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附录H农用地分等定级因素因子量化、无量纲化方法

附录H农用地分等定级因素因子量化、无量纲化方法

附录H农用地分等定级因素因子量化、无量纲化方法
附录H农用地分等定级因素因子量化、无量纲化方法

附录H

(标准的附录)

农用地分等定级因素因子量化、无量纲化方法

H1 评价指标量化方法

对于扩散型的因素,如中心城镇影响度、农贸中心影响度、道路通达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其作用分值会按一定规律衰减(指数衰减或直线衰减);而面状因素具有非扩散性,则直接采用区域赋值的方法确定其作用分值。

H1.1 扩散型因素作用分值计算方法

H1.1.1 指数衰减法:

应为

(r = d H / d)(H-1)

式中:f i ——因素作用分值

M i——规模指数

d i——实际距离

d ——因素影响半径

r ——相对距离

H1.1.2 直线衰减法:

直线衰减法的计算公式为:

f i = M i(1- r i)(H-2)

式中:f i——因素在某个相对距离上对土地的作用分值

M i——某个因素个体第i级规模指数

r i——r i = d i / d,为地块相对距离

d i——实际距离

d——因素影响半径

H1.1.3 各级扩散源的作用分值:

M i=100K i (0≤K≤1)(H-3)

式中:M i——第i级扩散源的作用分值

K i——第i级扩散源的作用指数,K i值依据各级扩散源的类型、规模、功能等

条件确定

H1.1.4 扩散因素作用分值:

式中:F——某空间扩散因素作用分值

n——某空间扩散因素级别数

f i——某空间扩散因子作用分值

(H-4)

H1.2 面状因素因子作用分值计算方法

H1.2.1 最大最小值法:

对面状赋分的因素、因子,其指标分值计算通常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按公式f i =100(x i -x min )/(x max -x min )计算指标分值初值,式中f i 为某因素、因子指标值的作用分, x min 、x max 、x i 分别为指标最小值、最大值和某值,但对末一级指标的分值不按零考虑,而是根据土地质量的衰减程度由经验法确定。

第二步:对求算出的指标分值初值部分进行修正。具体修正要视土地质量衰减是否均衡等情况而定,均衡衰减修正幅度最小甚至为零,非均衡衰减视情况做一定修正。以修正后的分值作为指标分值最终值。

对无指标值表示,只有定性说明的因素、因子,可直接按各区域因素、因子状况赋予一定分值,分值体系采用(0,100)的半封闭区间。

H1.2.2 均值度法

a ) 均质区的度量标准。

由于均质区的均质性是相对的,故需要对所划区域进行均质度检验,这里引入信息论的观点来计算其均质程度:

D =λ(1-I ) (H-5)

式中:D ——为均质度;

λ——为系数;

I ——为信息论中的熵。

熵是信息论中度量随机事件在某项实验中肯定程度的概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H[X]——表示随机变量X 的熵

Pi 为X 取X i 时的概率,则区域的均质度D 可表示为:

式中:W i ——表示均质地域内第i 种类型土地的面积,

n ——为该均质地域具有的土地类型数。

当均质度达到误差允许范围时,可认为所划区域为均质区;当均质度较低时,需要重新划分均质区,直到均质度符合要求为止。一般认为均质度在[0.90,1.00]区间内,所划均质区具有较好的均质性。

b ) 均质区的划分及赋值。

1) 数值型均质区的划分及赋值。衡量定级因素因子优劣的原始数据为可以度量的数值,依据这些数据划分的均质区称为数值型均质区。如人均耕地等。其划分过程为:对原始样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或作频率分布曲线,选取分界点值,确定均质区级别数,并采用下式赋值:

(H-6) (H-7)

P i =100(b i-b劣)/( b优- b劣) (H-8) 式中:P i——某因素因子第i级均质区作用分值

b i-——某因素因子第i级均质区原始数据的均值

b优——某因素因子最优均质区原始数据的均值

b劣——某因素因子最劣均质区原始数据的均值

2)域值型均质区的划分及赋值。定级因素因子的原始数据,为包含一定区域的域值,且已划分出若干级别,我们称其为域值型均质区。如有机质含量、速效钾等,通过分析其数值关系,对可以合并的进行合并,对域值区域跨度过大的进行分解,最终在原级别的基础上确定参评级别,并利用下式进行赋值:

F i =100(T i-T劣)/(T优- T劣) (H-9)

式中:F i——某因素因子第i级均质区的作用分值

T i——某因素因子第i级均质区域值中的中值

T优——某因素因子最优级均质区域值的中值,有上下界线的,直接取其中

值,只有下界的依据级差确定;

