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措施

探讨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措施

探讨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措施
探讨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措施

探讨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措施

摘要: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传播。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人畜共患疾病大约有200多种,中国大约有130多种。本文从人畜共患疾病的现状与问题、传染源特征、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等方面深入探讨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措施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闹得沸沸扬扬的艾滋病、疯牛病、李斯特菌、SARS、禽流感、猴痘、西尼罗热等等,都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古今中外还有很多由于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农业生物安全的事例,人畜共患病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公共卫生,应该引起人们和相关部门的高中重视。

一、现状与问题

1、发生种类多,危害日趋严重。近年,陆续发现和发生多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或由动物传染给人类并在其间传播的疫病,如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近年来疫情回升较快,形势愈发严峻。

2、认识不足,关注不够。有关部门对人畜共患病的危害、防治等宣传力度不足。公众对人畜共患病了解较少,缺乏防范意识。

3、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的诊断、防治方法落后,新型疫苗开发、产业化生产滞后,防控策略、措施偏重发生疫情时的扑杀或无限制地使用功能和效果不清的消毒药,显现控制、扑灭疫情方面的盲目性和低水平。

4、疫情信息不畅通,监控体系不健全。动物疫情测报体系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实验室体系。

5、防疫基础设施薄弱,防疫能力低下。不少地区的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人员不足,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二、传染源特征

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体内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1、动物作为传染源,许多动物的传染病都可以传播给人,由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也称人畜共患疾病。该病可分为:①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并世代延续,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播给人,

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一、隔离 (一)隔离的原则。 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并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患者应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至少每5分钟空气交换1次)的隔离病房内。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内进行隔离。 (2)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确诊患者置于同一房间,床间距>1米。 (3)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4)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 (5)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6)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7)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8)隔离病房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 (9)尽量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餐具、杯子等日用品应置于患者伸手可及之处。 (10)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者工作台,放置个人防护用品。 (11)隔离病房门外放置有盖容器,收集需要消毒的物品。 (12)隔离病房内设置电话或其他通讯设施,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隔离病房。 (13)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与他人的距离保持1米以上。 4.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采取区域隔离。具体要求包括: (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等。 (2)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3)各区之间使用颜色区分,清洁区划蓝色线,潜在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由共同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按照病原体的生物属性分类,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等。人畜共患病可源于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家畜、家禽和宠物,也可源于远离人类的野生动物等。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人畜共患病共有800多种,这占到了可感染人的传染病种类的60%,病原体涉及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多种生物。在新发传染病有75%都是人畜共患病。据2007年统计,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种有16种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动物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的巨大储存库,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甚至破坏,动物病原体的遗传变异和跨种传播的风险增大,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畜禽及其产品的流通日益频繁,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和狂犬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出现抬头趋势,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并已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畜共患病防控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为进一步掌握人畜共患病疫情情况,科学制定防控措施,现

把我国近年来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国人畜共患病防控总体情况 (一)人畜共患病疫情总体平稳 1.布鲁氏菌病 2011年,全国畜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形势仍较重,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3个省(区)335个县722个乡6208个村发生布病疫情,发病牲畜116795头(只),死亡580头(只),死亡率0.5%。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发病羊108633只;陕西省938只,吉林省937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31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牛发病932头,浙江省460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别为375头和360头;内蒙古自治区其它牛发生布病716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74头。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湖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甘肃等19省(区、市)没有发现布病临床病畜。 2.结核病 2011年,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牛结核病疫情上升外,全国其他省牛结核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3个省(区)133个县195个乡396个村发生奶牛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

