授

能力和智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力是大脑的功能,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本领。能力的形成要以智力为基础,智力要转化为能力才能施创造活动。

作者的能力分类:

1、发现能力

发现能力。即作者摄取信息的能力,是作者的观察力在写作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有才华的作者都应该具有这样的本领:他们能够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具有价值的信息,并纳入写作的视野。

2、表现能力

所谓表能力,是指作者运用语言进行编码,使之组合成为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语义系统的能力。

第二课时总第12课时

发现能力

1、善于发现具有时代感的新意。

2、善于发现具有价值的材料。

怎样提高表现能力:

1、揣摩名篇,建立写作范式。

2、刻苦学习,从模仿走向创造。

3、陶冶情操,博采众家之长。

怎样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1、提高文化修养,建立良好的语言模式。

2、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锻造具有时代感的新鲜语言。

3、打破方块字的固体感,使文章成为流线形的语言艺术品。

训练:师恩难忘

板书设计

1、发现能力;

2、表现能力。

教学后记

作者的素质

教学目标

把握作者素质的概念,明确其分类。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素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明确作者素质的分类。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教学准备

范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3课时

导入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综合素质。

新授

作者的综合素质:

1)思想素质

2)文化素质

3)情感素质

思想素质

作者的思想素质在写作中的作用

1、作者的思想决定着写作动机。

2、作者的思想决定着写作题材。

3、作者的思想决定着写作主旨。

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3、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第二课时总第14课时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在写作中的作用

1、作者的文化素质决定着文章的文化内涵。

2、作者的文化素质决定着文章的取材。

3、作者的文化素质决定着文章的表现力。

作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文化素质

1、综合文化素质

2、专业文化素质

3、日常文化素质

情感素质

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

1、激发作用

2、同化作用

3、感染作用

写作中情感的整合方式

1、激情

2、心境

3、热情

板书设计

1)思想素质

2)文化素质

3)情感素质

教学后记

前写阶段

教学目标

了解写作活动的基本过程。

明确写作过程的四个阶段。

掌握前写阶段的两个环节。

掌握写作动机的形成和收集材料的方式。

教学重点

掌握前写阶段的两个环节。

掌握写作动机的形成和收集材料的方式。

教学难点

掌握写作动机的形成和收集材料的方式。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教学准备

范例、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5课时

导入

写作活动是一个由写作主体综合运用多种能力进行创造的劳动过程,可分为前写作、潜写作、显写作和后写作四个阶段,它们是一个既密切相连又相互交叉的完整过程。

新授

写作过程的核心规律:

一、写作动机的产生:

1、客观环境触发动机

2、思想感情触发动机

3、读者反馈触发动机

实例教学:无期之争。见PPT课件

第二课时总第16课时

二、收集材料的几种途径:

(一)观察

通过观察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中,注意几个问题:

1、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职业习惯

2、不断移动视点,使观察具有立体感

3、正确处理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二)调查

1、调查的方式:

A.普遍调查与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

C.采访

2、调查的方法:

A.开调查会

B.访问法

C.问卷法

D.蹲点调查

(三)阅读

独具慧眼、发现价值、掌握方法、提高效率:

1.浏览、略读、精读相结合

2.眼读、心思、手记相结合

板书设计

前写作

潜写作

显写作

后写作

教学后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 传统节日 》 第7套(省一等奖)优质课(公共课 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9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生字,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等的意义。 2.正确、流利、多形式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前中国半年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了解“祭扫”“赛龙舟”等风俗习惯。体会“人如潮”的壮观场面。教学准备:PPT、图片、生字卡片、板书关键词条。教学过程:一、目标引领 (一)激发兴趣,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用聪明的小脑袋猜一猜图片描述的的是什么节日吗?(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这些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理解“传统”的呢? 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就叫传统,在传统节日里人们常常做的一些事就是传统习俗,这些啊构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理应去弘扬我们的传统精神。(传统习俗传统文化传统

