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花鸟画欣赏

古代花鸟画欣赏

古代花鸟画欣赏
古代花鸟画欣赏

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设计)

一、授课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

二、授课时间: 2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2、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评论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绘画传统,写生的绘画传统,让学生体会画家细致观察生活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托物言志的绘画传统,使学生了解画家的志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五、教学难点:教学生评论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的中国画知识,自主分析评论。

六、课业类型:讲授

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

八、教具学具:教材,ppt

九、板书设计:1上课要求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

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螳螂捕蝉》

提问:1.同学们欣赏完这段动画片有什么感受呢?(美、生动)

2.动画中都画了些什么?

(引出花鸟画的题材——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题。)

中国画中以花卉虫鸟为绘画内容称为花鸟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移情草木——中国花鸟画

课程内容:

一、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传统:

1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2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

问题1:欣赏韩滉《五牛图》看看他们是什么动作?

——步者、屹者、正踌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总结: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源于画家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花鸟画写生为基础的传统。

问题2:画家表现了牛的什么特性?——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习性特征。

总结:写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表现出花鸟虫兽的生命力极其各不相同的特性。3北宋

问题:猜猜这只蝴蝶是真是假?

这是赵昌所画的《写生蛱蝶图》花卉用笔简率,变化自然。蝶用笔精确。

北宋---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4南宋

南宋小品画出现一草一花、一鸟一鱼、数枝秋草、一湾流水、一瓶花卉题材小不见奇。但精心工巧没有一丝疏忽。对生命的尊重。

追求意趣,画面雅致。

林椿《果熟来禽图》——作品风格在布局造型上在写生的基础上,更注重生命力和情趣的表现。小鸟有欲飞之态。技法更为生动。通过小景小趣,反应出大的自然观是最高的一种境界。

二、中国花鸟画托物言志的传统:

元代

提问思考:《墨梅图》王冕元,寻找发现花鸟画的另一个传统是什么?

提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花鸟画的第二个传统传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

托物言志——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的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通过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表达画家寄托在花鸟之中的情感和理想。

明清

花鸟画,是发展变化的,到了明清时期。更多的强调抒情言志。明代徐渭为代表的水墨大写意花鸟兴起后,花鸟画在造型上就不再拘泥物象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似与不似”。

欣赏徐渭《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坎坷怀才不遇,墨葡萄轴,用大块的水墨点积而成,酣畅淋漓。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用笔墨发出自己的感慨和愤怒。正是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泪珠。

第二课

一作品欣赏的方法

提问:“美术作品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 /“美术欣赏过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呢?” /“那美术欣赏的过程是谁在动?” /“是欣赏者的什么在动?”

——美术欣赏活动首先需要欣赏者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情感。

方法:①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②对内容的感受体验、理解。③对内涵的研究和领悟。

二分析举例:齐白石《虾》

①形象——描绘的是一群活泼的河虾。虾体透明,虾须柔软富有弹性,像在不停的摇动。身躯也好似随着水流屈伸游动。

此画和真虾还是有些不同的,真虾眼睛小一些,这里用重墨突出;真虾后腿很多,画中提炼为四五只;画中没画水,用白纸幻化成一泓清水。

②内容——一群虾自由自在的竞游,充满生命活力。画家笔墨浓淡刚柔,富有节奏和情趣。

③内涵——体验到一种生命的跃动,领悟作者发自内心对自然的爱和赞美,对生命的颂扬。笔墨节奏中蕴含着画家内心深处的生命力。使人心灵受到向上的冲击。

三欣赏评述练习 25分钟

用所学的欣赏评述的方法对比分析:宋代李迪《鸡雏待饲图》、八大山人《鹌鹑图》、齐白石《鸳鸯图》

背景提示:

1北宋中期多数画家主张写生。生动传神,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工笔画

2朱耷是明朝献王朱权的九世孙,顺治五年(1648年)22岁削发为僧,顺治十年(1653年)在弘敏门下为徒。从此开始他的艺术生涯。写意画

3齐白石现代画家

从以下四点分析:

