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MTI)

姓名:陈宗誉(口译)12013090318

日期: 2014.6.29

QQ:744784471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摘要:人类的交际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得以实现,而在国际化的环境中,不同的文化群体得到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语言交际的不顺畅更加凸显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本文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等方面对非言语交际进行分析概述,并结合实例对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突出了非言语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重要性。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非语言行为;差异

一、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

在当下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环境中,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拥有不同文化的群体得到了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文化上的冲突。

人类的交际通过两种渠道来实现:语言交际( 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语言交际(non- verbal communication)(王晓晓,2008)。在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交际任务。

然而,在交际双方相互不懂对方语言,不能依靠语言交际进行沟通的情况下,由于“因为人类是同一个物种,拥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从而针对不同的情绪(例如,恐惧、快乐、惊讶、厌恶、悲伤)产生相同的面部表情”(Samover,2009:249-250)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就更能够得以体现。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从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 可以被分为四种: 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服饰、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目光语以及其他可以传递信息的肢体动作;副语言(Paralanguage),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等等;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相貌、体味、衣着、打扮、随身物品、家具和车辆提供的交际信息,环境语( Environmental language),包括空间信息(如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等)和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前两种称为‘非语言行为’,后两种称为‘非语言手段’。”(王晓晓,2008),其中“非语言行为”往往能够给予交流双方更加直观的感受,接下来我就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对“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进行分析。

二、非语言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指言语之外的一切表现形式,如:眼神、手势、身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沉默等。跟语言一样,这些行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同一个动作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非言语行为有两个特性,一是生物性,二是社会性。“所谓生物性,是指人类不论种族、民族都具有表达某些情感的生物特征;所谓社会性,是指人类部分非言语行为是后天学得的,是世人相传的,为社会群体内的成员所共同享有。”(闫阳,2008)

1.首语

首语指的是人们用头部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思。最常见的首语即点头和摇头,通常人们用点头表示同意或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或者不同意。但是这种首语也会因为不同地区的人们文化上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希腊人和美国人一样用点头表示“同意”,但是在表达“不同意”时,希腊人会扭头朝天。在伊拉克,人们把头往上耸并且咂舌头来表示否定。

印度人朝两侧甩头表示肯定,上下点头表示否定。(Morrison,Conaway,and Douress,2001,172)在2014年南博会上,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参与了会场的活动,在跟印度人的交流中因为点头和摇头的问题产生了误会,印度人在对方最终报价后有摆头的动作。作为翻译我想当然的翻译成不,但是当顾客走开时,印度人一脸不解,经过沟通才知道,印度人的这种摆头正相当于我们中国人的点头。

2.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情绪的非语言行为,并且拥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著名学者Birdwhistle指出:“光人的脸,就能做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Birdwhistle,1970)。仅仅是一些很细微的面部表情比如轻轻地一皱眉、一撇嘴或者鼻子的上扬都可以传达我们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面部表情的依赖有时候大大超过我们的想象。面部表情使用的程度和频率在不同文化中有很大的差异。当我们把情感与面部表情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与面部表情之间的联系,有些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些是由于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中国人通常用微笑或大笑来掩盖自己的消极情绪,除非在亲密的人面前才会展露真正的情绪。然而,北美洲的人却从小就被教导要展现真正的情感。因此,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就容易造成误解交流双方的误解。沙特阿拉伯有个少数民族却认为笑根本就是一种不友好、不尊重人的表情,甚至恋人之间也不许笑,否则将会被视为感情破裂。日本人禁止使用贬义的面部表情,日本人的微笑和点头并不一定表示快乐和友谊,也许是表示害羞、不舒服等感情,甚至也可表示悲痛和厌恶,日本人的微笑很难理解,这在世界上也是闻名的。尽管在同一场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笑却持有不同见解。例如,一个美国人存放自行车时,一不小心自行车倒了,他本来就感到窘迫,这时,旁边的中国人笑了笑,旨在安慰他,“别当一回事儿”,“没关系,我也常干这种事。”等。可这位美国人却感到自己被耻笑,非常生气,因而对发笑人产生反感。(闫阳,2008)

