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1第二章第4-1《For循环语句》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1第二章第4-1《For循环语句》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1第二章第4-1课《For循环语句》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材分析

《For循环语句》选至高中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广东教育出版社),本节内容为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这是对之前学习的赋值语句、选择语句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也是以后学习过程、函数以及利用VB编写综合应用程序的基础和前提,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V B中用For…Next和Do…Loop语句来构造循环,并能相互代替。For循环这部分内容一课时完成,重点是掌握For循环语句基本格式,体会其执行过程,并能用For循环语句编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循环结构

程序,再加上这节课涉及的循环语句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宜比较自然地引入循环语句的格式、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并且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For循环语句,尽可能使用流程图与程序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并运用flash动画和微课使抽象课程内容更形象更易理解。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会分析For循环语句执行过程;

b.学会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并运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程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分析,学习For循环语句,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能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简单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通过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b. 通过交流评价、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功能;

2.会分析Fox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3.能使用Fox循环语句编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1第二章第4-1《For循环语句》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1第二章第4-1课《For循环语句》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材分析 《For循环语句》选至高中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广东教育出版社),本节内容为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这是对之前学习的赋值语句、选择语句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也是以后学习过程、函数以及利用VB编写综合应用程序的基础和前提,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V B中用For…Next和Do…Loop语句来构造循环,并能相互代替。For循环这部分内容一课时完成,重点是掌握For循环语句基本格式,体会其执行过程,并能用For循环语句编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循环结构 程序,再加上这节课涉及的循环语句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宜比较自然地引入循环语句的格式、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并且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For循环语句,尽可能使用流程图与程序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并运用flash动画和微课使抽象课程内容更形象更易理解。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会分析For循环语句执行过程; b.学会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并运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程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分析,学习For循环语句,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能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简单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通过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b. 通过交流评价、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功能; 2.会分析Fox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3.能使用Fox循环语句编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 2.4.1 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2.4.1 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表 一、教材分析:使用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这节课是循环语句的第一部分内容,教材只是通过一个应用题引出了循环结构,并应用for循环结构实现了程序和编写,没有给出其语句格式和执行过程。我认为这样会导致一些学生进行简单模仿,而不是真正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循环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因此本部分内容分二节课完成,这节课主要讲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及其执行过程,下节课再讲实际应用。 二、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的学生,该校学生选修的是多媒体课程内容,没有掌握VB 程序设计的基础内容,突然讲解到FOR循环设计对学生难度比较大,上课内容需要想办法设置比较简单易懂,尽量跳过VB程序设计前面的基础内容。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3)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4)能用for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穿插了两个大科学家的例子,提醒学生积极向上。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学生只有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了其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 教学重点: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教材处理:教材上没有讲for循环语句格式,也没讲它的执行过程,直接讲了它的应用。若直接按教材上的来讲,没有VB基础的学生很难接受。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简单模仿,而不是真正的掌握。所以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讲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执行过程。下一节再讲其实际应用。 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无网络) 六、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 2019 必修1 第二章 知识与数字化学习 学业测试 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知识与智慧+学业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工具中,更适用于免费在线存储学习资源的是( )。 A、微信 B、云盘 C、博客 D、微博 2、以下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原始事物现象的符号记录 B、信息等同于知识 C、信息是经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 D、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 3、下列属于数字化学习工具的是( )。 A、视频 B、音频 C、多媒体课件 D、思维导图软件 4、下列不属于思维导图制作工具的是( )。 A、Xmind B、Mindmanager C、FreeMind D、Mind+ 5、下列关于投针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投针实验起源于18世纪 B、投针实验中拋掷的次数越多,结果偏离越大 C、投针实验应用了蒙特卡洛方法并采用计算机进行模拟 D、投针实验可通过“网络画板”平台进行模拟 6、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一名学习者较难展开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学习。而在数字化学 习环境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安排学习进度,从互联网上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体现了数字化学习( )的特点。 A、个性化 B、合作性 C、问题化 D、创造性和再生性 7、声卡、视频卡、数码照相机、数码录像机、手写板、扫描仪等设备属于()数字化 工具。 A、信息获取工具 B、信息检索工具 C、数据采集工具 D、信息存储工具 8、小明正在与班内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作业,每个同学按照分工需完成不同的部分 和任务,并最终汇总形成本组的项目报告。下列( )工具更适合于这样的团队合作任务。 A、微信 B、有道云协作 C、网络画板 D、Xmind 9、小芳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学习,现学习已经进人成果总结阶段,她想查找专业文献,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总结形成论文并投递到某杂志进行公开发表。请问,( )工具更 适合于她现阶段的学习。 A、CNKIE-study B、百度学术 C、微博 D、网易公开课 10、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学习主要体现了网络的( )特点。 A、共享和交流 B、开放性 C、信息容量大 D、信息传播交互性 11、微博、微信、QQ等软件平台都属于 ( )。 A、网络课程平台 B、网络资源平台 C、网络互动平台 D、网络教学平台

