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眩晕头晕的护理措施

眩晕头晕的护理措施

眩晕头晕的护理措施
眩晕头晕的护理措施

眩晕—头晕头痛护理措施

1.发作时护理:

眩晕发作时嘱患者卧床休息,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必要时加测血压,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氧气吸入。加强巡视,发现眩晕伴有呕吐、头痛剧烈、肢体发麻、血压持续上升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2.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因素以及脉象等情况。观察有无肢麻、言语不利等中风症状。

3.环境和起居护理:

①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减少陪护,限制探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护理人员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病人。

②床铺平稳,避免他人碰撞晃动。物品放置伸手可及处,避免取物时坠床或跌倒。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防止滑倒或绊倒。卫生间地面设置防滑设施,并设置扶手和呼叫器。

③头晕头痛时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尽量减少头部旋转动作,特别不宜突然猛转头,或突然、剧烈体位改变,防止眩晕加重或昏扑。上厕所或外出时需有人陪伴,头晕严重者应协助其在床上大小便。

④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排便,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⑤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要根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

⑥告知患者外出不宜乘坐高速车、船,避免登高。

⑦眩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据年龄及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工作,要注意保暖。

4.情志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指导其通过听音乐、与他人沟通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刺激,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对眩晕较重、心烦、焦虑者,可通过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增强其信心。

5.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增加粗纤维素食物摄入,防止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戒烟酒。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做好辩证施膳。

6.用药护理:

①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

②告知患者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

③嘱患者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药物,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遵医嘱逐渐减少剂量。擅自增减剂量或药物会引起血压波动,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甚至诱发其他病症。

④中药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⑤静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证疗效。

7.遵医嘱给予中医特色疗法护治:

①针刺法:主穴太冲、风池、血海。肝郁火旺者配阳陵泉、昆仑;阴虚阳亢者配太溪、三阴交、太阳穴;痰瘀互结者配阴陵泉、丰隆、头维;气血亏虚者配足三里、百会、气海;肾气亏虚者配关元、神阙、肾俞。斜刺所选穴位,平补平泻,得气为度。

②穴位注射法:主穴曲池、足三里、太冲,配穴关元、丰隆、三阴交、阳陵泉。每次取主穴1个配穴1个,进针得气后注射维生素B1或B12注射液。

③按压点穴法: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者,应按人中穴。气血亏虚者可按压神门、内关、关元、涌泉穴。风动阳亢证按压点穴风池、太冲、合谷。神经亏虚证可按压点穴肾俞、肝俞、三阴交。

④艾灸法:主穴曲池、足三里、太冲,配穴肝俞、肾俞、关元、丰隆、三阴交、太溪、阳陵泉。

⑤耳穴压豆法:取降压沟、肝、胆、交感、肾、神门、皮质下等耳穴,将王不留行籽对准穴位进行贴压。

⑥中药足浴:遵医嘱用中药煎水浴足。

⑦中药穴位贴敷:选用吴茱萸、肉桂等溫经通脉、疏肝下气的中药或冰片、大黄、川牛膝等清热凉血、引血下行的中药研末调糊贴敷于穴位。

8.对症护理

①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为血压突然升高或高血压脑病表现,应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观测血压及脉搏、心率、心律的变化,尽快与医师联系,迅速采取镇静与降压措施。

②呼吸困难、发绀时,常为高血压心脏病引起左心衰竭的表现。要立即令患者半卧位、给予氧气吸人,吸氧用的湿化瓶应换用20%—30%乙醇,并按医嘱应用强心药物。

③如有心悸,应严密观察脉搏、心率及心律变化,做好记录。安慰患者,令其卧床休息,消除紧张情绪。

④晚期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肾功能衰竭时,可出现水肿。护理中应注意严格记录水的出入量。饮食中限制钠盐(每天食盐量不高于 3

g),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护好皮肤,预防褥疮的发生。

⑤晚期高血压易引起脑血管意外,出现昏迷与偏瘫。对于这类患者,平时应注意安全护理,防止坠床、窒息、肢体烫伤等。

9.高血压危象的预防及护理

①家属要熟悉引起高血压危象的常见诱因,如精神创伤、过度疲

劳、情绪激动、感染、用药不当或中断治疗等。在护理过程中,要帮助患者避免、消除各种诱因,注意观察其血压、神志、心率、心律、呼吸的变化。食盐限制在每日3g以下,在服用噻嗪类或呋塞米利尿剂时,应注意给患者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禁烟酒及刺激性饮料。