3.目光接触

眼睛被誉为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通过眼睛获得的信息占83%,通过耳朵获得的信息占11%,通过其他感观获得的信息占6%。在不同文化中对目光的内涵认识和对目光的运用也是不同的。在伊斯兰教信仰中,穆斯林信徒的目光通常除了他们的合法家庭成员伙伴不去关注最初异性的脸和眼睛,通常是为了避免唤醒潜在的欲望。年轻或成人与异性淫荡的眼神接触也被禁止。这即是说,在男人和女人的目光接触只允许一两秒钟。这是一个必须在大多数穆斯林学校遵守的规则,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在课堂教学、法庭作证和女孩结婚事被允许的。如果存在以上几种情况,它也只被允许在总的原则范围内:“不能有性幻想”的眼神必须纯洁。否则,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可以被视为“邪恶的眼睛”。阿拉伯人谈话时,往往会直视对方以表示尊重;美国和欧洲人在谈话时会保持适当的眼神接触;然而东方的中国人尤其是日本人谈话时一般会避免目光的接触,他们认为交谈时正视对方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在2014年南博会上,很多为印度等南亚国家商户提供翻译服务的同学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在与老板交谈有关工资的话题时,老板会直视你的眼睛,但是作为中国人就不是太习惯这样的交流方式,所以下意识地去避开眼神的接触,造成老板认为不被信任,从而对对方的诚意有所怀疑。

4.手势

语手势的作用多种多样,它可以作为语言标记( linguistic markers)。语言标记像文字中的标点符号,按照词在语流中的位置和重要程度进行标点或加以强调。(席红宇,2001)作为语言标记的手势种类繁多,例如:翘大拇指,在中国表示赞扬;在英国是路边的人用来请求搭车的信号;在希腊表示“滚蛋”;在马来西亚则表示不吉利和罪恶;在美国和加拿大,大拇指向上翘起表示赞成和满意,向下则表示反对和不满。“OK”这个手势比较常见,食指和大拇指合成一个圆圈,另外三指伸直,就“OK”了!不过,我们得注意,在中国,美国,

英国,这个手势的含义是这样,其他一些国家可就不是了:在法国,这个手势表示“零”或“没有”,引申为毫无价值;在泰国,我们做出这个手势,是告诉人们“没有问题”;到了印度,又变成了“正确”的意思;如果到了德国、巴西、希腊,注意了,这个手势是非常不文明的,和一些污秽的内容相关。在本次2014年南博会中,当印度老板决定以双方谈好的价格卖给顾客货物时,会五指并拢,做出一个向外赶的动作。这个动作在中国是带有侮辱性的“滚”的意思,因而导致很多顾客疑惑是不是自己过低的出价惹怒了印度人,其实这个手势在印度是“get it and go”(“就这价,拿去”)的意思。可见手势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之大,熟悉了解这种文化导致的差异,有助于我们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5.体距

生活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习惯中的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保持一定的空间与距离有其内在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所谓个人空间是指一个人与另外的人之间所保持的空间或距离。“每个人都被一个看不见的气泡包围,这个气泡可以根据周围人与我们的关系、我们的精神状态、我们的文化背景以及我们正在从事的活动来变大或变小。我们不允许有人穿过这个气泡,即使允许也是短时间的。”(Hall and Hall,1990,12-13)美国学者, 近体学创始人霍尔把人的交际距离分为4种类型。第一类是“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交际者之间关系非常亲近, 如夫妻、恋人、儿童与父母之间, 体距以身体接触到45cm。第二类为“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指熟人、朋友、同事之间的一般熟悉关系, 身体距离45~ 80cm。第三类是“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即一般社交场合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体距为1. 30~ 3m。第四类是“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如演讲厅等一些正式的社交场合, 体距为3m 至目力可及、听力可及的距离。而文化无疑决定着谈话者之间的距离。在相互交谈时英国人、美国人和瑞典人彼此站得最远,意大利人和希腊人站得较近,阿拉伯人和巴基斯坦人站得最近。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易引起误解。

三、结束语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巨大,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总之,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行跨文化对比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比,可以揭示各民族各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异同,提高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样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才能进行换位思考,知己知彼,顺利、成功的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 Birdwhistle B. Kinesicsin and Context[M].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hiladelphia Press,1970.

[2] John Morrison et. al. Doing Business Around the World[M]. New York: Prentice Hall,1999.

[3] Samovar et. 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Washington: Wadsworth Publishing

Press,2009.

