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a版必修5学案:第1章《解三角形》章末整合(含答案)

人教a版必修5学案:第1章《解三角形》章末整合(含答案)

人教a版必修5学案:第1章《解三角形》章末整合(含答案)
人教a版必修5学案:第1章《解三角形》章末整合(含答案)

章末整合

知识概览

对点讲练

知识点一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基本问题

例1在△ABC中,

(1)已知a=3,b=2,B=45°,求A、C、c;

(2)已知sin A∶sin B∶sin C=(3+1)∶(3-1)∶10,求最大角.

回顾归纳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有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情况,应结合图形并根据“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解的情况,作出正确取舍.

变式训练1(1)△ABC中,AB=1,AC=3,∠C=30°,求△ABC的面积;

(2)已知a、b、c是△ABC中∠A、∠B、∠C的对边,S是△ABC的面积.若a=4,b=5,S=53,求c的长度.

知识点二 正、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长.已知b 2=ac 且a 2-c 2

=ac -bc .

(1)求角A 的大小;(2)求b sin B

c

的值.

回顾归纳 (1)在三角形的三角变换中,正、余弦定理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基础.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角及边的关系,往往要利用正、余弦定理化成仅含边或仅含角的关系.

(2)要注意利用△ABC 中A +B +C =π,以及由此推得的一些基本关系式:sin(B +C )=sin

A ,cos(

B +

C )=-cos A ,tan(B +C )=-tan A ,sin B +C 2=cos A

2

等,进行三角变换的运算.

变式训练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4sin 2B +C 2-cos 2A =7

2

.

(1)求角A 的度数;

(2)若a =3,b +c =3,求b 、c 的值.

知识点三 正、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3 A 、B 、C 是一条直路上的三点,AB =BC =1 km ,从这三点分别遥望一座电视发射塔P ,A 见塔在东北方向,B 见塔在正东方向,C 见塔在南偏东60°方向.求塔到直路的距离.

回顾归纳(1)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程序是:①准确地理解题意;②正确地作出图形(或准确地理解图形);③把已知和要求的量尽量集中在相关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有顺序地解这些三角形;④根据实际意义和精确度的要求给出答案.

(2)利用解斜三角形解决有关的测量问题时,其关键在于透彻理解题目中的有关测量术语.

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当甲船位于A处时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海里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救援,同时把消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30°,相距10海里C处的乙船,设乙船按方位角为θ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救援,求sin θ的值.

1.正弦定理揭示了三角形的两边和对角的关系,因此,可解决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其中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此时有一组解.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解,其解不确定.

2.余弦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两边及其夹角与对应边的关系,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它能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已知三边,求其他三角,其解是唯一的.

(2)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及其他两角,此时也只有一解.

3.正、余弦定理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三角形与几何产生了联系,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量(如面积、外接圆、内切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是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有关等式的重要依

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在△ABC中,A=60°,a=43,b=42,则B等于()

A.45°或135°B.135°

C.45°D.以上答案都不对

2.在△ABC中,已知cos A cos B>sin A sin B,则△ABC是()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b 2)tan B =3ac ,则角B 的值为( )

A.π6

B.π3

C.π6或5π6

D.π3或2π3 4.在△ABC 中,A =60°,AC =16,面积为2203,那么BC 的长度为( ) A .25 B .51 C .49 3 D .49 5.△ABC 中,下列结论:

①a 2>b 2+c 2,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②a 2=b 2+c 2+bc ,则A 为60°;③a 2+b 2>c 2,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④若A ∶B ∶C =1∶2∶3,则a ∶b ∶c =1∶2∶3.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6.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3 cm,5 cm ,其夹角的余弦是方程5x 2-7x -6=0的根,则此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

7.在△ABC 中,A =60°,b =1,S △ABC =3,则a

sin A

=______.

8.一艘船以20 km/h 的速度向正北航行,船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船的东北方向,1 h 后船在C 处看见灯塔B 在船的北偏东75°的方向上,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BC 为______.

三、解答题

9.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2,cos B =3

5

.

(1)若b =4,求sin A 的值;

(2)若△ABC 的面积S △ABC =4,求b ,c 的值.

10.在△ABC 中,已知AB =463,cos B =6

6

,AC 上的中线BD =5,求sin A 的值.

