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8古文二则教案

28古文二则教案

28古文二则教案
28古文二则教案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疑难解析】

戴震难师

“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如果求学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一个成功的学者决不墨守前人的旧说,而是有所怀疑,有所创造。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该学一学戴震的怀疑精神呢

【重点品析】

1.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品质的

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用他坚持把亡友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表现出来的。寄放而不索凭证,说明了亡友生前对蔡勉旃的信任,坚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说明了蔡勉旃的“重诺责、敦风义。”亡友之子“愕然不受”,认为“寄千金而无券”是不可想像的,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质高尚。

2.《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戴震难师》一文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3.《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甲生:“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乙生:我赞成这种做法。作为真正的知己当然应以信任为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相托。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这样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丙生: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时过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丁生:我赞成丙的观点。在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文言知识】

(1)通假字义

亡何(通“无”,没有)

(2)词类活用

①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②且父未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③卒辇而致之(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

⑤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

【课外知识补充】

关于诚信

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有诚故信,无私故威。——(宋)张载

至诚则金石开。——恽代英

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陶行知

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瑞士)亚美路

仁慈和诚实,不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国家的国格。——(美)华盛顿

【同步达纲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请写出关于“诚信”的名言,不少于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阅读理解

再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

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7.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这表现了友人之子什么样的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提高训练

子罕辞玉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献诸子罕__________________ (2)尔以玉为宝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子罕弗受玉,献玉者做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翻译

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译文: 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作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

沈屯子生性多虑,整日忧心忡忡。一天,他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玻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的病竟又加重了许多。家人没别的办法,只好请来了巫婆为他整治。巫婆装模作样地说:“我查考了冥籍,等来世他一定托生为一个女人,将要嫁给一个姓麻哈的汉子,是个彝族人,长得奇丑无比。”沈屯子听了巫婆的话,心中更加忧惧,病势越来越重。他的姻亲来看望他时,宽慰他说:“您把心放宽,您的病自然就会好了。”沈屯子却非常急躁地说:“要想让我放下心来,一定要让杨文广解围,扛竹子的人回到家里,还有麻哈汉子给我写了休书。只有这样才行啊!”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原文注释译文

古文二则·四知 原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夸,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作者简介: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范晔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其《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词语解释: 1、杨震:东汉人,东汉时高官,博学而廉洁。 2、东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 3、昌邑:汉代县名,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4、茂才:即秀才,因避东汉光武帝刘秀讳,而改称茂才。 5、举:举荐。 6、怀:揣着,怀揣。 7、遗(wèi):给予,赠送。 8、故人:老朋友 (杨震自称) 。 9、知:了解。知道。 10、何:为什么。 11、故旧长者:老朋友及德高望重的人。 12、为:担任。 13、之:到……去。 14、治:购置,经营。 15、迁:迁移。 16、公廉:公正廉洁。公:公正,无私。 17、或:有的,有的人。 18、道:路。 19、故:与“新”相对。 20、谒:请托。 21、厚:重,深。 22、亦:也是。 23、子:你。 24、遗:赠送。 译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个人才,举他为茂才,升东莱太守。当他去郡经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去看杨震,晚上送金十斤给他。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我这个老朋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我给你送金子)。”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后来杨震调到涿郡担任太守。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请托,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震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拿这个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 道理: 说明做人要诚实,要自律。不能因为别人没有看见就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要自觉,也不能贪财。 古文二则·私心 原文 伦①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②。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③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④,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⑤之前朝贡禹⑥。然⑦少蕴藉⑧,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⑨,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⑩者,岂可谓无私乎?” 注释 1.伦:即第五伦,东汉大臣,字伯鱼。 2.依违:迟疑,模棱两可。 3.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4.悫:恭谨,诚实。 5.方:比作。 6.贡禹:西汉大臣。以明经洁行著名。 7.然:可是、但是。 8.蕴籍:宽和,宽容。 9.辄:就。 10.选举:古代只选拔举用贤能。 11.是:这,这样。 译文 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诸子(有才华的人)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写作特点 1. 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2. 语言朴实、发人深省。“岂可谓无私”发人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