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我们的传统节日吧。(二)初读童谣,认识新字,展示读书提示 1.大声朗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圈出课文中写到的节日。 七月七是七夕节又叫乞巧。藏在童谣的小秘密都被你们找到了,相信这些生词宝宝一定也难不倒你们,请小老师带读看来这些真的难不倒你们, 1.再读童谣,读出节奏。打拍子齐读童谣。(三)随文识字,了解节日习俗1.走进春节(板贴春节) (1)孩子们,一年的开始你们知道是什么节吗?(春节)请第一小组齐读春节的句子。 (2)你们在过春节都做一些什么呢?有节奏地齐读春节习俗(贴对联、穿新衣、走亲戚、守岁、发红包、吃饺子) (3)既然春节如此热闹,让我们一起读出春节的热闹吧。2.走进元宵(板贴元宵) (1)春节过去了,紧接着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宵字一个宝盖头加一个肖字,开火车来读一读,请小朋友说一说元宵的习俗, (2)这里面还有一个成语藏在了里面,大街小巷,大街和小巷分别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宽宽的大街,窄窄的巷子。 (3)体会“人如潮”:元宵灯会上,人们都涌上街头,那是怎样的场面啊?(人山人海) (4)怎么把“街”字写漂亮呢?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右部第

专业级课程名称热工基础

第 6 次课 课题:对流换热(2学时) 一、本课的基本要求 1.掌握对流换热系数的单位、物理意义、影响因素。 2.了解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方法。 3.掌握热边界层概念及对流换热机理。 4.会计算流体流过平板时的对流换热量。 二、本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对流换热系数的单位、物理意义、影响因素,热边界层概念及对流换热机理。 难点:对流换热简化模型的理解。 三、作业 习题P 195 11-8 11-9 四、教参及教具 《动量、热量、质量传输原理》 高家锐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图11-3 第11章 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又称对流传热、对流给热,是指流体流过表面时的热量传输过程。 研究目的:求对流换热量。 13.1 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 1.对流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量计算采用牛顿冷却公式: ()A t t h w f -=φ W 或 ()w f t t h q -= W/m 2 式中 w f t t —流体及表面温度,℃;A —传热面积,m 2 ;h —对流换热系数 (1)单位:?2/m W ℃ (2)物理意义: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在单位温差下的对流换热量,表征流体对流换热作用。 (3)影响因素:影响对流换热作用的因素如流体流动的起因、流动的性质、流体的物性、表面几何特性等。 研究对流换热的关键:确定不同条件下的对流换热系数h 。确定方法: (1)精确解法 F-K 方程、N-S 方程、连续性方程、边界换热微分方程联立求解。适用简单问题。 (2)近似积分法 取控制体建立能量积分方程,求得温度场的近似关系后,求解积分方程。适用简单问题。 (3)相似理论-模型实验法 是应用最广,最实用的方法。适用复杂的实际问题。 (4)类比法 热量传输与动量传输的类似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 2.热边界层及对流换热机理 热边界层的定义:流体流过表面并与之发生对流换热时,靠近表面形成的具有温度梯度的

《电工基础》优秀教案

中职学校 《电 工 基 础》 教 案 教 案 教学过程: 第 1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 §1-1电路和电路图 一. 电路的基本组成 1.电路:电路是电流的流通路径, 它是由一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 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复杂的电路呈网状, 又称网络。 电路和网络这两个术语是通用的。 2.电路的组成: 电源: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设备。 负载:电路中吸收电能或输出信号的器件 导线和开关:导线是用来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元件。开关是控制电 路接通和断开的装置。 二、电路的基本功能三、电路图 (a )(b )R

实际电路可以用一个或若干个理想电路元件经理想导体连接起来模拟, 这便构成了电路模型。鼓励学生自己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电源负载,帮助学生理解电源、负载的定义。 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画出电路模型图称为电路图。 1.电路原理图 用电路符号描述电路连接情况的图称为电路原理图,简称电路图或原理图。 2.原理框图 原理框图也简称框图,它是一种用矩形框、箭头和直线等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 3.印制电路图 电路元件的安装图称为印制电路图 四、电路原理图常用图形符号 在一定条件下对实际器件加以理想化,只考虑其中起主要作用,理想电路元件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简称为电路元件。电阻元件是一种只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而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电容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电场而可以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等。 记忆表1-1常用图形符号 安全教育,白露要到了,天气由热转凉,预防感冒。 作业,教材P5 2 教学过程: §1-2 电流和电压(一)