[4] 陈建平.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5] 姜杨. 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文化教育):2008,(6):145

[6] 王晓晓. 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对比[J]. 科技信息(外语教育):2008 ,(4):276-277

[7] 席红宇. 浅谈跨文化交往中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对比[J].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外语教

育) :2001,(8):37-39

[8] 许力生.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9] 闫阳.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差异[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12):84-86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2-27 11:49:00 ] 作者:李鸿娜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身体行为时空安排 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此外,了解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上的差异也能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对跨文化交际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只侧重于语言的内容,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其实,意义不仅通过话语和语言,也通过非语言交际体系来传递。这些非语言交际体系包括人的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体距、服饰、触摸和身体气味等,它们在人们面对面交际中伴随着语言为来帮助传递信息,他们在成功交际中的重要性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诫如 David Abercrombie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整个身体交谈”。萨莫瓦认为:“绝大多数交际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砥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人们的行为构成了非语言交流的各个部分。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过程。 1.非语言交际的范围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大致包括身势(bodylanguage)、时间与空间安排 (spatial and temporal arrangements)等方面。身势语又包括目视表情(faeial expression)、姿态(posture)、手势(gesture)、眼神(oculesics)、接触(contact) 等。 1.1身体行为 身体行为庄沟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动作、手势、表情、眼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以下是几种分类: 1.1.1目光 与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面部表情能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表情包括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以及眉、鼻、嘴等动作其所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来得巧妙、丰富,而且复杂得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对眼神的运用也有差异。英美人交谈时,双方正视对方,在他们看来,这是正直与诚实的标志。英美人有句格言: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i e eyes.( 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与他人交谈或向他人打招呼时,应目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会被认为是羞怯、缺乏信心或不尊重他人。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列疗身上上下打量,这是对人很不礼貌的行为。如,在美国,一般情况下。男士是不能盯着女士看的;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四目相视是失礼的;阿拉伯民族认为,不论与谁说话,都应看着对方、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正视对方,甚至有的人还有意避免不断的目光接触,以示谦恭,服从或尊敬。 1.1.2体态语 体态语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英语中有 bodylanguagebodv movelllen!s,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表达意义相同的体态语因中英文化的差异而有所差别。例如,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总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尼泊尔,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国却恰恰相反.琏“点

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题目: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以“翘拇指”“竖中指”“V”手势“OK”为例 摘要 非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不同国家、民族对非言语行为的社会规范区别很大,甚至所表示的意义恰好相反。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谈、沟通时,除了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还有手势。手势语几乎随时随地伴着语言进行交往,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时也会代替语言甚至超越语言。人类的有些手势语具有相同性,但更多的手势语被赋予了文化的内涵,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不同的交际意义,以、翘大拇指、竖中指、“V”字形“OK”等手势为例解释说明。 Abstract Nonverbal behavior has distinc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Different countries, ethnic group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social norms of nonverbal behavior,even the express meaning is On the contrary. When People to talk and communicate in daily life,in addition to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tools there have gestures。Gesture language almost anywhere with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plays a key

role.Sometimes it can transcend the language and even take the place of the language. human gestures have the same nature,but more signs are given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e.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give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meanings,wave、vertical thumb、“V”Shape as example to explain.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言语行为手势语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behavior gesture 手势语(gesture?language)是体态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法国心理学家休乐热强调手势语的重要作用:“人们交谈时说话本身的份 量只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和手势占55%,有时候说千万句好听的 作为铺垫引出一个重点,但是一个不经意的手势就可以推翻之前所说的一切。”但是,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的手势语既有其同一性,更有其特 殊性。手势语的使用有习俗的差异,所以在交际中必须要小心使用,不然 就会引起冲突。下面举出一些常见的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 1.翘大拇指(?thumb up?) 翘大拇指的意思几乎在世界公认表示好、干的不错,一切顺利、非常 出色等类似的信息。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常常会做出这 个手势表示认同鼓励。但竖大拇指的这个手势也有许多例外:在美国和欧 洲部分地区,如果你看到有人在公路上对开过来的车竖大拇指他的意思并 不是夸赞司机车技好,而是竖大拇指用来表示请求搭车;篮球比赛中,裁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跨文化交际的语言禁忌1