章末整合

对点讲练

例1 解 (1)由正弦定理及已知条件有3sin A =2sin 45°,得sin A =3

2

,∵a>b ,∴A>B =

45°,

∴A =60°或120°. 当A =60°时,C =180°-45°-60°=75°, c =b sin C sin B =2sin 75°sin 45°=6+22,

当A =120°时,C =180°-45°-120°=15°, c =b sin C sin B =2sin 15°sin 45°=6-22

.

综上,A =60°,C =75°,c =6+22,或A =120°,C =15°,c =6-2

2

.

(2)根据正弦定理可知a ∶b ∶c =sin A ∶sin B ∶sin C =(3+1)∶(3-1)∶10, ∴边c 最大,即角C 最大.

设a =(3+1)k ,b =(3-1)k ,c =10k ,

则cos C =a 2+b 2-c 2

2ab

=(3+1)2+(3-1)2-(10)22(3+1)(3-1)

=-12.

∵C ∈(0,π),∴C =2π

3.

变式训练1 解 (1)1sin 30°=3sin B ,∴sin B =3

2

∴B =60°或120°,

当B =60°时,A =90°,∴BC =2,此时,S △ABC =3

2

.

当B =120°时,A =30°,∴S △ABC =12×3×1×sin 30°=3

4

.

综上,△ABC 的面积为32或3

4

.

(2)∵S =1

2ab sin C =53,

∴sin C =3

2

,于是C =60°或C =120°.

当C =60°时,c 2=a 2+b 2-2ab cos C =a 2+b 2-ab =21, ∴c =21; 当C =120°时,c 2=a 2+b 2-2ab cos C =a 2+b 2+ab =61, ∴c =61.∴c 的长度为21或61.

例2 解 (1)∵b 2=ac 且a 2-c 2=ac -bc , ∴a 2-c 2=b 2-bc ,∴b 2+c 2-a 2=bc ,

∴cos A =b 2+c 2-a 22bc =bc 2bc =1

2

,∴A =60°.

(2)方法一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 B =b sin A a ,∵b 2=ac ,∴b a =c

b .

∴sin B =b sin A a =c sin A

b

b sin B

c =sin A =sin 60°=3

2

. 方法二 在△ABC 中,由面积公式得: 12bc sin A =1

2

ac sin B ∵b 2

=ac ,∴bc sin A =b 2sin B , ∴b sin B c =sin A =sin 60°=32.

变式训练2 解 (1)∵B +C =180°-A ,∴B +C 2=90°-A 2

.

由4sin 2B +C 2-cos 2A =72,得4cos 2A 2-cos 2A =7

2

即2(1+cos A)-(2cos 2 A -1)=7

2

.

整理得4cos 2

A -4cos A +1=0.

∴cos A =1

2

,又0°

(2)由A =60°,根据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即b 2+c 2-a 22bc =1

2

.

∴b 2+c 2-a 2=bc ,∵a =3,∴b 2+c 2-bc =3. 又b +c =3,∴b 2+c 2+2bc =9,∴bc =2. 由????? b +c =3bc =2,解得????? b =1c =2或?????

b =2

c =1. 例3

解 如图所示,过C 、B 、P 分别作CM ⊥l ,BN ⊥l ,PQ ⊥l ,垂足分别为M 、N 、Q. 设BN =x ,则PQ =x , PA =2x.∵AB =BC ,

∴CM =2BN =2x ,PC =2x. 在△PA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C 2=PA 2+PC 2-2PA·PC·cos 75°,即4=2x 2+4x 2-42x 2·6-2

4

解得x 2=2(4+3)

13

,过P 作PD ⊥AC ,垂足为D ,

则线段PD 的长为塔到直路的距离.

在△PAC 中,由于12AC·PD =1

2

PA·PC·sin 75°,

得PD =PA·PC·sin 75°AC =22x 2·sin 75°

2

=2·2(4+3)13·6+24=7+5313

(km ).

答 塔到直路的距离为7+53

13

km .

变式训练3 解 在△ABC 中,AB =20,AC =10,∠BAC =120°, 由余弦定理知:BC 2=AB 2+AC 2-2AB·AC·cos 120°

=202+102-2×20×10×????-1

2=700.∴BC =107. 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ACB =BC

sin ∠BAC ,

∴sin ∠ACB =AB BC ·sin ∠BAC =20107·sin 120°=21

7.

∴cos ∠ACB =27

7

.

∴sin θ=sin (∠ACB +30°)=sin ∠ACB·cos 30°+cos ∠ACB·sin 30°=217×32+277×12

5714

. 课时作业

1.C [∵sin B =b·sin A a =2

2

,且b

2.C [∵cos A cos B>sin A sin B ,∴cos (A +B)>0, ∴A +B<90°,∴C>90°,C 为钝角.]

