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肾病)PBL案例及参考答案

糖尿病(肾病)PBL案例及参考答案

糖尿病(肾病)PBL案例及参考答案
糖尿病(肾病)PBL案例及参考答案

情景一

李先生今年64岁,退休干部。2006年11月无明显诱因尿量较多,每天尿量约3500ml,经常感到口渴,饮水增多,到当地医院就诊,门诊空腹血糖为8.5mmol/L,身高1.70m,体重80kg。门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嘱患者调整饮食,适量运动,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情况,定期复诊。

问题1: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制定饮食、运动计划,你认为应给予哪些降糖药物,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三个月后,李先生来复诊,空腹血糖为3.5mmol/L,餐后2h血糖为12.5mmol/L,体重:70kg。医生询问患者三个月的血糖变化情况,患者未定时监测血糖,医生还询问李先生平时是否有心慌、出冷汗。患者记得曾有过数次餐前出现饥饿、心悸、出冷汗症状,因此,他早餐总是吃很多,以免中餐前出现饥饿。

问题2:根据案例,你认为患者出现什么情况?应如何指导患者进行预防和处理?

两年后(2008年),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乏力,随后出现恶心、呕吐1天,患者精神疲倦,呼吸深快,伴有烂苹果味

,就诊于海医附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8.2℃,脉搏:13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18/78mmHg,患者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对答切题。患者肢端皮肤触觉正常,10g尼龙丝实验阴性。测随机血糖为30mmol/L。急查血常规、电解质及肾功能,结果显示:白细胞 12.6×109/L,血红蛋白 90g/l,血小板 2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6.5%,钾 3.76mmol/L,钙 2.04mmol/L(正常值2.25---2.75mmol/L),葡萄糖 24.21mmol/L,β-羟丁酸4.85mmol/L (<0.7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6.5mmol/L(正常值23~31mmol/L),血肌酐 130 umol/L(正常值男性:44-133umol/L女性:70-108umol/L小儿:25-69umol/L),血尿素氮7mmol/L (3.2-7.1mmol/L),尿蛋白±。医嘱: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补平衡液,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抗感染,奥美拉唑护胃,吸氧2升/分,病情稳定后出院。

问题3:根据案例,你认为患者出现什么情况?分析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医嘱:胰岛素治疗为什么选择静脉滴注?治疗期间应注意什么?为何要补液?如何补液?急救过程护士应该如何配合及护理?

【教师指导参考答案】

一、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三多是指:

1、尿得多

尿得多是因为血糖升高后,超过肾糖的最大值,导致排入尿中的糖增加,从而引起尿得多。尿得多不仅是指尿的次数增多,尿量也是明显增加的,具体可表现为二十四小时内要进行二十多次,尿量可达三升,甚至十升以上也有。而且尿液的泡沫较多,而且尿渍发白、发黏。

2、吃得多

在2型糖尿病的首发症状中,可因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血糖利用加快,出现餐前明显饥饿感,甚至有低血糖情况。而糖尿病患者吃得多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糖分不能进入细胞,被细胞所利用,从而刺激大脑的饥饿中枢,造成了多食,而且进食后没有饱腹感,从而导致进食的量和次数的增加。

3、喝得多

由于尿的大量排出,导致身体水分减少,引起大脑口渴中枢的兴奋,所以饮水量自然会增加。

一少是指:

1、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在患糖尿病的人群中,病情越重,消瘦的症状就越明显。之所以会导致消瘦,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不足但分解却加快,从而才出现了体重减轻。

二、糖尿病的诊断规范

《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规范》

符合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规范》

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血糖≧11.1mmol/L。

2、空腹血糖≧7.0mmol/L。

3、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OGTT仍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进行。

符合上述规范之一的患者,在另一天重复上述检查,若仍符合三条规范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可概括为“五驾马车”: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其中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1.饮食治疗

(1)饮食治疗: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适当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饮食治疗应特别强调定时、定量。

(2)食物营养成分分配:糖类占总热量的55%~60%,以主食为主,脂肪<30%,蛋白质15%(平均1g/kg理想体重),

(3)三餐热量分配:可根据饮食习惯,选择1/5、2/5、2/5或1/3、1/3、1/3等均可。

(4)给患者制定饮食计划:

第一步:计算规范体重:规范体重(公斤)= 实际身高(厘M)-105=170-105=65kg

第二步:评价目前体重情况

目前体重情况(%)=实际体重—规范体重/规范体重X 100%判断:

第三步:确定体力劳动类型

第四步:确定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总热量=理想体重(公斤)×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

不同人群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数(千卡/公斤×日)

第五步:将热量换算为三大营养物质的量

食物营养成分分配:糖类占总热量的55%~60%,糖每千克提供4kcal的能量,以主食为主;脂肪<30%,每千克提供9kcal的能量;蛋白质15%,每千克提供

4kcal的能量.计算出患者每天需摄入多少糖类、脂肪、蛋白质。

第六步:三餐分配:可根据饮食习惯,选择1/5、2/5、2/5或1/3、1/3、1/3等均可。算出每餐需摄入多少糖类、脂肪、蛋白质。

第七步:制定食谱:具体食物重量。将每餐需摄入糖类、脂肪、蛋白质换成具体食物。注意食物多样化。

2.运动治疗原则强调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相对定时、定量、适可而止。运动量的简单计算方法:脉率=170-年龄。

3.药物治疗

(1)磺脲类: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适用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尤其是胰岛素水平较低或分泌延迟者。代表药物有:亚莫利(格列美脲)、优降糖(格列苯脲)、美吡达(格列吡嗪)、达美康(格列齐特);

(2)双胍类:主要作用是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肝脏、肌肉、脂肪等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减少消化道对食物的吸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最适合超重的2型糖尿病。代表药物有:降糖灵(苯乙双胍)。美迪康(二甲双胍);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抑制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减慢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

口服降糖药的护理

(1)磺脲类药物;剂量过大、饮食不配合、使用强力长效剂容易导致低血糖反应。应在饭前半小时口服,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

(2)双胍类药物进餐时或进餐后服,苯乙双胍胃肠反应较大,可引起酮尿、高乳酸血症,禁用于肝肾功能不良、心、肺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等。

(3)阿卡波糖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溃疡病、胃肠炎症忌用。

(4)胰岛素

1)适应证:①1型糖尿病;②2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③对口服降糖药无效的2型糖尿病;④糖尿病合并应激及其他情况:手术、妊娠、分娩、严重感染、心脑血管急症、肝肾疾患或功能不全等。

三、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注射后作用最强的时间或因注射后没有及时进食而发生。其表现为疲乏、强烈饥饿感、出冷汗、脉速、恶心、呕吐,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量化指标是血糖低于 2. 8 mmol/L,但有些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一旦血糖降至正常水 (3.6~6.1mmol/L),也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1、引起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胰岛素使用不当;口服降糖药物不当;饮食不当;强烈运动

2、低血糖紧急护理措施

①进食含糖食物:大多数低血糖病人通过进食含糖食物后15分钟内可很快缓解,含糖食物可为2~4块糖果或方糖,5~6块饼干,一匙蜂蜜,半杯果汁或含糖饮料等。

②补充葡萄糖: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紧急处理低血糖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3、低血糖预防措施

准确用药;老年人血糖不可控制过严;注射胰岛素后及时进餐;初用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强化治疗时注意事项;日常指导

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是糖尿病最常见而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1、原因: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不能有效利用糖供能,导致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产生大量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增加。导致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一个症候群。

2、诱因

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酮症倾向。

2型糖尿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DKA,

常见的诱因包括:

1) 感染:一半以上,以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及皮肤感染居多。

2) 胰岛素剂量不足或突然中断及饮食失控。

3) 应激:大手术、创伤、分娩以及严重精神刺激等

3、临床表现

?初期:糖尿病多饮(polydispsia)、多尿(polyuria)症状加重。

继之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时伴有剧烈腹痛,酷似急腹症。

?中期: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可出现中至重度脱水征,消化道症状加重呼气中带有烂苹果味。血糖可高达30mmmol/L或以上,尿酮强阳性。

?晚期: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重度脱水,休克;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昏迷;心律失常;呼吸深快、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7.1)?此外,由感染所诱发或伴有伴发症者则其临床表现视感染部位、或伴发症的不同而定。

4、酮症酸中毒的处理

胰岛素缺乏,因此治疗关键首要的是迅速补充胰岛素,来纠正此时的急性代谢紊乱所致高酮血症和酸中毒。目的:达到血糖快速稳定下降,而不出现低血糖。密切监测血糖。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液体中加入胰岛素,按0.1U/Kg.h 小剂量持续静滴或静脉泵入。酮体消失前胰岛素用量为4~6U/h,使血糖每小时下降3.9~5.6mmol/L。酮体消失后胰岛素用量为2~3U/h,使血糖维持于13.9mmol/L,以免低血糖及脑水肿。可快速稳定降低血糖,并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产生