姓名称谓 中方有亲属工作上有区分 中国尊敬长辈的优良传统依然代代流传,如果子女直呼父母的姓名会被认为是忤逆不敬缺乏教养的表现。汉语中有很多称呼长辈的亲属称谓,如爸爸,妈妈,爷爷,姥姥等,同时还有张爷爷,李奶奶,孙阿姨等由姓氏加辈分称谓构成的称呼语。 在工作中,单位一般有上下级的分别,下级称呼上级一般以职务相称,如总经理,董事长,厂长等,有时会在职务前加姓,如王总等。 西方英语国家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很少考虑地位、辈分、年龄等差距,常常直接以姓名相称,这在他们看来是在表示平等与亲切。everyone borns equal 不可妄称耶和华上帝的名字;妄称者必有罪 人们对god, heaven, christ, Jesus 等有关宗教的词语怀有很深的敬意,认为只有在严肃庄严的语言中才可以使用这些词语 老 生老病死 生 在某一时期,汉语中表达怀孕,生育的词语是不能直说的。受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怀孕及生育与性行为有关,所以生育之事也沾染了“可 耻”的性质,往往不直说。在旧时中国社会,人们十分看重子嗣,生子添丁是家 庭中一件大喜事,所以人们常常将妇女怀孕婉称为“有喜了”。在现代社会,人们 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涉及到生育的问题一般不再避讳,怀孕、孕妇、分娩等 都是会话中常见词汇。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可以直接谈论生育的问题不用加以避 讳,英语中也有一些委婉语表示怀孕,如eat for two/in a delicate condition /expecting a child/well—along(心满意足). 老 中方人会变老是自然规律,中国人对待衰老没有什么特别的顾忌。在汉语中“老” 字没有贬义有些时候它还含有褒义。在中国“敬老尊贤、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流传千百年,汉语中有很多称赞老年人的成语如:“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等。在中国,“老了”并不等于没有能力了,相反“老”是智慧、权威、学 识的象征,老人们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为荣,“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 前”“老马识途”“姜还是老的辣”等俗语都是用来形容老年人丰富的经验。“老张” “老孙”是汉语中特有的称呼方式, 西方禁忌说”old”.”Old”inducates someone is not useful,sick and ugly “O ld ” can be said”senior, the long-lived, elderly men, a distinguished gentleman ” 病 中方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向往长生长寿,避忌说死。受伤,生病使人痛苦,很可能让 人死亡,是人们最不想经历的事情。死亡是人们的意识中最恐怖的事,所以在汉 语中,表达这些事物的词语都是语言中的禁忌,这一观念在今天的现代汉语方言 中还可以找到影子。在北方某些地区,受伤常常被称作“挂彩”,在南方,则称为 “带花”。在某些地区,人们忌讳说“吃药”而称“吃好茶”。在香港探望病人时, 忌送剑兰、梅花等花束,因为剑兰与“见难”即日后难相见谐音,“梅”与“霉” 谐音,被视为倒霉,这些花卉被视为“不吉利”特别不适合送给病人 西方如西方人用B.0.代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MTI) 姓名:陈宗誉(口译)12013090318 日期: 2014.6.29 QQ:744784471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摘要:人类的交际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得以实现,而在国际化的环境中,不同的文化群体得到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语言交际的不顺畅更加凸显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本文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等方面对非言语交际进行分析概述,并结合实例对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突出了非言语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重要性。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非语言行为;差异 一、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 在当下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环境中,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拥有不同文化的群体得到了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文化上的冲突。 人类的交际通过两种渠道来实现:语言交际( 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语言交际(non- verbal communication)(王晓晓,2008)。在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交际任务。 然而,在交际双方相互不懂对方语言,不能依靠语言交际进行沟通的情况下,由于“因为人类是同一个物种,拥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从而针对不同的情绪(例如,恐惧、快乐、惊讶、厌恶、悲伤)产生相同的面部表情”(Samover,2009:249-250)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就更能够得以体现。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从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 可以被分为四种: 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服饰、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目光语以及其他可以传递信息的肢体动作;副语言(Paralanguage),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等等;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相貌、体味、衣着、打扮、随身物品、家具和车辆提供的交际信息,环境语( Environmental language),包括空间信息(如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等)和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前两种称为‘非语言行为’,后两种称为‘非语言手段’。”(王晓晓,2008),其中“非语言行为”往往能够给予交流双方更加直观的感受,接下来我就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对“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进行分析。 二、非语言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指言语之外的一切表现形式,如:眼神、手势、身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沉默等。跟语言一样,这些行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同一个动作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非言语行为有两个特性,一是生物性,二是社会性。“所谓生物性,是指人类不论种族、民族都具有表达某些情感的生物特征;所谓社会性,是指人类部分非言语行为是后天学得的,是世人相传的,为社会群体内的成员所共同享有。”(闫阳,2008) 1.首语 首语指的是人们用头部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思。最常见的首语即点头和摇头,通常人们用点头表示同意或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或者不同意。但是这种首语也会因为不同地区的人们文化上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希腊人和美国人一样用点头表示“同意”,但是在表达“不同意”时,希腊人会扭头朝天。在伊拉克,人们把头往上耸并且咂舌头来表示否定。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的应用 语言作为一种行为存在于我们的日常交际中,被人们广泛的使用,对言语行为的关注有助于提高我们语言使用的语用意识。在此,我对“请求”、“拒绝”和“撒谎”的言语行为进行一个讨论。 2.1“请求”言语行为 “请求”是一种使役性的言语行为,它的使用涉及到面子的威胁也就是礼貌及其程度问题。因此,人们在运用表示请求的言语时为了顾全面子,通常都不会直截了当的发出请求,而是借助一定的辅助性话语和间接性话语,以降低请求所产生的使役性,或减少该行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例如: (1) 嗨,小张,我的自行车坏了,可不可以借用一下你的?我明天一定还你。 例(1)是一个请求借用自行车的言语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此类的话语随处可见。例(1)这一长串话语所表达的中心就是“借一下你的自行车”这一中心行为,其他部分都是服务于该中心的附加性话语,其中“嗨,小张”是一种称呼语,用于打招呼,表示友好,引起对方注意;“我的自行车坏了”是一个信息的陈述,是提供请求原因的辅助性话语,为之后所实施的请求的言语行为创造条件;“可不可以…?”是人们实施请求行为时采用的委婉形式,有助于降低请求产生的驱使性;“我明天一定还你”则是实施请求的后置辅助性话语,它可以推动促成该行为的顺利实施。由此可见,言语行为在具体运用于请求时,根据语境添加大量的附加性话语请求功能的顺利完成。 2.2“拒绝”言语行为 “拒绝”言语行为是针对对方的请求、邀请或建议之后,说话人做出的一种“不合作性”选择,有时候也就是我们汉语所指的“婉言谢绝”、“断然拒绝”、“一口回绝”等说法,拒绝言语行为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例如, (2)女儿:妈妈,我去逛街了 母亲:不可以,写作业! (3)小王:小明,你把橡皮擦借我用下吧 小明:上次你都不借我 (4)甲:明天下午去打球吧! 乙:我明天有课 (5)甲:请问考试是在什么时间啊?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摘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愈加频繁。这对涉外秘书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工作者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十分必要了。本文就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三个方面对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涉外秘书;文化差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外活动日益增多,我们常说:“中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在“经济接轨”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接轨”。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增多。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与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因而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

