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讲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主要事件及人物

第1讲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主要事件及人物

第1讲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主要事件及人物
第1讲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主要事件及人物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类科技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许许多多热衷于

。从下面 此并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探索,正是这一代代的积累才构筑了今天的“信息大厦”

这个按时间顺序展现的计算机发展简史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艰辛及科学技术的巨 大推动力。

一、机械计算机的诞生

在西欧, 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而在这些思想创意的火花中,制造一台能 帮助人进行计算的机器则是最耀眼、最夺目的一朵。从那时起,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为了实现

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 多数试验性的创造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一伟大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着。

这也就昭示了拓荒者的共同命运:往往在倒下去之前见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后人在享用 这些甜美成果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品味出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滋味……

1614 年:苏格兰人 John Napier(1550 ~1617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他发明了 一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1623 年:Wilhelm Schickard(1592 ~1635 年)制作了一个能进行 6 位数以内加减法运

。该装置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算,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

1625 年:William Oughtred(1575 ~1660 年)发明计算尺。

1668 年:英国人 Samuel Morl(1625 ~1695 年)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 计算钱币。

1671 年:德国数学家 Gottfried Leibniz 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运算,最终答案长度 可达 16 位的计算工具。

1822 年:英国人 Charles Babbage(1792 ~1871 年)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其设计理 论非常超前, 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 采用。

1834 年: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 数据。 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并于1840 年将操作位数提高到了40 位, 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 秒内做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内做出乘、除法。

1848 年: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 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 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0 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th (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 IBM 公司)借鉴 Babbage 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 机器。 结果仅用 6 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 大概要花 10 年时间)。

1896 年:Herman Hollerith 创办了 IBM 公司的前身。

二、电子计算机问世

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开始了真 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 渐渐处于从属位置。二者地位发生转化的时候,计算机也正式开始了由量到质的转变,由此 导致电子计算机正式问世。下面就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主要事件:

1906 年:美国人 Lee De Forest 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 年 2 月:IBM 公司成立,从此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诞生。

1935 年:IBM 推出 IBM 601 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内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 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制造了 1500 台。

1937 年:英国剑桥大学的 Alan M.Turing(1912 ~1954 年)出版了他的论文,并提出了 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的数学模型。

1937 年:Bell 试验室的 George Stibitz 展示了用继电器表示二进制的装置。尽管仅仅 是个展示品,但却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

1940 年 1 月: Bell 实验室的 Samuel Williams 和 Stibitz 制造成功了一个能进行复杂运 算的计算机。该机器大量使用了继电器,并借鉴了一些电话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

1941 年夏季:Atanasoff 和学生 Berry 完成了能解线性代数方程的计算机,取名叫 “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用电容作存储器,用穿孔卡片作辅助存储器,那些孔 实际上是“烧”上去的,时钟频率是 60Hz,完成一次加法运算用时一秒。

1943 年 1 月:Mark I 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整个机器有51 英尺长 、 5 吨重 、75 万个零部件。该机使用了 3304 个继电器,60 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程 序存储在纸带上,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卡片阅读器。 Mark I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 表。

1943 年 9 月:Williams 和 Stibitz 完成了“Relay Interpolator ” ,后来命名为“ModelⅡ Re-lay Calculator ”的计算机。这是一台可编程计算机,同样使用纸带输入程序和数据。它 运行更可靠,每个数用 7 个继电器表示,可进行浮点运算。

1946 年: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诞生,这是第一台真正 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 开始研制于 1943 年, 完成于 1946 年, 负责人是John W.Mauchly 和 J.Presper Eckert,重 30 吨,用了 18000 个电子管,功率 25 千瓦,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 氢弹的研制。

三、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

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因其体积大、能耗高、故障 多、价格贵,从而制约了它的普及和应用。直到晶体管被发明出来,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腾 飞的起点。

1947 年:Bell 实验室的 William B.Shockley、John Bardeen 和 Walter H.Brattain 发明了 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

1949 年: 剑桥大学的Wilkes 和他的小组制成了一台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 输入输出 设备仍是纸带。

1949 年:EDV AC(Electronic Discrete V 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自 动计算机)——第一台使用磁带的计算机。这是一个突破,可以多次在磁带上存储程序。这 台机器是John von Neumann 提议建造的。

1950 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 Yoshiro Nakamats 发明了软磁盘, 其销售权由 IBM 公司 获得。由此开创了存储时代的新纪元。

1951 年:Grace Murray Hopper 完成了高级语言编译器。

1951 年:UNIV AC-1 ——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诞生,设计者是 J.Presper Eckert 和 JohnMauchly 。被美国人口普查部门用于人口普查,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商业应用时代。

1953 年:磁芯存储器被开发出来。

1954 年:IBM 的 John Backus 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始开发 FORTRAN(FORmula TRANslation),1957 年完成。这是一种适合科学研究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57 年:IBM 开发成功第一台点阵式打印机。

四、集成电路为现代计算机铺平道路

尽管晶体管的采用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降低了价格 、减少了故障 ,但离用户的 实际要求仍相距甚远, 而且各行业对计算机也产生了较大的需求, 生产性能更强、 重量更轻、 价格更低的机器成了当务之急。 集成电路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 高集成度不仅使计算机的

体积得以减小,也使速度加快、故障减少。从此,人们开始制造革命性的微处理器。

1958 年 9 月 12 日:在 Robert Noyce(Intel 公司创始人)的领导下,集成电路诞生,不 久又发明了微处理器。 但因为在发明微处理器时借鉴了日本公司的技术,所以日本对其专利 不承认,因为日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过了 30 年,日本才承认,这样日本公司可以从中 得到一部分利润。但到 2001 年,这个专利就失效了。

1959 年: Grace Murray Hopper 开始开发 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 语言,完成于 1961 年。