1形象姿态分析鸟的形态、神态性格。

2形式、用笔、墨色找不同

3自己融入画面,对内容理解体验。

4联系作者性格人生态度、时代背景领悟内涵意蕴。

?总结:

?李迪《鸡雏待饲图》张嘴嘶叫,等待饲喂。迫不及待的神情生动惹人喜爱。黑白黄三色勾出丰润羽毛。

?鸟多是一幅傲慢倔强的姿态,耸背取颈怒目圆睁。对鸟的眼睛都作了夸张特别处理,眼睛很大,甚至画成方形,眼珠向上看,显出白眼看人的神态。表现出他对异族统治的蔑视和仇恨。构图上以少胜多,笔墨精炼。造型遣貌取神,夸张变形,突出物象特征。形神意趣十足。两只鸟对立别无它物空间开阔,布局别具匠心,生趣盎然。用笔放纵不加装饰,单一墨色处理直接显露朴素之美。朱耷是时代背景造成的个性心理影响下形成的孤傲的性格杰出的风格独异的艺术之果。

?《鸳鸯图》美好祥和的气氛。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及工笔与写意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区别。 2、对重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3、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课:欣赏短片,学生谈感受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短片,上面出现的作品都是已我们宋代的花鸟画为原型创作的,那么这一节课我就来一起欣赏中国画三大科系的花鸟画。 2.讲授新课: 而且我国古代的花鸟画的鼎盛时期就是在宋代。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花鸟画在宋代处于鼎盛时期? 花鸟画空前繁荣的社会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形成,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的文治政策形成了北宋“百年无事,休养生息”的安定局面;宋人对花卉的情节,喜爱达到狂热程度,远超于任何时代;两宋花鸟画坚实的政治基础是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并有大批皇室成员参与其中;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宋画院的建立,宋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集中了西蜀南唐两地的画家。北宋后期宗室画家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当属宋徽宗赵佶。 那么我们就来一起赏析中国古代的花鸟画。 那么,如何赏析花鸟画呢? 花鸟画按照技法法分类:工笔和写意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从色彩上可分为: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没骨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艺术传统的主要特点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赏析作品: A、五代时期黄荃的《写生珍禽图》,赏析作品,技法、内容。。。。 B、唐代韩滉的《五牛图》 C、宋代鼎盛时期: 崔白的《双喜图》,重点赏析,学生已小组讨论的形式,赏析作品。对崔白的简单介绍,及其《寒雀图》的欣赏。 介绍宋徽宗赵佶,及他的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芙蓉锦鸡图》《瑞鹤图》,进行赏析,书法《千字文》。 李嵩的《花蓝图》 D、元、明清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投影:美术欣赏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出示:《五牛图》。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是不是人物画?那是不是山水画?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是花还是鸟?(都不是)。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1、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 中国花鸟画能够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五牛图》。[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能够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 A、画法和艺术风格: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笔画、一类是写意画。(这种结构严谨、用笔工整细腻、设色艳丽、渲染精到的为工笔画;这种简练概括、粗放洒脱的画法为写意画。)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作品,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 B、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 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来说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指纯以线条勾勒而不着色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形象为骨来说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来实行造型。] 我们由上面所欣赏的作品能够看出,中国古代花鸟画自有它自己的艺术体系,但更重要的是与这体系相适合的是它独特的艺术传统,那么(出示: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拖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并不是仅仅为了准确的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所以,这里所说的写生,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那么,所谓借物抒情、拖物言志:原指什么的基本性能和特点?(学生回答)[原指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例如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莆,当他处于国破家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事实上作者这就是在?(借物抒情)(学生回答)。再如李白身处逆境之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句,表明他远大的抱负,这实际上作者是在?(托物言志)(学生回答)。]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并不是硬加在作品上的,就是要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以突出的夸张、强调。例如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的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出示:梅、兰、竹、菊作品。这里说

