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程

高程

高程
高程

高程

高程英文名称:height 定义:地面点到高度起算面的垂直距离。

目录

定义

测定办法

分类

中国部分名山的高程

规范法规

定义高程(标高)【elevation】指的是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称绝对高程。简称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某假定水准基面的距离,称假定高程。

测定办法

“高程”是测绘用词,通俗的理解,高程其实就是海拔高度。在测量学中,高程的定义是某地表点在地球引力方向上的高度,也就是重心所在地球引力线的高度。因此,地球表面上每个点高程的方向都是不同的。

“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一个要素。高程测量的方法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水准测量是精密测定高程的主要方法。水准测量是利用能提供水平视线的仪器(水准仪),测定地面点间的高差,推算高程的一种方法。

分类

世界各国采用的高程系统主要有两类:正高系统和正常高系统,其所对应的高程名称分别为海拔高和近似海拔高,统称为高程。正常高系统和正高系统是有区别的,主要是由于重力场的影响不同,重力线就会产生一些偏移。我国规定采用的高程系统是正常高系统。如果不是进行科学研究,只是一般使用,正常高系统结果在国内也可以称为海拔高度。

过去我国采用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成果求得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的零点,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后经复查,发现该高程系验潮资料过短,准确性较差,改用青岛验潮站1950-1979年的观测资料重新推算,并命名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国家水准点设于青岛市观象山,作为我国高程测量的依据。它的高程是以“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所定的平均海水面为零点测算而得,废止了原来“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高程。

附图是珠穆朗玛峰,2005年,中国对珠穆朗玛峰的高程的重新测定,是历史上工程最浩大的高程测量。该测量花费大量资金,耗时近半年,测量结束后在2005年九月公布的测量结果是: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4.43米。10月9日,国家测绘局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度为8844.43米。之前沿用多年的8848.13米今后不再使用。

珠峰测高的主要方法是两种:第一种方法是传统的经典测量方法,就是以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为基础,配合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方式,获得的数据进行重力、大气等多方面的改正计算,最终得到珠峰高程的有效数据。第二种方法是GPS卫星大地测量法,这种方法首先要建立一个能与地球形状最大程度契合的参考椭球,通过卫星用GPS仪器获得珠峰相对于这个地球参考椭球的准确的三维坐标,然后,只要我们确定了参考椭球与真实地球在珠峰最高点上的高程差,就能够得到珠峰准确的高程。

中国部分名山的高程

2007年四月,中国国家测绘局和建设部联合公布了中国19座名山修正后的高程数据。这是继2005年公布珠穆朗玛峰高程后,中国再一次公布山峰类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此次公布的19座名山高程数据分别是:

泰山1532.7米,华山2154.9米,衡山1300.2米,恒山2016.1米,嵩山1491.7米,

五台山3061.1米,云台山624.4米,普陀山286.3米,雁荡山1108.0米,

黄山1864.8米,九华山1344.4米,庐山1473.4米, 井冈山1597.6米,

三清山1819.9米,龙虎山247.4米,崂山1132.7米,武当山1612.1米,

青城山1260.0米,峨眉山3079.3米。

规范法规

之前,中国许多山峰高程数据不统一、不准确,有的甚至相差近百米。随著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不断增长。依法公布中国著名山峰高程数据,可有效规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审核公布行为,引导社会公众使用权威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强化公民国家版图意识。

在综合考虑知名度、影响力、测量条件、国防安全等因素的基础上,国家测绘局将中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包括世界遗产)范围内的78座著名山峰高程纳入了由国家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范畴。2006年7月下旬至2007年3月上旬,上述第一批19座著名山峰的高程测量完成,获得了较为精确的数据,并获得了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12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

桥面铺装标高带安全技术交底

网眼的尺寸±10 网眼的对角线差15 6.1.3 泄水管安装 桥面排水工程分由高位直排和集中排水两部分组成,按照图纸要求事先预留出泄水孔洞位置,安装铸铁泄水管时注意控制好高程和保证排水通畅,以满足其排水功能。 (铸铁泄水管安装示意图) 6.2 模板工程 因采用三辊轴摊铺机,所以先沿两侧防撞护栏施工两条宽60cm标准带作为三辊轴摊铺机轨道。用方形钢管作为标准带侧模板,安装时纵坡、线性要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接缝缝隙处用泡沫止浆剂进行喷塞,防止漏浆。端模板采用刨光木板或槽钢,并调整其标高、垂直度、横坡至规范允许范围内。 6.3混凝土工程 6.3.1 浇注准备 砼运输到工地后的现场要进行检查监控,做好坍落度试验,确保砼的质量,砼浇筑时段应有选择,夏季应避开高温时段,冬季不宜晚上进行。 6.3.2砼浇筑 (1)浇注混凝土前,应对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 (2)砼拌和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在拌和站集中拌制,砼搅拌车运输至现场,采用自卸方式进行浇筑。 (3)混凝土浇筑前,先用高压风枪将桥面杂物再次清除干净,再对桥面进行充