②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抽搐、惊厥等高血压危象的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迅速救治。主要原则是快速降压、制止抽搐。应用利尿剂及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防止并发症。抬高床头、给予吸氧、安慰患者避免躁动、使其保持安静。

眩晕头晕的护理措施

眩晕—头晕头痛护理措施 1.发作时护理: 眩晕发作时嘱患者卧床休息,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必要时加测血压,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氧气吸入。加强巡视,发现眩晕伴有呕吐、头痛剧烈、肢体发麻、血压持续上升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2.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因素以及脉象等情况。观察有无肢麻、言语不利等中风症状。 3.环境和起居护理: ①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减少陪护,限制探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护理人员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病人。 ②床铺平稳,避免他人碰撞晃动。物品放置伸手可及处,避免取物时坠床或跌倒。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防止滑倒或绊倒。卫生间地面设置防滑设施,并设置扶手和呼叫器。 ③头晕头痛时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尽量减少头部旋转动作,特别不宜突然猛转头,或突然、剧烈体位改变,防止眩晕加重或昏扑。上厕所或外出时需有人陪伴,头晕严重者应协助其在床上大小便。 ④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排便,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⑤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要根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 ⑥告知患者外出不宜乘坐高速车、船,避免登高。 ⑦眩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据年龄及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工作,要注意保暖。 4.情志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指导其通过听音乐、与他人沟通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刺激,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对眩晕较重、心烦、焦虑者,可通过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增强其信心。 5.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增加粗纤维素食物摄入,防止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戒烟酒。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做好辩证施膳。 6.用药护理: ①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 ②告知患者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

精选-眩晕中医专科护理常规

眩晕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病室宜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

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专科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3)静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证疗效。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痰湿中阻者忌食肥甘厚味,素体阳盛者忌食辛辣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自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西医中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内耳迷路病(美尼尔综合征)、神经官能症、各类原因的贫血等疾病, 高血压护理常规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患者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即为高血压。 一、观察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温湿度适宜的诊疗环境,衣服整洁宽松。 2、休息:早期高血压患者可以参加工作,但不要过度疲劳,坚持适当锻炼,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激动,消除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晚期血压持续增高,伴有心、肾、脑病时应卧床休息。 3、预防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 4、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以减轻体重。鼓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控制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对服用排钾利尿剂者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磨菇、香蕉、橘子等。 (二)病情观察与护理: 对血压持续增高的患者,每日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三)急救与护理 1、高血压危象: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寒冷等诱因作用下,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可达120mmHg以上,影响重要器官血液供应而出现危急症状。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出汗、视力模糊等征象。

头晕与眩晕概述(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头晕与眩晕概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天理 一、概述 (一)什么是头晕? 头晕就是成年人就诊的常见原因,占就诊人口总数的20 %-30 %。而眩晕是头晕的一种特殊类型,尤其在改变体位时,患者主诉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不稳定的感觉,可能房间或周围的物体都在旋转,所以病人认为自己也在转,甚至无法走路甚至不能起床。有时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心率和血压的改变,同时伴有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二)眩晕和头晕不是独立的疾病实体 在神经内科,除头痛外,眩晕和头晕是最常见的症状,据一项超过30,000 人的调查显示,眩晕的患病率是17 %左右,超过80 岁则上升到39 %。眩晕和头晕这两个术语涵盖各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种感觉和感觉- 运动综合征。眩晕一般是由于前庭功能紊乱,而头晕不是。视觉刺激引起的眩晕,是因为