第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赏析要点 本课知识点、结构 教学内容与方法 ■ 典雅中的寓意 示例作品:《芙蓉锦鸡图》 基本信息:《芙蓉锦鸡图》轴,北宋徽宗赵佶绘,绢本,设色,81.5厘米×5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眸。 构图: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用笔:全图所用双钩法线条细劲,不仅花卉枝叶和锦鸡造型准确,芙蓉为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 用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绘画特色:“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借物寓意,书写情怀。 宋徽宗赵佶描绘五彩斑斓的锦鸡,目的是借锦鸡的5种自然天性颂扬儒家的5种伦理道德。

古代花鸟画欣赏

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设计) 一、授课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 二、授课时间: 2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2、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评论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绘画传统,写生的绘画传统,让学生体会画家细致观察生活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托物言志的绘画传统,使学生了解画家的志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五、教学难点:教学生评论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的中国画知识,自主分析评论。 六、课业类型:讲授 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 八、教具学具:教材,ppt 九、板书设计:1上课要求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 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螳螂捕蝉》 提问:1.同学们欣赏完这段动画片有什么感受呢?(美、生动) 2.动画中都画了些什么? (引出花鸟画的题材——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题。) 中国画中以花卉虫鸟为绘画内容称为花鸟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移情草木——中国花鸟画 课程内容: 一、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传统:

1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2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 问题1:欣赏韩滉《五牛图》看看他们是什么动作? ——步者、屹者、正踌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总结: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源于画家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花鸟画写生为基础的传统。 问题2:画家表现了牛的什么特性?——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习性特征。 总结:写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表现出花鸟虫兽的生命力极其各不相同的特性。3北宋 问题:猜猜这只蝴蝶是真是假? 这是赵昌所画的《写生蛱蝶图》花卉用笔简率,变化自然。蝶用笔精确。 北宋---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4南宋 南宋小品画出现一草一花、一鸟一鱼、数枝秋草、一湾流水、一瓶花卉题材小不见奇。但精心工巧没有一丝疏忽。对生命的尊重。 追求意趣,画面雅致。 林椿《果熟来禽图》——作品风格在布局造型上在写生的基础上,更注重生命力和情趣的表现。小鸟有欲飞之态。技法更为生动。通过小景小趣,反应出大的自然观是最高的一种境界。 二、中国花鸟画托物言志的传统: 元代 提问思考:《墨梅图》王冕元,寻找发现花鸟画的另一个传统是什么? 提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讲义 我们知道,中国画以其描绘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还有花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花鸟画是成熟最迟的。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见图分析:水墨花鸟画:直接用水墨作画,一般不上色《墨梅图》《杂花图卷》《荷花水禽图》《丛竹图》;泼墨花鸟画:画风简练,为能表现人的思想情感,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杂花图卷》《荷花水禽图》;设色花鸟画:《五牛图》《寒雀图》《花篮图》《出水芙蓉图》;白描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我过、国传统花鸟画的一种画法,直接用颜色画成花叶,而没有笔骨,既用墨线勾勒的线条,或者上色浓,盖住墨线,《出水芙蓉图》)。 中国花鸟画的特点 花鸟画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案,只是一种装饰美术并非独立的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以写生为基础中国花鸟画重视写生,以写生做为创作的基础。这种写生,并不是单纯的简单模仿现实的花卉禽鸟,而是在真实描绘客观对象的基础上,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和其各不相同的特征。就象表现人物画一样,不以外部的形似为目的,而是更重视传神。宋朝是花鸟画的高峰,宋代强调写生,宋徽宗赵佶控制宫廷画院时,对动植物的特点要求更加严格,甚至苛刻,如孔雀开平时是先抬左脚或右脚都是有讲究的(见作品)。 作品欣赏:《五牛图》《寒雀图》《花篮图》《出水芙蓉图》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原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例如我国大诗人杜甫,在他处于家破人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这就是借物抒情。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的,而是要善于抓住动植物与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联系,再加以艺术的夸张强调。例如,中国古代画家喜欢表现的“四君子”是(问)梅、兰、竹、菊。这正是与人的思想感情有某种联系。(问)梅花不怕冷,借此来歌颂不怕困难、不威强暴的精神。兰花被比喻为高洁的君子,因为兰花青劲幽香。竹子因其未出土就已经有节,长到凌云高处依然空心(虚心),所以古人常比做君子的气节和虚心。菊花盛开于秋天百花凋零的时候,所以人们常比喻为清高脱俗的君子。 象元朝著名画家王冕,他画的梅花充满生气,亲新可爱,具有鲜明借物抒情的特点,他的《墨梅图》(见图)提诗:吾家种树池头边,个个华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明在元朝种族歧视的年代里,他那种不甘心受民族压迫、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的政治态度和自己的抱负。到了明清两个朝代,其绘画风格起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写意花鸟,融合了古人的减笔,泼墨、写意的方法,加以革新创造,形成了一种不求形似,不拘成法,强调抒发情感的水墨大写意的画风。在气势上一气而成,在水墨的浓淡变化中,给人一种苍劲雄劲、墨色淋漓的特点。(见作品)如以徐谓为代表的的大写意水墨花鸟画兴起时,中国花鸟画到了一个不求形似的阶段,为了更好的抒发情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李金燕 课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要求: 每人根据所学知识,试析一件古代艺术作品(欣赏过的或者从"自学教材"中选择均可)。要求从体裁、内容、表现方法、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字限定500字左右。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古代雕塑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2分钟) 二、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