T劣——某因素因子最劣级均质区域值的中值,有上下界线的,直接取其中

值,只有上界的依据级差确定。

3)语言型均质区的分级及赋值。区域状态为语言表述的均质区我们称其为语言型均质区,如地貌类型、土壤类型等。一般以其基本类型为均质区分级数,对面积过小的可作适当调整,均质区界线以原类型界线为主确定。该类均质区由于缺乏可度量的数值,无法直接对其赋值,故采用各均质区与能够反映土地质量的可度量的指标的关系来确定。确定步骤为:先选取与所要赋值均质区有较高相关程度的土地质量指标,如土地产量、产值、土地纯收益等,计算所选指标在每级均质区域内样点加权和的均值,将均值标准化后,以相应的标准化数值作为该均质区赋值的依据(见下式):

Q i =100(y i-y劣)/(y优- y劣) (H-10) 式中:Q i——某因素因子第i个均质区的作用值;

y i——某因素因子第i个均质区反映土地质量的标准化值;

y劣——某因素因子最劣级均质区反映土地质量的标准化值;

y优——某因素因子最优级均质区反映的土地质量的标准化值。

H2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方法

由于农用地分等定级因素较多,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土地质量特征。因素组合方式不同,组合体中各因素作用程度不同,对土地质量形成趋向不同。在对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时,可根据因素特点采取相应的度量单位,又因各因素度量时单位不一致,使因素间缺乏可比性。而评价土地质量级别需将因素进行作用程度比较,因此应对各因素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清除计量单位的影响,使不同性质、不同度量的指标具有同一可比性。

分析分等定级因素与土地质量的关系,共有三种情况:一是正向型关系,即因素指标

值越大,反映土地质量状况越好,如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等;二是逆向型关系,即因素指标值越大,反映土地质量越差,如土壤含盐量、灾害性天气频率等;三是适度型关系,即因素指标有一适度值,在此适度值上,土地质量最优,大于或小于此适度值,土地质量均由优向劣方向发展,如土壤酸碱度,PH值为7时,土壤对多种作物生长均适宜,PH值大于7或小于7时,土壤碱度和酸度随数值变大或变小而增高,土地对作物限制程度愈来愈大,生产力逐渐降低。针对这三种情况,因素指标无量纲处理公式分别为:

H2.1 正向型因素:

A i = a i / a max ?100 (H-11) H2.2 逆向型因素:

A i = a min / a i ?100 (H-12) H2.3 适度型因素:

设a为某因素适度值:

当a i≥a时,A i = a/ a i ?100 (H-13)

当a i< a时,A i = a i / a?100 (H-14) 式中,a i——处理前某因素指标值;

a max——处理前某因素最大指标值;

a min——处理前某因素最小指标值;

A i——处理后某因素指标值。

各因素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可直接用于土地质量评价分值计算中。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等。 本规程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 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97年10月7日发布)。 第一篇总则 3总则 3.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与任务 3.1.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是: a)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b)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c)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 d)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3.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任务 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3.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对象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3.3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体系 农用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工作体系。 3.3.1农用地等 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3.3.2农用地级 农用地级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现实的(或实际可能的)区域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在没有形式展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农用地级别划分可以不考虑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影响,直接依据定级对象所处的自然条件、利用条件和经济条件,采取因素法或样地法确定;在已经开展了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则应以农用地等别划分为背景,直接引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自然质量分),根据定级对象所处的利用条件、经济条件,对分等参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进行调整,再综合其他定级因素,主要是区位因素和耕作便利因素的影响,对农用地质量级别进行综合鉴定。 农用地定级成果在县级行政区内具有可比性。 3.4农用地分等定级原则 3.4.1综合分析原则 农用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用地分等定级应以对造成等级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 3.4.2分层控制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以建立不同行政区内的统一等级序列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上,农用地分等是在国家、省、县三个层次上展开,农用地定级主要是在县级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成果都必须兼顾区域内总体可比性和局部差异性两个方面的要求。在标准条件下,建立分等定级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将具有类似特征的土地划入同一土地等或土地级。 3.4.3主导因素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应根据影响因素因子的种类及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土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的影响,突出主导因素对土地分等定级结果的作用。 3.4.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既要反映出土地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及其对不同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也要反映出不同投入水平对不同地域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收益水平的影响。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践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践及成果应用研究 项目任务书编号:034557282 项目承担单位: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李强 项目来源:政府资金 联系电话: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 摘要: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土地交易的日渐活跃,土地市场的进一步健全,各地都要陆续开展该项工作,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的方法研究和成果应用研究很有必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要求建立起统一的土地市场。近几年,各地城镇地价已逐步建立,完善土地市场必须建立包括农用地在内的价格体系,这使得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显得十分迫切。另外,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法的探讨,都要求建立农用地价格体系,这样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的应用性研究更显必要。 一、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概述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经济属性,对其质量优劣进行综合量化评定。分等是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等别;定级是在行政区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级别;估价是指县(市)政府根据需要针对农用地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按照不同利用类型,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的平均价格。 二、农用地评价发展历程 (一)国内研究历程 我国农用地评价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管子?地员篇》、《禹贡》、《周礼?地官司徒》、《齐民要术》等都对土地评价进行一定研究。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耕地质量评价的著作。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及示例

