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浆膜腔积液中腺苷酸脱氨酶和乳酸脱氢酶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浆膜腔积液中腺苷酸脱氨酶和乳酸脱氢酶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浆膜腔积液中腺苷酸脱氨酶和乳酸脱氢酶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腺苷脱氨酶ADA测定

腺苷脱氨酶ADA测定 1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原理 ADA 腺苷+H2O 肌苷+NH3 PNP 肌苷+Pi 次黄嘌呤+1-磷酸核糖 XOD 次黄嘌呤+2 H2O+2O2尿酸+2 H2O2 POD H2O2 +4-AAP+EHSPT 4H2O+苯醌类 3标本要求 3.1使用新鲜血清,不使用血浆. 3.2在采集血液后2h分离血清.

3.38h内不能及时测定血清可存放于2-80C冰箱保存,3天后测定的血清置-150C―-200C 冰冻保存,但冰冻血清只能复融一次. 3.4严重溶血或脂血的标本不能作测定. 4试剂 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ADA试剂盒(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4.1.1试剂组成 试剂1 60 ml,试剂主要成分如下: Tris—HCL缓冲液(PH8.0)50.0mmol/L XO 0.2u/ml 4-AAP 2.0mmol/L POD 0.6u/ml PNP 0.1u/ml NaN3 0.2g/L 试剂2 60 ml,试剂主要成分如下: Tris—HCL缓冲液(PH4.0) 50.0mmol/L EHSPT 2.0 mmol/L 腺苷 10.0mmol/L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试剂1 与试剂2 启用后,在2~10℃避光的条件下可稳定20天。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2 校准品: 4.2.1采用以检测用水为空白的方式进行校准。 4.2.2校准及校准频次的要求:正常情况下,应每周至少对测定进行一次校准。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如:使用的试剂批号发生改变时、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或关键部件进行更换后、质控品的测定结果发生漂移或超出规定的范围等),应重新对测定进行校准后再对患者的样本进行检测。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腺苷脱氨酶测定试剂盒(过氧化物酶法)产品技术要求lepu

腺苷脱氨酶测定试剂盒(过氧化物酶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腺苷脱氨酶的活性。 1.1 规格 试剂盒是由试剂1和试剂2组成的液体双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均为冻干粉。规格及装量见表1。 表1 规格及装 量

1.2 主要组成成分试剂1主要组分: 试剂2主要组分: 校准品主要组分: 质控品主要组分:

2.1 净含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2 外观 试剂1: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溶液;试剂2: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溶液;校准品:白色至浅黄色冻干粉,复溶后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质控品:白色至浅黄色冻干粉,复溶后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签完好、字迹清晰。 2.3 试剂空白 2.3.1 试剂空白吸光度 在546nm(540nm-550nm)处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应≤0.3; 2.3.2 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 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A/min≤0.1。 2.4 分析灵敏度 测试100U/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率(ΔA/min)应不低于0.0065 。 2.5 准确度 使用国际参考品(BCR647)对试剂(盒)进行测试,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5%。 2.6 重复性 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10%。 2.7 线性 2.7.1在(0,150]U/L区间内,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

2.7.2(0,40)U/L区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6U/L;[40,150]U/L区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5%。 2.8 批间差 对同一份样品进行重复测定,相对极差<15%。 2.9校准品批内瓶间差 变异系数(CV)应≤10%。 2.10 质控品批内瓶间差 变异系数(CV)应≤10%。 2.11溯源性 根据GB/T 21415-2008的规定,本试剂盒内校准品溯源至国际参考物质BCR647。 2.12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质控品测值应在靶值范围内。 2.13 稳定性 2.1 3.1效期稳定性 原包装的试剂盒在2℃~8℃条件下贮存达到18个月后的试剂进行检测,应符合2.2、2.3、2.4、2.5、2.6、2.7、2.12之规定。 2.1 3.2复溶稳定性 a)校准品复溶后在2℃~8℃密闭避光保存,稳定期为7天,稳定期满后1天内,性能应符合2.5之规定。 b)质控品复溶后在2℃~8℃密闭避光保存,稳定期为7天,稳定期满后1天内,性能应符合2.12之规定。