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1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方面的几点尝试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李永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结合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学大纲》中的一些精神,就所讲的《中国古代花鸟画》一课谈谈自己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方面的做法及其感受和体会,以与各位同仁商榷。 首先在本案例中,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运用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一是强调了美术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美术课程不在只是“制度课程”,而是真正的“教学课程”;美术教学也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并使之在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是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案例中在刚开始讲授新课时的一连串提问;作品《猫》的辨析;“四君子”的品格;《出水芙蓉图》的学生感受;对《墨葡萄图》的分析理解等多处均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美术体验性教学,密切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梅兰竹菊”这“四君子”教学中;王冕的《墨梅图》分析中;《花篮图》的赏析中;《出水芙蓉》的感受中;八大山人的身世介绍中;郑板桥的简介中等多处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四是充分发挥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一个新的学习共同体。在案例中的引入新课;对花鸟画的定义分析;《五牛图》的所属类别;《猫》的表现形式鉴赏;杜甫、李白诗的寓意;对“四君子”的阐述;《虾》的表现形式;“八大山人”的艺术书写;诗书画印的综合体现等都是紧密围绕着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 五是让学生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使学生真正具有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空、自我评价反思基础上的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案例中的《出水芙蓉图》的赏析;《墨葡萄图》的鉴赏等多处均体现学