1960 年:ALGOL ——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推出。

1961 年:IBM 的 Kennth Iverson 推出 APL 编程语言。

1963 年:DEC 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计算机——PDP-8 。

1964 年:IBM 发布 PL/1 编程语言。

1964 年:发布 IBM 360 首套系列兼容机。

1964 年:DEC 发布 PDB-8 小型计算机。

1965 年:摩尔定律发表,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每 18 个月增加一倍,价格下降一半。

1965 年:Lofti Zadeh 创立模糊逻辑,用来处理近似值问题。

1965 年: Thomas E.Kurtz 和 John Kemeny 完成 BASIC(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语言的开发。特别适合计算机教育和初学者使用,得以广泛推广。

1965 年:Douglas Englebart 提出鼠标器的设想,但没有进一步研究,直到1983 年才被 苹果电脑公司大量采用。

1965 年:第一台超级计算机 CD6600 开发成功。

1967 年:Niklaus Wirth 开始开发 PASCAL 语言,1971 年完成。

1968 年:Robert Noyce 和他的几个朋友创办了 Intel 公司。

1968 年:Seymour Paper 和他的研究小组在 MIT 开发了 LOGO 语言。

1969 年: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计划开始启动,这是现 代 Internet 的雏形。

1969 年 4 月 7 日:第一个网络协议标准 RFC 推出。

1970 年:第一块 RAM 芯片由 Intel 推出,容量 1KB 。

1970 年:Ken Thomson 和 Dennis Ritchie 开始开发 UNIX 操作系统。

1970 年:Forth 编程语言开发完成。

1970 年:Internet 的雏形 ARPANet 基本完成,开始向非军用部门开放。

1971 年 11 月 15 日:Marcian E.Hoff 在 Intel 公司开发成功第一块微处理器 4004,含 2300 个晶体管,字长为 4 位,时钟频率为 108KHz,每秒执行 6万条指令。

1972 年:1972 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 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一时期的计算机功能更强,体积更小。此时人们开始怀疑计算机 能否继续缩小,特别是发热量问题能否解决。同时,人们开始探讨第五代计算机的开发。

1972 年:C 语言开发完成。其主要设计者是 UNIX 系统的开发者之一Dennis Ritche。 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语言,特别受人喜爱。

1972 年:Hewlett-Packard 发明了第一个手持计算器。

1972 年 4 月 1 日:Intel 推出 8008 微处理器。

1972 年:ARPANet 开始走向世界,Internet 革命拉开序幕。

1973 年:微机游戏 Pong 发布,得到广泛欢迎。发明者是 Nolan Bushnell(Atari 的创立 者)。

1974 年:第一个具有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 CLIP-4 推出。

五、当代计算机技术渐入辉煌

在此之前,应该说计算机技术还是主要集中于大型机和小型机领域的发展。 随着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障碍逐渐被突破。 特别是 在 Intel 公司发布了其面向个人用户的微处理器 8080 之后,这一浪潮终于汹涌澎湃起来,

、Bill Gates(比 同时也催生出了一大批信息时代的弄潮儿, 如 Stephen Jobs(史缔芬?乔布斯)

尔?盖茨)等,至今他们对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时段,互联 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应用与发展,计算机真正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

1974 年 4 月 1 日:Intel 发布其 8 位微处理器芯片 8080 。

1975 年: Bill Gates 和 Paul Allen 完成了第一个在 MIT(麻省理工学院)的 Altair 计算机 上运行的 BASIC 程序。

1975 年:Bill Gates 和 Paul Allen创办 Microsoft 公司(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最成功的软 件公司)。3 年后就收入 50 万美元,员工增加到 15 人。1992 年达 28 亿美元,1 万名雇 员。1981 年 Microsoft 为 IBM 的 PC 机开发操作系统,从此奠定了在计算机软件领域的领 导地位。

1976 年:Stephen Wozinak 和 Stephen Jobs 创办苹果计算机公司,并推出其 Apple Ⅰ 计算机。

1978 年 6 月 8 日:Intel 发布其 16 位微处理器 8086 。1979 年 6 月又推出准 16 位 的 8088 来满足市场对低价处理器的需要,并被 IBM 的第一代 PC 机所采用。该处理器的 时钟频率为 4.77MHz 、8MHz 和 10MHz,大约有 300 条指令,集成了 29000 个晶体管。

1979 年:低密软磁盘诞生。

1979 年:IBM 公司眼看个人计算机市场被苹果等电脑公司占有,决定开发自己的个人 计算机。为了尽快推出自己的产品,IBM 将大量工作交给第三方来完成(其中微软公司就承 担了操作系统的开发工作, 这同时也为微软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于 1981 年 8 月 12 日 推出了 IBM-PC 。

“只要有1 兆内存就足够DOS 尽情表演了” , 微软公司开发DOS 初期时说 。

1980 年:

今天来听这句话有何感想呢?

1981 年:Xerox 开始致力于图形用户界面、图标、菜单和定位设备(如鼠标)的研制 。 结果研究成果为苹果所借鉴,而苹果电脑公司后来又指控微软剽窃了他们的设计,开发了 Windows 系列软件。

1981 年 8 月 12 日:MS-DOS 1.0 和 PC-DOS 1.0 发布。Microsoft 受 IBM 的委托开 发 DOS 操作系统,他们从 Tim Paterson 那里购买了一个叫 86-DOS 的程序并加以改进。由 IBM 销售的版本叫 PC-DOS,由 Microsoft 销售的叫 MS-DOS 。Microsoft 与 IBM 的合作 一直到 1991 年的 DOS 5.0 为止。最初的DOS 1.0 非常简陋,每张盘上只有一个根目录,不 支持子目录,直到 1983 年 3 月的 2.0 版才有所改观。MS-DOS 在 1995 年以前一直是与 IBM-PC 兼容的操作系统,Windows 95 推出并迅速占领市场之后,其最后一个版本命名为 DOS 7.0。

