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初中物理专题一之——平均速度

(完整)初中物理专题一之——平均速度

(完整)初中物理专题一之——平均速度
(完整)初中物理专题一之——平均速度

1 初中物理专题一之——平均速度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一船往返于甲、乙两码头之间,顺水行驶时速度为v 1,逆水行驶时速度为v 2,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 ) A. 2

21v v + B. 21v v + C. 21v v - D. 21212v v v v + 2.小船以速度v 从河边A 点沿河岸划至B 点又返回A 点。不计船掉头时间,若水不流动时往返时间为t ,

那么水速为v 0时,往返时间为( ) A. t v v v 0+ B. t v v v 02- C. t v v v 2022- D. t v v v 20

22

+ 3. 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若河水不流动,往返一次需要时间t 1,若河水流动,则往返一次需要时间

t 2则( )

A .t 1=t 2

B .t 1>t 2

C .t 1<t 2

D .由船速和水速决定

4.甲、乙两辆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km/h 和60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km/h 和60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 甲和v 乙的关系是( ) A. v v =乙甲 B. v v >乙甲 C. v v <乙甲 D.无法判断

5.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min 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min ,

那么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 )

A. 2min

B. 1min

C.

8

3min D. 0.5min 二、计算题

6.有艘汽艇,顺着河流从甲地到乙地要行驶3h ,逆水返回要行驶6h ,如果汽艇不用发动机,顺流从甲地漂

流到乙地,需多少时间?

7.一只船在甲、乙两码头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24m/s .已知水流的速度是5m/s ,则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

度是多少m/s ?

2

8.小明在地下铁路出口处的自动扶梯上做了如下实验:在自动扶梯上不动,经过2min 可以乘自动扶梯从地

下上升到地面。在自动扶梯不运行时,他沿扶梯快速向上行走,经1min 从地下走到地面。在此基础上,他通过计算得到两项结果:

(1)在扶梯运行时,他同时沿扶梯向上行走,从地下上升到地面所用时间t 1;

(2)在自动扶梯运行时,他从地面沿扶梯向下行走,从地面走到扶梯底端所用时间t 2 (已知他相对自动扶梯

行走的速度始终是相同的)。随后他又在自动扶梯上通过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他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请你计算一下t 1和t 2的数值各多大。

解题提示:

1、121212

22S v v S v S S t v v v v ===++总总。选D 。 2、水不流动时:v

S t 2=,可得vt S =2 ………………① 水以v 0流速流动时,往返所用时间为:202002·v v v S v v S v v S t -=++-=

' ……② 把①代入②得:t v v v t 20

22

-='。选C 。 3、假设河水速度与船速度相等,则t 2无限大,由此可知答案为:t 1<t 2。选C 。

4、C

5、C

6、设甲、乙两地间的路程为S ,船速为v ,水速为v 水,由已知得: 顺水时:3S h v v =+水 …………………………①,逆水时:6S h v v =-水

…………………………② 由①②可得:

12S h v =水 即汽艇从甲地漂流到乙地需用12h 。 7、25m/s

8、40s 、2min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 3.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5m/s B. 10m/s C.15m/s D. 20m/s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

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A. 甲先到达B点 B. 乙先到达B点 C. 两人同时到达B点 D. 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6.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7.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 5 min 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8.一小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 s开始刹车,又经过 4.4 s 滑行52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9.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 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 10.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1500m长跑成绩是6min40s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m/s。 1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经典整理初中物理速度计算题分类

初中物理速度分类计算题 一.路线垂直(时间相同)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飞机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水平距离)?(15℃)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总路程=车长+桥长) 3.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4.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5.长20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三.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 6.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 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A C 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9.(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求甲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9.(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求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0.甲、乙两人从矩形跑道的A点同时开始沿相反方向绕行,在O点相遇, 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跑道上OC段 长度是50米。如果他们从A点同时开始都沿A→B→C→D同向绕行,