《彩色的非洲》教案

《彩色的非洲》教案 2.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学习重难点 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 3.课件准备(非洲风情录像片断)。 4.设计学生的学习单和书面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音乐声中以课件的形式翻阅非洲风光、非洲动物、非洲人的生活及非洲艺术的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质疑文题 1.导语:同学们,17世纪英国名作家汤玛斯布朗曾经写道:人类总是向外追寻那原本就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奥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 2.资料交流: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对非洲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针对课题质疑。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说明非洲是彩色的感叹句。生感情读这三句子: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2.再次浏览课文,想一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把课文中那些表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勾画出来。 交流:植物、动物、生活、艺术。 关键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

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三、合作交流,深悟文情 (一)初悟非洲风情。 1.导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孕育了这样一个彩色的世界? 2.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3.教师激情引导:如果你刚踏上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沐浴在这样明亮的阳光之下,看到的是蓝得如此单纯的浩瀚天穹,感受到的是这种炽热的原始。你想对非洲说什么?

文言文翻译

.阅读下文,翻译句子: 勾践之困会稽也,怅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注释:女通“汝”,你。重(chóng)采--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折节--屈己下人。振--通“赈”,救济。吊--慰问。 2.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记王忠肃公翱事》作者:崔铣) 3.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日:“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人吾网。”汤日:“嘻,尽之矣!非桀(夏桀)其孰为此?”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日:“昔蛛罞 (蜘蛛)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日:“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译文: 4.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日:“椎伏神(中药名,外形像芋)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日:“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饲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译文: 5.阅读下文,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射说元好问 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胜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曰:“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①,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弓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②,彀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③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私曰:“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元子闻之曰: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注】①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②彀:拉弓。 ③走:自称谦词。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文讲义

21、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文讲义 一、基础梳理 1、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它与《史记》【司马迁(西汉)】、《汉书》【班固(东汉)】、《三国志》【陈寿(西晋)】并称“前四史”。 2、《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3、杨震(?一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少好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安帝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 4、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二、重点虚实词: 1、大将军邓骘/( zhì)闻其(代词,指杨震)贤/而辟(bì)( 征召)之,举(举荐、推举)茂才(即秀才),四迁(晋升或调动官职)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动词,往、到)郡,道经昌邑,故(过去)所举(举荐、推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yè)(拜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来)遗(wèi)(给予、赠送)震。震曰:“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送金这件事)在夜里是没有人知道的。】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密愧而出。后转[调动(官职)]涿(zhuō)郡太守。性(本性)公廉,不受私谒【私下的拜见(贿赂)】。子孙常蔬食步行,故(原先、过去)旧长者(年长的人)/或(有人)欲令(让)/为(替)开(开办)产业,震不肯,曰:“使(让)后世称(称作、号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亦厚(优厚)乎!” 2、伦奉公尽节(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言事(话办事)无所依违(违背法规)。诸子或(有人)时谏止,辄叱遣之((他)就斥责并让他们走开),吏人奏记(陈述的书面意见)/及便(biàn)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者,亦并(一并)封上(封好呈上),其无私若此(像这样)。性质(本性朴实)悫(què恭谨、诚实),少文采,在位以贞白(清廉)称(著称),时人/方(比拟、比作)之前朝贡禹(西汉大臣,以明经洁行著称)。然少蕴藉(宽容),不修威仪(不修整自己的威严仪表),亦以(因为)此见轻(被看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宰相,代指朝廷)有所选举(选贤任能),心不能忘,而亦(可是)终不用也【始终没有任用(他)】。吾兄子常病【生病(病得很重)】,一夜十往(去),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探望)而(但)竟夕不眠(整夜睡不着觉)。若是(像这样)者,岂可谓无私乎?(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三、问题分析 1、<<四知>>本文写了哪两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杨震拒金②杨震拒绝“为开产业”(清廉及对子孙的教育) 2、从全文来看,作者开头写“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避之”的目的是什么?要点:从侧面说明杨震的贤明是远近闻名的。 3、当别人给杨震好处时,他的态度怎样?A、昌邑县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并说“暮夜无知者”时,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他拒不受贿,且态度坚决。B、“故旧长者”提出“为开产业”时,震曰:“使后世称 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4、你认为杨震是一个怎样的人?要点:贤明,做官清正廉洁,在金钱面前不动心,做人刚正不阿,是老百姓的父母官 5、再读《四知》,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6、假如一位贪官遇到这种情景,想象一下,他会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说一段话,描述一下他的丑态。 7、课文为表现第五伦大公无私,写了哪几件事?一是“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二是“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8、既然第五伦如此大公无私,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取名《私心》?要点:“大公无私”是时人对第五伦的高度评价,而私心是第五伦的自我反省。作者写了别人所不知道的他自己的内心活动,一是指“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二是“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9、根据短文内容,说说你对第五伦的“私心”的理解。在一般人看来,他的这些私心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心,而第五伦却深深自责,而且用反问的语气说:“岂可谓无私乎?”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高啊!他的这番话可以使古往今来的一切贪官污吏无地自容!也可以挖挖自己内心深处的私心杂念。 10、你认为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要点:谦虚自省,严于修身 11、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循吏"、"良吏"、"廉吏",西门豹、董宣、狄仁杰、包拯、海瑞。 四、补充译文 1、《四知》(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2、《私心》(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彩色的非洲》教案

