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之扇文化优秀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之扇文化优秀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之扇文化优秀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之扇文化优秀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之扇文化(详案)

邓宇露

教学目标:

1.了解扇子的起源、发展、类型、;

2.了解扇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3.结合情景能够根据扇子与人物特点给不同的人配扇子;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扇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2.结合情景能够根据扇子与人物特点给不同的人配扇子;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

1)同学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就藏在这个谜语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有风不动无风动

不动无风动有风

2)没错,今天要讲的就是扇子文化,我国扇文化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素有“制扇王国”的称号。

二.了解扇子的起源及发展

1.扇子的起源

1)英雄不问出处,扇子的来路我们且说道说道。

2)(相机出示)其实扇子到底是何时出现的,最初是起什么作用的,我们从这个字本身就能略知一二。看到这个“扇”字,你有什么发现?(户是门的一半,下面是羽表明材质/像手拿着什么东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扇子的出现跟门有点关系,扇子最开始是用的是羽毛。来看看我们猜得对不对(相机出示文字材料:起初,扇子是一种礼仪工具,用于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因此“扇”最初也称作“障日”,同时也用于显示其身份,多为羽毛扇。),看来呀,咱们班同学的推理能力很强。——最早的扇子是羽毛做的,用以显示门第和身份。3)口说无凭,史实证明。(相机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图片)

2.扇子的特点

1)观察这幅图,你发现最初的扇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大、羽毛制成、礼仪用具(有特殊适用人群)、实用性不强、不可折叠、...

2)从这几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开始的扇子和咱们现在的扇子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那到底是怎么演变的呢,我们接着来到了汉代,在西汉时期,出现了由丝、绢制成的“纨扇”,也叫“团扇”,使用者多为贵族女性,遮面、装饰用。

(出示《金盆捞月图》相机问)结合这张图,你们知道团扇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吗?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一因其扇面呈圆形、团状;二因团扇圆圆与圆月相似,代表着对团圆、美好的祈求。

3)(出示图片)看在咱们的《红楼梦》中的很多人物都使用团扇呢。

4)从团扇的出现,我们可以发现扇子的特点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提醒学生从形状、

大小、功能、材质、使用人群...来说)

5)同学们总结的很到位,看来呀那个时候的扇子实用性很强,不仅可以用来扇风了,还可以用来做遮面的工具和装饰品,不过适用人群依然只是一小部分。

3.了解扇子的人文价值

1)(出示图片)后来,扇子的形状不再拘泥于圆形,出现了方扇、六角扇、八角扇等,材质也较为多样了,主要取材为植物的茎、叶,如竹扇、蒲扇、苇扇等。

2)说到六角扇,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出示图片《王羲之画扇》),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3)无独有偶,还有一个名人也有一个画扇的故事,那就是“东坡画扇判案”

4)一而再,再而三,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位画扇的名人,他是明朝有名的四大才子之一唐寅也就是唐伯虎,他画的《山居图》如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5)看来呀,这个名人在扇子上画画、题字之后,还能让扇子身价飙升呢!那在扇面题画到底又源于何时呢?这个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了!(相机出示图片,同时述以文字: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载有“杨修与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的记录。这说明远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文人学士就喜欢在扇面上泼墨作画了。)

6)杨修和曹操是什么朝代的人物呢?——三国。既然都提到了三国,你们还能想到三国中哪个人物也使用扇子?——诸葛亮,没错,就是我们足智多谋、羽扇纶巾的孔明先生,那你们知道孔明先生使用的是什么扇吗?——羽扇——鹅毛扇

7)看,我们讲扇子已经讲到了《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与《三国演义》了,那《西游记》和《水浒传》中有没有扇子呢?想一想,和你的同桌先说一说。分享,西游记芭蕉扇、水浒中宋清铁扇子,吴用五名扇...

8)从这里你们可以发现扇子的另一大功能了吗?——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生动题材。

4.了解折扇的历史

1)其实不仅是四大名著,我国历史上还有不少关于扇子的记述,我们所熟知的就有

《秋夕》

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扇》

司空图(唐)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2)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讲到目前为止,所指的扇子多为“团扇”,为什么不讲折扇呢?下一首诗告诉你们答案。

《杨主簿日本扇》

苏辙(宋)

扇从日本来,风非日本风。

风非扇中出,问风本何从?