初中物理速度计算

有关速度的计算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1、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2=216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1=2min,在乙站停车t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t2=3min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2、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两地相距90 km,开始时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了1.5h,然后余下的路程要在45min内匀速完成,求:后来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3、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 (1)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准备进行1千米赛跑。比赛开始后,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以8m/s的速度飞速奔跑,而乌龟只以0.36km/h的速度缓慢爬行,?1min后兔于发现远远超过了乌龟,便骄傲地睡起了觉,而乌龟却坚持以不变的速度爬行。2h后兔子醒来发见乌龟已快要爬到终点了!于是兔子赶紧用原来的速度追赶,请问最终谁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根据列车运行的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 度? (2)计算列车从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 7、甲、乙两车从相距30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以24Km/h的速度行驶了18Km的路程时,刚好遇到乙车,求乙车的速度是多少? 8、站在两判刑峭壁之间的山谷放一枪,在0.2s和0.6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求山谷的宽度? 9、从上海乘飞机去北京,飞行距离1040Km,所乘航班起飞时间是9:30,飞行速度为180m/s,她在北京的朋友李捷从北京的住地开轿车到机场接他,李捷住地离机场28Km,若轿车行驶速度为11m/s,为了按时接人,李捷从住地出发的时间应为几时几分? 10、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速度是60km/n,有一次因故迟开了20min,为了准点到达乙站,火车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Km/h,求:甲乙两站的距离?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 11、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又经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飞行的速度多大? 12、野兔在草地上以10m/s的速度向前方50m的树洞奔跑,秃鹰在野兔后方130m处以30m/s的速度贴着地 面飞行追击通过计算回答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要求两种解法)。

初三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内能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是因为冷水温度较低 B.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用火炉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D. 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水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因此热水的内能不一定比冷水的内能多,故A错误;B、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 C、用火炉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故C错误; D、沙子发烫而水不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和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质量越大,内能越大;(2)汽油机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4)质量和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越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越低. 2.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纳米纸”的分子不可再分 B. “纳米纸”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热运动 C.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 D. 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再分;A不合题意;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合题意; C、分子之间永远是有空隙的,C不合题意;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解答本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

初中物理杠杆经典例题

1.为了使杠杆保持静止,可以在A点拖加一个力F,力的方向不同,需要力的大小也不同,请在下图中画出力F最小时的示意图. 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D.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如果在A点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 方向上平衡,则该杠杆为 A.费力杠杆 B.省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甲、 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 甲< 5.如图所示,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8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 提高了0.2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 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F的功率为 D.拉力F的大小为5N 6.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将同一物体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甲、F 、η乙。则下列关系 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 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小于物重) ()

η甲>η乙 B. F甲F乙 C. F甲>F乙η甲<η乙 D. F甲η乙 7.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B,可绕O点在 竖直平面内转动。重力为100N的物体挂在 OA的中点处。已知OA=40cm,AB=30cm,OA 垂直于AB,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要使杠杆平衡,且OA段处于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端的最小力的力臂等于 cm,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 8.右图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的示意图。 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 所受浮力为80N,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 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 当物体A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 下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2。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20N,小明所受重力为600N,N1:N2=13:12。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则物体A所受重力为 N。

初中物理速度计算完整版

初中物理速度计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有关速度的计算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1、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2=2160m。汽车从甲站开 到乙站经历时间t1=2min,在乙站停车t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t2=3min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2、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两地相距90 km,开始时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了1.5h,然后余下的路程要在45min内匀速完成,求:后来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3、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1)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准备进行1千米赛跑。比赛开始后,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 以8m/s的速度飞速奔跑,而乌龟只以0.36km/h的速度缓慢爬行,1min后兔于发现远远超过了乌龟,便 骄傲地睡起了觉,而乌龟却坚持以不变的速度爬行。2h后兔子醒来发见乌龟已快要爬到终点了!于是兔 子赶紧用原来的速度追赶,请问最终谁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根据列车运行的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计算列车从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 7、甲、乙两车从相距30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以24Km/h的速度行驶了18Km的路程时,刚好遇到乙车,求乙车的速度是多少? 8、站在两判刑峭壁之间的山谷放一枪,在0.2s和0.6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求山谷的宽度? 9、从上海乘飞机去北京,飞行距离1040Km,所乘航班起飞时间是9:30,飞行速度为180m/s,她在北京的朋友李捷从北京的住地开轿车到机场接他,李捷住地离机场28Km,若轿车行驶速度为11m/s,为了按时接人,李捷从住地出发的时间应为几时几分? 10、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速度是60km/n,有一次因故迟开了20min,为了准点到达乙站,火车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Km/h,求:甲乙两站的距离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 11、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又经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 (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飞行的速度多大