属于原虫有弓形体、肉孢子虫、隐孢子虫;属于吸虫有东毕血吸虫、肝片吸虫、中华双腔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华枝睾吸虫;属于绦虫有猪囊尾蚴、棘球蚴、多头绦虫、牛囊尾蚴、犬复殖孔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属于线虫有旋毛虫、弓首蛔虫、肾膨结线虫;蝇蛆有羊狂绳蛆[4]。 其中,有些病原体在动物间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但在人之间不会引起传播。如旋毛虫病、狂犬病、森林脑炎等;有些病原体主要依靠人延续世代,如阿米巴病、人型结核等;有些人畜共患病,人和动物可以互为传染源,如血吸虫病等;真性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则必须以人和动物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如猪绦虫病等。 3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 3.1 通过唾液传播 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猫狗咬伤人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体内,引发狂犬病。 3.2 通过粪便传播 粪便中含有各种病菌这是众所周知的。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的病原体,都可借粪便污染人的食品、饮水和用物而传播。大多数的寄生虫虫卵就存在粪内。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是经由尿液传播的。 3.3 通过空气传播 有病的畜禽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常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 3.4 通过被毛和皮屑 畜禽的全身被毛和皮肤垢屑里,往往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它们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某些宠物爱好者如果不注意个人防范,任意与动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是有可能从它们身上染上共患病的。 4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原则及防控 4.1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原则 4.1.1 做好监测工作 动物的人畜共患病监测工作主要由兽医部门来完成。实践证明,做好动物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f18698179.html,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作者:王思源王鹏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7年第07期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人畜共患病的现象出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数量也越来越多,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畜共患病的问题不但影响着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生活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实现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迫在眉睫,这篇文章就针对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展开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牛羊源;人畜共患病;防控现状;讨论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027-01 1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原因 1.1 滥用抗菌药 在我国的动物养殖当中,滥用抗菌药的现象非常的普遍,我国是滥用抗菌药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滥用抗菌药很容易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也会增大人畜共患病出现的几率。 1.2 通过血液或器官移植传播 进行器官移植很容易造成血液污染,被污染的血液会传播细菌,这也会导致人出现乙肝、艾滋病等疾病。 1.3 出现新的病原 病原体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然界已经存在的,后来因为某种情况被人们发现,例如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另一种就是微生物通过进化,由非致病性变为后来的致病性而形成一种病毒,例如甲型H1N1、霍乱弧菌O139型等。出现新型的病毒很不容易被发现,也会增大人畜共患病出现的几率。 1.4 国际贸易往来的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的贸易往来日益的扩大,食品、货物在流通的同时也会使病原体得到更大的扩散,例如H7型大肠杆菌会通过污染牛肉,造成食源中毒现象等。 2 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2.1 存在的问题

探讨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措施

探讨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措施 摘要: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传播。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人畜共患疾病大约有200多种,中国大约有130多种。本文从人畜共患疾病的现状与问题、传染源特征、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等方面深入探讨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措施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闹得沸沸扬扬的艾滋病、疯牛病、李斯特菌、SARS、禽流感、猴痘、西尼罗热等等,都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古今中外还有很多由于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农业生物安全的事例,人畜共患病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公共卫生,应该引起人们和相关部门的高中重视。 一、现状与问题 1、发生种类多,危害日趋严重。近年,陆续发现和发生多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或由动物传染给人类并在其间传播的疫病,如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近年来疫情回升较快,形势愈发严峻。 2、认识不足,关注不够。有关部门对人畜共患病的危害、防治等宣传力度不足。公众对人畜共患病了解较少,缺乏防范意识。 3、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的诊断、防治方法落后,新型疫苗开发、产业化生产滞后,防控策略、措施偏重发生疫情时的扑杀或无限制地使用功能和效果不清的消毒药,显现控制、扑灭疫情方面的盲目性和低水平。 4、疫情信息不畅通,监控体系不健全。动物疫情测报体系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实验室体系。 5、防疫基础设施薄弱,防疫能力低下。不少地区的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人员不足,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二、传染源特征 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体内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1、动物作为传染源,许多动物的传染病都可以传播给人,由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也称人畜共患疾病。该病可分为:①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并世代延续,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播给人,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方案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一、空气消毒 病房:以自然通风为主,每周用艾叶空气消毒1次,流行季节隔日1次。 室活动室:每天1次,以12㎡房间燃烧2根艾条,燃烧1小时后通风。 治疗室:在密闭门窗、打开抽屉、柜子、室无人条件下,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1小时(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 uW/cm2),每天照射1次。 二、紫外线照射消毒与监测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空气时,房间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5)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送校验一次。 (6)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2个月一次,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 /C㎡,使用中的旧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UW/c㎡。 三、消毒液的更换与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及时进行更换与监测,并作好记录。 (2)化学监测要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常规情况下“84”液、过氧乙酸应每日更换并监测,2%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月更换。 (3)更换后均要进行监测,浸泡消毒灭菌时被消毒灭菌物品须完全浸没在消毒灭菌液并将关节部位打开。 (4)浸泡物品须记录浸泡时间。