二者没有达成一致(例如,高度眩晕或视动错觉)。单侧迷路病变、前庭中枢通路病变、耳石症可引起眩晕。 二、眩晕综合征 尽管不同的病理机制,眩晕可以归类为眩晕综合征,均表现出典型类似的症状和体征:头晕/ 眩晕、恶心、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其中:感觉障碍:头晕/ 眩晕;凝视稳定性异常:眼球震颤;姿势控制障碍:倾倒、共济失调;植物神经系统:恶心、呕吐、腹泻;它们分别位于脑中不同的部位,都与前庭系统的主要功能相关联。 (一)前庭系统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前庭眼反射(VOR )前庭系统是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有关头晕的最重要解剖结构,其中在头晕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前庭眼反射VOR ,VOR 包括三个动作:第一个是头部水平旋转的Z 轴;第二个是头部伸屈的y 轴;第三个是横向歪头的x 轴。 (二)前庭眼反射(VOR )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的护理常规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至不能站稳,或兼见恶心,呕吐,汗出,昏倒等症状。 一、护理评估 (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舌苔白腻或黄,脉弦滑。 2、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肾精不足证(肝肾阴亏、阴虚阳亢证):眩晕目花,或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手足心热,口干,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偏阴虚者,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者,舌质淡,脉沉细弱。

4、痰浊内蕴证(痰瘀阻窍证):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胸闷恶心),纳呆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脉濡滑)。 5、瘀血阻络证: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者可闭圉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1、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因以及发作时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当患者出现头胀,面赤头痛,肢麻震颤,甚则昏倒时,警惕发生中风的可能。 4、特别注意观察神志、血压、头痛、视力、抽搐、心率、呼吸、出汗、尿量、恶心、呕吐、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常用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营养失调: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有关 护理措施:1、喂食前仔细评估病人反应是否灵敏、有无控制口腔活动的能力、是否存在咳嗽和呕吐反射;1、准备好有效的吸引装置; 2、使病员处于正确的体位; 3、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获得食物困难或无能力获得食物有关 护理措施:1、提供可口的、不油腻的、高营养的、易于咀嚼的食物,如鱼、蛋。注意少量多餐,当病人感到恶心、呕吐时,暂停进食。2、指导病人进食易消化的优质蛋白,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类; 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以增进食欲; 4、遵医嘱给予静滴肠道外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等。 体液不足: 一、体液不足:与摄入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1、如有咽、口疼痛时,提供热或冷饮,在饮水前给予温盐水或用麻醉剂漱口; 2、了解病人用药情况,是否有致脱水的药物(如利尿剂),是否需要增加液体入量;、 3、进行健康教育,告知病人与家属在运动、发热、感染和高温时摄入一定量的水份的必要性;教给病人或家属如何观察脱水以及怎样增加体液入量的方法。 二、体液不足:与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护理措施:1、发热病人可通过温水擦浴或药物保持体温低于38.4℃,保持较低的室温;如果体温极高,可在动脉处放置冰袋降温;2、针对消化道引流的病人,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保持电解质平衡,经常给予口腔护理; 3、健康教育:避免突然暴露或或多暴露在过热、阳光的环境中或过多运动;在炎热天气中增加液体摄入;4、腹泻呕吐病人保证液体入量,制订补体液过多: 一、体液过多——由于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调节机制失调有关 二、体液过多——与继发于各种心脏疾患的前负荷增加、收缩力下降和心搏出量减少有关护理措施:1、了解水肿原因,给予对症治疗; 2、水肿皮肤注意保护,勿使受伤和感染 3、补液时注意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4、使用利尿剂治疗水肿时,密切注意监测电解质,以免发生水、电解质失衡;5、针对下垂性静脉淤血,鼓励病员水平位休息抬高下肢和直立活动交替进行(充血性心衰时禁忌);6、用枕头抬高浮肿肢体;禁止两腿交叉;定时变换体位; 7、避免在水肿肢体或部位进行注射或静脉输液; 8、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 清理呼吸道无效:清理呼吸道无效相关因素:气道痉挛;分泌物过多;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感染;哮喘;肌无力;咳嗽无效或不敢咳嗽。 护理措施:1、对于不能保持合适体位的患者应经常更换体位,使其保持有利于排痰的位置; 2、对于无效咳嗽者,指导病员有效的咳嗽方法;3、痰液粘稠者保持每日充分的水分