中国花鸟画赏析

中国花鸟画赏析 花鸟画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虫、鸟类、鱼类、走兽等动物题材。西洋画中画花卉、鸟雀的绘画称之为静物画,画家以写实的方法对着景物写生,甚至画僵死的猎物。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绘画中的花鸟画,完全是凭借记忆默画花卉和动物,也称之为写生,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概念不同的是,中国绘画的写生是表现自然物像的生命活力。此外,中国花鸟画家借画花鸟表达了自己的许多寓意,如画家往往将动植物的自然属性赋予人的社会属性。如高大的松树不畏风寒,将它喻为英雄,而矮小的荆棘多刺,将之喻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都比较耐寒,故将它们比作君子。有的花鸟画表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有的花鸟画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怀。 中国古代皇帝最喜欢画的就是花鸟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百年前的宋朝皇帝赵佶画的《芙蓉锦鸡图》轴(绢本设色,纵81.5、横53.6厘米),在古代中国,皇帝是国家的所有者,也是道德的化身。这个皇帝画鸡、题诗的目的是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个道德品性,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攀上木芙蓉枝上,锦鸡的重量压弯了芙蓉枝,表现了鸡的重量感。 五百七十年前的明代皇帝朱瞻基的《苦瓜老鼠图》卷(纸本墨笔,纵28。2、横38。5厘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写意画,看到这只机敏可爱的老鼠,使人忘记了它可憎可怖的一面。朱瞻基最早将老鼠作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来描绘,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老鼠美感的艺术家。由于老鼠一胎多子,苦瓜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因此将它们作为繁育能力最强的动物和植物。在这一年,即1427年,28岁的朱瞻基盼望生子多年了,终于生了第一个儿子名叫朱祁钰,后来成为明代第七个皇帝。朱瞻基画此图正是为了记录下他最幸福的一年。 四百多年前明末画家徐渭的没有前面的帝王那样的心态,更没有优裕的生活,他的一生非常坎坷。在古代中国,做官以前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一次成功,徐渭很想为社会作出贡献,因为怀才不遇,最后得了疯病,他想起自己这一辈子,发出了癫狂般的感慨和愤怒,于是画了这件作品,比喻自己是个明珠,象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他辛酸的泪珠。 比较不同身份、地位的画家,他们的花鸟画有着不同的情感,这就是中国古代绘画内在不同的精神所在。

写意花鸟画构图的艺术性

写意花鸟画构图的艺术性 构图,习惯上又称为“章法”、“布局”,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是也”,张彦远解释为“画之总要”。写意花鸟画在构图上有其特殊性,同一个画面可以有多个视点,不同视点的物象可以根据需要安放于画面上,这种透视法给画家进行艺术创作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自由与灵活性。诸多物象呈于一图,或者四季花卉集于一画,这种方式虽与通常物理相悖,但却顺应了艺术创作情景交融、诗画交融是花鸟画构图立意的主旨,与人物画、山水画创作相类似,花鸟画在创作时,要求画家本人在绘画过程中渗透其自身的气质、情感,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只是花鸟画对借物寓情的要求更为强烈。 构图在写意画中总是与具体的形象、笔墨、情意联系着。具体到画面上,分析其中的疏密、虚实、纵横、交叉、占角等等处理是否适当。因人而异,又赋予其个性的特征。顾恺之《论画》中曾说“寻其置阵布势,是达画之变也。”即置阵、布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打破原有平衡,而又求得新的平衡。构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求变的过程,就写意画而言,画家运用构图的过程是起自一己最初对所要描绘物象之冲动以及面对宣纸的瞬间之感觉。而运笔施墨之间的大疏大密,小疏小密以及疏中有密, 密中有疏的诸多形式之把握,会使画面之情境更为虚灵。 将物象概括在画面上,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视觉感受到客观物象的刺激, 便会自觉地以抽象的表现方式简化复杂的物之外在表象, 通过写意画笔墨塑造画家对物象特性的再认识,从而形成简洁而完整的写意画语言,这和一个人的审美修养及技术熟练程度密不可分,构图本身就有视觉机能与心理构成因素在内,对客观物象的感受,促使视觉心理作出有分析的选择,在视觉心理的作用下,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由感觉到理性分析,逐渐在绘画上产生了某种形式观念,这种观念作用于绘画构成的全过程。 翻开外国的构图学的任何一本书,总会互有异同地列举若干条一般规律,如适宜、变化、一致、单纯等等,这一切相辅相成而产生美。主次的安排;有组织的运动与节奏,均衡的处理等等,而提出种种图式,如垂直形、横向线形、斜线形、正反金字塔形、波折线形、曲线形,放射线形等,并给予一定的表现特征的定性,何者静,何者动,何者崇高,何者安定之类,构图规范的依据是人们在生活中得来的视觉经验以及在大的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经验,虽然东西绘画从审美观念到工具材料各不相同,不能强作比附,但中西方构图,在视觉心理规律上存在着诸多共通之处,西方构图的诸多合理因素我们亦然可以借鉴,比如对西方构图中由于视觉心理与形式观念的作用等。 写意花鸟画构图,总是将形式与情意作为统一体来加以考虑,历来写意花鸟画大家,都有个性鲜明的构图形式。写意画构图上“先求气韵,次采体要”,讲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教案 题目: 中国古代花鸟画 讲课人:刘茜