中英道歉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中英道歉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s://www.doczj.com/doc/1053452.html,/ 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礼貌被看作是一种给予和保留他人面子的交际行为。对有社会距离的人留面子,表现出的是对对方的尊敬和敬重;对社会关系距离不大或是熟知的人给予一定的面子,表达的是对他们对他人的友好或团结。Brown 和 levinson 的“面子论”中认为,如果要进行合作,会话时就要在保留面子上合作。 也就是说,面子是靠对方给予和保留的。但是在交际中,人们不免会威胁到别人和自己的面子,所以为了尽可能的保留对方的面子,维护自己的面子,使用礼貌语言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道歉言语行为是人们在交际中常见的一礼貌表达方式。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人们对道歉言语行为的使用和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也会影响到道歉言语行为的礼貌性。 通过道歉言语行为和礼貌的联系,探讨影响两者之间的因素。 道歉言语行为和礼貌道歉是言语交际行为的一种,属于补救性质的言语行为。学会恰当地使用和解释补救性言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能中需要掌握的沟通方式,是表达礼貌的重要因素。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说话时有意或无意冒犯了听话者时,道歉言语就起到了缓和和恢复和谐平等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违背了社会规范或冒犯了他人时,道歉行为就可以维护此人的人际和谐关系,重新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道歉在本质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目的为保持人们之间的良好的社会关系。 进行道歉是一种礼貌的行为,是重视听话人的面子的需要的一种言语行为,为的是对一项冒犯行为承担责任,进行补救,恢复正常的社交环境。总之道歉言语行为是一种为了挽救对方面子,协调交际双方关系,实现交际目的,向对方表达歉意,从而维护人际关系的礼貌体现。道歉言语行为和礼貌这一道德意义相联系,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礼貌的手段和方式,是人们为了创造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做出的增进社会人际关系有效体现。道歉言语同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必须要考虑的言语行为方式。 道歉被视为一种逆向的,间接的礼貌手段,并且也是一种言语形式。当我们使用道歉语时,说话人很注重听话人的面子需要,其主要目的就是去维护和提高对方的面子。Goffman 把道歉视为一剂良药,可以说道歉的作用是为了补救对别人的冒犯,是为了恢复和谐的社会关系。 不同的道歉策略会有不同的道歉方式,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些例子。(I beg you pardonsirb)、(Iam sorry to wound youc)(I wonder if you will forgive me)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说话人用直接,明显的道歉词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如pardonsorry 和forgive这些词都是很正式的道歉策略用语,把说话人承认自己错误的心意非常明显的显示了出来。dAh - itis my faulte)Ikilled him And I dont know what to do for fatheron account of itfI mean no harm - only to keep you from failingg)I shant ask you to let me live with youAngebecause I have no right toh). Ioweyou something for the pastI know.在句中我们可感知到说话人接受并认可了自己犯下的错误,并表现出了悔恨的心态。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 言行为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 09电气班汪晶 098320127 摘要:语言行为是交际的主导因紊,非语言行为是语言行为的重要辅助手段。跨文化交际中,保持两者的和谙一致是交际双方都应遵循的原则。文章拟在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与语言交际行为之关系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两者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并对于如何进免冲突、保持两者间的和谐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关锐词: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跨文化交际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在研究交际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只注重

