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沈阳市北塔高中部附属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辽宁省沈阳市北塔高中部附属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辽宁省沈阳市北塔高中部附属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辽宁省沈阳市北塔高中部附属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沈阳市北塔高中部附属校2015-2016年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

语文学科高三年级(全国卷Ⅱ题型模拟)命题人:李慧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论述文阅读(共3题,9分)

“作家榜复活鲁迅”能否让经典回归

袁跃兴

据《广州日报》报道:日前,中国作家富豪榜官方微博宣布,“教科书让鲁迅黯然离去,作家榜请鲁迅满血归来!”不仅推出作家榜版《鲁迅经典全集》,还发起“每天送3套连送100天”的送书活动。作家榜版《鲁迅经典全集》推出,引发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易中天、贾平凹、陈丹青、郑渊洁、吴思、刘震云、阎连科、何三坡八大名家领衔推荐。

由吴怀尧为创始人的中国作家富豪榜,这几年在文娱圈、文化圈,在文坛几经发布,也在图书出版界、文化文娱圈造成一定影响,其推崇财富收入是作家价值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曾引发很大争议,但其文化价值和精神导向意义似乎也仅限于此。

这次作家富豪榜高调宣布:“教科书让鲁迅黯然离去,作家榜请鲁迅满血归来”,这对于阅读生活、阅读出版的文化导向,对于文化经典的坚守,对于文学界倡导和坚持鲁迅精神,都很有意义和价值。

我们必须看到,这几年,在语文教育中,甚至在文化图书出版中,一度流行着质疑经典的种种浮浅的观念,甚至存在着一种“去鲁迅化”的文化思潮。“去鲁迅化”实质上是人文理想教育的缺失,是我们精神追求的一种退化和矮化,是文化的悲哀和民族的悲哀。

吴怀尧这样介绍作家富豪榜推出作家榜版《鲁迅经典全集》的初衷和文化动机:“教科书在逐渐删减鲁迅文章,同时,出版界已有的鲁迅全集,但多是追求系统全面或热衷政治解读,令人望而生畏。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鲁迅是非常陌生的,中国作家榜用特殊的方式致敬鲁迅,我们希望从文学角度出发,为读者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活鲁迅,一个百分百的鲁迅”,中国作家榜团队历时一年、反复打磨、逐字推敲,通过互联网深入调研,最终从1500万字的鲁迅作品中精选384篇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确保每一篇文章都有趣且有温度。

所以,出版这套作家榜版《鲁迅经典全集》,有着鲜明的目的和职责,这一就是“从文学角度出发,为读者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活鲁迅”;二是为不熟悉鲁迅的年轻读

者,做普及、准确、真实的解读工作;再就是,中国作家榜用出版鲁迅全集这一特殊的文化方式、精神仪式,致敬鲁迅,致敬文学经典、文化经典。这正像著名诗人何三坡所说:“亲爱的鲁迅,不在教科书,不在纪念馆,不在神坛上,他在这些冷酷、讥讽、悲伤的不朽经典中。”

卡尔维诺在定义什么是人类经典作品时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对作家榜版《鲁迅经典全集》首发,“悬疑小说之王”作家蔡骏及时发布微博,“我还是喜欢鲁迅!至今清晰记得,当年读鲁迅的《希望》有句引用自裴多菲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黑夜漫长,鲁迅的目光不变。”

当红作家笛安说,在今天致敬鲁迅的最好方式,就是重读鲁迅作品,“我建议,少女们能去读读《伤逝》,看看鲁迅怎么写爱情;若你少年时代的情怀已逝,就读读《在酒楼上》,看看鲁迅怎么写幻灭。他真的不只是斗士,不只是毒舌,他所有的激烈都源于内心深处比别人更深的冲突,悲凉和痛苦。孔乙己用手走着,坐在台阶上,说温一碗酒,那个震撼的瞬间永远留在我青春的记忆里。”

第八届中国作家榜榜首江南说,“鲁迅,这是一个痛苦的灵魂,令人敬畏,镜中的人沉默地看着你,比孤独更孤独,比偏执更偏执、比绝望更绝望,唯有不断奔跑,心才能在狂跳中平安。”

所有这些作家阅读鲁迅作品后的经验感受和文化记忆,不禁使笔者想起西方著名文化批评家圣·艾弗蒙的一段话,这些作品“完善地表现了人类灵魂的伟大,这种伟大在我们内心激起一种温情的赞赏。通过这种温情的赞赏,我们的心智感到喜悦,我们的勇气得到鼓舞,我们的灵魂受到了深深的感动”。

