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髋臼骨折分型

髋臼骨折分型

髋臼骨折分型
髋臼骨折分型

前言

髋臼骨折是创伤骨科临床及科研的重点、难点、热点。创伤骨科医师需要从基本的解剖、受伤机制等入手,熟稔髋臼骨折的分型,根据不同类型髋臼骨折的特性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加速病人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髋臼骨折的分型(尤其是Judet-Letournel 分型)在指导临床实践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应广大创伤骨科同道的邀请,我提纲携领地撰写了这篇文稿。文中简要地列举了与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有关的解剖、知识点、受伤机制、影像评估等内容,展示了髋臼骨折分型系统的具体某一类型的影像资料和/或示意图(其中不乏对JOT-OTA髋臼骨折分型文献里示意图疏漏差错的修改)。

由于时间、精力以及篇幅的限制,我没有就上述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对于喜爱髋臼骨折诊疗的创伤骨科新手来说,或许您们还需要从其他书籍、文献等资料中吸取更多的基础知识并在临床实践中多加磨练。对于老手来说,且权当复习吧,也许,大家也能咂摸出些不同滋味。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和测试大家对髋臼骨折分型的掌握程度,我在文末增添了一些试题,分型试题均给出了骨盆正位、髂骨斜位及闭孔斜位X线片,但未提供CT图像,目的在于与大家一同磨炼眼力和提升脑力。要知道,我们敬仰的髋臼骨折临床科学奠基人,伟大的Emile Letournel老师就是在这三位片海里总结出了历经半个世纪且被全世界范围内的创伤骨科临床实践检验的分型系统的。

由于能力有限,文中不免有疏漏谬误,请广大创伤骨科同道不吝批评斧正。

一、基础内容

1.髋臼骨折的定义:髋臼骨质的连续性、完整性中断。

2.相关解剖:

2.1骨性解剖

2.1.1髋臼:髋臼是一个不完全的类半球面,由一个马蹄窝样关节面(horseshoe-shaped articular surface)围绕一个髋臼窝(cotyloid fossa)(非关节面)构成,传导躯干到下肢的负荷,由两个柱(Letournel和Judet描述为倒“Y”形)支撑。

髋臼构成及其支柱

2.1.2马蹄窝:髋臼的关节面部分。

2.1.3髋臼窝:髋臼的非关节面部分,由股骨头圆韧带占据。

髋臼=马蹄窝样关节面部分(红色)+髋臼窝非关节面部分(蓝色)2.1.4泪滴:髋臼窝底的骨皮质在骨盆正位上的特殊表现。

泪滴

2.1.5前柱:由髂骨翼的前半(包括髂前上下棘)、髋臼的前半以及耻骨组成。

2.1.6后柱:由坐骨(包括坐骨棘)、髋臼后半以及坐骨大切迹的密质骨组成。

髋臼前柱及后柱的解剖

髋臼前柱及后柱的区分方法:髂窝前方的髂骨即前柱的高位部分,逆光观察,髂窝、髋臼窝及耻坐骨支相对透光区三者连线可区分前后柱

2.1.7臼顶:对接股骨头的髋臼关节面的负重部分。髋臼骨折的治疗目标是重建臼顶与股骨头的同心圆匹配。Matta教授描述髋臼关节面头端10mm的连续轴向CT断层相当于负重顶。

髋臼顶(红色)位于髋臼窝(蓝色)头端

2.1.8四边体:真骨盆外界的平整骨板,构成髋臼的内壁。

髋臼四边体,即髋臼内壁(红色+蓝色)

2.1.9髂耻隆起:髋臼前柱覆盖股骨头的骨突,构成髋臼的前壁。

髋臼髂耻隆起(前壁)

2.2软性解剖:

2.2.1血管:髂血管、股血管、闭孔血管、臀上/下血管、死亡冠(Corona mortis/crown of death,腹壁下血管与闭孔血管的交通支)等。

2.2.2神经:腰骶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闭孔神经、臀上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

2.2.3脏器:精索(子宫圆韧带)、膀胱、尿道、阴道、直肠等。

髋臼周围重要软组织结构

死亡冠

后柱骨折端损伤臀上动脉案例

3.相关知识点:

3.1马刺征(spur sign):主体骨(与躯干正常相连的髂骨残部)的最远端外侧骨质在骨盆平片(在闭孔斜位片上最佳)上所显示的马刺样表现,是髋臼双柱骨折的特有征象。

马刺征:主体骨远端外侧皮质,双柱骨折特有表现

3.2鸥翼征(gull wing sign):在骨盆正位平片上所表现出的类似海鸥展翼征象,是臼顶内份关节面及对应软骨下骨压缩骨折的特有征象,为不良不良预后的指代征象。

鸥翼征:臼顶内侧骨软骨压缩骨折,预后不良的标志

3.3顶弧角(roof arc angle):此概念由Joel M.Matta教授提出,用以评估髋臼骨折后头臼的匹配度以及稳定性,在非牵引情况下测量自骨盆正位(中顶弧角)、闭孔斜位(前顶弧角)及髂骨斜位(后顶弧角)。

3.3.1测量方法:①确定股骨头旋转中心(a),②通过a作垂线(A),③确定骨折髋臼的端点(b),④连接点a、b得到线段AB,⑤线段AB与线A所间隔的髋臼关节面所对应的

角即顶弧角。

3.3.2参考值:Matta标准:前、中、内顶弧角均>45°。Vrahas标准:前顶弧角>25°,中顶弧角>45°,后顶弧角>70°。

3.3.3适用范围:后柱、前柱、横形、T形、前柱+后半横形骨折。

3.3.4排除范围:后壁、前壁及双柱骨折。

中顶弧角(骨盆正位)、前顶弧角(闭孔斜位)及后顶弧角(髂骨斜位)

3.4继发相容性(Secondary congruence):在非牵引状态下,股骨头与骨折的髋臼(顶)之间形成良好匹配。

3.4.1在上述3个位置X线片上均可维持,有明显手术禁忌症,可进行保守治疗。

3.4.2是决定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案的必要而非充足因素。

3.4.3其他决定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案的因素包括:①关节活动限制性移位程度(ROM-limiting displacement),②下肢短缩程度。

3.4.4即便是继发相容性良好,保守治疗的效果仍差于获得解剖复位的内固定手术。

股骨头与髋臼顶的继发相容性

3.5Morel-Lavallee Lesion:Morel-Lavallee损伤即软组织闭合脱套伤(closed degloving injury),由钝性剪切暴力导致软组织的浅筋膜自深筋膜剥离,支配浅表组织的血管、淋巴管撕裂,进而血液、淋巴液及坏死的脂肪组织填充剥离后的腔隙。最早于1953年由法国医生Maurice Morel-Lavallee描述。可发生于躯体许多部位。为了彰杨Maurice Morel-Lavallee在此方面的研究,Letournel和Judet于1993年将大转子周围的软组织闭合脱套伤命名为Morel-Lavallee 损伤。

左股骨近端Morel-Lavallee损伤,闭式冲洗引流,加压包扎

二、受伤机制

1.高能量(high-energy)暴力:多见于青壮年非骨质疏松人群。

2.低能量(low-energy)暴力: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人群,低位前柱骨折为最常见骨折类型。

不同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探讨

不同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探讨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30例不同骨折分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患者的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和Matta临床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扩展髂股入路组异位骨化发生率高于其他入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Matta临床评分优良率为87.5%。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坐骨神经损伤等。结论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应该依据患者骨折类型来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方式,在单一常规切口不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联合入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复位 Investig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by different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ZOU Zhu-yi,LI Jin-sheng,XU Jian-feng,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Dongguan City Huangjiang Hospital,Dongguan 5237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in order to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for treating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with different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received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Matta imageing criteria,Matta clinical score,and complications in different approaches patients. Results Expanded iliofemoral approach group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than the other groups. Good rate of clinical score in anterior-posterior combined approach group was 87.5%. Main complications included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traumatic arthritis,and sciatic nerve injury. Conclusion The best approach in surgery should be chosen by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 When conventional single incision cannot fully show fracture area,combined approaches is selectable for reducing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aximumly recovery hip joint function. 【Key words】Acetabular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Restoration 复杂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随着交通事故伤和建筑工伤的增多,其发病有增多趋势[1]。复杂髋臼骨折创伤严重,骨折类型复杂,若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则股骨头与髋臼无法良好匹配,致使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导致骨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受到大大影响。随着手术入路的发展及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法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由于髋臼关节解剖位置较深,使得促使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高质量的复位对髋臼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对骨折部位的暴露程度及复位质量有很