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4)采用人工局部布料、摊铺时,靠边角处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辅助布料。砼布料要尽量保证厚度均匀。混凝土浇筑要连续,从下坡向上坡方向进行,每联混凝土必须一次浇筑成型。 (5)砼振捣施工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与框架式振捣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砼布料完成后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使得骨料分布宽度和厚度均匀;然后采用振捣梁沿轨道分区段全幅振捣找平,直至振捣密实。振捣时应沿轨道缓慢、匀速前行,并安排专人用铝合金直尺沿横向将浮浆刮掉,同时需及时清理轨道上的散落混凝土,保证振捣梁正常运行。振捣梁振捣完成后应设专人对面层的平整情况进行检查,在其后做好精平工作。 (6)砼面精平后进行收浆抹面,且至少要进行两次。一次抹面:振捣梁作业完毕,作业工用木抹进行第一次抹面,用短木抹子找边,第一次抹面应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排出,第一次抹面应控制好大面平整度。二次抹面:混凝土初凝前,采用钢抹子进行二次抹面。二次抹面应控制好局部平整度。由于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前,要进行抛丸处理,因此砼面不需拉毛。 (7)浇筑砼过程中,按试验要求取做试件,用于检测砼的质量。 (8)浇筑砼时,为避免砼溅落在两侧的防撞墙上影响防撞墙的外观,防撞墙内侧应用彩条布整体遮盖。 6.3.3混凝土养护 1、砼浇注完成后,待一定时间后开始进行混凝土养护,砼养护时间一般至少7天。 2、为防止铺装层混凝土出现裂缝,待砼强度达到70%以上开始进行假缝施工,沿纵向每10米设置一道横向的假缝,缝宽3mm,深度1cm。 3、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前,严禁车辆通行。 6.3.4边角处砼的处理 1、砼修补应及时,距离拆模时间越近越好。 2、砼修补应按事先预定的方案进行,不得随意修补,修补工作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3、对于局部蜂窝麻面的应先切割凿出缺陷部分,再采用修补材料进行修补,切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摘 要: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可以通过计算高差闭合差来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而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在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文章从高差闭合差计算、调整和高程计算三个方面入手, 给出了对高差闭合差理解的思路,以及在控制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平差的新方法。经实践验证,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平差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等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由于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定在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这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 水准路线的区别 水准路线 起点 终点 起点与终点的位置 备注 闭合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环线 附合水准路线 BM1 BM2 不相同 支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沿原路线返回。如: BM1→1→2→3→4→3→2→1→BM1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 [1]中,高差闭合差可以定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与理论高差的总和之间的差值,表示为∑∑- = 理 测 h h f h 。 在外业时,可用该公式检验外业的质量,判断是否结束外业。三种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所用的公式如下: 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b a f h ; 附合水准路线:∑∑-= b a f h -(H 终 -H 始)。 以上公式比较抽象,若使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具体化,必须从高差的概念入手,对公式 进一步推导:

县域土地利用的地形特征分析_以陕西省户县为例

第29卷第6期2011年11月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Vol.29No.6Nov.2011 收稿日期:2011-04-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2073) 作者简介:马廷刚(1983 ),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E -mail:mtg@https://www.doczj.com/doc/0f8900097.html, 。 *通讯作者:常庆瑞(1959 ),男,陕西子洲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3S 技术研究。E -mail:chqr@nws https://www.doczj.com/doc/0f8900097.html, 。 县域土地利用的地形特征分析 以陕西省户县为例 马廷刚,秦占飞,常庆瑞*,谢宝妮,郝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基于GIS 技术,利用地形位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探讨了陕西省户县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该区地形梯度上的土地利用程度。结果表明:户县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在1~6地形位上的优势明显,而林地和草地的分布指数则随着地形位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地形梯度上土地利用程度的定量表达,将研究区地形位划分为3个区段:1~6、7~20和21~25,其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3.44%、50.39%和6.17%。地形位指数可以综合地反映地形条件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信息;分布指数用于描述某种组分的实际分布与标准分布的差异,可以排除面积的干扰,为各种比较分析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合理利用户县土地资源提出了相应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01(2011)06-0191-04 土地利用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交互的结果[1]。坡度和海拔等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很多学者普遍认为地形因子与其它自然、人为因素一起影响土地利用的变化[2~6]。土地利用程度的定量表达有助于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功能特征,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已成功地运用于土地利用分异研究 [5,7~9] 。陈利顶 [10] 等 提出土地利用随地形梯度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处的地形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扩展的难易程度。本文基于GIS 技术构建了户县精确的数字高程模型(DE M),结合高程和坡度组合而成的地形位指数,通过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研究,从宏观角度了解土地利用的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更加清楚地掌握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影响规律 [11~13] ,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基 础性信息和决策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选择地处关中平原腹地的陕西省户县,该县位于东经108 21 58 ~108 46 06 ,北纬33 45 51 ~34 15 56 。南部为秦岭山地,北部为渭河阶地,中部为黄土台原、洪积扇及扇缘洼地。地势南高北低,差别很大,北部渭河河谷最低点海拔388m, 山基海拔680m,山区最高海拔3015.1m,相对高差 2627m 。县境南北长55.48km,东西宽37.68km 。全县土地总面积1280km 2(统计数据),县辖16个乡(镇)、515个行政村。县境内有36条大小河流,均源出秦岭山地,在北麓出山后汇成涝河、甘河、太平河、高冠河四大水系,分布全县。户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3 ,降水量879mm,全年无霜期219d,自然旅 游资源丰富,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其处理 本研究数据包括研究区2009年1 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1 5万地形图。为了分析研究方便,研究所用土地分类按照能适应研究目的的原则进行归并,最终合并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见图1)。 首先,将研究区图件进行扫描、校正处理,在Arc GIS 软件支持下对扫描后的图件进行屏幕跟踪数字化,生成拓扑关系完整的矢量图;然后,用矢量化的等高线图建立不规则三角网(TI N)模型,经过网格化处理后得到栅格大小为25m 25m 的DE M 模型(GRID 格式),从中提取高程和坡度信息,利用Ar -c GIS 建模将二者组合形成地形位指数模型;最后,将坡度、高程和地形位指数图分别与土地利用类型

基于地形梯度的贵州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_郜红娟

第33卷 第1期 2 015年3月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ol.33 No.1Mar. 2015 收稿日期: 2015-02-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0187); 环境科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自然地理校级重点学科专项基金。 作者简介:郜红娟,讲师,主要从事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cgp 1963@126.com。*责任作者:张朝琼,教授,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E-mail:q zhang714@163.com。doi:10.16036/j .issn.1000-2650.2015.01.011基于地形梯度的贵州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郜红娟1,张朝琼2*,张凤太1 (贵州师范学院1.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 550018; 2.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 550001)摘要:【目的】探讨贵州省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方法】采用遥感解译和GIS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形位指数视角,分析了1990-201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结果】研究期间贵州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梯度性。在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梯度上,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主要分布于低梯度带。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集中于高梯度带。在高程梯度带上,高海拔梯度带是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优势区,低海拔梯度带是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的优势区。1990-2010年各地形梯度带的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降低,而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主要表现为大量耕地和未利用地转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其中,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变化集中于中等及以下梯度带。建设用地和水域变化主要分布于中等高程带以及其他低地形梯度带。【结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地形梯度差异突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其主导因素。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地形;等级;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321.1;P2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650(2015)01-0062- 09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Land Use Chang e in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Terrain  GradientGAO Hong-juan1,ZHANG Chao-qiong2*,ZHANG  Feng-tai 1 (1.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Guizhou Normal College,Guiyang 550018,China;2.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different terrain gradients.【Method】In this study,a method combin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statistical analy sis was used.The terrain gradi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were analyzedaccording to elevation,slope,landform relief and terrain niche from 1990to 2010.【Results】The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land use from 1990to 2010in Guizhou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ter-rain gradient.Farmland,construction land and water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 terraingradient of slope,landform relief and terrain niche.Conversely,woodland,g rassland and unusedland were distributed in high terrain gradient.Farmland,grassland and unused land were in highelevation.However,woodland,construction land and waters were in the low elevation.The areaof farmland and unused land decreased in each terrain g radient from 1990to 2010while the area ofwoodland,grassland,construction land and waters increased.The most obvious is the conversionfrom farmland and unused land to wood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The chang e of farmland,grassland,woodland and unused land concentrated in the average or lower terrain gradient.Thechange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water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average elevation or other