内科学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肺炎 pneumonia ★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 ★SAR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长期家庭氧疗 long-term domiciliary oxygen therapy ★LTOT ★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 BA 寂静胸沉默胸 silent chest ★支气管激发试验 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 BPT ★支气管舒张试验bronchodilatation test BDT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IIP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sion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 肺癌 lung cancer ★类癌综合征 carcinoid syndrome ★肺上沟癌 pancoast cancer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leep apnea syndrome SAS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RF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ventilation-perfusion mismatch ★★肺性脑病 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动脉血气分析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科赫现象 Koch phenomenon 霍纳综合征 Horner syndrome 胸膜反应 pleura reaction 比奥呼吸 Biot's respiration 无创正压通气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or NIPPV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肺脓肿 lung abscess 支气管扩张 bronchiectasis 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B ★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 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 DOTS 纯蛋白衍化物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 异烟肼 Isoniazid ★INH H 利福平 Rifampicin ★RFR R 吡嗪酰胺 Pyrazinamide ★PZA Z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规程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规程 1.目的 检测分析浆膜腔积液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检测项目 浆膜腔积液颜色、透明度、比密、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3. 检测原理 3.1肉眼观察和显微镜形态学识别。 3.2蛋白定性(李凡它反应):浆膜粘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白色云雾状沉淀。 3.3蛋白定量:双缩脲法。 4.标本采集及运送 4.1 标本采集:浆膜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术分别采集。 4.2 标本要求:送验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至少留2ml。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应即时送验及检查,生化检查标本宜用肝素抗凝,常规检验宜用EDTA-K2抗凝。 4.3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室温运送。 4.4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无标识、条码标本拒收。 5. 仪器、器材及试剂 仪器:TOSHIB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光学显微镜 器材:牛鲍氏计数板;比重计;移液器 试剂:TOSHIBA总蛋白检测试剂盒;李凡他试剂;冰乙酸 6.检验程序 6.1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 6.1.1观察浆膜腔积液颜色 6.1.2观察浆膜腔积液透明度 观察时可轻摇标本,以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透明度变化。 6.1.3比密测定 充分混匀的浆膜腔积液,缓慢倒入比重筒中,以能悬浮起比重计为宜。将比重计轻轻放入装有浆膜腔积液的筒中并加以捻转,待其静置自由悬浮于浆膜腔积液中(勿使其接触

比重筒壁),读取液体凹面相重合的比重计上的标尺刻度数值并作记录。 6.2浆膜腔积液蛋白定量检测 参见临床生物化学TOSHIB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总蛋白检测操作规程。 6.3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6.3.1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 6.3.1.1取洁净试管一只,滴入1-2滴冰乙酸,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 6.3.1.2充分混匀浆膜腔积液,滴加3-4滴于试管内。 6.3.1.3数分钟后将标本混匀,用微量吸管吸取标本充入牛鲍氏计数板,计数10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如细胞较多可计数1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数,再乘以10,即为每μl浆膜腔积液中细胞总数。 6.3.2 白细胞分类(直接分类法) 白细胞计数后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直接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多核细胞及间质细胞,应数100个白细胞,并以百分率表示。 6.4浆膜腔积液粘蛋白定性检测 取李凡他试剂2-3ml于小试管内,吸取浆膜腔积液靠近试管液面垂直逐滴轻轻滴下,立即在黑色背景下观察有无白色云雾状沉淀生成及其下降速度。 7.结果报告 7.1理学检查 7.1.1颜色:根据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的颜色直接报告。 7.1.2透明度:根据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的透明度报告“清”、“微浑”、“浑浊”。 7.1.3 比密:直接报告比重计检测刻度值。 7.2 浆膜腔积液蛋白定量检测 浆膜腔积液蛋白直接报告仪器测定值。 7.3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测 7.3.1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报告计数池10个大方格白细胞总数。 7.3.2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分类报告白细胞中单个核细胞、多核细胞及间质细胞百分率。 7.4 浆膜腔积液粘蛋白定性检测

血清腺苷脱氨酶

一、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临床意义: 血清ADA活性增高见于: ①肝脏疾病:急性黄疸性肝炎,肝细胞出现损伤,在黄疸尚未出现前,可见增高,因ADA分子量较ALT小,当肝细胞轻度受损时ADA比ALT先释入血内,慢性肝炎活动期,慢性迁延性肝炎升高明显;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时,ADA活性也升高。 ②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网状细胞瘤,淋巴瘤,溶血性贫血,风湿热,伤寒,痛风,重症地中海贫血,骨髓性白血病,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心力衰竭等均可引起此酶升高。 ③结核性胸腹水ADA活性显著增高,癌性胸腹水不增高,而血清中ADA活性二者无明显差别,故测定胸腹水中ADA活性有助于将两者鉴别。 ④结核性脑膜炎ADA显著增高,而病毒性脑膜炎则不增高,颅内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稍增高,所以脑脊液ADA检测可以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血清ADA活性降低见于:见于重度免疫缺陷症状。 二、血清单胺氧化酶(MAO)临床意义 血清中MAO和结缔组织中的MAO性质相似,能促进结缔组织的成熟,在胶原形成过程中,参与胶原成熟的最后阶段架桥形成,使胶原