3.D [∵(a 2+c 2-b 2

)tan B =3ac , ∴a 2+c 2-b 22ac ·tan B =32,即cos B·tan B =sin B =32

.

∵0

3

.]

4.D [S △ABC =1

2

AC ×AB ×sin 60°

=12×16×AB ×3

2

=2203,∴AB =55. ∴BC 2=AB 2+AC 2-2AB ×AC cos 60°

=552+162-2×55×16×1

2

=2 401,∴BC =49.]

5.A [①由a 2>b 2+c 2

知A 为钝角,①正确;②由a 2=b 2+c 2+bc 知A =120°,②错;

③由a 2+b 2>c 2,仅能判断C 为锐角,A 、B 未知,③错;④由A ∶B ∶C =1∶2∶3,知A =π

6

B =π3,

C =π2,∴sin A ∶sin B ∶sin C =12∶3

2∶1=1∶3∶2,④错.所以仅①正确.]

6.6 cm 2

解析 由5x 2-7x -6=0,解得x 1=-3

5

,x 2=2.

∵x 2=2>1,不合题意.∴设夹角为θ,则cos θ=-3

5

得sin θ=45,∴S =12×3×5×4

5

=6 (cm 2).

7.2393

.

解析 由S =12bc sin A =12×1×c ×3

2

=3,

∴c =4.

∴a =b 2+c 2-2bc cos A =12+42-2×1×4cos 60°=13.

∴a sin A =13sin 60°=2393. 8.20 2 km

解析 如图所示,BC sin 45°=AC

sin 30°

∴BC =AC

sin 30°×sin 45°

=2012

×2

2=20 2 (km ). 9.解 (1)∵cos B =3

5>0,且0

∴sin B =1-cos 2B =4

5

.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sin A =a sin B

b =2×454=25.

(2)∵S △ABC =12ac sin B =4,∴12×2×c ×4

5

=4,

∴c =5.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22+52-2×2×5×3

5

=17,

∴b =17.

10.解 设E 为BC 的中点.连接DE ,则DE ∥AB ,且DE =12AB =26

3

,设BE =x.

在△BDE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BD 2=BE 2+ED 2-2BE·ED cos ∠BED ,

5=x 2+83+2×263×6

6

x ,整理得,3x 2+4x -7=0,

解得x =1,x =-7

3

(舍去).故BC =2,

从而AC 2=AB 2+BC 2-2AB·BC·cos B =283,即AC =221

3

.

又sin B =306,故2sin A =221330

6

,sin A =70

14.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AB ∥CD ∥EF ,AF ∥CG ,则图中与∠A (不包括∠A )相等的角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2.如图,要得到AB ∥CD ,只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不可以... 是( ) A .∠1=∠3 B .∠B +∠BCD =180° C .∠2=∠4 D .∠D +∠BAD =180° 3.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CD 、BE 相交于F ,90A ∠=?,//EG BC ,且CG EG ⊥于G ,下列结论:①2CEG DCB ∠=∠;②CA 平分BCG ∠;③ADC GCD ∠=∠;④1 2 DFB CGE ∠=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已知两个角的两边两两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相等且互补 5.已知: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如果AB =10cm ,AC =8cm ,那么线段MN 的长度为( ) A .6cm B .9cm C .3cm 或6cm D .1cm 或9cm 6.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对顶角相等 B .同角的余角相等 C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如图,直线1 2l l ,130∠=?,则23∠+∠=( ) A .150° B .180° C .210° D .240°

