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核裁军政策

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核裁军政策

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核裁军政策
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核裁军政策

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核裁军政策

曾宪洪

2012-11-20 10:47:44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2期作者简介:曾宪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曾宪洪(1965—),男,湖北枣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俄罗斯的安全战略经历了继承、调整到逐步成熟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也明显地反映在俄罗斯的核领域,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的核裁军政策。独立初期俄罗斯在核裁军领域对美国的巨大让步非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还使俄国家利益受损,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俄安全战略的调整导致核裁军步伐放缓:从1993年到2000年的7年时间里,俄美核裁军领域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安全战略已基本调整到位,俄核裁军也不再是为政治需要而实行的阶段性对策,而是服从于国家安全战略,服务于国家利益的一种长期、稳定的政策。未来俄罗斯核裁军政策的变化既取决于其安全战略的变化,也受到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俄罗斯安全战略核政策核裁军

俄罗斯独立以来已数次调整其安全战略,出台了多个有关安全战略的文件。俄罗斯安全战略经历了继承、调整到逐步成熟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既反映了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也反映了俄罗斯对自身安全环境的判断。这一演变过程也体现在俄罗斯的核裁军领域,对俄罗斯的核裁军政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演变

俄罗斯认为,苏联的解体使俄与西方关系没有了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对抗性质。俄罗斯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和军备竞赛引发的战争危险,而是经济持续恶化带来的政治上的动荡,因民族、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而引起的冲突甚至局部战争。独立之初,俄罗斯并没有明确的安全战略,而是基本上沿袭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安全战略,将加强俄罗斯的西化进程、获取美国和西方的经济援助、振兴俄罗斯经济作为实现安全战略的目标;将接受西方价值观、最终融入西方作为俄维护安全的手段。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我们想改变我们的军事学说……今后我们将不再把美国看作是自己的敌人。”[1](第386页)俄外长科济列夫说:“我们不再把美国视为敌人,我们的导弹不再以打击美国的军事和民用设施为目标。”[1](第388页)

俄罗斯安全战略的调整是在其经济援助受到冷遇后开始的。独立伊始,西方为了稳住俄罗斯,曾向俄罗斯承诺将提供巨额经济援助。“1992年4月26日,西方七国首脑在华盛顿宣布将向俄罗斯提供240亿美元的援助,其中60亿用于稳定卢布,180亿用于俄罗斯弥补当年国际收支逆差和增加粮食进口,以支持俄罗斯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过渡。”[2](第11页)但这笔钱仅兑现了一半。西方经援的落空对俄罗斯来说并不仅仅是失望,俄罗斯政治精英逐渐认识到,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也表现出融入西方的真诚愿望,但西方并不希望看到俄罗斯的重新繁荣和崛起,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对于它们仍是威胁。西方其实是在利用俄经济转轨时的混乱,利用俄罗斯缺乏竞争力,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迫使俄罗斯开放市场。在西方的资本、商品大举入侵俄罗斯的同时,俄罗斯的原材料、能源和稀有金属则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和欧洲国家。“实际上,西方更关注的只是俄罗斯经济中能够换取外汇收入的出口部门,主要是指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

资源领域。西方不希望扩大俄罗斯出口日用品、武器、新技术”[3](第101页),不愿意看到一个重新繁荣、强大、对其构成威胁的新俄罗斯。

北约东扩促使俄大幅度调整安全政策。尽管俄罗斯一再向西方示好,北约并没有因华约的解散而削弱,而是有条不紊地启动了它向前苏联东欧地区东扩的计划。北约首批东扩的国家就包括波兰,剑锋直指俄罗斯的西部边境。接着,北约又作出向波罗的海国家东扩的部署,意在形成对俄罗斯的包围态势。北约东扩的举动极大地刺激了俄罗斯,迫使俄重新评估其面临的安全环境及安全威胁。

俄罗斯安全战略的调整并非一步到位,而是经历了叶利钦时期的调整、转变到普京初期的再调整和后期的逐步成型。调整后的安全战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俄面临的威胁的判断。1994年9 月华盛顿军事政治领导层《核态势评估报告》和国防部给总统及国会1995年的年度报告确定未来美国核战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威胁对俄罗斯军事政治领导人来说生死攸关的重要目标,遏制敌对的俄罗斯联邦政府,支持为保障遏制其他核大国而部署国家战略力量”[4](第45页)。1997年俄罗斯公布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构想》指出,“国际领域中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为,其他国家阻止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心的企图越来越强烈”[5](第326页)。构想明确提出北约东扩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北约东扩并向欧洲主导性军事政治力量的演变使欧洲大陆重新构成了分裂的威胁”[5](第327页)。构想同时强调经济安全,认为,“经济危机是威胁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5](第323页)。在2000年出台的新构想中,俄不再提1997年构想所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实际上已不存在对俄罗斯发动大规模侵略的威胁,但同时不能排除采取与俄罗斯进行武

力对抗等作法的可能”[5](第327页)的观点,指出“恐怖主义是对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5](第350页)。

其次,强调俄罗斯奉行现实遏制战略。1993年11月3日,《俄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的出台标志着俄军事战略调整的开始。这一文件虽然在总体上强调“俄罗斯及其盟国保障军事安全的活动具有十分明显的防御性”,但提出俄未来的作战样式是“攻防兼备”。1999年出台的《俄联邦军事学说草案》中,俄进一步提出“现实遏制”战略,即利用俄拥有的强大的力量——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等,遏制对俄安全构成的威胁,首先是北约东扩,以及民族分离主义、极端主义威胁。“现实遏制”的核心内容是核遏制。俄在1993年版军事学说中重新提出了核遏制原则,并放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2000年普京总统批准公布的《俄联邦军事学说》,强调了俄罗斯奉行核遏制战略。经过几年的争论与调整,俄罗斯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核战略:一是俄罗斯核武器用于遏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以及与有核国家结盟的国家对俄发动的核进攻,在正式的军事学说中将核遏制延伸到应用常规武器对俄发动的侵略;二是提高核力量的地位和作用①。俄将核力量作为恢复大国地位、保障俄安全的支撑。

再次,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上,强调运用军事、政治等综合手段维护国家安全,“俄罗斯主张通过政治、外交、经济及其他非军事途径防止战争和武装冲突。但是,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利益要求拥有足够的军事防御能力”[5](第359页)。

二、安全战略影响下的核裁军政策

强化军事安全,强调与美国在核武器上保持战略平衡并“相互确保摧毁”曾

经是前苏联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手段。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基本抛弃了“相互确保摧毁”、与美国争夺核优势的战略。叶利钦继续了戈尔巴乔夫开始的与美国的核裁军谈判,并且走得更远。由于西方推行弱俄、挤压俄战略空间的政策,俄调整了安全战略,而由于核武器在俄安全战略中的特殊地位,俄核裁军政策直接受到安全战略的影响,并在安全战略成型后逐步趋于稳定。