(2)补液:本病常有较严重的失水,需给予大量补充。补液是治疗的关键。

同时大量补液有利于酮体的排出。如患者无心功能衰竭,应快速补液,在2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第2-6小时约输入1000-2000ml,第一个24小时输液量约为4000-6000ml,严重失水者可达6000-8000ml。(具体补液的方法见教材)

(3)纠正电解质紊乱:酮症酸中毒患者易出现低钾、低钠。

钾丢失的原因有:

(1)酸中毒时机体组织分解代谢亢进,大量钾离子从细胞内释出。(2)渗透性利尿排出大量钾离子。(3)食欲不振、呕吐导致钾丢失。(4)酸中毒时肾小管细胞排泌氢离子和制造氨的功能受损,致肾小管内钾钠交换增加,钾丢失更多。

钠丢失的原因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钠亦可大量丢失,尿中失钠可相对多于失糖,胰岛素治疗后可迅速恢复。

(1)渗透性利尿使钠的再吸收受到抑制。(2)排出酮体时带走大量钠离子。

(3)一部分销离子进入细胞内补充丢失的钾离子。(4)厌食、呕吐、恶心及摄入不足

补钾。根据治疗前血钾的水平及尿量补钾。(具体方法见教材)。

(4)纠正酸中毒:轻、中度酸中毒一般不积极补碱,当PH<7.0,二氧化碳结合力<8.984mmol/L时才补碱,可用补充5%碳酸氢钠,0.5ml/Kg。

(5)治疗并发症:积极抗感染、纠正脱水、休克、心衰等。

6.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1)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尤其注意血压、体温及呼吸的形态、气味。②尿量的变化,记录出入量。③监测血、尿糖,血、尿酮体,电解质,肾功能及血气分析。

(2)遵医嘱补液,给予胰岛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昏迷护理:对于昏迷者应加强口腔、皮肤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防止血栓性静脉炎及肌肉萎缩,防止病人坠床受伤等。

情景二

2012年,患者因头晕、乏力,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空腹血糖9.7mmol/L,糖化血红蛋白8%(正常值:4%~6%) 血肌酐450umol/L(正常值男性:44-133umol/L女性:70-108umol/L小儿:25-69umol/L)

,尿蛋白++。

近2个月(2013年10月)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纳差,到海医附院就诊,检查示血尿素氮55mmol/L、血肌酐 900umol/L、血红蛋白 56g/l,在门诊行血液透析治疗2次。2013年12月5日,为行腹膜透析收入肾内科治疗。

入院后查体:体重:65kg,体温:37.2℃,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0/90mmHg,患者神志清。患者呈贫血面容,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血常规、生化、电解质及肾功能结果示:白细胞 7.6×109/L,血红蛋白 56g/l,血小板 15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6.5%;葡萄糖9.25mmol/L,β-羟丁酸0.3mmol/L (<0.7mmol/L),白蛋白23g/L,甲状旁腺素11.2 pmol/L (正常值1~10pmol/L),钾 5.13mmol/L、钠135.3mmol/L、钙 1.83mmol/L (正常值2.25---2.75mmol/L)、镁0.94mmol/L、氯 95.9 mmol/L、磷 1.81 mmol/L(正常值0.97~1.61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5.3mmol/L,血肌酐 1290 umol/L(正常值男性:44-133umol/L女性:70-108umol/L小儿:25-69umol/L),血尿素氮25mmol/L (3.2-7.1mmol/L),尿蛋白+++。

医嘱:继续目前血液透析、护胃、补充必须氨基酸、促进造血、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胃肠排毒、降压、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术后规律腹膜透析治疗。

问题1:结合情景一,分析患者病情变化,特别各项检查指标的变化及意义,并判断患者的病情

问题2、目前患者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采取哪些护理措施(重点饮食护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 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根据,应注意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加测餐后血糖,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的葡萄糖负荷量成人为75g,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服糖前及服糖后30、60、120、180分钟测定血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不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 1.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 (200mg/dl )。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 mmol/L (126mg/dl )。 3.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75g 葡萄糖后2 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 。 以上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2、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推荐诊断标准(即将废除)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 4、您知道糖尿病分哪几类吗? 目前通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类方法,临床类型分为糖尿病Ⅰ型、Ⅱ型(BM)、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妊娠糖尿病(GDM)糖尿病风险者4种。 (1)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下,但成年和老年也可得,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多数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对胰岛素很敏感。 (2)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为40岁以上,儿童也有此型的,发病缓慢,病情较轻,不依赖外来胰岛素为生,在感染和应激时,可