和弹性硬蛋白结合。临床上测定血清MAO主要用于诊断肝硬变。肝硬变时,血清MAO活性常明显增高,阳性率可高达80%以上。 三、前白蛋白(PA) 临床意义 PA 降低: 1.诊断和监测营养不良:血清PA在无感染情况下,是儿童营养不良的灵敏指标,在蛋白质-热卡不足型营养不良(PCM)中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多数病人血清PA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TP、Alb未见明显升高。 2.诊断肝病:肝脏疾病时血清PA变化较Alb早,有30%肝病患者血清Alb正常而PA降低。各型肝炎患者(病毒性肝炎、乙醇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血清P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肝硬化和重症肝炎降低最著。对重型肝炎预后有较大的参考价值,PA明显上升,预后良好,PA持久降低者,预后险恶。 3.诊断急性时相反应,PA可作为癌症的筛选指标。 PA升高: 肾病综合征 >500 mg/L (此时ALB<30g/L),发作期 PA ↑ ALB ↓,恢复期 PA ↓ ALB ↑。 四、血清5’-核苷酸酶(5’-NT)临床意义 血清5’-NT活性升高主要见于肝胆胰系统疾病及某些恶性肿瘤,故有较特异的诊断价值。胆管结石或肿瘤所致之肝外胆管阻塞,以及氯

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的临床检测意义分析

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的临床检测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本院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共35例,作为结核组;同时选择本院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共30例,作为肿瘤组。取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测定腺苷脱氨酶活性。结果结核组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核组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积液患者中行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有助于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肿瘤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检测意义重要,值得借鉴。 标签:胸腔积液;肿瘤;结核;鉴别诊断;检测意义 胸腔积液在临床症状中很常见,导致胸腔积液的病因较多,在临床上主要有肿瘤性胸腔积液及结核性胸腔积液。对于胸腔积液来说,明确病因对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但胸腔积液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部分患者采用常规的方法不能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本文探讨腺苷脱氨酶在胸腔积液中的检测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共35例,作为结核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63岁,平均(38.1±4.6)岁。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条件:所选患者有结核中毒症状表现;合并有肺结核,痰涂片检测到抗酸杆菌;胸腔积液为渗出性改变;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沉加快;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上述5条中具备3条即可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同时选择本院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共30例,作为肿瘤组,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67岁,平均(40.1±6.1)岁。肿瘤组患者中,14例纤维支气管镜取组织行病理检查,6例患者经肺活检确诊,10患者胸腔积液中发现癌细胞。 1.2 方法 取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操作步骤如下:患者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手臂上;选择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7~8肋间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麻醉部位经肋骨上缘垂直缓慢刺入,当有突破感时停止;接上注射器后;注射器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管才能取下注射器;抽完液后拔出穿刺针,再次消毒皮肤,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胸腔积液均为患者入院后第一次抽取的,离心后取上清液2 mL置于管中待测。腺苷脱氨酶检测采用酶法,检测步骤严格根据说明书提供的步骤进行。当腺苷脱氨酶活性大于19.6 U/L为诊断结核阳性界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核组和肿瘤组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结核组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核组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腺苷脱氨酶(ADA)

腺苷脱氨酶(ADA) 参考值:0-15U/L 海丰参考区间4~24U/L 介绍:腺苷脱氨酶(ADA)为一种与机体细胞免疫活性有重要关系的核酸代谢酶,其作用是催化水解腺苷生成肌苷和氨。ADA广泛存在于各组织中,以盲肠、小肠黏膜、脾脏、胸腺中含量最高,肝脏、肺、肾、心脏、骨骼肌、神经组织等处含量较低,肝脏含量约为小肠的7%~10%。肝内ADA90%存在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其余在细胞核内。此外,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内ADA活性约为血液中40倍~70倍,因此测定ADA时应避免溶血。血清中的ADA主要来自肝脏,所以肝细胞损伤或膜通透性增强,均可使血中酶活性增高,故可依据该酶活性增高或降低反映肝细胞损伤和恢复程度。 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正常值: (1)酶速率法(37℃):健康成年人:7.7-19.3 U/L (2)分光光度法:<25 U/L (3)比色法:健康成年人为:5~25 U/L 诊断参考: 肝脏疾病: ADA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的酶学改变。 一.ADA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I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 (1)用于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时ALT明显升高。ADA仅低度,中度升高。但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尽管ALT不高,而ADA常明显升高。 而ALT恢复正常,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2)协助诊断慢性肝病在反映慢性肝损伤时ADA较ALT为优。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因而可判断慢性肝病的程度。另外, 慢性活动性肝炎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故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3)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ADA活性差异与肝细胞损害关系不大,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肝纤维化程度增加,ADA活性增加。 (4)有助于黄疸的鉴别据文献报道,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硬化伴黄疸。 二.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网状细胞瘤,淋巴瘤,溶血性贫血, 风湿热,伤寒,痛风,重症地中海贫血,骨髓性白血病,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心力衰竭等均可引起此酶升高。 3.结核性胸腹水ADA活性显著增高,癌性胸腹水不增高,而血清中ADA活性二者无 明显差别,故测定胸腹水中ADA活性有助于将两者鉴别。 4.结核性脑膜炎ADA显著增高,而病毒性脑膜炎则不增高,颅内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