复习旧课:电路的基本组成 讲授新课:电流和电压 安全教育,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轻声慢步,请勿拥挤。 一、电流 电流的形成,简单阐述电流的本质,从物质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电 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1.电流的方向 电流:带电粒子(电子、离子等)的定向运动, 称为电流。 电流的方向:习惯上规定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的大小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 横截面积的电荷量,用符号I 表示, 即 单位:安[培], 符号为A 。常用的单位有千安(kA ), 毫安(mA ), 微安(μA )等。 3.直流和交流 直流:当电流的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时, 称为直流。 交流:电流的量值(大小)和方向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电流, 称为 交变电流,简称交流。常用英文小写字母i 表示。 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 常可任意规定某一方向作为电流的参考 方向或正方向。 例题讲解:教材P10 1 4.电流的测量 电流表应该串联接到被测量的电路中,每个电流表都有一段的测 量范围,称为量程。 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1题。 t q I =A mA A μ6310101==

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41123 总学分:2 热工基础 (Basis of Heat Energy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选修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2 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32 学时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后续课:发动机原理。 教材:傅秦生,何雅玲,赵小明. 热工基础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1. 童钧耕主编. 工程热力学(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姚仲鹏、王瑞君编. 传热学(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 3.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学习本课程可使学生认识到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节能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有关能量转换和热量传递规律方面的知识,探索提高各种热工设备热效率的技术措施,使学生能在各自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效地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工作,这是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科学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熟练掌握热能转换和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的分析计算; (2)掌握热能传递与转换的一般规律以及热能在工程上有效合理利用的基本知识; (3)掌握各种工作介质的热力性质,了解各种热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能源及其利用,热能及其利用,热工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工程热力学的发展,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传热学的发展及研究方法,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热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无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无 第二章: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热力系统,热力状态及状态参数,基本状态参数,热力平衡状态及状态参数坐标图,热力过程,功,热量与熵,热力循环。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功,热量与熵,热力循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准静态过程的特点和实际意义,可逆过程的特点和实现条件,熵的引出和定义。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闭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方程,稳定流动系统能量方

电工基础教案43847

第一章直流电路 第一节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电路的组成:由电源、负载、开关和导线等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闭合回路,称为电路。 E 1、电源: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如干电池,蓄电池,交直流发电机等。 2、负载(用电器):消耗能量的设备,如电灯、电炉和电动机等。 3、开关:用来实现对电路进行控制和保护作用等。如:刀闸开关、熔断器等。 4、导线;用来联接电路的,为电路提供通路的。在电路中起输送电能的作用。常用铜、铝等材料制作。 二、电流 1、电流:导体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通常,我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定为电流的方向,而电子移动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正好相反。 3、电流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的多少。用符号I 表示

I = Q / t 式中I ——电流(A); Q ——电荷量(C); t ——时间(s)。 4、电流的测量:常用电流表。 注意:a、量称b、极性c、与被测电路串连。 例一、P4 如果3 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12 C ,求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少?如果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3 A,那么3s 内将有多少电量通过导体截面? 解:公式I=Q / t 三、电位、电压、电动势 1、电位(V): 1)、电位:把正电荷在某点具有的能量,称为该点的电位。 正电荷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负电荷恰好相反2)、参考点:通常将大地作为参考点,且电位为零。 3)、电位的正负:正电位——某点电位高于参考点的电位。 负电位——与正电位相反。 4)、不同的参考点,电位不同,即电位的大小与参考点有关。 例:P6 求:V A,V B,V C A 3V B 6V C A 3V B 6v C

热工基础复习题计算题答案教学教材

四、计算题 1、某容器被一刚性壁分成两部分,在容器的不同部位安装有压力表,如图1所示。压力表B 上的读数为75kPa, 压力表C上的读数为0.11MPa。如果大气压力为97kPa,试确定压力表A上的读数及容器两部分内空气的绝对压力。 解:A、B、C的读数均为表压,分别记为、PgA、 PgB、PgC 容器1和2的绝对压力记为P1和P2,大气压力Pa 依题意:PgB=75k Pa PgC =0.11M Pa=110 k Pa Pa=97 k Pa 根据压力表的位置可知: P1= PgC+Pa P1= PgB+P2 P2= PgA+Pa 将PgB 、PgC和 Pa的数值代入上式得: P1=207 k Pa P2=132 kPa PgA =35k Pa 图1 2、如图2所示。气缸内充以空气,活塞及负载重100kg,气缸壁充分导热,取走60kg负载,其系统完全平衡后,试求: (1)活塞上升的高度ΔL; (2)热力学内的变化ΔU; (3)气体在过程中所做的功。(已知{u}kJ/kg=0.72{T}K) 图2 1)由力平衡:p1=p b+F1/A=771*133.32+100*98100/100=2.009×105Pa V1=A*L=100*10*10-6=10-3m3 p2=p b+F2/A=771*133.32+40*98100/100=1.420×105Pa T2=T1 V2=A*(L+ΔL)=100*(10+ΔL )*10-6=(10+ΔL )*10-4m3 过程中质量不变: m1= p1 V1/(R g T1)= m2= p2 V2/(R g T2) C B A 1 2

