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33卷第2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33(2):198~202 2002年6月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une2002

文章编号 1005-9369(2002)02-0198-05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永刚,文景芝,郝中娜

(东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要:植物源农药因其低毒、低残留、与环境和谐、符合现代环保和人们健康的要求而越来越引

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近几年掀起了一个研究开发植物源农药的高潮。目前,对于植物源农药在植

物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但在植物病害研究方面尚处初级阶级,在药剂的类型、活性

成分、作用机理等方面已有初步进展,并开发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新产品,但也存在许多急待解决

的问题。文章对上述诸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关 键 词:植物源;杀菌剂;植物病害;展望

中图分类号:S482.2+8,S432 文献标识码A

0 前 言

近半个世纪,随着化学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水中及土壤中富集,一部分有害物质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及人畜体内,严重污染农产品和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极大促进了无污染、无公害安全食品的生产和贸易活动,在全球范围迅速开展起来,为生物防治成为实施有害生物治理(IPM)的重要手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近年来,生物药剂因其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影响小,逐渐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热点。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植物农药、微生物农药

收稿日期:2001-09-17

此课题为省教育厅重大资助项目 合同号:9551Z001和抗生素等。但微生物农药和抗生素防治对象单一,生产工艺要求高,不易保存和运输,且受环境影响大,数年来研发进展缓慢。近两年,针对植物病害的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重视,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1977年Swain认为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00000种,其中的大多数化学物质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酚类、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均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2〕。Wilkings和Board于1989年撰文报道有1389种植物有可能作为杀菌剂,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化合物〔3〕。因此,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与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本文将对植物源杀菌剂的药剂类型、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及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一定的阐述。

1 植物源农药的剂型及活性成分特点

1.1 单一剂型

这类剂型中活性物质研究较为深入,已有一些明确了其中的有效杀菌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对300余种中药进行过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了600余种活性单体化合物,大多数为生物碱、黄酮、萜等低极性的化学成分,近年来对极性较大的和水溶性的成分如皂形甙、鞣质、多糖等亦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4〕。

大蒜的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具有广谱抗菌抑菌活性,不但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而且对真菌、线虫也有较好作用。库拉索芦荟中分离出的酚性与非酚性成分的抗菌活性与新霉素、四环素相匹敌〔5〕。麻黄(Ephedra sinica)油、细辛(Asar um heter otropoides var, mandshuricum)油两种挥发油对供试的Alternaria panax,Phytophthora,Rhizoctonia solani等几种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6〕。从厚朴树的自然落叶中提取总酚化合物,对禾赤色镰孢霉(Fusarium graminear 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10种真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盆栽和大田试验均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7〕。

1.2 复方剂型

这类剂型杀菌效果较单一剂型明显增强,是今后研究和开发发展的重点。现在一般多采用复方中草药,一味中草药中就含有很多化学成分,一个由十几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可能相互反应产生新的物质〔8〕。因此应利用中草药的配伍增效作用,积极开发克服单一剂型药效不高、疗效缓慢的药剂。

从茶叶中提出的茶皂素作为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湿润剂,能使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湿润性、pH、悬浮率等各项指标都能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而且还具有杀菌作用〔9〕。这对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具有极大的价值。

甘肃省三川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出一种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无公害农药2.5%生物碱拌种剂,含有黄酮、糖苷、毒蛋白等多种生物碱。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拌种剂对瓜类蔓枯病、碗豆腐皮镰刀菌、小麦及玉米镰刀菌等99种病菌孢子的抑制率达89.8%~100%〔10〕;浙江省博杰科技有限公司专利产品“植保101。“植保102”“植保103”是依据人与植物的生理共性,利用嫁接的方法理论,从白芷、泽兰、苦参等20多味中草药中采取高科技技术生产的杀虫剂、杀菌剂,对植物因真菌引起的腐烂、根腐、锈病、黑星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 植物源杀菌剂的活性类型

根据植物病害的种类一般将植物源杀菌剂分为4类:

2.1 抗真菌

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Regel)、穿心连(Androg raphis paniculata Ness)、大黄(Rheum of f ic inale Baill)、大蒜(Allium sativum L.)、夹竹桃(N erium oleander L.)等。

2.2 抗病毒

商陆(Phtolacca acinosa)、甘草(Glycyrr hiza uralensis)、连翘(For sythia suspense)、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红花马齿苋(Por tulaca splendens)、红叶藜

(C.r ubr um L.)等。

2.3 杀线虫

大蒜(Allium sativum L.)、穿心连(Androg raphis paniculata Ness)、苦楝皮(Azadir achta indica Adr.Juss)、常春藤(H edera helix L.)、烟草(N icotiana tabacum

?

199

?

第2期李永刚等: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4 抗细菌

大蒜(Allium sativum L)、穿心连(Androgr aphis paniculata Ness)荆芥(Fineleaf Schizonepeta)、洋葱(Allium cepa. L.)、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半枝莲(Scutellar ua barbata D.Don)等。

具有杀有害生物活性的植物常兼有多种活性。如有的植物既抗真菌、又能抗细菌、杀线虫和其它害虫。由此可见植物源杀菌剂对靶标具有广谱性。

3 植物源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该方面的研究多采用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如抑制菌丝生长、抑制游动孢子的产生、附着胞形成及侵入丝形成、对线虫的致死率、对病毒的病株抑制率及体外钝化效果等;对寄主的作用,如诱导寄主产生抗性、增强寄主的生长及繁殖能力、保鲜及贮藏能力等。

在抗真菌天然药物方面,有关聚烯和核苷的研究仍然活跃,脂肽类化合物通过抑制活力细胞壁多聚体,1,3-A-D-葡聚糖的合成,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丙氨酸外消旋酶抑制剂,如pradimicin类化合物结合真菌表面甘露糖蛋白中的糖部分,导致细胞内钾离子的渗露和细胞形成的严重改变〔11〕。

采用纤维素膜技术研究大蒜、洋葱、大黄及中草药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的产生、附着胞形成及侵入丝形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提取物免疫处理种薯,诱导成株抗病性、增加块茎的产量进行研究,一些植物提取液取得了显著效果〔12〕。

许多科学家已在应用植物和杂草的提取液来防治植物线虫方面作了大量出色的工作〔13-14〕。从500多种有记载的杀线虫和昆虫的中草药中挑选58种进行筛选试验。研究表明,这些提取液经处理后直接作用于线虫,其中,22种中草药能杀死根结线虫Melodogyne javanica,26种对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vulnus有很强的药效,其中9种明显杀死它们〔15〕。这种杀线虫的能力一般认为是来自植物本身的化学成分,因为这些筛选的植物都是驱杀蛔虫、昆虫、螨等的作用。

