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目次

1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施工管理

4.1 组织职责

4.2 规划管理

4.3 实施管理

4.4 评价管理

5 资源节约

5。1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6环境保护

6.1 扬尘污染控制

6。2 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6。3 水土污染控制

6.4 噪声污染控制

6。5 光污染控制

6.6 建筑垃圾控制

6。7 环境影响控制

7 职业健康与安全

8 绿色施工检查与验收

1总则

1.0。1为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贯彻绿色施工的方针和技术措施,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规范绿色施工管理,制定本规程。

条文解释:绿色建筑是由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四个阶段构成,施工阶段

是绿色建筑的组成部分,因此,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绿色施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本规程对施工阶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保障施工人员安全与健康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的建设工程。

条文解释:本规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线路管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及装饰工程等。

根据住建部“四节”(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要求和北京市环境保护要求,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同时考虑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投入,建筑规模在5000平方米或合同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必须实施本《规程》,限额以下建设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可参照实施。

1.0.3本规程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施工人员生活区.

1。0。4绿色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推进建筑施工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条文解释: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向工业化生产发展,是改变传统建造方式,减少施工现场作业,提高工业化水平,减少原材料的浪费,降低建筑生产成本,尽快实现建筑工程向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发展的途径。施工单位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机制,鼓励、支持施工现场进行节能、节水、环保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机械设备设施及高耗能、高污染的工艺技术,推广采用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推进绿色施工科技进步。

1。0。5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遵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条文解释: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

2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

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5 《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JC1066;

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7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

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0 《绿色施工导则》

2术语

2。0。1 绿色施工

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导则》的定义)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原地标内容)

2.0.2建筑垃圾

指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加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2.0.3建筑废弃物

建筑垃圾分类后,丧失施工现场再利用价值的部分。

2。0。4可再利用材料

施工现场可直接利用或经过修复、加工、组合后再利用的建筑垃圾。

2.0.5非传统水源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6 一体化施工

以施工区域为基础,使各专业的设计施工融合为一体、统筹规划,提高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运行效率,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条文解释:一体化施工指在建设工程施工区域内,把市政设施、房屋建设施工进行统筹规划,依照建设工程施工流程,合理组织施工,减少人力、物力损耗,提高施工效率,有效降低施工中的单位能耗.

2.0.7 基坑封闭降水

在基底和基坑侧壁采取截水措施,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

2.0。8 绿色施工评价

对工程建设项目绿色施工水平及效果所进行的评估活动.

2.0。9 信息化施工

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手段,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进行有序存储、处理和利用的施工方法。

2.0.10 建筑工业化

以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在工厂完成建筑项目的构、配件制造;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建造方式。其基本要求为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和过程管理

科学化。

(参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规范2术语,2。05、2。0。6为原术语,2.0。7为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术语)

3基本规定

3.0。1施工单位应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项目周边建设规划和设计资料,应积极开展绿色安全工地的创建活动(新增),施工前应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做好绿色施工的统筹规划和策划工作。(《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3.2.2条)

条文解释:在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根据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内在联系,将土建、装修、机电设备安装及市政设施等专业紧密结合,使建筑工程设计与各专业施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利用拟建设施,减少可再利用建筑构件及设施的破坏和拆除,减少资源浪费。

3.0.2施工项目部应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

3。0。3施工项目部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注重“四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在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中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绿色施工目标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

保"要求。

3.0.4施工项目部应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相关记录。

3.0。5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

3。0。6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3。0。7施工项目部应采集和保存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影像资料和自检评价记录等施工资料。

3.0.8施工现场参建各方应做好施工配合,加强施工管理,确定合理的工期,避免或减少夜间施工。

3.0。9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区域及主要施工设备应分别进行耗能和耗水计量.

3.0.10施工现场应建立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台账和清单.工程材料和设备的存放、运输和使用应制定保护措施。

(3。0.2——3。0.7参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3.0。2条,3.0.1、3.0.8—3.0。10参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3.2。2、3.1。6—3.1。8)

4 施工管理

4.1组织职责

4.1.1建设单位职责

1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相关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条文解释: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时尽可能做好统筹规划,将工程的土建、装修及市政设施等专业统一设计。在工程建设开工前,向施工单位提供周边建设规划资料,使施工单位能尽量利用拟建设施,减少破坏或拆除可再利用建筑构件及设施,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建设单位还应提供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地下管线资料及毗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有关资料。2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支付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并督促施工企业落实安全防护和绿色施工措施。(247号令第8条4款)

3建设单位应会同建设工程参建各方接受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实施绿色施工的监督、检查工作。

条文解释:市住建委发布了《关于将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有关内容纳入〈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建法【2013】235号),明确建设单

位扬尘治理责任,加大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监督管理力度。

4建设单位应组织协调建设工程参建各方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

4。1。2监理单位职责

1监理单位应对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承担监理责任。

2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4.1。3 施工单位职责

1施工单位是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绿色施工的实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3.1.4。1)

2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和分包的,总承包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负总责。分包单位应服从总承包单位的绿色施工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的绿色施工负责。建设单位直接发包的专业工程,专业承包单位应当接受总承包单位的现场管理。(247号令9条与2013年185号文3条)

3施工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进行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定期开展自检、联检和评价工作。(《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3。1。5)

条文说明:对现场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应包括与绿色施工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增强作业人员绿色施工意识。

4 施工项目部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或专项绿色(新增)施工方案,并确保绿色施工费用的有效使用.

条文解释: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尽量利用规划内设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应优先选择先进的施工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按照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规定,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组织专家论证。

5施工前,施工项目部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247号令第14条)。

6施工单位应开展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创新研究,积极推广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及其他“四新"技术。(《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3。1。9)

条文说明: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及技术发展形势,住建部组织修编并发布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重点引入了绿色、低碳的建筑施工新技术,对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施工单位应加大推广力度.

7施工单位应积极推进信息化施工方法。(《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3.1.13)

8施工单位应建立落后施工工艺、方案、设备、材料的限制、淘汰制度,并予以推进.(《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3.1.10)

条文说明:这项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将有助于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灰土、灰石、混凝土、砂浆宜采用预拌技术,减少现场施工扬尘。

9应推行建筑结构构件预制化和建筑配件整体装配技术,推进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业化生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3.1。14)

4.2 规划管理

4。2。1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包括“四节一环保”内容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或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方案,按企业规定进行审批.