1982 年:基于 TCP/IP 协议的 Internet 初具规模。

1982 年 2 月:80286 发布,时钟频率提高到 20MHz 、增加了保护模式、可访问 16MB 内存、支持 1GB 以上的虚拟内存、每秒执行 270 万条指令、集成了 13.4 万个晶体管。

1983 年春季:IBM XT 机发布,增加了 10MB 硬盘、128KB 内存、一个软驱、单色 显示器、一台打印机、可以增加一个 8087 数字协处理器。当时的价格为5000 美元。

1983 年 3 月:MS-DOS 2.0 和 PC-DOS 2.0 增加了类似 UNIX 分层目录的管理形式。

1984 年: 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发布, 互联网上有 1000 多台主机运行。

1984 年底:Compaq 开始开发 IDE 接口,能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数据,并被许多同行采 纳,后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性能更好的 EIDE 接口。

1985 年:Philips 和 SONY 合作推出 CD-ROM 驱动器。

1985 年 10 月 17 日:80386 DX 推出 。时钟频率达到 33MHz 、可寻址 1GB 内存 、 每秒可执行 600 万条指令、集成了 275000 个晶体管。

1985 年 11 月:Microsoft Windows 发布。该操作系统需要 DOS 的支持,类似苹果机 的操作界面 ,以致被苹果控告,该诉讼到 1997 年 8 月才终止。

1985 年 12 月:MS-DOS 3.2 和 PC-DOS 3.2 发布。这是第一个支持 3.5 英寸磁盘的系 统,但只支持到 720KB,3.3 版才支持 1.44MB 。

1987 年:Microsoft Windows 2.0 发布。

1988 年:EISA 标准建立。

1989 年:欧洲物理粒子研究所的 Tim Berners-Lee 创立 World Wide Web 雏形。通过超 文本链接,新手也可以轻松上网浏览。这大大促进了Internet 的发展。

1989 年 3 月:EIDE 标准确立,可以支持超过 528MB 的硬盘,能达到 33.3MB/s 的 传输速度,并被许多 CD-ROM 所采用。

1989 年 4 月 10 日:80486 DX 发布。该处理器集成了 120 万个晶体管,其后继型号 的时钟频率达到 100MHz 。

1989 年 11 月:Sound Blaster Card(声卡)发布。

1990 年 5 月 22 日:微软发布 Windows 3.0,兼容 MS-DOS 模式。

1990 年 11 月:第一代 MPC(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发布。该标准要求处理器至少为 80286/12MHz(后来增加到 80386SX/16MHz)及一个光驱,至少 150KB/sec 的传输率。

1991 年:ISA 标准发布。

1991 年 6 月: MS-DOS 5.0 和 PC-DOS 5.0 发布。 为了促进 OS/2 的发展, Bill Gates 说 DOS5.0 是 DOS 终结者,今后将不再花精力于此。该版本突破了 640KB 的基本内存限制。 这个版本也标志着微软与 IBM 在 DOS 上合作的终结。

1992 年:Windows NT 发布,可寻址 2GB 内存。

1992 年 4 月:Windows 3.1 发布。

1993 年:Internet 开始商业化运行。

1993 年:经典游戏Doom 发布。

1993 年 3 月 22 日:Pentium 发布,该处理器集成了 300 多万个晶体管、早期版本的 核心频率为 60 ~66MHz 、每秒钟执行 1 亿条指令。

1993 年 5 月:MPC 标准2 发布,要求 CD-ROM 传输率达到 300KB/s,在320 ×240 的窗口中每秒播放 15 帧图像。

1994 年 3 月 7 日:Intel 发布 90 ~100MHz Pentium 处理器。

1994 年:Netscape 1.0 浏览器发布。

1994 年:著名的即时战略游戏 Command&Conquer(命令与征服)发布。

1995 年 3 月 27 日:Intel 发布 120MHz 的 Pentium 处理器。

1995 年 6 月 1 日:Intel 发布 133MHz 的 Pentium 处理器。

1995 年 8 月 23 日: 纯32 位的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 95 发布。 该操作系统大大不 同于以前的版本 , 完全脱离 MS-DOS, 但为照顾用户习惯还保留了 DOS 模式。 Windows 95 取得了巨大成功。

1995 年 11 月 1 日:Pentium Pro 发布,主频可达 200MHz 、每秒可执行 4.4 亿条指 令、集成了 550 万个晶体管。

1995 年 12 月:Netscape 发布其JavaScript 。

1996 年 1 月:Netscape Navigator 2.0 发布。这是第一个支持JavaScript 的浏览器。

1996 年1 月4 日: Intel 发布150 ~166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集成了310 ~330 万

个晶体管。

1996 年:Windows 95 OSR2 发布,修正了部分 BUG,扩充了部分功能。

1997 年:Heft Auto、Quake 2 和 Blade Runner 等著名游戏软件发布,并带动 3D图形 加速卡迅速崛起。

1997 年 1 月 8 日:Intel 发布 Pentium MMX CPU,处理器的游戏和多媒体功能得到增 强。

1997 年 4 月:IBM 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战胜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1997 年 5 月 7 日:Intel 发布 Pentium Ⅱ,增加了更多的指令和 Cache 。

1997 年 6 月 2 日:Intel 发布 233MHz Pentium MMX 。

1998 年 2 月:Intel 发布 333MHz Pentium Ⅱ处理器,采用 0.25μm工艺制造,在速度 提升的同时减少了发热量。

1998 年 6 月 25 日:Microsoft 发布 Windows 98,一些人企图肢解微软,微软回击说 这会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1999 年 1 月 25 日:Linux Kernel 2.2.0 发布,人们对其寄予厚望。

1999 年 2 月 22 日:AMD 公司发布 K6-3 400MHz 处理器。

1999 年 7 月:Pentium Ⅲ发布,最初时钟频率在 450MHz 以上,总线速度在100MHz 以上,采用 0.25μm 工艺制造,支持 SSE 多媒体指令集,集成有 512KB 以上的二级缓存。