眩晕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 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眩晕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②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精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避免情绪激动,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5、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按压合谷。 6、并发症护理 (1)脑出血 ①老年眩晕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②经常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体操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③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④对于原有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观察和调整血压。 ⑤半身不遂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患侧肢体受压畸形。 (2)压疮 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压疮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②指导患者缓解或移除压力源。 ③避免出现剪切力。 ④减轻皮肤摩擦,不要硬拉硬拽患者。 ⑤皮肤护理:保护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干燥,提供足够的营养。 (3)呕吐 ①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以防发生窒息。 ②患者呕吐完毕后及时处理呕吐物,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③护士对呕吐患者予以同情、安慰,并及时提供热情帮助。 ④根据病情及医嘱,可给予患者止吐剂、解痉剂、镇静剂,可以按摩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止吐。 ⑤呕吐停止后,应给予患者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证 (1)保持稳定情绪,使其心情舒畅。 (2)病室应凉润通风,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刺激。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眩晕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②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精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避免情绪激动,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5、临证(症)施护

患者突然晕倒时的应急预案和流程

内科应急预案

患者突然晕倒时的应急预案和流程 1、患者因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眩晕症突发晕倒,立即奔赴现场,嘱患者制动,立即通知医生。 2、对患者的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如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等。 3、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4、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5、病情危重时准备好抢救物品、药品,配合医生抢救。 6、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晕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7、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 流程:

吸痰过程中中心吸痰装置出现故障的 护理应急预案和流程 1、在吸痰过程中中心吸痰装置出现故障时,应立即用注射器连接吸痰管吸痰。并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2、如注射器抽吸不佳。连接备用电动吸痰器进行吸引。 3、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必要时再次吸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4、立即通知器械科进行维修。 流程:

病人有自杀倾向时应急预案和流程 1、对有自杀倾向的病人立即汇报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 2、立即通知家属并留陪客24小时陪护。 3、与病人交谈,了解掌握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进行疏导,与医生商量是否需请精神科医生协助治疗。 4、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将病人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房室,移去病房一切可以作为自伤的物品。 (2)与家属讨论患者病情、自杀原因、性格等,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要求家属陪伴及亲人多来探望。 (3)消闲疗法,如阅读、看电视、等分散病人注意力。 (4)如因疾病痛苦而自杀,应尽量使病人舒适,可增加止痛镇静剂的使用。言行态度要友善,耐心照顾,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5)联络社会医务工作者予以协助,如经济问题。 (6)病人病情稳定后,仍需继续留意病人的情绪和行为,以防自杀行为的再次出现。 5、列入特殊交班内容,床尾系红带子,使值班人员均提交警惕,随时密切观察,巡视病人,注意其动态及经常监视床头柜及病室有无自伤性物品与药品。