刘学端等从600多种植物中筛选,复配了一种对烟草花叶病防效较理想的药剂MH11-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H11-4的防病机理表现在体外钝化病毒、体内抑制病毒增殖和诱导烟株产生抗性三个方面〔16〕。随着研究手段的日臻完善,许多天然抑制剂有效成分得到分离并纯化,这种抑制剂对靠机械传播的病毒特别有效。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高等植物中,抑制病毒的有效成分大多属于碱性蛋白或蛋白类似物,诸如多肽、酶等。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天然抑制剂主要是使病毒粒子的蛋白凝聚和蛋白合成受阻,从而使病毒不能复制。从香茹中提取的苯恩特明对T MV的抑制作用,可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凝聚,这表明是其外壳蛋白引起某些变性造成的〔17〕。

总之,植物源杀菌剂对植物病害作用机理仅限于初步了解,其真正的作用机理还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4 存在问题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机理方面的研究仅是探索阶段,没有明确的方式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明确并深入;植物源农药由于其见效慢的特性,在市场中推广受到了限制;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为植物的一类或几类次生代谢物质,其种类、含量受自身遗传因子、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会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变化,并且活性成分在植物不同部分含量亦不同,

?

200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第33卷

成分对光和热不稳定,这给植物源杀菌剂开发利用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有效成分复杂,一般不容易确定和检测,不利于商品注册和形成产品。

5 展望

由于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是一个近年来才引起众多科学家观注的热点,因此许多内容不是研究太少,就是尚属空白,笔者根据自己的初步试验和对中草药及农药的了解,提出一些研究方面的设想:作为天然植物的提取液在作用于寄主时,其渗透能力、延展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应设法采用植物源助剂和化学药剂中的助剂来增加渗透能和延展能力,充分发挥药效;依据人与植物生理共性,利用一些成型的防治人类病害的复方中草药转移到植物病害上来,筛选出适于植物病害的配方药剂;植物源农药直接作用于寄主,在寄主体内可能会导致新活性物质的产生,可以用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析鉴定,其在植物体内的传导途径及作用靶标可以通过同位素示踪等方法,深入研究其机理;无论对人类病害还是植物病害,关键是药物的活性物质,鉴于此在药物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在药物的研究开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以活性先导分离技术获得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新颖骨架结构化合物,而进行结构修饰与改造,探求构效关系,获得更好的化合物,进行半合成或全合成,并将其开发成为新药物〔4〕。

参 考 文 献

〔1〕 江绍玫.植物源无公害农药研究开发现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1):140-142.

〔2〕 操海群,岳永德,花日茂等.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1):40-44.〔3〕 吴轶青.使用天然抗菌化合物保护作物〔J〕.农药译丛,1996,18(3):9-12.

〔4〕 果德安,陈道峰,邱峰.我国中药基础研究现状与未来应重点研究的领域.药学科学前沿现状与发展方

向〔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17-123.〔5〕 杨令家,谷宏伟,魏顺.芦荟药材情况分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7,8(3):245-246.

〔6〕 张国珍,攀瑛,丁万隆等.麻黄和细辛挥发油的抗真菌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1995,22(4):373-

374.

〔7〕 赵纯森,黄俊斌,周茂繁.朴叶中抑菌活性成分鉴别及其防病效果〔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

(4):373-377.

〔8〕 王本祥,王秋丽.中药成分研究的新思路〔M〕.药理学进展,科学出版社,2000:10-18.

〔9〕 夏春华,杨钟鸣,朱柏荣等.茶皂素在农药工业中应用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00,20(2):82-88.〔10〕 张建国.植物源农药及其发展前景〔J〕.烟台果树, 2000,(2):3- 5.

〔11〕 郝小江,沈月毛.我国未来的天然药物研究〔M〕.

药物科学前沿现状与发展方向,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0:85-89.

〔12〕 将继志,史娟,赵丽坤等.几种植物提取物诱导马铃薯对致病疫霉的抗性〔J〕.植物病理学报,2001,31

(2):145-151.

〔13〕 FERRARI C,BARBIERI L,ST IRPE F.Effects of some plant ribosom e inactivating proteins on

ribosomes from M usca dom estca〔J〕.Comparative

B 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1991,100B:223-

227.

〔14〕 MacGUIDWIN A E,LAYNE T L.Response of nematode communities to sudangrass and sorghum

-sudangrass hybrids grown as green manure cropa

〔J〕.Journal of Nematology,1995,27:609-616.〔15〕 郑良,Howard FERRIS.58种中(草)药对植物寄生线虫M elodogyne javanica和Praty lenchus vulnus

的药效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1,31(2):175

-183.

〔16〕 刘学端,肖启明.植物源农药防治烟草花叶病机理初探〔J〕.中国生物防治,1997,13(3):128-131.〔17〕 王利国,马祁.天然产物对植物病毒的抑制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2000,16(3):127-130.

?

201

?

第2期李永刚等: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The state of researching and expectation

of pesitcides made from plant

in the plant disease

LI Yong-gang,WEN Jing-zhi,HAO Zhong-na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 gjiang 150030PRC)

Abstract :Funycides made from Green Plant is paid more attention by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due to its lower toxicity ,lower deposition ,accordance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need of the moder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uman health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it has been brought to a climax to research and exploit Fungcides made from Green Plant.At present,U sing Pesitcides in the Plant Pest made from Green Plan is well known.But it is only a beginning about the plant disease ,which has had some development about the main activity tipes ,activity ingredients,action theories and a series of new products have been exploited.And some problems are waiting for answers.All aspects above will be showed in the paper.

Key wor ds :made from Green Plant ;fungcides ;plant desease ;expectation

作者简介:李永刚,男,1975年生,硕士,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师植物病理专业,主

要从事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的研究。

?