髋臼骨折分型

前言 髋臼骨折是创伤骨科临床及科研的重点、难点、热点。创伤骨科医师需要从基本的解剖、受伤机制等入手,熟稔髋臼骨折的分型,根据不同类型髋臼骨折的特性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加速病人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髋臼骨折的分型(尤其是Judet-Letournel 分型)在指导临床实践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应广大创伤骨科同道的邀请,我提纲携领地撰写了这篇文稿。文中简要地列举了与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有关的解剖、知识点、受伤机制、影像评估等内容,展示了髋臼骨折分型系统的具体某一类型的影像资料和/或示意图(其中不乏对JOT-OTA髋臼骨折分型文献里示意图疏漏差错的修改)。 由于时间、精力以及篇幅的限制,我没有就上述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对于喜爱髋臼骨折诊疗的创伤骨科新手来说,或许您们还需要从其他书籍、文献等资料中吸取更多的基础知识并在临床实践中多加磨练。对于老手来说,且权当复习吧,也许,大家也能咂摸出些不同滋味。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和测试大家对髋臼骨折分型的掌握程度,我在文末增添了一些试题,分型试题均给出了骨盆正位、髂骨斜位及闭孔斜位X线片,但未提供CT图像,目的在于与大家一同磨炼眼力和提升脑力。要知道,我们敬仰的髋臼骨折临床科学奠基人,伟大的Emile Letournel老师就是在这三位片海里总结出了历经半个世纪且被全世界范围内的创伤骨科临床实践检验的分型系统的。 由于能力有限,文中不免有疏漏谬误,请广大创伤骨科同道不吝批评斧正。 一、基础内容 1.髋臼骨折的定义:髋臼骨质的连续性、完整性中断。 2.相关解剖: 2.1骨性解剖 2.1.1髋臼:髋臼是一个不完全的类半球面,由一个马蹄窝样关节面(horseshoe-shaped articular surface)围绕一个髋臼窝(cotyloid fossa)(非关节面)构成,传导躯干到下肢的负荷,由两个柱(Letournel和Judet描述为倒“Y”形)支撑。

手术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体会

手术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体会(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作者:彭伟,任乐夫,沈为栋,张铁洪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11例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经术前X线和CT明确诊断和分型后,分别采用Kocher _|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显露和复位,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复位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者8例,满意复位者3例。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评估疗效:优8例,良2例, 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对骨折进行正确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骨盆模型体外对照,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并发症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髋臼骨折;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手术入路 复杂型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高处坠落伤、重物压伤及交通事故伤引起,骨折粉碎严重,合并伤及并发症多,非手术治疗病死率和远期致残率高。目前对髋臼骨折,特别是有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手

术治疗已成为共识。近年来,随着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的深入研究,手术治愈率不断提高,但在手术适应证、入路和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上仍有争议。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 月对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合CPM机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3?58岁,平均3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1例。合并颅脑损伤4例,泌尿系统损伤2例,股骨头中心性脱位3例,后脱位2例。按Letournel分类均为复杂性髋臼骨折,其中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3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2例,T” 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2 d,平均7 d。 1.2术前准备由于高能量损伤,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合并伤。术前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症,加强支持治疗及输血补液。术前复位股骨头,行股骨髁上牵引,常规行骨盆正位、患髋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片,CT图像及三维重建检查,明确骨折类型。 1.3手术入路和方法 1.3.1手术入路a)髂腹股沟入路:适合髋臼前柱区域的骨折, 本组2例;b)Kocher _|Langenbeck入路:适用于后柱伴后壁、横形伴 后壁、T”形及双柱骨折,本组5例;c)前后联合入路:适用于横形伴后

手术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体会

手术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彭伟,任乐夫,沈为栋,张铁洪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11 例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经术前X线和CT明确诊断和分型后,分别采用Kocher 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显露和复位,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复位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者8 例,满意复位者3 例。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评估疗效:优8 例,良2 例,可1 例,优良率90.9%。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对骨折进行正确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骨盆模型体外对照,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并发症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髋臼骨折;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手术入路 复杂型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高处坠落伤、重物压伤及交通事故伤引起,骨折粉碎严重,合并伤及并发症多,非手术治疗病死率和远期致残率高。目前对髋臼骨折,特别是有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手

