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食用油脂11

3-食用油脂11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背影》学案(1)(新版)苏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学案(1)(新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一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抄写两遍。 差.()使奔丧.()狼藉.()簌.()簌蹒跚 ..()踌.躇()迂.()腐琐屑.()颓.()唐举箸.() 2.阅读课文,标好小节。请写出一些关于赞美父亲的诗歌或名言。 【课堂助学】 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分析结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 四、小结:课文是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背影”在文中共出现四次,再现了父疼 子,子爱父的感人场景。 五、朗读第六自然段。 【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 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选出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 ( ) A.父子情 B. 父亲的背影 C.惜别 D.买橘送别 2.“……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句中,三次突出“布”字的作用: 3. 3.写父亲买橘爬月台的“背影”,连用了“”“”“”三个动词的作用是什么? 4.“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表现作者心理活动( ) A.怕别人看见笑话自己;感激父亲亲自为我买橘子。 B.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更不放心了;怕父亲劳累摔倒,体贴,心疼父亲。 C.怕被人说不孝敬父亲;怕橘子散落地上。 D.怕父亲担心自己身体不舒服;感谢父亲,内心很过意不去。 5.上文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为什么?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 【美文荐读】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必修3第三单元小说(1)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

必修3第三单元小说(1)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测试题 2019.9 1,阅读下面两段话,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一)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二)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A.文字(一)采取了白描的手法,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B.“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句话中的“跳跃”表面上写的是女人编芦苇席时篾条儿的颤动,实际上却巧妙地表现出水生嫂内心的愉悦。 C.文字(二)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描写非常生动。 D.在文字(二)中,主要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雪地、云彩,都是比喻美丽的月光。 E.“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这句话既是写水生嫂真正地看白洋淀,也是写她在盼望归人。

F.作者描写六月的白洋淀普通的一景,不写蚊虫叮咬、燥热难耐,写的是月光如水,苇席如银,还有风吹而来的渺渺清香,这体现了作者唯美的文学取向。景色的美丽,恰恰映衬了水生嫂内心的美丽和纯洁。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 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1)“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这 里“呆呆地”用得好,请指出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进步”、“识字”、“生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传、师、道”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其、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中的特殊句式。 2、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探究合作。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文章的对比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与难点: 1、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把握“师”与“道”的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析文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学生速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思考:韩愈为什么要作《师说》送给学生李蟠?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创作背景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后,是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分析 1、思考:本文中心论点为“学者必从师”(提出问题),文中是如何论证从师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重要性——教师的作用、人必有惑 必要性——师道不传 讲解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受”“不”“道”“学者”“小学”“所以”“其”的意义用法以及实词活用、一词多义用法 2、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归纳总结。 明确: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纵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自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横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并请学生填写下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背影》课堂实录4苏教版