202?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第33卷

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剂除臭原理

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剂除臭原理 植物液除臭除味剂是采用纯天然植物原料,引进先进技术,利用中和相杀原理,从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液中配制成除臭除味工作液来消除空气中的异味,尤其是由有机物散发的恶臭。其重要特点是能够迅速消除臭味而不是暂时的掩盖臭味。 百芬百植物液除臭除味剂由纯天然植物提炼,对人体无毒无害,不会引起皮肤或呼吸系统过敏等各种不良反应,是可靠的、符合国际健康标准的环保产品。 植物液除臭除味剂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工作场合和公共场所,不同的异味源,有针对性的设计工艺,清除异味,保持空气环境清洁。 【成分】 主要成分包括:植物压榨液提取液、天然活化多糖、生物表面活性剂、混合植物精油等。 【应用场所】 造纸厂、制药厂、食品厂、屠宰厂、豆制品厂、养殖场、动物园、污水处理厂、污水池(沟)、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卫生间、饭店、厨房等产生臭味的场所。 【功能作用】 * 促进有机污染物分解,降低净化水质; * 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能力; * 消除环境恶臭,抑制有害病原菌增殖; * 减轻场所臭味、清理下水管道异味。 【使用方法】 1、喷雾除臭(适用于空旷范围内的场所异味处理) 以垃圾填埋场厂为例,在垃圾坑的上方安装喷淋装置,每天向倾倒垃圾喷雾除臭剂工作液。 其它恶臭问题的处理与上述使用相似。 2、喷淋除臭(适用于工业废气及生活废气的异味处理) 以造纸厂车间为例,在工业废气的收集装置后使用喷淋塔除臭,根据异味的成分不同,可选用多级喷淋塔去除异味,具体工艺由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可将本品工作液添加到喷淋塔循环水中,根据出风量及异味浓度酌情添加。 3、喷洒除臭(适用于场所除臭) 以屠宰场为例,在臭味比较重的场所内,按照50-100倍比例稀释以后使用喷洒设备直接喷洒到臭味源头及场所内,喷洒次数根据现场情况酌情而定。 3、直接稀释比例处理污水臭气(适用于污水中及水性产品中)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33卷第2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33(2):198~202 2002年6月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une2002 文章编号 1005-9369(2002)02-0198-05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永刚,文景芝,郝中娜 (东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要:植物源农药因其低毒、低残留、与环境和谐、符合现代环保和人们健康的要求而越来越引 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近几年掀起了一个研究开发植物源农药的高潮。目前,对于植物源农药在植 物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但在植物病害研究方面尚处初级阶级,在药剂的类型、活性 成分、作用机理等方面已有初步进展,并开发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新产品,但也存在许多急待解决 的问题。文章对上述诸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关 键 词:植物源;杀菌剂;植物病害;展望 中图分类号:S482.2+8,S432 文献标识码A 0 前 言 近半个世纪,随着化学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水中及土壤中富集,一部分有害物质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及人畜体内,严重污染农产品和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极大促进了无污染、无公害安全食品的生产和贸易活动,在全球范围迅速开展起来,为生物防治成为实施有害生物治理(IPM)的重要手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近年来,生物药剂因其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影响小,逐渐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热点。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植物农药、微生物农药 收稿日期:2001-09-17 此课题为省教育厅重大资助项目 合同号:9551Z001和抗生素等。但微生物农药和抗生素防治对象单一,生产工艺要求高,不易保存和运输,且受环境影响大,数年来研发进展缓慢。近两年,针对植物病害的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重视,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1977年Swain认为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00000种,其中的大多数化学物质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酚类、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均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2〕。Wilkings和Board于1989年撰文报道有1389种植物有可能作为杀菌剂,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化合物〔3〕。因此,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与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本文将对植物源杀菌剂的药剂类型、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及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一定的阐述。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姓名 邯郸学院2009级生物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 前言:我国现有人口已达13亿,并且每年以1 700万的速度增长,而耕地面积却逐渐减少。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满足对粮食增长的要求,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高效农业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植物保护措施,农作物的保收增产将无法实现。化学农药在使农业生产受益的同时,也呈现出种种弊端,最为关注的是农药残留、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和害虫再猖獗问题以及农药对人类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恶果。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它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特别是长期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类黄酮、萜烯类、酚类、甾体、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数目可超过40万种,其中大多数具有杀虫活性。植物源杀虫剂就是一类利用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而制成的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无污染、选择性高、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符合农药从传统的有机化学物质向环境和谐农药或生物合理性农药转化的趋势。目前,对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新型农药创新的热点[1]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在药物发展的早期阶段,利用天然产物防治作物病虫草害几乎是唯一选择。从天然物质中开发药物和农药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例如,三大植物性杀虫剂(除虫菊、鱼藤和烟草)已经被使用了数百年,但由于早期天然产物的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随着提取及分离分析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一系列先进的结构鉴定手段的广泛采用,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时至今日,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仍然是获得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手段。各种分离手段如层析法(薄层层析、气象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等),电泳、凝胶过滤等方法的采用和包括X射线晶体学在内的仪器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绝对构型和构象,使分离鉴定天然产物的研究工作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微量复杂结构成分也因使用先进的鉴定手段而得以成为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2]我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有些植物体内含有的某些成分可以用来杀虫,我们把这些植物称之为杀虫植物,而把这些植物的根茎花、果实、种子等进行提炼加工而制成的杀虫制剂称为植物杀虫剂。植物源农药如烟碱、苦参碱、印楝素、川楝素、茼篙素、异羊角扭甙、茶皂素、鱼藤酮、除虫菊酯、植物精油和转基因植物(种子)等[3]。这些植物体内所含的杀虫活性成分各不相同,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很大。杀虫植物体内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与杀虫植物的品种、年龄、植株所处的土壤和气候等因素有关。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植物次生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对害虫的毒效可提高几倍、几十倍甚至上千倍,显示出光活化特性。自从吠喃香豆素类化合物-花椒毒素的光活化性质被首次发现(Berenbaum,1978)以来,陆续发现的植物源光活化毒素主要有:吠喃香豆素类(线型--花椒毒素;角型--当归根素)、多炔类与噻吩类、生物碱类(茵芋碱skimmianine、短颈苔碱brevicolline、呋喃喹啉碱和异喹啉生物碱等)、扩展醌类(金丝桃素hypericin和尾孢菌素等)、其它化合物(苯并呋喃、苯并吡喃、去甲二氢愈创木酸、lachnanthocarpone、脱镁叶绿酸甲基酯类、砧吨染料和噻吩类)。国外研究光活化杀虫剂的主要国家是加拿大和美国,国内徐汉虹等(1993)首先报道了猪毛蒿( Artemisia scoparia)精油含有的茵陈二炔(Capilene)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生物活性受光照的激发而增强。除了用于杀虫外,光活化农药也用于杀病毒、病菌、线虫等。与一般化学农药相比,光活化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等优点,对人畜安全,作为一类新型无公害农药有巨大的潜力[4]。 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