高中信息技术vbwhile循环教(学)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教案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师大教科院教育技术系

二○一四年四月 While循环语句 授课教师:丹授课班级:1310班 一、案例背景分析 1、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2、年级:高一年级 3、教材版本:《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科技教育 4、时间安排: 作业讲评:2分钟 课程回顾:1分钟 课前导入:2分钟 新课讲授:10分钟 知识拓展:7分钟 学生上机时间:18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For循环与While循环的各自特点和区别; 2、掌握While Wend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结构; 3、灵活运用While Wend循环语句完成有关循环结构的编程。 (二)重点难点 1、While Wend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与语法; 2、For循环与While循环语句的各自特点和区别及While循环的相关应用; (三)容分析 在学习了for循环语句之后,学生对循环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讲的是while循环(当型循环),比for循环更为复杂一些,能解决一些for循环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VB语言中的循环语句,使学生学会循环控制结构,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更为合适的语句解决问题。

(四)学生分析 高一1310班现有学生60人,班上同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高低不一,因此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处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也有所不同,对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对顺序结构、选择结构、for循环有关语句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初步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编写程序,在对这些容加强复习巩固的同时,指出它在顺序执行、选择执行程序中有一定的优势,但遇到一些操作并不复杂,需要反复多次处理的问题时,它们就有一定的困难,并提出改进的设想和办法,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五)教学方法设计 主要采用引导性教学,让学生参与,主动思考问题,同时适当考虑分层教学、小组协作、交流、探究,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 三、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 计算机机房、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2

《循环结构的程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3、认识程序的书写规范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可以独立完成简单循环结构算法的设计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理念。养成程序规范化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for…next的格式及其含义 2、“FOR - NEXT”循环结构 【教学难点】 1、For 循环的执行过程,以及循环思想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演示,讲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输出5行竖排“*”,先让学生观察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的可能性,然后引申出循环思想。 顺序结构编程: Private Sub Command_Click( )

Print“*” Print“*” Print“*” …… Print “*” End Sub (1)什么是循环结构的程序:概念,本质 (2)循环结构for语句语法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值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3)语法说明: a、For- Next语句成对出现,循环变量名必须保持一致 b、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都是数值型变量 c、步长值可正可负,当步长值为1时,Step及步长值可以省略 d、循环次数(终值-初值)/步长+1的整数部分 (4)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a、循环变量赋初值 b、判断是否超过终值,如果没有,则执行循环体 c、循环变量增加一个步长,继续第二步 d、如果超过终值,结束循环执行next后面的语句 2、基础任务 例1、输出5行竖排“*”,循环结构编程: Private Sub Command_Click( ) For I=1 To 5 Print“*” Next I End Sub

2022-2023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 知识与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 教学设计 一、项目简介 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1. 本章对应课标的内容要求 (1)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2. 本章对应的学业要求 A-3: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A-4: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A-6: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 A-8: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分析报告。(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 3. 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教科书《数据与计算》的第二章,将带学生学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的教学内容,也是学习其他章节与模块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准备。本章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以知识技能为载体,以项目学习活动为途径,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理解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章通过“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数理知识”项目范例,让学生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体