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有窒息的危险与癫痫发作时意识丧失,好痉挛,口腔和气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1)保持呼吸道通畅:置病人于头低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松开领带和衣扣,解开腰带;取下活动性义齿,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癫痫持续状态者插胃管鼻饲防止误吸;必要时准备好床旁吸引器和气管切开包。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并记录发作类型,发作频率与发作时间;观察患者发作停止后意识状态完全恢复的时间,有无头痛,,疲惫及行为异常。 2.有受伤的危险与癫痫发作时时意识突然丧失有关,判断力失常有关。 (1)发作期间安全护理:告知病人有前驱症状时立即平卧;防止外伤,切记用力按压病人抽搐的肢体,以防骨折和脱臼,防止患者自己咬伤需放入纱布置口腔;癫痫持续状态,极度躁动或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过程中有短躁动的病人应专人守护,加保护性床档,必要时用约束带适当约束。遵医嘱立即缓慢静注地西泮,.快速静滴甘露醇,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有无出现呼吸抑制,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 (2)发作间歇期安全护理:给病人创造安静安全的环境,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无刺激。对有癫痫发作病史的患者,在病房显眼的地方放置“谨慎防跌倒,小心舌咬伤”的警示牌,让医护人员做好防治发生意外的准备。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饮食护理:优质蛋白饮食,供给病人足够的热量,以减少体内的蛋白质的消耗。改善病人的食欲适当的增加活动量。 (2)遵医嘱合理的用药,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3)监测肾功能和营养状况。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4.活动无耐力 (1)评估活动的耐受情况:评估病人活动时有无疲惫,胸痛,呼吸困难,头晕,了解病人对活动的耐受情况,指导病人适当活动。 (2)休息与活动:慢性肾衰竭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休息与活动的量视病情而定:①病情较重或心力衰竭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并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协助患者做好各项生活护理。②能起床活动的患者,则应鼓励其适当的活动,如室内散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理生活等,一旦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③贫血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告诉病人坐起,下床活动时动作缓慢,以免发生头晕。长期卧床病人应指导或帮助其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如屈伸肢体,按摩四肢,指导家属定时为病人进行肢体活动,避免发生静脉血栓或肌肉萎缩。 (3)用药护理:积极纠正病人贫血,遵医嘱应促红细胞生成素,每次皮下注射应更换部位,治疗期间注意严格控制血压。观察疗效,观察血压有无增高,头痛,血管通路栓塞,癫痫,高血压脑病等不良反应。每月定期监测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容等。遵医嘱用降压药,强心药。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 眩晕就是患者得自觉症状。眩就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就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自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西医中得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内耳迷路病(美尼尔综合征)、神经官能症、各类原因得贫血等疾病, 高血压护理常规 原发性高血压就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得综合征,患者在未服抗高血压药得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与(或)舒张压≥90mmHg时,即为高血压。 一、观察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温湿度适宜得诊疗环境,衣服整洁宽松。 2、休息:早期高血压患者可以参加工作,但不要过度疲劳,坚持适当锻炼,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要保证充足得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激动,消除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晚期血压持续增高,伴有心、肾、脑病时应卧床休息、 3、预防危险因素:积极预防与控制高血压得危险因素,如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 4、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以减轻体重。鼓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控制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胆固醇含量高得食物,对服用排钾利尿剂者应注意补充含钾高得食物,如磨菇、香蕉、橘子等、 (二)病情观察与护理: 对血压持续增高得患者,每日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得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得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得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得发生。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三)急救与护理 1、高血压危象: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寒冷等诱因作用下,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可达120mmHg以上,影响重要器官血液供应而出现危急症状。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出汗、视力模糊等征象、 (1)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卧位,给予吸氧。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的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病室宜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 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 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刻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 3、专科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靜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 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存证疗效。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痰湿中阻者忌食肥甘厚味,素体阳盛者忌食辛辣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精选、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 眩晕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眩晕_中医世家 第三节眩晕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临床上用中医中药防治眩晕,对控制眩晕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疗效。眩晕病证,历代医籍记载颇多。《内经》对其涉及脏腑、病性归属方面均有记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海”,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眩晕一病以虚为主。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宋代以后,进一步丰富了对眩晕的认识。严用和《重订严