热工基础课后题答案第二版第四章-第五章

第四章 思考题 1. 循环的热效率公式 121q q t - =η 和 121T T t -=η 有何区别?各适用什么场合? 答:前式适用于各种可逆和不可逆的循环,后式只适用于可逆的卡诺循环。 2. 循环输出净功愈大,则热效率愈高;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相等;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 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这些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 不正确,热效率为输出净功和吸热量的比,因此在相同吸热量的条件下,循环输出的出净功愈大,则热效率愈高。不是所有的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相等,必须保证相同的条件下。在相同的初态和终态下,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3.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否表述为“机械能可以全部变为热能,而热能不可能全部变为机械 能”? 答: 不对, 必须保证过程结束后对系统和外界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这一条件。否则热能可以全部变为机械能,比如理想气体的定温膨胀过程,系统把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外界虽然没有任何任何变化,但是系统的体积发生改变了。 4.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⑴ 熵增大的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⑵ 不可逆过程的熵变S ?无法计算; ⑶ 若工质从某一初态经可逆与不可逆途径到达同一终态,则不可逆途径的S ?必大于 可逆途径的S ?; ⑷ 工质经历不可逆循环后0>?S ; ⑸ 自然界的过程都是朝着熵增的方向进行的,因此熵减小的过程不可能实现; ⑹ 工质被加热熵一定增大,工质放热熵一定减小。 答: (1)不正确,只有孤立系统才可以这样说; (2)不正确,S 为状态参数,和过程无关,知道初态和终态就可以计算; (3)不对,S 为状态参数,和过程无关,S ?相等; (4)不对,工质经历可逆和不可逆循环后都回到初态,所以熵变为零。 (5)不对,比如系统的理想气体的可逆定温压缩过程,系统对外放热,熵减小。 (6)工质被加热熵一定增大,但是系统放热,熵不一定减小。如果是可逆过程,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完整版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 本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手册: 严家騄、余晓福着,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实验指导书: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系编,热力实验指导书,2001 参考书: 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王加璇等编着,工程热力学,华北电力大学,1992年。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合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1995年。 曾丹苓等编着,工程热力学(第一版),高教出版社,2002年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美]M.C. 波特尔、C.W. 萨默顿着郭航、孙嗣莹等 译,工程热力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 何雅玲编,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4 概论(2学时) 1.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从人类用能的历史和能量转换装置的实例中认识理解:热能利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乃至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2. 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0-1 热能及其利用(0.5学时) 0-2 热力学及其发展简史(0.5学时) 0-3 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0.2学时) 0-4 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0.8学时) 3. 重点难点 工程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本课程四大部分(特别是前三大部分)之联系;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4. 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建立;热力学各分支;本课程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课程各自的任务及联系;有关工程热力学及其应用的网上资源。 5.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视频片段 6.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电工基础教案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 第一节电路和电路模型 学习目标:掌握电路的作用和构成及电路模型的概念。 1-1手电筒电路 电路和电路模型基本概念 1.电路特点: 电路设备通过各种连接所组成的系统,并提供了电流通过途径。 2. 电路的作用: 图 1-1 电路模型 (1) 实现能量转换和电能传输及分配。 (2) 信号处理和传递。 3.电路模型:理想电路元件:突出实际电路元件的主要电磁性能,忽略次要因素的元件;把实际电路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所形成的理想化的电路。即为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 例图 1-1 :最简单的电路——手电筒电路 4 .电路的构成:电路是由某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组成。(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及向电路提供能量的设备,如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2)负载:把电能转换成为其它能的装置也就是用电器即各种用电设备,如电灯、电动机、电热器等。 (3)导线:把电源和负载连接成闭合回路,常用的是铜导线和铝导线。 (4)控制和保护装置: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保护电路的安全,使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如开关,熔断器、继电器等。 第二节、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学习目标:

掌握电路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定义及有关表达式,了解参考方向内涵及各物理量的度量及计算方法。 重点:各物理量定义的深刻了解和记忆。 一: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电流 (1) 定义: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定义为电流强度。 (2) 电流单位:安培 (A) , 1A = 103mA = 10^6μA , 1 kA = 103 A (3)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直流电,用I表示,方向和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交流电,用i表示。任意假设的电流流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4)标定:在连接导线上用箭头表示,或用双下标表示。 约定: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时i >0,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i <0, (5)电流的测量:利用安培表,安培表应串联在电路中,直流安培表有正负端子。 2.电压 (1)定义: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称其为A点到B点间的电压。用uAB表示。或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电压。 (2)电压单位:伏特( V ), 1V = 103mV = 10^6 μ V , 1kV = 103 V (3)电压方向:规定把电位降低的方向作为电压的实际方向。电压的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直流电压Uab ,方向和大小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交流电压u ab 。任意假设的电压方向称为电压的参考方向。 (4)标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表示参考方向,可以用“+”高电位端、“-”低电位端来表示;可以用双下标表示;可以用一个箭头表示,当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时U> 0,当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U <0。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 找春天 》 第1套(省一等奖)优质课(公共课 教学设计)

《找春天》教学设计 姓名:刘艳红 教材简介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丰满、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美文。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读儿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本课秉承着“读写并重,言意兼得”的思路进行设计:“读写并重”是指要一如既往地注重学生朗读和写字、写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意境美、语言美;“言意兼得”是指教学中紧扣文本语言,在想象、朗读、补白、欣赏中体会语言的意境,领会其中的情与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丰富多彩,同同时在说写训练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学生)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

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2、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揭题:是的,春天来了!她已经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谁能说说早春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块儿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课题——找春天) 二、检查预习提出学习要求: 1、认真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读通课文。 2、读读记记生字,再试着画画词语。 三、多种形式读1.自读《找春天》。 2.个别读:我来寻找我们班的朗读者,有请同学们来朗读。师评价:(1)声音好听,像小鸟一样。(2)一个错误都没有,太棒了!(3)好,我喜欢。(4)好极了 (5)还有这样的音符啊,真好听。3.齐读最后一段。 4、师生一起拼读一下生字。 5、老师把拼音去掉,我找同学读一读。 6、这些字跑到了向日葵的头上了,看看同学们谁抢答的快?四、分析课文 1、去找春天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了?生:冲、脱、奔、去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课程编号:ENPO330103 学时:48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4 课外学时:58)学分:2.5 适用对象: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和工程力学等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 傅秦生赵小明唐桂华.热工基础(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5 参考教材 [1]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沈维道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00字左右) 性质:基础理论 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包括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基本理论和热量传递规律两方面的热工理论知识,获得有 关热科学的基本分析计算训练和解决有关热工工程问题的 基本能力。同时还应为学生对热学科的建模和问题的处理 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字左右) 热工基础是研究热现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基本理论和热量传递规律,以提高热能利用完善程度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机械学科、材料学科、航空航天和建筑等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将来解决热工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第一、第二定律),以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能量分析计算和不可逆分析计算; 2.掌握包括理想气体、蒸气和湿空气在内的常用工质的物性特点,能熟练应用常用工质的物性公式和图表进行物性计算; 3.掌握不同工质热力过程和循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对工质的热力过程和循环进行计算,具有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热能转换的能量分析和计算能力; 4.掌握包括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三种热量传递方式的机理,进而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 5.能对较简单的工程传热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具有解决较简单的传热问题,尤其解决是与力学分析有关的传热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0绪论(能源概述) 1、内容:能源和热能利用的基本知识:本学科研究对象,主要研究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课题编号】 1-01-01 【课题名称】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应知: 1.简单认识电工实训室。 2.了解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应会: 1.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 2.学会安全用电常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基础上,接触电工电子这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程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认识实训室入手,加强实物教学,能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让学生有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安全保障。 【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资源】 电工实训台、万用表、试电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这门课程是学习关于电的知识、技能及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离不开电工实训室。为了让大家对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我们首先认识电工实训室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认识电工实训室 (一)实训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训台,了解实训台的几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实训台,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讨论,对实训台有初步了解。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教师活动:现场演示讲解各种仪器、仪表外形作用及简单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各种仪器、仪表,练习简单的使用方法。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环节2: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教师活动:简单讲解操作规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知道违规的弊端。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项操作规程,了解违反规程的危害。 教学环节3:安全用电常识 (一)常见的触电方式 教师活动:通过触电实例,和学生介绍触电方式及触电的危害。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例,分组讨论触电方式及危害。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二)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触电急救 教师活动:通过触电实例,介绍电流对人体危害,安全电压;利用多媒体演示触电急救方法,让学生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例,分组讨论电流对人体危害;观看多媒体演示触电急救方法,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三)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通过用电实例,介绍安全用电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组讨论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四)电气火灾的防范 教师活动:通过用电实例,介绍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基本灭火方法。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组讨论电气火灾的防范。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实际,用多媒体投影,像讲故事一样,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实训室、安全用电知识。必要时可以各小组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热工基础 期末总复习 重点(张学学)