《背影》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孟郊的《游子吟》师:画面上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这首诗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诵。我们一起读一下好吗?生(大声读)师:同学们读的很好,这首诗歌颂的是什么?生(齐答):母爱。师:对,它歌颂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母爱是伟大的,父爱是深沉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篇歌颂父爱的散文,那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无限真情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父子深情。二、读背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文中共出现几次“背影”?请用“————的背影”的句式分别加以概括。2、你能说出哪一次背影描写的最具体、最感人吗?(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找到的重点语句。)(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学生甲:一共出现四次,分别是难忘的背影,买橘的背影,离别的背影,怀念的背影。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概括得也很全面。在文中作者四次提到了父亲的背影,而且每一次的背影都不相同,那么哪一次背影描写的最具体最感人呢?学生已:我觉得是第二次,买橘的背影。师:你能为大家读一下吗?要读出感动、读出真情。生(读)师:这位同学读的很好,谁来评价一下?学生丙:他读的很有感情,但语速稍微快了些。师:那你能试着为大家读一下吗?注意放慢语速,感情再饱满些。在他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一段描写中哪一句最让你感动,请试着说明理由。学生丙(读)读完,学生丁(评价):他读的很好,读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师:同学们读的不错,听的也很认真。下面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一段描写中哪一句最让你感动,请试着说明理由。这个问题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给出答案,看哪位同学的答案最准确、最全面。(同桌热烈讨论,教师巡视、旁听、点拨)三、赏背影学生停止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句写出了父亲的艰难,从而体现了父子深情。师:恩,你能说出这一句中哪几个词用的最好吗?学生1:攀、缩、倾,这几个动词体现了父亲的艰难和努力的程度。学生2:我觉得“攀”这个词用的最好,说明父亲在用力撑起身子,想爬过月台,这对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学生3:我觉得“缩”字用的最好,说明父亲行动很缓慢,而且脚是悬空的,非常危险,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师:大家分析的都很好,这几个动词虽然非常普通,但表达的感情却异常深沉,刻画出一个艰难的背影,一个感动作者、感动千万读者的背影。由此可见,动词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我们对动词的重要性及表达效果不能忽视。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列出了“动词的表达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掌握,我们一起读一下。(出示课件,“动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学生齐读。)师:我们学习了动词的表达作用,以后我们在行文写作时也要学会运用恰当的动词,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下面大家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时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儿子多大了?生(齐答):二十岁。师:二十岁,已经成人了,为什么买橘子这样的小事父亲还要亲自去,而执意不让儿子去呢?生甲:怕儿子买橘子的时候摔着,表现了对儿子的体贴和爱护。生乙:过月台不容易,担心儿子累着、摔着,心疼儿子的一点一滴。师:同学们答得很好,分析的很透彻,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深情和拳拳挚爱之心,那么作者这种通过一件小事来表达感情的写法在写作上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巡视、点拨)生(答):我们写文章要写身边的小事,通过小事来体现真情,表达父母对我们的爱。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父母对我们的爱绝不仅仅体现在那些十万火急的大事上,而更多的是蕴涵在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我们出门时的一句唠叨,天气变冷时的一句嘱托,下雨下雪时的一次接送,

第3单元课时1教学设计

第3单元课时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3.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确书写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4.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三、设计思路 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本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学生根据物理对电流的认识,提出假设:有电子的流动,因此可能在电池里发生了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通过简

单的氧化还原反应验证这一假设。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体验电流的产生。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设计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展示图片: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我们平时所用的手电筒、计算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表等都需要用到电池。这些电池是怎样产生电流的呢? 【板书】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电池是怎样工作的 【活动与探究】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分析原因。 [实验1] 把一块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实验2] 把一块铜片插入稀硫酸里 [实验3] 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锌片与铜片不接触)。 [实验4] 用导线把实验2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实验5] 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学生交流、讨论] 1.实验1和实验2中的现象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你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如何证明? 3.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请你再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第三单元第11课赵州桥教案

《赵州桥》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仿照课文写句子。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背影》(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十一《背影》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2.了解文章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3.学习本文在特定环境下对人物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2.赏析文章朴实却含蕴深情的语言。 【课前预习】 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散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案】 活动1:读“背影”。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问题:文中共出现哪几次“背影”? 活动2 :寻“背影”。 朱自清写《背影》时28岁,此时身为人父的他已是北大的教授,但文中背影出现的时间是作者20岁的时候。时隔八年之久,为什么父亲的背影却一直铭记在作者的心里?朱自清曾说:“我写《背影》就是因为父亲来信中的一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那么究竟是“哪一回”背影令他最不能忘怀呢? 速读课文,结合文中内容告诉大家:时的背影是“我”最不能忘记的,因为。 助学提示:重点解读“背影”,尤其关注父亲的动作等相关描写,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3:议“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老课文。有人认为它已不符合时代特征,建议将该文从语文教科书中撤下。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说说你的看法。 助学提示:可从主题、选材、语言、写作手法……角度谈。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观点产生分歧,可进行辩论,言之有理即可→全班交流) 活动3:续“背影”。 作者对父亲浓浓的爱无以回报,只能在泪眼中感念父爱,用手中的笔倾诉对父亲的思念。文章结尾的一声长叹: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道出了无限的惆怅。尤其是朱自清读了父亲的来信,更是感慨万分。 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当时的情感世界,发自内心地说: 父亲,。 【课后练笔】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第11课《师说》