多肉植物常见杀菌剂使用方法和农药注意事项

多肉植物常见杀菌剂使用方法和农药注意事项 多肉植物常见杀菌剂使用方法和农药注意事项 很多刚接触过多肉植物一段时间的肉友,往往不是很明白为什么网上那么多人的多肉又是需要杀菌又是需要杀虫的,又是什么煤烟病黑斑病又是什么蚧壳虫根粉蚧的,而自己似乎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需要,难道是因为自己天赋异禀,实在是种多肉的一把能手,所以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当然不是这样子了,病虫害的爆发通常需要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富集,这也是农民伯伯为什么在同一块田地需要进行轮作,原因之一为了避免某种农作物的某种病虫害侵染加剧。所以,即便你现在还没有各种菌害的困扰,还是老老实实收藏起这篇文章吧,因为多肉只要种个一两年,只要你不用药,基本煤烟病就是跑不了。 下文整理出了一份对多肉植物来说较为实用的杀菌药,并详细介绍了用法用量,同时指出了一些农药的危害性,实在值得参考。 多肉植物从用土到叶插,似乎每一步都有标准程序,只要照着来就不会出事。其实,生病归根结底都是外力原因。水大会烂,会化水黑腐都知道,所以要控水。但是化水黑腐的元凶是真菌,水大导致真菌大量滋生,又造成土壤缺氧导致菌类恶性生长,最后击溃植物表皮防御,入侵体内,由于

植物大多没有免疫力,病菌进入植物体内可以说是横行无阻,所以会有黑腐一夜死的传说。所以,除了控水还有什么办法预防病害发生呢,那就是杀菌。 如果说种植方法可以从源头预防病害,那么药物就 是在中途阻击敌人。不仅如此,药物分多种,除了防治病害的杀菌药和杀虫药,还有植物生长调节的药,另外还有肥料。 首先是杀菌药,其次是杀虫药,最后是植物调节剂和肥料。不仅介绍用法用量,还会说一些常识,对想进一步深入多肉种植的肉友大有帮助。 农药注意事项 农药的选择市场上的农药品种繁多,农药质量参差 不齐,防治对象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一定要根据所要防治的对象选择农药,做到对症用药,不要盲目用药。菌类感染用杀菌药,虫害用杀虫药,缺营养用肥料,调节植物生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根粉之类)。尽量认准大品牌,如,国光、利民、克胜、杜邦……农药的配制一要准确称 量药量和对水量,不能随意增减浓度,要严格按照说明的要求勾兑。尤其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浓度非常敏感。要先用少量水对成母液再进行稀释。农药的施用一要选择适 宜的器械,如,喷杀菌剂要选择雾滴较小的喷头;喷杀虫剂可选稍大的喷头。二要看天气施药,刮大风、下雨不能喷药;下雨前不能喷药;有露水不能喷药;高温烈日下不能喷药。

柑橘天然除臭剂的除臭原理

柑橘天然除臭剂的除臭原理 ▍写在前面 无休止的欲望,无穷的垃圾,地球正在进入垃圾时代。垃圾时代除了该如何安放这些垃圾,还有一大困扰我们的问题:气味。 人的感官是非常敏感的,恶臭会引发我们呼吸困难、头疼、恶心以及神经衰弱,轻度的恶臭显然不会爆发性的危害我们身体健康,但长期接触会导致人心情郁闷、情绪暴躁。 目前,已经研发出各种各样的除臭设备,但据了解,使用下来大多效果都不理想。不是效果差就是有危害性,因此一种安全环保并且有实际效果的除臭剂必定会得到市场的青睐。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除臭方法按臭味基团是否含氮、硫、氧等官能团,可将臭气分为三类:1)含氮化合物,如氨、甲胺、烟碱;2)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硫醇、硫化物;3)含氧化合物,如乙酸等小分子酸、醛、酮。根据臭味产生基团的不同,研究者们已经研究出不同类型的除臭产品。从除臭原理上讲,除臭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物理除臭剂、化学除臭剂、微生物型除臭剂、植物型除臭剂和复合型除臭剂等。 1 物理除臭剂是通过物理方法进行除臭,利用除臭剂或者臭气的物理性质,不改变臭气组分的结果,只改变臭气的局部浓度,或者说是相对浓度。常见的有吸附除臭剂、遮掩除臭剂等。掩盖法除臭是用一些怡人的芳香剂掩盖臭味,但是当芳香剂挥发后,臭气分子依然存在,不能彻底消除;吸附法除臭是用一些类似活性炭、硅藻土的多孔物质吸附住臭气分子,该方法的缺点是吸附具有选择性。 2 化学除臭剂是利用氧化、还原分解、中和反应、加成反应、缩合反应、离子交换反应等将产生的恶臭物质变为无臭物质从而消除臭气。其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氧化除臭剂,但是这种除臭办法的工作环境有条件限制,广泛利用并不可行。 3 微生物除臭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把溶解水中的恶臭物质吸收于微生物自身体内,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其降解的一种过程。其优点是环保性好,但缺陷是对已散发出的恶臭难以发挥作用,并且占地广、投入高,运行管理麻烦。 4 柑橘天然除臭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气味学研究成果——气味“双对”原理,选取巴西优质柑橘精油为主,英国等地的多种植物精油科学配比而成。 01 水圈严选的澳飘克斯柑橘天然除臭剂含有多种精油成分,精油里的小分子精油具有强力的穿透性,可以高效、快速、安全的清除空气中的恶臭异味,功效立竿见影,对植物以及动物等有机物腐败后所产生的恶臭因子具有快速捕捉、清除以及控制作用,最终达到除臭的效果,臭气(无量纲)消除率高达93.7%以上。 02 让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夏天,你汗流浃背的回到家,打开冰箱门,一阵难闻的异味扑面而来。这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一定是尽快买点橘子,剥了橘子皮放到冰箱里吸吸味道。用橘子皮来消除异味,这是一种常识。D—柠檬烯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香精油,橙皮中D—柠檬烯含量高达90~95%,D—柠檬烯主要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如柑橘、柠檬类水果的果皮,D—柠檬烯也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非极性有机溶剂,有较强的溶解力以及良好的医学适应性,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原料。 03 提起橘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清香。因此作为澳飘克斯柑橘除臭的主要原料,在保障除臭效果的同时,淡淡的柑橘香气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因此,柑橘除臭剂作为一种安全的环保除臭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畜牧养殖业以及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等场所。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简介 剂型:0.3%、0.5%、0.6%、0.7%乳油 作用机理与特点:印楝素是从印楝树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剂,具有拒食、驱避、内吸和抑制生长发育作用。主要作用于昆虫是内分泌系统,降低蜕皮激素的释放量;也可以直接破坏表皮结构或阻止几丁质的生成,或干扰呼吸代谢,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等。鳞翅目昆虫对印楝素最敏感,表现为拒食、蜕皮时间延长、蜕皮不完全、畸形或蜕皮时死亡。防治贮粮害虫也很有效。 防治对象:印楝素在国内登记用于防治甘蓝小菜蛾和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 1、防治甘蓝小菜蛾,小菜蛾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发生期间施药,注意喷雾均匀,视虫害发生情况,每7天左右施药一次,可连续使用5次。每亩用0.3%乳油300-500毫升或0.7%乳油60-80毫升,或0.5%乳油125-150毫升/亩喷雾,安全间隔期5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或1%苦参·印楝素乳油60-80毫升喷雾,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个作物周期的最多使用次数为5次。 2、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时,每亩用0.3%乳油90-140克或0.7%乳油60-80毫升,每季最长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3天。 注意事项: 1、不可与呈碱性物质混合使用。2、对蜜