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第一次提出外感六淫和七情内伤致眩说,补前人之未备,但外感风、寒、暑、湿致眩晕,实为外感病的一个症状,而非主要证候。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丹溪心法·头眩》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明代张景岳在《内经》“上虚则眩”的理论基础上,对下虚致眩作了详尽论述,他在《景岳全书·眩晕》中说:“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如四君子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阴中之阳虚者,宜补其精,如……左归饮、右归饮、四物汤之类是也。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如大补元煎、十全大补汤诸补阴补阳等剂,俱当酌宜用之。”张氏从阴阳互根及人体是一有机整体的观点,认识与治疗眩晕,实是难能可贵,并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详细论述了劳倦过度、饥饱失宜、呕吐伤上、泄泻伤下、大汗亡阳、晌目惊心、焦思不释、被殴被辱气夺等皆伤阳中之阳,吐血、衄血、便血、纵欲、崩淋等皆伤阴中之阳而致眩晕。秦景明在《症因脉治,眩晕总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体温过高 护理措施: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2、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3、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或记录。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5、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 6、出汗后及时注意治疗或保暖。 7、体温超过38.5时给与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到体温单上。 8、遵医嘱给与抗生素、退热剂,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9、遵医嘱静脉补液。10、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二、气体交换受损 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2、保持室内温度20-22摄氏度。湿度50%-70%。3、给予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4、改变病人体位,q2h,有利于痰液的移动和清除。5、遵医嘱吸氧。6、随时观察鼻导管是否通畅。7、如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8、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9、必要时吸痰。10、如果病人不能保持适当的气体交换,预测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11、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 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2、保持室内温度18-22摄氏度。湿度50%-70%。3、经常检查并协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应注意避免身体滑向床尾。4、如果有痰鸣音,帮助病人咳嗽。(1)指导病人有效咳嗽。(2)利用恰当的咳嗽技巧,如拍背、有效的咳嗽。(3)在病人咳嗽全程中进行指导。5、排痰前可协助病

头晕眩晕护理常规

头晕眩晕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既往史、家族史、用药史及本次发病情况。 2.评估头晕眩晕伴随症状,有无全身疾病,发作时有无自主神经症状。 3.观察眩晕发生的诱因、持续时间、与头位改变的关系。 4.了解前庭功能检查、CT、MRI 等检查结果。 5.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 二、护理措施 1.按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恶心、呕吐等,定时测量血压、脉搏。 3.发作时尽量卧位,避免搬动,保持安静。改变体位,尤其是转动头部时,动作不宜过急,幅度不要太大。 4.遵医嘱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戒烟酒。BPPV 复位前禁食6小时。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吸氧。有呕吐时,注意将头转向一侧,防止误吸。 6.遵医嘱用药,必要时肌注抗晕止吐药,停止手法复位。 7.BPPV复位前向患者解释复位过程中出现眩晕是正常反应,且持续时间很短。复位过程中防跌倒、坠床,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

8.BPPV 复位后 24小时内不要剧烈活动头部,夜间取平卧位睡眠。48小时内避免患侧卧位和剧烈快速的头部活动,转身时注意头身同步转动,避免低头或仰头动作,必要时颈托固定。 9.向眩晕患者家属提供安全教育和前庭功能锻炼指导及效果评估。 10.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焦虑感。 三、健康教育 1.介绍发病机制、复位治疗的原理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以解除患者恐惧心理。 2.头晕眩晕与情绪因素有较大关系,应适当活动,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舒畅。 3.复位后避免颈部按摩、拔牙、跳绳等头颈部剧烈刺激,保证充足睡眠。 4.禁烟、限酒,饮食起居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5.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反复发作的患者,尽量不要单独外出。 6.注意保暖,适当体育锻炼,避免游泳、坐船及各种旋转性动作和游戏,不从事高空作业。 四、出院回访 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心态平和,发现不良行为时,及时予以指导。 2.饮食起居是否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 3.是否遵医嘱正确服药。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②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精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避免情绪激动,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与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5、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按压合谷。 6、并发症护理 (1)脑出血 ①老年眩晕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②经常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体操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③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与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④对于原有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观察与调整血压。 ⑤半身不遂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患侧肢体受压畸形。 (2)压疮 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压疮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②指导患者缓解或移除压力源。 ③避免出现剪切力。 ④减轻皮肤摩擦,不要硬拉硬拽患者。 ⑤皮肤护理:保护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干燥,提供足够的营养。 (3)呕吐 ①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以防发生窒息。 ②患者呕吐完毕后及时处理呕吐物,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③护士对呕吐患者予以同情、安慰,并及时提供热情帮助。 ④根据病情及医嘱,可给予患者止吐剂、解痉剂、镇静剂,可以按摩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止吐。 ⑤呕吐停止后,应给予患者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三、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证 (1)保持稳定情绪,使其心情舒畅。 (2)病室应凉润通风,光线柔与,避免噪音刺激。 (3)饮食以清淡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油腻及过咸之品。 (4)按摩风池、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可以缓解眩晕。 (5)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019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2019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近日,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发布,本文对其中的诊断、评估及治疗等要点进行总结。 定义 一直以来,国内外存在多种头晕或眩晕的定义或分类方式。基于目前最新的理念,本指南对头晕和眩晕的定义采用最新的概念。具体描述如下:头晕(dizziness):(非眩晕性)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即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眩晕(vertigo):(内在的)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晕)。在头晕/眩晕疾病的临床诊治中,要优先检出危害大的恶性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与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的鉴别要点。 诊断与评估 1. 病史问诊详细全面的病史采集能够为头晕/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针对于"晕"的症状问诊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内容:起病形式及发作频率、表现形式("晕"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此

