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文献学

填空题

1、“版本”之称,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书之后,是相对于“写本”而言,所以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人尤袤(读若“冒”,南北曰袤,东西曰广)的《遂初堂书目》。

2、《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隋书.突厥传》突厥人“无文字,刻木为契。”

3、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4、最长的简是二尺四寸,用来书写经史、法律。木制的版牍多写公文或画地理图,故称国土为“版图”。又常有用版牍(长一尺)写书信,故有称书信为“尺牍”。

5、《汉书.赵飞燕传》说,赵飞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纸包药丸,其实这种纸也是缣帛。

6、宋代最为流行的装订方式是“蝴蝶装”(亦作“蝶装”)。

7、所谓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刻之书。

8、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

9、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学和书院刻印,其中书院最优。

10、善本八字标准“精校精注、不缺不讹”。而版本鉴别八字经验则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11、“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2、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仿照马端临的目录体例;章学诚《史籍考》;谢《小学考》。

13、马端临的目录学体例——自序、总序、大序、小序。

14、古人写字都带着刀和笔,故有“刀笔”一词,《史记》称萧何为秦之“刀笔吏”,后来“刀笔吏”贬称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小官。

15、编撰《四库全书》私人献书最多的是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和宁波天一阁主人范茂柱。

16、《四库提要》为一万多种书写提要,存目书籍六千多种。

17、陈恒《四库全书考异》;余嘉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补正》

18、《四库》存目录6793种,93551卷,比《四库》收录之书多出将近一半。

19、元刻本特点:黑口、赵字(赵孟俯)、无讳、多简。

20、册页装帧包括经折装、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

21、清刻本特点:数量巨大、校刊精审、纸墨讲究、质量可观。

22、鉴别版本的经验:

填空题考法: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简答题考法:A、根据序跋鉴别版本 B、根据书牌木记鉴别版本 C、根据讳字鉴别版本 D、根据藏书印鉴别版本。

23、按着录者不同目录分为官修目录、史家目录、私家藏书目录。

24、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25、阿英(钱德赋)的《晚清戏曲小说目》收录清光绪初年至辛亥革命时期的小说。

26、传统小说归于子部,高儒《百川书志》把小说归于史部。

27、天一阁取名郑玄《郑氏周易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藏书特点是:a、收明代地方志;b、收明代进士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武举录等。

28、《永乐大典》仿宋人阴幼遇《韵府羣玉》和钱讽《回溪史韵》体例,如凡例中“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二、名词解释

1、文献学——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以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它是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网络)。

2、文献——最初“文”指典籍,“献”指掌握、熟悉典籍的贤人。后来发生了变化,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今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3、聚珍本——聚珍本是指清朝武英殿以聚珍铜活字排行刊印的《古今图书集成》,清高宗以“活字”不雅,改称“聚珍版”,因此,武英殿排印的多种书籍即被称为武英殿聚珍本。这部书字体细劲,行格严肃,贮在武英殿。

4、古小说——所谓古小说,是相对近古通俗小说(白话小说)而言,或称文言小说、子部小说、笔记小说等。程毅中的《古小说简目》收录以文学性较强的志怪、传记为主,并参照传统史志目录“小说家”着录源流,兼收杂家、琐记之类的作品。

5、四部丛刊——所谓“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门传统分类法,而丛刊及丛书。《四部丛刊》是上个世纪初,由着名学者、出版家张济元先生汇集多种中国古籍经典纂辑而成,收书468种,分初编、续编、三编,所用底本主要是商务印书馆的藏书楼涵芬楼所藏古本、精本,也有借来的善本,供考订古籍,整理文献时参考,真可谓功德无量。

6、杀青——所谓杀青是中国古代制作用以书写的竹简的一种方法,即在将竹简用以书写前,把竹片放在火上烘烤,使其出水,以防虫蛀;然后把竹片上的青皮刮去,以便书写,这种方法叫做“汗青”或“杀青”。

7、书帕本——书帕本是一种版本类型。明代京官奉旨出差,回京时必刻一书,以一书一帕相馈赠,故谓之书帕本。这类书多为馈赠者自刻,作为礼物相送,以示自己风雅,故校对不精,刻印粗燥,错误颇多,接收者也不一定重视。