4.2。2 施工组织设计或绿色施工方案应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绿色施工措施,明确绿色施工的内容、指标和方法,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

主要内容应包括:组织管理措施、资源节约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等。

4.2。3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尽量利用规划内设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应优先选择绿色环保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及施工工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2.4 绿色施工方案应覆盖整个施工过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2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中水利用措施、水源合理

利用措施。

3节能措施。施工过程节能策划,确定节能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4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5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降低环境负荷,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6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7施工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4.2.5 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

(4.2。1—4.2.4)条文说明:规划管理主要是指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实质是对实施过程进行策划,以达到设计所要求的绿色施工目标.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尽量利用规划内设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应考虑施工资源及能源消耗,优先选择先进的施工方法.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应将施工组织设计中与绿色施工有关的内容进行细化,主要内容如下:

1、明确项目所要达到的绿色施工具体目标,并在设计文件中以具体的数值表示,比如材料的节约量、资源的节约量、施工现场噪声降低分贝数等。

2、根据施工方案的设计,标示出施工各阶段的绿色施工控制要点。

3、列出能够反映绿色施工思想的现场专项管理手段.

4.3 实施管理

4.3。1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保证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确保绿色施工工作的落实。

条文说明:施工过程中对项目目标进行跟踪控制,收集各个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的实测数据,定期将实测数据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当发现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计划目标发生偏离时,应分析偏离的原因,确定纠正措施,采取纠正行动。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如此循环,直到目标实现为止。

4。3.2 施工组织设计和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应经过审批,并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

条文说明:在实施过程中改进完善方案,应避免施工组织设计和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审批及执行的随意性,首先要健全审批制度,从完善制度上避免随意审批。对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审批环节的工作要求及方法作出具体明确规定,使审批有章可循;其次,制定责任管理制度,明确施工各级管理机构在审批方面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4.3.3 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4。3。4 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4.3.5绿色施工的实施过程中建立激励与惩戒机制,开展绿色施工检查、评比活动,对达标的施工部门给予奖励,对不达标的施工部门限期整改.

4.3.6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实施过程应经过监理程序,绿色施工过程应经过确认,并应具有可追述性资料.

4.3.7 针对绿色施工管理或“四节一环保”内容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制定预防及纠正措施,提高绿色施工管理和技术水平。

4。4 评价管理

4.4.1 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指标体系,成立专家评估小组,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定期进行绿色施工自我评价,并保留相关记录.

4.4。2 绿色施工项目自评价次数每月不应少于一次,且每阶段不应少于一次.

5资源节约

5.1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5。1。1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合理并实施动态管理,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粘土砖,临时道路、排水沟宜采用预制混凝土块铺设。(附道路和排水沟预制照片)

条文解释: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应紧凑,施工道路宜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

布置,并实施动态管理,减少土地占用;如施工现场场地狭小,需选择第二场地进行材料堆放、材料加工时,应优先考虑利用荒地、废地或闲置的土地.

5.1.2钢、木、装配式结构等构件,应采取工厂化、配送化,现场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减少加工场地;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合理有效使用临时设施用地。(《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5.4。5.1)

条文解释:钢结构、木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采取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减少施工现场土地占用;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结构可靠、多层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结构,减少土地占用.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具体临时设施布置用地的参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指标参见附录A。

5.1.3土方开挖施工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对于因施工而破坏的植被、造成的裸土,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原有植被或进行合理绿化.(《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3。3.4.3)条文解释:挖出的弃土,有场地堆放的应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或与邻近施工场地之间的土方进行资源调配,尽量利用原土回填,做到土方量挖填平衡.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应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减少用地。因施工造成裸土的地块,应及时覆盖沙石或种植速生草种,防止由于地表径流或风化引起的场地内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其原有地貌和植被.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5。2。1施工现场应制订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艺必须制定专项降耗措施,不应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

条文解释:施工现场应在各项施工活动和工序中,做好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办公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优先使用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采用低能耗施工工艺,充分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5.2。2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与使用,应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并符合《建设工程临建房屋应用技术标准》的规定。(原条款的分类说明改为条文解释)

条文解释:临时设施可以采取以下节能降耗措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活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

比,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

2、临时设施宜选用由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

3、规定合理的温、湿度标准和使用时间,提高空调和采暖装置的运行效率。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空调运行期间应关闭门窗.

4、照明器具宜选用节能型器具。室外照明宜采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办公室等场所宜采用细管荧光灯,生活区宜采用紧凑型荧光灯.在满足照度的前提下,办公室节能型照明器具功率密度值不得大于8 W/ m2,宿舍不得大于6 W/m2,仓库照明不得大于5 W/ m2。

5.2。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及施工区域,减少作业区设备机具数量。应选择功率与负荷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机械设备不宜低负荷运行,应尽量避免采用自备电源。(《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3。3.3。1)(原条款改为条文解释)

条文解释: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是耗能大户,也是重要管控对象,所以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1、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按时保养、保修、检验制度。

2、应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

3、220V/380V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380V三相系统时,宜使用三相平衡。

4、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

5、应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

6、施工机具资源宜形成共享。

5.2。4建设工程施工临电线路应合理设计、布置(新增),实行用电计量,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电量。选用节能器具,采用声控、光控和节能灯具等;照明照度设计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3.3。3。4)

条文解释:建设工程施工用电必须装设电表,生活区和施工区应分别计量;用电电源处

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电标识;同时,施工现场应建立照明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及时收集用电资料,建立用电节电统计台帐。针对不同的工程类型,如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建筑、仓储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等进行分析、对比,提高节电率.照明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应执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相关规定.