数据的无量纲处理方法及示例 在对实际问题建模过程中,特别是在建立指标评价体系时,常常会面临不同类型的数据处理及融合。而各个指标之间由于计量单位和数量级的不尽相同,从而使得各指标间不具有可比性。在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先将数据规范化,利用规范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规范化处理主要包括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方面。数据的同趋化处理主要解决不同性质的数据问题,对不同性质指标直接累加不能正确反应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须先考虑改变逆指标数据性质,使所有指标对评价体系的作用力同趋化。数据无量纲化主要解决数据的不可比性,在此处主要介绍几种数据的无量纲化的处理方式。 (1)极值化方法 可以选择如下的三种方式: (A )' max min i i i x x x R = =- 即每一个变量除以该变量取值的全距,规范化后的每个变量的取值范围限于[-1,1]。 (B)' min min max min i i i x x x R --= =- 即每一个变量与变量最小值之差除以该变量取值的全距,规范化后各变量的取值范围限于[0,1]。 (C) ' max i i x x =,即每一个变量值除以该变量取值的最大值,规范化后使变量的最大取值为1。 采用极值化方法对变量数据无量纲化是通过变量取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界于某一特定范围的数据,从而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由于极值化方法对变量无量纲化过程中仅仅对该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两个极端值有关,而与其他取值无关,这使得该方法在改变各变量权重时过分依赖两个极端取值。 (2)规范化方法 利用'i i x x x s -= 来计算,即每一个变量值与其平均值之差除以该变量的规范差,无量纲化后各变量的平均值为0,规范差为1,从而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虽然该方法在无量纲化过程中利用了所有的数据信息,但是该方法在无量纲化后不仅使得转换后的各变量均值相同,且规范差也相同,即无量纲化的同时还消除了各变量在变异程度上的差异。 (3)均值化方法 计算公式为:' i i i x x x =,该方法在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影响的同时,保留了各变量取值差异程度上的信息。 (4)规范差化方法 计算公式为:'i i x x s = 。该方法是规范化方法的基础上的一种变形,两者的差别仅在无量纲化后各变量的均值上,规范化方法处理后各变量的均值为0,而规范差化方法处理后各

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报告(上报)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与估价项目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报告 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赛罕分局 内蒙古煜园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一、自然概况 (2) 二、社会经济概况 (3) 四、土地利用现状 (3) 五、土地质量状况 (4) 第二章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情况 (4) 一、工作目的和任务 (4) (一)工作目的 (4) (二)工作任务 (4) 二、工作范围 (5) 三、工作依据 (5) 四、人员组成 (5) 第三章土地定级估价工作步骤与进程 (6) 一、准备工作(2010年5月) (6)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2010年5月至7月) (6) 三、外业调查(2010年7月至8月) (6) 四、数据处理(2010年8月至10月) (7) 五、质量检查及成果整理(2010年11月) (7) 第四章成果说明 (7) 一、成果内容 (7) 二、成果特点 (8) 第五章农用地地价成果的应用和建议 (8) 一、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管理中的应用 (8) 二、坚持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8) 第六章工作经验与体会 (9) 一、群众的支持和部门的配合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9) 二、团结的技术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9)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报告 前言 开展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不仅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国家法律赋予地区人民政府的责任。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方案》和《关于继续开展部分旗县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10]220号)的要求,在赛罕区开展农用地定级和估价工作。 此次农用地定级和估价工作是在特定的用途下,对耕地进行的级别划分和估价工作。主要工作目的: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科学的量化赛罕区范围内农用地的质量及分布,划分级别,并且在农用地定级的基础上对其经济价值评价,为农用地流转、农用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项目管理、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和国家征收集体土地提供依据和价格参考。