8、《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是由宋代着名目录学家晁公武编纂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藏书书目。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为43小类,它的序或说明编次理由,或介绍一类书的特点,或叙述学术源流,另外《郡斋读书志》的提要,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宋代目录学的发展水平,因此,无论是在目录体系上,还是提要考论上,都具有很高水平,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9、《崇文总目》——《崇文总目》是宋代第一部有题解的官修目录,也是北宋最大的目录书,全书共66卷,着录书籍30669卷,体例采用大序、小序的办法,主要由欧阳修撰写,每书目下都有提要,揭示图书的内容。但是此

书出自众人之手,提要解释有较多错误和疏漏。尽管如此,《崇文总目》对宋代以后的公私藏书目录产生了很大影响,起到了示范作用。

10、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是目录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批评方法,由清代学者章学诚在精研目录学以后给予的总评价,即从流动性、过程性的宏观角度对纷繁复杂的学术思潮和流派的源流进行考察,认识各学派的发展过程和价值。

11、《别录》——是西汉刘向编撰的西汉政府图书馆藏书书目汇编,他将各书的序录另写一份,集为一书,叫《别录》。

12、滚动条制度——滚动条制度是在以缣帛和纸张为书写材料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书籍装订制度,即在缣帛上书写完字后,将缣帛卷成一束,卷时必须用细木棍作为中心,这叫“轴”,因此成为滚动条,蔡伦造纸盛行以后,纸卷子的形制因袭帛书的滚动条形式,流行于隋唐,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成为滚动条制度。

13、册页制度——册页制度是在我国雕版印刷技术发明并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古书装订制度,即将单页按一定顺序装订成册。其形式主要包括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14、殿本——所谓殿本即清朝康熙年间武英殿刊刻的官刻本书籍。这类版本的书籍校对至精、刻书极工,多为钦定书籍刊行。

15、七略——是指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六略的总序,说明每一类的内容和意义,是节录原书序录的内容而成,实为六略。

三、简答题

1、鉴定活字本的方法有哪些

A、看版框四角有无缝隙;因为活版,板框是拼起来的

B、看摆字有无歪斜;如有字迹歪斜,则为活字版,而版面整齐则不是

C、看版面是否平整,放墨有无浓淡。活字版版面不会平整,而且放墨也有浓淡之别

D、活字本上下字之间笔画不会交叉,而雕版印刷则难免有交叉之笔。

2、《七略》的成就和影响。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目录着作,比欧洲第一个正式的图书分类表早出1500年。

《七略》是具有系统的、严密学术思想体系的目录书,它不断推动学术思想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的图书目录事业起着典范作用,有着巨大的成就和影响。

A、严密的编制目录的方法和形式;

B、有广泛的学术价值;

C、在学术上影响深远;

D、对《汉书.艺文志》影响很大。

3、《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怎样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给读者有何作用

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名《四库全书总目》,简称《四库提要》,共200卷。是我国古代最后一部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是我国古代目录学集大成者。

A、《四库提要》按经、史、子、集四部各冠以总序,概述各部的源流,提纲挈领。汲取了《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编制目录的经验,继承了中国古代注重学术源流的目录学优良传统,成为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提要目录。

B、《四库提要》参考《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的体例,通过总序、小序、提要,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书籍进行评价,对中国古代学术着作作了一次总结。

给读者的作用:a、将《四库全书》着录于存目之书,开列书名,在每一书录之下写有提要,叙述作者事迹,一书源委,版本异同,书的大意及其得失,使读者一目了然。

b、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目录学研究参考数据。

4、藏书印对鉴定版本有何作用

A、根据藏书印记推断大体的刊刻时代;

B、根据藏书印可以探讨书籍的流传授受;

C、根据藏书印可以鉴别是否是善本。

5、钱曾的《读书敏求记》特点,在文献学中有何意义

特点:品种多、质量精

意义:

A、总结出了根据书籍的版刻、字迹、纸张、墨色特征以考订版本年代的科学方法;

B、确定了初印、重印、原版、翻刻等方面来评定版本优劣的标准;

C、为版本来鉴定摸索出了一定规律,从而开阔了目录学的研究领域。

6、宋刻本特点:

A、版式多白口单边;

B、行格疏密,似有定律;

C、字体肥瘦有则,肥者学颜,瘦者学欧;