图书界、文学批评界说,作家榜版《鲁迅经典全集》推出,这是鲁迅“强势回归”,但回顾鲁迅作品的文化际遇,我们却重新获得对经典的认知。记得西方一位“诺奖”作家讲过大意是这样的话:经典通过顽强存活而给自己挣得经典之名。因此,拷问质疑经典,是经典之历史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很受欢迎的一部分,因为,只要经典娇弱到自己不能抵挡攻击,它就永远不可能证明自己是经典。想到这几年,“鲁迅的思想已经过时”“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鲁迅了”,这种种假批评之名而起的“噪音”中鲁迅作品的命运,不禁对此感慨尤深!

1.下列关于“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相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作家富豪榜由吴怀尧创立,近年来在文娱圈、文化圈几经发布,也在图书出版界、文化文娱圈造成一定影响,其推崇财富收入是作家价值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B.这次作家富豪榜高调宣布请鲁迅满血归来,这有利于引领一种正确文化导向。

C.易中天、贾平凹、陈丹青、郑渊洁、吴思、刘震云、阎连科、何三坡八大名家都曾经进入过中国作家富豪榜。

D.富豪榜推崇财富收入为作家价值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曾引发很大争议,但其文化价值和精神导向意义似乎也仅限于此。

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经典足够可以抵挡攻击,它就可以永远证明自己是经典。

B.近几年的语文教育中,一度流行着质疑经典的种种浮浅的观念,甚至存在着一种“去鲁迅化”的文化思潮,这实质上是人文理想教育的缺失。

C.教科书在逐渐删减鲁迅文章,是唯恐学生理解不了政治解读,令人望而生畏。

D.富豪榜从文学角度出发,立足为读者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活鲁迅,一个百分百的鲁迅,有利于让年轻人重新认识鲁迅。

3.根据原文中名家的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卡尔维诺认为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的书可以是经典作品。

B. “悬疑小说之王”作家蔡骏发布的微博表明了自己对于鲁迅的喜爱,也表示了对推广鲁迅的赞同。

C. 当红作家笛安说,在今天致敬鲁迅的最好方式,就是重读鲁迅作品。

D. 吴怀饶说,鲁迅是一个痛苦的灵魂,令人敬畏,比孤独更孤独,比偏执更偏执、比绝望更绝望,唯有不断奔跑,心才能在狂跳中平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2015.北塔高三押题金卷)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

二十二年,立太子

..,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园,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

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

..

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

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

..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

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

....,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注]标埒:标记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

B.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

C.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

D.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

5.下列对文章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并且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侍中,秦汉之时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元以后废止。

C.左迁,即官职的晋升,汉代贵左贱右,故将升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D.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园,宜以为后。”

(2)“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①,有白衣劝酒杯②。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①泼醅:没有滤过的酒。②“有白衣”句:引用陶渊明“九月九日有菊无酒,适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

普天乐

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花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8.滕曲中的“蜗角名”和“蝇头利”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试分析这两首元曲所流露出的共同的思想倾向。(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写亲人盼望归期,从而抒写诗人与亲人间互相思念的真挚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晏殊在《浣溪沙》中以诗入词,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25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屠呦呦: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5日晚间,刚刚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

2015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冥冥中安排,屠呦呦的人生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

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以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社会。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美国政府曾公开,1967-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数十万人。疟疾同样困扰越军,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焦虑中的越南开始求助于中国。

1967年的中国,正值“文革”期间,毛主席和周总理下令,一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启动,目的是要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

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

1969年1月,时年39岁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加入中医药协作组,她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青蒿”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

青蒿,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正是从《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受到启发,古人为何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

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了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

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1971年10月4日,在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屠呦呦终于获得了对动物体内疟原虫抑制率100%的青蒿中性提取物。

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至关重要。”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对媒体说。

从神奇的小草中提取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恶性疟疾、脑疟有着强大的治疗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神奇物质,被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为“中国神药”。屠呦呦也被称为“青蒿素之母”。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屠呦呦,她真的做到了!