5.2。5施工现场应合理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绿色施工导则》4。5。1。5)

条文解释:施工现场有条件时可利用太阳能作为照明能源,办公区、生活区宜安装太阳能装置或地热提供生活热水。

5。2。6建筑施工使用的材料在成本许可的情况下,应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能源消耗。

条文解释: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应就地取材,宜采用距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3.1制定施工现场节水指标、节水措施,统一规划布置施工现场临时给排水方案,加强现场节约用水的管理。

条文解释:制定施工现场节水管理措施,签订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指标纳入合同条款,分时间段对分包进行考核。

5.3.2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应分别计量,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

条文解释:建设工程施工用水必须装设水表,生活区和施工区应分别计量.施工现场应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用水资料,建立用水节水统计台帐,并进行分析、对比,提高节水率。

5.3.3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必须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在水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

条文解释:施工现场用水器具必须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标准中的规定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的要求。如:盥洗池、卫生间采用节水型水龙头、低水量冲洗便器或缓闭冲洗阀等,推广使用变频泵等节水器具,提倡使用环保型移动厕所和免冲厕技术。采用节水施工工艺,如:现场水平结构混凝土采取覆盖薄膜的养护措施,竖向结构采取刷养护液养护,杜绝了无措施浇水养护;对已安装完毕的管道进行

打压调试,采取从高到低、分段打压,利用管道内已有水循环调试等。

5。3.4建设工程施工应采取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严格限制施工降水。确需要进行降水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专家论证审查,取得排水许可,并依法缴纳地下水资源费.(247号令第22条)基坑降水阶段排出的地下水应合理利用。

条文解释:建设工程施工中抽取地下水不仅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还会不同程度地形成人为的地质灾害,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和影响,因此,施工降水应遵循保护优先、合理抽取、抽水有偿、综合利用的原则,优先采用连续墙、护坡桩+桩间旋喷桩、水泥土桩+型钢等帷幕隔水施工方法,隔断地下水进入施工区域。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降水的工程,经过专家评审并通过后,可以采用管井、点井等方法进行施工降水。进行施工降水应当安装抽排水计量设施,基坑降水阶段排出的地下水应合理利用.可采用地下水作为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5。3.5施工现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有条件的宜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

条文解释:制定合理的地表雨水径流管理计划,最大程度降低地表径流,减少雨水径流的流量和流速,通过采用可渗透的管材、路面材料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增加现场雨水径流的渗透量,使雨水能回渗入地层,保持水体循环.有条件时应收集屋顶和地面雨水再利用。

5.3。6施工现场应设置废水回收设施,对废水进行回收后循环利用。

条文解释:应对施工现场的污、废水等非传统水源进行综合处理,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减少污、废水排放量。

5。3.7施工现场供水管线布局和管径布置应合理、线路简捷,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条文解释:优化施工现场供水管线布局和管径布置,定时对管道线路进行检查,避免出现跑、冒、滴、漏水现象,施工过程中管道打压,尤其要加大对管道检查。

5.3.8非传统水源应经检测合格后使用。

条文解释: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

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4.1优化施工方案,选用绿色材料,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省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

条文说明:架设工艺及模板支护等专项方案应予会审、优化,合理安排工期,加快周转材料周转使用频率,降低非实体材料的投入和消耗;推广先进工艺、技术,降低材料剪裁浪费;合理确定商品混凝土掺和料及配合比,降低水泥消耗.推广如下先进工艺、技术和材料等:

1、施工现场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沙浆,未经批准不得采用现场拌制。

2、积极推广钢筋加工工厂化与配送方式、应用钢筋网片或成型钢筋骨架。现场加工时,宜采取集中加工方式。

3、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根据优化配料结果合理确定进场钢筋的定尺长度;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短筋。

5、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

6、积极推广使用大模板、滑动模板、爬升模板和早拆模板等工业化模板体系.

7、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应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工具式脚手架.

8、短木方应采用叉接接长后使用,木、竹胶合板的边角余料应拼接使用.

9、合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中宜添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工业废料和高效减水剂。

10、混凝土应优先采用泵送、布料机布料浇筑,地下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溜槽或串筒浇筑。超长结构宜采用无缝施工,并优先采用跳仓法。在噪声敏感环境或钢筋密集时,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

5.4.2根据施工进度、材料周转使用时间、库存情况等制定材料的采购计划,并合理确定采购数量,避免采购过多,造成积压或浪费。

5.4。3现场材料应堆放有序,布置合理,储存环境适宜。(《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3。3.1。2)

条文解释:进场的原材料和经加工的半成品,应标识清晰,便于使用和辨认;现场存放场地应有排水、防潮、防锈、防泥污等措施。

5.4。4施工现场应建立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台账和清单。工程材料和建筑成品应制定保护措施.

条文说明:统计分析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与预算材料消耗量,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关键点控制措施,提高节材率;建筑钢筋损耗率不宜高于预算量的2.5%,混凝土实际使用量不宜高于图纸预算量。

5.4。5根据场地建设现状调查,对现有的建筑、设施再利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合理安排工期.利用拟建道路和建筑物,提高资源再利用率。

条文解释:在施工期间,应充分利用场地及周边现有或拟建道路、给水、排水、供暖、供电、燃气、电信等市政设施、场地内现有建筑物或拟建建筑物的功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再利用率,节约材料与资源。

5.4.6施工现场所需临时设施(办公及生活用房、道路、围挡、给排水、照明、消防管道及消防设备等)宜优先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可拆卸可循环使用的构件和材料,并在相关专项方案中列出回收再利用措施.塔式起重机等垂直运输设施基座宜采用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基座或正式工程的底板。

条文说明:

1、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2、现浇式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浪费严重,弃于地下的混凝土块的清除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装配式塔机基础使用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组合装配,塔机基础能够减

轻重量.采用装配式塔机基础,实现了塔机基础的轻量化和可搬运,达到了重复使用目的,减少了浪费和污染。所以有条件的施工现场宜使用装配式塔机基础。装配式塔机基础的设计、构件制作、装配与拆卸、检查与验收应执行行业标准《大型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301-2013的相关规定。

5.4。7 施工应选用绿色、环保、高性能材料,限制、淘汰落后材料;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5。4.8施工现场宜推行电子文档管理。现场办公用纸应分类摆放,纸张应两面使用,废纸应回收。

6环境保护

6.1 扬尘控制

6。1。1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和模板存放、料具码放等场地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其它场地应当进行覆盖或者绿化;土方应当集中堆放并采取覆盖或者固化等措施。建设单位应当对暂时不开发的空地进行绿化.(247号令第23条2款)现场主要道路宜采用预制混凝土块制作。

条文解释: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首先考虑利用场地及周边现有或拟建道路。场地硬化时,应根据用途进行处置。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土层夯实后,面层材料可用混凝土、沥青或细石;材料存放区、大模板存放区等场地必须平整夯实,面层材料可用混凝土或细石;现场排水畅通,保证施工现场无积水.

