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平均速度》提升训练

《测量平均速度》提升训练

《测量平均速度》能力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如图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据此记录,两球均从a处下落到b处时,则()

A.甲球用时较短,乙球速度不变B.乙球用时较短,甲球速度增大C.乙球用时较长,甲球速度不变D.甲球用时较长,乙球速度不变2.如图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长5cm的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低端时停止计时,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11cm/s B.10cm/s C.9cm/s D.8cm/s

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

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4.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

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

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5.物理学中用实验研究三个量( 或三个量以上) 之间的关系时, 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如下图所示实验设计需要使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A.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B.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C.探究焦耳定律

D.测量物体运动速度

6.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s内的平均速度是()

A .150m/s

B .15m/s

C .1.5m/s

D .0.15m/s

7. 如图a 所示,小车一端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小车的另一端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动,沿水平方向运动。某同学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甲、乙、丙三条纸带如图b 所示,并画出了其中甲、乙的s -t 图线AO 和BO 如图c 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分析纸带可得,丙纸带的速度大于乙纸带的速度大于甲纸带的速度

B.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丙的拉力大于甲的拉力大于乙的拉力

C.在用3N 拉力拉动乙纸带,则阻力为2N

D.丙纸带所对应的s-t 图像应位于①区域

8.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

之间的臣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 ,且保持不变)

丙 t/s ① ② ③

S/m A B a b

A.28.33 m/s

B.13.60m/s

C.14.78m/s

D.14.17m/s

9.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l.l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C.汽车的速度是34m/s

D.汽车的速度是30.9m/s

10.如图甲所示,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在纸带上打下一个点)与一木块左端相连,木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沿水平桌面(纸面)向右运动时,就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图乙中①和②是打点计时器先后打出的两条纸带,与其对应的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木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1、v2,那么()

A.F1<F2,v1<v2B.F1=F2,v1<v2C.F1=F2,v1>v2D.F1>F2,v1>v2二、填空题

11.田径运动会上测定运动员短跑的速度,是测定他的速度,应该选择的器材有和,计算公式是.

1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________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_____________ 求出平均速度v。13.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是。

1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小车的路程用的测量工具是,测时间用的测量工具是;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小车在做运动。15.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16.(2008?恩施州)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cm/s.

17.如图所示,记录的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在1200m 的运动中,(选填“甲”或“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

m/s.

18.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l 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s,平均速度为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19.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01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球运动时间短,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20.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仪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是的仪器.(填入所选的字母)

A.记录时间;B.测量质量;C.测量力.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平均速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则A、C两点的距离为cm,物体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21.生活中,有时可借助一些特定的距离,再利用一个测器材,就可粗略地测出某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某汽车中有一乘客,看见路边标牌写有124 km,此时乘客开始用手表计时,此时时间如图A所示,当乘客看到路边标牌显示125 km时,手表上显示如图B,则该车在此路段的车速是。

22.计时员记录了某人在跑步通过10 m 、20 m 、30 m 、40 m 处的时间如右表。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这个人在各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 m 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

(2)从10 m 处到30 m 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3)从30 m 处到40 m 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

三、简答题

23.今年,江苏省要推行“区间测速”.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 、B 相距30km ,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 的速度为100km/h ,通过监测点B 的速度为110km/h ,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

⑴ 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 、B 时会不会判为超速?

通过计算说明,采用“

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⑶ 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

四、实验题

24.表是用手表测量小宇同学在学校跑道上跑100m 的记录数据.

请你将上表填写完整.

25.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路程中作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m/s.

26.小聪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1)小聪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想: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

(2)如图所示,小聪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他测出足球在A处从静止释放,滚动10m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8s;将足球用小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滚动10m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14s。小聪在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小聪实验中存在不足之处,请你指出一点:。27.小宇同学即将参加县运会百米赛跑,他的体育老师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小宇进行系统训练,必须测出小宇百米跑中各段速度的变化情况。为了测量速度,体育老师必须准备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测量的原理_________ ______。

下表为小宇某次百米测试中记录下的各段路程及相应的时间。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小宇在哪个20m路段的速度最慢(),在哪个20m路段的速度最快()。

(A)0~20m路段

(B)20~40m路段

(C)40~60m路段

(D)60~80m路段

(E)80~100m路段

小宇在这次百米测试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知道“频闪摄影”时,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乙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乙球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甲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且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即速度是越来越大;由图可知,通过相同的路程,甲球的时间间隔少,所以甲球用时较短.故选A.