风亦不自知,当复问太空。

空若是风穴,既自与物同。

同物岂空性,是物非风宗。

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

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折扇其实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到了明朝已经完全汉化。

5.了解各种各样的扇子和四大名扇

1)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扇子,有骨扇、木扇……

2)扇子越来越多了,有一天呢,扇子们就开始吵架了,她们在争什么呢,原来在争谁最棒!为了争个谁高谁低他们就旅行了一场比赛,最后,脱颖而出了四位,他们难分伯仲,最终并列第一,合称为“四大名扇”

三.了解不同的人需配以不同的扇子

1.给身边的人配扇知道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扇

有这么一天,你们有了知识和技能之后,对扇子很感兴趣,于是你们开了一间“至善坊”,知道什么意思吗?“制扇坊”,择了一个良辰吉日,你们的店开张了,并且精挑细选了一批扇子作为展示,我嘛,消息比较灵通,你们刚一点开张鞭炮,我就来到你家店门口,这个时候出来了一个人,他是谁?

(预设:你好,夏天快来了,我有点热,想买把扇子,但是我不懂,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你们学习了扇的知识,还知道了怎样制作扇子,班上有几位同学就开了一间“至善坊”,邓老师闻讯赶来,想要买扇,你会推荐哪一把呢?青莲居的同学来买扇你们会推荐......这个时候,咱们的大书法家、绘画家,杨继铎老师来了,你会给他推荐哪一把?看来这位同学已经知道了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扇。)

2.小组活动(5分钟)

1)(设置情景)现在你们的店文明海外,拓展到了外国,可是外国友人对我们的“扇文化”不是很了解,请结合板书和提示开展小组活动,想一段话来像外国友人介绍“扇的前世今生”。2)小组分享;

3)生评价,师小结。

四、总结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扇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文之美、艺术之美、自然之美。

今天讲到的只是扇文化的冰山一角,而扇文化只是璀璨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要想领略更多的扇文化和传统文化知识,还需我们留心生活、用心感受。

中国玉文化

中文摘要: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器是中国之粹,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持续不断、连绵发展长达万年之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关键字: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基石;红山文化;四大名玉 正文: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时代距今8000-4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可见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很广,蕴量丰富。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我国宝玉石资源主要成矿带。目前已发现各种玉石170余种,其中软玉、硬玉等高档玉9种,其他为中低档玉,印章石和彩石。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绿松石,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1.新疆和田玉:又称和田软玉,主要矿物组分为透闪石。和田玉引领了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是中国古代的当之无愧的“玉石之王”。特点:“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洪亮” 2.河南独山玉:因产于河南南阳独山得名,又称南阳玉、独玉,属于一种蚀变辉长岩。特点:独山玉色泽艳丽且颜色比较丰富杂,有白、绿、黄等色,硬度高。 3.辽宁岫玉:又称岫玉,产于辽宁岫岩县得名,属蛇纹石质玉石。特点:多呈绿色至湖水绿色和白色等,具备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4.湖北绿松石: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古老玉石之一,远在新石器时期就为人们所饰用,中国清代称之为天国宝石。特点:呈淡天蓝色蓝到深蓝色,也有绿色和浅黄色等,不透明,具有油脂般细腻的色泽。 说到中国的玉文化,不能不提的是出土“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一定是古玉,古玉一定要玩,而且必须多玩,才能使中国古玉得以还原。古人这样、玩玉。称为“盘玉”。凡出土的古玉,多数有色沁,但暗淡不显,因此以、还原为贵。如果得到一块真旧而有多种色沁的古佩玉,藏而不玩,则等于暴殄天物,得宝如得草而已,通常出土的中国古玉,因为出土的地点不同,所以蚀锈和色沁的性质亦不同。比方,南方出自水坑的,或地气特别潮湿、地层特别多积水的,出土的古玉就多水锈。北方出

中国传统文化_答案

绪论 1 【单选题】(1分) 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C ) A.载道化成 B.崇德重义 C.以人为本 2 【单选题】(1分) “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 ) A.《周易.贲》 B.《周易.艮》 C.《周易.震》 3 【单选题】(1分) “文”不包括(D ) A.地文 B.天文 C.人文 D.物文 4 【单选题】(1分)

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 ) A.“易”、“道” B.儒道互补 C.儒、释、道三家并列 5 【单选题】(1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C ) A.中庸之道 B.阴阳五行 C.中和为美 第一章 1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以人为尊 B.以仁为本 C.以民为贵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ABCDE ) A.长幼有序 B.父子有亲