GIS在坡度方面的应用

GIS技术在土地坡度分析统计方面的应用 GIS系统是有效表达、处理以及分析与地理分布有关的专业数据的一种技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展示有关地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新的手段和平台。耕地的坡度、坡向、高程是决定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及时准确地提供坡耕地的分布情况,对于退耕还林工作的规划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ARC/INFO软件为例,着重就如何在地理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行地形地表分析,解决土地坡度、坡向的分布统计进行讨论。 1 工作流程 在ARC/INFO中,管理、组织、存储数据最基本的单位是图层(coverage),一个图层相当于一个专题图,包含了地物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利用ARC/INFO进行土地坡度坡向高程的分布统计的工作流程如下: 1、利用国土资源调查结果,提取耕地信息,在ARC/INFO中生成耕地图层,给不同耕地分类赋予不同的属性; 2、获取该地区的DEM数据(DEM即数字高程模型,就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用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描述地貌形态的数据集); 3、分别生成坡度分布图层、坡向分布图层和高程带分布图层; 4、将耕地图层与坡度图层、坡向图层、高程带图层分别叠加分析,得到耕地的坡度、坡向、高程属性;

5、进行面积统计,叠加河流、行政区划、道路、居民点等基础地理信息生成专题图。 2、坡度、坡向和高层带分布图生成 坡度、坡向、高程带图层利用ARC/INFO的TIN模块,由DEM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成。 DEM数据获取: 目前常用的获取DEM 数据的方法有两种:用航天、航空遥感影像立体像对提取DEM;用现有地形图扫描数字化等高线,获取高程数据生成DEM。 用航天、航空遥感图像立体像对生成DEM,最大的优点是数据更新快,但购买影像费用高;用高程数据生成DEM,精度高于立体像对生成的DEM,但更新慢,周期长,仅对高程变化不大的地区适用。目前区测绘局具有的南宁市1:1000 DEM数据由航空遥感影像立体像对生成;全区1:25万、1:5万DEM和部分地区的1:1万DEM数据则由高程数据生成。 用ARC/INFO 生成DEM的方法是:数字化地形图,获取高程数据,包括高程点、等高线、软断线(如边界线等)、硬断线(如河流、山脊、陡崖线等),生成TIN(不规则空间三角网,一种描述地形表面的方法),再由TIN内插成DEM。ARC/INFO软件生成的TIN对点、软断线、硬断线有不同的插值处理方法。根据笔者对ARC/INFO 和国产软件GEOTIN 的对比试验,ARC/INFO软件生成的TIN在更

地形要素 等高线 高程点 抽稀

地形要素(等高线、高程点)抽稀 地形图准备: 1:2000以上大比例尺地形图不利于打印,需要将等高线抽稀成5m或者10m一条,并对高程点进行抽稀。 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距离约1-2米,高程点间距约20米。如此小的间距导致数据量庞大。 方法1: 一、提取等高线和高程点,导入arcgis进行数据检查,制作高程模型TIN。 二、根据需要直接生成5米或者10米间隔的等高线。 三、规则分布的高程点制作: 1)根据比例尺及打印的尺寸计算高程点采样点的间隔。测量打印的图框的距离,宜宾 的打印图框横向距离约为6700米。按照A0的打印尺寸,其比例尺近似为1:6000。 在arcgis中可以设置显示比例尺为1:6000的环境下进行成果的预览。可以将1:6000 设置为固定参考尺寸,样式随比例大小进行缩放。

方法2: 一、等高线的抽稀可以直接在CAD或者V8中,根据线型的大小来抽取5米或者10米间距。 二、提取高程点,导入arcgis进行数据检查处理。在属性表中新建一长整型字段,可命名为 value。 三、根据打印的尺寸进行显示比例尺计算,确定采样点间距(50m),生成规则采样点。(采样 点的范围会大于数据的范围。)