1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5日晚间,刚刚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通过前往采访她的新闻记者,向外界表达了获奖感言。

B.屠呦呦的名字来源于《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从此,她的人生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及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连在一起。

C.在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的国际形势下,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关键因素,此时,焦虑中的越南开始求助于中国。

D.由于从神奇的小草中提取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恶性疟疾、脑疟有着强大的治疗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生命,屠呦呦由此称青蒿素是“神药”。

E.1969年1月,时年39岁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加入中医药协作组,她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的过程中,屠呦呦发现了“青蒿”。(2)结合原文,概括屠呦呦发现并提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步骤过程。(6分)

(3)屠呦呦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奖?结合原文,从屠呦呦的性格精神出发,谈谈原因。(6分)

(4)结合文章记述的屠呦呦的经历,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结合原文和实际,回答。(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

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______,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_______,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_______,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 出人意料行尸走肉老气横秋

B. 咄咄怪事酒囊饭袋老态龙钟

C. 咄咄怪事行尸走肉老气横秋

D. 出人意料酒囊饭袋老态龙钟

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辽宁丹东港沉船被确认为致远舰时,有更多文物陆续出水,比如专家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有“云中白鹤”四个字,认为疑似邓世昌的私人物品。

B.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看来,西雅图在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美国的各州之中,西雅图对中国的经贸活动开展的最多、最活跃,合作力度最大。

C.“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路上这么堵,想想都痛苦”。国庆黄金周过半,人们在体味着“在路上”的酸甜苦辣的同时,也在享受长假。

D.第四期《蒙面歌王》中,铁扇奥特曼晋身歌王,荣耀揭面。不出意料,她正是台湾情歌天后许茹芸,在犹豫不决,到勇敢而坚定地走完四期《蒙面歌王》的过程中,使许茹芸有了一次全新的人生体验。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日子,一直清浅着,没有波澜,亦无太多的感念。回眸处,一片片的翠绿,一朵朵的花红,仿佛在说,无论是相思还是重逢,都是美好的温暖所在。我只想安静的坐在这里,写一笺小字,想必,你也能隔着天涯海角的距离,读懂我的心语,我一直就在这清幽的小院里,闻花香,听鸟语,等一个人来弹高山流水。守着一方静谧,只为初见时的心动,无论守望还是期许,______。

A.你一直在我心底里,不声不响

B.你不声不响,漫进在我心底

C.你始终就这样,不声不响的在我心底

D.你始终不声不响,在我心底

16.下面是最近的一篇报道,读完报道,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国庆十大最堵景点公布:第一是杭州西湖其次是天安门

2015年10月05日08:50:33

来源:中国日报网

10月1日是“十一”黄金周的第一天,这个国庆长假也是国内景区按照最大承载量实施限流的首个黄金周,央视1日发布全国十大拥堵景点的排行榜,第一是杭州西湖,第二是北京天安门,第三是平遥古城,紧随其后的是乌镇、西塘、成都都江堰、焦作云台山、西安大雁塔、上海外滩以及泰山。建议尽量避开上面所说的这些地方。据记者统计,日前全国至少有故宫、九寨沟等16个知名景区__________________。

据了解,提前预订门票、或者避峰出行等理性出游成为部分游客关注的新亮点。

(1)文中表明,十一黄金周客流最大的旅游景点是_______(1分)

(2)对于这种现象,游客可能会有什么新热点?(1分)

(3)补充文中空缺部分_________________(2分)

(4)针对此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2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5分)

材料一林夕,1961年12月7日出生于香港,原名梁伟文。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词作家。是香港乐坛词作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林夕经典歌词节选以及微点评

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百年孤寂》

——既是如此,何必执着?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留不住算不出流年。《流年》

——爱情有时徒有虚名,不过是一场宿命。

可能在我左右,你才追求,孤独的自由。《红豆》

——拥有的时候永远不懂珍惜,人类通病。

相信,各位考生都或多或少的听过几首林夕的代表作,那么,你是否会有独特的一番情趣呢?根据下面的两句歌词,仿照上面的微点评,写出属于你的点评。(每句2分,共4分,句式完整1分)

(1)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十年》

(2)天高海深,有什么可拥有。—《左右手》

18.作文:(60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见很纠结的人,做孩子的纠结,既厌恶父母管束,又懒得自己出来打拼;做学生的纠结,既不认同老师的某些观点,又怕得不到毫无意义的分数,他们用三分之一时间行动,却用三分之二后悔,从而错过了明天,也改变不了当下。人生的失败,不是应为没有实现,而是错过了享受时光。

你也曾经纠结过吗?结合自身经历等事例,谈谈你的见解,当纠结的时候,如何权衡?