四、无菌技术与无菌药液 1、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用品必须在有效期使用且一人一用一废弃。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拆去外包装盒再放入无菌柜。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禁在感染处穿刺。掌握重点部位院感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导管、导尿管等均须在病历上清楚记录起止时间和有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盛持物钳的干筒有效期为4小时。筒上标明有效时间。络合碘,酒精,双氧水等溶液,开启后要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棉签开包后有效期为24小时。快速手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 4、的无菌包未被污染有效期为12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5、抽出的药液和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未用完时须放在无菌盘,不得随意放在桌面上。已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血库取出血输完后包装保留一天,以备查对。输完血的血袋应包装好后才能放入冰箱。 7、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后放冰箱冷藏保存,有效期为1月。 五、一般物品清洁与消毒 1、办公室、处置室的桌面和台面,每日消毒液抺洗一次,柜和抽屉随时清理,并每周消毒一次。病历架、每班整理1次,每周消毒擦拭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一次。保持病历资料的整齐与清洁。办公室地面,每日2次拖地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墙面,每半个月抹洗1次,无污迹。玻璃窗、每周抹洗,透明无污迹。天花板、每周打扫,无灰尘无蜘蛛网。空调过滤网每月清洗1次。库房每班清理,清洁整齐。 2、处置室配置:

常见人兽共患病

常见人兽共患病 一(人兽共患病应符合哪些条件, 1.病原体是微生物或寄生虫,非生命性的公共治病因素不包括在内。 2..同一种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能使人和某种脊椎动物感染或发病,并可以让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或单向传染。 3..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性的,也可以是间接接触性的。二(目前人兽共患病有哪些分类方法, 1.按病原体的种类分为病毒病,细菌病,衣原体病,立克次氏体病,螺旋体病,真菌病和寄生虫病。 2.按病原体储存宿主的性质分为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人兽并重的人兽共患病,真性人兽共患病。 3.按病原体的生活史分为直接人兽共患病,媒介性人兽共患病,周生性人兽共患病,腐生性人兽共患病。 三.人兽共患病的流行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1.传染源:动物性,人,病原体排出的途径。 2.传播媒介与途径:媒介物,水和土壤,空气,食物媒介者。经呼吸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经皮肤传播和粘膜传播,经昆虫传播。 3.宿主的易感性。 四.影响人寿共患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疫源地的开发:如造铁路,高速公路,木材开采。捕食野生动物等。 2.动物的迁徙(自认的或人为造成的)和动物群体密度的波动。 3.风俗与饮食习惯,如民族的,宗教的或地区的风俗和饮食习惯。 4.环境污染:主要指生物污染,如微生物,虫卵和幼虫等。