四、对采样点进行空间连接。具体设置如下,采用最近距离空间连接,不要勾选keep all target 的点。

六、将高程点及注记转换为CAD。 总结: 根据上述的两种方法都可以进行高程信息的抽稀,可以达到较好的打印效果。方法1需花时间进行等高线和高程点的检查和处理,并构建了区域的地形模型,为基础地形分析做好了准备工作。方法2可以双人同时开工,一人抽取等高线,一人抽稀高程点,由于打印地形图时,等高线只需要线型,不需要数值,所以对于没有高程属性的地形图来说,方法2效率更高。但如遇多种比例尺拼接的地形图、等高线无法根据线型抽稀等复杂情况,方法2不可行。综上所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第一种方法,在地形图抽稀的同时,也进行了地形模型的构建,一举两得。

工程测量规范GB-(高程控制)

工程测量规范GB-(高程控 制)

作者: 日期: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条文说明--高程控制测量 4. 1 一般规定 4. 1 . 1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仍然沿用《93规范》的等级系列。 对于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适用的精度等级,《93规范》是按四等设计的,但未明确 表述它的地位。本次修订予以确定。 本次修订初步引入GPS拟合高程测量的概念和方法,现说明如下: 1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GPS拟合高程测量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均有很大的进展。 2从工程测量的角度看,GPS高程测量应用的方法仍然比较单一,仅局限在拟合的方 法上,实质上是GPS平面控制测量的一个副产品。就其方法本身而言,可归纳为插值和拟合两类,但本次修订不严格区分它的数学含义,统称为“GPS拟合高程测量”。 3从统计资料看(表9),GPS拟合高程测量所达到的精度有高有低,不尽相同,本次修订将其定位在五等精度,比较适中安全。 4. 1 . 2区域高程控制测量首级网等级的确定,一般根据工程规模或控制面积、测图比例尺或用途及高程网的布设层次等因素综合考虑,本规范不作具体规定。 本次修订虽然在4. 1. 1条明确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GPS拟合高程测量的地位,但在应用上还应注意: 1四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网应由三等水准点起算(见条文4. 3. 2条注释)。 2 GPS拟合高程测量是基于区域水准测量成果,因此,其不能用于首级高程控制。 4. 1 . 3根据国测[1987]365号文规定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高程起算点是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高程值为72. 2604m。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及相应的水准原点高程值为72. 289m,两系统相差-0. 0286m。对于一般地形测图来说可采用该差值直接换算。但对于高程控制测量,由于两种系统的差值并不是均匀的,其受施测路线所经 过地区的重力、气候、路线长度、仪器及测量误差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须进行具体联测确定 差值。 本条“高程系统”的含义不是大地测量中正常高系统、正高系统等意思。 假定高程系统宜慎用。 4. 1 . 4高程控制点数量及间距的规定,是根据历年来工程测量部门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便于使用且经济合理。 4. 2水准测量 4. 2 . 1关于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规范水准测量采用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精度系列与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相同。虽然这一系列对程 测量来讲并不一定恰当适宜,但从水准测量基本精度指标的协调统一出发,本规范未予变动。五等水准是因工程需要而对水准测量精度系列的补充,其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仍沿用《93 规范》的指标。 2本条所规定的附合水准路线长度,在按级布设时,其最低等级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3cm左右(已考虑起始数据误差影响)。 3本条中的附合或环线四等水准测量,工测部门都采用单程一次测量。实践证明是能达到规定精度的;因为四等水准与三等水准使用的仪器、视线长度、操作方法等基本相同,只 有单程和往返的区别;按此估算,四等水准单程观测是能达到规定精度指标的。 4关于山地水准测量的限差。