(一)对西方单纯让步的核裁军政策

这是俄核裁军政策发展的第一阶段,时间大约从1991年底到1993年初。这一时期俄倾向西化外交和注重防御的安全政策。为了换取美国的经济援助,不惜在核裁军谈判中对美作大幅度的让步。主要表现为:其一,积极主动地推动核裁军谈判,急于达成核裁军协议。冷战期间苏联与美国举行过多次核裁军谈判,但真正实质性的裁军协议是1987年的美苏“中导条约”。而1992年6 月叶利钦第一次访问美国就同美国达成了史无前例的裁军协议。俄罗斯放弃以美国为对手的政策是俄美双方能够迅速达成协议的主要原因。叶利钦在评价这些协议时说:“达成进攻性战略武器规定的削减,用了15年时间谈判。而现在仅用5个月时间,就以比上述削减增加二倍的幅度达成了协议。这说明我们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关系有了根本更新和改变。”[1](第400页)

其二,注重数量上的削减。由于俄经济不断恶化,庞大的核武库使俄不堪重负。但削减核武器更深层的原因还表现在战略方面。从战略防御的思想出发,俄在核武器的数量上追寻“合理足够”的原则,放弃了与美国争夺核优势的政策。俄罗斯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俄美双方的核裁军谈判,达成在数量上对等裁减的协议,从而既减轻俄罗斯维持庞大核武库的经济负担,又能够与美国形成新的平衡。美国对俄罗斯数量上对等削减的建议不感兴趣。美国核裁军的目标是,全面削弱

俄罗斯的核力量,从而取得对俄绝对的核优势。美国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迫使俄罗斯做出让步。叶利钦1992年6月访美期间达成的核裁军协议是原则性的,而1993年1月俄美《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规定俄罗斯将撤除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所许可的154枚SS-18多弹头导弹则是一个实质性的协议,是美国真正希望得到的结果。

(二)抗争与无奈的妥协

这是俄核裁军政策发展的第二阶段。俄开始与西方拉开距离,出台《俄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宣布不再遵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这一阶段的时间大约从1993年上半年到2000年4月,其核裁军政策的变化表现在:

1.核裁军必须使俄保持足够的核遏制力量。这是俄与美裁军谈判的前提和基础。俄罗斯不再具有与美国争夺核优势的实力。俄罗斯的军控理论在于,通过与美国进行裁军谈判,力争双方同时大规模裁减核库存。只要美国同意在数量上与俄罗斯保持对等,俄罗斯不惜放弃它的核优势。俄罗斯同意全部销毁其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核弹头即是一例。足够的核力量表现在:其一,俄必须保持足够强大的核威慑力。这种力量的存在使俄罗斯潜在的敌人一旦发动对俄的进攻(核进攻和非核进攻)都将遭到惩罚。而且,惩罚是对手能够预料到的,不可承受的。因此,俄罗斯的核遏制力主要不是表现在数量上,而是表现在质量上。其二,俄必须具有使用核武器的足够的意志力。世界至今没有爆发核大战使核武器被认为是不可使用的武器。俄罗斯通过宣布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将核武器作为一种遏制手段。1997年、2000年《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以及俄新的军事学说都强调,在俄罗斯及其盟国遭到核的或非核打击时,俄将动用核武器进行还击。必要时,俄将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俄罗斯明确核政策的目的在于强化俄使用核武

器的决心,使核遏制政策具有现实的威慑力。

2.核裁军应有利于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俄罗斯拥有的庞大核武库始终是西方的心腹之患。俄利用西方对俄核力量的恐惧心理,在核裁军问题上与西方讨价还价,尽量为俄罗斯争取多方面的好处。由于俄罗斯此前在核裁军谈判中的巨大让步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俄罗斯决定放慢裁军步伐,国家杜马更是拒绝批准STARTⅡ。

3.保障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核武器是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创造稳定的国际环境、保障俄罗斯领土完整与国家主权的重要支柱。核武器的这一作用使俄罗斯必须保证其核武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俄罗斯核裁军的目的,既是俄核武器更新换代的需要,也是为了通过与美国在数量上对等的削减,在新的条件下与美国形成新的平衡。1992年叶利钦建议美俄双方将核弹头削减到2000—2500枚。1993年3 月在俄罗斯战略研究所(РИСИ)举办的国际会议上,俄国防部В?德沃尔金将军认为,双方各保留1000枚战略核弹头将使莫斯科第一次具有与美国相同的还击能力并能够打击对方高度设防的军事目标[6](第21页)。俄罗斯核裁军政策的调整表明, 2010年以前俄仍将保持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俄核裁军的进程将取决于保持美俄战略稳定以及保证俄国家安全的需要。

4.防止核扩散。苏联解体后,美国最担忧的事情之一就是前苏联核武器失去控制。这种担忧并非没有根据。俄罗斯虽然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但俄罗斯猖獗的犯罪和恶化的经济状况不仅使核武器及制造核武器的原料和机密成为犯罪分子窃取和袭击的目标,一些在核武器部门服役的人员也有可能因为生计而铤而走险。俄罗斯显然已意识到这一危险的存在,因此它以积极的态度与美国进行核不扩散合作。俄罗斯核裁军的目标,就是既能保证俄罗斯拥有最低限度威慑所需要

的弹头数量,又能够安全地销毁所有裁减下来的核武器。

由于国力的下降,这一阶段的抗争是有限的。俄既不愿回到昔日与美争夺核优势的对抗时代,也不愿完全解除核武装。俄抗争的目的是在保证俄国家安全的同时,以核裁军为筹码尽量为俄争取经济上的好处,因而这一时期俄在与美进行的核裁军谈判中既抗争又妥协。

(三)逐步稳定、更趋理性的核裁军政策

普京上台后重新启动了此前因美国坚持部署NMD而一度陷入僵局的核裁军谈判。2000年4月,在普京政府的推动下,国家杜马最终批准了STARTⅡ,但提出美必须遵守1972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附加条件。在美坚持部署NMD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之后,俄虽继续与美进行核裁军谈判,但其核裁军上的政策基本符合调整了的安全战略。这一时期的核裁军政策的特点为:

1.核武器数量上的削减以保证最低限度威慑为前提。俄罗斯的核裁军主要用来遏制有核国家对俄发动的大规模战争。对于有核的大国,俄罗斯的核威慑并不会失灵。经过数次削减,俄罗斯的核武库已大大缩小,但仍超出现阶段俄经济的承受能力。不过,俄在核裁军上已不再固守“合理、足够”原则,转而遵循“足够”的核裁军原则。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前提下,俄将使核武器的数量保持在“最低限度威慑”所需要的水平。

2.淘汰落后的核武器,提高核武器的性能,积极应对未来战争手段的根本变革。俄罗斯现役和库存的核武器仍属于第一代、第二代核武器的改进品。俄罗斯核裁军的目标之一,就是在保持俄美战略平衡的前提下,逐步淘汰技术上已落后