C.夫妇有别 D.君臣有义 E.朋友有信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BCD ) A.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4 【单选题】(1分)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C ) A.天人感应 B.形式逻辑 C.天人合一 D.辩证逻辑 ———————————————— 答案是辛苦整理出来的 完整版课后答案需要支付5元/门 购买完整版答案联系QQ 2414817003 ————————————————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0803040120 08翻译陈小梅中华民族自新石器时代起,对玉就有了较明确的认知,至东汉才在总结前人认识玉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玉的科学性解释:“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将玉确认为:玉的本质是石;玉是美丽的石;玉有五种道德品性。这第三项内容是古人的哲学价值取向,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爱玉、崇玉的思想情感和历史传统。 “玉不琢,不成器”,可以看成“玉器”这一专用词语的最早依据。它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玉必须经过雕琢才能造成器物,即规定了玉器的雕刻工艺美术品的属性;玉具有超越于玉璞的价值——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象征价值等。但我们仍然要对有些人引用时只用“石之美”,而去掉“有五德”则说是不可取的错误。同时还要指出,许慎的概念是指狭义的玉——闪石玉,且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儒家思想的介入而占据了统治地位。 我们细嚼玉器所蕴涵的社会学和美学意境,就会发现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暇,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综合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了神秘化的美感,这种神秘化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化的独特审美趋向,由此,崇玉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我国宝玉石资源主要成矿带。目前已发现各种玉石170余种,其中软玉、硬玉等高档玉9种,其他为中低档玉,印章石和彩石。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绿松石,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了解历代玉器的发展历程是研究玉文化的基础,要深入探讨其主干和精髓,挖掘中国玉器及玉文化的特色是关键所在。中国玉文化优秀传统的主要门径有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答案第一章

Unit 1 Traits of Chinese Culture Warm-up Activity 1.Appreciate the movie clips of different peoples’ talking about Chinese culture. 1) Speakers in the movie may be from the following places: Scotland, China, England, Europe, Russia based on their English speaking dialects and their facial features and even their hair etc. 2) Cultural traditions, the artistic aspects, so lantern making, kite making, Zodiac, New Year celebrations, the wishing tree, a dramatic experience, a musical experience, a historical experience, some aspects of modern studies, some aspects of business education, The Chinese lanterns, chopsticks, Tai Chi, the calligraphy, the art, the Beijing opera masks. 2. Discuss the question after reading the following story. Reference for the discussed questions: A Chinese would politely tell the waiter that it was immoral to put a fly in the coffee-cup and that it was against the doctrines of Confucius. Such are the expressions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nations. Section A. Cultural Treasures: Task1.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 The rat, the ox, the tiger, the rabbit, the dragon, the snake, the horse, the goat, the monkey, the rooster, the dog, the pig. b. Because the cat got up so early that morning and he became sleepy on their way of swimming across the river by riding on top of the ox’s back. He was pushed into the water when crossing the river. Then the cat arrived dripping wet in 13th. c. The month, rather than the year, of one's birth (referred to the following reading) https://www.doczj.com/doc/0f2457556.html,plete the following tasks after eading the passage brackets. 1):十天干:甲jia乙yi丙bing丁ding戊wu乙ji庚geng, 辛xin壬ren癸kui 十二地支:子zi丑chou寅yin卯mao辰chen巳si午wu未wei申shen酉you 戌xu亥hai 2):丙戌,丁亥,汉族,彝族,黎族,傣族,维吾尔,吉尔吉斯,图腾 3):Rat: 23:00 ~ 1:00 named Zishi, when rats are most active in seeking food. Ox: 01:00 ~ 03:00 named Choushi, when oxen begin to crush the food, regurgitating to the mouth slowly and comfortably. Tiger: 03:00 ~ 05:00 named Yinshi, when tigers hurt their prey more and show their ferocity. Rabbit: 05:00 ~ 07:00 named Maoshi, when the jade rabbit is busy pounding herbal medicine on the Moon according to the tale. Dragon: 07:00 ~ 09:00 named Chenshi, when dragons are hovering in the sky to give rain. Snake: 09:00 ~ 11:00 named Sishi, when snakes are leaving their caves. Horse: 11:00 ~ 13:00 named Wushi, when the sun is high above and other animals are lying down for a rest, while the horses are still standing. Goat: 13:00 ~ 15:00 named Weishi, when goats urinate frequently. Monkey: 15:00 ~ 17:00 named Shenshi, when the monkeys are lively.