D、避讳最严;

E、装潢都是蝴蝶装。

7、学习目录学的作用

A、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学术源流;

B、可以指示好的注本;

C、可以指示足本;

D、可以指示善本;

E、可以指示异名同书;

F、可以指示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书籍哪种为好。

8、21C网络时代为什么还要学习古典文献学

A、人文学科不同于自然学科,它对学者个人的意志、性别、情感、想象力等有很大的依赖性。

B、讯息不等于知识,更不等于智能。前者属于公共资源,后者属于个人体验。

C、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史。

9、《四库》录学批评方法:

A、辩章学术,考镜源流;

B、知人论世,具时考察;

C、纵横比较,显示异同;

D、关切理解,雍容大度。

文献学 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大一下)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

语用学

语用学:语用学(pragmatics)是对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所作的研究(广义),对有目的的语言活动的研究(狭义)。源起符号学(semiotics)。 符号学:符号学是系统地研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学科。有三个分支——符号关系学、语义学、语用学。符号关系学(syntactics)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与语义学的联系和区别: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符号学的分支。语义学主要指狭义的语义学,即逻辑语义学,它研究句子和词语本身的意义,研究命题的真值条件。语用学研究言语使用上的意义,研究传递语言信息的适宜条件。语义学揭示的意义是二元关系的句子意义,解决“What does X mean?”的问题。语用学揭示的是三元关系的说话人意义,解决“What did you mean by X?”的问题。 语境(context):最狭义的语境是指语言的上下文。语境还必须包括语言外的因素。语境因素包括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语言知识包括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对语言交际上文的了解;语言外知识包括背景知识、情景知识、相互知识,背景知识包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常识)、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情景知识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交际的主题、交际的正是程度、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关系。语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交际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交际过程中,语境也随之而变。有些语境因素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例如背景知识、交际的时间、地点等,但有些因素却会变化,特别重要的是相互知识这一因素,它在交际过程中不断扩大,原来不为双方所共有的知识完全可能在交际过程中变为相互知识,成为进一步交际的基础。交际过程也是语境的构建过程。 意义(sense)和所指(reference):意义主要指词语的字面意义,词典中每个词语的意义就是这种字面意义。所指论(referential theory)——词的意义就是某个词所代表、所指示、所表示的世界上的实体,即所指对象(referent)。词即是事物的名称,比如“dog”这个词代表了属于这一类的实体。(柏拉图)最极端的“所指论”观点认为,词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的事物,所指就是意义。上述看法显然是片面的。因果的、历史的所指理论——专有名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年9月

《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 课程编号:010131009 总学时:36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教学目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通过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古代文献、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领域教学及整理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2. 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讲述,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文献的性质、范畴、基本构成及其对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古典文献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与有关的基础知识。再次,要使学生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当今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历史使命,为从事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文化研究、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着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古典文献学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最为基础、最为实用的内容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入门内容。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载体、编纂体例、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古籍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第二,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奠定从事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教育、传播与研究工作必备的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第三,通过文献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加强综合