6.浆膜腔积液检查

浆膜腔积液检查目录 1.浆膜腔积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2.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3.一般性状检查 4.化学检查 5.显微镜检查 6.微生物学检查 7.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 复习思考题

1.浆膜腔积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诊断。 2.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由医师经无菌胸腔、腹腔、心包腔和关节腔穿剌采集。标本分别置于4个无菌试管中,每个试管1~2ml 。第1管:细菌学检查,第2管:化学及免疫学检查,第3管:细胞学检查,第4管:不加抗凝剂,观察有无凝集现象。采集后立即送检,一般不超过1小时。 3.一般性状检查 (一)颜色: 1. 漏出液:多为淡黄色。 2. 渗出液:多为深黄色,因病因不同可呈不同颜色。红色血性:恶性肿瘤、结核性胸膜炎或腹膜炎、出血性疾病和内脏损伤。黄色脓样:化脓性细菌感染。乳白色:淋巴管阻塞。绿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二)透明度: 1. 漏出液:多清晰透明。

2. 渗出液:常混浊,化脓菌感染时最混浊,可有凝块及絮状物产生,结核菌感染呈微混、云雾状,乳糜液因含大量脂肪也呈浑浊外观。 (三)凝固性: 1. 漏出液,含纤维蛋白很少,一般不易自凝。 2. 渗出液:含较多纤维蛋白原及组织碎片,静置后较易凝结。(四)比密: 1. 漏出液,含蛋白质、细胞成分少,比密常<1.015。 2. 渗出液:含有较多蛋白质、细胞成分,比密常>1.018。 4.化学检查 (一)粘蛋白定性试验:1.漏出液:多阴性。 2.渗出液:多阳性。 (二)蛋白质定量: 1.漏出液:蛋白总量多<25g/l。 2.渗出液:蛋白总量常>30g/l。 (三)葡萄糖定量:1. 漏出液:与血浆葡萄糖接近。2. 渗出液:较血浆葡萄糖明显降低,以化脓性细菌感染时最低,结核性次之。 (四)酶学检查: 1.乳酸脱氢酶(ld):渗出液:ld>200u/l

胸腔积液的产生机制及治疗

胸腔积液 胸腔指的是由膈肌和胸廓围成的总腔,胸膜腔是由脏壁两层胸膜在左右两肺周围围成的一个完全封闭的潜在性腔隙,腔内含少量浆液,起到润滑作用。正常人胸膜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正常人,每24小时亦有500~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胸膜腔内液体自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再吸收,其余的液体由淋巴系统回收至血液,滤过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P leural effusion,简称胸液)。 产生机制: 胸腔积液 健康人的胸膜腔为负压(呼吸时平均为-5cmH2O,1cmH2O=98Pa),胸液中含蛋白质,具有胶体渗透压(8cmH2O)。胸液的积聚与消散亦与胸膜毛细血管中渗透压、静水压有密切关系。壁层胸膜由体循环供血,毛细血管静水压高(30cmH2O);脏层胸膜则由肺循环供血,静脉压低(1 1cmH2O)。体循环与肺循环血膜以相等速度被吸收。胸液中的蛋白质主要经由淋巴管进入胸导管。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血容量增加、上腔静脉或奇静脉受阻,产生胸腔漏出液。 二、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如胸膜炎症(结核病、肺炎)结缔组织病、胸膜肿瘤、肺梗死、膈下炎症,产生胸腔渗出液。 三、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粘液性水肿等,产生胸腔漏出液。 四、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癌症 淋巴管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产生胸腔渗出液。 五、损伤所致胸腔内出血:主动脉瘤破裂、食管破裂、胸导管破裂等。 症状: 积液量少于0.3L时症状多不明显;若超过0.5L,患者渐感胸闷。积液量增多后,两层胸膜隔开,不再随呼吸摩擦,胸痛亦渐缓解,但呼吸困难亦渐加剧;大量积液时纵膈脏器受压,心悸及呼吸困难更加明显。 诊断