的核武器,实现核武器的更新换代②。俄罗斯于2004年2月10日—2月18日举行了20年来规模最大的“安全—2004”首长司令部战略演习。这次由普京总统亲自指挥、旨在显示俄罗斯核威力的演习却因两艘核潜艇发射导弹失败而大打折扣。导弹发射失败暴露出俄罗斯核武器久已存在的问题:弹头老化和超期服役。因此,进一步裁减已经失效的核武器是俄罗斯的当务之急。冷战后爆发的三场局部战争以及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向俄罗斯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未来战争是高科技武器战争,是信息战。2001年11月25日普京总统主持召开联邦航天会议。会议宣布,俄罗斯将用一年的时间把军事航天部队太空导弹防御部队从战略火箭军中分离出来,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俄罗斯航天部队,成立一个新的兵种。普京宣布,俄今后的经费将向航天事业倾斜。2004年2月4日,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扩大会议通过的《俄联邦军事学说草案》认为,当今世界高新武器的发展已对未来战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指挥与控制、电子战,防空战、自动化数字通信与侦察能力的显著提高,未来战争中的军事行动将以天基为中心,军事力量的结构及运用军事力量的方法也将发生变化。俄罗斯将借助其在航天领域的技术优势,与美国争夺“制天权”,从而将20世纪大气领域的核竞赛演变为21

世纪太空领域的太空武器竞赛。只不过由于俄罗斯的经济能力有限,加上俄罗斯新的政治体制及世界人民对太空非武器化的强烈呼声,这种竞争不会达到20世纪美苏核竞赛那样的疯狂程度。

3.追求核武器的“实用性”和“小型化”。半个多世纪以来,核武器的综合性能已大大提高,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使核武器仍然成为“不可使用的武器”。早在叶利钦总统时期,就已经提出了研制小型核武器的计划。“9.11”以后,美国研发小型核武器的态度骤然明显化。布什政府相继通过了2004年度国防权限法(国防预算)和与能源部相关的支出法,废除了禁止小型核武器研究的相关条款,并在预算中纳入了小型核武器的研究预算。对此,俄罗斯军方反应迅速,俄

军总参谋部负责人表明:“我认为我们应该修改核战略。”由于高科技武器的落后以及常规武力严重削弱,俄庞大的核武库并不能应对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及恐怖主义对俄安全构成的威胁。俄发展小型核武器的依据是:“(1)使用的资金不多;(2)技术难度不大;(3)有充足的裂变材料制作小型核弹头;(4)不需要进行新的破坏《全面核禁试条约》的试验。”[6](第54页)

三、俄核裁军、军控政策的未来

围绕削减战略核武器的数量问题,美苏之间在冷战期间已经进行过长时间的谈判(1968—1985)。苏联解体以后,在俄罗斯单方面让步的情况下,短短二、三年间,俄美就削减战略武器的谈判所取得的成果就超过了美苏核裁军谈判的总和。在西化进程受阻、国际战略空间受挤压的情况下,俄罗斯意识到核武器仍是其维护国家安全的支撑。俄罗斯核裁军和军控政策是要在“最低限度威慑”和应对新型威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使得俄未来核裁军政策走向既受制于过渡时期俄的安全战略,又取决于未来俄的经济实力以及恢复的水平等多种因素。

首先,俄核裁军、军控政策仍将受到其安全战略的制约。在俄推行现实遏制战略中,核遏制是真正具有威慑力的遏制力量。保持俄实行现实遏制战略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核力量是俄核裁军的底线。在今后与美国进行的核裁军谈判中,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不会作太多的让步。综合应用政治、外交、军事以及能源等手段维护俄的安全是新安全战略的重要特点,也是俄应对21世纪面临的新挑战所作出的选择。这就决定了俄在安全战略的选择上,会优先考虑军事安全与合作安全。

其次,经济因素加大了俄核裁军和军控政策实施的困难。1993年俄美第二

阶段限制核武器条约规定,俄美双方各自拥有的核弹头总数由3500枚减少到3000枚。俄罗斯早已不再坚持与美国保持核均势。即便如此,在俄战略火箭军司令雅科夫列夫看来,由于财政原因,俄保留核弹头的最高数量是1500枚。2002年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承诺将在2012年前把各自核弹头削减到1700枚至2200枚并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俄要达到最低限度核威慑所保留的数量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再次,俄核裁军与军控政策仍是俄与美等西方国家讨价还价的筹码。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战略伙伴关系今后仍将是俄外交的优先方向。俄核裁军的目标,一是维护俄的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二是在保持核大国、核威慑的前提下,以核裁军谈判消除西方对俄的威惧,并以裁军上的让步换取西方的经济援助。

从上述俄罗斯核裁军政策演变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俄罗斯安全战略是影响其核裁军政策的主要因素。虽然俄安全战略经数次调整已初步成型,但俄罗斯的过渡时期远未结束,“俄罗斯所奉行的安全观是传统安全观与新型安全观的混合物——过渡型安全观”[8](第159页)。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俄安全战略必将随之调整。而由于核武器在俄安全保障中的特殊地位,核裁军政策将与变化了的安全战略相适应。

注释:

①参见:Военнаядоктрин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https://www.doczj.com/doc/0219367336.html,.ru/Documents/Decree/2000/706—1.html.

②参见:参考消息[N].2003年12月3日。

参考文献:

[1] 梅孜.美俄关系大事实录(1999—2001)[Z].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

[2] 学刚,姜毅.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外交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俄]罗伊?麦德维杰夫.俄罗斯向何处去[M].徐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4] Annual Report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R]. Washington: February 1995.

[5] 陆齐华.俄罗斯和欧洲安全[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6] К.Э. Сорокин. ядерноеоружиевэпохугеопо

литическоймногополярности[J]. Полис(Полистическиеисследования),1995,(4).

[7] 石泽,翟德泉.世纪之交俄罗斯核战略的调整变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12).

[8] 王树春.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2020最新年俄罗斯留学政策一览

近年来,俄罗斯一跃升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热门留学国之一,为什么它会越来越受宠?俄罗斯到底有什么吸引我们的地方呢?和出国留学网一起来看看俄罗斯留学政策吧。 一、俄罗斯留学政策 1.留学门槛低,手续简单 留学门槛低,是俄罗斯留学的一大特点。 有多低? 简单点说,只要中学毕业,谁都能去。 2.不需要有语言基础 托福、GRE什么的,都是浮云。 不需要有语言基础,那怕你连俄语都不会,也可以过去。 到那里读一年预科,通过俄语和入系考试之后就可以入系了。 3.不需要做资金担保 中俄两国政府大力支持两国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鼓励和扶持互派留学生深造,所以办理赴俄出国留学手续签证率高,也不需要做资金担保。 二、俄罗斯留学申请条件 1.高中生直接去俄罗斯读本科 俄罗斯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无需雅思/托福成绩; 申请就读本科的条件:申请俄罗斯留学本科的学生至少是国内普高在读高二学生/高中毕业生,提供会考成绩单,且各科目均需合格。在读学生需向学校开具就读证明,毕业生需提交国内高中毕业证书。 艺术类额外申请条件:除具备以上条件外还须提交作品:美术类学生准备5-6幅作品的幻灯片;音乐类学生准备至少20分钟; 2.本科大三公派/自费交换生 申请交换生一般有两个途径:

学校项目:看自己大学有没有跟国外学校交换的项目,如果有的话,就去看下这个项目的条件(一般是学习成绩,俄语水平的要求),条件的话,每个大学要求不一样,还有人数上的条件。申请后,学习会筛选确认名单。 自己申请:这个需要自己去国外大学的官网上去找,看他的交换生要求,如果你学业超优秀(有获奖认可、新闻报道等验证),有强力推荐信,就有可能。至于能不能申到交换,关键看两点,第一(针对那些一流大学)GPA要高,第二得准备好去国外的费用。 3.本科(专科)去俄罗斯读研 去俄罗斯读研,一种是国家公派,另外一种是自费。 国内的研究生考试难度越来越高,名校的研究生更是难考。 本科申请俄罗斯研究生条件: 毕业生申请俄罗斯留学研究生需要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 在校大四生申请俄罗斯留学研究生可以提交预毕业证明 专科申请俄罗斯研究生条件: 由于俄罗斯院校不支持专升硕,所以专科毕业可选择插班俄罗斯本科学习2年,再升读硕士! (部分院校接受插班就读!) 三、俄罗斯留学学费 1.学费地区:莫斯科(俄罗斯首都) 本科:3-4万人民币/年(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费相差很大) 地区:圣彼得堡(俄罗斯第二大城市) 本科:2-2.5万人民币/年(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费相差很大) 每个学校的专业费用都有所不同,具体请以学校信息为主。 2.生活费和学杂费

近几年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

近几年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 陈生洛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在外交政策上也继承了原苏联解体前一味地向西方倾斜,在国际事务中追随和配合美国的方针政策。然而,从1991年底原苏联解体到1993年底俄罗斯新议会选举的两年时间内,俄罗斯不仅在国内政策上效仿西方的政治经济改革见效甚微,在国际事务中,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国际威望大幅度下降,俄罗斯不仅完全失去了原苏联拥有的超级大国的地位,连一般大国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以1993年底的新议会选举为标志,在国内强大的民族主义潮流冲击下,俄罗斯大幅度地调整了其对外政策,为维护其国家利益、重振其大国地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本文拟对俄罗斯外交上的这些重要变化的原因、内容及影响等做一简要的考察和阐述。 一、与西方国家拉开距离,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内外政策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在国际事务中从与西方尖锐对立、全面对抗转向了与西方大国,尤其是与美国密切配合和合作,想与西方大国建立起一种新的战略合作关系,图谋共同主宰世界。叶利钦甚至提出,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为主体,取代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来处理国际事务。尽管俄罗斯一直向西方大国挥舞橄榄枝,西方国家也一再许诺对俄罗斯提供数量可观的经济援助,然而说得多,做得少。相反,西方国家不仅乘俄罗斯内外交困之际,在传统的热点地区,如中东,极力排斥和缩小俄罗斯的影响力,还利用新的矛盾和冲突向与俄罗斯利益悠关的东欧、巴尔干、高加索地区渗透,力图最大限度地削弱俄罗斯。俄罗斯由此而认识到,尽管它已经表现出最大的“诚意”,某些西方大国仍然把它看成是潜在的敌人,仅仅在意识形态上溶入西方,并不能消除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国家、民族利益方面的所有分歧,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重振其大国地位,俄罗斯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随着这种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外交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首先,俄罗斯在北约问题上不再一味地迁让西方国家,奋起而进行抗争。自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以后,俄罗斯一直认为北约已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应像华约组织一样立即解散。然而,西方国家认为,冷战虽然结束,俄罗斯仍然拥有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了保护西欧的安全,北约不仅应该存在,而且应该进一步扩大。而北约扩大的方向不是别的,正是前苏联的势力范围:东欧。这意味北约意图将其势力的影响向东扩展几千里,直到兵临俄罗斯城下。这样一来,西欧的安全固然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俄罗斯的安全则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北约东扩的计划一提出,俄罗斯立即做出了强烈反应,先是在1994年底拒绝签署俄罗斯与北约执行和平伙伴关系的军事合作计划,尔后又宣称,俄罗斯有可能不履行前苏联与西方签署的《欧洲常规力量裁军协议》,俄罗斯将增加其南部和西部的常规力量部署。时至1995年秋,面对西方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俄罗斯明确表示,它将联合独联体有关国家采取相应的反措施。俄罗斯的这些反应最终能不能阻止北约的东扩还很难预料,但目前至少迫使西方国家放慢了北约东扩的步伐。 其次,积极介入波黑事务。自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战乱以来,俄罗斯一直保持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的态度。巴尔干地区对俄罗斯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地区的塞尔维亚人,在历史上一直是俄罗斯的传统盟友,俄罗斯之所以采取这种冷漠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危机重重,无暇顾及,一方面是不愿在此问题上与西方发生冲突,引出事端,当然也有塞尔维亚人在战场上始终占据优势这一客观因素。然而,从1994年初,俄罗斯开始介入波黑事务,先是强烈反对北约空袭波黑塞族,后来又对美国试图取消对波黑穆斯林族的武器禁运主张给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08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八章俄罗斯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最早出现的地区经济集团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2、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答案:C 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B 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90年12月 B、1991年8 C、1991年12月 D、1992年2月 答案:C 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 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 答案:C 6、俄罗斯与欧盟主要国家发展关系中倡导的是:( ) A、一致抗美 B、逐渐取消北约 C、共建大欧洲 D、领导欧洲 答案:C 7、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答案:D 8、“八一九事件”爆发的直接动因是() A、车臣武装叛乱分子的分裂活动。 B、签署新联盟条约 C、波罗的海三国宣告独立 D、总统大选 答案:C 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 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 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B 10、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多数东欧中亚国家开始经济转型时采用的主要方式是() A、渐进式转型方式 B、激进的“休克疗法”方式 C、混合式转型方式 D、全面私有化的形式 答案:B 11、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1955年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 答案:B 12、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答案:A 13、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 A、苏联全面改革 B、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答案:B 14、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俄罗斯核威慑政策全文(2020年版)

俄罗斯核威慑政策全文(2020年版)2020年6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第355号总统令,批准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下称《政策》),该命令于当日生效。 《政策》共分4部分,分别是:概述,核威慑的本质,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临界条件,以及俄罗斯联邦行政机构、其他国家机构和组织执行《政策》的任务与职能。 一、概述 1.《政策》作为国防战略规划文件,反映出俄罗斯关于核威慑本质的官方观点,明确了可通过核威慑抵消的军事危险和威胁、核威慑原则以及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临界条件。 2.慑止潜在对手、保护俄罗斯及其盟友免遭侵略,是俄罗斯最高优先事项之一。俄罗斯将运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所有军事能力来慑止侵略。 3.《政策》汇总了政治、军事、战术、外交、经济、情报以及其他措施的策略。这些措施在核威慑力量和手段的基础上实现,预防对俄罗斯及其盟友的侵略行为。 4.《政策》具有防御性,旨在将俄罗斯核力量维持在确保核威慑的水平,以确保俄罗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慑止潜在对手,保护俄罗斯及其盟友免遭侵略;在发生军事冲突时防止军事行动升级,并以俄罗斯及其盟友可接受的条件终止军事行动。