市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技术报告

市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技术报告 一、xx市的自然及社会经济基本概况 xx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邯郸市区的西北部,地处北纬36°30'—37°00',东经113°45'—114°22',东与邯郸县、永年县相连,西与涉县及山西省左权县接壤,南邻磁县、峰峰矿区,北靠沙河市,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土地面积1819.1平方公里,市辖22个乡镇502个村。 (一) 自然资源状况 1、地质地貌 xx市居太行山隆起与华北沉降带之间的过渡地带,构造比较简单,地层由西北向东南、东北倾斜,所以地势是西北高,东北低,局部地区由于地质断层使地层复杂化、西北部的阳鄄、庙上、马头店乡分布有太古界、赞皇群的古地层,列江、阳鄄两乡与山西接壤的地带分布有太古生界寒武系地层。管陶、柳河、只庄、贺近和焦寺乡的北部山区,以及南山沟刘庄、西三乡和冶陶、崔炉两乡的北部,主要分布有古生界寒武系地层或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的并层。 东部地区从石门—郭二庄—会兰村—高村—下团城—上泉—东孔壁一线以东地区,分布有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地层,其中石炭系地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野河安庄的粟山,周庄一带以及康二城以北,清化乡的东部地带。东南部的鼓山为寒武系地层。 全市除以上所属的中间地带外,包括矿山、寺庄、焦寺、团城、贺赵、百官、石洞、徘徊、阳邑、下白石、磁山、崇义等乡镇,主要分布有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同时零星分布有燕山期火成岩地层,是全市铁矿的主要产区,面积较大的矿点有矿山铁矿、后山铁矿、磁山铁矿等。 全市广大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内的地质表层,集中分布有第四纪的风成黄土复盖,南河、北河、马会河内是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的河床冲积物,沙、砾、卵石地层分布。 xx市的主要地貌可分为中低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三种类型。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及示例

数据得无量纲处理方法及示例 在对实际问题建模过程中,特别就是在建立指标评价体系时,常常会面临不同类型得数据处理及融合。而各个指标之间由于计量单位与数量级得不尽相同,从而使得各指标间不具有可比性。在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先将数据规范化,利用规范化后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规范化处理主要包括同趋化处理与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方面.数据得同趋化处理主要解决不同性质得数据问题,对不同性质指标直接累加不能正确反应不同作用力得综合结果,须先考虑改变逆指标数据性质,使所有指标对评价体系得作用力同趋化。数据无量纲化主要解决数据得不可比性,在此处主要介绍几种数据得无量纲化得处理方式。 (1)极值化方法 可以选择如下得三种方式: (A) 即每一个变量除以该变量取值得全距,规范化后得每个变量得取值范围限于[-1,1]。 (B) 即每一个变量与变量最小值之差除以该变量取值得全距,规范化后各变量得取值范围限于[0,1]。 (C),即每一个变量值除以该变量取值得最大值,规范化后使变量得最大取值为1。 采用极值化方法对变量数据无量纲化就是通过变量取值得最大值与最小值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界于某一特定范围得数据,从而消除量纲与数量级得影响。由于极值化方法对变量无量纲化过程中仅仅对该变量得最大值与最小值这两个极端值有关,而与其她取值无关,这使得该方法在改变各变量权重时过分依赖两个极端取值。 (2)规范化方法 利用来计算,即每一个变量值与其平均值之差除以该变量得规范差,无量纲化后各变量得平均值为0,规范差为1,从而消除量纲与数量级得影响.虽然该方法在无量纲化过程中利用了所有得数据信息,但就是该方法在无量纲化后不仅使得转换后得各变量均值相同,且规范差也相同,即无量纲化得同时还消除了各变量在变异程度上得差异. (3)均值化方法 计算公式为:,该方法在消除量纲与数量级影响得同时,保留了各变量取值差异程度上得信息。 (4)规范差化方法 计算公式为:。该方法就是规范化方法得基础上得一种变形,两者得差别仅在无量纲化后各变量得均值上,规范化方法处理后各变量得均值为0,而规范差化方法处理后各变量均值为原始变量均值与规范差得比值。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类型得数据,可以选择相应得无量纲化方法。如下得示例就就是一个典型得评价体系中无量纲化得范例. 示例:近年来我国淡水湖水质富营养化得污染日益严重,如何对湖泊水质得富营养化进行综合评价与治理就是摆在我们面前得任务,下面两个表格分别为我国5个湖泊得实测数据与湖泊水质评价规范。 表2-2全国五个主要湖泊评价参数得实测数据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涉及到两个基本变量:一是各评价指标的实际值,另一个是各指标的评价值。由于各指标所代表的物理涵义不同,因此存在着量纲上的差异。这种异量纲性是影响对事物整体评价的主要因素。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无量纲化,也称作数据的标准化、规格化,是一种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变量量纲影响的方法。 (1)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 基本思想是假定实际指标和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实际指标的变化将引起评价指标一个相应的比例变化。代表方法有:阈值法、标准化法(Z-score 法)、比重法等等。 a. 阈值法 阈值也称临界值,是衡量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些特殊指标值,比如极大值、极小值、满意值、不允许值等。阈值法是用指标实际值与阈值相比以得到指标评价值的无量纲化方法。常用算法公式有: n i i i i x x y ≤≤=1max (2.24) n i i i n i i n i i i x x x x y ≤≤≤≤≤≤-+=111max min max (2.25) n i i n i i i n i i i x x x x y ≤≤≤≤≤≤--=111min max max (2.26) n i i n i i n i i i i x x x x y ≤≤≤≤≤≤--=111min max max (2.27) q k x x x x y n i i n i i n i i i i +--=≤≤≤≤≤≤111min max max (2.28) b 标准化法 统计学原理告诉我们,要对多组不同量纲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先将它 们标准化转化成无量纲的标准化数据。而综合评价就是要将多组不同的数 据进行综合,因而可以借助于标准化方法来消除数据量纲的影响。标准化 (Z-score )公式为:

农用地分等定级专题

、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 (一)地形地貌 (二)气候水文 (三)土壤状况 (四)土地资源状况 (五)社会经济状况 二、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主要目的是: 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2、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3、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 4、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5、为规范农用地估价行为,保证估价结果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提供依据。 (二)任务 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以全县为单位划分农用地等别,以乡为单位划

分农用地级别,并评定级别基准地价。完成全县的农用地分等,完成一个镇的农用地定级估价。 三、工作范围 本次农用地分等的工作范围是全县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本次农用地定级估价的工作范围是苏基镇的农用地。 四、工作程序与步骤 1、工作准备,包括技术准备和组织准备,技术准备主要是编写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任务书;组织准备主要是成立课题组,主要由规划院技术人员为主,并聘有关专家任技术顾问,组成海兴县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课题组,同时抽调土地局技术人员,专抓该项工作。 2、收集资料(分等、定级、估价同时进行); 3、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4、确定分等定级估价方法; 5、建立分等指标体系和定级修正模型,并确定因素权重; 6、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质量分”关系表; 7、整理资料; 8、初步绘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因子分值图; 9、外业补充调查; 10、编制分等因素分值图; 11、计算样点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综合土地利用系数并编制综 合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七月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编制单位: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杨连晓袁宝 编制日期:二○一五年七月

1 评定范围与任务...................................................................................................................... - 1 - 1.1 评定范围....................................................................................................................... - 1 - 1.2 评定任务....................................................................................................................... - 1 - 2 主要评定依据.......................................................................................................................... - 1 - 2.1法律法规........................................................................................................................ - 1 - 2.2 政策文件....................................................................................................................... - 2 - 2.3 技术标准....................................................................................................................... - 3 - 2.4 基础资料....................................................................................................................... - 3 - 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 3 - 3.1 土地平整工程............................................................................................................... - 3 -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 4 - 4 确定评定参数体系.................................................................................................................. - 4 - 4.1 标准耕作制度与指定作物和基准作物的确定........................................................... - 4 - 4.2 因素指标区与评价因素体系的确定........................................................................... - 4 - 4.3 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的确定............................................................................... - 7 - 5 分等因素及土样化验.............................................................................................................. - 8 - 6 划分分等单元.......................................................................................................................... - 8 - 6.1划分要求........................................................................................................................ - 8 - 6.2划分方法........................................................................................................................ - 9 - 6.2划分结果........................................................................................................................ - 9 - 7 耕地等别确定.......................................................................................................................... - 9 - 7.1 自然等指数计算........................................................................................................... - 9 - 7.2 利用等指数计算......................................................................................................... - 10 - 7.3 利用等别划分............................................................................................................. - 11 - 8 耕地等别评定结果................................................................................................................ - 11 -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报告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补充完善报告 xxx国土资源局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xxxx年x月

目录 一、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 (3) (一)地形地貌 (3) (二)气候水文 (4) (三)土壤状况 (5) (四)土地资源状况 (6) (五)社会经济状况 (6) 二、目的与任务 (7) (一)目的 (7) (二)任务 (7) 三、工作范围 (7) 四、工作程序与步骤 (8) 五、现阶段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 (9) 六、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11) 七、提交成果 (13) (一)文字成果 (13) (二)图件成果 (13) (三)数据成果 (13) 八、成果应用 (14)