8.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 ∥b 的是( ) A .∠1=∠3 B .∠2=∠3 C .∠4=∠5 D .∠2+∠4=180° 9.如图,直线a 和直线b 被直线c 所载,且a//b ,∠2=110°,则∠3=70°,下面推理过程错 误的是( ) A .因为a//b ,所以∠2=∠6=110°,又∠3+∠6=180°(邻补角定义) 所以∠3=180?-∠6=180?-110?=70? B . //,13,12180a b ?∴∠=∠∠+∠= 1180218011070????∴∠=-∠=-= 所以370?∠= C .因为a//b 所以25∠=∠又∠3+∠5=180°(邻补角定义), 3180518011070????∴∠=-∠=-= D .//,42110a b ?∴∠=∠=,43180?∠+∠=,∴∠3=180°?∠4=180°?110°=70° 所以 3180418011070????∠=-∠=-= 10.如图,直线12l l //,被直线3l 、4l 所截,并且34l l ⊥,144∠=,则2∠等于( ) A .56° B .36° C .44° D .46° 1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个 ①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 .0 B .1 C .2 D .3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姓名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4.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冷却至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中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7.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8.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最新人教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章末复习学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一章章末复习学案 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涵义。 2.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1)过滤法:液体中混有不溶性固体物质时使用。 (2)蒸发法:将溶液中的溶剂蒸发掉,得到溶质的分离方法。 (3)蒸馏法:把沸点不同的几种液体物质的混合物,通过控制温度,加热再冷凝,先后得到一种或几种较纯净的物质的方法叫做蒸馏。 (4)萃取和分液法: 二.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1.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不能按字面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的多少。“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为“摩”,符号为“mol ”。“物质的量”仅适用于微观粒子。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很多,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物质时,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如不能说1mol 氧。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通常用6.02×1023mol ·L -1这个近似值。 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微粒个数(N )之间的关系:n=N ÷N A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 、摩尔质量(M )之间的关系:M=m ÷n 四.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 B ,常用的单位为mol/L 。 溶质的物质的量(n B ) 物质的量浓度(C B )= 溶液的体积(V )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阶段性作业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 过滤② 蒸发③ 溶解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3.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冷却至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中 4.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6.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7.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O2B.CH4C.CO2D.SO2 9.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 molSO3的体积是22.4 L B.1 mol 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N 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 g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 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表示质量的单位 B.反应前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与反应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相等 C.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章末综合检测 湘教版选修6

第五章环境管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 ) ①环境保护②男女平等③以人为本④计划生育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解析:选D。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我国对企业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规定,属于环境保护的( ) A.战略方针B.基本国策 C.基本政策D.环境规划 解析:选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三项基本政策。 下面是某市对生活垃圾处理的两条规定,思考并完成3~4题。 第五条本市对生活废弃物的治理,实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实行分类收集,推行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处置,促进生活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第六条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同市规划、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本市生活废弃物治理规划。 3.第五条规定的贯彻执行,符合环境管理中哪一管理的直接要求( ) A.资源环境B.区域环境 C.专业环境D.城市环境 4.“编制本市生活废弃物治理规划”符合环境管理中哪些管理的要求( ) ①资源环境②区域环境③专业环境④城市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第3题,第五条规定可以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使自然资源得到循环利用。第4题,该规定既确定了区域——本市(区域环境),又有具体的行为——生活废弃物的治理(专业环境)。 答案:3.A 4.C

5.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是由一个个的国家或地区所造成的,没有必要进行国际合作 B.环境问题不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无需加强国际合作 C.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因此在保护环境中要实行国际合作 D.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解析:选C。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26度空调节能行动”是一个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公益活动。该活动自2004年发起,旨在呼吁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响应,并陆续在当地开展节能倡导行动。据此回答6~8题。 6.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④保护臭氧层 ⑤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③⑤D.①②④ 7.“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推行清洁生产 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8.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在下列哪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①青少年普及教育②提供法律援助 ③表彰优秀人物④相关法律的制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第6题,空调所需能源为电能,而部分电能是由燃烧化石燃料转化而成的,倡导“26度空调节能行动”可有效地节约电能,从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减少酸雨的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地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第7题,倡导“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导致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坡度 C.海拔D.坡向 2.图中褐红壤地带分布的自然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 C.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D.温带针阔混交林 3.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区( ) A.降水量最大B.土壤肥力最高 C.光照条件最好D.应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第1题,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区,呈南北走向,阻挡了西南季风的东进,使东西两坡水热条件明显不同,因此导致高黎贡山两坡的植被出现差异。根据“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判断气候、植被的差异导致土壤出现差异,所以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坡向;从图中可知,高黎贡山东西坡的纬度、海拔和坡度都相差不大。第2题,图中5为褐红壤,其主要分布在龙川江河谷、高黎贡山东坡等地区,这些地区受干热风影响,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适合耐旱的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生长。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黄壤分布区水分条件较好,但在高黎贡山西坡黄壤分布的海拔低,气流仍会继续沿山体上升形成降水;黄壤肥力不是最高;黄壤分布区降水相对较多,光照条件不会是最好;黄壤所在地坡度大,降水较多,而且海拔较低,植被易遭人类破坏,因此应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1.D 2.C 3.D (2019·韶关模拟)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3.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 A.试管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漏斗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5.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25mL量筒量取12.36m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8.75g食盐 C.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450mL溶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6.在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 C.过滤时,烧杯内壁与漏斗下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7.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让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