5.俄罗斯将核武器视为威慑手段,是极端情况下的必要措施。俄罗斯会作出一切必要努力,以降低核威胁、防止国家间关系恶化诱发包括核冲突在内的军事冲突。 6.《政策》的法律基础是《俄罗斯联邦宪法》、国际法准则与法规、俄罗斯签署的国防和军备控制领域的国际条约、其他规章性法律法规,以及涉及国防和安全问题的其他相关文件。 7.所有参与实施核威慑的联邦国家机构、其他政府机构和组织均应遵从《政策》。 8.俄罗斯会根据影响国家防御体系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不断明确《政策》内容。 二、核威慑的本质 1.当俄罗斯及其盟友受到侵略时,核威慑旨在保证俄罗斯对潜在对手实施不可避免的报复。 2.拥有战备力量和手段的俄罗斯武装力量保证核威慑。这些战备力量和手段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核武器给潜在对手带来巨大损失,并使俄罗斯有意愿决定使用核武器。 3.核威慑存在于和平时期、面临直接侵略威胁时期以及战争时期,直至开始使用核武器。 4.因军事政治和战略形势变化,主要军事风险可演变为针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侵略威胁)。为消除这些威胁,俄罗斯需要实施核威慑。主要军事危险包括:①潜在对手在俄罗斯及其盟友的领土与邻近海域,部署包括核武器运载工具在内的常规军事力量;②将俄罗斯视为潜在对手的国家,开发反导系统、中短程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高精度常规武

大国军事战略复习资料2013-11 2

《大国军事战略透析》复习2013-11 一、军事战略绪论 1、军事战略下的定义是什么? 1997年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对军事战略下的定义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按作战类型和性质,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 2、军事战略的构成要素是什么?通常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军事战略目标、军事战略方针和军事实力。 3、国家战略对军事战略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哪里? 一是军事战略的性质必须符合国家战略和总政策的性质;二是军事战略目标要与国家战略目标相一致,切实贯彻国家的战略意图,适应国家的战略需要;三是军事战略与国力相适应;四是军事战略的重点、战略步骤也要与国家战略相协调。 4、军事战略的制约因素?包括战略环境、国家战略、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水平、民族文化传统、军事力量、精神因素、地理因素等。 二、美国军事战略 1、美国的战略层次包括: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战区战略等组成。 2、军事战略的制定依据:依据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依据对安全环境的分析;依据国家的物质基础。 3、冷战时代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演变 大致分为五个时期:(1)“遏制战略”时期;(2)“大规模报复战略”时期;(3)“灵活反应战略”时期;(4)“现实威慑战略”时期;(5)“新的灵活反应战略”时期。 4、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有: 布什“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克林顿“营造—反应—准备战略”、小布什“先发制人”战略。 5、克林顿“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提出的“防务三原则”是什么?预防、威慑和击败。 6、克林顿“营造—反应—准备战略”针对的主要威胁是: 地区性危险、非对称性挑战、跨国危险和“意外情况” 7、小布什“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战略指导是:保护、预防、战胜 8、“先发制人”国防战略的特点是什么? “先发制人”国防战略,主要目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在觉察到对手对美国有威胁时,先于其行动之前将其击败。即过去美国主要是通过威慑敌人来达到自身的安全,现在企图通过先发制人战略,迅速击败敌人,从战略上保卫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 9、2006年2月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美国国防战略的重点是: 摧毁恐怖组织;保卫美国本土;影响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的选择;防止敌对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获得或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0、什么是“混合威胁”? 2010年2月美国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报告认为,未来的敌人可能是国家,采取的是持久战,可能利用代理人进行胁迫和恫吓;也可能是非国家行为体,采用的是传统上只有国家才能采用的作战理论和高端能力。因此,未来战争的复杂性将进一步增强,参战的行为体多种多样,传统的冲突分类日趋模糊。 11、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军事战略作了哪些调整? 一是巩固成果采取“收缩战略”;二是从“先发制人”到“柔性战争”;三是重点发展信息作战武器;四是“拨乱反正”重整军事力量;五是实施海外力量调整,重心向亚太转移。 12、评奥巴马政府的“柔性战争”论 “先发制人”战略本质上是共和党新保守派单边主义思想的产物。然而伊战后,美国防务实践很快暴露出“先发制人”的自裂阵营、伤筋动骨、劳民伤财三大败笔。奥巴马政府的军事纲领转向“软实力”论,把战争思想转移到打“柔性战争”上来。“柔性战争”的基本精神是,要想维护美国在伊拉克的既得利益,需要改变传统战争进攻、占领、镇压的刚性逻辑,避免最后不体面撤出的历史悲剧。提出美军要把高技术作战和经济发达的硬实力与美国的外交、文化软实力结合起来,加强对亲美势力的军事训练和武器援助,

全球化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形成_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_刘军

全球化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形成——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 刘 军 【内容提要】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全球化的兴起同步发展。因此,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形成无不打上全球化的烙印。由于对全球化的认知不同因而使对外政策的形成也具有各不相同的特点。 【关键词】 俄罗斯 全球化 外交政策 【作者简介】 刘军,1970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博士。(上海 200062) 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全球化浪潮极大地影响了各国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从而也影响着各国内政外交的发展。苏联8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以来外交政策的形成也无不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俄罗斯对全球化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时期是一种幻想型的全球主义,叶利钦时期是从一种幼稚型的亲美主义转向反全球化,那么,普京则是一种务实型的全球主义。 一 戈尔巴乔夫时期 苏联的外交政策 戈尔巴乔夫幻想型的全球主义是指不切实际地将政治经济体制及对外关系的改革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联系起来,幻想通过全球化作为媒介来实现政治经济体制及对外政策的根本变革。幻想型的全球主义忽视了本国政治经济及对外关系的实际与全球化内在要求之间的距离,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内在要求甚至单方面牺牲国家利益来试图求得通向全球化的渠道,因而在对外政策的制定中不切实际地提出了超越客观环境的目标,其结果是国家本身被吞没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戈尔巴乔夫时期国内政治经济的改革与对外政策新思维的产生说到底是全球化影响的产物。从经济方面看,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全球化思想主要包括相互依存论与世界市场论。他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封闭隔绝是不利于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苏联经济必须参与国际分工,融入世界市场,与国际经济组织如西方七国集团建立制度性的联系。他说:“在当代相互依存的世界,一个闭关锁国、思想封闭,与全球发展隔绝的社会是不可能进步的。”1在推进苏联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戈尔巴乔夫大力呼吁要走出自给自足,参与国际分工。他还提出世界市场是苏联经济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并通过各种方式努力使苏联经济融入世界市场o。 融入全球经济需要与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发展制度性的联系。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实践就是与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开始建立制度性的联系。1991年6月5日,戈尔巴乔夫在奥斯陆诺贝尔获奖演讲上提出,为了解决苏联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有关问题,有必要 1 o同上,第1046~1057页。 米?谢?戈尔巴乔夫著,述等译:《戈尔巴乔夫回忆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第720页。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最新政策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法规和政策规定 3.1.1 贸易主管部门 俄罗斯主管贸易的政府部门是经济发展部、工业与贸易部、农业部、联邦海关署等。经济发展部、工业与贸易部主要职责是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和管理对外贸易,签发进出口许可证,管理进出口的外汇业务,制定出口检验制度,审批有关对外贸易的协定或公约等。海关总署执行俄罗斯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政策,办理关税业务和报关业务等。 3.1.2 贸易法规体系 在俄罗斯,与贸易相关的主要法律有俄罗斯联邦《对外贸易活动国家调节原则法》、《对外贸易活动国家调节法》、《俄联邦海关法典》、《海关税则法》、《技术调节法》、《关于针对进口商品的特殊保障、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联邦法》、《外汇调节与监督法》、《在对外贸易中保护国家经济利益措施法》等。 3.1.3 贸易管理的相关规定 自1991 年起,俄罗斯对外贸管理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取消了垄断性外贸管理体制,所有在俄境注册的企业均有权从事对外经济活动,包括中介业务。除部分商品受许可证、配额等限制外,绝大部分商品已放开经营。 【进口管理】(1)配额管理。俄罗斯对食用酒精、伏特加酒、烈性炸药、爆炸品、爆炸器材、烟火制品、原糖等实行进口配额管理 (2)许可证管理。对两大类商品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第一类属于特殊商品,包括化学杀虫剂、工业废料和译密码设备。第二类属于需要按俄总统和政府规定的特殊程序进口的商品、技术和科技信息,包括武器弹药、核材料、放射性原料、贵金属、宝石、麻醉剂、镇定剂、两用材料和技术、可用于制造武器装备的个别原材料和设备等。 (3)产品标识和认证。俄罗斯境禁止销售无俄文说明的进口商品。对酒类制品、音像制品和计算机设备等产品,禁止销售无防伪标志及统计信息条的产品。 对化学生物制剂、放射性物质、生产废料以及部分初次进口到俄罗斯的产品,尤其是食品,需在进口前进行国家注册;工业、农业和民用建筑等用途的进口产品需具备卫生防疫鉴定。 俄罗斯联邦海关2005年1月发布的《需强制认认证的进口产品》中主要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食品、酒精和非酒精饮料、纺织原料及其制品、机器设备和音像器材等部分进口产品实行强制胜认证。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俄国宏观经济政策