要求:800字左右,自拟题目,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C

6.B(猎罢归来后,文帝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因陈群等并举,帝不得已而任勋为御史中丞。)

7、见译文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建安十七年,太祖征召鲍勋为丞相掾。建安二十二年,立太子时,封鲍勋为中庶子,外出担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担任曲周县吏时,抢劫官布,按照法律应处“弃市”之刑。太子多次亲手给鲍勋写信替郭夫人的弟弟求情,

鲍勋不敢自作主张放纵罪犯,将全部罪状呈朝廷论处。鲍勋以前在东宫任职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太子本来就不喜欢他,等到加上这件事,怨恨更加厉害。正好鲍勋管辖区士兵休整有误期的,太子就暗中令中尉秉奏罢免鲍勋的官职,过了很长时间,授鲍勋为侍御史。文帝即位后,鲍勋常常上奏“如今最要紧的,只是军事农事,宽待百姓,使百姓得到恩惠。宫殿园林,应该把它放在后面。”文帝准备外出打猎,鲍勋使车马停下来呈上奏章。文帝亲手撕毁他的奏章,仍然专心打猎,中途休息时,文帝问身边的大臣说:“打猎的乐趣,同欣赏音乐相比,哪一种快乐?”侍中刘晔回答说:“打猎超过音乐。”鲍勋趁机秉奏:“刘晔巧言谄媚为人不忠,这是阿谀奉承陛下的过分虚假的言论。请让有关部门论罪以使朝廷清明太平。”文帝愤怒得变了脸色,打猎结束回朝后,就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大臣一同举荐鲍勋担任御史中丞。文帝不得已而任用他,百官既尊敬又害怕,没有不表现出恭敬的样子。黄初六年秋,文帝想征伐吴国,鲍勋当面强谏。文帝更加恨他,贬鲍勋为治书执法。文帝从寿春回来,驻扎在陈留郡地。太守孙邕进见文帝后,出来拜访鲍勋。当时军营墙壁还没有完成,只立了标记,孙邕绕道而不走正路,军营令史刘曜要论处他,鲍勋因护城河和城墙没有完成,解除了对孙邕的论处,也没有向上级举报。大军回到洛阳时,刘曜犯了罪,鲍勋秉奏罢免刘曜官职,刘曜却暗中奏表鲍勋私自解除对孙邕的论处一事。文帝下诏书说:“鲍勋指鹿为马,逮捕起来交给廷尉治罪。”廷尉依法定罪:“判罪五年。”三官反驳说:“按照法律罚二斤黄金。”文帝非常生气地说:“鲍勋没有活的名分,可是你们竟敢纵容他!”太尉钟鲧等大臣一同为鲍勋求情减罪。文帝不答应,于是杀了鲍勋。鲍勋修性养德,廉洁好施,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鲍勋死后二十多天,文帝也死了,没有谁不为鲍勋叹息遗憾的。

8.比喻极小的名和利。(2分)表明了诗人对追名逐利的否定和厌弃。(3分)(不结合原文扣2分)

9. 都对陶渊明愤世嫉俗,脱离尘世的隐居生活(3分),表示理解、赞赏和向往。(3分)(不结合原文扣2分)

10.略

12.(1)E(3分)B(2分)C(1分)(A D不得分)

(2)①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并实验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的效果,偶然发现“青蒿”;(2分)

②从《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受到启发,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并且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2分)

③经历失败后,获得对动物体内疟原虫抑制率100%的青蒿中性提取物(2分)

(3)①广泛研读文献,不断钻研;举例:从《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受到启发,完成实验突破;(2分)

②勇敢经受打击,坚持不懈;举例:在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终于获得提取物;(2分)

③简朴、勤奋,坚持习惯;举例: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社会。(2分)

(4)举例:我要向屠呦呦那样,广泛读书,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才能游刃有余的运用实践,在生活中亦是如此。(观点2分,原文2分,实际2分,自身做法2分)

13. C(咄咄怪事:不可思议而使人惊讶的事。咄咄,表示惊诧或感叹。符合文意。出人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与上文文意不符,语气也不协调。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酒囊饭袋:比喻无能的人。前者侧重指人没有灵魂,后者侧重指人没有能力。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前者侧重指人的精神状态,后者侧重指人的体态。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

14.B

15.C

16.(1)杭州西湖(1分)(2)理性出游(1分)

(3)发布超载提醒(2分)(4)增加小长假的数量,推动带薪休假制度。(2分)

17.(1)情人变成朋友的滋味,不试试,别人说也不对味。

(2)人生总会消逝,何必挂念一切

18.立意:改变纠结,用心体会

2018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2018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 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 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 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 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 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 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 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 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 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 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 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 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 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 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 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 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 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 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2016年陕西省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文科)(全国新课标ⅱ)