利用块状道路预制板施工技术,充分考虑现场道路、材料堆放场地及施工材料运输荷载要求,对施工现场采用预制混凝土块进行硬化,即主要道路厚度应为180mm,普通道路及材料堆放场地应为100mm;工程竣工后,预制混凝土块可直接拆走重复利用,避免因硬化道路破碎清除形成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非施工作业面的裸露地面、长期存放或超过一天以上的临时存放的土堆应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或采取绿化、固化措施;对于停止施工的施工工地,应当对其裸露土地采取覆盖或者临时绿化等有效防尘措施;对于土方工程,开挖完毕的裸露地面应及时固化或覆盖;

6.1。2施工现场大门口应设置冲洗车辆设施,有条件的宜安装专业化洗车设备.土方和建筑垃圾的运输车辆必须符合本市统一的标准标识要求的规定,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确保不将泥沙带出现场。(新增,DB945-2012中3.2.8条)

条文解释:六环路以内及郊区县城区(包括开发区)范围内,以及地处郊区的重点工程、园区施工现场,有土方施工的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均应安装专业化洗车设备(即滚轴式洗轮

机),其他施工阶段应按要求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确因场地狭小无法安装专业化洗车设备时,出入口必须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

建设单位应当到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办理渣土消纳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消纳建筑垃圾、渣土。施工单位必须使用有资质的运输企业和具有“渣土运输车辆准运证”的车辆承担现场土方、建筑垃圾等的运输任务,并督促运输企业及运输车辆按《关于规范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标准标识的通告》,做到符合“四统一”要求,采取措施防止车辆运输遗撒。

6。1。3施工现场细散颗粒材料、易扬尘材料的堆放、储存、运输应封闭或有覆盖措施。

条文解释:水泥、粉煤灰、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进行覆盖,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

6.1.4施工现场应做好洒水降尘工作,拆除工程进行拆除作业时应当同时进行洒水降尘/压尘。(247号令第23条3款)185号文

条文解释:房屋拆除、外架拆除、平整场地、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清运建筑垃圾和渣土及市政道路施工等作业时,应当边施工边适当洒水,防止产生扬尘污染;施工现场应每天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清扫洒水(雨雪天及地表结冰的天气除外);在土方施工、干燥天气、风力四级以上的天气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洒水次数;施工现场设置易产生扬尘的施工机械时,必须配备降尘防尘装置。

6。1。5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由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以及在本市规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其中,砌筑、抹灰以及地面工程砂浆应当使用散装预拌砂浆。其他建设工程在施工现场设置砂浆搅拌机的,应当配备降尘防尘装置。(新增内容,247号令第26条)

6.1.6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运输、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房屋拆除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应进行绿化、美化。

6.1.7市政道路施工铣刨作业时,应采用冲洗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无机料拌合,应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中要洒水降尘.

6。1.8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随意抛散。(247号)

条文解释:施工现场设置垃圾站应为密闭式,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运输消纳应符合相关规定;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必须采用密闭式专用垃圾道或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安全网内垃圾应及时清理;施工垃圾清运时应提前适量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

6.1。9施工现场应装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条文解释: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出入口和粉状物料、建筑土方堆放区必须安装视频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城管执法部门要充分利用视频在线自动监控监管施工扬尘,同时加大对工地的现场检查和执法力度,对土石方施工阶段的工地每周巡查1次,其他阶段每月至少巡查2次。

6。2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6.2。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6.2.2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条文解释: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等应定期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车辆尾气中有害物质成分的含量(如:选用清洁燃油、代用燃料或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和高效燃料添加剂等).

6.2。3建筑材料应有合格证明。对含有害物质的材料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条文解释:装饰装修材料应选择经过法定检测单位检测合格的建筑材料,并应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进行有害物质评定检查。

6.2.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严禁采用沥青、煤焦油类防腐、防潮处理剂。

条文解释: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的规定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所使用的木板及其他木质材料,严禁采用沥青、煤焦油类防腐、防潮处理剂.

6.2。5施工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条文解释: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的规定。

6。2。6施工中严禁使用苯、工业苯、石油苯、重质苯及混苯作为稀释剂和溶剂。

条文说明: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GB7691)的规定民用建筑室内装修工程中采用稀释剂和溶剂按国家标准“禁止使用含苯(包括工业苯、石油苯、重质苯,不包括甲苯、二甲苯)的涂料、稀释剂和溶剂。"

6.2.7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施工时,不应使用苯、甲苯、二甲苯和汽油进行除油和清除旧油漆作业。

6.2.8 涂料、胶粘剂、水性处理剂、稀释剂和溶剂等使用后,应及时封闭存放,废料应及时清出。

6.2.9民用建筑工程室内严谨使用有机溶剂清洗施工用具.

条文说明:涂料、胶粘剂、处理剂、稀释剂和溶剂用后及时封闭存放,不但可减轻有害气体对室内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保证材料的品质。用剩余的废料及时清出室内。

(6。2。6-6。2.9《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5。3。3—5.3.6)6。2。10食堂应配备油烟净化设施,净化设施应正常有效运行,并定期进行维护(新增,2006年环保局文件(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1条)。施工现场热水锅炉、炊事炉灶、取暖设施等禁止使用燃煤。(新增内容,247号令第29条)

6。2.11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新增内容)

条文说明:为了保护环境,国家制定了建筑装饰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与建筑装饰材料类似,往往附着在结构的表面,容易造成污染,故规定应符合这些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判断竣工工程室内环境是否污染通常按照《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235的要求进行。

6.3水土污染控制

6。3.1车辆清洗处及搅拌机前台应当设置沉淀池,清洗搅拌机和运输车辆的污水,应当综合循环利用,或者经沉淀处理并达标后排入公共排水设施以及河道、水库、湖泊、渠道。(247号令第24条)

6.3。2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6.3。3食堂应设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

6.3。4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厕所化粪池应做抗渗处理。

6.3.5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畅通。

条文解释: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施工现场宜采用环保移动厕所、微生物处理机和可进行酸碱综合处理污水的先进设备及污水处理技术,定期委托清运单位及时清理.清运单位须持有相关部门批准的废弃物消纳资质证明和经营许可证.

