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辨病:是指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2部位辨证:是指按外和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辨证的方法。
3消法:是指动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疗法则。
4托法:是指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
5补法:是用补養的药物,恢复正气,助養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
6清热法:是指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的方法。
7调胃法:是指用调理胃气的药物,使纳谷旺盛,从而促进气血生化的治法。
8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
9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10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化脓性疾病。
11顔面部疔:是指发生于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12有头疽:是指发生于肌肤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13流注:是指发生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14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15无头疽:是发生于骨与关节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的统称。
16窦道:是一种只有外口而无内孔相逼的病理性肓管。
17乳痈: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钯性化脓性疾病。
18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19乳岩:是指乳房中的恶性肿瘤。
20气瘿:是指因患部肿块柔软无痛,可随喜怒而消长的疾病。
21齿线:是指肛辨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
22痔:是指直肠末端粘膜或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23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粘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24外痔:是指发生于齿状线以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
25混合痔:是指同一方位的内外痔丛曲张想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
26肛痈: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钯慢性感染而形成脓肿。
27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
28肛裂:是指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者。
29股肿: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
30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发生于肢体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疾病。
31脱痈:是指发生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最早抻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的书是《素

问-生气通天论》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为外科鼻祖。
2中医外跳入学历史上最具影响和学术统派是明清时期的正宗派、全生派和心得派。
3正宗派以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全生派以清-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为代表;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
4外科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凝血瘀等七个方面的因素;人体上部的致病因素有:风温、风热;人体中部有:气郁、火郁;人体下部有痰湿。
5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
6脓的形质稠厚不宜清稀;脓的色泽宜明净不宜污浊;脓的气味宜略带用腥味和宜有特殊气味。
7内治法的治疗总则是:消、托、补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三大总则。
8外科疾病常外治法常用的三大治疗是: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
9疮疡是常见的外邪是:热毒、火毒。
10疖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其物点是: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cm左右、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11疔相当于西医的疖、痈,气性坏疽,皮肤炭疽行,其特点是:疮形虽小,但根脚坚硬,有如钉状,病情迅速,易造成毒邪直散。
12顡面部疔疮相当于西医的顡面部疖 痈。
13手足部疔疮相当于西医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等。
14红丝疔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淋巴管炎,好发于四肢内侧常有手足部生疔或皮肤破损等病史。
15烂疔相当于西医的:气性坏疽,特点是:来势急骤凶险,焮热肿胀,疼痛彻骨,肿势迅速蔓延,极易化腐等。
16疫疔又名鱼脐疔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炭疽,其特点是:多发于头面,颈,前臂等暴露部位
17痈相当于西医的: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痈的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全身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
18颈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其特点是:多见于儿童,冬春易发,初起时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结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
19脐痈相当于西医的脐炎,或脐肠管异常,脐尿管异常继发感染,腋痈相当于西医的腋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委中毒相当于西医的腘窝部急性淋巴结炎。
20发相当于西医的蜂峰组织炎,其特点是: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中央明显、四周较淡,灼热疼痛。有的3~5天后

中央色褐腐溃,周围湿烂,全身症状明显。
21锁喉痈又称猛疽结喉痈,俗称盘颈痰毒,相当于西医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22手发背相当于西医的手背部蜂窝组织炎,又名手背毒、手背发、蜘蛛背,特点是: 全手背漫肿,经热疼痛,手心不肿,久则损筋伤骨。
23有头疽相当于西医的痈,范围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项背、背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24流注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某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的深部,特点是: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常见此处未愈,他处又起。
25丹毒我发于小腿、顡面部,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
26无头疽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特点是:发病急,发无定处,病位深,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
27走黄与内陷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急性化脓性疾病。
28走黄又名癀走,其特点是:疮顶忽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心烦作燥,神识昏愦等七恶征。
29内陷根据病变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分为3种:火陷、干陷、虚陷。
30流痰相当于西医的:骨与关节癌。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见于骨与关节以脊椎为最多;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正虚;常见的诱因是:外邪和损伤。
31瘰疠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癌,又名疠子颈,老鼠疮,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两侧。
32窦道特点是:管道由深部组织通向体表有1个或多个外口,管道或长、或短、或直、或弯,一般不与内脏有腔脏器相通。
33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房疾病与肝、胃、肾经及冲任二脉有密切联系。乳房疾病的病因主要是: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肝肾不足、痰瘀凝结、乳汁蓄积、外邪侵袭。
34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发生于产后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在哺乳期发生的名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的名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生的名不乳儿乳痈,临床上发外吹乳痈最为常见;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经肿热痛并有恶寒等全身症状。
35乳痈的病因是: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其中最常见的是:乳汁郁积。乳痈辨证有气滞壅证(瓜蒌牛蒡汤加减)热毒炽盛(透脓散加味)正虚毒恋证(托里消毒散加减)3个证型。
36乳痈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37乳癖肿块形态常可分为片块型、结节型、混合型、弥漫型。
38乳癖的特点是:单侧或双