腺苷脱氨酶

腺苷脱氨酶 定义:催化腺苷水解脱氨成肌苷的氨基水解酶,是嘌呤代谢的必需酶。 腺苷脱氨酶作用机理 腺苷脱氨酶(EC:3.5.4.4 adenosine deaminase ADA)是嘌呤核苷代谢中重要的酶类,属于巯基酶,每分子至少含2个活性巯基,其活性能对氯汞甲酸完全抑制。ADA能催化腺嘌呤核苷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再经核苷磷酸化酶作用生成次黄嘌呤,其代谢缓和终产物为尿酸。 人体分布情况 ADA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以胸腺、脾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含量最高,肝、肺、肾和骨胳肌等处含量较低。血液中ADA主要存在于红细胞

腺苷脱氨酶作用图 、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其活性约为血清的40~70倍,T淋巴细胞比B淋巴细胞该酶活性更高。人ADA基因位于第20对染色体上,并呈现出遗传多态性现象,其同工酶有3种,分别为ADA1,ADA1+CP和ADA2。ADA1分子量为35kD,为一种单链蛋白质;ADA1+CP分子量为280kD,实际上是由2条单键的ADA1分子和人个不具酶活力的200kD结合蛋白结合而成;ADA2分子量为100kD。3种同工酶具有不同的动力学性质:ADA1和ADA1+CP最适PH为5.5~8.0,对腺苷的Km值为 50umol/L。对2’-脱氧腺苷与腺苷的活性之比为0.8,两者均对红-9-(2-羟基-3-壬烷基)腺嘌呤[erythro-9- (2-hydroxyl-3-nonyl)adenine(EHNA)]抑制作用敏感。

ADA2相对于前两种同工酶具有较低的最适PH、较高的催化腺苷Km值(2000umol/L)以及较低的2’-脱氧腺苷与腺苷的活性之比值(0.2),对EHNA抑制作用不敏感。ADA同工酶在各类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不同,ADA1在脾脏、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占优势,ADA1+CP在肝脏、肺、胰、肾组织和骨骼中占优势,ADA2只存在于单核细胞,目前在其他组织细胞中尚未检出。 临床意义 腺苷脱氨酶是一种与机体细胞免疫活性有重要关系的核酸代谢酶。测定血液、体液中的ADA及其同工酶水平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日趋受到临床重视。 肝脏疾病: ADA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的酶学改变。 用于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 急性肝炎(AH)时ALT几乎明显升高,ADA仅轻、中度升高,且阳性率明显低于AST和ALT。因此ADA在诊断急性肝损伤时有一定价值,但并不优于ALT。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尽管ALT不高,而ADA明显升高。AH后期,ADA长高率高于

腺苷脱氢酶(ADA)

腺苷脱氢酶(ADA) 一、定义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是一种参与嘌呤代谢作用的酶。它是用作拆解食物组织中的核酸中的腺苷。在人体中,它主要参与了免疫细胞的制造;若该酶突变,会造成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皆无法表现的严重复合型免疫缺乏症(SCID) 二、异构体 有两种ADA同种型:ADA1和ADA2。 (一)ADA1存在于大多数体细胞中,特别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它不仅存在于胞质溶胶和细胞核中,而且还存在于与二肽基肽酶-4(aka,CD26)连接的细胞膜上的外胚层中。ADA1主要参与细胞内活动,并且以小形式(单体)和大形式(二聚体)存在。小型到大型的相互转换受肺中“转换因子”的调节。 (二)ADA2首次在人类脾脏中发现。随后在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其他组织中发现它与ADA1共存。这两种同种型调节腺苷与脱氧腺苷的

比例,增强了寄生虫的杀灭。ADA2主要存在于人血浆和血清中,并且仅作为同型二聚体存在。 三、临床意义 (一)、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 1.急性肝炎患者ADA与ALT均显著升高。乙型肝炎患者ALT的升高大于ADA,而非甲非乙肝炎病人ADA的升高大于ALT,非甲非乙肝炎患者ADA活性极度升高者多易转变为迁延性肝炎。 2.慢性肝炎患者ADA活性均升高,慢性活动型肝炎比非活动型升高更甚。 3.肝纤维化、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患者ADA活性显著升高而ALT 不升高,所以同时测定ALT和ADA更具有临床价值。 4.阻塞性黄疸ADA不升高,而肝细胞性黄疸ADA活性升高,因此测定血清ADA有助于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 (二)、用于结核性胸膜炎及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临床生化检验中常见检验项目套餐组合模式