(物理)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

(物理)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 一、内能选择题 1.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舌尖上的中国2》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蒸、炒、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错误的是() A. 煎:烙煎饼的鏊(ào)子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 蒸:蟹黄和烧麦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蒸熟的 C. 炒:藜蒿和腊肉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D. 拌:香椿和豆腐相拌后的入味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 【答案】A 【解析】【解答】煎:烙煎饼的鏊(ào)子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良好导热性,A符合题意;蒸:蟹黄和烧麦是通过热传递(热对流)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蒸熟的,B不符合题意;炒: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藜蒿和腊肉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C不符合题意;拌:香椿和豆腐相拌后的入味是扩散现象,即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也就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比热容较大的是水,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如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直升飞机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 B. 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 C. 飞机上的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航空母舰利用的核能是在核反应堆中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它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A正确; B、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故B正确; C、飞机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大气压随着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课后练习

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 。 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实验步骤:1.2.3.4.5参照课本23页 6.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 3和时间t 3 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比较 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 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 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 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1.观察图教材14页图1.1-7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 ,此时的秒表

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2.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5 min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m/s。 3.一小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 s开始刹车,又经过 4.4 s滑行52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4.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3—13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5.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1500m长跑成绩是 6min40s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m/s。 6.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7.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 8.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5m/s B. 10m/s C.15m/s D. 20m/s 9.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A. 甲先到达B点 B. 乙先到达B点 C. 两人同时到达B点 D. 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1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15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初中物理力学 经典习题

初中物理力学难点巧突破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要么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如果受力只能是受平衡力作用。画线部分是语句的关键部分,表达了基本意思,把它们连起来读就是: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只受平衡力。 ???只收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 只受平衡力。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要么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如果受力只能是受平衡力作用”这个分析过程必须要有。语句很长,我们只取其主干记忆,但浓缩后的语句所表达的物理原理是必须要记住的,否则就变成唱儿歌说笑话了,这一点必须牢记。 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也是有效果的。 例.用水平向右50N 的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N ;如果推力变为80N ,木箱仍然保持静止,则此时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N 。 解析:用50N 的水平力推,物体保持静止,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推力、摩擦力。用“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只受平衡力”来进行分析最好了。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是静止,受不受力?受力,那么受力就受平衡力,而平衡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等于50N 。那么,当推力变为80N 呢?学生很容易认为摩擦力是不变的,其实静摩擦力大小是会改变的。还是用刚才的模式进行分析: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是静止;受不受力?受力,那么受力就受平衡力,而平衡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等于80N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常见的例题:人游泳时,向后划水,为什么人能够前进?具体的解释是:人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所以人能够前进。回答的时候,必须要有关键的那句话“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这句话就是没有说到点子上,答案就不全面了。 力学练习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 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 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 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 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 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

初三物理内能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内能选择题 1.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 B. 乙实验试管内的水沸腾后塞子冲出管口,对应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C. 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 丁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故A正确; B、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与热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B正确; C、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C正确; D、由于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这样更安全;(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并据此可判断能量的转化形式;(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且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4)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2.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D. 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吸气冲程

(完整)初中物理专题一之——平均速度

1 初中物理专题一之——平均速度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一船往返于甲、乙两码头之间,顺水行驶时速度为v 1,逆水行驶时速度为v 2,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 ) A. 2 21v v + B. 21v v + C. 21v v - D. 21212v v v v + 2.小船以速度v 从河边A 点沿河岸划至B 点又返回A 点。不计船掉头时间,若水不流动时往返时间为t , 那么水速为v 0时,往返时间为( ) A. t v v v 0+ B. t v v v 02- C. t v v v 2022- D. t v v v 20 22 + 3. 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若河水不流动,往返一次需要时间t 1,若河水流动,则往返一次需要时间 t 2则( ) A .t 1=t 2 B .t 1>t 2 C .t 1<t 2 D .由船速和水速决定 4.甲、乙两辆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km/h 和60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km/h 和60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 甲和v 乙的关系是( ) A. v v =乙甲 B. v v >乙甲 C. v v <乙甲 D.无法判断 5.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min 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min , 那么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 ) A. 2min B. 1min C. 8 3min D. 0.5min 二、计算题 6.有艘汽艇,顺着河流从甲地到乙地要行驶3h ,逆水返回要行驶6h ,如果汽艇不用发动机,顺流从甲地漂 流到乙地,需多少时间? 7.一只船在甲、乙两码头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24m/s .已知水流的速度是5m/s ,则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 度是多少m/s ?