糖尿病(肾病)PBL案例及参考答案

情景一 李先生今年64岁,退休干部。2006年11月无明显诱因尿量较多,每天尿量约3500ml,经常感到口渴,饮水增多,到当地医院就诊,门诊空腹血糖为8.5mmol/L,身高1.70m,体重80kg。门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嘱患者调整饮食,适量运动,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情况,定期复诊。 问题1: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制定饮食、运动计划,你认为应给予哪些降糖药物,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三个月后,李先生来复诊,空腹血糖为3.5mmol/L,餐后2h血糖为12.5mmol/L,体重:70kg。医生询问患者三个月的血糖变化情况,患者未定时监测血糖,医生还询问李先生平时是否有心慌、出冷汗。患者记得曾有过数次餐前出现饥饿、心悸、出冷汗症状,因此,他早餐总是吃很多,以免中餐前出现饥饿。 问题2:根据案例,你认为患者出现什么情况?应如何指导患者进行预防和处理? 两年后(2008年),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乏力,随后出现恶心、呕吐1天,患者精神疲倦,呼吸深快,伴有烂苹果味

,就诊于海医附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8.2℃,脉搏:13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18/78mmHg,患者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对答切题。患者肢端皮肤触觉正常,10g尼龙丝实验阴性。测随机血糖为30mmol/L。急查血常规、电解质及肾功能,结果显示:白细胞 12.6×109/L,血红蛋白 90g/l,血小板 2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6.5%,钾 3.76mmol/L,钙 2.04mmol/L(正常值2.25---2.75mmol/L),葡萄糖 24.21mmol/L,β-羟丁酸4.85mmol/L (<0.7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6.5mmol/L(正常值23~31mmol/L),血肌酐 130 umol/L(正常值男性:44-133umol/L女性:70-108umol/L小儿:25-69umol/L),血尿素氮7mmol/L (3.2-7.1mmol/L),尿蛋白±。医嘱: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补平衡液,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抗感染,奥美拉唑护胃,吸氧2升/分,病情稳定后出院。 问题3:根据案例,你认为患者出现什么情况?分析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医嘱:胰岛素治疗为什么选择静脉滴注?治疗期间应注意什么?为何要补液?如何补液?急救过程护士应该如何配合及护理? 【教师指导参考答案】 一、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三多是指: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

表1

表3 医生诊断您患糖尿病的根据 目前临床使用的标准是按照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订的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糖尿病: 1.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及典型三多一少等)空腹血糖两次超过或等于7.8mmol/L。 2.有糖尿病症状,一天内任何时候血糖超过或等于11.1mmol/L。 3.疑有糖尿病者,应作口服8.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或等于11.1mmol/L。 新诊断标准〔美国糖尿病学会(ADA,1996)新建议〕 以空腹血糖(FBG)诊断: 正常:FBG<6.1mmol/L 空腹血糖异常(IFG):6.1mmol<=FBG<7.0mmol/L 糖尿病(DM):FBG>=7.0mmol/L 血糖正常值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诊断条件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静脉(血浆) 糖尿病空腹≥ 6.1 ≥ 6.1 ≥ 7.0 服糖后 2h ≥10.0≥11.1≥11.1 糖耐量受损空腹 < 6.1 < 6.1 < 7.0 服糖后2h 6.7~10.0 7.8~11.1 7.8~11.1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 5.6~ 6.1 5.6~ 6.1 6.1~ 7.0 服糖后2h < 6.7 < 7.8 < 7.8 二:血糖正常值参考 1,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病例分析

