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食品 番茄生产技术规程20120405

绿色食品 番茄生产技术规程20120405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

企业标准

Q/XXX XXXXX—XXXX

绿色食品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前言

本标准由北京首农食品经营中心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首农食品经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乃光、王力刚、沈吉仁、付以彬、朱德兴、谷珊珊、刘洁玫。

绿色食品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达到绿色食品丝瓜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日光温室、塑料棚、改良阳畦、连栋温室等保护设施的丝瓜绿色食品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应符合《北京市食品市场准入技术规范中附件3:蔬菜》的有关规定。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1999 瓜菜作物种子瓜类

NY/T 747-2003 绿色食品瓜类蔬菜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保护设施

在不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寒冷、高温、多雨季节,人为创造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微环境所采用的定型设施。

3.2

日光温室

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东西向延长,在寒冷季节主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蔬菜生产的单栋温室。

3.3

塑料棚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拥,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

3.4

连栋温室

以塑料、玻璃等为透明覆盖材料,以钢材为骨架,二连栋以上的大型保护设施。

3.5

改良阳畦

由保温和采光维护结构组成,东西向延长的小型简易保护设施。

3.6

温床

依靠生物能、电能或其他热源提高床土温度进行育苗的设施。

3.7

土壤肥力

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提供和协调营养与环境条件的能力。

4 产地环境

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的地块,并符合NY/T 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5 生产技术管理

5.1 保护设施的规格要求

5.1.1 塑料小棚:矢高0.6 m-1m,跨度1m-3m,长度不限。

5.1.2 塑料中棚:矢高1.5 m-2m,跨度4m-6m,长度不限。

5.1.3 塑料大棚:矢高2.5 m-3m,跨度6m-12m,长度30m-60m。

5.1.4 连栋温室:单栋跨度6m-9m、脊高4.0 m-

6.0m,二连栋以上的大型保护设施。

5.1.5 改良阳畦:跨度约3m,高度约1.3m。

5.1.6 温床:跨度约3m,高度约1.3m。

5.2 土壤肥力等级的划分

根据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等含量高低而划分的土壤肥力等级。具体等级指标见表1和表2。

5.3 栽培季节的划分

5.3.1 早春栽培:深冬定植、早春上市的茬口。

5.3.2 秋冬栽培:秋季定植、初冬上市的茬口。

5.3.3 冬春栽培:初冬定植、春节前后上市的茬口。

5.3.4 春提早栽培:终霜前30d左右定植、初夏上市的茬口。

5.3.5 秋延后栽培:夏末初秋定植,国庆节前后上市的茬口。

5.3.6 长季节栽培:采收期8个月以上的茬口。

5.3.7 春夏栽培:晚霜结束后定值,夏季上市的茬口(适合露地栽培)。

5.3.8 夏秋栽培:夏季育苗定植,秋季上市的茬口(适合露地栽培)。

5.4 多层保温覆盖

棚室内外增设二层以上保温覆盖的方式。

5.5 品种选择

5.5.1 选择原则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适应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冬春栽培、早春栽培、春提早栽培选择耐低温弱光、对病害多抗的品种;大棚栽培选择早熟、抗病、耐低温的品种,如:株洲白丝瓜、夏棠一号等。

5.5.2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16715.3-1999(瓜菜作物种子瓜类)中2级以上要求。

5.6 育苗

5.6.1 播种前的准备

5.6.1.1 育苗设施:根据季节不同选用温室、大棚、阳畦、温床等育苗设施,夏秋季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创造适合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5.6.1.2 营养土: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土、腐熟农家肥、砻糠炭、复合肥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营养土。要求孔隙度约60%,pH 6~7,速效磷40mg/kg,速效钾120mg/kg,速效氮80mg/kg,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完全。

5.6.1.3 播种床:按照种植计划准备足够的播种床,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播种床上,厚度10cm。

5.6.2 种子处理

5.6.2.1 消毒处理

先把种子放在阳光下晒(秋冬季节:1d;夏季:早晨或傍晚2h~3h),要防止灼伤,然后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消毒:

a)温汤浸种:把种子放人55℃热水,搅拌,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min,然后自然降温。主要防治

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

b)高锰酸钾浸种:先用清水浸种1h~2h,再放入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min,捞出洗净。