俄国宏观经济政策

俄 国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组员:叶小华龙包沿金强夏桂芝郭颖王嘉荣 2011/11/29

目录 ?简介 ?经济发展史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宏观措施 ?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 ?对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小组成员心得

俄罗斯简介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联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还包括了内陆海黑海和里海。作为前苏联的主要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具有相当的全球影响力,特别是在由10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组织内。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今日的俄国是一个受国际承认的的世界性大国,亦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 经济发展史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政府简单地选择了新自由主义作为其经济改革的理论指导,1992年开始进行了以政治多元化、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激进的体制转轨和制度变迁进程。采用“休克疗法”方式全面地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民主制度、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却导致的灾难性的后果,瞬间使俄罗斯从一流国家沦落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 1/10和中国的1/5,1998年人均GDP减少到了1500美元。“休克疗法”在使俄罗斯迅速走向资本主义的同时,导致俄罗斯经济萧条、政权软弱、社会秩序混乱、国际地位下降。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的范围和规模大于二战时期,也超过了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1.经济增长衰退。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连续7年品均以每年6.77%的速度衰退,1992年GDP下降的幅度高达14.5%。1998年GDP只有1991年的60.6%。 2.科技实力受到严重影响。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人数从1991年的107.9万减少到1998年的49.2万人。亏损企业的比重没有随私有化而减少,反而大幅上升,从1992年的15.3%增加到1996年的50.6%和1998年的55.2%。 ? 3.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居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在私有化过程中极少数 人暴富,最著名的“七大寡头”控制了国家金融、工业和媒体。而广大居民的收入则下降了50%~70%。1996年4%的富人收入甚至高于80%低收入人口的总和。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2000年不足1991年的一半。 ? 4.通货膨胀极为严重。伴随一次性放开价格和大量的财政赤字,俄罗斯 持续发生“奔腾式”或高位通货膨胀,1992年放开物价之后,工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高达33.8倍,1993年仍高达10倍,2000年达到1991年的113.8倍。消费价格指数2000年为1991年的73.15倍。 ? 5.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私有化过程中,国有企业无偿或低价转让,国家 损失至少1万亿美元。资本外逃至少3000亿美元。据统计,私有化期间社会财富损失约1.7亿美元,相当于1996年GDP的4.2倍、二战期间损失的2.5倍。 当前俄国宏观经济形势

俄罗斯外交

俄罗斯外交政策 【摘要】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瓦解,新生的俄罗斯改变其对外政策,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和叶利钦前期,苏联一改冷战时与西方的对抗,采取“新思维”的政策。在叶利钦时代后期,俄罗斯为维护国家利益调整亲西政策,采取“多极化”外交政策。普京执政时代又将国家对外政策调整为“大国实用主义”。本文将介绍以上提出的三种主义。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外交政策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俄罗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难的国内环境下开始了国内的经济政治建设,以及调整俄罗斯外交的进程。本文将对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叶利钦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普京时期的外交政策作出介绍并简要分析。 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代的外交政策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推行“新思维”外交政策,借以助苏联逐步摆脱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和苏联在第三世界进行军事政治扩张等因素而背负的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新思维”外交政策的实施,表明戈尔巴乔夫回归到自彼得大帝以来俄国传统的以西方为重点、与西方合作、获取西方认可的外交方针。“新思维”外交政策的成果颇为可怜:1987年签订《苏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但却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消极作用:对东欧放任政策使得东欧国家纷纷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也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1。 叶利钦前期基本上延续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在叶利钦执政初期,采取“亲西方”政策,寻求西方大规模经济援助,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放弃传统立场,盲目地迎合西方。叶利钦政府所主张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1)以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为范本,推行民主政治改革,将俄罗斯建成自由的、民主的和法治的社会。(2)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在俄罗斯建立起发达的市场经济。(3)回归西方“文明国家大家庭”。其途径是建立与西方的伙伴关系,加入西方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机制——欧盟、北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税贸易总协定、七国集团等2。(4)获取西方国家与国际组织的1柳丰华:《‘梅普组合’的外交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Подред.A.п.цыганкова,п.a.цыганкова,Российскаянаука

俄罗斯新世纪初的军事战略

俄罗斯新世纪初的军事战略

俄罗斯新世纪初的军事战略 杨运忠 2012-8-14 16:14:47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京)2001年03期第64~68页 【专题名称】国际政治 【作者简介】杨运忠,1959年生,济南陆军学校教授。(济南250029) 【内容提要】本文从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战略出发,对新世纪俄罗斯的 军事战略做了较系统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普京执政后,对俄军事战略做了较 大调整,新世纪初俄军事战略已基本确立。如何处理与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关系,维护“军事大国”地位,为重振大国地位提供坚强有力的实力后盾和军力支持,是俄新世纪军事战略的核心问题。重振大国地位的军力需要与各种严峻挑战所 形成的军力差距,将是制约俄今后军力发展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将决定俄军事实力在新世纪的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军事战略/安全战略 冷战结束后,与其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相适应,俄罗斯的军事战略 经历了一个摸索和调整的时期。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有幻想全部破灭”、北约对俄攻势日趋严厉、俄罗斯国力趋于衰落、政治地缘环境趋于恶化 的背景下,普京政府开始大幅度地调整俄罗斯的军事战略,俄罗斯面向新世纪 的基本军事战略已经明晰。