全站仪测量高程到底有几种方法

全站仪测量高程到底有几种方法。 方法一:经典方法,全站仪在已知坐标(含高程)点上设站; 方法二:后方交会,全站仪在任意点上设站; 方法三:对边测量,全站仪测两点高差。 下面对三种方法进行阐述: 方法一:经典方法 先说方法一。说这个方法是经典方法,是因为: 1.其测量原理我们在学习经纬仪视距测量时就学习过,每种测量教材中都有;2.测量教材中有关全站仪高程测量原理,都按此原理进行阐述; 3.全站仪高程测量的相关设置,都按此原理进行的。 到底什么测量原理呢,我们来回顾一下,看下图: 我们从(1)式中可以发现,全站仪一旦设站完成,测站高程和仪器高度均为定值,若测量过程中不改变棱镜高度,则除了Ssina(即实测参数)外,等式右侧其它各参数之和均为恒等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全站仪一旦设定,同时不再改变棱镜高度的话,全站仪对各点的测量高差,其实质是每个三角高差dZ的差值 这个结论我们先记住,它将是后面方法二和方法三的理论基础。 方法二:后方交会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叫“后方交会”是否准确,因为这个名字一般是指:在全站仪平面测量时,全站仪自由设站,通过测量并输入测站外两个已知点的平面坐标,从而完成设站的工作。 而这里是指全站仪在高程测量前,全站仪自由设站,通过测量测站外一个已知高程点,再通过全站仪相关的设置,从而完成全站仪高程测量设站的工作。 我们还是继续对照着这张老图进行分析: 方法三:对边测量 方法三的测量方法是一个纯粹的高差测量,操作也相当简单:全站仪架设在任意位置,不做任何高程测量的设置(即测站高程、仪器高、棱镜高均使用仪器内存值),分别对两个点测量其三角高差dZ(要保证棱镜高度不变),两者之差即为两点之高差,跟水准测量的后视减前视相反,这里应该是前视减后视。其测量原理,在方法一中已经验证,在此不再赘述。 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 方法都出来了,都有测量原理,都是可行的,如果硬要说哪种方法好,本身这个问题就是个伪问题,因为每种方法各有优势,如果不结合实际情况,便不能确定到底哪种方法要好。因此最后来谈谈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它们的适用情况。

高程放样方法

辽宁科技学院讲稿 教学内容 备注 —5 高程放样方法 高程放羊的方法有:几何水准放样、三角高程放样。 按工程分:普通地面放样、向上导入高程放样、基坑放样、水平放样、井下导入高程放样、三角高程放样坡度。 一、在一般地区放样 设A点为已知水准点,B点为放样点,在两点设立仪器,在A尺读数为a(后视),前尺设计高程为H B,则在前视b应为: H B =H A+a-b, b=H A+a- H B 当H A+a- H B为正值时(小于b值)说明需要挖; 当H A+a- H B为负值时(大于b值)说明需要填; 2、当A点距B点较远时可采用导入方法

H B =Σh+H A-b, b= H A+ 1() n a b - ∑ -H B ①、向上导入高程 H B =H A+(m-n)+a-b =H A+ a+(m-n)-b, 则b= H A+ a+(m-n)- H B, 当发现读数大于b时,说明 还没有到达高度,当发现读数小于b时,说明超高了,也可以用H B测与设计比较。 ②、向下导入高程 基坑测量:H B =H A+a-(m-n)-b 同上面一样分析:读数大于b值,超过深度 读数小于b值,深度不够 也可以采用高程比值法。 还有一种情况:

其公式为 H B =H A+a+(m-n)+b =H A+a-(m-n)-(-b) = H A+a-(m-n)+b b= H A+a-(m-n)-H B 二、超平测量 现采用放样A、B、C、D四点说明 ①利用一般方法放样 点高程位置; ②在A点立尺读数为 在尺上标出读数位 ③将尺放在其它各点个点上使水准仪的横丝标与此记号重合,即为等 处。 三、放样坡度(经 仪、全站仪可采用 条件:A点高 程为H A,坡度 i已知。 (1)、在A