哈师大教育实习教案系别美术教育姓名刘茜性别女班级国画一班学号2009045301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学类别美术欣赏课课时安排十五分钟适合年级高中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花鸟画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史 2 了解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讨论作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作品的分析,形成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及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欣赏歌曲,问: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么? 这首曲子的名字是鸟语花香,大自然中的花鸟不仅和 人类的物质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以其优美的品性和生动 的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陶冶和美的享受,所以成了我国古代 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中国古代花 鸟画。 引入主题,并 通过欣赏几 幅图片,让同 学们了解一 下花鸟画的 内容

欣赏几幅图片 二.什么 是花鸟画 问:看完这几幅作品,什么是花鸟画呢? 在中国画中,以花鸟,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的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传统画 科。 三.古代 对比几组图片 花鸟画的 特点

四.古代中国花鸟画的类型总结:1)以写生为基础,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传统。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中国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 没骨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大写意花鸟画小写意花鸟画 白描花鸟画淡彩花鸟画重彩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教学设计

初二美术下册《写意花鸟画》 教学设计 中山中学 汪俊芳 2012-06-13

课题:写意花鸟画 教材;人教版初二美术下册 时间;2012-06-13 执教;汪俊芳 课时:1—2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学习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 物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学习重点 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学习难点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2、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欣赏、示范演示、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不同题材的写意花鸟画小品与这些花鸟画小品题材相同的景物画和动物画作品图片;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阶段: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

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展示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2、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3、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4、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二、新课学习: 1、作品欣赏: (1)幻灯片展示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让同学们感受运用写意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2)结合同学们的直观感受引入花鸟画小品的介绍,侧重讲述其人文特色,如独特的内容和诗、书的结合等。并以静物画、动物画相对照,请同学们结合居室装饰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3)结合同学们的观点,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分析写意花鸟画小品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异同。 2、技法学习: 结合演示,介绍几种写意水墨画的章法特点和用笔用墨方法。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 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古代美术的门类及其艺术特征: 2.难点:用语言和文字评述经典作品。 3.兴趣点:优秀作品表现出的强烈美感。 三、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辨别本课作品的画种,并说出该画种的特点。 2.较高要求:临摹某件古代作品,并说出它的画种.做几点美术评述。 四、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 五、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

六、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评价感受。 4、依次欣赏山水画 《溪山行旅图》板书:山水画特点:灵活性,概括性、情景交融。

中国古代花鸟画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 2、理解花鸟画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3、了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方法。 4、感受自然之美,体验花鸟画的乐趣。 内容结构: ①、本课有:“画出荷花多样的美”、“胸有成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部内容,从相同题材和不同题材展示花鸟画画家的作品。 ②、以相同的题材,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寄托对花鸟的情感,表现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本课以“画出荷花多样的美”为教学重点。 2、启发学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社会寓意、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本课的教学设计格式重点。 3、花鸟画的表现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问题讨论、创作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本课以设问的形式导入课题。 什么是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1 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中国画中,以花草, 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