初中物理运动经典习题及详解答案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取参照物时,要使问题简便。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常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选取一定的参照物,判断另一物体运动情况时,我们应设身处地的去想,假如我站在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会有什么感觉,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容易判断 2、在选取平时看上去是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既要考虑到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间的速度大小关系,还应考虑到运动方向关系,以此做出正确判断。 三、速度是矢量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量可以分为矢量和标量。凡是既要用大小又要用方向才能完全描述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用大小就可以完全表示出来的物理量叫标量。 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密度、时间等物理量是标量。速度、力、等物理量是矢量。 四、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所通过的路程跟所用时间的比是一个不随时间改变的量,这个比值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 速度。用数学式表达是。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它是复合单位。 我们还可以利用图像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它通过的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叫做速度——时间图 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叫做路程——时间图像。 1.速度——时间图像 横轴ot表示时间,纵轴ov表示速度。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所以它的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1中所示的MN。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以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时间轴上找出时间P,过该点作时间轴的垂线NP,它与速度图线MN交于N,所围的长方形面积恰好就是运动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2—1中斜线所示的面积。这和由公式S=vt算出是相符的。 2.路程——时间图像 横轴ot表示时间,纵轴os表示路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跟时间成正比,因此,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O的倾斜直线,如图2—2所示的OA直线。 由路程——时间图像可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在图线上任取一点 B,由B点分别向时间轴、路程轴上做垂线,垂足分别为C、D,用D 点所对应的路程除以C点所对应的时间即可得到物体的运动速度。 根据路程——时间图像还可以由时间求路程,或由路程求时间。 还可以利用图像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 五、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 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为了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如果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总路程为s,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的运动快慢程度。 六、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 如果甲物体静止不动,乙物体以速度v向东运动,则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以速度v 向东运动;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以速度v向西运动。 如果甲物体以以速度v1向东运动,乙物体以速度v2向西运动,则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以速度v1+v2向西运动;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以速度v1+v2向东运动。

初中物理内能内能的利用中考试题精选含答案与解析

内能内能的利用中考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演示氧化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下__(选填“上”或“下”)方,抽掉玻璃板后,在常温下经过__20_min__(选填“30 s”“1 min”或“20 min”)可以明显观察到上下两个瓶子内气体的颜色变均匀。 2.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空隙__。 3.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双手发热,这说明__做功__可以改变手的内能,某同学用手握住棒棒冰给手降温,这是利用__热传递__的方法改变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4.汽车刹车的过程,伴随着能量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散失到空气中,此过程能量的总和__不变__(选填“增大”“不变”或“缩小”)。散失到空气中的内能无法自动转化为机械能再用来驱动汽车,这是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__方向__性。 【点评】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 5.在内燃机的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压缩__冲程;常用水来给内燃机降温,是因为水的__比热容__大。 二、选择题 6.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D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 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点评】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总动能越大;内能是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离开了热传递,就没有热量这个概念。 8.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图甲,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解析] 图甲,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瓶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故A项错误;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对活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故B项错误;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

初中物理摩擦力典型例题

摩擦力训练题 2.木箱重500N,放在水平地面上,某人用4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未能推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B)箱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40N (C)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值为40N (D)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在40N和500N之间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 3.A、B、C三物块叠放在一起,大不平力F A=F B=10N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 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滑动,如图所示。那么此时物体B作用于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和作用于C的摩擦 力大小分别为() (A)20N,0 (B)20N,10N (C)10N,20N (D)10N,0 4.一人用100N的水平力推着一个重150N的木箱在地板上匀速前进,如图所示,若另一人再加给木箱50N竖直向下的力,那么() (A)木箱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B)木箱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木箱重变为200N (D)木箱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5.一个物体重100N,受到的空气阻力是10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合力大小是110N;②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合力大小是90N,合力的竖直方向向下;③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9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④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11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如图两位同学在水平面上推动底部垫有圆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速度计算题Word版