5.职业性及其他易感染群:?农牧业生产者?畜产品经营人员?野外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其他人员,如灾民,难民,香客,囚犯等。 五.应该如何有效地防控人兽共患病,(请举例说明) 1.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预防(使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剂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自动免疫力) 目前,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来自动物、昆虫、食品、水源、土壤等传播的目前,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来自动物、昆虫、食品、水源、土壤等传播的人兽共患病以及来源于污染环境的毒物、抗生素的滥用和生物恐怖袭击等因素的威胁,而且是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任务更为艰巨,应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人兽共患病以及来源于污染环境的毒物、抗生素的滥用和生物恐怖袭击等因素的威胁,而且是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任务更为艰巨,应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 防控人兽共患病要坚持一个方针四个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运用现代生物医学、现代兽医学、社会学的知识与技术,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群防群控”,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制定符合本国国情和本地区实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坚持综合防控的原则:免疫、消毒、检疫、封锁、治疗(动物淘汰)等综合性卫生防控措施,对防止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都是普遍适用,必有可少的。 3.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杀虫、灭鼠、灭螺等;对兽源性直接传播性和循环传播性人兽共患病,应重点对人以外的脊椎动物宿主采取早发现、淘汰动物、驱虫、免疫接种等措施。 4.坚持加强合作的原则:疫情通报,防止输入传染源,加强海关检疫,以及技术上和法律方面的合作。在国内要动员全国的力量,组织国家卫生、农牧、商业、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一、空气消毒次。次,流行季节隔日1病房: 以自然通风为主,每周用艾叶空气消毒1 1小时后通风。1室内活动室:每天次,以12㎡房间燃烧2根艾条,燃烧小紫外线灯直接照射1治疗室:在密闭门窗、打开抽屉、柜子、室内无人条件下,用次。1时(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 uW/cm2),每天照射二、紫外线照射消毒与监测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酒精棉球擦拭一次,一般每周用75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2) 60%,相对湿度大于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于20℃或高于40℃用紫外线消毒 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3) 的照射剂量。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4) 年送校验一次。(5)至少一(6)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2个月一次,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使用中的旧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UW/c㎡。 三、消毒液的更换与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及时进行更换与监测,并作好记录。 (2)化学监测要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常规情况下“84”液、过氧乙酸应每日更换并监测,2%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月更换。 (3)更换后均要进行监测,浸泡消毒灭菌时被消毒灭菌物品须完全浸没在消毒灭菌液内并将关节部位打开。 (4)浸泡物品须记录浸泡时间。 四、无菌技术与无菌药液 1、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一人一用一废弃。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拆去外包装盒再放入无菌柜。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禁在感染处穿刺。掌握重点部位院感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导管、导尿管等均须在病历上清楚记录起止时间和有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盛持物钳的干筒有效期为4小时。筒上标明有效时间。络合碘,酒精,双氧水等溶液,开启后要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棉签开包后有效期为24小时。快速手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 4、开封的无菌包未被污染有效期为12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5、抽出的药液和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未用完时须放在无菌盘内,不得随意放在桌面上。已开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血库取出血输完后包装保留一天,以备查对。输完血的血袋应包装好后才能放入冰箱内。 7、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开封后放冰箱内冷藏保存,有效期为1月。 五、一般物品清洁与消毒 1、办公室、处置室的桌面和台面,每日消毒液抺洗一次,柜内和抽屉随时清理,

2015年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试题

2015年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试题(医疗组) 科室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3、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4、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2、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3、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于(24)小时内报告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出导尿(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5、医疗废物分类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6、免冲洗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7、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是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8、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定植者,应进行(单间)安置,不能单间时,应将同一种病原菌感染患者同室安置。 9、伤口换药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 10、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加血源性传染疾病病人的直接诊疗工作,如必须参加,应(戴双层手套)。 三、单选题 1、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B ) A 长期卧床 B 留置导尿管 C 膀胱冲洗 D 膀胱内注射 2、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 A ) A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B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C 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D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3、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 A.住院病人 B.门诊病人 C.病人家属 D.探视者。 4、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办法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办法 标准预防 一、基本原则 1.认定所有液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 2.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4.包含如下二至九项所述的多项预防感染措施。 二、手卫生 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表面,并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使用原则 (1)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或液体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3)脱卸或丢弃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2.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遵循《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标准操作规程》。 四、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能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具体内容参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五、患者安置 1.安置患者时应考虑是否可能造成感染源传播。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有引发传染他人风险的患者(如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排泄物或伤口引流;被怀疑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婴儿),安置于单人病房。 2.安置患者时应掌握如下信息,以便确认患者安置方案。 (1)患者已知或被怀疑感染的病原体。 (2)影响感染传染的危险因素。 (3)拟安置感染患者的病房区域,可能造成其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是否有单人病房可用。 (5)患者是否可与其他患者共用病房,如相同感染的患者可共用病房。 六、仪器(设施)和环境 仪器(设施)和环境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有效管理以预防这些仪器(设施)和环境成为感染源传播的媒介。具体措施参见《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 七、织物 患者使用过的织物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以最小抖动的方式处理使用过的被服及布单织品,以避免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具体要求参见《织物清洗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八、安全注射 在使用注射针、代替注射针的套管和静脉输液系统时,应遵循安全注射标准的原则。 九、呼吸防护 导管插管和脊椎或硬膜下隙注射时,如脊髓x线摄影、腰椎穿刺、脊柱或硬脑膜麻醉,应戴外科口罩。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来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社区病毒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暴发季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人畜共患病与公共卫生论文