【讲】人教必修3第11课《师说》教学资料 一、教学目标 (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三)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五)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第1段,正面阐述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标准。本段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句),阐述教师的作用。作者用六个字概括了教师的三个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第二层(第2、3句),阐述从师的必要。作者从反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说明有惑必须从师。 第三层(第4~6句),阐述择师的标准。第6句是本段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概括地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第2段,运用对比的方法,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本段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慨叹师道不传,指出师道不传的危害。这一层承接上文从师的标准,并领起下文对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批判。 第二层(第3~5句),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对比,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 第三层(第6~8句),把习句读从师与惑而不从师的现象对比,批评“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的不明智的作法。 第四层(第9~13句),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对比,批评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习。 第3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第2段和第3段,分别从反面和正面阐明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中心论点。 第4段,说明作《师说》的原因。继第3段引“古之圣人”孔子从师的范例之后,以李蟠作为当时后生晚辈从师求学的范例,对李蟠是勉励,对当时求学的人是号召。 (二)疑难词句解释。 分析: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的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学者:求学的人。这里所说的“古之学者”,不仅指古代作学生的青少年,也包括古时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 (2)吾师道也,夫庸如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夫:发语词,无实义。庸:岂,哪。知:管,过问。“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作“知”的宾语,这个宾语是个带“之”字的主谓结构,“之”的作用在于取消这个主谓结构的独立性。年:生年。于:比。“于吾”作“生”的补语”,可提至谓语“先后生”前理解,即“于吾先后生”,比我早生还是晚生。

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1课《背影》导学案2(无答案)苏教版

背影

3、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 难忘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 (思念父亲)(望父买橘)(父子分别)(别后怀念) 4、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依恋之泪(父子离别) 伤心之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当堂测试】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根据文意,为文中四个括号里空缺的词语,选出正确的一项( B ) A.纵探移斜 B.探攀缩倾 C.屈扶探伏 D.侧扒提扭 2、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直接描写人物的手法,选择正确的一项(D) A.外貌动作语言心理 B.外貌动作语言肖像 C.外貌动作语言环境 D.外貌动作语言行为 3、文中写了父亲买橘时的情景,这个情景表现了什么? 写出父亲为“我”买橘的艰难,表现深挚的父爱。 4、“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为什么感到轻松?父亲尽到了关心照顾儿子的心意。 5、“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关心路途安全、细心体贴 6、文段中写到作者两次流泪,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感动之泪 第二次是不舍之泪在小组内达成统一。 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出自己的见解。如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引导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研讨 中学导学案学案编号() 教师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缗囑梔诠聳較窮

语文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揠苗助长》课时练习

语文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揠苗助长》课时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0分) 1. (5分)读拼音写词语 yù yán chuǎn qìyī jiéyà miáo zhù zhǎng bā wà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揠苗助长称谓矣乎趋势 3. (4分)听读音,选词语。 jiē fang_______(街坊/解放)jiāo jí_______(焦急/交织) yù yán_______(语言/寓言)diāo zǒu_______(盗走/叼走) 4. (4分)看拼音,写字词。 quàn gào zuān píláo láo ______________进去______________固 5. (12分)比一比,再组词。 敝_______禽_______贼_______准_______梁_______惠_______ 敞_______擒_______绒_______淮_______粱_______慧_______ 6. (8分)把词语和读音连一连。 总会_______ jì niàn胆小_______ tuǐ jiǎo 嘴巴_______ zǒng huì原来_______ sàn bù

纪念_______ dài huí腿脚_______ yuán lái 带回_______ zuǐ ba散步_______ dǎn xiǎo 7. (2分)读拼音,写词语。 quàn gào zhuàn lái zhuàn qù ______________ 8. (5分)读拼音,写词语 zhuāng jia chú tou bā wàng yà miáo zhù zhǎng jīng pí lì jì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分)读一读,写一写。 nà mèn pàn wàng làng fèi wèi dà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分)我能写出划线字的近义词。 ①他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_______ ②他巴望着田里的禾苗快长高。_______ ③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_______ 11. (3分)给划线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A.zhǎng B.cháng)“长”的读音是_______。 ②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A.jǐn B.jìn)“尽”的读音是_______。 ③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A.níng B.nìng)“宁”的读音是_______。 12. (4分)读拼音,写词语。 zuān jìn wáng yáng bǔláo diūshījīn pílìjì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4分)选出正确的读音。