《彩色的非洲》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理解“色彩斑斓、高擎、渗透、目不暇接”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抓住优美词句、想象画面,感受非洲的色彩斑斓。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几方面过渡自然。 3、感受到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激发进一步了解非洲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透过优美的语言,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非洲的色彩斑斓。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的几方面过渡自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非洲风景图、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本单元单元主题是异域风情,今天我们来到非洲站。 2、欣赏非洲风景图片,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彭仁来到这多彩的世界。(板书课题:28、彩色的非洲) 4、指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词语的认读。 (1)幻灯片出示9个词语,学生认读。(先指名认读,评议、正音后齐读)(2)重点指导“炽”、“渗”的平翘舌,生僻字“擎”、“犷”、“篝”的读音和多音字“脉”、“殷”、“间”的读音。 2、学生谈读课文的感受:这是一个( )是非洲。 3、作者的读后感受是什么?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板书:色彩斑斓多姿多彩 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读出感受。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默读课文,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非洲”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完成填空内容。 出示填空: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那里的()是彩色的, 那里的()是彩色的, 那里的()是彩色的, 那里的()是彩色的, 那里的()是彩色的。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2、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梳理板书:蓝天骄阳、植物、动物、生活、艺术。 4、梳理过渡句,体会其作用、理清脉络。 四、合作交流,深悟文情 (一)、深悟彩色的植物世界 1、默读第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彩色的词语或句子圈划出来,然后在旁边作批注,写个人感受。 学生自主学习,做批注,老师巡视指导。 2、师生交流重点 幻灯片出示: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放的花朵比绿叶还要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1)学生自由读,想象画面? (2)师生接读(教师读前面句,同学们接读后半句。) (3)出示图片,自由读出内心的感受。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译文: 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作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

沈屯子生性多虑,整日忧心忡忡。一天,他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玻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的病竟又加重了许多。家人没别的办法,只好请来了巫婆为他整治。巫婆装模作样地说:“我查考了冥籍,等来世他一定托生为一个女人,将要嫁给一个姓麻哈的汉子,是个彝族人,长得奇丑无比。”沈屯子听了巫婆的话,心中更加忧惧,病势越来越重。他的姻亲来看望他时,宽慰他说:“您把心放宽,您的病自然就会好了。”沈屯子却非常急躁地说:“要想让我放下心来,一定要让杨文广解围,扛竹子的人回到家里,还有麻哈汉子给我写了休书。只有这样才行啊!”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注音-28彩色的非洲.doc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注音-28彩色的非洲