1999 年 10 月 25 日:代号为 Coppermine(铜矿)的 Pentium Ⅲ处理器发布。采用 0.18

虽然内部集成了256KB全速On-Die μm工艺制造的Coppermine 芯片内核尺寸进一步缩小,

L2Cache ,内建 2800 万个晶体管,但其尺寸却只有 106 平方毫米。

2000 年 3 月:Intel 发布代号为“Coppermine 128”的新一代的 Celeron 处理器。新款 Celeron 与老 Celeron 处理器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采用了与新 PⅢ处理器相同的 Coppermine 核心及同样的 FC-PGA封装方式,同时支持 SSE 多媒体扩展指令集。

2000 年 4 月 27 日:AMD 宣布正式推出 Duron 作为其新款廉价处理器的商标,并以 此准备在低端向 Intel 发起更大的冲击,同时,面向高端的 ThunderBird 也在其后的一个月 间发布。

2000 年7 月: AMD 领先Intel 发布了1GHz 的Athlon 处理器, 随后又发布了1.2GMHz Athlon处理器。

2000 年 7 月:Intel 发布研发代号为 Willamette 的 Pentium 4 处理器,管脚为 423 或 478 根,其芯片内部集成了 256KB 二级缓存,外频为 400MHz,采用 0.18μm工艺制造 , 使用 SSE2 指令集,并整合了散热器,其主频从 1.4GHz 起步。

2001 年5 月14 日, AMD 发布用于笔记本电脑的Athlon 4 处理器。 该处理器采用0.18 微米工艺造,前端总线频率为200MHz,有256KB 二级缓存和 128KB 一级缓存。

2001 年 5 月 21 日,VIA发布 C3 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 0.15 微米工艺制造(处理器核

并采用Socket370 心仅为2mm 2 ), 包括192KB全速缓存(128KB 一级缓存、 64KB二级缓存),

接口。支持 133MHz 前端总线频率和 3DNow!、MMX 多媒体指令集。

2001 年 8 月 15 日,VIA 宣布其兼容DDR 和 SDRAM 内存的 P4 芯片组 P4X266 将 大量出货。该芯片组的内存带宽达到 4GB,是 i850 的两倍。

2001 年8 月27 日, Intel 发布主频高达2GHz 的P4 处理器。 每千片的批发价为562 美 元。

计算机专业工作总结

计算机专业工作总结 篇一:计算机人员工作总结范文 本人于2012年任职以来,严格履行计算机工作的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给的个项任务,先将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友善,明礼诚信。 二、完成本职工作的质和量本人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具有较强的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有关技术难题。任职期间,较好的完成了单位下达的责任目标。 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领域计算机行业是个飞速发展的行业,计算机技术更是发展的日新月异,因此,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领域,进行知识更新,也是形势所迫。为了加强自身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为了掌握计算机更前沿的技术,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与前辈和同事交流学习充实自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强了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多的时间内,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理论基础还不扎实,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方式不够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得更好,加强理论学习,积累项目经验,做好2012年工作计划,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磨练自己、锻炼自己,成为能在单位中能够独当一面的员工。 篇二:2010年计算机工程师工作个人总结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了,可是回想大学刚毕业时,我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什么都不懂,更别提是计算机工程师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个月后,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懂,在社会上立足很难。 痛定思痛,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我还是要回到校园中去,我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于是我报考了成人教育学院,在成教院里主攻计算机技术,希望自己能够考去计算机工程师,理想就是这么远了,不能太远。 我于XX年获得计算机工程师技术资格,从XX年元月起,被聘为公司计算机工程师至今。自任现职以来,严格履行计算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给的个项任务,任现职以来年度任职考核全部优秀。 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和实践,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拓

第1讲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主要事件及人物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类科技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许许多多热衷于 。从下面 此并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探索,正是这一代代的积累才构筑了今天的“信息大厦” 这个按时间顺序展现的计算机发展简史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艰辛及科学技术的巨 大推动力。 一、机械计算机的诞生 在西欧, 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而在这些思想创意的火花中,制造一台能 帮助人进行计算的机器则是最耀眼、最夺目的一朵。从那时起,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为了实现 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 多数试验性的创造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一伟大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着。 这也就昭示了拓荒者的共同命运:往往在倒下去之前见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后人在享用 这些甜美成果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品味出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滋味…… 1614 年:苏格兰人 John Napier(1550 ~1617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他发明了 一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1623 年:Wilhelm Schickard(1592 ~1635 年)制作了一个能进行 6 位数以内加减法运 。该装置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算,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 1625 年:William Oughtred(1575 ~1660 年)发明计算尺。 1668 年:英国人 Samuel Morl(1625 ~1695 年)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 计算钱币。 1671 年:德国数学家 Gottfried Leibniz 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运算,最终答案长度 可达 16 位的计算工具。 1822 年:英国人 Charles Babbage(1792 ~1871 年)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其设计理 论非常超前, 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 采用。 1834 年: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 数据。 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并于1840 年将操作位数提高到了40 位, 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 秒内做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内做出乘、除法。 1848 年: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 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 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0 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th (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 IBM 公司)借鉴 Babbage 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 机器。 结果仅用 6 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 大概要花 10 年时间)。 1896 年:Herman Hollerith 创办了 IBM 公司的前身。 二、电子计算机问世 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开始了真 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 渐渐处于从属位置。二者地位发生转化的时候,计算机也正式开始了由量到质的转变,由此 导致电子计算机正式问世。下面就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主要事件: 1906 年:美国人 Lee De Forest 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 年 2 月:IBM 公司成立,从此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诞生。 1935 年:IBM 推出 IBM 601 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内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 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制造了 1500 台。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综述

.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关键词:中国计算机晶体管 . 大型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银河I”巨型计算机 微处理器(CPU)遭重创龙芯 一中国的计算机事业起步与发展 .. 中国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 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到目前为止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四代。每一代计算机,都比前一代更小、更快,技术工艺要求更高,价钱也更便宜。 .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而中国通过学习苏联的技术,仅用3年就完成了,并生产了50台左右 . .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美国从第一代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计算机花了9年时间生产了约200台 . .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段发展过程美国用了11年中国用了7年时间我国研制的第三代计算机品种非常多。例如,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单位联合研制的150机于1973