考点:速度

2.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求出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解:由图知,小车的路程s=45cm,

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s,

小车的平均速度v===9cm/s;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小车的平均速度,根据图示求出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掌握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

试题分析:小车沿斜面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解: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支持力、摩擦阻力作用下,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

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小

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B错误.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做过实验应知道小车沿斜面做变速中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属于中等题.

4.D

【解析】解: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相当于木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不等于小车的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小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小车的重心,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故B错误;

C、图中所示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是6s,BC段运动所用时间是2s,故C错误;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所以小

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压力及重力及参照物,属于中等题.5.ABC

【解析】

试题分析:控制变量法是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其中的几个量不变,来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上图中所示的现象中,只有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不用控制变量法,所以应选ABC。

考点:控制变量法

6.D

【解析】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由图示可以看出,水滴下落的路程为45mm=0.045m,所用的时间为0.3s,所以平均速度为

v=s/t=0.045m/0.3s=0.15m/s;应选D。

【考点定位】平均速度的计算

7.D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在相等的时间内,两点间的距离越小,表明物体速度越小,而丙纸带上的间距最大,乙最小,因此丙的速度最大,其次是甲,速度最小的是乙,故A选项错误;由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纸带可知,小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距离,因此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阻力的作用,拉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都等于小车受到的拉力,因此甲乙的拉力相等,故B选项错误;在用3N拉力拉动乙纸带,则阻力也为3N,故C选项错误;由甲、乙、丙三纸带知,它们打点的时间间隔相等,运动相同的路程,丙用的时间最短,根据

可知,丙的速度最大,在s-t图象中它的图象应该在OA的上方,即①区域,

故D选项正确.本题答案选D.

考点:速度和平均速度;力的平衡及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

8.D

【解析】

根据公式知: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

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 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

∵,

=v波?t1=340m/s×0.16s=54.4m;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

波1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经过的时间为

=v波?t2=340m/s×0.12s=40.8m,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

波2

所以AB之间的距离为s AB=s波1-s波2=54.4m-40.8m=13.6m;

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0.16s;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在B点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故选D.

9.C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s1=

=85m,故A不对;第二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

s2==51m,故B也不对;二次遇到信号的距离间隔是△s=85m-

51m=34m,时间间隔是△t=1.1s-0.25s +0.15s =1s,故汽车的速度为v=

=34m/s,故C是正确的。

考点:速度的计算。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打点器每打两个点之间的时间段是相等的,由纸带①上的点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纸带运动的距离是相等的,知道做的是匀速运动,同样的道理,纸带②做的也是匀速直线运动;而纸带①和纸带②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不同,纸带②运动的距离长,说明纸带②的速度大;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是一种平衡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所以木块受到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摩

擦力;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两个因素都不变时,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解:由纸带上的点可知,相同时间内纸带运动的距离是相等的,速度是一定的,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第二个纸带运动的距离长,速度大,用关系式表示为v1<v2;

和纸带连接的木块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木块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在不同的速度下,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的粗糙程度是一定的,摩擦力也就是相等的,拉力也就是相等的,用关系式表示为F1=F2.

故选B.

考点:速度的计算;运动快慢的比较;平衡力的辨别.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木块的受力分析,我们要能够从木块的运动状态分析出木块的受力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此题有一个隐含条件,是打点器每隔相同的时间打下一个点,我们做题时要能够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

11.平均;刻度尺;秒表;v=

【解析】

试题分析:要测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要测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用的测量工具是米尺和秒表;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解:田径运动会上测定运动员短跑的速度,应该选用器材米尺测量跑道的长度和用秒表测量运动员所用的时间,

然后通过公式v=,算出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平均;刻度尺;秒表;v=.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及实验原理,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2.刻度尺秒表v=s/t

【解析】

试题分析: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应

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然后在进行计算。

考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13.v=s/tρ=m/v

【解析】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14.刻度尺;停表;变速(直线).

【解析】

试题分析: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即长度,故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还要测时间,故用的测量工具是停表或秒表;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逐渐变大,故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考点: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

15.地面;路程;大.