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家蚕有毒。蜜源作物花期禁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对附近蜂群的影响。3、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蚕室(及桑园)附近禁用;鸟类保护区禁用等警示用语。4、使用时应穿戴防护服各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5、避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接触。 中毒急救:中毒症状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等。急救措施:1、不慎吸入,立即将吸入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及安静处,病情严重者请医生对症治疗。2、皮肤污染或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3、误服中毒,立即携标签送医院,对症治疗。

除臭剂介绍

除臭剂简介 一、应用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飞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工业恶臭气体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工业尾气治理可谓迫在眉睫。由于工业生产原料种类繁多、成分交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成分较为复杂,对除臭剂的选型、用量和处理方式要求也不尽相同。解决恶臭气体污染,必须根据废气不同的物化性质,实际现场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工艺才能有效控制恶臭气体污染的难题。 二、天然植物除臭简介及技术原理 目前除臭技术领域更多采用的是植物液、香精、等化工产品作为原材料。这样一来,势必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好产品从源头做起!梓昂公司引进国际最新技术【超波微生物分解技术】梓昂生物除臭剂是采用100%纯天然绿色植物萃取。不仅仅是绿色纯天然植物萃取,更为重要的是梓昂公司生物除臭剂产品蕴含生物酶本体,产生大量活性菌群,采用微生物分解恶臭气体,可有效控制或解决恶臭气体污染问题。 天然生物除臭剂表面不仅能有效地吸咐、分解空气中的恶臭气体分子,同时也能使被吸附的异味分子的立体构型发生改变,削弱了异味分子中的化合键,使得异味分子的不稳定性增加,容易与其他分子进行化学反应,植物液中的酸性缓冲液发生反应,最后生成无味、无毒的有机盐。如硫化氢在植物液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水;氨在植物液的作用下,生成氮气和水。

天然生物除臭工作液中所含的有效分子是来自于生物酶本体,它们大多含有多个共轭双键体系,具有较强的提供电子对的能力,这样又增加了异味分子的反应活性。吸附在天然生物除臭工作液表面的异味分子与空气中的氧接触,此时的异味分子因上述两种原因使得它的反应活性增大,改变了与氧反应的机理,从而可以在常温下与氧发生反应。 微生物除臭剂是在微生态工程原理的指导下,采用微生态工程技术,从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有益微生物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抑制腐败菌等有害微生物生长、除臭功能强、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的多个种群,经过特殊的发酵工艺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各个种群之间要能协同共生、互不拮抗、功能互补,形成 一个稳定的微生态系统,也叫微生态制剂。

园林常用杀菌剂介绍

园林常用杀菌剂介绍 一、氨基甲酸衍生物类杀菌剂 1、福美双: 特点:保护型杀菌剂,可复配其他内吸杀菌剂 防治:立枯病、黑穗病、根腐病、猝倒病 使用方法:500-600倍叶片喷雾,种子和土壤处理 可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腐霉利、腈菌唑、甲霜灵、恶霉灵复配。 2、代森锌: 特点:低毒广谱杀菌剂,预防为主,光照易分解 防治:霜霉疫病、锈病、黑星病、立枯病 使用方法:600-800倍叶片喷雾 可与中生菌素、甲霜灵、王铜复配 3、代森锰锌: 特点:高效低毒广谱杀菌剂,只预防不治疗 防治:霜霉疫病、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 使用方法:600-800倍喷雾 可与烯酰吗啉、戊唑醇、多菌灵、福美双、百菌清、乙磷铝、腈菌唑等混用 4、甲基硫菌灵: 作用特点:又叫甲基托布津,植物体内先转化成多菌灵,干扰病原菌丝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杀死病菌。

防治对象:锈病、白粉病、菌核病、褐斑病、炭疽病 使用方法:拌种、喷雾。500-600倍喷雾 注意事项:与多菌灵有交互抗性,不能混用或交替使用 可与已唑醇、苯醚甲环唑、醚菌酯、腈菌唑、福美双、甲霜灵、代森锰锌、百菌清、戊唑醇混用。 二、酰胺类杀菌剂 1、甲霜灵: 又叫瑞毒霉 作用特点:低毒,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耐雨水冲刷14天持效期,土壤2个月。易产生抗药性,一般混用。 防治对象:霜霉病、疫病、猝倒病 使用方法:种子土壤处理和茎叶喷雾 注意事项:喷雾建议混用,连续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 可与代森锰锌、福美双、醚菊酯、百菌清等混用 2、高效甲霜灵: 又叫精甲霜灵。 作用特点:低毒,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 防治对象:霜霉病、疫病、软腐病、黑胫病 使用方法:种子土壤处理、茎叶喷雾 3、烯酰吗啉: 作用特点:内吸性杀菌剂 防治对象:疫病、霜霉病、黑胫病