年完成;借鉴美国IBM公司16位小型机技术的DJS-100机也于该年(1973)研制成功,它的硬件为自行设计,软件兼容;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013机” .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今天的计算机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这个过程美国用了9年研制的ILLIAC-IV中国用了8年。77型机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6位微型计算机。另外,参照美国Intel8008机型的国产DJS-050微机,也于该年(1977)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仿制成功并通过鉴定。 .. 二.中国掌握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 . 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仅比美国晚了5年。在此后的岁月里,尽管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但这一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工人阶级,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中国早期的半导体工业,掌握了从拉单晶、设备制造,再到集成电路制造全过程,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丰富的知识,相继研制并生产了DTL、TTL、ECL等各种类型的中小规模双极型数字逻辑电路,支持了国内计算机行业。当时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除中国外,只有美国、日本和苏联 . . 中国从小规模集成电路经过中规模集成电路,再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仅用了7年时间,这以1972年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块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而美国用了8年 .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 什么是体系结构 经典的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 按照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不同级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属性。一般来说,低级机器的属性对于高层机器程序员基本是透明的,通常所说的计算机体 系结构主要指机器语言级机器的系统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就是适当地组织在一起的 一系列系统元素的集合,这些系统元素互相配合、相互协作,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而完 成预先定义的目标。通常包含的系统元素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人员、数据库、文档和过程。其中,软件是程序、数据库和相关文档的集合,用于实现所需要的 逻辑方法、过程或控制;硬件是提供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和提供外部世界功能的电子 机械设备(例如传感器、马达、水泵等);人员是硬件和软件的用户和操作者;数据库 是通过软件访问的大型的、有组织的信息集合;文档是描述系统使用方法的手册、表格、图形及其他描述性信息;过程是一系列步骤,它们定义了每个系统元素的特定使 用方法或系统驻留的过程性语境。 体系结构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解决的是计算机系统在总体上、功能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和计 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是不同的概念。一种体系结构可能有多种组成,一种组成也可 能有多种物理实现。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内部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其目标是合理地把各种部件、设备组成计算机,以实现特定的系统结构,同时满足所 希望达到的性能价格比。一般而言,计算机组成研究的范围包括:确定数据通路的宽度、确定各种操作对功能部件的共享程度、确定专用的功能部件、确定功能部件的并 行度、设计缓冲和排队策略、设计控制机构和确定采用何种可靠技术等。计算机组成 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专用器件的设计,信号传输技术,电源、冷却及装配 等技术以及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机内数据表示:硬件能直接辨识和操作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2·寻址方式:最小可寻址单位、寻址方式的种类、地址运算 3·寄存器组织:操作寄存器、变址寄存器、及专用寄存器的定义、数量和使用规则 4·:指令的操作类型、格式、指令间排序和控制机构 5·:最小编址单位、编址方式、容量、最大可编址空间 6·中断机构:中断类型、中断级别,以及中断响应方式等

计算机发展史1

一、中国计算机病毒发展史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附着在其他程序上的,可以实现自我繁殖的程序代码。自从1985年在美国被当众证明其存在性之后,计算机病毒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路高手出于种种目的,纷纷编写了各式各样的计算机病毒,在Win-Intel平台上掀起了一股股计算机病毒狂潮。在这股狂潮中,作为一个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中国首当其冲,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崭露头角 大约是在1988年,随着软件交流,石头和小球病毒跟随软盘悄悄地通过香港和美国进入了中国内地,并在人们的懵懂之间在大型企业和研究所间广为传播。直到病毒发作,人们才猛然惊醒!目前一般认为,小球病毒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由于当时普遍使用软盘来启动系统,因此这两个系统病毒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成了当时国内最流行的计算机系统病毒。跟随系统病毒之后,各路文件病毒也迅速登陆,巴基斯坦、维也纳和雨点等病毒令国人大为震惊之余,对其精湛的编程技艺,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风声鹤唳 1989到1991年是计算机病毒在中国迅速壮大的阶段,各色病毒揭竿而起,在中国大遍地开花。那时由于家庭电脑尚未普及,因此各家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等计算机密集的地区成了计算机病毒的重灾区,而且往往是多种不同病毒反复交叉感染。米开朗琪罗和黑色星期五这两个文件病毒首开破坏软件系统之先河,在神州大地上大肆破坏。以至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声势之大,一时无两,决不逊色于名震世界的CIH病毒,甚至出现了“带口罩防计算机病毒传染”的笑话。更严重的是,国内的程序开发高手在经过短暂的迷惑之后,通过剖析病毒体,迅速掌握了病毒的编写技术,广州一号、中国炸弹、“六·四”和毛毛虫等各种国产病毒纷纷登场亮相。这个时期出版的各种剖析计算机病毒的书刊,不能说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好奇的大学生们,则成为了国产病毒的最先试制者。例如广州一号,就是广州大学一位在校学生研究病毒的副产品。不过,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国人逐渐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已不再神秘;SCAN和TBAV等反病毒软件纷纷从国外引入,雷军等人也开始尝试自己编写一些国产反病毒软件。而华星等硬件防病毒卡更是风行一时,其硬件防病毒技术当时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巅峰之作 在人们逐渐掌握反计算机病毒的之后,计算机病毒开始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掩饰自己。长达4K 的世纪病毒,通过全面地接管系统功能调用,做到了在带毒环境下,除了反汇编内存之外,其他软件都丝毫不能觉察病毒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个编写得最认真的病毒。到了1992年,旧的计算机病毒技术已经完全被掌握,一些防病毒卡甚至宣称可以防范所有的已知和未知的病毒,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计算机病毒的末日了。此时,一个叫做DIR II的病毒横空出世。这个病毒编写得是如此之巧妙,短短的512个字节的程序代码,就钻入了DOS操作系统的核心,实现了加密、解密和传染的功能,而且巧妙地躲过了各种防病毒软件和防毒卡的防线,达到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的境界。其高超的编程技术令人叹为观止,至今仍为计算机病毒的典范之作。DIR II病毒迅速摧毁了各种防病毒卡,为防病毒软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人们开始认识到,反计算机病毒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而防病毒软件因为其良好的兼容性,低廉的价格和方便的升级能力而逐渐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关于“探索计算机发展历程”的研究报告