2016年陕西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5分)已知集合A={1,2,3},B={x|x2<9},则A∩B=() A.{﹣2,﹣1,0,1,2,3}B.{﹣2,﹣1,0,1,2} C.{1,2,3}D.{1,2} 2.(5分)设复数z满足z+i=3﹣i,则=() A.﹣1+2i B.1﹣2i C.3+2i D.3﹣2i 3.(5分)函数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A.y=2sin(2x﹣)B.y=2sin(2x﹣)C.y=2sin(x+)D.y=2sin (x+) 4.(5分)体积为8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面的表面积为()A.12πB.πC.8πD.4π 5.(5分)设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曲线y=(k>0)与C交于点P,PF ⊥x轴,则k=() A.B.1 C.D.2 6.(5分)圆x2+y2﹣2x﹣8y+13=0的圆心到直线ax+y﹣1=0的距离为1,则a=()A.﹣ B.﹣ C.D.2 7.(5分)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20πB.24πC.28πD.32π 8.(5分)某路口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为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红灯持续时间为40秒.若一名行人来到该路口遇到红灯,则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 A.B.C.D. 9.(5分)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如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2,n=2,依次输入的a为2,2,5,则输出的s=() A.7 B.12 C.17 D.34 10.(5分)下列函数中,其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与函数y=10lgx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的是() A.y=x B.y=lgx C.y=2x D.y= 11.(5分)函数f(x)=cos2x+6cos(﹣x)的最大值为()

辽宁省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辽宁省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Word版)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1

2016年上海语文高考试题版(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没,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 由于“文革”期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中小学教育有名无实,各省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且准备时间有限,此次高考遂实行各省自主命题。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那一年,报考人数多,能考上大学的,是在当时的水平(这个可以看当年的考试大纲、采用百分制的高考试题和2018年北大校长的致歉信)中择优录取。 当时文理科都要考政治、语文、数学三科(各100分),文科另考史地(即历史、地理,满分100分)理科另考理化(即物理、化学,满分100分);英语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 1977年,报名考生约有590万人,录取27.3万人,录取比例29:1,竞争极为激烈。 以北京来说,四科总分及格,达到240分的有32127人,占考生总数的20%。北京当年最低录取线260分,共有9555名考生被大学录取。 其他地方,如清华大学在黑龙江录取7名新生,人均总分317分,在广西录取14人,人均总分超过300分。北京大学在福建录取26人,最低290分,最高340分。大体而言,参加1977年高考,若总分能上300,就有希望上清华、北大。 第六届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3月入学是76级;1977年12月高考,1978 年春入学是77级;1978年高考1978年秋入学的是78级。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 197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理科 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文科 一、作文:(本题满分为80分)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二、答题:(本题满分为20分,每一小题10分) 1.在下面两段文字里,“中国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这一类的人们”和“一部分人”在当时各指的是什么人?鲁迅在文中批判了什么谬论,是怎样批判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一九三四年九月) 2.把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2016年陕西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陕西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 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4.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 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就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苯和氯乙烯

2008年高考试题--语文(辽宁卷)word有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金钗.(chāi)三缄.其口(jiān)颔.联(hàn)纨绔.子弟(kù) B.给.养(gěi)危如雷.卵(lěi)分娩.(miǎn)妩.媚多姿(wǔ) C.俟.机(sì)沆.瀣一气(hàng)奶酪.(luò)不容置喙.(huì) D.奇葩.(pā)不谙.水性(ān)城垣.(huán)风流倜傥.(tǎ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 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 ....地使用几种语言。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 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 ....。 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 ....,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政府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时间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 ②⑥①④⑤③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⑤③②⑥①④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6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揶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 1

陕西省汉中市2020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陕西省汉中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别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②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患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③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合,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④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

2018年辽宁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2016年陕西全国高考理综试题与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 细胞分化是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 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机体、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4.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 英的种群密度 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 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 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就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苯和氯乙烯

2011年高考辽宁语文试题含答案-作文

2011年高考辽宁市语文试题(含答案)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分,每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 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现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 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 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图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 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詹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2016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辽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辽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这样诠释“敬业”: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关于“敬业”你有何感受、见闻或思考?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5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无中生有,“为了能够理解这部电影,人们甚至专门去学习理论物理学”在文中缺乏相关表述。同时并未引发观影热潮。)2.A(B项曲解原意,“也有基于剧情需要所做的大胆猜想和推测”错,原文说的是“基于目前理论所做的合理猜想和推测”;C项偷换概念,选项中将“科学理论”偷换成“科幻场景”,对“硬科幻”的定义错误;D项逻辑混淆,“黑洞”“虫洞”等物理学名词进入了流行文化,为大众所熟知不是《星际穿越》引起的。) 3.D(因果倒置,索恩的《〈星际穿越〉中的科学》是为了解读这部电影特地撰写的。)