第三单元11、12课教案

第四单元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人不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知道“爱和载”“私和訾”“贫和新”押韵,能读准“载、行、訾”等字音。 2、学生能简要说出课文提出来哪些规范要求,并结合实际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这些规范。 3、知道“以貌取人”的大意,背诵《蝉》。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主要以“天同覆,地同载”为出发点,得出“凡是人,皆须爱”的结论。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熟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在诵读中反手平等待人、关爱他人的思想,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以日积月累中给出的“以貌取人”的故事导入,引出应该如何待人的问题,老师认真为学生讲故事,同时让学生思考孔子开始以貌取人对不对?他最后为什么发出那样的感慨?设下悬念,然后在课文的讲解中给出答案。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凡是人》部分的内容,师领读,生齐读,纠正字音。 (2)本课篇幅较短,老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挑选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进行指导范读,再由学生跟读,在此基础上给时间让生自由拼读,达到熟练拼读的程度。 (三)朗读感悟 在解决生字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朗读过程中,注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为学生范读全文,范读中特别注意韵律节奏和停顿问题。再让学生跟读、自由读,读出节奏,做到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四)理解经典(显示PPT) (1)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①借助“以貌取人”的故事,告诉学生:所有人都需要去爱,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同在大地之上。德行高尚的人,更值得我们尊敬,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外表相貌有多好看。 ②结合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德行高尚的人,更值得我们尊敬,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外表相貌有多好看。 (2)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①告诉孩子们有才能的人,人们信服他,不是因为他们吹嘘自己,而是真的有才能。自己有才能时不要自私,别人有才能时不能诋毁。在与人的相处中不要因为人家富有就去攀附,贫穷就欺压瞧不起人家,也不要只交新朋友忘了老朋友。 ②结合生活举例应如何对待不同的人,怎样更好的交朋友。 ③认识神奇汉字“大” (五)诗歌赏读 ①范读《蝉》 ②简单介绍诗的大意,让学生了解诗符合课文的“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的意思。 ③熟读并背诵。 (六)讲一讲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注重答案的对错,重点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自圆其说将答案说完整。

2018-2019年秋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1课《背影》word练习题

第三单元十一背影 一、双基积累 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脚夫惦记晶萤赋闲 B.游逛惨淡琐屑珊栏 C.勾留赔偿浦口嘱咐 D.熟识举箸料理妥贴 3.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朱自清这篇歌颂父爱的著名散文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背影》,悟亲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各题。 (1)【谈看法】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认为:“在《背影》短短千把字的小品里,作者便流了四次眼泪,也未免太多了一点。时至今日,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今日的少年应该多读一点坚毅豪壮的作品。”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赞父爱】请你依照画线句子进行仿写,表达对父爱的赞颂。 父爱是一缕阳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让你感到温暖;父爱是一泓清泉,滋润着你干涸的灵魂;父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6段,回答4~8题。 4.请为本段文字加一个四字小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选段中刻画父亲形象最突出的描写手法是什么?从中你能读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段写父亲的外貌,先后写了“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作者不 惜笔墨写服饰的颜色,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中“似的”一词能删去吗?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段中两次写到“我”的流泪,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9~13题。

周报横道图

中牟新城壹号小区1#住宅楼上周进度计划完成情况表 分部 工程 日 期 2016年10月25日~2016年10月31日 人员(人) 计划完成工作量 (%) 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 地下室二层砼浇筑8 100 地下室一层放线 4 100 地下室一层墙、柱钢筋 焊接,绑扎 20 100 地下室一层内架搭设14 100 地下室一层梁、板底模 铺设 14 100 地下室一层梁、板钢筋 绑扎 20 30 地下室一层墙、柱模板 支设 14 20 主楼西侧车库抗水板 钢筋绑扎 12 70 备注:1、如受气候和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时,工期相应顺延。2、安装工作穿插进行

中牟新城壹号小区1#住宅楼周进度计划表 分部 工程 日 期 2016年11月1日~2016年11月7日 人员 (人) 计划完成 工作量 (%) 上周未完成工作量原因及 本周采取的措施 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 主楼地下室一层梁钢 筋绑扎 22 100 1、上周已按计划完成。 主楼地下室一层板钢 筋绑扎 22 100 主楼地下室一层南北 梁、板模板支设 22 100 主楼地下室一层墙柱 模板支设 20 80 车库止水钢板焊,木工 支设吊模 24 100 车库砼浇筑8 30 西侧车库独立基础钢 筋绑扎 22 30 备注:1、如受气候和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时,工期相应顺延。2、安装工作穿插进行。