语言行为,而忽视了非语言行为。但是,同语言 行为的交际功能相比,非语言行为具有更真实地 传递信息、更准确地表达情感等功能。在跨文化 交际中,同语言行为一样,非语言表现形式在很 大程度上不可避免地会受文化的影响,同样的形 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亦有不同的含义,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 严重影响彼此的交际。本文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 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进行分析。 一、非语盲交际1?非语言交际的界定 非语言交际(NonvethalConununieauon)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广义的非语言交际包括除言语交际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狭义的非语言交际包括那些个人发出的有可能在他人头脑中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的加工过程,它是一种体现非语言行为的过程,在特定的场合或语境中要么独自出现,要么与语言行为同 时发生。非语言交际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 它的涵盖范围广,涉及到多个知识领域,如:人 类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社会语言学等。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201 课程名称:英语跨文化交际 总学时:16学时 试验或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涉外礼仪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继《涉外礼仪》之后的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是与专业基础课同时开设的专业课,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结合涉外礼仪实践,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相关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本族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强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提高处理跨文化交际冲突的灵活性,即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相关国家文化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能力和交流能力。通常认为语言运用能力特指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忽视了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要求,特别是灵活运用已有的本国和目的国的相同之处,相似之处和差异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交际的主要媒介是语言但语言并非唯一的媒介。诸多非语言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时间和空间的使用等,都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而任何交际,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该文化中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传统习惯、交往规约等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这些文化内涵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之间,在方方面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践证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这些差异常常成为障碍。要减少此类交际障碍,促成有效交流,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必不可少。 任何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之中,思想、语言、行为等都受到该文化的影响与支配。 文化意识即指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跨文化意识首先涉及对文化多元的认识。对文化而言,既有国别文化的不同,一国之内亦有主流文化与种种亚文化之分,同时个体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因此,不能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规则来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人的交际行为。 其次,不同文化间既有异(个性),也有同(共性),要辩证的看待文化。另外,应该树立文化平等观。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跨文化交际目的是理解和沟通,促进各民族间的长期友谊和共同发展,在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汉语与英语文化在主要方面的异同之处,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应策略。 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内容包括:交际与文化,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开题报告

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A Probe into the Differences of Taboo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s (一)选题依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中的语用失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就是禁忌语,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就成了最基本的要求,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更清晰的展示出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避免出现言语不当的问题,并通过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研究出来。 (二)选题意义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所以,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因传统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这样便导致了有些词语我们要避免使用,就是禁忌语。在经济和信息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就成了最基本的要求,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 本选题重点关注日常交流中跨文化交际语的禁忌语,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在跨文化交际的视野里,界定和区分了禁忌语的几种类型,分析了中西方禁忌语不同的种种原因,以期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交际失当,从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日常对话中避免语用失误的出现,即使出现也能很快认识并改正,而此篇论文的目的就是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更清晰的展示出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避免出现言语不当的问题,并通过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研究出其折射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可以更透彻的了解中西方文化,对于跨文化交际很有帮助。 (三)课题写作的目标 禁忌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在每个民族和每种语言中都有体现。中西方文化和信仰差异导致了禁忌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于是,这篇论文要先陈诉清楚禁忌语的定义,来源,特征,然后总结出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最后从这些异同中总结出产生中西方禁忌语相似和差异的原因,最终从这些原因中总结禁忌语折射在文化上的差异。了解了这种差异,才能避免的跨文化交际因为文化差异而发生一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跨文化交际。 (四)课题的基本内容 Content