临床生化检验中常见检验项目套餐组合模式 肝功能检测项目: 肝功能五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 肝功能十四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胆碱脂酶 肝功能十八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前白蛋白、甲胎蛋白、5-核苷酸酶、胆碱脂酶、a-L-岩藻糖苷酶 肾功能检测项目: 肾功能五项:肌酐、尿素氮、尿酸、二氧化碳、β2-微球蛋白 肾功能九项:肌酐、尿素氮、尿酸、二氧化碳、β2-微球蛋白、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a1微球蛋白。 血脂检测项目: 血脂七项: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 血脂八项: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全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同型半胱胺酸。 血脂类及心血管类检测项目: 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全量程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胺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糖尿病检测项目: 葡萄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β-羟丁酸。胰腺疾病检测项目: 淀粉酶、脂肪酶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 D-二聚体 风湿三项: 抗‘O’、类风湿、C-反应蛋白 微量元素及电解质: 铜、铁、锌、无机磷、镁、钙、CO2-CP 其他项目: 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IgA、补体C3、补体C4

6.浆膜腔积液检查Word版

浆膜腔积液检查 目录 1.浆膜腔积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2.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3.一般性状检查 4.化学检查 5.显微镜检查 6.微生物学检查 7.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 复习思考题

1.浆膜腔积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诊断。 2.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由医师经无菌胸腔、腹腔、心包腔和关节腔穿剌采集。标本分别置于4个无菌试管中,每个试管1~2ml 。第1管:细菌学检查,第2管:化学及免疫学检查,第3管:细胞学检查,第4管:不加抗凝剂,观察有无凝集现象。采集后立即送检,一般不超过1小时。 3.一般性状检查 (一)颜色: 1. 漏出液:多为淡黄色。 2. 渗出液:多为深黄色,因病因不同可呈不同颜色。红色血性:恶性肿瘤、结核性胸膜炎或腹膜炎、出血性疾病和内脏损伤。黄色脓样:化脓性细菌感染。乳白色:淋巴管阻塞。绿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二)透明度: 1. 漏出液:多清晰透明。

2. 渗出液:常混浊,化脓菌感染时最混浊,可有凝块及絮状物产生,结核菌感染呈微混、云雾状,乳糜液因含大量脂肪也呈浑浊外观。 (三)凝固性: 1. 漏出液,含纤维蛋白很少,一般不易自凝。 2. 渗出液:含较多纤维蛋白原及组织碎片,静置后较易凝结。(四)比密: 1. 漏出液,含蛋白质、细胞成分少,比密常<1.015。 2. 渗出液:含有较多蛋白质、细胞成分,比密常>1.018。 4.化学检查 (一)粘蛋白定性试验:1.漏出液:多阴性。 2.渗出液:多阳性。 (二)蛋白质定量: 1.漏出液:蛋白总量多<25g/l。 2.渗出液:蛋白总量常>30g/l。 (三)葡萄糖定量:1. 漏出液:与血浆葡萄糖接近。2. 渗出液:较血浆葡萄糖明显降低,以化脓性细菌感染时最低,结核性次之。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特选借鉴)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人体的浆膜腔如胸腔、腹腔、心包腔等在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液体,据估计正常成人胸腔液在20毫升以下,腹腔液小于50毫升,心包腔液约为10-30毫升,它们在腔内主要起润滑作用,一般不易采集到。在病理情况下则可能有多量液体贮留而形成浆膜腔液这些积液随部位不同而分为胸腔积液腕水、腹腔积液心包腔积液等。区分积液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按积液的性质分为漏出液及渗出液两大类,也有人再将乳糜液加列一类。目前临床迫切要求通过积液检查提供良性或恶性疾患的确切信息。 一、漏出液与渗出液 1.漏出液(transusate)为非炎症性积液,其形成常见原因为:①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当血浆白蛋白浓度明显减少时,如肾病伴有蛋白大量丢失、重度营养不良、晚期肝硬化、重症贫血赞美,一般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就有出现浆膜腔积液的可能;②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升高;如静脉回流受阻静脉栓塞、肿瘤压迫、充血性心动功能不全和晚期肝硬化等;③淋巴回流受阻止如淋巴管被血丝虫阻塞或者淋巴管被肿瘤所压迫等,这些胸、腹腔积液有或能是乳糜样的;④水、钠潴留可引起细胞外液增多,常见于晚期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病等。 2.渗出液(exudate)多为炎症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血管内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甚至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都能通过血管壁而渗出,在渗出过程中,还有各种细胞成分的渗出。当血管严重受损进,红细胞也外溢,因此炎性渗出液中含有红细胞也是炎症反应的象征。渗出液化气产生多为细菌感染所致少数见于非感染病因。如外伤、血液、胆汁、胰液、胃液等刺激后。此外恶性肿瘤也可引起类似渗出液的积液。渗透出液与漏出液鉴别见表16-1。 二、浆膜腔穿刺液的采集和保存 浆膜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术分别采集。送验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常规及细胞学检查约留取2毫升,生化检验学留2毫升,厌氧菌培养留1毫升。如查结核杆菌则约需10毫升。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除应即时送验及检查外,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宜用EDTA·K2抗凝,生化检查标本宜用肝素抗凝。加留1管不加任何抗凝剂用以观察有无凝固现象。 三、一般性状检查 1.量该项由病室医护人员用量筒测定或将全部由检验人员测其总量。液量可随病情,部位和抽取目的不同而异,可由数毫升至上千毫升。 2.颜色多为深浅不同的黄色,可用淡黄色、黄色、深黄色表示。一般漏出液颜色较淡,渗出液体深。红色多为血性,可用淡红色、红色、及暗红色报告之。可能为结核菌感染、肿瘤出血性疾病、内脏损伤及穿刺损伤所致淡黄色脓样多系化脓性感染,由于大量细胞和细菌存在所致乳白色如胸导管淋巴管阻塞所致称真性乳糜液,当积液中含量脂肪变性细胞时也呈乳糜样,叫假性乳糜液,可用脂蛋白电泳、乙醚试验及镜检等加区分。绿色可能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 3.透明度可根据标本不同情况用清、微浑、浑浊报告。漏出液为清晰透明液体。渗出液常困含大量细胞、细菌而呈现不同程度混浊。乳糜液因含大量脂肪也呈混浊外观。 4.凝块漏出液中困含纤维蛋白原少,一般不易凝固。渗出液可因有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以及细菌、