一、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地方统计年鉴)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中部,地处东经125°14′-126°28′,北纬44°32′-45°51′区间,北及东北隔松花江与松原市扶余市、榆树市和舒兰市相望,东南与九台市相连,西南与长春市郊接壤,西隔伊通河与农安市毗邻,处在长春、哈尔滨、吉林三大城市重心上。京哈铁路、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东北三条物流大动脉平行从区内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总面积为309600公顷,人均占有土地5.53亩。全市辖4个街道、10个镇、4个乡,总人口为83.98万人。 (一)地形地貌(地方土壤志) 德惠市位于天山~兴安岭地槽褶皱南缘。地质构造属中生界和新生界。中生界为侏罗系的中~上统基底,上覆巨厚的早~中白系。晚白里系层面缺失。新生界为第四系直接覆盖于中白至系构造上,第二层面缺失。德惠市地貌,按成因分为剥蚀堆积地貌和堆积地貌。剥蚀堆积地貌主要是起伏不平的中白里系和第四系地层在地壳不平衡运动中形成的低丘陵和平原区,分布在饮马河东岸的松花江、杨树、达家沟、夏家店、大青咀一带;堆积地貌主要是分布在相对下降的各河床两侧的河谷平原,有漫滩和一级阶地。 市境地处新华夏第二沉降带,松辽断陷的东南部隆起边缘,在白里纪沉积地层之上广泛沉积了第四纪地层。其中以中更新统黄土性沉积分布最多,构成了海拔200米左右的波状起伏冲积台地地形,属于东北平原东部山前冲洪积台地的一部分。

量纲分析法原理

量纲和谐原理 我们经常遇到许多物理量,如长度、时间、质量、力、速度、密度及动量等。它们的名称、记号和量纲如表所示。 表1 流体力学中常见物理量的量纲 速度v 表示单位时间内所经历的距离,它的单位是[米/秒]。距离是长度l ,它的量纲是[L ],而时间t 的量纲是[T ],故速度v 的量纲是[1LT -]。 动量是质量m 和速度v 之积。质量的量纲是[M ],故动量的量纲是[1MLT -]。 如果我们选定三个相对对立的,例如长度l 的量纲[L ]、时间t 的量纲[T ]、质量m 的量纲[M ]为基本量纲,那么其他物理量的量纲都可用这三个基本量纲来表示。如表5-1中所示,例如,加速度a 的量纲可表示为[2LT -],力F 的量纲可表示为[2LMT -]。当我们把一些物理量进行组合、分析或作比较时,用量纲表示就比较便利。 如果我们要写出一个流体微团的运动方程 F ma =∑v v 式子左边是作用在微团的各力和,它可以包括:重力W v 、压力P v 、粘滞τv 、力弹性力E v 等;右边是微团的惯性力ma v 。于是得到 +++W P E ma t =v v v v v (5-1) 上式中的每项都是力,所以各项的量纲都是[2 LMT -]。又如,关于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2 ++=2v p z H g g r 表示流管中三项能头之和保持常数,即等于总能头H 。每项的单位都是米,故它们的量纲都是[L]。不仅如此,在力学上任何有物理意义的方程或关系式,每一项的量纲必定相同。这称为力学方程的量纲和谐性原理,又称为“量纲齐次性规律”。量纲和谐原理是由傅里叶1822年提出来的,它是量纲分析法中具有基本重要性的一个概念,也是量纲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并可具体表达成:只有相同类型的物理量才能相加减,也就是相同量纲的物理量才可以相加减或比较大小;不同类型的物理量相加减没有任何意义。例如,速度可以和速度相加减,但绝不可以加上粘性系数或压力。当然,相同量纲和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之间是可以相互加减和比较大小的,因为只要将其单位稍加换算即可完成。 一个量纲齐次性的方程,可以化为无量纲方程,只要用方程中的任意一项除其他各项。例如,在式(5-1)中,用惯性力项遍除其他各项,于是各项都变成无量纲量,而各无量纲量之和等于1,即 +++1W P E ma ma ma ma τ=v v v v v v v v 由以上讨论可见,运用量纲可以更明显地指出物理量的性质。 不同量纲的物理量不能相加减,但它们可以根据某种需要进行乘除,从而导出另一量纲的物理量。 量纲和谐原理可以用来检验新建方程或经验公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也可以用来确定公式中物理量的未知指数,还可以用来建立有关方程式。对于量纲齐次的方程,只要用方程的任一项量纲去除其余各项,就可以使方程的每一项都变成无量纲量,方程变为无量纲方程。量纲分析就是基于物理方程具有和谐原理,通过量纲分析和计算,将原来含有较多物理量的方程转化为含有比原物理量少的无量纲方程,使得为研究这些变量关系而进行的实验大大简化。 量纲分析法原理 在量纲和谐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纲分析法分为瑞利法和p 定理白金汉定理法。 为了简单地说明量纲分析法,我们先来讨论理论力学中熟悉的单摆周期,其关系式为 =2t π (5-2) 假设,我们先前只见过单摆的物理现象,而还不知这个表明单摆周期的关系式时,可以