一、病例分析: 王XX,女,56岁, 主诉:反复泡沫尿两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当时查尿常规示:pro(2+),RBC(3+),后于肾炎康复片、中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自诉尿pro波动于+~2+,RBC(-),近一周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故来院就诊。刻下:患者小便混浊,小便乳白如脂膏,精神萎靡,消瘦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胃纳一般,便溏,夜寐尚安。 查体:T 37℃P72次/分R 18次/分BP 150/100mmHg。 神清,精神一般,皮肤粘膜未见黄染,颈静脉无怒张,心率72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红,脉沉细。 辅检:尿常规:pro(2+)。24h尿蛋白定量1、2g。血钾5、2mmol/L。肾功能:尿素5、4mmol/L;血肌酐162umol/L;尿酸333umol/L。血脂:TG 1、5mmol/L,TC 4、8mmol/L。空腹血糖9、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血浆白蛋白38g/L。 进一步问诊: 诱发因素:两年前及此次发病(如劳累、剧烈运动、发热、食物、药物等)。若有发热,多久后发病。 主症特点:泡沫尿就是一过性还就是持续性;就是否有肉眼血尿 伴随症状:有无口干、多饮、多尿等;有无关节红肿热痛、畸形;有无皮疹;有无体重减轻;有无发热、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无腰酸腰痛等;就是否有口苦,尿道有灼热感;有无小腹坠胀,劳累或进食油腻则发作加重等。(结合十问歌)。 诊疗经过(略) 既往史:就是否有泌尿道感染、一过性蛋白尿、血尿病史等,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 过敏史:有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家族史:就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 进一步查体:颜面部及眼睑就是否有水肿?肾区叩击痛?肾脏就是否可以触及?输尿管点压痛?腹部体检? 进一步辅助检查:ANA 、ENA、ds-DNA、C3、C4、ANCA;肿瘤指标;肝功能、三对半;血常规、凝血功能;β2-MG、尿MA、尿RBP、尿NAG酶;尿沉渣、尿相差、中段尿培养;B超、CT、造影、甚至膀胱镜;肾穿刺、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等。 二、完善病史: 王XX,女,56岁, 主诉:反复泡沫尿两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当时查尿常规示:pro(2+),RBC(3+),后于肾炎康复片、中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自诉尿pro波动于+~2+,RBC波动于+,近一周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故来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素予以诺与灵30R(早16u 晚8u)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欠佳。有无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此次发病以来,有无关节红肿热痛、畸形;无皮疹;无体重减轻;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刻下:小便混浊,小便乳白如脂膏,口干多饮,消瘦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胃纳一般,便溏,夜寐尚安。 过敏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查体:T 37℃P72次/分R 18次/分BP 150/100mmHg。 神清,精神一般,正常面容。皮肤黏膜未见紫癜及黄染。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 的。 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通常的作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新选.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 近20年以来,国际上对糖尿病病因以及并发症方面研究取得了大量成就,加深了对糖尿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于1996年和1997年先后提出了对现行WHO1980~1985年的诊断和分型的修改。WHO1999年咨询报告和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 (IDF-WPR)委员会正式认可了这些修改。中华糖尿病学会也于1999年正式采用这一新的诊断标准和分型,并于当年开始实施。 在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中降低了空腹血糖的指标,并提出了空腹血糖损伤(IFG)概念。降低空腹血糖标准是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提出的,他们发现空腹血糖 7.8mmol/L时,餐后2小时血糖多在12.8~13.9mmol/L之间,与原来餐后2小时的血糖标准(11.1mmol/L)不能吻合。修改后的血糖标准使空腹和餐后2小时得到了统一。同时也有利于及时发现糖尿病。这里特别说明的是IFG和糖耐量损伤(IGT)都是介于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一种状况。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为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FPG)<6.11mmol/L并且餐后2h血糖(2hPG)< 7.77mmol/L,为正常。

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 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 在我国医生在作出诊断时往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考虑,如果有症状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达到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如果完全沒有糖尿病症状,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达到上述标准,才可以判为糖尿病。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