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痈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39乳疬相当于西医的乳房异常发育,好以于50~70岁的中老年男性,10岁以前的女孩,13~17岁的男孩乳核相法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40乳岩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病因是:瘀血、痰饮、浊气邪毒;发病机理是:情志失詷(气滞)饮食失节(痰饮)冲任失詷。本病好发于40~60岁绝经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
41临床上常见的瘿有气瘿、肉瘿、石瘿及瘿痈4种;本病病位在颈前喉两侧,特点:随吞咽上下活动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疾病,瘿的病因有:气滞、血瘀痰凝、痰火郁结、冲任失詷。
42氯瘿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甲状腺肿、部分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因是:肝郁气滞,病机是肝气郁滞,冲任失调。
43肉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瘤或囊肿,特点: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软而圆,如肉之团,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发展缓慢。
44瘿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病因:热痰风;风热痰凝证用牛蒡解肌汤加减治疗。
45瘤岩的病因是:瘀血、痰滞、浊气;茧唇相当于西医的唇癌,失荣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肾岩又称肾翻花,相当于西医的阴茎癌。
46肛管和直肠周围的5个间隙是:2个骨盘直肠间隙,1个直肠后间隙,2个坐骨直肠间隙;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发上3、7、11点处,熬皮外痔多发生于6、12点处;坏形的结缔组织性外痔多见于经产妇。血栓外痔好发于肛缘3、9点处,肛裂也发于6、12点处。
47内痔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又称为母痔区,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病位在直肠末端粘膜下静脉丛和肛管皮下组织。
48外痔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若发生于截石位6、12点处的痔又称哨兵痔和裂痔;若发生于3、7、11点处的外痔,多伴有内痔,多见于产妇,呈环形如花冠状。
49血栓性外痔好发于截石位的3、9点处。
50混合痔我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发11点处最为多见;混合痔的治法最常用的是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51肛痈相当于西医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漏。好发于男性尤发青壮年多见。
52肛裂特点是: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主要症状是周期性疼痛,好发于6、12点处,女性12点,男性6点。
53肛漏特点是: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也发于成年人。
54泌尿男性疾病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治疗。
55子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为特点。急性子痈外治法脓稠,腐肉较多时可先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
56尿石症

属中医的石淋范畴,临床特点是:疼痛,血尿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上尿路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肾或输尿管绞痛和血尿。
57慢性前列腺炎好以于青壮年,轻微者以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内灼热不适或排尿不净之感为特点。
58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特点是以:尿频、夜尿增多、排尿困难为主,病因是: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本病多见于55岁以上老年男性患者。
59股肿相当于西医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是:血脉损伤、久卧伤气、气虚血瘀。主要豘为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好发于下肢髂骨股静脉和股静脉。
60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表现以肢体线静脉呈条索状突起,色赤,形如蚯蚓,硬而疼痛为特征,多发于青壮年以四肢多见。次为胸腹壁。
61臁疮俗称老烂脚,主要发于双小腿内侧,外侧的下1/3处,相当于西医的慢性下肢溃疡。
62脱疽好发于四肢末端,下肢多见。以20~40岁男性多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季节。
63烧伤和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益气養阴。分为火毒伤津证、阴伤阳脱证、火毒内陷证、气血两虚证、脾虚阴伤证5个证型;分为渗出休克期、休克期、感染期3个期。
64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含有多种一毒蛋白,新鲜蛇毒呈弱酸性。
65破伤风又称金创痉,其特点是:有皮肉破伤史,有一定的潜伏期,以发作时呈现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特征。
66十一种法则分别是: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调胃。













1疖有哪些证型,各代表方是什么?
答:1热毒蕴结证——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2暑热浸淫证——清暑汤加减
3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参苓白术散加减
2有头疽和特点是什么?
答: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样, 范围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项背、背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3走黄的特点是什么?
答:疮顶忽然凹陷,色黑无脓,肋势迅速扩散,伴见心烦燥,神识昏愦等七恶证。
4根据病变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内陷分为几种?
答:1发生于有头疽的1~2候毒盛期的称为火陷; 2发生于2~3候溃脓期的称干陷;3发生于4候收口期的称虚陷。
5乳痈分为几个证型,各治法方药是什么?
答:1气滞热壅证(初起)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代表方:瓜蒌半牛蒡汤加减
2 热毒炽盛

证(成脓)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代表方:透脓散加减
3正虚毒恋证(溃后)治法:益气和营托毒. 代表方:托里消毒散加减
6血瘤分为哪几个证型,代表方是什么?
答:1心肾火毒证:芩连二母丸凉血地黄汤加减
2肝经火旺证: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
3脾统失司证:顺气归脾丸加减
7乳癖的证型,治法,代表法各是什么?
答:1肝郁痰凝证,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逍遥丸
2冲任失调证,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调摄冲任 ,代表方: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8内痔根据病程的长短不同,可分为哪三期?
答:1、I期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2、II期痔核较大,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3、III期痔核更大,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不能自行回纳,甚至嵌顿。
9内痔治疗中注射法有哪些适应证和禁忌证?
答:适应证:I、II、III期内痔,内痔兼有贫血者,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禁忌证:1外痔,内痔伴肛门周围急慢性炎症或腹泻;2内痔伴有严重肺TB或高Bp,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2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和临产期孕妇。
10尿石症的三大机制是什么?
答:1尿液胶体和晶体平衡紊乱;晶体增加,胶体减少致晶体折出沉积为石;2尿中晶体聚集抑制物质形成减少;3成核基质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