农用地分等定级第三章

第三章农用地定级 第一节农用地定级的方法与步骤 3.1.1 农用地定级的方法和原则 1)农用地定级的方法和原则 农用地定级的两条思路: ①从原因或本质入手,以土地质量为标准,从分析造成土地质量的原因入手, 评价量化土地因素质量分值,评价土地级别;优点:客观、真实;缺点: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存在地区差异,评价因素和指标难以统一,不利于地区间比较。 ②从结果或外在表现入手,对土地产出或土地收益进行修正,排除非土地因素 的影响,根据修正后的土地产量或土地收益来反推土地级别。优点:将土地级别与土地利用的结果紧密联系,有利于不同地区间土地级别的比较;缺点:非土地因素如投入强度、经营管理水平、科技水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地利用结果不稳定。 目前我国采用第一种思路开展定级工作,并形成了三种基本方法:因素法、修正法和样地法。 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定级参评因素因子体系及其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优点:独立性强,不受有无分等结果影响;缺点:与区域为其他农用地定级结果可比性差。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定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结果进行修正评定农用地级别是分等结果的细化和深入;优点:充分利用分等结果,地域间土地级别可以比较;缺点:独立工作性较差。 样地法——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特征属性计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定级单元特征属性分值,评价土地级别。缺点:依赖土地分等结果,可比性差。2)农用地定级的基本原则 ①合分析原则 ②导因素原则 ③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④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实施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XX]28号)明确指出,“各类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必须保证现有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实行补充耕地监督的责任追究制,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负责对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并对验收结果承担责任。”因此,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的进行土地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的需要。 二、遵循的技术路线 以《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XX)、《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XX)、《农用地估价规程》(TD/T1006-XX)为准绳,以《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方案》、《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方案补充规定》为依据,并参考《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等有关材料,采用因素法分等,修正法定级,收益还原法等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及农用地征用地价,用基准地价修正系数法评估宗地地价,在具体操作中做

到资料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常规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三、工作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搜集资料与外业调查 搜集××市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图件、文字资料),同时,按室内初步确定的评价单元,课题组成员到现场逐单元调查其土地特性、土地利用水平、投入产出情况;采集典型剖面耕层图样;核准单元边界、外业调查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是内业汇总的最主要基础资料,这一步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求在XX年9月完成。 (二)内业处理:包括资料整理,计算机计算各种参数、单元分等定级因素分值、指定作物质量分、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及分等定级指数,测量和划分本县农用地等别、级别XX年11月间完成。 (三)单元质量分实地校验:为保证分等结果的精确度,各单元的质量分计算出来,农用地质量等别初步划分出来后,由沧州市国土局组织有关人员,随即抽取5%的单元,到现场进行检验,发现有错误的及时纠正,XX年12月完成。 (四)地价测算:包括农用地基准地价、宗地地价的测算,XX年3月底前完成。 (五)编制本县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报告(含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细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 1 总则 1.1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目的与任务 1.1.1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主要目的是: (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2)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3)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 (4)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1.1.2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任务 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并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针对农用地的不同级别,按照不同利用类型,相对一定的估价期日,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 1.2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对象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工作对象是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1.3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体系说明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并在级的基础上确定级别基准地价的工作体系。 农用地分等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农用地定级农用地级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

农用地分等定级简本

XXX简本 1、XXX定级依据 XXX耕地采用因素法定级,充分利用已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数据,选择影响农用地级别的有效因素,在前期处理后,进行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的补充调查。确定因素因子,计算各因素因子的质量分值,编制因素因子分值图,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农用地定级指数,以此为依据,划分农用地级别。 1.1、因素因子的选取 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TD/T 1005-2003)规定:选择定级因素要遵循主导因素原则、差异性原则、相对稳定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原则。 遵照以上原则,根据XXX耕地实际情况,在XXX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中,选择对耕地级别有显著影响以及外业调查易采集的因素因子。最终确定因素因子,共选取3个一级因素,7个二级因素、17个三级因素。具体情况如下表: XXX耕地定级因素因子表