探索计算机发展历程 指导教师: 研究小组成员:茂名市第一中学高一(16)班廖拾漫谢煜明 ㈠研究背景及目的 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计算机网络时代到来,宣告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而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如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等,都与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也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为了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社会产生巨大变革的原因,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未来,2010年2月1日,我们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对计算机的基本分类、雏形、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计算机发展各个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㈡研究过程及方法。 我们成立的研究小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查阅了《电脑爱好者》、《电脑报》、《电脑应用文摘》等文献资料及通过互联网,收集到计算机发展的相关资料,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程。 ㈢研究成果 1.计算机的基本分类 (1)按照性能指标分类 ①巨型机:高速度、大容量 ②大型机:速度快、应用于军事技术科研领域 ③小型机:结构简单、造价低、性能价格比突出 ④微型机: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

(2)按照用途分类 ①专用机:针对性强、特定服务、专门设计 ②通用机: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解决各类问题 (3)按照原理分类 ①数字机: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通用性强 ②模拟机:用模拟量作为运算量,速度快、精度差 ③混合机:集中前两者优点、避免其缺点,处于发展阶段 2.早期计算机 1642年,法国人布莱士?帕斯卡(1623-1662)发明了自动进位加法器,称为Pascalene。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Wilhemvon Leibniz(1646-1716)改进了Pascaline,使之可以计算乘法。后来,法国人Charles Xavier Thomas de Colmar发明了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器。这可以说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 3.现代计算机发展主要历程 1)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现代计算机的真正起源来自英国数学教授Charles Babbage。Babbage发现通常的计算设备中有许多错误,在剑桥学习时,他认为可以利用蒸汽机进行运算。起先他设计差分机用于计算导航表,后来,他发现差分机只是专门用途的机器,于是放弃了原来的研究,开始设计包含现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的分析机——Analytical Engine。 Babbage的蒸汽动力计算机虽然最终没有完成,以今天的标准看也是非常原始的,然而,它勾画出现代通用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分,在概念上是一个突破。 在接下来的若干年中,许多工程师在另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注: 参考相关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 Office 2010》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网上相关图片,希望赵老师可以认真批阅, 如有错误地方希望指导更正。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我 们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各种社会人员,总是 时不时的打开电脑。在我们感受计算机带给我们的方便时候,我们也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历程,下面就一一地介绍我们的先辈如何通过努力将我们带进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一台被称为ENIAC的庞然大物,从此便开启了计算机时代的大门。从此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20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一直以为,人们都以计算机物理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故而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代。

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ENIAC犹如一个庞然大物,它 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 内装18000个电子管, 但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的机电 式计算机快1000倍。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

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2.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发展史教学案讲课稿

计算机发展史教学案

教师:马蕾年级:大学一年级 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时间:2012年12月8日 地点:邢台学院 课题名称:计算机发展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背景、用途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掌握计算机发展的变化及每代计算机的特点。 能力目标:1、了解计算机发展的简史,预测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2、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实践。 情感态度:1、培养对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兴趣。 2、正确认识和理解计算机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 刻影响。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明背景、用途,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每代计算机的变化及特点。 2、计算机发展的典型事例给同学们带来的启发。 教学时间:一节课(50分钟) 教学方法: 1、提问式教学,引发学生积极性 2、目标导读,配合生动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3、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好!今天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节课。上课前,我想问一下大家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呢? 学生:十多年前。 师:还记得最早接触计算机的时候,计算机是什么样子的吗?大家有没有发现,跟以前相比,我们现在的计算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不是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体积越来越小了呢?那么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的几十年里,它又是怎样发展到如今的功能强大,轻巧灵便的呢?它经历了哪些蜕变过程呢?今天我们就开始计算机的成长之旅。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 (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 学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没关系,我现在来告诉大家。答案就是1946年2月14日。(这个日子非常好记,2月14日在西方又被称为“情人节”,言归正传)在1946年,也就是二战期间,美国要用到导弹,但是呢,又需要计算弹道,弹道的计算又极其复杂,全靠人工算的话,估计仗都打完了还没算出来,所以,科学家们就想,能不能用机器去算,提高运算速度,于是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组建了“莫尔小组” (领导人是:莫奇利和埃克特)来研发机器。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就是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这个庞然大物占地170平方米,大家想想,咱们家里住的房子,170平米基本上能盖成四室两厅了。它重达30吨,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所以我们也称它是电子管计算机。 (2)师:同学们,如果的说爆炸是火箭的祖先的话,那么计算机的祖先应归功于谁呢? 学生:算盘。 师:对了,就是算盘。我们知道用算盘计算的时候,我们得用手去拔珠子,而我们的ENIA就相当于一个庞大的算盘,电子管相当于珠子。它的速度是每秒运行5千次。 (3)我国古代,谁首先计算出了圆周率?算了小数点后多少位? 学生:祖冲之 师:对了,数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算盘的前身),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一千多年后,英国数学家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我们的ENIAC计算香克斯的小数用了多长时间呢?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而且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ENIAC运行的速度是5000次/秒,它的诞生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4)师:同学们在我们用算盘计算时,有没有存储的地方呢? 学生:没有 师:对,没有。ENIAC只相当于一个超级的算盘,它没有存储器,没有输入和输出设备,输入和输入出都靠纸带进行。而且要改变计算的话,还要重新拔开关