人畜共患病与公共卫生论文 前言: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传播。简单地说,就是人和动物都可得的病。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人畜共患疾病大约有200多种,中国大约有130多种。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闹得沸沸扬扬的艾滋病、疯牛病、李斯特菌、SARS、禽流感、猴痘、西尼罗热等等,都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古今中外还有很多由于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农业生物安全的事例,如公元5世纪下半叶,鼠疫病菌从非洲侵入中东,进而到达欧洲,发生鼠疫大流行,造成约1亿人死亡。人畜共患病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公共卫生,应该引起人们和相关部门的高中重视。正文: 1 现状与问题 1.1发生种类多,危害日趋严重。近年,陆续发现和发生多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或由动物传染给人类并在其间传播的疫病,如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近期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给国际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近年来疫情回升较快,形势严峻。 1.2认识不足,关注不够。有关部门对人畜共患病的危害、防治等宣传力度不足。公众对人畜共患病了解较少,缺乏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在发展畜牧业上更多地关注养殖,对动物疫病(包括人畜共患病)重视不够。

1.3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缺少专门研究机构和高水平防治技术支撑。许多人畜共患病的诊断、防治方法落后,新型疫苗开发、产业化生产滞后。防控策略、措施偏重发生疫情时的扑杀或无限制地使用功能和效果不清的消毒药,显现控制、扑灭疫情方面的盲目性和低水平。 1.4疫情信息不畅通,监控体系不健全。动物疫情测报体系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实验室体系。动物防疫、卫生检疫和检验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不能形成资源共享和统一联动的疫病监测防控体系。 1.5防疫基础设施薄弱,防疫能力低下。不少地区的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人员不足,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特别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条件落后,一些专业人员从事与本职无关的工作,导致防治能力降低。 2 传染源特征 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体内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说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1 动物作为传染源许多动物的传染病都可以传播给人,由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也称人畜共患疾病。

人畜共患疾病流行共同特点

共同特点各种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传播方式、感染途径及宿主的病理变化虽不一致,仍可发现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①既为害家畜,又严重为害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常见的有炭疽、沙门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各型传染性马脑脊髓炎和多种寄生虫病等。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估计有73%以上的人口遭受150余种人畜共患疾病的威胁,至少有50%的人口在其一生中感染一种以上的人畜共患疾病。人的肠炭疽和肺炭疽过去的病死率常在90%以上。人的肺型和败血型鼠疫的病死率可高达100%。鼻疽和鹦鹉热也是致人死命的疾病。狂犬病无论对动物和人几乎都无例外地致死。即令是一些对家畜的致死率较低、对人也只引起轻微症状的疾病如口蹄疫,也由于患病性畜肉、奶产量降低,其传播又极迅速,常需采取广泛封锁隔离甚至关闭国界等措施,也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些共患疾病对人体所造成的慢性感染,如牛型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旋毛线虫病、血吸虫病等虽不迅速致死,但使人长期虚弱,丧失劳动力,也属恶疾。②病原的宿主谱一般很宽。有的在实验条件下甚至可感染多种在分类系统上相距很远的动物。例如炭疽和狂犬病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和人类。鼠疫可以感染多种啮齿动物,再由鼠蚤传于人和多种家畜包括、、、、、、等。各型钩端螺旋体除各有其一、二种主要宿主外,还可以多种啮齿动物、野兽、水鸟为其次要宿主,并多能通过它们的排泄物污染水域和泥土而感染人类。弓形虫和血吸虫等多种寄生虫的宿主谱也很宽。很多人畜共患疾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迹不常到的山野和丛林,病原、媒介动物和宿主三者可长期共生于同一环境而自然延续不断,其中大部分表现为隐性感染,当人类进入或开发这些地区时即易受其感染。这些宿主谱很宽和具有自然疫源地的疾病,特别难于消灭。③多是职业病,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健康。例如从事羊毛分级打包、剪毛、制裘、制革、制毛刷的工人易患炭疽;稻农易患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牧羊人、接羔员、挤奶员易患布鲁氏菌病;养猪者和渔民易患类丹毒、弓形虫病和日本脑炎;常与马匹接触的饲养员、赶车工、蹄铁工、骑兵、马术师易患鼻疽;野外工作人员容易感染野生动物的人畜共患疾病;而屠宰工人和兽医则对上述所有各种疾病都易感染。④很多是食品源疾病。如人的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和旋毛虫都是由于食入含有这些虫蚴而未经煮熟的肉而感染的。肠炭疽、沙门氏菌病等多种食物中毒疾病也由食入或与带菌(毒)的不洁食物接触而感染。肉品检验规程中规定有几十种疾病的胴体或内脏要废弃或无害处理,全属人畜共患疾病。⑤都可为研究人类传染病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这是由于只要病原体入侵的径路相同,人和动物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大体相似。如原认为布鲁氏杆菌病在人体多表现波状热,而在家畜则多局限于乳腺和胎盘;近年已证实、、羊也和人同样表现波状热。人的Q热系经呼吸道感染,有时和动物身上的症状有差异;但人如用Q热病原体经呼吸道感染猴子,则其症状与人相同。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 施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1、检验科的检验报告单经消毒后方可发放。 2、口腔科、放射科应使用一次性漱口杯。 3、口腔科牙钻等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麻醉科可重复使用的螺纹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5、内窥镜使用后按规定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灭菌效果,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消毒处理和登记。 6、可重复使用的各种导管、管道,如供氧管道、导管、湿化瓶、螺纹管等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湿化瓶消毒后,干燥保存,用前放置无菌用水。 7、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瓶内用水应每日更换。 8、病室及门诊各诊室内的空气应定期消毒,有记录。 9、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必须一桌一布,用后应彻底消毒。 10、患者用具(脸盆、尿壶、便盆等)均使用一次性物品,一人一份。 11、病人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定期更换,使用被服袋和被服车收取,密闭运送至洗衣房,不得在病房、走廊内清点。传染病病人的被服按传染病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处置。 12、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3、病区的拖布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14、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由专人定时收取,日产日清。 1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手提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定义 (一)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传播三要素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2、直接接触 3、间接接触 4、飞沫传播