论《两京新记》的文献学史意义

论《两京新记》的文献学史意义 与文本整理研究问题 辛 德 勇 能够来到这里和诸位交流有关《两京新记》的想法,我感到很荣幸。这不仅是因为日本是保藏《两京新记》使其得以存留于世的国度,这更是由于妹尾达彦先生是整个国际学术界利用《两京新记》来研究隋唐东西两京即长安城和洛阳城最优秀的的权威专家,并且同时还领导着一个卓越的研究团队,组织一批年轻的学人,在不断深入拓展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比之下,我对《两京新记》和隋唐东西两京的了解都很肤浅,因此,和诸位在这里交流,荣幸之馀,未免惶恐,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教。 一、《两京新记》在中国古代城市志书中的地位 首先我想和诸位简单谈一谈《两京新记》是怎样性质的一部书。这对我们把握和理解书中所记述的内容,我想会有一定帮助。同时,这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史志类书籍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这一类书籍演变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按照我的粗略划分,中国古代城市志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下面这样几个阶段: 1)以《国朝》和《宫宅地形》为代表的秦汉以前的城市著述 2)《三辅黄图》与汉末三国时期的城市志 3)西晋时期的城市著述与城市志内容的现实化 4)唐代韦述的《两京新记》与城市志内容的世俗化 5)北宋宋敏求的《长安志》与城市志内容的丰富与完善 大家可以看到,其中至少有三个阶段的代表性著述,都与长安这座城市有关。 中国古代专门讲述城市状况的历史典籍,根据目前所知见的记载,可以上溯到《国朝》和《宫宅地形》这两部书,这两部书的成书年代,至迟也要在西汉末年以前。《国朝》和《宫宅地形》都早已佚失不存。 从清朝中期起,中国的学者一直普遍将《国朝》视作记述一国地理状况的地理总志,这已经成为研治舆地的学者、特别是地方志书研究者的定论。 然而,在《汉书·艺文志》中,《国朝》和《宫宅地形》这两部书,是列在数术略“形法”类项下,而所谓“形法”,乃是古代揭示自然存在状况之表征意义的一种学术。由此基点出发,我认为,《宫宅地形》,顾名思义,应当是为建筑宫室选择适宜的地点。《国朝》的“国”字在上古本多指都城,“朝”即宫廷,故所谓《国朝》,就应该是讲述都城和宫廷的位置选择等技术方法的书籍。《国朝》和《宫宅地形》这两部书,虽然都已佚失无存,但是,却有一部含有同类内容的重要书籍,流传下来,这就是今收录在《周礼》一书当中的《考工记》。《考工记》中的“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部分内容,分别讲述了建设城邑时确定方位的方法和城邑布局形式,所谓“匠人营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有国有朝,正与“国朝”之书名相应。由《国朝》和《宫宅地形》这两部书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关于城市

中国古典文献学(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献学 主讲金小栋 导论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的含义的历史演变 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 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文献的载体 一、龟甲文 二、金石 三、竹木 四、帛 五、纸(四)古代纸书的装帧形式 卷轴装 旋风装 梵夹装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古书版面及线装书的有关术语 1、卷轴装 初期纸书在形式上效法帛书,将写好的长条纸书,用木或竹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从尾向前卷起,卷成一束。这种书籍装帧形式称为卷轴装。 采用卷轴装的手写纸书,一般称为卷子。故卷轴装又叫卷子装。 卷轴装所流行的时代是南朝到五代时期。 2、旋风装 又叫龙鳞装。它大约起于唐代而盛于北宋。旋风装有两个特点:一是纸的正反两面都书写,可发节省纸张缩小卷轴的体积,也就是扩大了书的容量;二是逐页错开一定距离粘在卷底上。以一长条卷纸作底,除首页因单面书写,全幅裱于卷端外,其余因双面书写,以每页右边无字空处,逐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首页末尾的卷底上,看去好似龙鳞。收藏时从首至尾卷起,外表完全是卷轴的装式;但打开时,除首页全裱在卷底,不能翻阅外,其余均能逐页翻转。 3、梵夹装 梵夹装原本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人对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帧形式的一种称呼。梵夹装的具体装订方式是,将写好经文的贝多树叶,依次摞成一摞,在摞的上、下各夹配一块与经叶大小长短相同的经过刮削加工的竹片或木板。然后连板带经穿一个(在中间)或两个(居两端靠里)洞,穿绳绕捆或打扣,一部梵夹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板夹之,一是所夹为散叶。