垃圾除臭剂简介

所属分类:[垃圾渗透液除臭剂] 产品简介:垃圾渗滤液通常色度深、污染物浓度高,有恶臭。针对以上渗透液研发生产出新型专用垃圾渗透液除臭剂——植物液除臭剂微生物除臭剂和化学除臭剂三种,推荐您选用植物液除臭剂。... 一、植物液垃圾渗透液除臭剂 (一)简介 植物液垃圾除臭剂是采用国际先进的植物提取技术,在丝兰、银杏叶、茶多酚、葡萄籽、樟科植物、桉叶油、松油等300多种植物提取有效成分为主要原料,根据各种不同臭气分子的吸附分解原理而进行调配生产的除臭剂。 (二)优势 1、纯天然,植物液提取,无色无毒,不含化工制剂 2、净化效率高,对各种臭气具有很高的净化效率,对硫化氢和氨气净化率达90%以上。 3、见效快,持续时间长,一般情况下3分钟就可以达到明显的去臭效果 4、使用方便,杀菌性能好,只需将除臭剂喷洒在污染源或空气中,在除臭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杀菌,抑菌等功效 5、成本低,环保性能好,它是通过分解臭气的成分来祛臭的,价格低廉 (三)他们也在使用 垃圾转运站、包装印刷、垃圾填埋场、制药厂、垃圾堆肥站、畜牧养殖场、垃圾焚烧厂、水产养殖场、粪便处理中心、饲料加工、市政污水处理、公共厕所、屠宰场、食品加工厂、皮革厂、学校、宾馆、医院等。 (四)使用方法 垃圾中转站,用本品100-500倍稀释液均匀喷洒,对每批送进的垃圾都要进行雾状喷洒。大型垃圾填埋场,可用洒水车或喷洒设备喷洒本品的稀释液。 其他(家庭环保):家庭里的下水道口、便器内,可经常喷洒一些本品(原液稀释50-100倍),有除臭及减少蚊蝇作用。 (五)包装存储和运输 包装:本品采用5公斤×4桶/箱或25公斤塑料桶包装。 储存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避免长期阳光暴晒、产品保质期十二个月。 运输:植物液除臭剂为非危险品、适合常规运输,运输时要防止包装损坏。 二、微生物垃圾渗透液除臭剂 (一)简介 微生物垃圾除臭剂是遵循微生态工程原理,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复合微生物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微生态工程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由多种不同性质的有益微生物共同组成新型生物除臭剂。 (二)优势 1、使用方便,杀菌性能好,只需将除臭剂喷洒在污染源或空气中,在除臭的同时还可以起

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及展望 翟凤艳,郭东峰,刘英杰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53003) 摘要:近年来,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植物选材、菌种选择、试验方法以及抗菌效果的生物检测等方面对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杀菌剂 中图分类号:S4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0)08-0120-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n domestic vegetative germicides researches ZHAI Feng-yan,GUO Dong-feng,LIU Ying-jie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453003,China) Abstract:Researches on vegetative fungicides have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Domestic researches were reviewed on plants and strains selection,experimental as well as activity testing methods,discussion and expectation were also made with regard to the problems remained. Key words:biological pesticides;vegetative pesticides;germicides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毋容置疑,农药、化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温饱问题和促进农业经济的腾飞功不可没。可以断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农药、化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上依旧会扮演重要的角色[1]。但是,随着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不科学使用,很多弊端日益突出,如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已成为当前应用农药的主要问题[2-4]。在这种情况下,植物源农药悄然兴起,因其与环境兼容性好、高效、低毒、低残留,并且对有害生物的选择压力小,目前已成为农药研究开发领域的热门之一,并已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5-8]。植物源杀菌剂作为生物合理性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人们对现代农药的要求,必将成为21世纪农药的生力军。我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在开发植物源杀菌剂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更为广阔的前景[9]。 本文从植物选材、供试菌种、试验方法、抗菌效果的生物检测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并对我国植物源杀菌剂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1试验材料 1.1供试植物的选择 世界上已知植物25万余种,人类已对其中10%的种类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10]。据Grange等[11]报道约2400种植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活性成分。我国对具农药活性植物的调查和筛选,一般是参考《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古籍和《中国土农药志》、《中国有毒植物》等专著,以及人们在生产中使用的土农药[12]。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我们认为以下几个类群植物在植物源杀菌剂筛选和研究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1.1百合科植物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都致力于不同溶剂大蒜提取物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3-15]。我国利用大蒜开发的大蒜素等药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体的抗菌治疗[16-17]。此外有研究表明,大蒜提取物对柑桔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18]。尹晓东等[19]发现,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非常显著。我国是大蒜的主要生产国,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进一步对大蒜及其他百合科植物活性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1.1.2菊科和豆科植物有研究对56种植物抑菌活性试验中,筛选出的对至少1种供试菌菌丝生长有80%以上抑菌效果的16种植物样品中,菊科和豆科植物分别占供试样品的25%和18.75%;而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80%以上的18种样品中,菊科和豆科植物均占供试样品的16.67%[20]。这表明菊科和豆科植物含有较全面的抑菌生物活性物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引起重视。 1.1.3伞形花科中药植物伞形花科中药在植物源杀菌剂研究中不容忽视,川芎、羌活、当归和小茴香等均有医用抗菌活性[21-25]。郭新春[26]的研究表明,川芎、当归、羌活和小茴香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小茴香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 除以上几类植物材料外,耐久性木材的提取物也显示出抗菌活性。如黄檀提取液已被证实对葡萄霜霉病菌有抑菌活性[27],可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此外,根据文献和民间传统选择植物对象也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1.2供试菌种的选择 对多种植物材料进行筛选测定抗菌力时,选择适当的供试菌是每个研究人员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对供试菌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3个原则:(1)应是农业生产上广泛发生的,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原生物,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 收稿日期:2010-01-27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学院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启动项目(20070020)作者简介:翟凤艳(1978-),女,博士,副教授,E-mail:fengyan7801 03@https://www.doczj.com/doc/0f7878937.html, 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8期 120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中国在加入 WTO 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 1.生物碱类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 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2.萜类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