最新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对禁忌的产生、类别、意义和功能,以及禁忌语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 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禁忌现象在西方受到更多社会语言学家和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有影响力的著作有D on’t Do It: A Dictionary of the Forbidden, Sociolinguistics 和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我国对禁忌现象的研究比西方较晚。1980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涉及“塔布”, 1983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社会语言学》专门论述了语言禁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语言禁忌现象的研究兴趣浓厚,出版了多本论述禁忌语的专著。2005年,万建中在他的《中国民间禁忌风俗》一书中对禁忌的起源、本质、种类、功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禁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三章第二小节介绍了语言禁忌,他从不吉利词语的禁忌、破财词语的禁忌、猥亵词语禁忌以及对语言禁忌者的嘲笑四个方面入手,书中关于汉语语言禁忌的例子丰富,通俗易懂。这本著作为我们研究中英禁忌提供了一份详实的参考资料。 此外还有一些书籍主要着眼于跨文化知识及相关基础理论,这些书籍也是本文主要的参考资料。如胡文仲主编的《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和邓炎昌、刘润清编著的《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他们分别对中英禁忌习俗,禁忌语以及委婉语进行了比较。在中英禁忌的对比研究中,不少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成果,如王君的“浅谈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语的差异”,作者认为英汉禁忌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隐私观念、宗教和亵渎语几个方面。而后他又论述了产生这些禁忌语的原因,作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民族文化的差异。而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禁忌语的产生归因于宗教信仰、地位等级和自我心理联想,每一方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用实时性的例子论证了其原因。 总结 我国虽然已出版过多部关于禁忌语的著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但是对禁忌语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其中包括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在对禁忌语进行英