关于语用学

浅谈违背合作原则产生的儿童笑话 摘要: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做了三次演讲,提出了合作原则这一有关人类交际的总原则,但同时他又指出,在现实交际中人们并不都严格遵守该原则。说话人有意无意地违背该准则,产生了各种会话含义,其中也生出了不少幽默笑话。 关键词:合作原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幽默 Abstract: Grice had given three lectures at the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67, set forth “cooperative principle” that is a principl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but he also pointed out that people not always observe this principle in communication. Innocently, speaker deviates from this principle, which will lead to variou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and humor jokes. Key words: cooperative principle Quality Maxim Quantity Maxim Relevant Maxim Manner Maxim 一,引言 幽默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生的智慧之花,它体现一个人的乐观积极的处世方式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幽默也可以说是日常交际的一种调节工具,可以活跃会话气氛,通过风趣的语言委婉地批评别人,还可以巧妙地为自己开脱尴尬局面等等。其中,也因孩子的童真童趣而产生了不少的幽默笑话,下面将从违反合作原则来分析一下儿童的幽默笑话。 二,合作原则 格赖斯与1967年在哈佛大学做了三次演讲。他指出,为了保证会话等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这一原则包括四个范畴: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从理论上讲,言语交际双方都试图遵守合作原则,尽力相互理解和配合,以保证会话顺利进行;但是由于谈话双方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智力高低以及特殊语境的影响,说话人可能会因为某种现实需要而违背某一原则。当听话的一方察觉到对方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时,它会结合语境去推断说话人表面违反的意图,推出隐含意义。热幽默往往会在这种意料不到的会话含义中产生。 三,下面简略地分析因违背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笑话的具体情况。 1,因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幽默 在日常交际行为中,质量准则显得尤为重要;但说话者为了某种目的,有意违反这一准则,向听话者传达了缺乏依据的信息或是不符合事实的话时,幽默就产生了。 有一天,两兄弟在睡觉。弟弟对哥哥说:“哥,今天蚊子好多哦~” 哥哥说:“把灯关了,蚊子就看不到我们了。” 后来弟弟真的把灯关了。忽然间一只萤火虫飞了进来,弟弟很紧张的说:“哥,惨了!蚊子提着灯笼来找我们了……”。 质的原则要求说话人说话要根据真实情况,有根有据,故意夸张或说些没有依据的话会被视为是假话,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原则。蚊子是不用眼睛来发现人类的,而是借助于它的触须和三双腿上的传感器发现人,在睡着时,人不断地呼出二氧化碳气,蚊子就慢慢地沿着这气味找来,它在人的头上嗡嗡地飞,是用它的近距离传感器测定人的汗水湿度、温度以及所含哪些成分,以便决定你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攻击对象。所以,蚊子提着灯笼来找那对兄弟是不符合真实情况的,因此,违反了质量原则。 2,因违反“数量准则”而产生的幽默 违反数量准则有两种情况,交际的一方提供的信息不足或是信息过多,从而出现言外之意,出现语言偏差。 (1)信息量不足 如,小妹参加妈妈同事的聚会,妈妈上司问“小姑娘,你叫什么?”(问名字)小妹看了看菜谱说:“我叫羊肉拉面”(点菜)。

文献学期末考试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文献:所谓的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古人最初把文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后发生变化,专指典籍和文字资料。(《辞海》定义文献为: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后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以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辞源》则定义: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 2、文献学: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或者说“文献”的学问化、学科化就形成了“文献学”郑鹤声、郑鹤春先生最早提出“文献学”概念:“续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赵国璋、潘树广主编的〈文献学辞典〉解释文献学为:“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在我国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即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含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和辑佚等)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一指现代文献学。) 3、总集:总集是汇集了两个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和多个朝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一般来说,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如《文选》便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后面的简答题作进一步介绍) 4、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一般分他人编集和作者自编两种。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三种。分类即按作品的内容来分类编排,如《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分体即按作品的体裁或文体来编排,如《李太白文集》;编年即按作品写作年代顺序来编排,如《稼轩词编年笺注》。 5、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作单行本。 6、丛书: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名称,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丛书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汇抄”等。按内容来分,丛书主要分为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两大类。综合性丛书是指包罗各种各类著作的丛书,如《四库全书》;专科性丛书是指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的丛书。 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又分为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在古代,类书还有帮助人们应付科举考试的功用。如《皇览》《北堂书钞》《初学记》《太平广记》等。 8、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它可以说是“地方史与地理的结合”。其种类很多,有府志、州志和县志等。如《元和郡县图志》《大清一统志》《浙江通志》。 9、目录:目、录两词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也称书录或序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将目与录二者结合在一起,即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换言之,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它分为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前者如《诗》《书》之序,《周易》之《序卦传》;后者如《别录》和《七略》。 10、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与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也是编次群书目录,介绍图书主旨,说明学术源流,指导求书治学的专门学术。 11、叙录:又称解题、提要,列于书后,是用以提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如《别录》《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等。 12、六分法:“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它创始于《七略》。据〈汉书〉载,刘向等进行大规模校书工作时,其分工在一开始就按学术性质分为六类,即经传类、诸子类、诗赋类、兵书类、数术类和方技类。这六类分别对应于〈七略〉中的六艺略、诸子类、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 13、四分法: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成熟于东晋时的李充。曹魏时期,秘书郎郑默制成国家内部藏书目录