最新计算机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计算机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计算机技术工作总结 计算机技术工作总结总结历史,计算机技术工作总结。在码头工作期间,我工作认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极富工作热情,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乐于与他人沟通,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的完成各项工作,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注重自己的个人发展,不断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所以我现在已经能够熟练维护公司的系统和现场设备,包括有线终端跟无线终端等,能处理电脑软硬件所引起的相关故障,能注重大公司的种种流程细节,拥有了一名系统维护员的基本工作技能。 回顾历史。七八月份,是我成为公司正式员工最幼嫩的时期,一直都处在学习阶段,学习码头的系统的种种维护,包括学习无线设备,有线设备、电话跳接和cctv等,同时也参加了防台演练,从中学到了做好本职工作最基本的才能和后勤保障备用工作的实施方法,也学到一些日常的工作经验,包括处理相关问题的方式方法。九、十月份,主要的是维护和稳定系统,并着手整理和完善it设备管理系统,工作总结《计算机技术工作总结》。十二月份,参加ccna培训,并处理it设备管理系统合同事务。一月份,和财务部携手整理财务资产标签。从中,自己存在了极其多的问题,我不断的思考与反省,有些问题已得到解决,仍有问题瓶径所在,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思考力度不够,很多时候碰到问

题缺乏冷静思考,心急过度。自己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欠缺,同时,自己细心的问题依然有一定的存在,这也造成自己工作效率有所降低,在这种及时性极其强的码头里,时间就是一切,这也就是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前段时间杂念比较多,忘记了自己仍然是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浪费了不少精力和心思。以前上夜班犹多,很多时间都未能利用,以后自己必须摆脱夜晚内心厌学、厌做、厌想的困扰,及时处理和完善工作。 展望未来。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有几个大问题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it设备管理系统拥有极其多的问题,它是我的核心工作,它的完成情况反映着我的工作是否尽职。我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还有,ccna培训完,由于时间等问题,有很多知识未能及时巩固,同时也需要紧抓时间实践操作,并参加实际建设和规划,使自己能更加灵活应用网络知识,并积累处理相关异常经验。同时,自己在今后的一年里,会参加相应的证书考核,不断提升自己,并紧抓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it知识,搭建各种服务器知识,包括自己学习小型机跟提高英语水平。 第二篇:计算机技术工作总结 计算机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历史。在码头工作期间,我工作认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极富工作热情,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乐于与他人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第一章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一.先驱者的贡献 帕斯卡(Biaise Pascal,1623~1662)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19 岁受机械时钟的启发发明第一个齿轮式机械计算器(1642 年),只能做加、减法 巴贝奇(C.Babbage,1791~1871) ↖英国数学家 ↖公认的计算机之父 ↖研制出差分机和分析机 ↖提出程序控制的思想 ↖提出了完整的通用计算机的设计方案,已经有许多的现代计算机的元素在里面,最终100 年后由艾肯实现 爱达.拜伦(Ada Augusts Lovelace,1815~1852) ↖英国数学家 ↖为巴贝奇的分析机编制程序 ↖虽然还没出现?°循环?±,?°子程序?±的概念,但其中已经蕴含了现在程序的思想。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艾肯(Howard Aiken,1900~1973) ↖美国数学教授 ↖制造出第一台机电式计算机MarkI ,后又制造出MarkII ↖MarkI 的一些参数: 以机电的方法代替机械的方法实现分析机,1944 年完成,在哈佛大学用了15 年 15.5米,高2.4米,75万个零部件 乘法速度是3 秒 图灵(Alan Turing,1912~1954) ↖英国科学家 ↖现代计算机诞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 人物之一,另一个是冯. 诺依曼 ↖他对现代计算机的贡献有两个: 建立图灵机理论模型 提出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 冯.诺依曼(Von.Neumann,1903~1957) ↖美国数学教授 ↖现代计算机之父 ↖两个方面的重要贡献 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思想 在EDVAC设计中提出的计算机结构奠定了现代 计算机体系结构框架,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二.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诞生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编年(1956-2006)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 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 计算技术发展道路” 国际会议。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 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 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国际会议。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随后在制定的12年规划中确定中国要研制计算机,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及自动化四个研究所。 1956年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任主任。这就是我国计算技术研究机构的摇篮。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该机字长32位、每秒运算30次,采用磁鼓内部存储器,容量为1K字。 1958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331型军用数字计算机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成功。 1959年9月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04机研制成功。该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该机字长39位,采用磁芯存储器,容量为2K~4K,并配备了磁鼓外部存储器、光电纸带输入机和1/2寸磁带机。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119型大型数字计算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其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字长44位,内存容量4K字。在该机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的计算任务。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5 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晶体管大型计算机109乙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字长32位,运算速度每秒10万次,内存容量为双体24K字。 1967年9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109丙机交付用户使用。该机为用户服役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平均使用效率94%以上,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1972年华北计算所等十几个单位联合研制出容量为7.4兆字节的磁盘机。这是我国研制的能实际使用的最早的重要外部设备。 1974年8月DJS 130小型多功能计算机分别在北京、天津通过鉴定,我国DJS 100系列机由此诞生。该机字长16位,内存容量32K字,运算速度每秒50万次,软件与美国DG公司的NOV A系列兼容。该产品在十多家工厂投产,至1989年底共生产了1000台。