浆膜腔积液生化检验

浆膜腔积液的生化检验 一.浆膜腔积液所包含的内容 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关节腔积液统称浆膜腔积液。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含量很少主要起润滑作用。如胸腔积液《200ML、腹腔积液〈50ML、心腔积液约为10-30ML、关节腔积液在0.1—2ML。但在病理情况下可产生大量液体形成浆膜腔积液。 二.浆膜腔积液的分类 A:浆膜腔积液按其产生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二种即渗出液与漏出液。渗出液多数是炎症积液,而漏出液多数为非炎症积液。 B:渗出液与漏出液形成的机制与常见的原因: ①渗出液 a:微生物毒素,缺氧以及炎性介质如结核性和细菌性感染。 b:血管活性物质增高和癌细胞浸润如转移性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卵巢癌 c:外伤和化学物质刺激如:血液、胆汁、胰液和胃液等刺激 ②漏出液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如:静脉回流受阻、充血性心衰和晚期肝硬化。 b: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如:凡能引起血浆中血清蛋白降低的各种疾病均能产生。 c: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肿瘤压迫等所致的淋巴回流受阻。 d:钠水潴留如充血性心衰、肝硬化和肾病综合症。 三.标本的采集与转运 a;由临床医生从浆膜腔中抽取积液,最好留取中段液。 b:一般积液可放入不放任何试剂的试管中就可以.如果怀疑是结核造成的积液一定放到肝素抗凝的试管中,因为结核毒素所致的积液容易产生凝块. c;为防止凝块、细胞变性、血糖酵解和细菌破坏自溶,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 ;d; 标本量在2-3ML为宜 四.化学检验 化学检验分四个部分即①蛋白质检验②糖的检验③血脂检验④酶的检验 1.蛋白质检验 a:方法:用双缩脲法:测定浆膜腔积液中总蛋白,因清蛋白在浆膜腔积液中含 量较低,故而测定总蛋白代替之. b: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渗出液时>30g/L漏出液时<25g/L即主要用于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诊断 2.葡萄糖测定: a:方法:同测定血清糖一样,用氧化酶法。 b:临床意义与正常值: 正常值为3.6-5.5mmol/L 漏出液的葡萄糖与血清糖很相似。但是如果积液糖很低或积液糖与血清糖比值 小于0.5时要考虑为风湿性积液、积脓、恶性积液、结核性积液、狼疮性积液 或食管破裂。 3.脂类测定: 脂类测定包括胆固醇测定与甘油三酯测定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1.目的:建立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标准化操作; 2.范围:适用于浆膜腔积液的常规检查(物理检查、蛋白定性、细胞检查); 3.标本采集: 3.1标本种类:浆膜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 术分别采集。 3.2 标本要求:送验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常规及细 胞学检查约留取2毫升,生化检验留2毫升,厌氧菌培养留1毫升。如查结核杆菌则约需10毫升。 3.3 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除应即时送验及检查外,常规 及细胞学检查宜用EDTA·K2抗凝,生化检查标本宜用肝素抗凝。加留1管不加任何抗凝剂用以观察有无凝固现象。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4.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5.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器材试剂:量筒,乙酸;细胞计数板;显微镜。 7.物理检查: 7.1目测浆膜腔积液颜色、透明度、凝块等一般性状。 (1)观察颜色。(2)观察透明度。 (3)观察凝块、薄膜和沉淀物。需要时可测定比密,比密用比密计或折射仪测定, 前者标本用量多,后者只需数滴。观察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静置12-24小时,正常脑脊液不形成薄膜、凝块和沉淀物。 7.2 结果判断与分析: 7.2.1积液量:该项由病室医护人员用量筒测定或将全部由检验人员测其总量。液 量可随病情,部位和抽取目的不同而异,可由数毫升至上千毫升。 7.2.2 颜色多为深浅不同的黄色,可用淡黄色、黄色、深黄色表示。一般漏出液颜 色较淡,渗出液体深。红色多为血性,可用淡红色、红色、及暗红色报告之。可能为结核菌感染、肿瘤出血性疾病、内脏损伤及穿刺损伤所致淡黄色脓样多系化脓性感染,由于大量细胞和细菌存在所致乳白色如胸导管淋巴管阻塞所致称真性乳糜液,当积液中含量脂肪变性细胞时也呈乳糜样,叫假性乳糜液,可用脂蛋白电泳、乙醚试验及镜检等加区分。绿色可能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 7.2.3 透明度可根据标本不同情况用清、微浑、浑浊报告。漏出液为清晰透明液体。渗出 液常困含大量细胞、细菌而呈现不同程度混浊。乳糜液因含大量脂肪也呈混浊外观。