各种基准高程系数

85国家高程基准 85国家高程基准是指以青岛水准原点和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点起算高程为72.260米。 54北京坐标系 54北京坐标系即54国家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 西安坐标系 80西安坐标系即80国家坐标系,采用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椭球参数,大地坐标原点在陕西省泾和县永乐镇的大地坐标系。 我国常用高程系统大全: (1) 波罗的海高程 波罗的海高程十0.374米=1956年黄海高程 中国新疆境内尚有部分水文站一直还在使用“波罗的海高程”。 (2) 黄海高程 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计算的高程为72.289米。 (3) 1985国家高程基准 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5) 广州高程及珠江高程 广州高程=1985国家高程系+ 4.26(米) 广州高程=黄海高程系+ 4.41(米) 广州高程=珠江高程基准+5.00(米) (6)大连零点 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期间,在大连港码头仓库区内设立验潮站,并以多年验潮资料求得的平均海面为零起算,称为“大连零点”。该高程系的基点设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大连港原一号码头东转角处,该基点在大连零点高程系中的高程为3.765米。原点设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人民广场内,已被毁坏。该系统于1959年以前在中国东北地区曾广泛使用。1959年中国东北地区精密水准网在山海关与中国东南部水准网连接平差后,改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大连基点高程在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高程为3.790米。 (7) 废黄河零点 江淮水利测量局,以民国元年11月11日下午5时废黄河口的潮水位为零,作为起算高程,称“废黄河口零点”。后该局又用多年潮位观测的平均潮水位确定新零点,其大多数高程测量均以新零点起算。“废黄河口零点”高程系的原点,已湮没无存,原点处新旧零点的高差和换用时间尚无资料查考。在“废黄河口零点”系统内,存在“江淮水利局惠济闸留点”和“蒋坝船坞西江淮水利局水准标”两个并列引据水准点 各地吴淞高程与85黄海高程的关系是: 一、吴淞零点和吴淞高程系:清咸丰十年(1860年),海关巡工司在黄浦江西岸张华浜建立信号站,设置水尺,观测水位。光绪九年(1883年)巡工司根据咸丰十年至光绪九年在张华浜信号站测得的最低水位作为水尺零点。后又于光绪二十六年,根据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71~1900年)在该站观测的水位资料,制定了比实测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为水

中国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业)

中国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自 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定义: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定义 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

中国拥有各类世界遗产29处,其中文化遗产21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中国的自然文化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武夷山; 自然遗产部分:武陵源历史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历史风景名胜区、黄龙历史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部分: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武夷山。 文化遗产部分:长城、故宫、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及孔庙和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平遥古城、庐山、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皇家园林颐和园、皇家祭坛天坛、重庆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洛阳龙门石窟、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大同云冈石窟。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蚕桑丝织技术、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二、案例分析

高程剖面

一、矢量化地形图高程的自动赋值 1、打开并进入工程文件编辑后,将无关紧要的要素关闭,仅留矢量化后的地形线。 2、点击线编辑→参数编辑→编辑线属性结构→输入中文“高程”→回车→选字段类 型为“双精度”→回车→填写字段长段(用8就可以)→填写小数点位(用2就可以)→最后点击“OK”,地形线属性结构即为“高程”。 3、矢量化后的地形图自动高程赋值 在矢量化后的地形图中找出两个较接近的控制点高程,并计算出每条线的高程增量及当前线的高程值后,点击矢量化→高程自动赋值→然后以当前线为基线拉直线后按左健确定, 自动跳出高程赋值栏图标→在图标栏中顺序填上当前高程、高程增量、高程域名(填写“高程”二字),再点击确定后,被直线所截取等高线变成黄色即赋值成功。 按上述方法将所有地形线予以赋值后才可进行图切剖面步骤(注意:在截取地形线时,同一等高线不能有交叉截取,只能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顺序进行,否则所赋高程值将出现错误。如从山顶往下截取时,高程增量应用负值,高程值即从大到小自动赋值)。 二、图切剖面步骤1、打开经高程赋值后的地形图,关闭其他不必要的图层,在图中截取需做图切剖面的位置A-A’点,并读取要切 剖面起、止坐标的X、Y值记下后退出编辑。 2、重新启动MAPGIS进入主菜单后→点击空间分析→点击DTM分析(进入数字地面模型子系统-三角剖分显示 窗口)→点击文件→打开数据文件→线数据文件(即经过高程自动赋值的地形线文件.WL)。 3、点击处理点线→再点击“高程点/线珊格化”,弹出高程点/线珊格化参数设置,此处只设定DX:和DY:其值可设定为1或2后点击确定(系统将自动保存为GRD 文件)→关闭(值得注意的是此操作在MAPGIS67可执行狗的破解版中在处理GRD 文件时常显示内存不足,而在MAPGIS65完全破解版中处理GRD文件却不会存在此问题,我都在65破解版中处理)。

水准仪在测量工程中是如何计算高程

水准仪在测量工程中是如何计算高程 2010-11-28 02:44:45| 分类:工程测量|举报|字号订阅 水准仪在测量工程中是如何计算高程实测标高=后视读数+后视标高-前视读数 高程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1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高差法)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 2 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等高法) 表格中有: 观测点站点每站的前/后视读数高差高差闭合差高程结果 qq:35542491 我会尽我所能 地面高+后视读数=仪器高度 仪器高度-塔尺读数=塔尺处的高程 <必须知道一个已知的地面高,你自己设一个也是可以的> 后视器高中间视前视高程备注 1.100 180.695 179.595 1.200 179.495 179.595+1.1=180.695 180.695-1.2=179.495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高层沉降观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