中牟新城壹号小区2#-5#住宅楼上周进度计划完成情况表 分部 工程 日 期 2016年10月18日~2016年10月24日 人员(人) 计划完成工作量 (%) 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 3#楼筏板砼浇筑8 100 3#楼负二层搭架子15 100 2#楼负二层砼浇筑8 100 4#楼、5#楼筏板钢筋验 收 8 100 备注:1、如受气候和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时,工期相应顺延。2、安装工作穿插进行。

第3单元 第11课 同步课时训练

(时间:40分钟 分值:59分) 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远矣 其皆出. 于此乎 B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 C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 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 之 D . 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吾 策之不以其道. 解析:C 项,两个“习”,都为“学习”;A 项,超出/产生;B 项,疑难问题/糊涂;D 项,道理/方法。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 B .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吾未见其. 明也 D .耻学于.师/不拘于. 时 解析:C 项,其:人称代词,他们;A 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这;B 项,所以:……的原因/用来……的,……的凭借;D 项,于:介词,向/介词,被。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 者,孰能无惑 B.?????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择师而.教之吾从而.师之 解析:D 项,连词,表顺承。A 项,第一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代词,代指“道”。B 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第二个“其”,语气词。C 项,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比”;第二个“乎”,语气助词,在句末表反问,译为“呢”。 答案:D 4.选出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小.学而大. 遗 B .而耻. 学于师 C .孔子师. 郯子 D .吾师. 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例句中的“师”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与C 项中的“师”相同,以……为师;A 项,为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B 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D 项,名词作动词,学习。 答案:C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我学习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2)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糊涂啊!(3)我赞许他能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11讲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及影响因素讲义(含解析)(必修1)

第11讲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考纲明细] 1.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应用 知识自主梳理 一、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1.光 (1)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延长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方法主要是轮作(一年两茬或三茬)。 (2)光质 ①原理 a .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b .叶绿素对□ 01红光和□02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03蓝紫光的吸收量大。 c .单色光中,□ 04蓝紫光下光合速率最快,红光次之,绿光最差。 ②应用 a .大棚薄膜的选择:□05无色透明大棚能透过日光中各色光,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 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 06无色透明的大棚中植物的光合效率最高。 b .补充单色光的选择:□ 07蓝紫光。 (3)光照强度 ①原理 光照强度通过影响植物的□08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速率□ 09加快,产生的[H]和ATP 增多,使暗反应中还原过程加快,从而使光合作用产物增加。 ②植物三率间关系 a .呼吸速率:植物非绿色组织(如苹果果肉细胞)或绿色组织在□ 10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值——单位时间内一定量组织的CO 2释放量或O 2吸收量。 b .净光合速率:植物绿色组织在□ 11有光条件下测得的值——单位时间内一定量叶面积所吸收的CO 2量或释放的O 2量。 c .真正光合速率=□ 12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③曲线模型及分析 a .描述:在一定范围内随□ 13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光照强度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速率就不再增加(限制因素:酶、光合色素和CO 2浓度等)。 O 点:只进行□ 14呼吸作用,不进行□15光合作用。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反思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一课一练阅读题答 案课课练习题反思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背影》是一篇传统写父子亲情的文章,那浓重的背影凝聚着撼人的力量,也曾感动过一代又一代的人。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课前预习 1.朱自清,字,我国著名、、学者、民主战士。 2.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tuí唐()琐屑()晶莹() 3.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①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②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4.本文开头借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描写背影,收笔处借回忆照应背影,因此可以说背影是全文的,在结构上起了的作用。 5.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 再三、终于: ②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拣定、嘱我、又嘱托: 6.按要求填空: ①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往日在文中是指。 ②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大去的意思是,请再写出五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 课内练习 阅读分析

(一)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带着代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慢慢轻轻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掀身探身弯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趴上登上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扒攀抓)着上面,两脚再向上(抬缩提);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用力努力吃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____(溜爬趴)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①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②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请你仔细辨别括号中的词语并把你认为最适当的填在文中的空白处。 8.请你结合语境仔细斟酌父亲告别时说的两句话(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上文①②处)。 A.再见了,好好保重!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C.进去吧,里边没人。D.小心自己,注意安全。 9.有人说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你看呢? 10.你认为下列几种描写本段中并没有使用的一项是:() 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 11.父亲身体不好为什么偏要自己去买橘子? 12.你能从文中找出哪些语句具体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13.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背影?又是怎样突出背影的?这样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呢? 课后评价 (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