腺苷脱氨酶检测试剂盒(比色法)

腺苷脱氨酶(ADA)检测试剂盒(波氏比色法) 简介: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是嘌呤核苷代谢中重要的酶类,属于一种巯基酶,每分子至少含2个活性巯基。ADA 能催化腺嘌呤核苷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再经核苷磷酸化酶作用生成次黄嘌呤,其代谢缓和终产物为尿酸。 Leagene 腺苷脱氨酶(ADA)检测试剂盒(波氏比色法)其检测原理是待测样品中的ADA 催化腺嘌呤核苷水解脱氨,产生次黄嘌呤核苷和铵离子,利用波氏显色法,测定氨离子生成量。其反应公式为:腺苷+H 2O →次黄嘌呤+NH 3。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540nm 处吸光度,根据计算公式可得ADA 活力。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准备样品: ①血浆、血清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可以直接用于本试剂盒的测定,-70℃冻存,用于ADA 的检测。 ②细胞或组织样品:取恰当细胞或组织进行匀浆,低速离心取上清,-70℃冻存,用于ADA 的检测。 高活性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较高活性的ADA ,可以使用ddH 2O 稀释。 ④(选做)样品准备完毕后可以用BCA 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以便于后续计 算单位蛋白重量组织或细胞内的ADA 含量。 2、 稀释标准品:。 3、 ADA 检测:按照下表设置空白管、标准管、对照管、测定管,溶液应按照顺序依次加 入,并注意避免产生气泡。如果样品中的酶活性过高,可以减少样品用量或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编号 名称 TE0233 100T Storage 试剂(A):氨氮标准(1mg/ml) 1ml 4℃ 试剂(B): 底物缓冲液 30ml 4℃ 试剂(C): 波氏ADA 显色液 250ml 4℃ 避光 试剂(D): ADA Assay buffer 250ml 4℃ 避光 试剂(E): ddH 2O 100ml RT 使用说明书

胸水腺苷脱氨酶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意义.

胸水腺苷脱氨酶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胸水的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值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436例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分别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同时应用酶速率法检测胸水标本中ADA 的活性,比较 二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所有患者试验前均未行抗结核治疗。结果: ADA试验 灵敏度(96.1%)高于PPD(90.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腔积液ADA含量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腺苷脱氨酶(ADA);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A rising in pleural effusion and tuberculous pleuritis,so as to prefer early chemotherapy. Methods: 436 cases with pleural effusion were tested with PPD and ADA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enzyme kinetic analytical method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All the patients had never been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tuberculosis. Results: Statistical analysis sugge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between ADA and PPD (P<0.05),the former sensitivity was higher (96.1%) than that of the later (90.2%). Conclusion: ADA test has active value in early diagnosis for 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 and its chemotherapy. 【KEY WORDS】 Adenosine deaminase(ADA); Pleural effusion; Tuberculous pleuritis; Diagnosis 胸腔积液常因结核性胸膜炎、全身恶性肿瘤等疾病所致,胸水常规及酶学检查为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提供着有力和必不可少的帮助。近年来,胸液及血清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 )的检测已被不少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用于发现和确诊结核性胸膜炎。经过几年的探索和临床经验积累,本文分析了对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ADA的测定结果,旨在探讨其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