语用学

语用学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目录 编辑本

语用学 语用学yǔyòngxué [pragmatics] 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符号或语言词句与其使用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 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C.W.莫里斯(1901~1979)和R.卡纳普(1891~1970)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提出的。60年代,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12~1960)和J.塞尔勒(1932~)先后发表了“语言行为”的理论; 美国语用学家P.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以上三个学者的贡献使语用学从概念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语言与语用学的密切关系,英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更不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交际。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学习者应在交际中运用语用策略消除歧义,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虽然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的定义和范畴尚没有统一的见解,但却有一种共识,即“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一门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的新学科。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金定元,1992:171)。换言之,要判断某些具体的言语行为是否得体须依据其使用的语境,离开了语境就使判断本身失真或失去意义。

文献学

文献:文献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像、声音等为主要记录手段的一切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文献”一词出自于《论语八佾》篇中,(先秦)“文”与“献”是两个词,“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贤人贤才,特指博学多闻、熟悉礼仪掌故的人。(汉唐以后)“文”是叙事的依据,“献”则是论事的依据。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对“献”的解释已经与本义发生变化,“献”的含义已日益向“文”转化。自此以后,人们对“文献”的概念,逐渐变为专指文字记载的东西。1983年7月2日发布的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规定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我们对文献的定义是(见句首)。与传统的“文献”含义相比较,现代“文献”含义不仅包罗了传统意义上有文字记载的一切图书资料,掌握某一方面知识技艺的专门人才,还囊括了现代所有的知识记录和信息载体。 作用:文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之一。文献具有存储信息、传递信息两大基本功能。 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载体形式、内容类别、典藏传播、整理利用以及历史发展进行研究,进而探索其特征和规律的学问。其任务在于为各种学术文化的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尤其要为历史学的研究建立坚实可靠的史料基础。(古代多属于校雠学的范畴) 文献学的成就:1.廓清后世对经书的误解和歪曲 2.钩稽考证汉人经说 3.撰著新疏新解4.汇释群经(《皇清经解》、《皇清经解续编》) 甲骨文献:又称“卜辞文献”,是殷人占卜的记录,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献。王懿荣是甲骨文献价值的第一位鉴定人。刘鹗《铁云藏龟》,是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专书。 金石文献:分别是指以金属和石质材料为载体的文字记录。金文文献: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始于夏商,盛于周代。石刻文献起源大体与金文文献同步。石经是儒家经典的大型石刻文献。始于汉魏,绵延到清代,内容由“七经”发展到“十三经”。墓志碑刻是古代石刻文献的主体,现存最早的碑刻文献著录是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 金石学:对各种青铜器和石刻进行全面研究的一门学问。 经部文献:包括儒家经典“十三经”、历代学者对儒家经典的各种注释阐发之书以及为解经需要而衍生的各种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典籍。 十三经:儒家十三中经典的合称。十三经的概念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其发展演变过程是:汉代把《易》、《诗》、《书》、《礼》、《春秋》立于学官,名“五经”(“熹平石经”);唐代增加《周礼》、《仪礼》、《公羊》、《榖梁》四种,名“九经”;唐文宗开成间刻石于国子学,又增加《孝经》、《论语》、《尔雅》,称“十二经”(“开成石经”);到宋代,复增《孟子》,合称“十三经”。“十三经”是经部文献的核心,是集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大成的总集。 十三经注疏:汉代及魏晋时代学者对十三经所作的注和唐宋时代学者所作的疏,合称“十三经注疏”。 二十四史:形成过程是:“前四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