第八章 中国饮食文化与旅游

第八章中国饮食文化与旅游 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饮食文化指中华民族的饮食、饮食加工技艺、与饮食有关的美学思想、饮食器具的使用和饮食的习俗、风尚等的总称,是中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一、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 1.烹饪文化 2.茶文化 3.酒文化 4.饮食民俗二、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 (一) 烹饪技艺美 (二) 就餐环境美 (三) 饮食器具美 (四) 饮食礼仪美 (五) 诗文美 (六) 菜名美

一、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 1.烹饪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主体部分,它是指对食物进行加工,制成色香味俱佳菜肴的基本 原理、制作技术和方法的总称。 2.茶文化: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①物质层次上的,如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技术等; ②制度层次上的,如有关茶的法规(唐代的贡茶制、宋代的茶马交易、清代的茶禁等)和饮茶的礼仪风俗 等; ③精神层次上的,如茶道、茶德、茶史、茶诗、茶艺等,中国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人 们在品尝名茶、观看茶艺表演和从事茶事活动时,都可以得到一种轻松、愉快和美的享受。

一、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 3.酒文化:酒文化是指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 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和行为的现象的总和。 4.饮食民俗: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具体包括饮食品种、饮食 方式、饮食特性、饮食礼仪、饮食名称、饮食保存和饮食禁忌,以及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及礼仪常规。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出自于《尚书》。 A.对 B.错 答案: 对 2、季羡林先生认为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A.对 B.错 答案: 对 3、天人合一自然观第一层含义就是人与天地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整体,割裂了人与自然,就形成不了一个系统的概念。 A.对 B.错 答案: 对 4、单选题:《道德经》的作者是()。 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墨子 答案: 老子 5、“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段话出自于《素问》。

对A. B.错 答案: 对 6、《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多个国家领导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 A.150 B.160 C.170 D.180 答案: 170 7、《西铭》是北宋大思想家张载的著作。 A.对 B.错 答案: 对 8、所以真正的道德不是所谓“礼”如何约束,而应是“道”如何要求,是“道”的实践活动。 A.对 B.错 答案: 对 9、《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的作者是()。 A.杜甫 B.李白 C.王安石

陶渊明D. 答案: 王安石 10、解放一词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易经》包含由以下哪几部易书组成()? A.《连山》 B.《归藏》 C.《周易》 D.《卜筮》 答案: 《连山》,《归藏》,《周易》 2、《易经》又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3000年前。 A.对 B.错 答案: 对 3、古人认为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应增厚美德,以厚德对待他人。 A.对 B.错 答案: 对 4、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大,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什么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可以用“坤”来比喻君子的美德。.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由于玉的外表及色泽,人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中国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石来源约有一百余处,中国历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体现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帝王是中国古代最高阶级,和田玉在成为真玉的同时,也就成为帝王用玉。此后,经过无数的岁月,和阗玉方才走入民间。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它象一颗明珠,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和阗玉与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谓渊源深远。我国考古学者最新研究考证并提出了中国在石器和青铜器、铁器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和田玉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田玉历来是中国各民族友谊的象征物,和田玉作为历史的鉴证,雄辩地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殷商开始,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新时代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现了称誉世界的“东方艺术”,才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玉器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李约瑟)。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和田玉并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中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中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1]。内涵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的辉煌巨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章节测试 [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A:全都抛弃 B:全都继承 C:传统文化是包袱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确答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关于“农耕”、“文学艺术”、“制度规范”、“吃吃喝喝”、“侠精神”说法正确的是( ) A:仅农耕是文化 B:仅文学艺术是文化 C:仅侠精神是文化 D:全都是文化 正确答案:全都是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特点是( ) A:多样性 B:包容性 C:连续性 D:统一性

正确答案:多样性,包容性,连续性,统一性 第一章 1、人类最早的护体材料是( ) A:自然物 B:丝绸 C:羊绒 D:羽绒 正确答案:自然物 2、在中国,( )时代人们开始养蚕获取蚕丝,并能织出较为精美的丝织物。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工业时代 正确答案:新石器时代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语的本义是( ) A:染色技术的发现 B:后代比前代强 C:长江后浪推前浪 D:蓝色比青色好看 正确答案:染色技术的发现 4、“蔽膝”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