速度计算题专题 t s v = 计算题注意事项 1、必须有公式,求什么就用什么公式 2、必须带单位计算,而且单位要相互配套,如果不配套,需要提前换算成配套单位再计算 3、公式中的物理量和所带数值要一一对应 4、只有计算式子,物理中没有分数 5、计算过程中,遇到除不尽的情况,题目没有说保留小数位数,请保留小数点后面两位 6、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s m v /340=;光在空气中的速度s m v /1038?=可以直接当成已知条件使用 练习: 1.某列车从永川到重庆,发车时间为上午11:35,到站时间是下午2:35,如果列车行驶的速度是54千米/小时,求永川到重庆的距离。 2.闪电后4秒钟听到雷声,问:闪电处距观察者有多远?(V 声=340米/秒,V 光=3×108米/秒) 3、

①方框中北京,60km是什么意思? ②圆圈中40是什么意思? ③从看到标牌处到北京用多长时间? 4.在我州麻江县至贵阳的高速公路上,轿车司 机上午8时正,在高速公路甲地看见路边立 有如图14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 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14乙所示的标 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1)轿车 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最快需要 用多少时间到达贵阳?几时几分到达贵阳? 5、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如图所示。(1)以动车车次D3018为例,此趟车09:50从上海始发,途经南京等地,16:11到达终点站武昌,部分具体行程见下方的列车时刻表,该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合多少 m/s?(2)途中动车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 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m?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s? 车站到达时间发车时间里程/km 上海始发站09:500 南京12:0212:11301 合肥13:1913:21457 武昌16:11终点站841

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

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 一、内能选择题 1.生活和自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 B. 指南针所指的南极就是地理位置的正南方向 C. 为地球带来光明和生机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 汽车发动机采用水进行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故A错误; B、指南针所指的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并不指在正南方,故B错误; C、太阳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冷却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2)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并不重合,存在一定的夹角,该夹角是磁偏角.(3)①可以重复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②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等.(4)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2.《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 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质量不变,惯性不变,A不符合题意; B、越飞越高的风筝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C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练习题测量平均速度.docx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_______ ,需要选择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 __________。 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 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14:35:00 5cm 14:35:05 40cm 5cm A. 10cm/s B. 9cm/s C . 8cm/s D. 7cm/s 4、小红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 1.2m/s ,她家离学校720m,每天开始上第一节课 为 8: 00,为了不迟到,她至少从家里出发. 5、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 的铁轨一根接一根的铺成。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 t ,测量火车的运动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 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则计算车速v 的关系式v= 6、(多选)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 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 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 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 .在兔子睡醒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肯定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7、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 24m用了 4s,跑完 100m用了 12s ,该同学的平均速度是() A 、 6m/s; B 、 8. 3m/s ; C、 7. 15m/s; D 、7.75m/s. 8、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机械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 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 s/cm26 时间 t /s4 平均速度 v/ 15 (cm/s ) ( 2)实验中,斜面放置的坡度应(选填“较陡”或“较缓”)比较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9、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 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 (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2)说明测量方法

初中物理速度计算

初中物理速度计算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有关速度的计算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 1、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 1 =1200m,乙、丙两 站相距S 2=216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 1 =2min,在乙站停车 t 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t 2 =3min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 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2、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两地相距90 km,开始时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了1.5h,然后余下的路程要在45min内匀速完成,求:后来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3、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 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 (1)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准备进行1千米赛跑。比赛开始后,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以8m/s的速度飞速奔跑,而乌龟只以0.36km/h的速度缓慢爬行,?1min后兔于发现远远超过了乌龟,便骄傲地睡起了觉,而乌龟却坚持以不变的速度爬行。2h后兔子醒来发见乌龟已快要爬到终点了!于是兔子赶紧用原来的速度追赶,请问最终谁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 /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 中的平均速度? 行时刻表如下: 根据列车运行的时刻表,回答下列问 题: (1)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计算列车从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 7、甲、乙两车从相距30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以24Km/h 的速度行驶了18Km的路程时,刚好遇到乙车,求乙车的速度是多少? 8、站在两判刑峭壁之间的山谷放一枪,在0.2s和0.6s后,听到前后两 次回声,求山谷的宽度? 9、从上海乘飞机去北京,飞行距离1040Km,所乘航班起飞时间是 9:30,飞行速度为180m/s,她在北京的朋友李捷从北京的住地开轿车到 机场接他,李捷住地离机场28Km,若轿车行驶速度为11m/s,为了按时 接人,李捷从住地出发的时间应为几时几分? 10、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速度是60km/n,有一次因故迟开了20min, 为了准点到达乙站,火车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Km/h,求:甲乙两站的距 离?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