cǎi sède fēi zhōu 彩色的非洲 zuòzhě:pénɡrén 作者:彭仁 fēi zhōu zhēn shìyíɡèsècǎi bān lán de shìjièā!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lán tiān 、jiāo yánɡ、lǜshù、hónɡtǔ、xiān huā, 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 yǐjípífūyóu hēi fāliànɡde fēi zhōu rén, 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 ɡòu chénɡle qīcǎi de fēi zhōu! 构成了七彩的非洲! zuòwéi cǎi sèzhīyuán de chìdào jiāo yánɡ, 作为彩色之源的赤道骄阳, shìnàme chìrè、nàme mínɡliànɡ。jīn càn càn de 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金灿灿的 yánɡɡuānɡ,yìnɡzhào de tiān kōnɡɡéwài de lán, 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 hǎo sìtòu mínɡde lán bǎo shí。dào le hàn jì, 好似透明的蓝宝石。到了旱季, lán tiān zhīshànɡméi yǒu yìsīyún cɑi,hào hàn de tiān qiónɡ蓝天之上没有一丝云彩,浩瀚的天穹

xiǎn de bìnɡbùshífēn ɡāo yuǎn,wèi lán de tiān 显得并不十分高远,蔚蓝的天 hézhàn lán de hǎi,zài dìpínɡxiàn shànɡjiāo huì,nǐ 和湛蓝的海,在地平线上交汇,你 huìjuéde fēi zhōu de lán tiān sìhūlíwǒmen ɡènɡjìn xiē。会觉得非洲的蓝天似乎离我们更近些。 chōnɡpèi de yánɡɡuānɡhéyúshuǐ,shǐde chúle 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 shāmòzhīwài de fēi zhōu dàdì,fán huāsìjǐn, 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 lǜhǎi dànɡbō,mǎn yǎn shìlǜsè,chùchùshìhuāhǎi 。 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 wúlùn shìxiānɡcūn 、shìjiāo hái shìchénɡlǐ, 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 dào chùkāi fànɡzhe wǔyán liùsède huā, 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búɡuòdàduōshìyěhuā,bǐwǒmen zāi zài pén lǐ 不过大多是野花,比我们栽在盆里 de huāhái yào shuòdà,hái yào mào shènɡ,hái yào xiān yàn 。的花还要硕大,还要茂盛,还要鲜艳。 fēi zhōu de huāzhīsuóyǐduō,shìyīn wèi nàlǐde 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为那里的

《彩色的非洲》教案设计

《彩色的非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论非洲,揭示课题:你们印象中的非洲是怎样的? (学生综合自己在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信息,谈对非洲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非洲的课文《彩色的非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屏幕上的词语解释供大家参考。(出示:重点词语解释)2.出示课文中难读的长句子,进行检测。 (学生读长句子,体会停顿、层次。)