B:魏晋 C:唐宋 D:秦汉 正确答案:商周 5、“被体深邃”这个词,说的是以下哪种服装款式( ) A:补服 B:胡服 C:襦裙 D:深衣 正确答案:深衣 6、秦朝的长冠,形如鹊尾,故俗称“( )” A:鹊尾冠 B:冕冠 C:漆纱冠 D:平巾帻 正确答案:鹊尾冠 7、西汉男女服装,沿袭深衣形式。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时称“( )”。 A:外衣 B:内衣 C:三重衣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玉”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玉”篇 中国玉文化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玉文化的基本内涵大致可以分为:一是作为神物受到原始先民的敬畏,带有神秘色彩,二是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三是代表君子美德。 玉璧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穿孔称作“好”,边缘器体称作“肉”。《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壁,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一般把体形扁平、周边圆形、中央有孔且边大孔小的器物称为璧.璧有以下几种用途:一为礼器,二为佩玉,三为礼仪馈赠品,四为葬玉。关于玉璧,还有两个小故事。卞和献璞玉据《韩非子》、《新序》等书记载,在我国春秋时,楚国的一个玉工,名叫卞和,一次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历王,王使玉工辨识,说是石头,以欺君之罪断其左

足。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仍以欺君之罪断其右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之下,文王派人问他,他说:“吾非悲刖[yuè](本义:断足。)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诳。”文王命人剖璞,果得宝玉。故称之为“和氏璧”。后来因和氏璧,又有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玉环 玉环,为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形状与镯类似,其孔径大于边缘,也有与边缘相等的。与玉璧、玉瑗近似。”因“环”与“还”同音,古人可能还把它作为一种信物。据说古代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即得到天子送来的环,就知道自己收被重新召回,官复原职。 玉玦

玉玦,是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玉器,也是迄今所见最古老的装饰玉器,特点是环形,有缺口。《白虎通》说:“玦,环之不周也。《广雅》说:“如环,缺而不连。” 玦,通“决”,有决断、拒绝、决绝的意思。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三”。范增举起玉玦示意项羽杀死刘邦。 《荀子·大略》中有记载:“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以玦赠人,以示决断。 《广韵》所言:“玦如环而有缺,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绝,义取诀。”君王赐臣以玦,则是流放。 玉圭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树答案

1 【单选题】(1分) 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2 【单选题】(1分) 《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3 【单选题】(1分) 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4 【多选题】(1分) 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正确 第一章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正确答案是:A,B,C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正确答案是:A,B,C,D,E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正确 第二章 1 【单选题】(1分)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正确 2 【单选题】(1分) 颜渊问仁,子曰:( B )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正确 3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正确 4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 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正确 5 【单选题】(1分)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完整版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 篇目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一、基本篇目(120篇) 1 上善若水《道德经(第八章)》 2 关雎《诗经》 3 蒹葭《诗经》 4 大道之行也《礼记》 5 大学(大学之道)三纲八目《礼记》 6 《论语》六则 (1)“温故而知新”(《为政》) (2)“学而不思则罔”(《子罕》)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卫灵公》)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8 鱼我所欲也《孟子》 9 逍遥游(节选)庄子 10 离骚(节选)屈原 11 劝学荀况 12 伯牙鼓琴《列子》

13 愚公移山《列子》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15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6 长歌行汉乐府 17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18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19 短歌行曹操 20 观沧海曹操 21 赠从弟(其二)刘桢 22 戒子书诸葛亮 23 陈情表李密 24 兰亭集序王羲之 25 归园田居陶渊明 26 饮酒(其五)陶渊明 27 木兰诗北朝民歌 28 敕勒歌北朝民歌 29 与朱元思书吴均 30 三峡郦道元 3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2 滕王阁序王勃 33 山居秋暝王维 34 杂诗(君自故乡来)王维 35 过故人庄孟浩然 3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37 黄鹤楼崔颢 38 行路难李白 39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李白 40 将进酒李白 41 春望杜甫 42 登高杜甫 43 望岳杜甫 4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4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46 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47 游子吟孟郊 48 师说韩愈 49 春江花月夜 50 次北固山下王湾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从总体上看,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 ?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大致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中国文化的初创期, ?秦汉至隋唐——中国文化的繁荣期, ?宋元明清——中国文化的发展期, ?鸦片战争至20世纪中期——中国文化的转型期。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初创期 中国人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所以有了人就有了文化,或者说正因为有了文化才有了人。 ?考古学资料显示,从猿到人的标志是元谋人的出现,即170万年前,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起点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 ? ? 元谋猿人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出土了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和一部分遗物。这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存之一,距今有170万年。 ?大概已经会使用火。在石穴中,在密林深处,元谋猿人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光,证明我们中国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北京猿人 ? 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 ?被称作"北京猿人"和"北京人"。 ? 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 ?在距今约四五十万年以前,周口店一带的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这就是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 ?白天制造工具,采摘果实,猎取野兽,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加上手势交谈。 ?能够利用天然火,这是征服自然的一种重要本领。 山顶洞人 ?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一个经过修整的大洞。保留有三个完整的头骨化石、一些头骨碎片和牙齿。 ?是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被称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体格、外貌基本上和现代人相同,脑容量也接近现代人。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答案(含附加题)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答案(含附加题)