5、空气传播 6、水、食物、生物媒介物传播 7、医源性传播(药物、血液) 8、垂直传播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 1、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 2、工作对象(易感者) 3、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医疗器械、化学物质、放射物质 4、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5、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6、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7、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8、所在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中以锐器误伤最为常见 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1、传统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2、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 3、无菌操作技术的问题 4、环境条件的问题 标准预防概念(standardprcaution)

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概念的提出 “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SP)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5年提出的,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 我国1999年引人并在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新旧感染控制观念的差别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完美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 2、无菌操作: 3、飞沫传播: 4、隔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医疗废物的分类为:()、()()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2、开启的各种溶酶超过()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3、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cm的柜内,过期物品应()灭菌。 4、新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 )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6、进入人体织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7、抽出的注射药液须注明时间,超过()不得使用。 8、物品的浸泡消毒、污染物具的表面擦拭消毒、饮用水和污水污物的消毒宜选用()消毒剂。 9、()泛指通过洗手、手部消毒或者外科刷手等方法来清洁消毒手部。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普通集尿袋为()。 11、能够扎(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锐器物称为()。 12、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12、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就立即()。

13三种隔离标示中,蓝色表示()隔离,黄色表示()隔离,粉红色表示()隔离。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2、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 48小时; E、72小时。 3、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 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4、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 A.检查液体有无特殊气味;B.冲洗瓶口;C.查看溶液的颜色;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5、终末消毒是指:()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E、对所有场所的彻底清洁消毒。 五、回答题:20分。 1、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0分 2、医院感染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10分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控 摘要: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研究资料表明,人畜共患疫病不仅频繁发生,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本文通过介绍人畜共患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总结了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传播;防控 从古老的鼠疫、狂犬病,到近年来肆虐全球的疯牛病、口蹄疫和炭疽,疾病在动物世界传播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最近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再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健康环境仍然十分脆弱,千万警惕“人畜共患病”! 1 人畜共患病的定义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介绍,人畜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1]。国际文献记载的人畜共患病约有近200种,其中的几十种曾引起大规模的传播。其中,曾造成大规模流行、死亡率较高的有鼠疫、黄热病、艾博拉、狂犬病、艾滋病、结核病、炭疽、森林脑炎、口蹄疫、疯牛病等10多种。有些疾病迄今人类还无法攻克。 2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2.1 按传播类型进行分类 2.1.1 直接传播 病原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媒介动物或者污染物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不发育甚至不繁殖。如狂犬病、口蹄疫、流感、炭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类丹毒、钩端螺旋体病和旋毛虫病等[2]。 2.1.2 循环传播 病原为完成其循环性生活或发育史,需要有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但无需无脊椎动物参与。如人的绦虫病和棘球蚴病。 2.1.3 媒介传播