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活动过程,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择数字化工具,具备信息安全意识。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计算思维:按照问题解决方案,选用适当的数字化工具或方法获取、组织、分析数据,并能迁移到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评估常用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根据需要合理选择。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信息社会责任:正确认识现实社会身份、虚拟社会身份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虚拟社会身份开展信息活动。在信息交流或合作中,尊重不同的信息文化,积极、主动地融入信息社会中。 (三)目标分析 1. 项目目标 本章通过“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数理知识”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能够描述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从而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本章对应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完成项目学习目标。 2. 学业目标 (1)能够了解数字化学习的基本方法; (2)能够列举数字化工具在学习中的应用; (3)能够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4)能够在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基础上,建构知识,撰写研究报告; (5)能够理解数字化学习; (6)能够描述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7)能够感受数字化工具与资源的优势; (8)能够评价与选择合适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开展学习; (9)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学习的方法,有效开展数字化学习; (10)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开展自主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创作作品。 ✧重点: (1)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2)感受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难点: (1)在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 (2)评价和选择合适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开展学习。

《for循环嵌套》教学设计

《For循环嵌套》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 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第二章第2.4.3节《循环的嵌套》的教学内容,包括循环嵌套的含义,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for循环嵌套程序执行过程与规律,循环嵌套的应用等。 本节课建议用2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循环嵌套的含义、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fro循环嵌套的执行规律,循环嵌套的基本应用。第二课时:深化巩固循环嵌套的知识点,并在基本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要求学生掌握循环的嵌套和程序的循环结构 2、能引导学生利用循环嵌套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循环嵌套的含义及基本结构 (2)了解内层循环和外层循环的概念 (3)能归纳出for循环嵌套中各循环变量的变化规律 (4)掌握for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 (5)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分析,利用循环嵌套求解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for循环嵌套的运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在程序运行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介绍 (1)for循环嵌套的含义:一个循环语句的循环体中包含有另一个循环语句。 (2)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外层循环与内层循环层层相套 (3)通过“监视循环变量”和“逐语句执行程序”方法,观察并归纳for循环嵌套中各循

环变量的变化规律,推导for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 (4)在理解for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能分析具体问题并利用循环嵌 套求解问题。 四、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 (3).学生在此前已学习程序设计一段时间,能比较熟练的操作vb程序设计软件;掌握程 序设计的三种结构:顺序、选择、循环;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书写格式。 (4).程序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学习水平相 差较大。 五、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⑴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 ⑵能根据具体问题分析,利用循环嵌套求解问题。 教学难点: ⑴归纳循环嵌套中各循环变量在运行中的变化规律 ⑵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 六、教学策略 综合前面对教学目标、教材和学情等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定位如下: (1)以“问题为主线”。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并以此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教学活动从问题开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断探索、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注重差异,实施分层练习。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动手做调试,提高认知效率。指以“动手做调试”为特征的探究活动。它以调试的操作过程作为能力培养的途径,以调试的结论(或现象)作为知识学习的铺垫,以方法的学习作为培养科学素养的途径,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第一章第1-3课《信息技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第一章第1-3课《信息技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利用口诀记忆信息技术概念及分类技术; 通过小组活动、网上学习等方式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未来展望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导学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升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逐步形成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意识和使用导学案学习的习惯; 通过网上学习,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学会甄别信息,接收有用信息摒弃无用信息,进一步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相互讨论、帮助,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通过学习活动,感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变革是来自于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表达与传递等的强烈愿望,体验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培养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部分的相关知识,并且有一定的与本课学习内容(“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生活经验,那么信息技术是产生于人们对信息获取、表达与传递的不断变革,只要我们生活着就不能缺少信息,不能缺少信息技术的使用,学生思维活跃,喜欢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畅想信息技术的未来。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不强,利用导学案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个体差异存在教师要注意多加引导。 3重点难点 1、重点

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2、难点 对未来信息技术的畅想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观看视频《达芬奇机器人》 你有没有看过电影《环太平洋》?人类坐在机器人的头部和进攻地球的怪兽搏斗,人类挥拳踢腿,机器人都能把动作增加上万倍的力量重现出来。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有一个机器人,它能帮外科医生“钻进”患者的肚子做手术。这个机器人和电影里的机器人一样神奇,它听人类的指挥,做到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技术的强大与神奇,教师提出相应问题,引出课题《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2【讲授】复习旧知,学习新知 什么是“信息”? 人们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它是事物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电子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IT)包括微电子技术、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总之,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 记忆口诀: 信息社会靠技术; 微计通信是支柱。 获传存储加利用, 不可或缺关键步。 3【活动】Activity One:You Gestures,I Guess你来比划我来猜(A组同学)