4.B 更:改换 5.C 6.D(选项中“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的说法是错的,原文说羌人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 7.(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因”“怀”“庶”各1分,句意2分。) (2)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厚”“离”“为……所”各1分,句意2分。)8.“白”写出遍地繁霜使早晨的河岸变白,凸显霜重;“黑”写出浓重的雾气使河流变得黑沉沉,凸显雾之浓。(2分)黑白对比鲜明,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1分)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凄凉与沉重。(2分)9.沉重——急切——情怯(心情矛盾)(2分)诗歌前四句借景抒情,表达内心沉重之情;五、六句写诗人逆水而上,匆匆返家的急切之情;后四句抒发离家越近,反觉得路途漫长,愁肠百转之情。 10.(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1.(1)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C、E不给分。(C项文中无法看出他的“自私贪婪”,“不劳而获”也言过其实;D 项“因为无能为力而内心早已麻木”理解不够全面、准确;E项说明信已经产生影响,松户与三不再像原来那样厌恶自己的孩子。)(2)①描述了水泥工人松户与三的劳动情景。②他发现并阅读藏

陕西省五校联考2020届语文高三第一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陕西省五校联考2020届语文高三第一次试题卷 (西安市第三中学宝鸡中学汉中市龙岗学校渭南高级中学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或二维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或二维码者粘贴处。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或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主张掀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这宴席的厨房,但是,这宴席的一切享有者都必然要保卫这盛宴免遭扰乱。这就决定了鲁迅与权威话语之间的对立关系。看鲁迅的一生,直接干预政治的行为不多,发表政治时评极少,他总是守在文化阵地上,从事他的文学活动,而政治家们却对他视若洪水猛兽,原因大半在此。但是,鲁迅与权威话语的冲突还不仅在于他对古老传统的无情批判,而是在于他虽然很少谈政治,却从骨子里与政治权威格格不入。作为独立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不可能重新回到依附权威的旧路。他获得了现代独立性,也为这独立性付出了人生的代价。那就是要孤独地承受来自权威的各种压迫。而鲁迅的性格又使他越是在压迫之中,越容易坚守阵地。他顽强地坚守着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立场,捍卫着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无论有什么样的压迫,也决不放弃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独立批判权。在对权威话语的反抗中,鲁迅以自己的话语实践确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性。 大概应该承认,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也有自己的某种独立性,而且几千年历史上一再出现的“道”与“势”的冲突往往显示着他们的骨气。但是,“道”与“势”的冲突是有限的,暂时的,从理论上讲,只有遇到“无道昏君”时这种冲突才会发生。如果皇帝宝座上坐的是“有道明君”,这“道”与“势”就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之所以是常态而不是偶然,因为古代帝王不仅多是圣人之徒,与读书人本是同门弟子,而且即使不是儒家信徒,在统治国家时也决不拒绝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命运历来如此:所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都要反孔,到旧秩序破坏完了,要建设自己的新秩序时就转眼变成尊孔的表率。这原因在于儒家学说是一种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学说,它有助于使人做稳了奴隶。正因为这样,在古代中国,“道”与“势”没有根本的冲突。同时,科举制在弥合着“道”与“势”的裂缝。“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使古代文人没有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从而去探寻新“道”,这就避免了许多冲突。然而,正因为这样,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中国文学也一样没有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 知识分子往往都很敏感,但有他那种感觉的大概不多。鲁迅总有一种压迫感,总感觉自己是奴隶。仔细想想,社会并未对鲁迅特别过不去,压迫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根本没有感觉,鲁迅却为之痛心疾首。然而,正是这种感觉分出了觉醒和麻木,分出了甘于做奴隶和不甘做奴隶。在文坛上,则从帮忙与帮闲的文学中分出了独立的知识分子话语。这种感觉使他与权势者格格不入。 他反复抨击奴才,反对奴性,反对奴隶道德,是对奴隶制度和奴隶主义的彻底反叛。这与鲁迅对权威的反抗是一致的,是鲁迅反抗权威话语的一种表现。反对奴性之举与社会统治者制造奴隶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希望知识分子帮忙制造好的奴隶。鲁迅却坚决拒绝这种合作,背离了传统的康庄大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