高程系统

正高系统 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一点的正高是指该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要推算这种平均重力值,必须知道地面和大地水准面之间岩层的密度分布,这是不能用简单方法来推求的。所以过去都是采用近似的数据,只能求得正高的近似值。 高程系统正常高系统 1945年前苏联的M.C.莫洛坚斯基提出了“正常高”的概念,即将正高系统中的分母gm 改用平均正常重力值γm来代替,γm是可以精确计算的,因此正常高也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来。由各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向下截取各点的正常高,所得到的点构成的曲面,称为似大地水准面,它是正常高的基准面。似大地水准面很接近于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两者是重合的,在平原地区两者相差不过几厘米,在高山地区两者最多相差2米。 似大地水准面不是等位面,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是由各地面点按公式计算的正常高来定义的,这是正常高系统的缺陷,其优点是可以精确计算,不必引入人为的假定。中国《大地测量法式》规定采用正常高系统。 高程系统大地高程 地面点在三维大地坐标系中的几何位置,是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程表示的。大地高程以椭球面为基准面,是由地面点沿其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大地高程可直接由卫星大地测量方法测定,也可由几何和物理大地测量相结合来测定。采用前一种方法时,直接由卫星定位技术测定地面点在一全球地心坐标系中的大地高程;采用后一种方法时,大地高程分为两段来测定,其中由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或似大地水准面的一段由水准测量结果加上重力改正而得,由大地水准面或似大地水准面至椭球面的一段由物理大地测量方法求得。当以大地水准面为过渡面时,则:H =Hg+N,式中N为大地水准面至椭球面的差距,称为大地水准面起伏。如以似大地水准面为过渡面,则:H =H r+ζ,式中ζ为似大地水准面至椭球面的距离,称为高程异常。由于正高Hg是由地面点沿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而正常高H r 是由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至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所以由上述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大地高程有差异,差数约为十分之几毫米。 高程系统力高系统 由于同一水准面上的各点在正高或正常高系统中的高程值不同,因而对于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来说,使用很不方便。为了使同一水准面上各点有相同的高程值,可以采用力高系统。地面点的力高定义为通过该点的水准面上纬度嗘0处的正高,即一个水准面上各点的力高都等于该面上纬度τ0处的正高。力高一般不作为国家的高程系统,只用于解决局部地区有关水利建设的问题。

全站仪高程测量

后视的目的是定向,只需要后视点的平面坐标,跟高程没关系,所以测量时后视点的高程可不用输入。 全站仪测高程是应用了三角高程原理,误差较大,需要连续的复测。 一、三角高程测量的传统方法 设A,B为地面上高度不同的两点。已知A点高程H A,只要知道A点对B点的高差h AB即可由HB=H A+h AB得到B点的高程H B。 D为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α为在A点观测B点时的垂直角 i为测站点的仪器高,t为棱镜高 H A为A点高程,H B为B点高程。 V为全站仪望远镜和棱镜之间的高差(V=Dtanα)

首先我们假设A、B两点相距不远,不考虑大气折光的影响,为了确定高差h AB,可在A点架设全站仪,在B点竖立棱镜,观测垂直角α,并直接量取仪器高i和棱镜高t,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D,则h AB=V+i-t 故 H B=H A+Dtanа+i-t (1) 这就是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公式,但它是以水平面为基准面和视线成直线为前提的。因此,只有当A、B两点间的距离很短时,才比较准确。当A、B两点距离较远时,就必须考虑地球弯曲和大气折光的影响了。我们从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全站仪必须架设在已知高程点上; 2、要测出待测点的高程,必须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 二、三角高程测量的新方法 如果我们能将全站仪像水准仪一样任意置点,而不是将它置在已知高程点上,同时又在不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的情况下,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原理测出待测点的高程,那么施测的速度将更快。 假设B点的高程已知,A点的高程为未知,这里要通过全站仪测定其它待测点的高程。首先由(1)式可知: H A=H B-(Dtanα+i-t) (2)

地图学期末试卷汇编

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2’*10)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6、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7、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道附近 8、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A. a=b B. a>b C. ab C.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