文献学

文献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_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5、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_《永乐大典》________。 6、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__罗振玉_________、__王国维_________、郭沫若和董作宾。 7、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_金石__________时代、__竹木(简牍)_________时代、缣帛时代、_纸张(纸质)__________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8、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主要有四分法和六分法,《汉书·艺文志》继承《七略》,采用的是___六分法________,________四分法___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书·经籍志》。 9、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10、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主编的昭明文选。 1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曹丕组织人编纂的皇览。 12、古代版本主要有_____刻本______和_写本__________两种。 13、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_______纪昀____(总主编)等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4、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__子_____部。 15、,___书名____、____叙录___、类序三项,为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16、东汉著名学者__许慎__著有__《五经异义》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17、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五经正义》_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 18、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欧阳修_、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集古录》十卷。 19、清代章学诚的______文史通义_____为唐代刘知几的__史通_______之后又一部史学理论名著。 20、古籍纸书装帧样式中,借鉴外来成果的为_梵夹装__________,优点最多而缺点最少的为线装___________。 21、敦煌遗书中,发现有失传已千年的唐末诗人韦庄的著名长篇叙事诗《_秦妇吟》__,使文学史上一千年悬案得以圆满解决。12, 22、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主要有_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三家。

语用学名词解释

语用学名词解释 Syntax句法学: syntax i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nguistic forms,how they are arranged in sequence,and which sequences are well-formed. Semantics语义学:seman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nguistic forms and entities in the world;that is,how words literally connect to things. 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is a general term for a number of approaches to analyzing written, spoken, signed language use or any significant semiotic event. The objects of discourse analysis—discourse, writing, talk, conversation, communicative event, etc.—are variously d efined in terms of coherent sequences of sentences, propositions, speech acts or turns-at-talk. Different Cultural Assumptions差异文化假设: It refer to the fact that even though peopl e in situations such as we study agree on the overall purpose of the interaction, there are often radical differences as to what expectations and rights are involved at any one time.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跨文化语用错误:It includ es pragmalinguistic and sociopragmatic failure. Face面子:means the public self-image of a person. it refers to that emotional and social sense of self that everyone has and expects everyone else to recognize. Politeness礼貌: means that someone shows awareness of another person's face. face wants面子需求: within social interactions, people generally behave as if there expectations concerning their public self-image Deixis指示: A technical term for one of the most basic things we d o with utterances. It means “pointing” via language. It is a form of referring that is tied to the speaker’s context, with the most basic distinction being “near speaker” versus “away form speaker”. Honorifics尊称:They are the expressions which are used to indicate higher status. proximal terms近指: The terms mean “near the speaker”, which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speaker’s l ocation, or the deictic center. T/V distinction亲疏区别: A well-known social contrast encod ed within person deixis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ms used for a familiar addressee in some language. It’s from French forms “tu”(familiar) and “vous”(non-familiar), and coul d be found in many languages. Deictic projection指示投影:speakers seem to be able to project themselves into other locations prior to actually being in those location.

文献计量学复习要点

《文献计量学》复习要点(初稿) 一、题型 1、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2、选择题(共20分,每空2分)(不定项) 3、问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 4、计算题(共20分,每题10分) 二、复习要点 1、文献计量学、统计目录学各是谁提出来的。 文献计量学起源于英国学者休姆(E .W .Hulme)于1923年提出的统计书目学(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1969年,英国学者普里查德(A .Pritchard)提出用文献计量学命名这个领域的研究,以替代统计书目学。 2、科学文献数量增长的规律是由科学发展的客观过程决定的,而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主要受哪两种因素的制约? 科学文献数量增长的规律是由科学发展的客观过程决定的,而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是科学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二是科学所处的环境条件。 3、半衰期的定义。比较普赖斯指数和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的计算。 物理学中的半衰期:任何放射性物质都以这样的方式衰变: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它按相同的比率减少。减少到一半量的时间间隔就是“半衰期”,也是表示这种物质的放射性特性。 文献半衰期:某学科(专业)现时正在被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的出版年限。它是衡量文献老化的指标之一。 “普赖斯指数”和“半衰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指标。半衰期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而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甚至某一作者的文章的老化特点。一般而言,如果某一学科或专业的文献的普赖斯指数越大,则半衰期就越短,说明其老化速度就越快。 “普赖斯指数”:就是在某一个知识领域内,把对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当作指数,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5P 100%= ?出版年限不超过年的被引文献数量 被引文献总量 4、从文献利用的角度来说,科学文献的老化有以下哪几种情形? 有五种情形: ① 献包含的信息失效。如被证明是不可靠的、或者是错误的。②文献包含的知识已经被人 们广泛接受而不再被提及③文献被新的文献取代④研究兴趣的下降及研究转移⑤信息不通而不被引用致使老化。 5、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 文献的老化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机理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分析: (1) 文献的增长 在文献的动态规律中,增长与老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来阐述