知识与智慧-教案-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2019)必修一

《2.1 知识与智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 2019 版新教材粤教版必修 1 中第二章《知识与数字化》的内容,是带领学生学习“知识与智慧”的内容。本课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以知识技能为载体,以项目学习活动为途径,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理解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数据及其相关概念,知道数据的重要性。并且掌握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了信息的特征。尚缺乏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探究数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缺乏利用简单的算法与程序进行数理知识的处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信息意识) (2)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数据的收集、分析、建模和验证的过程。(信息意识) (2)体验软件工具对数据分析的过程,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协作学习,运用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2)学会通过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思维、信息意识)(3)学会从知识中内化出智慧。(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1.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2.项目式教学,根据项目主题,结合学习任务表,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体温” 知识; 3.探究式学习,通过引导,抛出问题,进行相关性的探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描点、绘图、拟合三个 python 可执行程序;第三方 python 库numpy、m at p lotlib、scip y; 七、教学过程

2-1知识与智慧(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课题名称:2.1 知识与智慧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知识与智慧》。它以第一章“数据与信息”的内容为基础,将带领学生学习“知识与智慧”的相关概念,并了解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相互关系。本节课通过“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学科知识”的活动,让学生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活动过程;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理解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转化过程,感知数字化学习工具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数据及其相关概念,知道数据的重要性。也掌握了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了信息的特征。对于知识和智慧是什么,学生只是凭借先前的经验有了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探究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逐步建立使用数字化工具辅助学习实现创新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也让学生从理性层面重新认识知识和智慧,并厘清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信 息意识) (2)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计算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数据的收集、分析、建模和验证的过程。 (信息意识) (2)体验软件工具对数据分析的过程,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协作学习,运用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2)学会通过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思维、信息意识) (3)学会从知识中内化出智慧。 (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法,以学生自学为主,还学生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示范讲解法,教师精选一些范例,进行基础的示范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在示范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实践过程中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3.探究式学习,通过引导,抛出问题,进行问题相关的探究。 五、教学环境 网络教室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1第四章4-2课《插入排序算法》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1第四章第4-2课《插入排序算法》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 (2)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 (3)能编写简单冒泡排序的程序。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 (2)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探究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2学情分析 一、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高二学生已达到形式运算阶段,能够在心理上控制和考虑若 干变量,抽象性思维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又存在个体认知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信息的加工和解释水平受其加工、表征信息的方式与一次所能加工的信息数量以及原有知识结构状况影响。因此,要考虑学习个体的认知差异性。 二、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能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解决问题,对循环结构的流程 图以及数组的使用都比较熟悉。考虑到我校学生整体素质一般,知识连贯和综合应用能力较弱,为了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冒泡排序算法,所以再课前安排了三个内容的课前学习,分别是“交换变量的值”、“循环”及“循环嵌套” 三、学习风格分析: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珠海特区的孩子在生活上较为富裕。由于众多原因,学生的独立性明显没有内地强。在学习风格上大多数表现为场依存型;在认知活动中,缺乏主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少数学生为场独立型,能够深入分析,愿意独立钻研,对所提供的信息能重新组织。因此教学应照顾到多数人, 对少数场独立型的学生稍加指导便可。 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疑虑和困难: (1)将实际问题抽象VB程序实现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FOR循环控制语句教案 粤教版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FOR循环控制语句教案粤教版 一、基本说明 1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5学时数: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程序的作用;掌握FOR/NEXT语句的使用方法,能够将它应用于问题解决之中;知道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了解循环变量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程序设计,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2、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内容为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节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节难点:本节是VB教学中较难的一部分,多重循环结构则是本节程序设计的难点,本节教学要能够使学生将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三种基本结构进行编程。 3、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的学生,虽然在高一数学课中对流程图、算法等稍有接触,但并未深入。学生对于算法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即便给一个比较容易解的问题,让学生用计算机算法描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经过本期