3.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非洲是怎样的?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板书学生感悟到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非洲的? (课件呈现自然风光)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三、细读课文,感悟非洲: 1.赏读彩色的植物; ①语言文字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请你细细地读描写植物的语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②引读: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真是——(生接读)你们瞧,芒果树开花了——(生接读)仙人树开花了——(生接读)玉兰树开花了——(生接读)火炬树也开花了——(生接读)最妙不可言的是那叫花树的树,远远望去——(生接读)。 (概括描写部分可以全班读,具体描写部分可以开小火车,并可以循环进行。)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一):《许孜传》: [晋]许孜,字季义,东阳吴宁人也。孝友恭让,敏而好学。年二十,师事豫章太守会稽孔冲,受《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学竟,还乡里。冲在郡丧亡,孜闻问尽哀,负担奔赴,送丧还会稽,蔬食执役,制服三年。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县之东山,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或愍孜羸惫,苦求来助,孜昼助不逆,夜便除之。每一悲号,鸟兽翔集。孜以方营大功,乃弃其妻,镇宿墓所,列植松柏亘五六里。时有鹿犯其松栽,改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于所犯栽下。孜怅惋不已,乃为作冢,埋于隧侧。猛兽即于孜前自扑而死,孜益叹息,又取埋之。自后树木滋茂,而无犯者。积二十余年孜乃更娶妻,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鹰雉栖其梁,檐鹿与猛兽扰其庭圃,交颈同游,不相搏噬。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巾褐终身。年八十余,卒于家。邑人号其居为孝顺里。 咸康中,太守张虞上疏曰:“臣闻圣贤明训存乎举善,褒贬所兴,不远千载。谨案所领吴宁县物故人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当其奉师,则在三之义尽;及其丧亲,实古今之所难。咸称殊类致感,猛兽弭害。虽臣不及见,然备闻斯语,窃谓蔡顺、董黯无以过之。孜没积年,其子尚在,性行纯悫,今亦家于墓侧。臣以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宜标其令迹,甄其后嗣,以酬既往,以奖方来。《阳秋传》曰:‘善善及其子孙’。臣不达大体,请台量议。”疏奏,诏旌表门闾。蠲复子孙。其子生亦有孝行。图孜像于堂,朝夕拜焉。 译文: 许孜,字是季义,籍贯是东阳吴宁。孝顺友爱恭敬礼让,聪明又爱学习。二十岁的时候,拜豫章太守(官名)会稽人孔冲为师,向他学习《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这些书。学完后就回家(指小镇或乡下的家里)了。孔冲在郡里去世,许孜听说后非常悲哀,前去吊唁,并奔丧到了孔冲的家乡会稽,三年期间吃素、守墓服孝。不久后父母去世,许孜骨瘦如柴,只能靠扶着拐杖站起,把墓地营建在县的东山,亲自背土,不受别人的帮助。有人可怜他病弱劳累,苦求他接受帮助,许孜白天不好阻止,到了夜里,就把别人帮他做的部分去除。他的悲号,常吸引了大量的鸟兽。许孜因为在服丧,就休了妻子,整天就住在坟墓旁边,并在墓边种了五、六里的松柏。有只鹿破坏了他种的松树,许孜悲叹说:“这鹿为何不体谅我啊!”第二天,忽然看见鹿被猛兽杀死,放置在它所破坏的那棵树下。许孜怅然惋惜不已,为鹿作了坟,把它埋在路边。没想到杀鹿的猛兽就在许孜面前自杀了,许孜更加叹息,又把猛兽埋了。后来树木茂密,不再被破坏。二十多年后,许孜才另娶妻子,把家安在墓旁,早晚向父母请安,照顾死去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四知》教案 语文版

古文二则《四知》教案 古文二则----四知 教学目标 1.翻译理解课文。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式。 3.分析杨震的性格特点,学习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古人是多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 邓骘辟之谒见遗震 2.检查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并予以点拨纠正。 三、介绍作者及解题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四、学习课文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要求学生自己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老师统一解答。 3.出示卡片检查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翻译。 (1)(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3)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4.结构分析:本文分成两层,一、杨震拒金。二、杨震拒绝了为子孙置办产业的建议。 5.内容分析 (1)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2)(杨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6.写作特点 (1)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的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高尚思想品德。 (2)语言刻画形象传神。“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五、布置作业 翻译课文。要求:(1)准确。(2)句子优美流畅。(3)最好能体现原文的特色。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2020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8彩色的非洲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8*《彩色的非洲》 主备人:审核: 编写时间:学校: _______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2. 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学习重难点: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册书的最后一课,题目是《彩色的非洲》。(板书课题)这个题目最吸引你的是什么?【预设:彩色。】 2. 由这个词,你一定会联想到一一【预设:非洲那里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 斓……】 3. 带着你的联想与感受,再来读一读课题。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针对课题质疑。 女口: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 二、自学体验: 1、我能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沙瓤、强悍、粗犷、????????????篝火、殷红、繁花似锦.、含情脉脉、频频点头、大饱眼福、目不暇. 接、色彩斑斓. 2?悟一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色彩斑斓”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洲的“色彩斑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交流:植物、动物、生活、艺术。 关键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四、归纳提升:深悟非洲风情。 彩色的植物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彩色的动物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彩色的日常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彩色的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提咼 五、自测反馈: ( )彩()斓( )花()锦( )颜()色五()缤() 含()脉() 目()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彩色的非洲》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彩色的非洲》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以下是出guo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彩色的非洲》教案,供您参考,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2.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学习重难点 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一、导入新课,质疑文题 1.导语:同学们,17世纪英国名作家汤玛斯布朗曾经写道:“人类总是向外追寻那原本就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奥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 2.资料交流: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对非洲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针对课题质疑。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说明非洲是彩色的感叹句。生 感情读这三句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2.再次浏览课文,想一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把课文中那些表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勾画出来。 交流:植物、动物、生活、艺术。 关键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三、合作交流,深悟文情 (一)初悟非洲风情。 1.导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孕育了这样一个彩色 的世界? 2.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3.教师激情引导:如果你刚踏上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沐浴在 这样明亮的阳光之下,看到的是蓝得如此单纯的浩瀚天穹,感受到的是这种炽热的原始。你想对非洲说什么? 4.指名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体会之后,互评,在评论的基础 上再朗读。