术治疗已成为共识。近年来,随着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的深入研究,手术治愈率不断提高,但在手术适应证、入路和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上仍有争议。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对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合CPM机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1 例,其中男8 例,女3 例;年龄23~58 岁,平均36 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 例,高处坠落伤1 例。合并颅脑损伤4 例,泌尿系统损伤2 例,股骨头中心性脱位3 例,后脱位2 例。按Letournel分类均为复杂性髋臼骨折,其中后柱伴后壁骨折2 例,横形伴后壁骨折3 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2 例,“T”形骨折2 例,双柱骨折2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2 d,平均7 d。 1.2 术前准备由于高能量损伤,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合并伤。术前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症,加强支持治疗及输血补液。术前复位股骨头,行股骨髁上牵引,常规行骨盆正位、患髋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片,CT图像及三维重建检查,明确骨折类型。 1.3 手术入路和方法 1.3.1 手术入路a)髂腹股沟入路:适合髋臼前柱区域的骨折,本组2 例;b)Kocher Langenbeck入路:适用于后柱伴后壁、横形伴后壁、“T”形及双柱骨折,本组5 例;c)前后联合入路:适用于横形伴后壁、前柱伴后半横形、“T”形、双柱及陈旧性骨折,本组4 例。 1.3.2 手术方法a)髂腹股沟切口[1,2]采用仰卧位,切口起自

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 2016-01-14 作者: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王谦张堃点击量:571我要说 2014年7月3日至5日,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创伤国际委员会(AOTrauma)举办的联合学习班在西安成功举办,AOTrauma 日本委员会主席、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理事Sawaguchi教授应邀就“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作了精彩报告。在征得Sawaguchi教授同意后,特将报告内容整理成文并呈现给大家,供骨科同道们分享。 髋臼骨折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多见于青壮年,骨折块移位可导致髋关节匹配丧失,若不经复位而任其畸形愈合,将导致股骨头与髋臼接触面减小,局部压力增加,引起关节软骨塌陷,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髋臼骨折手术治疗需恢复髋臼形态、接触区几何形态和关节内压力分布。 1.髋臼解剖结构 Letournel将髋臼分为前柱和后柱2个结构,同时包含前柱和前壁、后柱和后壁4个元素;将940例髋臼骨折患者分为单一元素的骨折(后壁型23.7%、后柱型3.2%、前壁型1.9%、前柱型4.5%和横断型7.4%)和至少包含2个元素的骨折(后柱加后壁型3.4%、T型7.0%、横断加后壁型19.5%、前柱加后半横型6.6%和双柱型22.7%)。2.髋臼骨折诊断

髋臼骨折治疗的难点在于诊断、分型,只有明确的诊断、分型才能指导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并制订合理的内固定方案。髋臼骨折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2.1 X线检查 X线检查包括摄骨盆前后位、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X 线片。在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需牢记6个标记,即髋臼顶、前壁、后壁、髂坐线(后柱)、髂耻线(前柱)和泪滴(图1)。 图1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髋臼相关标记a.髋臼顶b.前壁c.后壁d.髂坐线e.髂耻线f.泪滴 2.2CT平扫 仔细解读CT平扫图像,并与X线片进行对照,有助于了解骨折的个性化特点。CT平扫图像中矢状位骨折线在X线片上表现为横断骨折线;CT平扫图像中冠状位骨折线在X线片上表现为前后柱分离的骨折线(图2)。