B .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 .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 .将制得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8.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 .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9.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 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4 g SO 2含有氧原子数为1N 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1 的MgCl 2溶液,含有Cl - 数为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的分子数为1N A D .常温常压下,14 g N 2含有分子数为0.5 N A 1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 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 .M g B.1 M g C.M 6.02×1023 g D.6.02×1023M g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 .1 mol 臭氧和1.5 mol 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 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 .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 6H 12O 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13.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1 L H 2SO 4溶液中含98 g H 2SO 4 B .0.5 L 含49 g H 2SO 4的溶液 C .98 g H 2SO 4溶于水配成2 L 溶液 D .0.1 L 含24.5 g H 2SO 4的溶液 14.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密度为0.9g·cm - 3,这种氨 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 A .18.4mol·L - 1 34.7% B .20.4mol·L - 1 38.5% C .18.4mol·L - 1 38.5% D .20.4mol·L - 1 34.7%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变化》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变化》 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 .胶体与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是均一透明的,而悬浊液是浑浊的 C .光线通过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 .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离子方程式中盐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 B .离子反应也可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与OH - 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都可以用H + +OH - H 2O 表示 D .复分解反应必须同时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 3.下列操作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 ) 4.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 + 、K + 、S O 42?、C O 32? B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 2+ 、K + 、S O 42?、N O 3- C .含有大量Ba(NO 3) 2的溶液中:Mg 2+ 、N H 4+ 、S O 42?、Cl - D .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 + 、K + 、C O 32?、N O 3- 5.已知Co 2O 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 2+ ,Co 2O 3、Cl 2、FeCl 3、I 2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3Cl 2+6FeI 2 4FeI 3+2FeCl 3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 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 .蒸馏和萃取 3 .(1)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 用锥形瓶收集约 10mL液体, 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 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 度后沸腾, 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 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一化学必修1从第一章复习提纲及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班别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确保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①药品安全存放和取用②实验操作的安全③意外事故的处理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识别一些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腐蚀品 [练习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练习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D.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③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 ④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练习3]、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C.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溶液 [练习4].请从上面选择下列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序号) (1)食盐水与泥沙____________ (2)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 (3)苯和水_______ (4)蒸馏水的制取_________(5)用CCl4将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2.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A.搅拌 B.引流 C.加速反应 D.加快热量散失 3.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的体积为 A.11.2L B.22.4L C.33.6L D.44.8L 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1023mol-1 5. 16g某元素含有×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 B. 12 6.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为44.8L B.质量为32g C.分子数为×1023 D.含有4mol原子 7.在1mol H2SO4中,正确的是 A.含有1mol H B.含有×1023个氢原子 C.含有×1023个分子 D.含有×1023个氧原子 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的是 A.1L溶液中含有4g NaOH B.1L水中溶解4gNaOH C.0.5L溶液中含有 H2SO4 D.9.8g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 9.1mol/L H2SO4的含义是() A、1L水中含有1mol H2SO4 B、1L溶液中含有1mol H+ C、将98g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 D、该溶液c(H+)=2mol/L 10.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 3mol/L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 A.150mL 3mol/LKCl溶液 B.150m L 1mol/LAlCl3溶液 C.50mL3mol/LMgCl2溶液 D.75mL LMgCl2溶液 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 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100mL L MgCl2溶液 B.200mL L CaCl2溶液 C.50ml 1mol/L NaCl溶液 D.25ml L HCl溶液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章末复习 导学案1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归纳与整理(1课时) 【复习目标】1.通过典例剖析、梳理归纳,进一步巩固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2.通过典例剖析、梳理归纳,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方法。 3.通过典例剖析、梳理归纳,进一步熟悉n、N、m、V、C B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 【复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离子的检验;n、N、m、V、C B之间的网络建构。 【温馨提示】“混合物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基本原则”可能是你的难点哟。 【自主学习】 旧知回顾: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答案及解析】选B。CCl4不易燃烧,属于有毒物质。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及解析】选C。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A项错误;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不能称量10.05 g的固体,B项错误;应选用略大于液体体积的量筒去量取,过大会引起较大的误差,D项错误。 3.填空:12g 12 6C所含有的碳原子个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符 号:N A ,单位:mol-1 ,数值约为6.02×1023,公式:N A=N n(N代表微粒个数);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 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mol-1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表达式:M=m n。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 g、容量瓶,其上标有刻度线、温度和容量,常见的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 、其他仪器: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溶液的配制步骤(以配制500 mL、1.00 mol·L-1 NaOH 溶液为例):计算(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 20.0 g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溶解、冷却、移液(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 500_m L 容量瓶)、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2~3 次,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摇匀。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19的“归纳与整理”,完成教材上相应填空。 【同步学习】 活动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典例剖析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 A 除去KCl中的MnO2蒸发结晶溶解度不同 B 除去碘中的NaCl 加热、升华NaCl的熔点高,碘易升华 C 分离KNO3和NaCl 重结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D 分离食用油和汽油分液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 3 响大,而NaCl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影响,错误;D项中两者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错误。 典例剖析: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观察不再产生气泡;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液体局部受热外溅,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加入Na2CO3目的是除去Ca2+、Mg2+,有关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略)。 梳理归纳:分离和提纯物质时,一般遵循“四原则”和“三必须”: “四原则”:一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二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和分离的物质;三易分,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易分离;四复原,被提纯物质要易被复原。 “三必须”: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去除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应注意 加入试剂、