6.4噪声污染控制

6。4。1施工现场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制定降噪措施,并对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进行检测和记录,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6。4。2施工过程应优先使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机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3。4。2.2),施工场地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可采取对强噪声设备进行封闭等降低噪声措施。

6.4.3 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

6。4.4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夜间不得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因重点工程或者生产工艺要求连续作业,确需进行夜间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办理夜间施工许可,公告施工期限,并会同施工单位做好周边居民工作,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新增内容,247号令第27、28条)

6.4.5施工现场应优先选用高性能、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艺。

6.4.6成桩工艺应根据工程设计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宜优先选择机械成孔灌注桩或预制桩。(《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5。3.1)

6。4。7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应优先采用静压沉桩工艺.(《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5.3.5) 6。4。8施工现场混凝土振捣应采用低噪声振捣设备或围挡降噪措施;在噪声敏感环境或钢筋密集时,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6.2.23)

6。4条文解释:减少施工噪声影响,应从噪声传播途径、噪声源入手,减轻噪声对施工场地外的影响。切断施工噪声的传播途径,可以对施工现场采取遮挡、封闭、绿化等吸声、隔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目次1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施工管理 4.1 组织职责 4.2 规划管理 4.3 实施管理 4.4 评价管理 5 资源节约 5.1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6环境保护 6.1 扬尘污染控制 6.2 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6.3 水土污染控制 6.4 噪声污染控制 6.5 光污染控制 6.6 建筑垃圾控制 6.7 环境影响控制 7 职业健康与安全 8 绿色施工检查与验收

1总则 1.0.1为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贯彻绿色施工的方针和技术措施,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规范绿色施工管理,制定本规程。 条文解释:绿色建筑是由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四个阶段构成,施工阶段是绿色建筑的组成部分,因此,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绿色施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本规程对施工阶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保障施工人员安全与健康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的建设工程。 条文解释:本规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线路管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及装饰工程等。 根据住建部“四节”(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要求和北京市环境保护要求,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同时考虑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投入,建筑规模在5000平方米或合同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必须实施本《规程》,限额以下建设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可参照实施。 1.0.3本规程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施工人员生活区。 1.0.4绿色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推进建筑施工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条文解释: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向工业化生产发展,是改变传统建造方式,减少施工现场作业,提高工业化水平,减少原材料的浪费,降低建筑生产成本,尽快实现建筑工程向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发展的途径。施工单位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机制,鼓励、支持施工现场进行节能、节水、环保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机械设备设施及高

DB 11513-2015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UDC 北京市地方标准DB 编号;DB 11/513-2015 备案号:J12875-2014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Standard for gre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报批稿) 2015-XX-XX发布 2015-08-01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目次 1总则 (7) 2术语 (8) 3基本规定 (9) 4 施工管理 (10) 4.1组织职责 (10) 4.2 策划与实施 (10) 5资源节约 (11) 5.1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11)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1)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1)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2) 6环境保护 (13) 6.1 扬尘控制 (13) 6.2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14) 6.3水土污染控制 (14) 6.4噪声污染控制 (14) 6.5光污染控制 (15) 6.6建筑垃圾控制 (15) 6.7环境影响控制 (15) 7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 (16) 8绿色施工评价 (17) 8.1绿色施工检查 (17) 8.2 绿色施工效果评价 (17) 附录A北京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专项检查表 (18) 附录B北京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专项检查评分标准 (19) 本规范用词说明 (21) 引用标准目录 (22) 条文说明 (23)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7) 2 Definitions (8) 3 Basic requirements (9) 4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10) 4.1 Organization responsibility (10) 4.2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10) 5 Resources saving (11) 5.1Land saving and construction land protection (11) 5.2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utilization (11) 5.3Water saving and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11) 5.4 Material saving and material utilization (12) 6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3) 6.1Control of dust pollution (13) 6.2 Control of harmful gas emissions (14) 6.3 Control of water and soil pollution (14) 6.4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14) 6.5 Control of light pollution (15) 6.6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waste (15) 6.7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15) 7 Working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 health (16) 8 Green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17) 8.1 Green construction inspection (17) 8.2 Evalua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effect (17) Appendix A:The special inspection table for green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in Beijing (18) Appendix B:The special inspection grading standard for green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in Beijing (1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21)

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总则 一、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材、节水、节 地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的技术经济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规范绿色施工管理。 二、本制度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施工人员生活区。 三、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除应执行本制度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及地方现 行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四、绿色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推进建筑施 工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节能的组织与管理 一、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编制绿色施工材料计划和生产进度计划,经审批后 执行。 二、参建各方应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施工,钢、木、装配式结构等构 件应采取工厂化加工、现场安装的生产方式,构件的加工和进场顺序宜与现场安装顺序一致。 三、施工现场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如需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时, 宜使用散装水泥。 四、按重庆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规定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

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做好检查记录与评价工作,并根据施工情况实 施改进措施。 五、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等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做好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 施工单位职责 一、项目经理应对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负总责。分包单位应服从项目部的绿色 施工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的绿色施工负责。 二、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责任制度, 定期开展自检、考核和评比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和安全负责人, 各分包单位负责实施,专业工程师负责监控和检查。。 三、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并确保绿色施工费用的有效使用。 四、项目部应组织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意识。 五、项目部应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六、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明显的有节水、节能、节约材料等具 体内容的警示标识,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七、施工前,项目部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境 保护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八、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施工单位应统筹规划,合理组织一体化施 工。 施工准备与现场管理 一、根据设计文件、场地条件、周边环境和绿色施工总体要求,明确绿色施工 目标、材料、方法和实施内容,并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

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管理 1绿色施工的内容: 一、主要目的与内容: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实施绿色施工,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用示范工程。 二、绿色施工原则: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实施绿色施工,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三、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根据以上综述的目的、原则和总体框架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编制了该工程绿色施工专项方案。 2绿色施工管理策划: 一、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确保安全生产、创造适宜环境、筑造精品工程、争取绩效创新的管理方针为指导,以“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努力推进减少施工能耗,创造节约型项目,力求发挥资源最大效用。通过开展“四节一环保”活动,使项目施工资源,能源消耗指标控制在最低点。具体指标如下: ㈠环境保护: 1、污水排放控制指标: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2、空气扬尘控制指标: ⑴土方施工时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外运土方不污染场外道路。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

