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分裂染色体异常问题

细胞分裂染色体异常问题

细胞分裂染色体异常问题

细胞分裂染色体异常问题

1.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B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A )

A.aB,B,B B.aB,aB,B

C.AB,aB,B D.AAaB,B,B

2.在人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如果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都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中,那么,形成的卵细胞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其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 C )

A.22AA+XXY

B.22AA+XXX

C.22AA+XXY或22AA+XXX

D.22AA+XXY或22AA+XY

3.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一对性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性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不正常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D )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4.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有一色盲的孩子,其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是XXY,这是由于双亲之一在形成配子时出现了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 )

A.母方减Ⅱ中B.母方减Ⅰ中

C.父方减Ⅱ中D.父方减Ⅰ中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黄石市第一中学李珺 一、实验教材分析 1 地位: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的内容。 2 作用:巩固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对后面基因重组的学习非常重要。 3 特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复杂,该部分内容知识点分散、理解难度大、概念易混淆,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抓住本质。 二、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规律性变化,能识别并绘制模式图。 ②学生能够展示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及其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行为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提高模型建构意识,提升动手能力,团队交流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建模的过程,亲自感受和认同模型建构这种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验方法设计 1 学法设计:本实验模拟和探究双管齐下,不同于探究性实验需要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分析。本实验重在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2 创新: ①教材中使用橡皮泥模拟染色体,但橡皮泥黏性强,易断裂,故将橡皮泥换成配套硬塑料染色体。 ②由于模拟活动二中很多与活动一重复,可将模拟活动二在进行模拟活动一的过程中完成。将模拟活动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主要行为模拟两个板块。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可分为问题激趣活动探究归纳提升应用迁移 (一)问题激趣 展示PPT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种自然现象。 设问目的:留足悬念,激起探究欲望,与后面基因重组内容产生联系。 (二)活动探究 1 复习减数分裂的过程: 多媒体播放减数分裂过程动画,请学生描述并回忆总结。梳理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交叉互换、四分体”等核心概念。 2 模拟活动: 展示实验材料:硬塑料制染色体四条(红色黄色各两条,包括染色单体八条);吸铁石展示板。 分组:两人为一小组。 有关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含两对同源染色体,暂不考虑交叉互换),开展小组活动: ①请模拟减数分裂联会时期的染色体行为。 ②请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排布在赤道板两侧的行为。 ③请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模拟进一步熟悉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主要行为变化。 台下教师检查重点:学生模拟染色体事操作规范性。 请学生上台展示,一人演示一人解释,由于存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两种情况,组间可以进行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对学生模拟时可能发生的错误进行预设:如与有丝分裂混淆,未表示出中心体和纺锤体。教师点评时注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两种可能性,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细胞中央会发生凹陷这些学生易忽略点。并且进一步通过实物模型复习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先指导学生将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结果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然后开展小组活动(含两对同源染色体): ①请模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并被拉至细胞两极的过程。 ②请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精细胞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

道南中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Ⅰ、基于标准的学习目标分析高三年级上册 2019年1月11日课题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设计人李俊丽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①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a:对象 b:时期 c、特点 d、结果); ②说明高等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a: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 b: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曲线) (2)能力培养 ①通过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减数分裂各时期图和绘制减I、减II中后期图的能力; ②通过课前制作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贴图,培养学生的分析、动手、协作的能力; (3)情感培养 ①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确对待自然界。 ②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品质。 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Ⅱ、基于标准的教学过程设计

邀请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本组的减数分裂过程贴图,其他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练习1:(1)该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___________ 。 (2)一个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 分子= 条脱氧核苷酸链 (3)1号和2号染色体在联会前相同位置上携带一对等位基因,在联会后1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是否肯定 相同?为什么? 通过ppt 展示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动态变化,师生共同总结: 精子是在雄性动物的睾丸内形成的 减I :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4 3 1 2

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行为

×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1. 染色体及染色体形态类型 2. 减数分裂的概念。 3. 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减数分裂过程。 4.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 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重点导学 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染色体及其形态类型 1.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 染色体结构:着丝粒、长臂、短臂 3. 染色体类型: ①端着丝粒染色体 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③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4. 常见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知识点2:减数分裂的概念 有性生殖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如果有性生殖细胞是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那么合子中的染色体数将会是多少?能否保持物种遗传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的结果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包括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两个时期。 知识点3:精子的形成过程 1. 形成的场所:精巢中 睾丸中的曲细精管精原细胞精子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2. 形成的过程: (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 注意:①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染色体呈现染色质形态 ③复制后DNA数量加倍,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数目不变。