请求_言语行为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

化特征。 在英语语境中,thesupportivemoves经常紧随于the headact之后,即“后语序”。它可能起源于主题先出现的演绎思维模式。因此,在生成“请求”过程中,英语国家的人倾向于先陈述请求行为,然后才提供理由,如可能的话(贾,1997;张和王,1997)。 恰好相反,在中文语境中supportivemoves通常置于 thebeadact之前,这至少可以有两个原因来解释:首先,它属于归纳思维模式;其次,是为了保全“面子”观点的考虑。在“请求”生成的语篇中,中国人通常使用下面的模式:因为A,因为B,因为C,因此D。 如果……那么…… 虽然……但是…… 下面是一个“请求”生成的典型中文例子,其中原因的陈述置于请求行为之前: 一个中国人:我想打听一件事,因为我们大部分原材料来自于日本,而且……今年量越来越大,而根本不是我想象的价格的增加,而是我们在对换率上损失太大。其次,我明白了去年我们在TVAD中花了大量的钱。因此,在这种情 况下,我想建议:削减一半用于电视广告的预算,花点钱在Mad杂志上。 这个“后语序”模式特别适合予中国人对“面子”观点的考虑,因为supportivemoves一方面能加速所请求的行为得以接受,因而维护了说话人的脸面,而另一方面也补偿了被请求人的负面的“面子”观点,因为请求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 “请求”生成的先后次序的区别通常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经常会引起误解。这种中文里通常使用的间接性“前语序”请求结构经常会使英语国家的人很恼怒,因为他们喜欢直接并开诚布公的陈述自己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他们认为中国人是故意在绕弯子而没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在下面的谈话中(许余龙,1992:303),一位中国警官想从他的英国上司那里请假,但没能如愿。他交际失误的分析印证了上面所述的区别怎样影响两种文化的人们的交流:[A是一位中国警官,B是他的英国上司;A/B前的数字是他们各自的话轮;括号里的信息是各自的话语行为] (1)A:Sir?[打招呼] (2)B:Yes?Whatisit?[回应,要求更多信息] (3)A:Mymotherisnotverywell,sir.[提供信息] (4)B:So?[表示怀疑.要求作出解释] (5)A:Shehastogointohospital,sir.[进一步提供信息] (6)B:well,getonwithit.whatdoyouwant?[要求得到请求行为] (7)A:OnThursday,sir.[进一步提供信息] (8)B:Bloodyhell,man,whatdoyouwant?[责备,要求得到请求行为] (9)A:Nothing,sir.[避免提出请求] 在这个谈话中,A尽力想去适应怎样作出的一个间接 性请求,因为首先他没有提出请求,相反,他通过(3)、(5)和 (7)把他母亲的健康状况告知了他的上司,讲明了他母亲在 哪里就医,何时进的医院。警官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想显 得更有礼貌一些,因为他的请求无疑会给自己的上司带来 不便,以致于上司还得去找人来顶替他。紧接着最初谈及 他母亲的健康状况,这个警官想借此来引起上司的注意,以 便在最佳时刻他能向上司提出请假的请求而不致于被拒绝 而失面子。 然而,这一典型的中国式的请求模式在这位英国上司 面前是行不通的,因为在这种类似的情况下英国人会直接 提出请求而不会绕弯子。英国上司在(2)、(4)和(6)中几次 要求得到直接的请求信息,但都是徒劳的。因此在(8)中, 他已生气了,再一次要求得到直接的请求,但这个可怜的警 官此时根本就不敢提出什么请求了。 这个中国警官的请求未获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两种 文化中不同的请求语境:中国入遵循通常的间接性的“前语 序”模式,而英国上司是以他们惯常的直接性的模式来期望 和解读这个中国警官的请求言语行为的。当然,两种文化 在这方面的差异并不是总是这样的,英语国家的人们也可 以先陈述理由,再做出请求,而中国人也可以直接提出请 求。我们讨论的是这两种文化的一个总的趋势。 3.在相互作用方式上 人种论学者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社区共享一些可探 查的言语模式。这个部分将探究中英文使用者在“请求”言 语行为中文化相互作用的方面。下面这个比较是分别基于 BI哪一Kulka等(1989)和中国学者张绍杰和王小彤所做的 研究结果。图1表明了这两种文化在直接性/间接性方面 请求行为的研究结果。 图1impositivesConventionallyNon—conventionally %distributionofstrategytype 根据上图,很明显说英语的人比说中文的人更直接:只 有9.8%的英语国家人作出的请求是强加型的,然而80% 以上的是习惯性间接型的,还有差不多8%是暗示。如果 这两种间接性请求加在一起,比例可达90%。如此高的间 接性百分比表明在不同情况下策略变换的程度是很低的。 根据Bl哪一Kulka和House(1989),英语请求中直接强加 型的比例任何情况下不会超过27%。这就反映了英语国 家以个人为中心的文化,他们非常重视个人独立。习惯性 间接型,这是通过间接性的问题而实现的。譬如听者的能 GXMDxB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 09电气班 汪晶 098320127 摘要:语言行为是交际的主导因紊,非语言行为是语言行为的重要辅助手段。跨文化交际中,保持两者的和谙一致是交际双方都应遵循的原则。文章拟在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与语言交际行为之关系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两者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并对于如何进免冲突、保持两者间的和谐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关锐词: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跨文化交际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在研究交际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只注重语言行为,而忽视了非语言行为。但是,同语言行为的交际功能相比,非语言行为具有更真实地传递信息、更准确地表达情感等功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同语言行为一样,非语言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地会受文化的影响,同样的形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亦有不同的含义,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严重影响彼此的交际。本文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

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进行分析。 一、非语盲交际 1.非语言交际的界定 “非语言交际(NonvethalConununieauon)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广义的非语言交际包括除言语交际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狭义的非语言交际包括那些个人发出的有可能 在他人头脑中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的加工过程,它是一种体现非语言行为的过程,在特定的场合或语境中要么独自出现,要么与语言行为同时发生。非语言交际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它的涵盖范围广,涉及到多个知识领域,如:人类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社会语言学等。非语言交际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体态语由人体各部分的动作来提供的交际信息,包括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目光交流、手势、姿势、体触等。一类是场景(setting),由个体与环境相结合来提供的交际信息,包括时间概念、空间取向、沉默等。 2.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非语言行为及文化差异

---------------------------------------------------------------最新资料推荐------------------------------------------------------ 非语言行为及文化差异 Nonverbal Communication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an elaborate code that is written nowhere,known by none,and understood by all.Edward Sapir(1935 Sapir(1935) 1/ 25

objectives? Describe categories and subcategorie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Identify the importanc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Grasp the func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Grasp the evolu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 Develop intercultural skill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最新资料推荐------------------------------------------------------ The defini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open to many interpretations ? Defini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all human communication events that transcend spoken or written words, and these nonverbal events and behaviors can be interpreted through verbal symbols ? Defini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defined as all types of communication that take place without words ?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an elaborate code that is written nowhere, known by none, and understood by all(Edward Sapir) 3/ 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