1 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规范绿色施工管理,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的建设工程。 1.0.3 本规程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施工人员生活区。 1.0.4 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绿色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推进建筑施工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2 术语 2.0.1 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2.0.2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s 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 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3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s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4 一体化施工integrated construction 以施工区域为基础,使各专业的设计施工融合为一体、统筹规划,提高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运行效率,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2.0.5固体废弃物Solid Waste 指施工现场施工、管理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如现场施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建材废料、建筑垃圾、办公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本定义中不包含《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明文规定的危险废物。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北京市地方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1总则 1.0.1绿色建筑是由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四个阶段构成,施工阶段是绿色建筑的组成部分,因此,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绿色施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规程对施工阶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保障施工人员安全与健康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 1.0.2本规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线路管道工程、设备安装工 程及装饰工程等。 根据建设部“四节”(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要求和北京市环境保护要求,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同时考虑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投入,建筑规模在5000平方米或合同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必须实施本《规程》,限额以下建设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可参照实施。 1.0.5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向工业化生产发展,是改变传统建造方式,减少施工现场作业,提高工业化水平,减少原材料的浪费,降低建筑生产成本,尽快实现建筑工程向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发展的途径。施工单位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机制,鼓励、支持施工现场进行节能、节水、环保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机械设备设施及高耗能、高污染的工艺技术, 推广采用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推进绿色施工科技进步。 2术语 2.0.1绿色施工是按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施工体系的创新和提升。目前,施工现场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仅局限于选用环保型施工机具和实施降噪、降尘等

环节,而绿色施工则要求从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实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以及保护环境和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2.0.4一体化施工指在建设工程施工区域内,把市政设施、房屋建设施工进行统筹规划,依照建设工程施工流程,合理组织施工,减少人力、物力损耗,提高施工效率,有效降低施工中的单位 能耗。 3基本规定 3.1建设单位职责 3.1.1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时尽可能做好统筹规划,将工程的土建、装修及市政设施等专业统一设计。在工程建设开工前,向施工单位提供周边建设规划资料,使施工单位能尽量利用拟建设施,减少破坏或拆除可再利用建筑构件及设施,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建设单位还应提供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地下管线资料及毗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有关资料。 3.3施工单位职责 3.3.3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尽量利用规划内设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应优先选择先进的施工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规定,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并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3.3.9根据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内在联系,施工单位应按照建设方提供的设计资料,将土建、装修、机电设备安装及市政设施等专业紧密结合,使建筑工程设计与各专业施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工程开工前,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周边建设规划资料,充分利用拟建设施,减少可再利用建筑构件及设施的破坏和拆除,减少资源的浪费。 4资源节约

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第一小节施工管理小组及管理措施 我公司将本工程列为我单位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遵循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施工体系的创新和提升的原则,调集高资质并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优秀人员,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组成绿色施工管理小组。以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分公司领导班子、分公司各科室及项目管理人员为组员组成,并安排专职绿色施工管理员。 第二小节绿色施工小组成员职责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项目执行经理:组织协调绿色施工所需的人员、设备、场地等资源,制定绿色施工方案目标及规划,监督方案执行。 项目工程师:负责组织按照绿色施工要求,制定施工目标,编制施工方案,确定各种节约措施。贯彻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文件规定。协助项目经理制定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参加环保检查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确保现场污染排放始终控制在国家及天津市有关环保法规的允许范围内。 主管工长、质量员、安全员:负责绿色施工方案的落实,协助项目执行经理对人员、机械、设备进行组织协调。 噪音控制组:按照方案及平面图中给定的噪声控制点,安装好测量仪器并妥善保护,每天早、中、晚分别记录噪音读数,并将每日记录整理汇总分析。 扬尘控制组:按照方案要求,每天落实土方施工、主体、装修施工阶段防扬

尘污染措施的执行。做好不同施工阶段场区内目测扬尘高度记录并整理汇总分析。 防污染控制组:做好防止光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具体措施。 器材员:按照绿色施工方案及项目部材料管理规定,对工程用各种消耗材料、周转材料:提出准确材料计划,明确所需材料具体要求;及时组织材料进场,并确保进场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使用,执行工清料净等检查工作,避免浪费。 水电工长:根据绿色施工方案中水电消耗管理内容及项目部水电管理规定,做好:根据方案要求,落实每块水表、电表安装情况,并定期检查;每月8号按时抄水表、电表数,并做好分类记录;根据水电表记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根据方案要求落实各项节水、节电措施。 第三小节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定期组织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意识;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项目部由劳资部门组织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自有员工、工程承包单位的领导及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及有关规定、标准、文件和其它要求的培训并进行考核,特别注重对环境影响大(如产生强噪声、产生扬尘、产生污水、固体废弃物等)的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以保证这些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环保意识和工作能力。 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设置明显的有节水、节能、节约材料等具体内容的警示标识,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分包单位服从总包单位的绿色施工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的绿色施工负责。

绿色施工管理规范

1总则为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适宜的技术措施,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绿色施工管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本规范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施工人员生活区. 绿色施工应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推进建筑施工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现行有关法、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毹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s 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s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

等. 一体化施工integrated construction 以施工区域为基础,使各专业的设计施工融合为一体、统规划,提高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运行效率,达到资源的有效配和利用. 固体废弃物solid waste 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如现场施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建材废料、j筑垃圾、办公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本定义中不包含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明文规定的危险废物. 3基本规定 建设单位职责 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相关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编制工程概算和招标文件时,建设单位应明确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要求,并提供包括场地、环境、工期、资金等方面的保障. 建设单位应会同建设工程参建各方接受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实施绿色施工的监督、检查工作. 建设单位应组织协调建设工程参建各方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 监理单位职责 监理单位应对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承担监理责任.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绿色节能施工管理制度

绿色节能施工管理制度 二、各专业承包单位应按照绿色施工管理要求,制定专业施工方案和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得到满足。 三、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节约土地管理制度 一、在施工现场布置时,应尽量减少占用土地面积,合理利用场地空间,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 二、在土方开挖、填方和场地平整等施工过程中,应采用节约土方的措施,减少土方运输和处理的数量,降低土地资源的消耗。 节能管理制度 一、在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方面,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器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应合理规划用电方案,避免用电浪费和滥用。 二、在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选用方面,应优先选择能耗低、效率高的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应实行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避免能源的浪费。

节水管理制度 一、在施工现场的水资源利用方面,应采用节水措施,减少用水量。同时,应使用节水设备,如低流量水龙头、节水冲厕器等,降低用水的浪费。 二、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水的使用方案,避免水的滥用和浪费。并且,在施工现场应设置污水处理设备,对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节约材料与资源利用制度 一、在施工现场的材料选用方面,应优先选择环保、节能、可再生的材料,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应实行材料的分类管理和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损耗。 二、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节约资源的措施,如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减少能源的消耗等,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扬尘污染管理制度 一、在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控制方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扬尘的产生。如覆盖裸土、湿化施工现场等。 二、在施工现场应设置扬尘监测设备,对扬尘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对超标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有害气体排放管理制度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细则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增加工程局核心竞争力,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及中国建筑业协会《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工程局为保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周期内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第三条开展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活动应按照因地制宜、永临结合、综合治理、高效利用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申报条件及程序 第四条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条件: (一)申报工程应是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房屋建筑、市政设施、交通运输及水利水电等土木工程建设项目。 (二)申报工程应是开工手续齐全,已列入当年开工计划且施工组织实施方案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等相关文件的工程。