5.6.2.2 浸种催芽

消毒后的种子浸泡6-8h后捞出洗净,置于24℃-26℃保温保湿催芽。

5.6.3 播种

5.6.3.1 播种期

温室栽培:8月中上旬。

春季大棚栽培:上一年11上旬~12下旬。

秋季大棚栽培:7月上旬~8月中旬。

春季露地栽培:上一年12月下旬-1月中旬。

5.6.3.2 播种量

根据种子大小及定植密度,每667m2栽培面积用种量20g-30g。每平方米播种床播种量3g-6g,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

5.6.3.3 播种方法

催芽种子70%以上破嘴(露白)时即可播种。在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苗床土10cm内湿润。每m2播种床用杀菌剂3g/m2~4g/m2,配制成0.2%~0.1%溶液喷洒于床土。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找平床面,均匀撒播种子。穴盘播种时,没穴一粒种子。播后覆盖营养土0.8cm ~1.0cm。每m2苗床再用杀菌剂4g,拌上细土均匀撒在床面上,防治猝倒病。冬春播种育苗床面上覆盖地膜,夏秋播种育苗床面覆盖遮阳网或稻草,70%幼苗顶土时撤除床面覆盖物。

5.6.4 苗期管理

5.6.4.1 环境调控

5.6.4.1.1 温度:夏秋育苗主要靠遮阳降温。冬春育苗温度管理见表2。

5.6.4.1.2 光照:冬春育苗采用反光幕等增光措施;夏秋育苗适当遮光降温。

5.6.4.1.3 水分:分苗水要浇足。以后视育苗季节和墒情适当浇水。

5.6.4.1.4 分苗:根据秧苗密度,幼苗在子叶平展3叶1心时,分苗于苗床或育苗容器中。在整个苗期,分苗1次-2次,苗距8cm-10cm。分苗前一天对小苗喷杀菌剂0.1%~0.2%一次,并对分苗容器和苗床进行消毒。

5.6.4.1.5 扩大营养面积:容器育苗的秧苗3叶-4叶时加大苗距,容器间空隙要用细泥或碧糠灰填满,保湿保温。

5.6.4.1.6 分苗后肥水: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在秧苗3叶-4叶时,可根据苗情结合浇水追提苗肥。

5.6.4.1.7 炼苗:定植前10天左右,早春育苗白天15℃-20℃,夜间5℃-10℃。夏秋育苗逐渐撤去遮阳网,适当控制水分。

5.6.5 壮苗指标

冬春育苗:株高15cm~20cm,茎粗0.5cm以上,6片~7片真叶,节间短,叶色浓绿,子叶健在,无病虫害。

夏秋育苗:株高15cm左右,茎粗0.4cm左右,4叶1心,叶色浓绿,子叶健在,无病虫害,在25d 内育成。

5.7 定植前准备

5.7.1 整地施基肥

定植前要细整土地,施足基肥。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及番茄需肥特点,实行平衡配方施肥,每667m2

施优质农家肥3000kg以上,,也可用商品鸡粪有机肥1400kg~1500kg或饼肥150kg~180kg;硫酸钾10kg;氮磷钾复合肥25kg~30kg。基肥以撒施为主,氮磷钾肥要配合使用,深翻为25cm以上。按不同种植方法做畦。

5.7.2 棚室准备与消毒

定植前15天~20天架好大棚,视土壤墒情及时扣棚膜和防虫网。夏秋季栽培最好在顶膜上加盖遮阳网。

日光温室和连栋大棚定植前要进行消毒,每667m2设施面积,用杀虫剂250g拌锯末,与2000g~3000g 杀菌剂混合,分10处点燃,密闭一昼夜,进行熏蒸消毒,放风后无味时定植。

5.8 定植

5.8.1 定植时间

在地表下10cm深处土温稳定超过10℃后定植。

5.8.2 定植方法及密度

采用地膜覆盖,根据品种特性、整枝方式、气候条件及栽培习惯,早春大棚栽培和秋季大棚栽培每667m2定植3000-4000株。

5.9 田间管理

5.9.1 环境调控

5.9.1.1 温度

5.9.1.1.1 缓苗期:白天25℃-28℃,晚上不低于15℃。

5.9.1.1.2 开花坐果期:白天20℃-25℃,晚上不低于10℃。

5.9.1.1.3 结果期:白天,22℃-26℃,晚上,15℃-13℃,夜间,13℃一7℃。

5.9.1.2 光照

采用透光性好的耐候功能膜,冬春季节保持膜面清洁,白天揭开保温覆盖物,日光温室后部张挂反光幕,尽量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夏秋季节适当遮阳降温。