在病原的生活史中需要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共同参与,在无脊椎动物的体内繁殖,完成一定的发育史,经过一个潜伏阶段才能传到另一脊椎动物宿主。如传染性脑炎、血吸虫病等。 2.1.4 腐物传播 病原需要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和一种非动物的滋生地或储存地,如土壤、污水、私聊、植物等。比如肉毒梭菌中毒、各种真菌病和蠕虫蚴病。 2.2 按病原宿主进行分类 2.2.1 兽源性 病原的宿主为低等脊椎动物,人类患病主要是受动物的感染。如狂犬病、炭疽、禽流感、H1N1流感等[3]。 2.2.2 人源性 病原的储存宿主是人,动物患病主要来源于人。如人的结核、A型流感等。2.2.3 互源性 人和动物都是病原的储存宿主,在人和动物中都可流行,人和动物间相互感染。其特点是病原的宿主谱很广,传播途径多,大多互为疫源。 2.3 按病原体种类进行分类 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病等。 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用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口蹄疫等。 由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鹦鹉热等。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恙虫病、Q热等。 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念珠菌病等。 内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等。其中:属于原虫有弓形体、肉孢子虫、隐孢子虫;属于吸虫有东毕血吸虫、肝片吸虫、中华双腔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华枝睾吸虫;属于绦虫有猪囊尾蚴、棘球蚴、多头绦虫、牛囊尾蚴、犬复殖孔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属于线虫有旋毛虫、弓首蛔虫、肾膨结线虫;蝇蛆有羊狂绳蛆[4]。 其中,有些病原体在动物间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但在人之间

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doc

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 及其防控措施- 摘要:从人畜共患病的主要危害、种类、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发生人畜共患病的原因、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原理和治疗几个方面,阐述了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防控措施 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引起人类发病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畜牧生产、畜产品的安全和公共卫生都造成了重大危害。2009年1月,农业部、原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人畜共患病名录》,共收录了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26种人畜共患病,且新的病种仍在不断被发现。 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进行畜禽防疫、治疗、动物产品检疫及实验室相关检测工作时,不免接触到牛、羊、犬、猪、鸡、鸭、鹅、鸽、兔等动物、动物产品、血液样品及各种动物病理组织样品。我国农村畜禽饲喂环境、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难免存在疾病隐患。而且由于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存在,与患有这些疾病的畜禽接触就有被感染的风险,严重威胁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当全力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人畜共患病的主要危害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其中70%都是人畜共患病J。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也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奶业的迅速发展,奶牛的结核病、布病也呈暴发流行,导致很多农牧民反复感染,长期不愈。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引起了全世界对生物安全和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重视。这些疫

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不仅引起人类的恐慌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常见人畜共患病的种类 1.常见猪与人共患病的种类 主要有口蹄疫、猪流感、猪囊尾蚴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弓形虫病、猪旋毛虫病、猪疥螨病等。 2.常见牛、羊等反刍动物与人共患病的种类 主要有口蹄疫、结核病、炭疽、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布鲁氏杆菌病、牛链球菌病等。 3.常见禽类与人共患病的种类 主要有禽流感、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 4.常见犬、猫小动物与人共患病的种类 主要有狂犬病、弓形虫病、蛔虫病、旋毛虫病、鹦鹉热衣原体病、绦虫病等。 三、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发生人畜共患病的原因 1.密切接触 基层兽医防疫员在给畜禽注射疫苗时与动物密切接触,可能会出现不小心被动物咬伤、抓伤、扎过动物的针不小心扎上自己、沾染上动物分泌物等现象;卫生监督检疫所检疫员对动物产品检疫时,可能会出现不小心被所用工具划伤(如刀),接触被感染的动物产品(如肉、血液、内脏);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理组织样品和血液样品更增加了病原体传播机会,若是人畜共患病感染动物样品,化验室操作员被感染的可能性极大。 2.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安全意识薄弱 部分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畜共患病培训,对人畜共患病的知识了解甚少,对人畜共患病防范意识薄弱。基层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