(2)初级精母细胞 A. 前期I ①每条染色体都有2个DNA,2条姐妹染色单体。 ②染色体会出现两两配对的现象。 ③配对的这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注意观察同源染色体的特点。) ④配对的这一对染色体由于有四条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 ⑤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 思考: 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存在着同源染色体吗?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吗?出不出现配对的现象? ②人总共有46条染色体,那么同源染色体有多少对?能理解为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吗? ③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吗? B. 中期I 特点:每一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思考: 这样排列有什么样的生物学意义? C. 后期I 特点:纺锤丝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细胞分裂中的异常---习题

细胞分裂 1.(2014安徽卷)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2.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图,其中建构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 细胞①的相同 B.细胞③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C.细胞④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细胞①②③④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4.如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正在进行减数第二 次分裂 B.图乙中①和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基 因突变产生的 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 2、4、4 D.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 5.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 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于基因重 组,后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丙细胞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6.下列关于DNA 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 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 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 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7.下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I 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B .①过程可能发生染色体间的互换和自由组合 C .图Ⅲ中的a 、b 、c 、d 4个细胞只可能有两种类型 D .若a 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过程②出现异常 8.右图是某生物细胞处于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图中有4条染色体,4个四分体 B .该生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4、8、16条可能性 C .若①号染色体上有基因R ,则②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必定是r D .若①号和③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 和B ,则理论上该生物可能形成基因 型为AB 、ab 、Ab 、aB 的四种配子 9.下图中(一)代表某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图 (二) 所产生的配子 10.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 ,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 (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 突变为B 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11.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 .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教案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核内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了解染色体的类型,识记常见生物的染色体数量。 2.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遗传学意义。 3.掌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态、数量、行为的变化,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 4.通过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构建模型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用简约的科学术语概括、总结和表达生物现象的能力。 2.通过手工制作模型,在制作过程中设计构思、查阅资料、寻找实验材料、探索发现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相应变化规律,来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与遗传规律的联系明确探究性思维,在生物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现象的探索、

质疑精神。 3.养成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和构建模型的能力。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内容在于揭示生命延续体会的生物的奥妙。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章“染色体与遗传”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基础,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第一章孟德尔定律,重视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要从遗传学上理解孟德尔定律必须系统的学习“染色体与遗传”。这一模块的其他内容与本章息息相关,如生物的变异和生物的进化。同时本章还是选修模块的知识前提如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都是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必要的知识基础。 只有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才能理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与其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理解“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为以后的生物的进化奠定基础。总之,“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是“遗传与变异”中的重中之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减数分裂各个阶段染色体行为、数量、特征的变化。 难点:掌握各阶段染色体数量的变化特点;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细胞分裂知识点总结

细胞分裂知识归纳 一、基础知识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包括分裂间期 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2、特点:分裂间期历程时期大于分裂期 (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亲细胞染色体数表示为2n,DNA数表示为2a 时期染色体行为其他变化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间期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2n 2a→4a4n 前期 染色质→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 两条染色单体出现纺锤体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2n 4a4n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 上,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形成纺锤体 2n 4a4n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 体,染色体数暂时加倍纺锤丝收缩 4n 4a0 末期染色体→染色质 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形 成,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 2n 2a 0 1、在有丝分裂中始终看不到核仁和核膜的时期是:() A、间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中期和后期 D、中期、后期和末期 2、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内活动最旺盛的细胞是()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核糖体 3、大多数动、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方式是()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以上三种方式 4、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5、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的数目是() A、1 B、2 C、4 D、8 6、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 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答案:BBBBC

高三生物细胞分裂专题复习

细胞分裂专题复习 一、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具有四分体的细胞是 。具有染 色单体的细胞是 。能交叉互换的细胞 ,能自由组合的细胞是 2、有4个染色体组的图是 ,这些图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 ,形成原 因是 。有1个染色体组的图是 ,这些图 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 ,形成原因是 。有2个染色 体组但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的 ,这些图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 。 含有8个DNA 分子的细胞是 ,含有2个DNA 分子的细胞是 3、表示减数分裂的图有 ;不含染色单体的细胞是 。 4、(5、6、8、9)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 。 5、_____图中可能发生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图中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6、(9)细胞中发生了 分离,(5、6、7)细胞发生了 分离。 7、可能是根尖细胞的分裂图是 (按分裂顺序的标号写出),可能是精细胞形成过程的分裂图是 (按分裂顺序的标号写出),发育场所是 。 8、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二、.看图说话 例如.每条染色体中DNA 的含量——图六的看图说话要点 1.AB 段形成于 期,形成原因: 。 2.BC 段在有丝分裂对应于 期,简图: 3.BC 段在减数分裂对应于 期,简图:

4.CD段产生原因。 5.DE段在有丝分裂对应于期,简图: 6.DE段在减数分裂对应于期,简图: 1、以下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 目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细胞内有__ _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 __。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 (2)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____________段。 (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__________染色;若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__________试剂和____________试剂。 (4)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右图所示,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 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 的基因是__________,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 __或_____ ___。 (7)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右图中的 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8)若右图是人体造血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右图中____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2.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图示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B与b形成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子女在性状上有许多差异,则这种变异的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在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中,细胞分裂时,基因dd的分开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该生物一个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 间期的____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 段。 (3)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 比为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从某二倍体动物的组织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变异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统计如甲图,乙图是取自该组织中的一个细胞。对图中所示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组织可能来自卵巢,乙细胞属于b组 B.若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a组细胞,可 以使b组细胞数增加 C.b组细胞中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c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 分离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标记问题分析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标记问题分析 1958年Meselson和Stahl利用氮标记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首次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他们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基中繁殖了15代,使所有的大肠杆菌DNA被15N所标记,可以得到15N-DNA。然后将细菌转移到含有14N标记的NH 4Cl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不同代数时,收集细菌,裂解细胞,用氯化铯(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法观察DNA所处的位置。由于15N-DNA的密度比普通DNA(14N-DNA)的密度大,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时,两种密度不同的DNA分布在不同的区带如下图所示。从而证明了DNA的复制时半保留复制。 在新高考评价背景下,这一结论往往结合细胞分裂的情境命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能力和科学思维素养。很多学生对这类题目不知从哪里分析解答,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一个难题。很多老师对这类题目进行了“巧用图解,突破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的探讨。但由于过程繁琐,虽然老师反复降解仍有很多学生不能较好解答此类题目。 我的做法抛开分裂过程,重点关注复制次数,化解难点。 具体做法是以两条链都被标记的DNA分子在没有标记元素的条件下复制为出发点,构建第一次复制、第二次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每条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体标记情况,及着丝点分裂后每条染色体产生的两条子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模型。在对上面图解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若是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双链都被标记,在没有标记元素的条件下复制一次,所产生的每条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第二次复制,所产生的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只有一条具有放射性。结果如下表(以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双链都被标记,在不含标记元素的条件下复制为例): 复制次数着丝点分裂前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第一次复制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两条染色体都被标记 第二次复制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一条不被标记一条染色体被标记,一条不被标记经过这样的分析,在结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对题目就不难作出回答。

细胞分裂专题汇总

细胞分裂专题 1.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 ,如图是其某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产生的四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并非两两相同 B .该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前期Ⅰ C .该细胞分裂过程中解体后的核膜不会重新形成 D .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A 和基因a 的分离只发生在后期Ⅰ 2.某医院对一家族部分成员进行染色体检查,染色体异常情况及表型 情况如图所示。进一步研究发现,“爷爷”、“奶奶”和“爸爸”的 基因总数并没有改变,而“小宝”的基因总数多了一部分;“爷爷” 和“奶奶”之间的异常染色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 .“爷爷”的两条异常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B .“小宝”的一条异常染色体应缺失了部分片段 C .“妈妈”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2种卵细胞 D .“爸爸”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精子的概率为1/16 3.右图是某生物体(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表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B .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 C .①②③④可以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D .若染色体①有基因 A , 则④有基因 A 或 a 4.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模式图如下(图中只画出部分结构)。该时 期发生( ) A .核糖体增生 B .中心体复制 C .核膜的解体 D .着丝粒分裂 5.某二倍体动物(2n=8)从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依次发生的变化是:2组(甲) →1组(乙)→2组(丙)→1组(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时期有的细胞刚开始染色体复制 B .甲、乙时期的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C .丙→丁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丁时期的细胞有4种不同的染色体组合类型 6.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三组实验中a 峰细胞都可能有大量核糖体的增生 B .a 峰和b 峰细胞中都可能出现DNA 解螺旋现象 C .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后处于G 2和M 期细胞比例都增加 D .a 峰比b 、c 峰都更易找到用于分析染色体组型的细胞 7.将不含放射性的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 3 H 标记的胸腺嘧啶 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 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B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 .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 3H 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 .第三个细胞周期的分裂后期细胞,都有一半染色体被标记 8. 如图是某 XY 型性别决定生物(2n =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肯定有基因A C .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 .若①和⑤上的基因有所不同,则说明形成此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9.基因型为AaX B Y 的果蝇一个细胞进行正常分裂(不考虑交叉 互换),经过T 1、T 2、T 3时期,对其染色体、DNA 、染色单体的数 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T 1 到T 3时期代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 .T 1 时期①对应的结构或者物质共有4种形态 C .T 2时期细胞中Y 染色体的数量可能是0或1 D .T 3时期细胞的基因型为aX B 、AX B 、AY 、aY 10.一对夫妇均色觉正常,但女方的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他们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患儿,下图 中不可是患儿产生原因的是( )(注:Y 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5)结合图像考察细胞分裂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 (5)结合图像考察细胞分裂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 1.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错误的叙述是() A.MN段会发生DNA含量加倍过程 B.GH段同源染色体可以发生两两配对现象 C.b阶段为减数分裂、a阶段为有丝分裂 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2.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