唐韩干〈牧马图〉 简练的概括与细腻的写实相结合,用笔严谨,骏马形神俱妙."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也称为比兴手法.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清代的这一幅《鸭》则是属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4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案.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二),花鸟画正式确立是在唐代,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熟,唐初画鹤能手薛稷,为花鸟画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 (三),五代时期,西蜀,南唐都设立了画院,绘画迅速兴旺起来,其间出现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黄荃,徐熙风格迥然不同,但都展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共同把花鸟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四),花鸟画发展到了北宋,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他们注重写生,还善于表现运动中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五),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竹,菊)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明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花鸟画融入了一些水墨写意的笔势,从而赋予画面更多的生动性.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案例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上高中美术欣赏课的难度很大,主观原因是教师本身除了具备一定的技巧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美学、艺术评论等相关的知识,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客观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偏科,不重视美术学习,造成较多的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比较薄弱,有时很简单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或答不上来;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下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高考不考的学科就不学,或者只是零零散散的学一些以应付了事。 有困难才会有挑战。我认为美术课堂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师生艺术素养共同提高的过程,所以我平时备课特别认真,有时备一节课花去三四天时间,教案非常的完整,条理性也很强,但上起课来还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不但自己的劳动付之东流,也没有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我也尝试过许多方法来改善教学过程,但是学生还是老样子。 直到有一天上《中国古代花鸟画》这一课时,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角色,把自己转变为与学生具有相同的情感与思维方式的平等关系,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不强求完美,也不再强求教学目标的完整,只求课堂的一两个亮点即可。上课前,我就先与学生聊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一上课,我提问一位学生:“美术作品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学生很快就回答:“是静态的。”我接着问:“美术欣赏过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呢?”学生也很快的回答:“是动态的。”我再问:“那美术欣赏的过程是谁在动?”学生回答:“是欣赏者在动。”我接着再问:“是欣赏者的什么在动?”有的学生回答:“是思维在动。”有的学生回答:“是情感在动。”……通过这样的一番问答和争论,我让学生明白了美术欣赏活动首先需要欣赏者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情感。 接下来,我把原来的“八字教学法”(描述——感受——理解——评价)重新诠释了一番,我用形象的语言这样描述:“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作品是不动的,如果我们也不动,那就谈不上审美活动了。我们怎么才能动起来呢?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首先我们要用含情脉脉的眼睛细细的观察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的‘花容月貌’。接着就可以异想天开了(启动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胡思乱想、想入非非都可以……然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生动的语言说出它的奇妙之处。最后还是不能‘为情所困’,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体验,站在客观的角度谈谈对它的价值、意义的看法和它对自己的启发。……”在我讲解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开始感兴趣了,有的开始放下了手上的其它书籍,聚精会神的听着。然后,我要求学生从课本中选择一两件作品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对自己的启发。此时,全班的同学都努力尝试用这个奇特的方法展开欣赏活动,很多的同学进入审美的角色,看到了美术的形式美,感受到了画的意境。其中有一位女生欣赏黄筌的《珍禽图》,非常投入和细致。她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形象各异的鸟,使我最感动的是,她说:“在作品的右边有一只幼鸟和一只成鸟,我感受到他们在非常深情地对话、交流,好象是父子或是母女的关系似的。我仿佛听到了成鸟的谆谆教诲和幼鸟的好奇追问……”这幅作品恰恰是黄筌为儿子学画而绘制的临模范画(但课本并未指出),作品画的全都是珍禽,表面看不出“父爱”,课本的文字也没有说明作品的创作原因,父爱是隐藏的,但是这位女生感受到了。她的体验震惊了当时的我,也感染了大多数的同学…… 另外,平时上课我特别注意用学生经常用的时髦语言与学生互动,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经常出现“我因学生而感动,学生因美术而快乐”的场面,美术欣赏课堂变成了愉快的课堂。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 礐石中学张元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概念,表现形式,艺术特点,及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 2、对重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3、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课前投影:自动浏览花鸟画图片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出示:《五牛图》。提问:这幅作品,有花吗(没有),有鸟吗(没有)。那它是花鸟画吗?(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答案是肯定的。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由此引出概念:在中国画中,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像这幅作品只是花鸟画中的一个类别,那么中国古代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呢?出示:类别。从流传后世的作品来看,中国花鸟画可以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刚刚欣赏的《五牛图》就可以说明,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幅作品。出示:《五牛图》。[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 引出: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出示:《竹鹤图》与《荷花双禽图》。提问: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学生议论,这张真实那张好了草啊),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而言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着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