热工基础总复习 第一章 1.系统:在工程热力学中,通常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2.系统内部各处的宏观性质均匀一致、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3.状态参数:用于描述系统平衡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比体积等。工程热力学中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比热力学能、比焓、比熵等,其中可以直接测量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4.可逆过程: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可以沿原路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不给外界留下任何变化,这样的过程为可逆过程。 准平衡过程: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 可逆过程的条件:准平衡过程+无耗散效应。 5.绝对压力p、大气压力p b、表压力p e、真空度p v 只有绝对压力p 才是状态参数 第二章 1.热力学能:不涉及化学变化和核反应时的物质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的位能之和(热能)。热力学能符号:U,单位:J 或kJ 。 热力系统储存能=宏观动能、宏观位能+热力学能 储存能:E,单位为J或kJ 2.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就是热力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可表述为: a.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b.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c.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 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3.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系统的质量始终保持恒定,也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对于微元过程 对于可逆过程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的可逆过程

4.开口系统稳定流动实现条件 1)系统和外界交换的能量(功量和热量)与质量不随时间而变; 2)进、出口截面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 开口系统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 对于微元过程 5.技术功:在工程热力学中,将工程技术上可以直接利用的动能差、位能差及轴 功三项之和称为技术功,用W t 表示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 6.节流:流体在管道内流动,遇到突然变窄的断面,由于存在阻力使流体的压力降低的现象称为节流。工程上由于气体经过阀门等流阻元件时,流速大时间短, 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近似地作为绝热过程来处理,称为绝热节流。 注意:绝热节流过程不是定焓过程 第三章 1.理想气体是一种经过科学抽象的假想气体,它具有以下3个特征: (1)理想气体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 (2)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无作用力; (3)理想气体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 g为气体常数,单位为J/(kg·K) 质量为m 的理想气体

热工基础 (3次)

第一次: 三、主观题(共9道小题) 54. 55. ab ac △s ab 与△s ac 谁大? 参考答案:答:△u ab =△u ac ; △s ab <△s ac 56. 有一循环发动机工作于热源T 1=1000K 和冷源T 2=400K 之间,若该热机从热源吸热1360 kJ ,对外作功833 kJ 。问该热机循环是可逆的?不可逆的?还是 根本不能实现的? 参考答案:

ηt>ηtc违背了卡诺定理 结论:该循环根本不可能实现。 (也可用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或孤立系熵增原理求解) 57.气球直径为0.4 m,球内充有压力为150 kPa的空气,由于太阳辐射加热,气球直径增大到0.45 m,若球内气体压力正比于气球的直径,试求过程中气体对外的做功量W。 参考答案: 解:已知D1 = 0.4 m时,p1=150 kPa,且气球内压力正比于气球直径, 即p = kD,可求得:k =375 kPa/m 答:过程中气体对外作功量为2.27 kJ 58.水在绝热混合器中与水蒸汽混合而被加热,水流入的压力为200kPa,温度为20℃,比焓为84kJ/kg,质量流量为100kg/min;水蒸汽流入的压力为20 0kPa,温度为300℃,比焓为3072kJ/kg,混合物流出的压力为200kPa,温度为100℃,比焓为419kJ/kg。问每分钟需要多少水蒸汽。 参考答案: 解:此绝热混合器所围空间为一稳流系,根据能量方程:

59. 有5g 氩气,经历一热力学能不变的状态变化过程,初始状态p 1=6.0×105 P a ,T 1=600K ,膨胀终了的容积V 2=3V 1,氩气可作为理想气体。已知氩气的Rg=0.208 kJ/(kg·K),c p =0.523 kJ/(kg·K),求:(1)终了状态的温度T 2、压力p 2;(2)过程中系统热力学能、焓和熵的变化量。 参考答案: 解:由题意:△U = 0 → T 2 = T 1 = 600 K 由理想气体气体状态方程, 有: 60. 试求在定压过程中加给理想气体的热量中有多少用来作功?有多少用来改变工质的热力学能(比热容取定值)? 参考答案: 解:∵ 定压过程总加热量为: q =c p △T 其中用来改变热力学能的部分为:△u= c V △T 而 c p = c V +R g ∴ 定压过程用来作功的部分为:w =R g △T 61. 2kg 某种理想气体按n =1.2可逆多变过程膨胀到原有体积的3倍,稳定地 从300℃降低到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知识课后复习标准答案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作业答案2-1解:胸墙属于稳定无内热源的单层无限大平壁 单值条件tw1=1300C tw2=300Cδ=450mm F=10 m 2 胸墙的平均温度Tav=(Tw1+TW2)/2=(1300+300)/2=800C 根据平均温度算出导热系数的平均值 λav=0.92+0.7x0.001 x800=1。48w/m.c Q=λF(Tw1-Tw2)/δ=1.48X10X(1300-300)/0.48=3.29X104 W 2-2解:窑墙属于稳定无内热源的多层平行无限大平壁 由Q=t?/R或q=t?/Rt知,若要使通过胸墙的热量相同,要使单位导热面上的热阻相同才 行 单值条件δ1=40mm δ2=250mm λ1=0.13W/m.C λ2=0.39W/m. 硅藻土与红砖共存时,单位导热面热阻(三层) Rt1=δ1/λ1+δ2/λ2+ δ3/λ3=0.04/0.13+0.25/0.39+δ3/λ3 若仅有红砖(两层)Rt2=δ/λ2+δ3/λ3=δ/0.39+δ3/λ3 Rt1=Rt2?0.04/0.13+0.25/0.39=δ/0.39 得δ=370mm,即仅有红砖时厚度应为370mm。 2—3 解:窑顶属于稳定无内热源的单层圆筒壁 单值条件δ=230mm R1=0.85m Tw1=700C Tw2=100C 粘土砖的平均导热系数 λav=0.835X0.58X103- X(Tw1+Tw2)/2=0.835+0.58X400X10 3- =1.067W/m.C R2=R1+δ=1.08m 当L=1时,Q=2λ∏( Tw1-Tw2)/4Ln21d d=2X3.14X1.067X1X600/4Ln1.08 0.85 =4200W/m 因为R2/R1≤2,可近似把圆筒壁当作平壁处理,厚度δ=R2-R1,导热面积可以根据平均半径Rav=(R1+R2)/2求出。做法与2-1同。 2-4解:本题属于稳定无内热源的多层圆筒壁 单值条件λ1=50W/m。C λ2=0.1 W/m。C δ1=5mm δ2=95 mm Tw1=300C Tw2=50C d1=175mm d2=185mm d3=375mm 若考虑二者的热阻,每单位长度传热量 Q=( Tw1-Tw2)X2π/(1213 1122 d d Ln Ln d d λλ +)= 2502 222.27 11851375 501750.1185 X W Ln Ln π = + 若仅考虑石棉的热阻,则

《写作教程》第二版(小教)教案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 师 教 案 课程名称:《写作教程》 任课教师:文禄林 教学单位:湖南幼专大学语文组

课程教学基本信息

教学进度安排表 注:本学期除法定节假日及学生见习、考试等,实际授课时间为17周。 此教学进度安排可能会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适当调整。

写作的含义 教学目标 把握写作的含义、特性和功能。 教学重点 把握写作的含义、特性和功能。 教学难点 把握写作的含义、特性和功能。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教学准备 范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导入 新学期第一堂课,简单自我介绍。 概说 关于教材的三个特点:学练合一三位一体与时俱进 引言 你会写文章吗? 你写过多少文章? 你文章写得怎么样? 你想写出很多很好的文章吗? 新授 一、什么是写作 “写”的本义:形象而又贴切地表达出了写作的内涵和特征 喜鹊筑巢的启示:客观性、主观性、结构性、载体性 写作的定义:是一个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记载传播、表情达意、交流共享的表义系统。 语义三角:文章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写作的媒介:口头语和书面语。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是‘杭育杭育派’”。 ——鲁迅 “语言符号”的深远意义。 二、写作的文体:杂交文体之说,“太极图”。 “阴阳鱼”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三、写作的特性: 1、社会性。 2、个体性。 3、综合性。 4、实践性。 四、写作的功能:记录与传播、认知与审美、宣泄与共鸣。 1、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 3、制造舆论,谋求发展。 4、表达感情,增强技能 板书设计 1、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 3、制造舆论,谋求发展。 4、表达感情,增强技能 教学后记