绪论 1 【单选题】(1分) 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A.载道化成 B.崇德重义 C.以人为本 2 【单选题】(1分) “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 A.《周易.贲》 B.《周易.艮》 C.《周易.震》 3 【单选题】(1分) “文”不包括 A.地文 B.天文 C.人文 D.物文 4 【单选题】(1分)

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易”、“道” B.儒道互补 C.儒、释、道三家并列 5 【单选题】(1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 A.中庸之道 B.阴阳五行 C.中和为美 第一章 1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以人为尊 B.以仁为本 C.以民为贵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A.长幼有序 B.父子有亲

C.夫妇有别 D.君臣有义 E.朋友有信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4 【单选题】(1分)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A.天人感应 B.形式逻辑 C.天人合一 D.辩证逻辑 第二章 1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

A.定义 B.概念 C.论证 D.自我修养 2 【单选题】(1分) 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 A.性相近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有善有恶论 3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定义是: A.爱人 B.克己复礼 C.其言也訒 D.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4 【单选题】(1分)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A.遵守法律

中国传统文化—玉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玉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早在7000年前,玉作为砍砸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初露端倪,她的出现和使用,让人们从茹毛饮血的年代开始逐渐步入文明,这是中国玉文化最早的雏形。一种物质作为文化出现,就需要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实践。从玉逐渐形成玉文化,就是经历了一个这样的过程,同时,这个发展过程也孵化出了中华文明中崇拜自然、注重和谐的核心思想。 一、玉的历史文化: 玉,石之美兼五德者。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玉的文化意蕴既是古老玉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支撑玉文化升华的理念基石和精神支柱。原始先民在打制和使用玉工具过程中,发现了玉的质地细腻、色彩美丽,可使用于非生产性的装饰上,其时间相当于考古学文化上的兴隆洼、查海文化时代(公元前6200年-前5400年)。 二、玉的种类产地: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我国宝玉石资源主要成矿带。目前已发现各种玉石170余种,其中软玉、硬玉等高档玉9种,其他为中低档玉,印章石和彩石。中国的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和田玉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绿松石的工艺名称为松石,是一种具有独特蔚蓝色的玉料。独山玉又称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玉是尊贵、坚贞、美好的象征,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内涵。 玉器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发展所致。玉的本质是石,玉器是由石器转化而来的,这个转化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玉具有比石更多的优良品质,因此,对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玉与石的差别。 距今1万多年的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兴隆洼细石器时代遗址、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及距今七八千年左右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已经出现玉制的原始工具,被学术界公认为揭开玉器史序幕的先驱。 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出现了农耕、畜牧、制陶、编织、狩猎、捕鱼等原始生产方式,这是先民们创造的得以定居生活的物质条件。随之,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玉器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和象征价值被人们所崇尚与崇拜,其产生也成为必然。 玉器的成熟标志着氏族社会末期社会大变革的到来,象征着王权、神权、军权三位一体所构成的礼及礼法制度的产生,体现了玉文化的精神价值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物