5.9.1.3 空气湿度

根据番茄不同生育阶段对湿度的要求和控制病害的需要,最佳空气相对湿度的调控指标是缓苗期80%-90%、开花坐果期60%-70%、结果期50%-60%。生产上要通过地面覆盖、滴灌或暗灌、通风排湿、温度调控等措施,尽可能把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最佳指标范围。

5.9.1.4 二氧化碳

冬春季节在坐果至采收旺期,可以在在晴天的10时-下午3时,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使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1000mg/kg-1500mg/kg。

5.9.2 肥水管理

5.9.2.1 肥水管理指标

定植后及时浇水,3d-5d后浇缓苗水。土壤相对湿度冬春季应保持60%-70%,夏秋季节应保持在75%-85%。根据生长状况及时追肥。扣除基肥部分后,分多次随水追施,每667m2每次氮磷钾复合肥5kg-10kg,或硫酸钾5kg、尿素8kg。

5.9.2.2 不允许使用的肥料

在生产中不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和硝态氮肥。

5.9.3 植株调整

5.9.3.1 插架或吊蔓:用尼龙绳吊蔓或用细竹竿插架。

5.9.3.2 整枝:番茄的整枝方法主要有三种,单杆整枝、一杆半整枝和双杆整枝,根据栽培密度和目的选择适宜的整枝方法。

5.9.3.3 摘心、打底叶:当最上目标果穗开花时,留二片叶掐心,保留其上的侧枝。第一穗果绿熟期后,摘除其下全部叶片,及时摘除枯黄有病斑的叶子和老叶。

5.9.4 保果疏果

5.9.4.1 保果:保护地栽培的在花期采用熊蜂或人工辅助授粉。

5.9.4.2 疏果:为保障产品质量应适当疏果,去除病果、畸形果、多余的果。大果型品种第1穗选留3果~4果;中果型品种第1穗留4果~6果,以后留果数要逐序减少。

5.9.5 病虫害防治

5.9.5.1 主要病虫害

5.9.5.1.1 苗床主要病虫害:碎倒病、立枯病、早疫病,蚜虫。

5.9.5.1.2 田间主要病虫害:灰霉病、晚疫病、叶霉病、早疫病、青枯病、枯萎病、病毒病,蚜虫、潜叶蝇、茶黄蜡、白粉虱、烟粉虱、棉铃虫。

5.9.5.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5.9.5.3 农业防治

5.9.5.3.1 抗病品种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

5.9.5.3.2 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

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过放风和辅助加温,调节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温度,避免低温和高温障害;深沟高畦,严防积水,清洁田园,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避免侵染性病害发生。

5.9.5.3.3 耕作改制

实行严格轮作制度。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水早轮作或夏季灌水闷棚。

5.9.5.3.4 科学施肥

测土平衡施肥,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适当少施化肥,不施硝态氮肥。

5.9.5.3.5 设施防护

大型设施的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5.9.5.4 物理防治

棚室内运用黄板诱杀蚜虫。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25cm×40c m),其上涂上一层机油,每667m230-40块。可用银灰色地膜覆盖驱避蚜虫。

5.9.5.5 生物防治

5.9.5.5.1 天敌: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如用瓢虫防止蚜虫,用丽蚜小蜂防止白粉虱等。

5.9.5.5.2 生物药剂:采用颗粒体病毒或Bt杀虫剂防治害虫;采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除虫菊、银泰等;生物源农药如康壮素、齐墩螨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5.9.5.6 药剂防治

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每种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育期只使用一次。

6 采收

根据销地远近,采收符合要求成熟度的番茄,且产品质量符合NY/T655-2002(绿色食品瓜类蔬菜)的要求。采收后应按成熟度、色泽、大小、品质进行分类分级,分别包装。

7 包装、运输、贮存要符合首农包装、运输贮运标准和NY/T 658-2002(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1056-200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