普京自2000年1月1日执掌俄罗斯政权以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调整俄罗斯的军事战略。1月10日和4月22日,普京签署了关于批准《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和《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的命令。7月8日,普京首次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新政府的施政方针。7月11日,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发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全面阐述了俄罗斯涵盖军事战略的外交政策。9月9日,普京总统批准了《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学说》。以上述重要文件为基础,俄罗斯面向新世纪的军事战略已经确立。俄罗斯面向新世纪军事战略的基本点是:以加强军事实力为先导,确立军事力量在保障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以美国和北约为主要防御对象,立足于准备打一场“大规模战争”;以美国为军事较量的重点对象,推行既谋求发展合作关系又加以严密防范、既避免直接军事冲突又善于同美周旋的双重政策;以加强战略核力量为支撑,维护和巩固“军事大国”的地位;以推进独联体的军事一体化进程为途径,构筑有利的军事地缘环境;以面向亚太,发展同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军事关系为手段,全面缓和东线军事关系,改善军事环境,集主要力量于西部同北约抗衡,为重振大国地位提供坚强的实力后盾和军力支持。 (一)重新审视俄罗斯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的综合实力确立强大军事实力在保障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抱着一系列对西方国家“美好的幻想”,自以为只要实现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西方就会在经济上慷慨解囊,政治上平等相待。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弱化和控制俄罗斯的严酷现实,使俄罗斯的幻想全部破灭。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俄罗斯虽然开始调整亲西方的外交战略,叶利钦有时也表现出了某种强硬的外交姿态,但由于讨好西方、寻求西方的政治支持,是叶利钦稳定政权、巩固政局的重要政治资本,这就决定了叶

俄罗斯关税政策

俄罗斯关税政策 自1996年7月1日起,俄已取消所有商品的出口关税。自1999年开始又恢复对某些商品征收临时出口关税。 2000年4月1日起,俄开始实行新的进口关税税率表(正式名称为《俄罗斯联邦海关税则》)。新税率表的商品编码由原来的9位数字变为10位数字;对80种商品的税率进行了调整,其中上调的30种,下调的45种,另外5种商品在从价税不变的情况下规定了从量税。 俄联邦政府2000年11月27日发布第886号决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新的进口关税税率,大多数商品为从价税,但有的商品须计征从量关税和复合关税。新的关税政策将原7档进口税率(0%、5%、10%、15%、20%、25%、30%)减为4档,即5%、10%、15%和20%,这次简化和下调的进口税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是对原有税率的重大改善,也是为俄入世所做的一次调整与准备。 俄对不同类型国家按不同税率征收进口关税。税率表上所标税率为基本税率。凡从享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进口的商品按基本税率计征关税;凡从不享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进口的商品按基本税率2倍计征关税。 与俄签有自由贸易协定的独联体国家及联合国贸发会议批准可享受普惠制的发展中国家均可在俄享受关税优惠。其中对产自与俄签有自由贸易协定的独联体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对产自发展中国家的商品按基本税率的75%计征关税。中国属于享受普惠制优惠的发展中国家之列,优惠幅度为25%。 为享受优惠关税,报关人必须递交产地证书。如递交不出产地证书,但可用其它方法确定产地,对产自与俄签有自由贸易协定或享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的商品按基本税率计征进口关税。对产地不明的商品按基本税率2倍计征。 但下列商品不享受进口关税优惠:果汁、菜汁、矿泉水、汽水及其它非酒精饮料、曲啤、80度以内非变性食用酒精、烈性酒、甜酒、其它酒精饮料、合成材料服装、鞋、护腿套、天然宝石、人造宝石及其制品、非金银宝石妇女饰物,电话机、电唱机、录音机、音箱、录相机、放相机、无线电话电报传送接收设备、广播电视传送接收设备、小汽车、客货两用车、赛车、钟表、钟表零件、表带、表链。 外商企业注册后一年内作为法定资本投资进口的商品免征关税和其它税,但消费税应税商品除外。 用于国际货运的交通工具及其附属设备、作为人道主义援助和慈善目的输入的商品、自然人非用于生产或其它商业目的而输入的总值在1000美元以内和重量在50公斤以内的商品免税。 为对进口商品计征关税,须确定商品的税号、价值和产地。

苏联-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历史变迁

苏联-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历史变迁 摘要:前苏联曾经一度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庞大军事力量,并与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全面对抗。二战后,在“冷战”的不同时期,随着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与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动,苏军的军事战略也数度变迁。苏联解体后,俄军已无力与美军继续全球争锋。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俄军正在积极进行军事战略转型。 一、原苏军的军事战略与苏联解体后俄军的衰落 苏联军事战略是苏联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为苏联的全球利益服务,其实质是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并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军事战略的制约。二战结束后,苏联根据实战经验和世界军事政治斗争的新格局制订其军事战略。其核心一是以美国为主要敌人,二是结盟搞对抗;三是着眼于核战争的特点。俄罗斯军事战略则针对新的世界政治环境和俄国家经济基础,军事战略内容上强调战略防御性,同时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承诺,企图利用核武器震慑妄想以俄为敌的国家和组织。显然,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战略都把核武器作为国家重要军事手段。 (一)1945年至1953年,苏联奉行“积极防御战略”。 战后,美国对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奉行“遏制战略”。对此,斯大林则以“积极防御战略”作为回应:筹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从政治上、军事上拉拢控制东欧,以巩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的成果,增加防御力量,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向东欧及东北亚派驻大量军队,作为前沿防御力量,组建独立的国土防空军,加强军事训练;

强调以陆战为主的诸军种协同作战原则,和按比例协调发展诸军事的原则;加紧研制核武器,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二)1954年至1964年,苏联的“火箭核战略”。 此时,苏联的国内外形势可谓“春风得意”——1954年起苏军开始装备核武器,1955年5月14日成立华约组织,1960年建立战略火箭军。这期间,洲际弹道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对苏联军事战略的制定显得尤其重要。赫鲁晓夫觉得自己的战略核武器已具有很大优势,“积极防御”的战略显然过时了。他提出“火箭核战略”,把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置于最优先的地位。赫鲁晓夫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如果爆发战争,苏联可以让一个或几个西方国家“从地球上消灭”。苏联的“火箭核战略”强调未来战争必然是火箭核大战,否定局部战争和常规战争;强调战略进攻,否定战略防御,主张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强调火箭核突击的作用,否定以陆军为主、诸军种协同作战的原则,意图争夺火箭核优势。 (三)1965年至1979年,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暴露了苏联的色厉内茬,其战略导弹优势也只保持了几年。之后,苏联在武器研制上缺乏科学论证的态度、易受个人影响的弊端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武器发展严重失衡、顾此失彼。火箭核战略作为一种有效的威慑力量是苏联必不可少的政治手段,但在以第三世界代理人方式出现的常规战争中,其现实作用却远远比上不常规武器,尤其是苏联的海军力量过于薄弱。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认真总结了“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失败的原因,认为核力