质文化。后来出现在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和江、浙、沪一带的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像满天星斗一样在华夏大地上闪现着耀眼的文明之光。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文化中,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玉器的主流,玉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玉器是礼神的礼器,非一般人所能拥有,先民们认为它是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 史前时代玉器种类单调,主要为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制作技艺比较简陋、粗糙。到了商周时代,玉器品类繁多,造型多样,工艺技术精致。春秋时期之前用玉者显示威严、高贵和美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其中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对玉料质地要求的提高和对它的特性赋予人格化的推崇。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儒家赋予玉的种种道德文化内涵,所以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战国玉器较之春秋时期玉器品种更加丰富,突破了春秋时期以小件为主的装饰玉、葬玉等,出现了大型的玉璜、玉璧、龙形佩、带钩等器型,工艺更加精细,玲珑剔透并多以镂空、浅浮雕的技法,构思巧妙,造型独特,装饰多变,不但有谷纹、云纹等几何纹,还出现了螺旋纹、花叶纹及描写自然生活的图纹。同时,战国玉器中的神兽造型作品,均饱含着一种张扬的气势,大大增加了玉器内在的精神韵律,充分显示了各路诸侯踌躇满志、意欲争霸的凌云气概。 两汉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思想环境较为宽松。黄老无为、儒家贵玉、道家神仙长生观念、辟邪厌胜,以及东汉弥漫的谶纬、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章节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绪论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 5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5 1 【单选题】(1分) 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C. 载道化成 B. 崇德重义 A. 以人为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2 【单选题】(1分) “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 C. 《周易.震》 B. 《周易.艮》 A. 《周易.贲》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3 【单选题】(1分) “文”不包括()

天文 C. 物文 D. 人文 B. 地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4 【单选题】(1分) 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B. 儒、释、道三家并列 A. 儒道互补 C. “易”、“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5 【单选题】(1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 A. 中和为美 B. 中庸之道 C. 阴阳五行 正确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题目数4 ?总分数 4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4

1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 以人为尊 C. 以仁为本 B. 以民为贵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8.《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00007 课程性质:公共课 学分:2.0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院各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本课程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该课程开设于第一学期,为后续课程《沟通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实用美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1课程设置的依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

论玉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玉与中国传统文化 南京博物院一行,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它的玉器馆。虽然没有瓷器馆近乎于挑剔的精细,没有漆器馆的大方艳丽,它却仿佛一直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青霭中,以一种温润的氛围,静静地等待。 南博的玉器馆,依着时间的顺序,从苍莽的远古到距离不远的近现代,从礼器、饰品、器皿到摆设,不同的玉石各具形态,或朴拙或精巧,裹挟着时间赠予的特殊色泽,令人有一种不舍的流连。 玉器一开始出现在中国历史之中,必定伴随着财富与权力的争夺。作为当时稀有的矿石,它一度是祭祀礼器的不二之选。《说文》里面说到玉,有很惊鸿的一笔:“玉,石之美者。”说到底,玉也只是石头而已,但是这一个美字,却让它具有了倾倒众生的特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这个字又过于含混,到底是什么打动了我们?颜色?形状?质地?真正爱玉的人却是说不出来个所以然的。就像对于自己的爱人一般,我们总是说不上来是什么让我们把他们爱得死去活来。 在玉石众多的爱慕者当中,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对玉石产生了的影响应该是无可替代的。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扣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 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玉并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中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中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 作为中古国代另一个思想流派,道教的用玉思想则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玉的崇拜和信仰,敬畏之心多于赏玩的姿态。 信仰之一是认为玉是自然界的精华,有生命,可以生长,具有多种超自然的秉性。如晋干宝《搜神记》说杨伯雍在终南山种下一豆石子,数年后玉子生石上,后又在玉田中得白璧五双。晋朝道教代表人物葛洪甚至说“玉脂芝,生于有玉之山,常居悬危之处。玉膏流出,万年以上,则凝而成芝,有似鸟兽之形,色无常彩,率多似山玄水苍玉也,亦鲜明如水精”(《抱朴子内篇仙药》)。古人对玉的属性认识不清,多做出一些迷信的解释,而道教思想对世俗迷信有极强的吸附性,常常把玉的神秘属性和由此附会出的种种仙话传说杂蹂起来构成道教本体的一部分,故对玉情有独钟,非常重视。 信仰之二是玉能通灵,可以飞升。如旧题汉郭宪《洞冥记》记载“神女留玉钗以赠(汉武)帝,帝以赐赵婕妤,”后“发匣,有白燕飞升天。”晋王嘉《拾遗记》载秦始皇时“以淳漆各点两玉虎一眼睛,旬日则失之,不知所在”。南梁著名道教代表人物陶弘景甚至认为玉不但自己能飞升,而且可以使人飞升。葛洪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