1.2、确定定级因素因子权重 采用特尔菲测定法。选取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土地资源、土地利用方面研究和管理的人员和专家组成专家组,主要人员构成为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人员、情报专家和高层决策人员,对已选取的因素因子进行权重打分,在每轮征询之后,进行数据处理。在土地定级因素、因子权重值测定中,求出各因素因子所有专家打分的均值和方差,用均值表示最可能的权重值,用方差表示不同意见的分散程度,根据均值和方差就可以了解总体意见的趋向和分散程度,再将结果反馈给专家。专家们可根据前一轮所得的均值和方差修改自己的意见,从而使意见的分散程度越来越小。在分值评估中,均值E 和标准差δ的计算公式为: m a E m i i ∑==1 δ=∑=--m i i E a m 12)(11 式中:m ——专家总人数 a i ——第i 位专家的评分值 δ——标准差 E ——均值 在进行了两轮打分后,最终确定的权重表如下: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 与估价项目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 技术简报 第8期 辽宁省国土资源规划院 2005年11月8日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市级交流会召开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系统软件培训班在沈阳举办 ●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剖面的设置与要求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各二级区最大产量/成本指数 ●辽宁省农用地等别划分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市级交流会召开 年月日,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市级交流会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全省农用地分等工作开展一年以来,绝大部分县级单位外业调查、资料搜集工作已经结束,即将全面转入内业工作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各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主管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各市汇报了本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从汇报情况看,全省工作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大部分市按照省厅的计划部署开展工作,但也有部分市工作进展缓慢。各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省级资金未到位,县级单位配套资金申请困难;二是部分县区资料搜集困难,有些地区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有遗失。 省规划院李洪兴副院长对各市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市级、省级成果汇总、市县级成果检查验收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省厅土地利用处谢量雄处长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全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

估价工作总的形势是好的,各地都作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全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全面完成全省成果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要求各有关单位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再下功夫,善始善终,力争在年底全面完成分等工作。对于下一步的工作,谢量雄处长认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工作质量与进度并重。各地在把握好工作进度的同时,还要重视工作质量,要把握好每一个工作环节。资料搜集和外业调查工作要做到真实、可信。各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资料、成果的检查、校核、验证工作,落实责任制度。 第二,抓好两个平衡。工作进度缓慢的市县,要加大工作力度,及时赶上全省的工作进度,不拖全省工作的后腿;要做好全省县级、市级之间的成果接边平衡工作,各地工作精度要与最终成果质量的精度相衔接。 第三,及时组织成果验收。全省市、县两级成果验收由省厅利用处和规划院共同组织。月下旬开始进行试点县成果的验收。 第四,抓好软件应用。这次开发的全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软件系统是针对县级应用开发的,现在正在进行县级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各县参加培训的同志一定要把软件掌握好,并负责各地的成果汇总工作,在分等成果结束前,各地不能随意换人。 会议还对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剖面的设置工作做出了部署,省规划院专家指导组崔永祥教授讲解了国家级、省级、县级分等标准样地设置的意义、具体要求,并带领各市技术人员在沈阳市新城子区召开现场会,对土壤剖面挖掘、取样、拍照方法进行了现场演示。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软件系统培训 根据我省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工作安排,由辽宁省国土资源规划院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 估价项目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 技术简报 第8期 辽宁省国土资源规划院 2005年11月8日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市级交流会召开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系统软件培训班在沈阳举办 ●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剖面的设置与要求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各二级区最大产量/成本指数 ●辽宁省农用地等别划分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市级交流会召开 年月日,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市级交流会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全省农用地分等工作开展一年以来,绝大部分县级单位外业调查、资料搜集工作已经结束,即将全面转入内业工作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各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主管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各市汇报了本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从汇报情况看,全省工作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大部分市按照省厅的计划部署开展工作,但也有部分市工作进展缓慢。各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省级资金未到位,县级单位配套资金申请困难;二是部分县区资料搜集困难,有些地区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有遗失。 省规划院李洪兴副院长对各市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市级、省级成果汇总、市县级成果检查验收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省厅土地利用处谢量雄处长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全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

估价工作总的形势是好的,各地都作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全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全面完成全省成果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要求各有关单位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再下功夫,善始善终,力争在年底全面完成分等工作。对于下一步的工作,谢量雄处长认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工作质量与进度并重。各地在把握好工作进度的同时,还要重视工作质量,要把握好每一个工作环节。资料搜集和外业调查工作要做到真实、可信。各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资料、成果的检查、校核、验证工作,落实责任制度。 第二,抓好两个平衡。工作进度缓慢的市县,要加大工作力度,及时赶上全省的工作进度,不拖全省工作的后腿;要做好全省县级、市级之间的成果接边平衡工作,各地工作精度要与最终成果质量的精度相衔接。 第三,及时组织成果验收。全省市、县两级成果验收由省厅利用处和规划院共同组织。月下旬开始进行试点县成果的验收。 第四,抓好软件应用。这次开发的全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软件系统是针对县级应用开发的,现在正在进行县级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各县参加培训的同志一定要把软件掌握好,并负责各地的成果汇总工作,在分等成果结束前,各地不能随意换人。 会议还对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剖面的设置工作做出了部署,省规划院专家指导组崔永祥教授讲解了国家级、省级、县级分等标准样地设置的意义、具体要求,并带领各市技术人员在沈阳市新城子区召开现场会,对土壤剖面挖掘、取样、拍照方法进行了现场演示。 ◇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软件系统培训 根据我省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工作安排,由辽宁省国土资源规划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