杀菌剂 30种常用杀菌剂

三十种常用杀菌剂 通用名称有效成分商品名称作用机理防治对象氢氧化铜波 尔多液(Copper hydroxide) 氢氧化铜 可杀得101、冠 菌铜、杀菌得、 冠菌清、猛杀 得、瑞扑、真菌 克 主要靠铜离子,铜离子被萌发的孢子 吸收,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以杀 死孢子细胞,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 此作用仅限于阻止孢子萌发,也即仅 有保护作用。 细菌性病害,适用于瓜类的叶 斑病、早(晚)疫病、霜霉病、 炭疽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 以保护作用为主。 代森锰锌(Mancozeb)代森锰锌 大生M45、大生 富、喷克、新万 生、山德生、丰 收、大胜 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主要防治蔬菜霜霉病、炭疽 病、褐斑病等。 三乙膦酸铝 乙磷铝Fosety-Aluminiu m 三-(乙基磷 酸)铝 疫霉灵、乙磷 铝、疫霜灵 抑制病原真菌的孢子的萌发或阻止孢 子和菌丝体的生长。 主要防治黄瓜和白菜霜霉病、 水稻纹枯和稻瘟病、棉花疫 病、烟草黑胫病、橡胶割面条 溃疡病、胡椒病 甲霜灵·锰锌metalaxyl+m ancozeb [D,L-N-(2,6- 二甲基苯 基)-N-(2甲氧 基乙酰)丙氨 酸甲酯] 瑞毒霉.锰锌、 蕾多米尔.锰 锌、 甲霜灵主要是抑制了对a-鹅膏蕈碱 不敏感的RNA聚合酶A,从而阻碍了 rRNA前体的转录,具体胡抵制机理尚 不清楚。代森锰锌主要是抑制菌体内 丙酮酸的氧化。 对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所 致的病害均有效 氟吗啉flumorph 4-[3-(3,4-二甲 基苯基)-3-(4- 氟苯基)丙烯 酰]吗啉 灭克 有关氟吗啉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仍不 清楚。Kuhn等根据其杀菌谱、杀菌活 性及形态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推测其主 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细胞壁物质的 合成或组装。 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霜 霉病及晚疫病等病害.。 霜霉威Propamocarb 3-(二甲基 氨基)丙基 氨基甲酸丙 酯 普力克、霜霉威 盐酸盐、丙酰胺 可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形成,抑制菌丝 生长和孢子萌发,减少孢子囊形成和 游动孢子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 目的。 防治蔬菜、果树的霜霉病、疫 病、猝倒病(腐霉和疫霉)有 优异的效果(对霜霉病、晚疫 病特效)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重点卵菌门 烯酰吗啉· 锰锌Mancozeb+ Dimethomorph, W.P. 4-[3-(4-氯苯 基)-3-(3,4-二 甲氧基苯氧 基)丙烯酰]吗 啉和代森锰锌 安克-锰锌 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而起作用,只 有Z型异构体有活性,但是,由于在光 照下两异构体间可迅速相互转变,因 此Z型异构体在应用屯E型异构体是 一样的, 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灰霉 病等病害 氟吡菌胺· 霜霉威Fluopicolide+ Propamocarb 氟吡菌胺和 3-(二甲基 氨基)丙基 氨基甲酸丙 酯 银法利 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特点特 异性蛋白而表现杀菌活性,具有独特 的“薄层穿透力”,可加强药剂的横向 传导性及纵向输送力,对病原菌的各 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另一 单剂霜霉威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菌 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病菌细胞膜成 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化合成,抑制 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孢子萌发, 具有局部内吸作用 主要防治霜霉病、疫病、晚疫 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纲病害 霜脲氰·锰锌Cymoxanil+M ancozeb 1-(2-氰基-2- 甲氧基亚胺 基)-3-乙基脲 和代森锰锌 克霜、霜霸、 克露、妥冻 通过抑制病原菌细胞线粒体的电子转 移使氧化磷酸化的作用停止,使病原 菌细胞丧失能量来源而死亡 对疫霉、壳二孢属、尾孢属等 真菌性病害如疫霉病、霜霉病 均特效。 多菌灵Carbendazim 苯并咪唑-2- 氨基甲酸丙酯 苯并咪唑44号、 棉萎灵、贝芬 替、保卫田、枯 萎立克、 干扰真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 成,从而细胞分裂 防治瓜类枯萎病、蔓枯病、炭 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叶斑 病等多种病

除臭剂产品说明

植物液除臭技术 植物液除臭剂是采用进口原料,引进先进技术,利用中和相杀原理,从350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液配制成除臭除味工作液来消除空气中的异味,尤其是由有机物散发的恶臭。其重要特点是能够迅速消除臭味而不是暂时的掩盖臭味。 植物液产品由纯天然植物提炼,对人体无毒无害,不会引起皮肤或呼吸系统过敏等各种不良反应,是可靠的、符合国际健康标准的环保产品。 植物提取液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工作场合和公共场所,不同的异味源,有针对性的设计工艺,清除异味,保持空气环境清洁。 植物提取液的组成 在天然植物提取液异味控制技术中,中和相杀原理,所使用的液体是一系列植物提取液复配而成的,这些植物提取液它们是从树、草和花等植物中提取的含有气味的有机物。 异味的感觉和结构学 异味的感觉 人对异臭的感觉,是因为异臭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各式各样的异味分子在空中散发、流动,使人的嗅觉细胞受到刺激,传达到人脑,而使人感觉到异味。 恶臭的原因可根据发生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氨、硫化氢、甲醛等混合而产生的恶臭分子的复合臭。 区分异味的原因 由于分子运动,振动的波长都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波长,可以嗅出不同的香味和异味,比如咖啡,咖喱,奶酪,酒,烧肉等不同的味道。 五官的感受范围 人的五官感受范围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狭窄。比如说,视觉能看到彩虹的颜色,听觉只能感受钢琴键盘最末端的声音。嗅觉也一样它的范围也很狭窄。狗或者猫它们的五官感受力比人的强得多。超越人的五官感受范围的波长那就是无色,无音,无臭的状态。 异味的中和相杀 恶臭分子和植物提取液的分子结合时,分子运动的波长形成共振共鸣产生中和相杀。波长超越人的嗅觉范围时,就闻不到异味及臭味,达到无味的效果。