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近况 院(系):医学院 专业:护理学 学号: 2007143898 姓名:丁孟君 指导教师:李玉琴 完成日期: 2011年 05 月 31 日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近况 班级护本07-3 学号 2007143898 姓名丁孟君 指导老师李玉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明显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已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20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25%-42%,中国为13.5%[1]。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的目的是减慢肾病的进展速度,预防高血压和血脂代谢紊乱等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随着血液净化技术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国家对慢性肾病功能不全患者给予特殊照顾,血液透析患者明显增多[2],然而很多研究证实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治疗比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存活率低、并发症多[3],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血管通路、饮食、并发症等护理有望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1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现存问题 1.1 心理问题 1.1.1 否认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尚不可根治,傅美英[4]等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20%-50%存在心理障碍,当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进行透析时就会产生一些常见的明显的心理反应,最初的反应是“否认”,他们常常会怀疑医生是否诊断错误, 更不能接受透析治疗这一现实。许多患者及家属缺乏对透析治疗方法的认识,拒绝接受治疗。在透析治疗中, 部分患者心理比较脆弱, 担心并发症发生,在治疗时,忧虑重重,精神紧张。 1.1.2 焦虑与抑郁曹宁等[5]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评定发现,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检出率较高。陈丽娜等[6]研究报道,糖尿病肾病患者女性中情绪症状的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男性的35.3%。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受疾病的长期折磨深感身心疲惫,高额的治疗费用,加上透析治疗时离开家人,患者的活动范围又受到限制,患者常处于寂寞、孤独、空虚、苦闷之中,甚至有度日如年之感。 1.2 血管通路问题 1.2.1 血管通路常见问题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较好的血管通路并被广泛使用,张凡等[7]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发生率很高,又加上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受高血压,高血脂的影响,导致血管弹性差、壁厚、脆性大,故内瘘成熟慢,手术后血管成熟率低。 1.2.2 血管通路特殊问题血管通路的问题在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特别是伴有糖尿病患者中 有其特殊性[8],凌娜[9]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诱发血栓和瘘管闭塞的发病率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侯建丽[10]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动静脉内瘘的1年成活率为70%,2年成活率为65%,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成功率低,感染率高,极易发生内瘘栓塞。 1.3 饮食问题 1.3.1 糖尿病肾病初期饮食问题樊钧寿[11]研究显示,初期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患者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平衡膳食,这就要求患者饮食习惯和行为方面都要有所改变,还要提高对特殊饮食的顺应性。 1.3.2 糖尿病肾病末期饮食问题黄宁[122]研究显示,糖尿病的饮食护理原则是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均衡各种营养素的含量,进高纤维和低脂肪饮食,而尿毒症的饮食则以高热量,优质蛋白为基本原则,这就容易造成因热量不足动用机体自身的蛋白质,使肌酐、尿素氮升高,加重病情。肾脏损害时,磷的排泄会减少,导致血磷升高,而且对维生素D3的合成

最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最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的诊断*二、糖尿病的症状*三、糖尿病的饮食禁忌 糖尿病的诊断1、血糖的测定 为确保血糖值具参考价值,检验血糖时宜空腹,空腹血糖多 于餐后8-10小时进行,因此多于早上醒来时进行。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糖的主要依据,目前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取血测的血糖值,即为空腹血糖。正常人进食后,血糖上下波动在一定范围内。进食后测的血糖值,即为餐后血糖。糖尿病人主要检查餐后二小时血糖。临床正常值: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3 mmol/L ~ 5.6 mmol/L (60mg/dl ~ 110mg/dl),餐后二小时血糖为7.8 mmol/L (140 mg/dl)。 2、尿液的查看 在正常人的尿中有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但24小时内不会超 过20毫克,但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从尿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当24小时尿白蛋白的排出量为30-200毫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有这种情况就需呀多加注意了。 3、相关抗体的检查 有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氟酸脱羧酶抗体等相关抗体的出现,这些抗体的出现说明了患者体内存在着针对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若抗体阳性者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测

定意义较大,如果发病已较长时间,抗体可能转为阴性。还有一个就是胰岛素庀赴置诘囊鹊核卦杀幌嘤Φ拿杆馍梢鹊核睾虲肽,因此血胰岛素和C肽都能反映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胰岛素的测定会受到一些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例如测定注射过胰岛素或正在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而C肽的测定则相对稳定。 糖尿病的症状1、出现手脚麻痹、发抖的情况。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应多加预防骨质疏松。 2、有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等相关症状的出现。糖尿病会感到容易疲劳,全身倦怠无力。没有从事劳动或体育运动,身体常常无原由地感到疲惫不堪,感到双腿乏力,膝盖酸软,尤其是上下楼梯的时候;感冒后经常长疖疮或血压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气味,此时就该及早去医院检查了。 3、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 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 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正常人的饭后血糖小于7.8. 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1.7~2.8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低血糖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Ⅰ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病人可有单瘫,偏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类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在轻度低血糖发作期间,你可能出现下列的某些症状:发抖,震颤,心悸,神经质,出汗,寒战和湿冷,心搏加快,焦虑,头晕以及极度饥饿.这些都是由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轻度低血糖往往不会影响你的大脑,因此,你应该能够识别出这类症状,并进行自我治疗. 1)对于低血糖的预防:1.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食,当活动量增加时,要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别忘记按时吃饭,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也应及时加餐。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特别要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3.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应用。4.注意营养,多吃蔬菜水果.5.生活,作息,饮食有节制有规律.6.多做运动,保持心情愉快.7晚上睡觉时将头部垫高.8不要再闷热或干燥的环境下站立太久. 2)当低血糖急性发作时:1.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用白糖或红糖25--50克,用温开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克,或水果1--2个,一般10分钟后反应即可消失。2.低血糖反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慢慢喂食。如服糖10分钟仍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并给予吸氧,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1毫克,15分钟内意识应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等,预防下一次反应性低血糖。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血糖偏高 当血糖高于正常时称为高血糖症。如果这种状况持久存在,对人体的各部分均有害。病人会感到全身不适,常有疲倦、口渴、大量饮水、大量排尿等表现。如情况严重,应尽快就医。 使血糖变得过高的常见原因有: (1)所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 (2)运动量明显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3)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 (4)过度肥胖; (5)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 (6)低血糖后出现反跳性高血糖被称为SOMOGYI现象;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 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 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 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