(三)申报工程应是具有绿色施工实施规划方案并在开工前经专家审定通过的工程。工程应自始至终做好水、电、煤、油、各种材料等各项资源、能源消耗数据的原始记录。 (四)申报工程原则上应是省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五)申报工程应是工程建设周期内完成申报文件及其实施规划方案中的全部内容。 第五条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程序: (一)各分公司、项目部按申报条件择优选择有代表性的工程,推荐上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二)申报项目部需填写《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表》,连同“绿色施工实施规划方案”,一式两份,按报至技术部。 (三)工程局技术委员会对所上报的资料进行审核,择优上报至河南省建筑业协会。 (四)申报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项目需要省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获得立项后方能进行申报。申报要求按照中国建筑业协会具体通知。 第三章组织与监管 第六条集团技术部负责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目标确定、申报和实施过程的组织与监管,以及组织应用成果的验收评审申请与在公司范围的推广等工作,并负责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进行不定期检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实施项目部要密切配合。 第七条技术部负责加强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定实施计划,至少每月对绿色施工实施方案的内容检查总结一次。

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Green n Plan XXX "n Site Environment and Health Standards" (146-2004) and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XXX" (ng Jian Jian Han [2007] No。143)。improve n management level。maximize resource n。ce XXX。standardize green n。XXX。XXX。and strengthen on-site civilized n and green n management。We will usly implement the company's ISO management system。ensure the XXX health and personal safety of n personnel。XXX。strictly control water n。air n。noise n。and solid waste n。increase management XXX such as land。water。electricity。and resources n。and create safe and XXX 4.14.64.756.16.56.66.89.19.210.1112 of this n are mandatory and must be strictly enforced. 1.Green n Management System and ns 1.1 Green n Management System

绿色施工管理规定

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污染控制 1..1大气污染 1施工垃圾搭设封闭临时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散,垃圾 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2水泥等粉细散装材料,采取室内或封闭存放或严密遮盖,卸运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 3现场的临时道路地面做硬化处理,防止道路扬尘; 4在现场设置搅拌设备时,安设挡尘装置. 1.1.2水污染 1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设置沉淀池,使清洗机械和运输车的废 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2控制施工产生的污水流向,防止漫沿,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污水管线,严禁流出施工区域,污染环境; 3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4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的用餐人数超过100人时,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1.1.3噪声污染 1施工现场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制定降噪的相应制度和措施; 2进行强噪声、大震动作业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必须昼夜连续作业的,采取降噪减震措施,作好周围群众工作,并报有关环保单位备案后施工 场容场貌管理 1按照要求实行封闭施工,施工区域围栏围护,大门设置门卫,闲杂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2施工现场的场容管理,实施划区域分块包干,责任区域挂牌示意,生活区管理规定挂牌昭示全体; 3制定施工现场生活卫生管理、检查、评比考核制度; 4安全生产作业工作上墙,做到四牌两图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和工地施工总平面图和责任区划分图; 5现场布置安全生产标语和警示牌,做到无违章; 6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挂标志牌,危险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主要施工道 路口设置交通指示牌;

绿色施工实施细则

绿色施工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某某公司某某项目绿色施工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电力建设工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技术经济政策,确保某某项目顺利通过绿色施工专项评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绿色施工是指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的文明施工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区。 第四条绿色施工管理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负总责,并对所承包工程的绿色施工负责。 第二章准备工作 第六条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及《绿色施工实施细则》制定《绿色施工方案》、《绿色施工协议书》及《绿色施工承诺书》。 第七条将绿色施工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专业技术方案

及措施等相关技术文件中。 第八条制定的绿色施工方案应明确绿色施工目标、组织机构及绿色施工措施,并报监理及业主审批。 第九条与分包商签订绿色施工协议书(见附件1)。 第十条与施工人员签订绿色施工承诺书(见附件2)。 第十一条组织开展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意识。 第三章绿色施工作业管理 第十二条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开展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十三条在开展绿色施工检查过程中,发现分包商存在绿色施工问题,以《绿色施工整改通知单》(见附件3)的形式下发,并对分包商反馈上来的《绿色施工整改回复单》(见附件4)进行复查。 第十四条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明显的有节地、节水、节能、节约材料等具体内容的警示标识,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第十五条自觉落实绿色施工的各项措施,对所造成的绿色施工不良影响承担责任。 第十六条施工期间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及绿色施工规章制度,并督促分包商落实到位。 第十七条实施用油计量管理,建立用油节油统计台账。

天津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天津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天津市绿色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使建筑行业向绿色施工、 绿色运营转变,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 第三条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以绿色建筑理念为指导,通过节能、环保、资源节约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工程的环境适应性、经济适用性和社会适宜性,达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目的。 第二章绿色施工管理要求 第四条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应按照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绿色 施工技术方案,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第五条施工前,应编制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具体绿色施工要求, 制定绿色施工方案,提供列明施工工序、检查验收等内容的绿色施工操作计划。 第六条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照绿色施工技术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进度,采 用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设备,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及处理,建立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垃 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体系。 第七条绿色施工质量检查应该与施工质量控制相结合,采取典型检查和统计分析, 严格控制绿色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的绿色环保水平。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加强对绿色施工的管理和监督,对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情况及 时检查,并提出系统的评估、整改、奖惩等制度。 第十条承包单位应按照绿色施工方案要求,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积极组织绿色 施工,不断提高绿色施工水平。 第十一条绿色施工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包括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保护生态 环境等方面的好处。它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 第十二条绿色施工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保证用户的满意度,并降低使用成本。 第十三条绿色施工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和工程成本,降低二氧化碳、硫 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减轻环境负担,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