浅谈植物源杀菌剂

FORESTRY AND ECOLOGY 何为植物源杀菌剂 植物源杀菌剂是生物农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或果实等部位获得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源制剂,对植物病原物具有杀死作用或抑制生长作用,用于防治植物病害但又不防碍植物正常生长。植物中的活性物质是植物在自然环境下与有害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这些物质来源于自然,也易于在自然中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对人畜相对安全且不易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相对于化学农药,植物源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优点,可针对性地防治植物病害。 植物源杀菌剂的发展前景 植物源农药具有化学农药无可比拟的优点,近年来,科研工作者通过借助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科学技术逐步解决了一些植物源农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加强对天然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的研究,使植物源杀菌剂在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色谱分离、波谱化学结构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的测定等技术的发展,植物源农药的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化学结构鉴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植物中抑菌活性物质的结构较复杂难以人工合成,直接从植物体栽植中获取一般收量很小,现在可利用微繁殖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或利用内生真菌合成目标化合物等方法来使这些天然活性物质的生产变为可能,开辟人们利用天然活性产物新的途径。如今,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很多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并使目标基因在宿主体内高效表达获得抗病基因。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植物源杀菌剂在我国将有很大的发展。 植物源杀菌剂的相关研究 植物源杀菌剂的作用机理研究大多数是直接将植物提取物作用于病原菌,通过测定菌丝生长的抑制程度以及游动孢子的产生等方面来初步研究抑菌机理。植物杀菌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病原菌后,可抑制真菌菌丝生长、孢子的产生与萌发、附着孢形成及 侵入丝的形成;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抑制核复制和转录、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等,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植物源抑菌剂、杀菌物质还可作用于菌体膜,影响其初生能量代谢,通过影响微生物菌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信息代谢,或者三者的协同作用表现出抑菌活性。此外,有些活性成分还可以诱导寄主产生抗性,增强寄主植物的生长繁殖能力。 植物源杀菌剂对有害生物的作用机理还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各学科与技术的发展,借助不同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防治作用机理,极大地促进植物源农药的发展。 植物源杀菌剂在林业上的应用 目前,在林业中的植物源杀菌剂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但两种应用方式均针对森林害虫,针对森林病原微生物的则较少。 直接利用。从植物体内提取抑菌有效成分,按照农药的标准加工成适当的剂型,应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目前已有部分植物有 浅谈植物源杀菌剂 文/易永丰 周洁尘 3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长廊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源农药中含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源农药以其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来源广、成本低等多种优点,成为近年来农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选择性高、有害物质一般很难对其产生抗性、又易和其他农药相混配等优点, 倍受全世界农药研究及应用部门的广泛重视, 已成为其研究热点之一。 1.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 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烯类、酮类和番茄枝内酯类,此外还有木脂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等。 1. 1 生物碱类 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薜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该类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拒食和忌避及抑制生长发育等。 1. 2 萜烯类 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源农药中含量较多、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化合物 ,其中精油的大部分组成为萜烯类化合物。目前从植物源农药中发现的萜烯类主要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单萜类主要有柏科植物砂地柏叶精油中的有效杀虫成分松油烯 - 4 - 醇,它对害虫的主要作用方式为熏杀作用。倍半萜类有马桑科植物马桑中所含的羟基马桑毒素 B;卫矛科植物中含有较多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主要有各种β-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型多醇酯;苦皮藤根皮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有近 20 个α-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拒食、胃毒、内吸作用和影响试虫的产卵、孵化等生殖行为消灭害虫。 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有大戟科大戟属、巴豆属及瑞香科植物中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另外还有闹羊花中主要杀虫有效成分闹羊花素-Ⅲ。该类化合物的作用方式主要有拒食、毒杀和抑制幼虫生长发育等。 三萜类化合物有目前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昆虫拒食剂印度印楝的主要活性成分印楝素 ,它对 200多种害虫有不同的作用。三萜类化合物的作用方式主要为拒食作用。 1. 3 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 ,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作用方式为拒食和毒杀作用。 1. 4 番荔枝内酯 番荔枝内酯是番荔枝科植物特征性生物活性成分之一 ,它与以往发现的各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相比有较大区别 ,由 35~39 个碳原子构成化合物骨架 ,分子中的四氢呋喃环和末端γ- 内酯环通过碳链相连接 ,碳链上常带有羟基、酮基和乙酰氧基等。番荔枝内酯通过强烈的胃毒和拒食作用来体现其杀虫活性。 2.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除臭剂种类

生物型除臭剂的种类 生物型除臭剂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壳聚糖与植物纤维中提取的醇类配伍,制成的生物除臭剂,不仅有高含量的几丁聚糖类天然无毒性生物高分子聚合物,还有含200多种有机物和抑菌物的植物沥液,所以具有特强的杀菌、消毒和除臭功能。壳聚糖生物除臭剂处理臭气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把溶解水中恶臭物质吸收于微生物自身体内油品除味剂,通过微生物代谢活动使其降解的过程。 生物型除臭剂酶制剂,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是生物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目前,应用于饲料中的酶依其作用底物有蛋白酶、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酶、淀粉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果胶分解酶和植酸酶等。除植酸酶为单一酶制剂产品外,其余多为复合酶。它们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醇母等)发酵物,用于动物生产.可以补充机体内源酶的不足,激活内源酶的分泌,破坏植物细胞壁,使营养物质释放出来,提高了淀粉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破坏饲料中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降低消化道食糜的粘度,增加了营养的消化吸收;同时,可以部分或全部消除植酸、植物凝集素和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成分。 微生态制剂是指能够促进动物机体内微生物生态平衡的有益微生物或其发酵产物。随着国际上不断要求抗生素添加剂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光合作用"墙体自动清污目前,市场上微生态制剂有很多.既有单一菌制剂,又有复合菌制剂,使用较多的如酵母、霉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光合杆菌、EM和益生素等。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对环境除臭具有明显的效果,其作用机理为:动物摄人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后,可改善胃肠道环境.形成生态优势有益菌群.从而抑制了腐败细菌的生长活动,促进了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减少了氨气、硫化氢的释放量和胺类物质的产生:有益菌群在生长繁

纳米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Bioprocess 生物过程, 2017, 7(4), 49-53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0f7878937.html,/journal/b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f7878937.html,/10.12677/bp.2017.74007 Advance of Nanotechnology for the Encapsulation of Botanical Insecticides Chenxia Yao1, Yafei Liu1, Jinlong Huang2, Yongming Ruan1*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2Yunnan Summit Biotechnology Co., Ltd, Chuxiong Yunnan Received: Nov. 21st, 2017; accepted: Dec. 4th, 2017; published: Dec. 11th, 2017 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use of nanotechnology in combination with botanical insecticides in order to develop systems for pest control in agriculture. Botanical insecticides are about the safety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 its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ve. But due to the poor stability of botanical insecticides, volatile and other drawbacks, which limit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Nano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is problem, the combination of na-notechnology with botanical insecticides can develop new insecticide with higher stability, better effect and less pollution. Keywords Nanotechnology, Botanical Insecticides, Pest Control 纳米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姚陈霞1,刘亚飞1,黄金龙2,阮永明1* 1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2云南森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楚雄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21日;录用日期:2017年12月4日;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1日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纳米技术和植物源农药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农业害虫防控系统的研究进展。植物源*通讯作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