前几周的学习,学生对VB语言的格式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产生的一定的兴趣。 4、设计思路:教材上直接讲了循环结构的应用。若按教材上的来讲,学生不容易接受。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简单模仿,而不是真正的掌握。所以先设计一些简单的速算比赛,让学生和计算机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给出基本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接着给出提高任务----打印99乘法表,及时点拨学生,让学生学会FOR循环的嵌套使用。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 观察和考查 及设计意图 比赛体验提出问题 3’ 投影:高斯的故事 和电脑比赛看谁算的快 1+……+ 5= ? 1+……+100=? 1+……+1000=? 1+……+1678=? X+……+Y=? 提问:参考教材,试试编制速算程 序。 学生观看 高斯的故 事 一起速算 通过这样一个意味 深长的故事和学生 的实际动脑练习, 引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认识到计算 机在运算上的快捷 与准确,引起学生 对循环结构的关 注,并自然的引入 本节教学内容。 自主探究编制程序15’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及时指导解决典型问题 参考教材 范例 自主探究 编制程序 故事及速算比赛的 引入,达到了激发 学生学习热情的效 果。趁热打铁,让 学生自主探究FOR 循环结构的格式及 程序的源码,通过

初二信息技术第二章《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初二信息技术第二章教案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以上章节的学习,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对程序设计有浓厚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却有 畏难情绪,而本节是整章的重点难点。为此,学习难度最大,必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循序渐进地学习。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如果学生能够理解循环语句的含义,其他语句就很好理解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应用。 难点: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3、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循环语句的作用,理解画同心圆的程序。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3)了解for/next循环语句的一些注意事项。 (4)初步理解程序的循环结构。 (5)掌握do循环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选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度析画同心圆的程序,逐步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方式和应用以及书写格式、应用。体验计算机利用循环结构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以及学生对程序的体验修改,克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持续的探究和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持续提升学习梯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表现方式 以顺序程序完成画同心圆和用循环语句画同心圆实行比较为引入,然后通过持续修改程序的初始值、 终值、步长来体会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应用。

知识形成 Fori=100to1000step100 r=I Circle(2500,2500),r NextI 阅读程序段,指出循环变量、循环体、共循环了几次,并写出结果: S=0 Fori=10to4step-3 s=s+i NextI Print“s=“; 学生回答:如果步长为零,程 序会陷入死循环。 程序的运行结果是一样的。说明:步长能够是 整数也能够是小数,能够是正数也能够是负数。 问题:如果步长为零,结果如何? Endsub 教师对循环语句的进一步解释循环语句并 动画显示循环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程序。 新课讲授 知识渗透 组织学生分组试运行程序并提问: 学生练习 修改程序 循环变量,步长的设置有什么限制? 分组体验画出20个同心圆不同步长但达到同一效果的程序。(任务三) 加深对新知识的 理解 课间小结 教师归纳:

(高考选考)信息技术必修1 第二章信息的加工(算法及程序实现)

第二章信息的加工(算法及程序实现) 一、算法的基本概念 所谓算法就是对解题方法精确而完整的描述,由有限个步骤组成。算法具有如下特征: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有0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它的执行步骤是有限的,即它是能终止的。广义地说,“有穷性”一般指操作步骤的数量有限或能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全部操作。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个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不能有二义性。 3.可行性。算法中每一个步骤都要足够简单,是实际能做的,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4.有0个或多个输入。算法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需要从外界输入数据,如果所需的数据已经包含在算法中,则不再需要输入,此时是0个输入。 5.有一个或多个输出。算法的目的是用来求解问题,问题求解的结果应以一定的方式输出,即必须告诉用户最后结果,因此至少要有一个输出。 二、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 常用的算法表示方法有:自然语言、流程图、计算机语言等三种方法。 1.自然语言。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通俗易懂,但缺乏直观性和简洁性,容易产生歧义。 2.流程图。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与自然语言相比,它的描述更形象、更直观。 3.计算机语言。是指编写程序的语言,它是计算机要执行的指令集合。 三、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算法的执行流程是指算法中各处理步骤的执行次序和模式,通常由以下三种基本结构组成: 1.顺序结构是按照次序从上往下依次执行,每条语句必须而且只能执行一次。 2.选择结构,又称分支结构。执行过程根据条件判断选择不同分支执行:条件为真时执行处理步骤stepl,否则执行处理步骤step2。选择模式对条件是否成立只判断1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