绿色施工方案工艺与规程

绿色施工方案工艺与规程 1 施工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施工单位是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应组织绿色施工的全面实施; (2)实行总承包管理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对绿色施工负总责; (3)总承包单位应对专业承包单位的绿色施工实施管理。专业承包单位应对工程承包范围的绿色施工负责; (4)施工单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进行绿色施工教育培训; (5)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方案或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前,应进行绿色施工影响因素分析,并据此制定实施对策和绿色施工评价方案。 2 加强对现场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现场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根据安全管理、环保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结合安全环保管理方案,对所有可能对安全环保产生影响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3 加强信息交流与传送,实施有力监督;加强文件控制,不断了解有关安全环保知识与法律法规。 4 作业人员应配戴相应的劳保用品,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 施工现场应有严禁烟火安全标语,现场应设专职安全员监督保证施工现场无明火。 6 施工现场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夏季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预防中暑。 7 施工现场应合理规划材料堆放位置,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 8 施工现场必须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在通风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必须安置临时通风设备。 9 施工场所应保持整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完成每项工序后,应及时清理施工后滞留的垃圾,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坚持文明施工。清理现场时,严禁将垃圾杂物从窗口、洞口、阳台等处采取抛撒运输方式,以防止造成粉尘污染。 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中,进行饰面人造木板拼装施工时,除芯板为A 类外,应对其他断面及无饰面部位进行密封处理。 11 节材及材料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施工进度、材料使用时点、库存情况等制定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计划; (2)现场材料应堆放有序,并满足材料储存及质量保持的要 求;

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1。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保(节能、节地、接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本项目实施绿色施工,并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3。本项目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方案和目标。 4。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并指定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5。项目应不断地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施工教育,并应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做相应的宣传,以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6.本项目严格实施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和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工程",严格控制施工扬尘、噪音与污水排放,避免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保护土壤和地下设施、文物以及各种资源。,搞好材料与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不断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 7.本项目每半月进行一次定期绿色施工大检查,并开展讲评和考核工作,对不服从总包方绿色施工管理,不积极执行“绿色施工管理规程“的分包单位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8。项目建立绿色施工经费,保障对绿色施工的必要的投入。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设置明显的有节水、节能、节约材料等具体内

容的警示标识,并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 9.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中规定的五个100%。 10。新开工的工程限制进行施工降水,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降水的工程必须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11.项目应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 12。本项目依照施工预算,实行限额领料,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 13.本项目建立可回收再利用物资清单,制订并实施可回收物料的回收管理办法,提高废料利用率。 14.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15。本项目积极做到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并制定防止施工扰民的措施。 16.本项目制订并积极落实防暑降温措施,施工现场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17。本项目积极搞好卫生防疫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 18。本项目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各部门和分包单位应及时向项目经理部报告,项目经理部应及时项发生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中建长阳住宅小区项目部

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总则 一、为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 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 理,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 不利影响,规范绿色施工管理。 二、本制度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施工人员生活区。 三、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除应执行本制度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及地方 现行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四、绿色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推进建筑 施工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施工单位职责 一、项目经理应对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负总责.分包单位应服从项目部的绿 色施工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的绿色施工负责。 二、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责任制 度,定期开展自检、考核和评比工作。 三、项目经理部总工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 方案,并确保绿色施工费用的有效使用. 四、项目部应组织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意识. 五、项目部应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六、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明显的有节水、节能、节约材料等 具体内容的警示标识,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七、施工前,项目部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境 保护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八、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施工单位应统筹规划,合理组织一体化 施工. 节约土地管理 一、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应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

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粘土砖。 三、土方开挖施工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 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节能管理 一、施工现场应制订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艺必 须制定专项降耗措施。 二、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与使用,应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并符合下 列规定: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活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 窗墙面积比,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 2.临时设施宜选用由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 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 3.规定合理的温、湿度标准和使用时间,提高空调和采暖装置的运行效率。 4.照明器具宜选用节能型器具。 三、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1.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按时保养、保修、检验制度。 2.施工机械宜选用高效节能电动机。 3.220V/380V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380V三相系统时,宜使用三相平衡。 4.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 四、建设工程施工应实行用电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电量。 五、施工现场宜充分利用太阳能。 六、建筑施工使用的材料宜就地取材。 节水管理 一、建设工程施工应实行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 二、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必须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水源处应设 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 三、建设工程施工应采取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新开工的工程限制进行施工 降水。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降水的工程,必须组织专家论证审查。四、施工现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有条件的宜收集屋顶、地

绿色施工管理规范

1总则 2术语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毹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以施工区域为基础,使各专业的设计施工融合为一体、统规划,提高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运行效率,达到资源的有效配和利用。 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如现场施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建材废料、j筑垃圾、办公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本定义中不包含《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明文规定的危险废物。 3基本规定 3.1建设单位职责 3.2监理单位职责 3.3施工单位职责 4资源节约 4.1节约土地 4.2节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活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 2临时设施宜选用由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顶棚宜采用吊顶。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装置数量,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实行分段分时控制,握高空调和采暖装置的运行效率。 4照明器具应选用节能型器具。 4.23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 2施工机具资源应共享。

3应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做好记录。 4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实行用电、用油计量管理,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4.3节水 1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用水定额。 2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应合理适用。 3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必须采用节水器具;在水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 4施工现场应实行用水计量管理,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应分别计量,严格控制用水量。 5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6混凝土养护应采取节水措施。 7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 1建设工程施工应采取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新开工的工程限制进行施工降水。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降水的工程,应组织专家论证审查。基坑降水产生的水资源应合理使用。 2施工现场应设置废水回收设施,对废水进行回收后循环利用。 3施工现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有条件的宜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 4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4节约材料与资源利用 1施工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材料合理使用。 2建筑材料采购应制定明确的环保材料采购要求,并对材料供应单位进行审核、评价、选择。 3严格控制临时设施用料,应充分利用旧料、现场拆除回收的材料。 4模板、脚手架、安全网等周转材料应选择耐用、维护拆卸和回收方便的材料。1施工单位应提高施工人员节材意识,加强材料管理。 2根据施工进度、施工预算、材料周转时间、库存情况等制定采购计划,并合理确定采购数量,避免采购过多,造成积压或浪费。 3施工单位应合理选择施工工艺,缩短工期,减少材料的消耗和施工废料的产生;施工现场应制定并实施可回收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建立可回收再利用物资清单,提高废料利用率。 4施工单位应制定材料进场、保管、出库计划和管理制度;应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提高施工过程材料可利用率;应按照材料存放要求进行材料装卸和临时保管,避免因现场存放条件不合理而导致浪费;对周转材料注意维护,延长周转材料使用寿命。 5应依照施工预算,实行限额领料,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当天施工结束后的剩余材料应妥善保管,工具应及时入库。施工单位宜比较实际材料消耗量与计算材料的消耗量,提高节材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