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 克/24 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通常的作 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检测者将根据尿白蛋白的浓度、尿量及留取尿样的时间(分钟)计算出每分钟的尿白蛋白排出率。因此,准确记录留尿的时间和尿量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是很重要的。 ②随机留尿法:随机留取一次尿样本,同时检测尿中的白蛋白及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具体如下:1,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lo/升。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7.0mmol/升。3,糖耐量试验的餐后两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ol/升。以上三点满足任何两点均可诊断,但每一点均需在另外一天加以证实。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 11.1mmol/L,糖尿病。或 2.空腹血糖(FPG)≥7.0mmol/L,糖尿病。 根据空腹血糖的测定结果来选择药物 根据空腹血糖的测定结果来选择降糖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若空腹血糖小于7.8mmol/L,首先选用不致低血糖的药物:二甲双胍(格华止)、阿卡波糖(拜唐苹)。如果您以餐后高血糖为主,更适合服用阿卡波糖(拜唐苹)。在治疗之初,可采用中等剂量:二甲双胍(格华止)每次250-500mg一日3次,或阿卡波糖(拜唐苹)每次25mg一日3次,。 若空腹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如果体型正常或消瘦,您可选用小剂量的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吡嗪(瑞易宁)控释片5mg或格列美脲0.5-2mg每日1次,或格列齐特(达美康)每次40mg或美吡达每次2.5mg或优降糖每次1.25mg,每日2次;如果您严重肥胖,适宜选用二甲双胍(格华止),每天1500-2500mg,分三次服用。 若您的空腹血糖超过11.1mmol/L,选择药物同上面一样,但剂量需要加大:格列吡嗪(瑞易宁)控释片每日5-10mg、或格列美脲每日4mg、或格列齐特(达

美康)每日160mg或优降糖每日5mg、或二甲双胍(格华止)每天1500-2500mg。 在选用磺脲类降糖药物时,要警惕发生低血糖反应。 如果血糖更高,则应该首选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一是血糖高、尿糖高造成的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体重减少;另外一个是并发症造成的症状,如糖尿病肾病、足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的唯一诊断就是血糖,而不能拿尿糖来诊断。 ★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 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 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 /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④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 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 ①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②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③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温馨提示:控制饮食、运动、药物、了解糖尿病知识、定期血糖监测被称为糖尿 病防治的“五驾马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对前四项都做得很 好,可唯独遗漏了定期血糖监测。事实上,若血糖监测不佳,并发症的发生就会提前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芈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腿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可正常或偏高。 羇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芄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莈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芆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莄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尿中蛋白排出增 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 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 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 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临床糖尿病肾病 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 羃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蒈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蚆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肆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螁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通常的作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检测者将根据尿白蛋白的浓度、尿量及留取尿样的时间(分钟)计算出每分钟的

最新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版)

最新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版)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要原因。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国内的内分泌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共识。该共识近日发表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主要内容如下。 一、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诊断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以往用DN(diabetic nephropathy)表示,2007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NKF/KDOQI。该指南建议用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取代DN。201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NKF 达成共识,认为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 ml·min-1·1.73 m2 或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 持续超过3 个月。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diabetic glomerulopathy)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肾脏病理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K-W (Kimmelstiel-Wilson)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糖尿病还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微血管病变,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出球动脉透明变性或肾微血管硬化等,这些改变亦可由其他病因引起,在诊断时仅作为辅助指标。 目前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有尿白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表现为尿白蛋白阴性,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但目前仍缺乏比尿微量白蛋白更可靠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指标。 (一)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依据 1. 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其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AER)或ACR。个体间UAE 的差异系数接近40%,与之相比ACR 更加稳定且检测方法方便,只需要检测单次随机晨尿即可,故推荐使用ACR。 尿白蛋白排泄异常的定义见表1,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 个月内复查,3 次结果中至少 2 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 内剧