杜泽逊·文献学-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

语用学

P r a g m a t i c 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Warming-up Exercises 1. A little boy comes in the front door. Mother: Wipe your feet, please. He removes his muddy shoes and socks and carefully wipes his clean feet on the doormat. 2. A father is trying to get his 3-year-old daughter to stop lifting up her dress to display her new underwear to the assembled guests. Father: We don?t DO that. Daughter: I KNOW, Daddy. You don?t WEAR dresses. I. Definitions of pragmatics Other definitions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use or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of the use of context to make inference about meaning. Contextualist view of meaning: an initial effort to study meaning in a pragmatic sense. What does pragmatics study? Below are four definitions of pragmatics. What elements do they have in common? Do you notice any differences in emphasis? ?Pragmatics studies the factors that govern our choice of language i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the effects of our choice on others. (Crystal, 1987) ?Pragmatics can be usefully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how utterances have meanings in situations. ( Leech, 1983) c.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how more gets communicated than is sai d.

文献计量学综述演示教学

文献计量学综述

文献计量学综述 一、起源及发展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对文献进行定量化研究,但是当时文献计量学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直到1969年,英国著名情报学家阿伦.普理查德首次提出术语“Bibliometrics”,这一术语的出现标志着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 三阶段:萌芽、发展和分化 萌芽(1917-1933)这一时期文献研究人员首创文献统计方法,并在一些学科领域解剖学和化学专业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都为文献计量学的诞生与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1934- 1960)年注重理论研究与规律发现,著名的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基本定律中的布拉德福定律以及齐普夫定律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到成熟与分化阶段全面发展与分化时期(1960年至今) 这一时期文献计量学已由狭隘的理论研究发展到了广阔的应用研究和指标的研究,同时涉及的领域和主题也越来越多。 迁移衍生: 专利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网络计量学 政策计量学 二、概念界定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研究文献信息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定量地揭示某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文献计量分析已被看作总结历史研究成果、揭示未来研究趋势的一种重要工具。学科交叉使得文献计量研究内容体系日益丰富。数学中的图论、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物理学中的复杂网络等理论与方法均被移植到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体系中。 三、三大定律 布拉德福定律该定律描述文献分布规律,利用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来确定该专业的核心期刊,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 齐普夫定律该定律用以统计文献中的词频,通过文献的词频分析可确定学科或行业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 洛特卡定律该定律描述著者人数与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科学论文著者分布平衡的规律,在宏观的科学著作活动中,少数作者写出了大量文章,大多数人的著作还是很少的。依此定律推论出“杰出科学家数目仅是科学家数目的平方根”。

文献学

总集名称起源于南朝梁代阮孝绪的《七录序目》 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是指收录一个人作品的集子。“别集”一词出现于东汉。《隋书经籍志》别集所收录的文献,多数为文学作品,兼收奏议、论说、书信、语录等。 类书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分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 .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汇刻书”,对保存中国古代典籍尤其是那些容易散佚的古籍居功至伟。 百衲本版本的类型之一,按刻印的情况分类,又称配本,用不同的版本凑成的一部书或一套丛书。 《四库全书》中国古代卷帙最大的丛书,以经、史、子、集4部分类,故名《四库全书》。其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成为我国历史上体制庞大、总括群书的大型目录著作,四分法的体制至此完备。 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和收藏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的工具。目录学即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学问。目录学向来被看成治学之门径和指南,为学中第一要紧事。 叙录是对目的说明介绍,亦称叙录,即把一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的评价和存佚、流传情况以及校勘经过等写成简明扼要的文字。 七略 版本,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版本学即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其真伪高下的专门之学。学习研究,一般以选择善本为上,引用文献同样必须注意版本。 甲骨文数据库五种(日本,香港,台湾,中国国家图书馆“甲骨世界”数据库,华东师大花园庄东地甲骨检索系统) 四部分法书籍五种唐《群书四部录》、宋《崇文总目》、元《文献通考》、明《千倾堂书目》、清《四库全书》 电子版丛书五种 a.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b.《四部丛刊》电子版c.《二十五史多媒体全文检索阅读系统》 d.《国学宝典》 e.《中国基本典籍库》 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