电子电工专业电工基础教案电流的磁效应及磁场的主要物理量

课题 5-1电流的磁效应 5-2磁场的主要物理量课型新课授课班级授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以 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和磁场强度的概念 及匀强磁场的性质。 教学重点 磁场的四个物理量以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难点 磁场强度的大小与媒介质性质无关。 学情分析 教学效果

教后记

新课 第一节电流的磁效应 一、磁场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磁力是通过磁场传递的。磁极在它周围的空间产生磁场,磁场对处在它里面的磁极有磁场力的作用。 二、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 1.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静止,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曲线,在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三、电流的磁场 1.直线电流的磁场 电流的方向与它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用安培定则判定。 例: 2.环形电流的磁场 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用安培定则判定。 例: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用安培定则判定。

第二节 磁场的主要物理量 一、磁感应强度B 1.它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B = l I F (条件:导线垂直于磁场方向) B 可用高斯计测量,用磁感线的疏密可形象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单位: F ——N (牛顿),I ——A (安培),L ——m (米),B ——T (特斯拉) 3.B 是矢量,方向:该点的磁场方向。 4.匀强磁场:在磁场的某一区域,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个区域叫匀强磁场。 二、磁通Φ 1.Φ = B S (条件:① B ⊥ S ;② 匀强磁场) 2.单位:韦伯(Wb ) 3.B = S Φ ;B 可看作单位面积的磁通,叫磁通密度。 三、磁导率 μ 1.表示媒介质导磁性能的物理量。真空中磁导率:μ0 = 4π ? 10-7 H / m 。相对磁导 率:μr = μμ 2.μr < 1 反磁性物质;μr > 1 顺磁性物质;μr >> 1 铁磁性物质。前面两种为非铁磁性物质 μr ≈1,铁磁性物质 μ 不是常数。 四、磁场强度H 1.表示磁场的性质,与磁场内介质无关。 2.H = μ B 或 B = μ H = μ0 μr H 3.(1)磁场强度是矢量,方向和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一致。 (2)单位:安 / 米(A / m ) 练习 习题 (《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1.是非题(1)~(4)。 2.选择题(1)~(4)。 3.填充题(1)~(4)。

热工基础与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全)第二版

山东大学 热工基础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思考题 1.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幺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 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的压力不变,问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是否可能变化? 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是一个相对压力。若工质的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的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3.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大还是愈小? 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小。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5. 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6. 没有盛满水的热水瓶,其瓶塞有时被自动顶开,有时被自动吸紧,这是什幺原因? 答:水温较高时,水对热水瓶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空气压力升高,大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顶开。而水温较低时,热水瓶中的空气受冷,压力降低,小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吸紧。 7. 用U形管压力表测定工质的压力时,压力表液柱直径的大小对读数有无影响?

答:严格说来,是有影响的,因为U 型管越粗,就有越多的被测工质进入U 型管中,这部分工质越多,它对读数的准确性影响越大。 习 题 1-1 解: kPa bar p b 100.61.00610133.37555==??=- 1. kPa p p p g b 6.137********.100=+=+= 2. kPa bar p p p b g 4.149494.1006.15.2==-=-= 3. kPa mmHg p p p v b 3315.755700755==-=-= 4. kPa bar p p p b v 6.50506.0 5.000 6.1==-==- 1-2 图1-8表示常用的斜管式微压计的工作原理。由于有引风机的抽吸,锅炉 设 备的烟道中的压力将略低于大气压力。如果微压机的斜管倾斜角?=30α, 管内水 解:根据微压计原理,烟道中的压力应等于环境压力和水柱压力之差 mmHg Pa gh p 35.79805.0102008.91000sin 3==????=-αρ=水柱 mmHg p p p b 65.74835.7756=-=-=水柱 1-3 解: bar p p p a b 07.210.197.01=+=+= bar p p p b 32.005.107.212=-=-= bar p p p b C 65.032.097.02=-=-= 1-4 解: kPa H p p p b 2g mm 15745760==-==汞柱真空室- kPa p p p a 36236021=+=+=真空室 kPa p p p b 192170362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