2020浙科版生物选修三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五章 章末综合检测(四)(Word版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四)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B.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C.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D.在林业工程建设时,应重点遵循系统整体性原理 解析:选C。“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区域小循环,做到了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分级利用,因此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与传统的过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林业工程建设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 2.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产过程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系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沼气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B.果园内蚯蚓能改良土壤,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从生态学角度看,人与畜禽的关系只是捕食关系 D.农场内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解析:选C。从生态学角度看,人与畜禽的关系除了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 3.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你认为走下面哪一条路是最佳选择() A.先污染、破坏,后治理 B.边污染、破坏,边治理 C.污染、破坏,不治理 D.少污染、少破坏,及时治理 解析:选D。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要做到少污染、少破坏,及时治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生态工程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要解决的问题是() A.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 B.环境污染和治理问题 C.在不破坏自然界规律的前提下,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D.生态安全问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要点精讲 1.1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1.1.1化学实验安全 1.1.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1)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2)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3)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4)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5)升华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地理小组探究某环境问题的过程,甲、乙装置初始实验条件相同。读图,回答1~3题。 1.该实验探究的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B.酸雨危害 C.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 2.甲装置实验条件不变,学生对乙装置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减小水量—b中的水比a中的浑浊 B.压实泥土—b中的水比a中的浑浊 C.加大坡度—b中的水比a中的清澈 D.铺设草皮—b中的水比a中的清澈 3.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改善气候B.恢复植被 C.生态移民D.陡坡开荒 答案:1.C 2.D 3.B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人工湿地越来越受到青睐。下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型人工湿地建设模式图。据此回答4~6题。 4.图中人工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径流B.调节气候 C.美化环境D.净化水质

5.关于该人工湿地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 A.建造和运行费用高 B.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 C.不适合大城市地区 D.可利用该系统发电 6.为更好地发挥该类人工湿地的主要作用,其最适合建在( ) A.养殖场附近B.化工厂附近 C.城市中心区D.自来水厂附近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从进水管到出水管中间有水生植物,能够进行氮磷沉积,净化水质,故选D。第5题,该人工湿地模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型人工湿地建设,从进水管到出水管中间种植一些水生植物,运营模式简单,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故选B。第6题,该人工湿地模式主要是能够进行氮磷沉积,净化水质,为更好地发挥该类人工湿地的主要作用,其最适合建在污水中氮磷含量大的养殖场附近,故选A。 答案:4.D 5.B 6.A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生态环境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中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全国被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和216个生态功能区。结合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回答7~9题。 7.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8.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体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试题精选[1]

1.观察右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是()A.0.5ml B.1.5ml C.1.6ml D.1.7ml 2.如果你在厨房不小心将花生油与凉开水混在一起,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行分离()A.过滤 B.蒸馏C.分液D.萃取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A.④②⑤ 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①④②⑤③ 5.广州地区的自来水是采用氯气消毒的,为了检验Cl-的存在,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A.石蕊溶液B.四氯化碳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6.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 D.①③⑤ 7.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溶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 A.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一边 8.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9.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D.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11、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C.倒入漏斗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溶液 12、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请从上面选择下列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序号)(1)食盐水与泥沙___ _(2)海水晒盐__ _(3)苯和水__ _ (4)蒸馏水的制取_ __(5)用CCl4将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 13.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14.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 A.试管B.胶头滴管C.玻璃棒D.漏斗 15.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