俄罗斯在朝鲜核危机中的立场与作用

俄罗斯在朝鲜核危机中的立场与作用 盛海燕 2012-11-19 15:32:03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07年2期作者简介:盛海燕,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盛海燕(1974-),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俄罗斯政治与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其必然要受周边大国的重要影响。19世纪下半叶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的沙俄开始了与朝鲜半岛为邻的历史,从沙俄与中国、日本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和影响力到冷战时期苏联与朝鲜的结盟和对韩国的敌视,再到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与两个朝鲜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与平衡发展,俄罗斯与朝鲜半岛各自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起起伏伏,错综复杂。现在的俄罗斯在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时,在朝鲜半岛事务中也越来越起到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关键词:俄罗斯朝鲜朝鲜核危机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独特的地缘政治特征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必然同时面对欧洲与亚洲。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欧洲始终是其对外政策的中心,但是苏联解体后,新生的俄罗斯在内部政治稳定,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不断加强与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崛起的亚洲的联系,东西方并重的外交理念在俄罗斯对外活动中得到实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的朝鲜半岛,是亚洲的战略要地,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俄罗斯无法忽视的地区。对于俄罗斯来说,在朝鲜半岛的国

家利益总体上包括保障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保持与两个朝鲜国家的友好关系,参与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以促进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朝鲜核危机直接关系着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也考验着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在和平解决朝鲜核危机的六方会谈机制中俄罗斯的作用是独特和不可忽视的。 一、1990年代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 苏联解体后,其继承国新俄罗斯经历了整整10年经济严重衰退、政治不稳定和社会极度混乱的痛苦时期,俄罗斯需要在新的地缘政治条件和世界形势下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根据其外交政策总体方针的转变,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1991~1993年,俄罗斯疏远朝鲜,两国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几乎中断,而同时俄韩关系良好发展;从1994年开始,俄罗斯出于东北亚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及自己的地缘战略需求,开始注意恢复和发展与朝鲜的关系,同时也与韩国保持友好往来,俄罗斯对朝鲜半岛实行南北均衡的政策逐渐成型。 独立初期,俄罗斯的整体外交方针是向西方“一边倒”,表现在朝鲜半岛方面就是极力与韩国搞好关系,而冷淡和疏远朝鲜,俄朝两国的政治、经济、人道主义联系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朝鲜核问题上,俄罗斯积极支持西方对朝鲜核设施进行国际监督的立场。当时俄罗斯外交部长科济列夫表示,俄罗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首要利益是排除在那里出现核武器的可能性,督促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使其所做的一切符合朝鲜本国人民的利益——把所有核装置置于国际监督之下”。[1] 1992年6月,叶利钦没有和任何立法机关商量,就宣称1961年苏联与朝鲜之间的《友好互助条约》过时了。同年的11月,叶利钦访问汉城时指出,1961年苏联与朝鲜之间的《友好互助条约》应该被取消或者进行重大的修

俄罗斯军事问题论文

俄罗斯与日本北方四岛问题及对于中国的启示 摘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国际关系遭遇“海洋世纪”的冲击。各国海洋权利冲突加剧,任何岛屿的获得不仅意味陆疆的扩大,而且意味着海疆的拓展。作为海洋大国,我国可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研究海洋权利的争夺对我国“蓝色领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北方四岛”作为我国周边的海岛纷争地带,从岛屿与海洋权利争夺、岛屿与海洋权利谈判、岛屿和我国海洋权益争夺前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无疑在理论和现实上对我国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北方四岛”、海权、争端、中国、启示 正文: 一、北方四岛问题与海洋权利争夺 从太空俯视北方四岛,它南接日本北海道,北临千岛群岛,西隔鄂霍次克海。从传统的海洋权利来看,它是俄罗斯在西太平洋的咽喉,日本北部海上利益的要害。从目前的海洋权利来看,谁控制了它,谁就把周边海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在此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出北方四岛与俄日海洋权利的密切联系。 首先,争夺北方四岛就是争夺战略交通权。海洋是世界交往的重要桥梁,也是强国的必争之地,自古海上的主要航道、狭窄

海域和海上咽喉要道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方四岛是俄罗斯在西太平洋的咽喉,一旦丧失就等于封死了鄂霍次克海通向太平洋的大门,割断了太平洋舰队的交通航线,让出了择捉和色丹的优良不冻港,甚至危及到堪察加半岛海军基地战略核潜艇的安全。俄军总参谋部曾在《总参谋部关于划定领土问题的决定》报告中称:北方四岛“不仅能扩大俄的防御范围和确保堪察加军事基地的运输通道,而且在发展太平洋舰队方面起主要作用,四岛对俄在远东地区的防御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一旦日本占有四岛,将对俄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目前,俄罗斯在国后、择捉已经建有5个空军基地,驻有米格-23和图-22“逆火”轰炸机。日本对北方四岛的海洋战略交通也有清醒认识。日本是个地形狭长的小小岛国,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海洋交通防御系统决定其在战争中的胜负。如果日本能够收回北方四岛,就可以减少俄罗斯海上进攻的概率,同时将自身防御范围向北扩大200公里以上。 其次,争夺北方四岛就是争夺海疆拓展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划定12海里领海、24海里毗连区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样世界上约1.3亿平方公里的近海将成为各国拓展海疆的“舞台”。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没有规定重复海域的具体划分原则,再加上各国海岸线大都曲折,地质情况和国家利益也千差万别,矛盾冲突也就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海岸相向和相邻国家之间共有420余条潜在边界,至1989

俄罗斯法律、法规、政策

俄罗斯 一、与投资合作相关的主要法律 俄罗斯与投资合作相关的主要法律有: 《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俄罗斯联邦外国海关法典》;《俄罗斯联邦劳动法 典》;《俄罗斯联邦税务法典》;《俄罗斯联邦民事法典》;《俄罗斯联邦建筑法典》; 《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俄罗斯联邦证券市场法》;《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俄罗斯联邦租赁法》;《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法》;《俄罗斯联邦产品分协议》;《俄罗斯联邦对保护国防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体进行外国投资的程序法》; 二、对投资合作的优惠、保护政策 【优惠政策框架】 根据《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规定,在外国投资者对俄罗斯联邦政府确定的优先投资项目(主要涉及生产领域、交通设施建设或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时且投资总额不少于10亿卢布,将根据《俄罗斯联邦税务法典》和《俄罗斯联 邦税务法典》的规定对外国投资者给予相应进口关税和税收的优惠。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根据《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的规定,外国投资者成为特区入驻企业后,在进口用于本企业生产需要的货物时,可以免交俄罗斯联邦进口关税和增值税。 特区入驻企业交纳企业利润税为20%,比其他非特区企业少缴4个百分点;在特区企业注册5-10年内(不同特区规定不同)免交企业财产税;免交交通税; 在特区企业签订入住协议后,将免受俄税收立法以后发生对企业不利变化的影响; 俄罗斯利佩茨克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在联邦那又会的基础上,还对特区企业进一步实行地方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地方鼓励政策】 俄罗斯个地区、州、边疆区你、共和国分别根据本地区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对外国投资实行不同的减免税优惠政策。 三、投资注册企业手续 【设立企业的形式】 在俄罗斯可以创建有外国资本的公司(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分公司或者外国公司代表处。 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是有外国投资的法人机构,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封闭式股份公司、开放式股份公司,其中外国资本不少于10%,创立人可以是外国自然人或 法人。 分公司、代表处不具法人资格。 公司、分公司、代表处的注册方式不同,建议咨询并委托当地律师事务所或服务机构办理。 【注册企业的受理机构】 俄罗斯联邦税务部及各地方税务机关为企业的国家注册机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