最全骨折分型

各部位骨折分型最全汇总 Gustilo分类: Ⅰ型:自内向外开放骨折,骨折类型简单、无粉碎;伤口长度<1cm,软组织无挫裂伤。 Ⅱ型:伤口长度>1cm,软组织损伤广泛;呈中度碾挫伤,但未形成软组织瓣,中度污染及中等程度粉碎骨折。 Ⅲ型: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广泛损伤,分三个亚型。 Ⅲa型:不论广泛的软组织挫裂伤程度及伤口大小,骨折处有软组织覆盖。 Ⅲb型:广泛软组织挫裂伤或/和软组织缺损,骨膜撕脱及骨裸露,严重污染。 Ⅲc 型:上述情况伴有需修复的血管损伤。 Ⅰ级:来自内部压力引起的表浅擦伤或挫伤。轻度到中度的骨折畸形。例如:伴有超过内踝的软组织损伤的踝关节旋前型骨折脱位。 Ⅱ级:与局部皮肤或肌肉挫伤相连的深部污染性擦伤。轻度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严重的骨折畸形。例如:胫骨的节段性“缓冲器样”骨折。 Ⅲ级:广泛的皮肤挫伤或挤压伤,肌肉组织损伤可很严重,皮肤剥离,常因发生筋膜间隔区综合症而行减压术。伴有大血管损伤,严重或粉碎的骨折畸形。 与外界相通又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按骨折线的形状又分为斜形、螺旋形、横形、粉碎性骨折等,但根据儿童的特点又有青枝骨折、弯曲骨折及小儿特有的骨骺损伤。在小儿骨折中,大约15%涉及到骨骺损伤。其分类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S-H分类法。Salter和Harris主要根据力线表现将骨骺损伤分为I~V型,这种分类法根据损伤机制,区分骨折线通过不同的骺板细胞层,预测对骨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S—H分类及处理原则 1.I型该型从x线片上看不到骨折线,损伤完全通过骨骺和骺板,不波及干骺端,(临床上称骨骺滑脱)。这种损伤多由剪切暴力所致,多见于幼小婴儿,因为他们骺板的厚度相对较厚。 治疗:I型骨骺损伤闭合性复位比较容易,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一般不影响骨骺生长,预后良好。但是股骨头和桡骨小头的骨骺分离由于损伤动脉及骺板的血液运行随着骨骺的分离而受到破坏,可引起股骨头的缺性坏死。 2.Ⅱ型这是骨骺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骨骺分离加干骺端部分骨折,因有三角形干骺端骨折块,使其诊断比I型容易。骺板分离部分与I型相同。损伤机制由剪切力加上弯矩造成,多见于10岁以上的儿童,这时他们的骺板相对比较薄。 治疗:闭合复位容易成功,常不发生骨生长障碍,预后良好。报告有发现骨的纵轴生长缓慢,所以较大儿童的I、Ⅱ型损伤仍需注意随访,特别是股骨下端骨骺损伤。 3.Ⅲ型这类损伤,从关节面经过骨骺,即关节内骨折加骨骺分离,这种损伤不常见,由关节内切剪刀引起,通常出现在胫骨远端。 治疗:要着眼干关节而和骺板平整,解剖对位非常重要,特别是婴幼儿,因此,常需开放复位。预后情况受对位情况、分离骨骺血供和损伤时的年龄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4.IV型损伤涉及关节面,骨骺、全层骺板和部分骺端,即关节内骨折加骺板和干骺端骨折。 治疗:与Ⅲ型相同。内固定用细而光滑的克氏针,不用螺丝钉,并避免通过骺板,如果必须穿过骺板,应使克氏针与骺板垂直,在术后4~6周拔除。 5.V型此型损伤多由强大的挤压暴力造成,引起骺板的软骨细胞压缩而严重破坏即压缩性骨折.较少见,但后果非常严重,常导致骨生长畸形。由于损伤没有移位,x线诊断困难。因此凡小儿肢体坠落性损伤或涉及到骨骺附近的损伤,而x线拍片无明显异常,但疼痛和肿胀持续一段时间,应考虑有骺板挤压伤的可能,需要长期随访,同时患肢不负重3周,以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二)治疗注意事项 1.Ⅰ、Ⅱ型损伤早期闭合复位。复位时切忌手法粗暴。不必强求解剖复位,残存的畸形可改建纠正,但最大成角不可超过30°。 2.Ⅲ、Ⅳ型损伤治疗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但必须保护骨骺的血液供应。有时Ⅲ型对位良好,比较稳定,也可保守治疗。 3.骨骺损伤后修复较快,大约是于骺端骨折愈合时间的一半。因此,伤后10d的I、Ⅱ型损伤,不要再试行手法复位,可任其愈合,若有畸形,以后截骨加以矫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