【解析】

试题分析: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就是物体运动了,否则就是静止的,通常我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的位置发生着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是运动的;通过图片可知,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考点:参照物,速度。

16.0.75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表的示数读出起点与终点的时刻.然后通过读刻度尺得出起点与终点的距离.再根据V=S÷T,求得平均速度.

解:起点时刻为10:5:4,终点时刻为10:5:10,所用的时间T为6s,起点刻度为4cm,终点刻度为8.5cm,所经过的路程S为4.5cm.

平均速度V=S÷T=4.5cm÷6s=0.75cm/s

答: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0.75cm/s.

点评:此题考查了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求法.应熟记公式,注意单位.17.乙;30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以看出,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乙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为1200m,则乙车的平均速度:v=s/t =1200m/40s =30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8.0.3;1;快

【解析】

试题分析:从A到D,小球被拍照四次,经历了三个时间间隔,所以是0.3s;通

过的距离是0.3m,则小球的平均速度是:;从图中可以看出,

小球越往下运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所以速度越来越快。

考点:平均速度

19.乙;甲

【解析】

试题分析:甲运动的时间为,乙运动的时间为

,所以乙球运动时间短;甲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

都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做加速直线运动。

考点:机械运动

20.A;10.20;2.55

【解析】

试题分析: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由图乙所示刻度尺确定其分度值,求出AC两点间的距离,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时间的仪器,故A正确;

由图乙所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AC两点间的距离

s=10.20cm=0.1020m,

AC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s×2=0.04s,物体在AC段的平均速度v= 2.55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作用、刻度尺读数、求物体的速度等问题,难度

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21.时间,90Km/h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因此生活中,有时可借助一些特定的距离,

再利用一个测时间器材即可测出某个物体运动的速度;

,,

考点:速度的计算;速度与物体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速度与物体运动等知识点,在计算速度时要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22.3.125;5.6;7.1.

【解析】

试题分析:解:

考点:平均速度

点评:根据即可求出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注意应用公式时,时间和路

程一定要对应.

23.(1)不会(2)会(3)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超速行驶

【解析】因为在监测点A、B时的速度都不会超过120km/h,所以不会被判为超

速。根据公式计算平均速度150km/h>120km/h所以会被判为超速。

⑴因为v A=100km/h<120km/h v B=110km/h<120km/h 1分

所以不会被判为超速1分

⑵平均速度1分

==150km/h>120km/h 1分

所以会被判为超速1分

⑶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超速行驶.(只要合理就给分)1分

【答案】

【解析】解:100m路程所用的时间t=10h10min34s﹣10h10min20s=14s,所以平

均速度v==≈7.1m/s.

故答案为: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据表中的熟记计算100m路程所用的时间,再根据公式v=计算平均速

度.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25.匀速直线20

【解析】

试题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里程碑之间的距离已知,通过里程碑的时间也知道;

再根据公式v=判定速度是否相同,当速度相同时,说明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否则不是.

根据v=即可求得速度的大小.

解:第1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1===20m/s;

第2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2===20m/s;

第3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3===20m/s;

第4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4===20m/s;

第5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5===20m/s;

由于各段的速度相等,故该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判断汽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依据就是看通过相同的路程,时间是否相同,时间相同说明速度相同,说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6.(1)快(2)卷尺(或刻度尺)(3)1.25

(4)两次实验没有使皮球从同一位置释放(或两次下滚斜面的倾角不同)【解析】

试题分析:由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就可以知道他的猜想是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快;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足球运动的时间和长度,时间用秒表来测量,长度用刻度尺来测量;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他在实验中没有让足球在同一位置滚下,由于足球在不

同位置向下滚得速度是不相同的,所以他并不能准确的探究出足球运动得快慢与足球里的气是否充足的关系。

考点:速度的计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27.卷尺,秒表,v=s/t,A ,E,8.77m/s

【解析】小宇同学即将参加县运会百米赛跑,他的体育老师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小宇进行系统训练,必须测出小宇百米跑中各段速度的变化情况。为了测量速度,体育老师必须准备的测量仪器有卷尺和秒表,测量的原理v=s/t;由于每段都是经过20m,所以时间最短的最快,时间最长的最慢,所以是A段最慢,E段最快;球全程的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