外,还需询问既往史、用药史及家族史。一些诊断陷阱须高度警惕:无常规神经科体格检查阳性发现(如偏瘫、言语障碍等)的眩晕不一定就是周围性眩晕,伴有听力损害的眩晕也不一定是周围性眩晕。(1)起病形式及发作频率①急性单次持续性:常见于前庭神经炎、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后循环卒中等。②反复发作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阵发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惊恐发作、痫性发作、发作性共济失调2型等。③慢性持续性:慢性进行性加重常见于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干小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副肿瘤性亚急性小脑变性等,慢性稳定性常见于精神心理性头晕[如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双侧前庭病、慢性中毒等。此外,许多全身系统性疾病,如低血压、贫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药物源性原因也会表现为慢性持续性头晕,尤其是老年人需注意。(2)表现形式("晕"的性质) 头晕、眩晕的表现形式参考本指南中定义内容。此外,临床上患者还常主诉一些易与头晕、眩晕混淆的症状,在进行头晕或眩晕的概念区分时需要鉴别。①晕厥前(presyncope)状态:指大脑血液供应普遍下降后出现黑矇、快失去意识知觉、即将晕倒的感觉。晕厥前状态常伴发头昏沉、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②头昏:概念相对含糊,常指头重脚轻、身体漂浮、眼花等。与眩晕最主要的区别是此时患者无自身或外界环境的运动错觉。③前庭-视觉症状(vestibulo-visual symptoms):

头晕和眩晕鉴别诊断

头晕和眩晕分清楚

症状,或者抑郁症状,如做事提不起兴趣、消极无食欲等。在老年人群中,这种头晕非常常见,一些研究认为,有焦虑及抑郁病史的患者慢性头晕发病率更高,另一些研究发现,前庭性眩晕患者多数合并精神障碍,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目前很少研究关注眩晕发作前几发作后精神障碍的发病情况,且多数研究将重点放在眩晕患者的焦虑抑郁并发率,而对于焦虑抑郁患者眩晕发病的研究较少[4]。 老年患者慢性头晕常是多种头晕类型的综合,同时也包含了虚弱、疲乏等五花八门的症状。这种病人在门诊及其常见,对于老年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而且很多头晕并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对于老年慢性头晕如何管理?对于此类患者,首先,需明确诊断可治疗病因,其次则是识别可加重慢性头晕的危险因素,包括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长期随访,以减少头晕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以上便是头晕的分类,诸位看官是否觉得清清爽爽?那么问题又来了,遇到头晕的病人该如何处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1.Marsden JF,Playford DE,Day BL:The vestibular control of balance after stroke.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J]2005;76:670-678 2.Wipperman J:Dizziness and vertigo.Prim Care[J]2014;41:115-131 3.Susanto M:Dizziness:if not vertigo could it be cardiac disease?Aust Fam Physician[J] 2014;43:264-269 4.Salles N,Kressig RW,Michel JP:Management of chronic dizziness in elderly people.Z Gerontol Geriatr[J]2003;36:10-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