文言文翻译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贤不若彼者乎?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重要的了,因此邵雍说:“一天的计划在于早晨的决定,一年的计划在于春天的决定,一生的计划在于勤劳的决定。”这句话虽然说得浅近,意义却很深远啊!像大禹那样的圣人,尚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那样贤明的人,尚且爱惜每一分的光阴;又何况才能,智慧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 【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

28彩色的非洲

彩色的非洲 一、拼音乐园 用“√”选出正确的拼音。 粗犷.(kuànɡɡuǎnɡ)炽.热(chì zhì)天穹.(ɡōnɡ qiónɡ)渗.透(shèn shènɡ)篝.火(ɡōu ɡuō)充沛.(fèi pèi) 二、词语天地 1、从文中找到与“五颜六色”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2、填上关联词语。 (1)非洲的花()多,是()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2)非洲()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是彩色的。 (3)非洲人的住房,()大都是不甚宽大的白铁顶房屋,()许多房子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 (4)()是乡村、市郊,()城里,到处都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三、课内阅读 1、解释下列词语。 妙不可言: 含情脉脉: 2、按要求从课文中摘抄句子。 比喻句: 排比句: 3、读了课文,你知道非洲的花具有什么特点? 四、阅读链接 非洲名片 非洲,其实是小名,正式名称是“阿非利加洲”,面积约为3020万平方千米,为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东道南北,西北部的部

分地区伸入西半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 目前,非洲有56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人们习惯将非洲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根据上述资料,你能不能画出非洲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五、小练笔 如果要开辟去非洲的旅游线,你会怎样设计旅游广告?请尝试一下吧! 部分答案: 一、ɡuǎnɡ chì qiónɡ shèn ɡōu pèi 二、1、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2、(1)之所以……因为…… (2)不仅……也…… (3)虽然……但…… (4)不论……还是…… 三、1、美妙到极处,无法用言语表达。 饱含深情地凝神注视。

《彩色的非洲》教案_《彩色的非洲》教案

《彩色的非洲》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2.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学习重难点 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 3.课件准备(非洲风情录像片断)。 4.设计学生的学习单和书面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音乐声中以课件的形式翻阅非洲风光、非洲动物、非洲人的生活及非洲艺术的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质疑文题 1.导语:同学们,17世纪英国名作家汤玛斯布朗曾经写道:“人类总是向外追寻那原本就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奥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 2.资料交流: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对非洲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针对课题质疑。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说明非洲是彩色的感叹句。生感情读这三句子: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2.再次浏览课文,想一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把课文中那些表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勾画出来。 交流:植物、动物、生活、艺术。 关键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三、合作交流,深悟文情 (一)初悟非洲风情。 1.导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孕育了这样一个彩色的世界? 2.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3.教师激情引导:如果你刚踏上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沐浴在这样明亮的阳光之下,看到的是蓝得如此单纯的浩瀚天穹,感受到的是这种炽热的原始。你想对非洲说什么? 4.指名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体会之后,互评,在评论的基础上再朗读。 5.师:是的,一踏上非洲的这片神秘的土地,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原始、强悍、粗犷而热烈的气息。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一小节,再次感受这种不同寻常的美丽! 6.学生再次朗读第三小节。 (二)深悟非洲风情。 学生交流汇报刚才的学习情况。 彩色的植物世界: 1.你从哪里看出这片蓝天之下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呢? 2.交流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何处,并感情朗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