浅谈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成高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年级:14春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号: 学生:吴晶 指导老师:汪玲 完成日期:2016年5月4日 内容摘要 当今时代计算机发展迅速,计算机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学会用,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未来,以便站在一个考前的地方思考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创新。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调查以及芯片对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和芯片的发展历史,并以芯片业巨头英特尔公司为参照对象,把计算机芯片发展分阶段进行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当今时代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计算机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代一代的升级。计算机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计算机;芯片;计算机的普及 引言;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诞生,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面而研制的,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1946年这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该机使用了1500ENIAC个继电器,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m2,重量重达30多吨,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开机时让周围居民暂时停电。这台计算机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400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用今天的标准看,它是那样的“笨拙”和“低级”,其功能远不如一只掌上可编程计算器,但它使科学家们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革命时代。 1.计算机 当今计算机已经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计算机给人们带来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利益。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因而它是一个管理系统,是个社会系统。 在网络普及的21世纪,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甚至是在社会上工作的人,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1班201207020122 杨若雯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 杨若雯 电子信息工程1班 201207020122 摘要: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电脑,已历经了50多个春华秋实。50余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电脑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回顾电脑发展的历史,并依此上溯它的起源,真令人惊叹沧海桑田的巨变;历数电脑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发明故事,将给后人留下了长久的思索和启迪。 关键词:机械、电子、晶体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 引言:计算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用手指计算、石头计算或绳结计算,当文化越来越复杂、社会越来越进步,计算工具也在相应变化,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就源于这种需求。而计算机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果说,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那么计算机的发明则导致了信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名叫ENIAC。60余年来,计算机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之迅猛是当初发明者所始料未及的,如今,“计算”已经无所不在,计算机及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而再从头回顾,我们会惊喜而又毫无意外地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是人类文明史的必然产物,是长期的客观需求和技术准备的结果,那些令人惊艳的天才们与无数的专家们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今天的一切——那么庞大迅捷的联系网与媒介,而我们这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所要做的,就是在计算机的未来历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计算机的史前时代 计算机的史前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我们祖先用手指或者石头绳结帮助计数的远古时代。数学的萌芽让公元前四五千年的苏美尔人开始了“数字化生存”的初次尝试,他们在发明楔形文字的同时,也在泥板上刻下了人类最早的数字符号。 随后,计算工具开始了快速的演变。中国古代的筹算发展成了算盘,这是人类经过加工制造出来的第一种计算工具,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而西方自17世纪初起,也开始出现了计算尺,至1957年,卡西欧公司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小型电子计算器。 机械式计算机 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从17世纪至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计算机”的研究,这些计算机虽然构造简单、性能不够好,但其工作原理与现代计算机极为相似,为现代计算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的荣誉应归功于德国图宾根大学的教授威廉·契克卡德,他的发明早于1642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思想家布莱斯·帕斯卡的加法机。1674年,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因独立发明微积分而与牛顿齐名的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发明了乘法机。1805年,法国一位机械大师约瑟夫·杰卡德完成了法国纺织机械师贝斯莱·布乔关于“穿孔纸带”的构想,设计制造了“自动提花编织机”,这意味着程序控制思想的萌芽。1822年,被誉为“现代计算机的奠基人”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查尔斯·巴贝奇从杰卡德的“自动提花编织机”上获得灵感,制成了差分机,并提出了“分析机”的构想,为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873年,美国人弗兰克·鲍德温制造出手摇式计算机,这在电子计算器发明之前是办公室和家庭主要的计算装置。 从机械到电子的进程 机械式计算机采用的都是机械零件,利用机械转动原理工作,而在社会的发展中,电气控制技术逐渐取代了纯机械装置,这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也标志着由机械计算机时代向电子计算机时代迈进。 1888年,美国统计专家赫尔曼·霍列瑞斯博士首次使用了穿孔卡技术的数据处理机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一讲

第一章电脑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课,也是一门学习计算机的启蒙课程,是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的基础。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化的核心是计算机枝术。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专业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提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拓展思维方面的作用,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讲计算机文化的概念和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2.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的状况 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4.计算机发展 5.计算机的分类 6.计算机的特点 7.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8.第五代电子计算机 9. 新一代电子计算机 10.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目的要求 了解“计算机文化”一词的来源,理解计算机文化的内容。了解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识记各代计算机的特点、现代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第五代电子计算机、新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 计算机文化的内容。各代计算机的特点、现代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 计算机与文化相联系。

讲授内容 一、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1.计算机文化一词的由来 计算机文化一词起源于1981年召开的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World Conference on Computer in Education ,3rd ,1981,简称WCCE’81)。当时,微型机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一批与会学者高瞻远瞩,预见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呼吁人民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在这次会议上,人们首次使用了“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一词。 2.计算机文化的内容 这里所提的计算机文化,就是“计算机应用知识与应用能力”。包括: (1)计算机基础知识 (2)操作系统 (3)常用办公软件: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电子幻灯PowerPoint 2000使用。 (4)多媒体和网络的基础知识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一).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法国科学学家Pascal发明的齿轮式加减法器。 德国数学家Leibniz发明了乘法计算机。 英国数学家Babbage设计和制造了差分机和分析机。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Boole)创立了布尔代数,奠定了计算机进行逻辑运算的基础。 1936年英国科学家图灵(Turing)发表了题为《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断问题中的应用》的著名论文,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和模型基础。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 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其主要特点为: (1)计算机由五大部件组成; (2)在计算机中,所有信息都采用二进制编码来表示; (3)计算机采用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概述 随着全球信息化、电子化等相关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为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诱人前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是一场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一大批相关技术,如微电子、激光、生物、空间、海洋工程等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进而使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比以往更为突出和重要,逐渐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进入物质生产过程,并成为决定性要素。而信息作为社会经济、科技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开发使用也因网络而变得更为容易。网络使得国家经济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和科学的信息基础上,使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 21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世纪。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各自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于将计算机结成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长,将成为社会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层次变化作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这不仅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一)计算机系统技术 计算机系统是计算机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有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 系统结构技术的作用是使计算机系统获得良好的解题效率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系统的管理由操作系统实现的,以提高机器的吞吐能力、解题时效,便利操作使用,改善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算题费用等。 (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从以大型机为主的时代,走进计算机时代,也正迈向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目前多媒体技术正向着高分辨率、高速度、高维数、高智能和标准化发展,其中不少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开始进人实用化阶段。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见面开会”、商讨同题、洽谈合作;所谓交互式多媒体是指

计算机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 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 重量 30吨 10kg 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 二、计算机发展历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的历史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