糖尿病肾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肾病诊疗 1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2007年2月,美国国立肾脏病基金(National KidneyFoundation)发表的枟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临 床实践指南及专家建议枠(下称“指南”)指出,既往 临床常用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 DN)这一专业术语应被“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disease,DKD)所替代。DKD是指临床考虑 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如经肾穿刺病理检查证 实则称为糖尿病肾小球病变(diabeticglomerulopa- thy),但是在内分泌界的指南中并没有对DKD这个 名词特别重视,中文名称就更不用说了。 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参照1型糖尿病肾损害 改变进行分期。1型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改变首先 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肾脏体积增大;然后肾小球基 底膜轻度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再者肾小球基 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 样变;随着肾小球病变加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 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最后出现肾衰竭。一系 列的病理改变对应出现的临床指标分别是正常蛋白 尿,持续出现的尿微量蛋白(30~300μg/d),继而 持续大量蛋白尿(>300μd/d或尿蛋白>0畅5g), 最后血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 低,尿毒症相关的临床表现。 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组织撰写的 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中正式提出了 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及分期。经过多次修改 和确认,CKD取代了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损 伤(CRI)等名称,成为对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肾脏疾 病(病程>3个月)的统称。 指南推荐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和分级参照 CKD分级(表1),根据患者的CKD分期制订定期监 测的项目和治疗的计划。 表1临床常用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及建议 我国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 GFR(ml/min)分期描述 KDOQI分期 GFR[ml/(min·1r .73m2)]分期描述 临床建议 ≥90S 正常治疗合并症;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心血管疾患危险因素 50~80代偿期60~89肾功能轻度下降估计疾病是否会进展和进展速度

糖尿病新诊断标准1999who

糖尿病最新诊断标准(1999年WHO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以下诊断标准是1999年WHO、IDF 公布,同年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认同,并建议在中国执行。 【诊断要求的几点说明】 (一)确诊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二)可排除糖尿病: 1、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低减(异常)---IGT;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IGT和IFG可以说是一种正常人向糖尿病的过度状态,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据有关研究报道,每年5-8%的IGT者将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此外IGT 者发生心血管病变,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的危险性也大大提高。 2、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 【注释】 1、严重症状和明显高血糖者,要求血糖值超过以上指标即可确诊。 2、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

3、无症状者不能依一次血糖值诊断,必须另一次也超过诊断标准。 4、儿童糖尿病多数症状严重,血糖高,尿糖、尿酮体阳性,无需做糖耐量试验,少数症状不严重者,则需测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 5、以上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血糖值。如果是指尖全血或静脉全血空腹正常血糖值应该为6.1mmol/L.

糖尿病的判断标准

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1型和2型糖尿病病因因素如下: (1)1型糖尿病病因 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1型糖尿病环境因素: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体内的胰岛素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 (2)2型糖尿病病因 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 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型糖尿病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指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一般不明显或仅有部分病患表现,而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 检查 糖尿病的检查 糖尿病的检查采样一般是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检查项目包括如下: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但是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尿糖也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可稳定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基化血清蛋白(GHb)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 7.8mmol/L,当空 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 ?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 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 正常人的饭后血糖小于7.8. 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1.7?2.8 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 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低血糖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 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 , 病人可有单瘫,偏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 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类低血糖的治疗方法在轻度低血糖发作期间,你可能出现下列的某些症状:发抖,震颤,心悸,神经质,出汗,寒战和湿冷,心搏加快,焦虑,头晕以及极度饥饿?这些都是由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轻度低血糖往往不会影响你的大脑,因此,你应该能够识别出这类症状,并进行自我治疗? 1)对于低血糖的预防:1.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食,当活动量增加时,要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别忘记按时吃饭,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也应及时加餐。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特别要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 3.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反 应时应用。4.注意营养,多吃蔬菜水果.5.生活,作息,饮食有节制有规律6多做运动,保持心情愉快.7晚上睡觉时将头部垫高.8不要再闷热或干燥的环境下站立太久.2 )当低血糖急性发作时:1.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用白糖或红糖25--50克,用温幵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克,或水果1--2个,一般10分钟后反应即可消失。2.低血糖反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 慢慢喂食。如服糖10分钟仍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并给予吸氧,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1毫克,15分钟内意识应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