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 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 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 3.如图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个细胞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 B.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 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丙→戊过程中 D.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4.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DE段细胞只存在2个染色体组 B.图乙中FG段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C.甲乙两图中的AB段产生的原因相同 D.甲乙两图中的BC段可能处于同一时期 5.将一个用3H充分标记DNA的某动物细胞,置于不含3H的环境下正常培养,该细胞经过连续分裂后得到大小相等的8个子细胞。如图为该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重点冲关练5 细胞分裂异常分析

高考重点冲关练 5 细胞分裂异常分析 【常考角度】 1.理解同源染色体异常分离产生的配子类型。(对应训练T1、T6) 2.理解纺锤体形成受阻会使染色体的数目如何发生变化。(对应训练T4) 3.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或分离后移向一极导致的结果。(对应训练T2、T3、T5) 4.理解XXY或XYY产生的原因。(对应训练T3) 1.(2018·柳州一模)番茄是二倍体植物(2N=24),其正常叶基因(D)与马铃薯叶基因(d)位于6号染色体。番茄变异后可出现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而不能配对的1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意一极。而其他,如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及分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三体番茄1个体细胞中最多含有50条染色体 B.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可检测出三体番茄 C.三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D.若将基因型为D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dd的个体杂交,后代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3∶1 【解析】选D。三体番茄体细胞中含有25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50条染色体,A项正确;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检测出三体,B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而是移向了同一极,这样形成的异常配子和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结合成的受精卵,都可发育成三体,C项正确;基因型为DDd的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为Dd∶D∶DD∶d=2∶2∶1∶1,与基因型为dd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dd∶Dd=1∶1∶2∶2,故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D项错误。 2.(2018·苏州一模)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由原始性母细胞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没有发生的是( ) A.基因突变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辨析识别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

辨析识别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 典例剖析图一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A.图一中②④为次级精母细胞,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B.图一中①②③⑤都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C.图一细胞中处于图二CD段的有①④⑤ D.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二的DF段 答案 C 审答思考 1.题干信息能否判断出该生物的性别吗? 答案不能。 2.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概念的理解要分别抓住哪几个要点?各细胞图像中各含几对同源染色体和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同源染色体的理解要点:①形态上“同”——形态大小一般相同;②来源上不同“源”——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③行为上——在减数分裂时能发生联会。染色体组的理解要点:①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②染色体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③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信息,缺一不可。

图①: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图②:无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图③:4 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图④:0对同源染色体、1个染色体组;图⑤: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3.图中各细胞图像中染色体的组成和行为各有什么特点?由此可判断各处于什么时期? 答案图①: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图②: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③: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图④: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⑤: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4.能确定图②④⑤的细胞名称吗? 答案不能。 5.坐标曲线中的纵坐标含义是什么?由此分析CD段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如何? 答案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的比值。CD段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 6.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异常体现在什么方面?此种异常发生在减数分裂的什么阶段? 答案等位基因Aa未分离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7.图二中的DE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发生在减数分裂的何时? 答案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变式拓展 1.图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若出现右图则原因是什么? 答案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基因突变。

【重点复习】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6细胞分裂的异常现象

高考重点冲关练 6. 细胞分裂的异常现象 满分 50 分 , 攻坚克难 ,15 分钟突破高考易失分点 ! 一、单项选择题 (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 , 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 1∶1。 则该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 , 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D.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解析】选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 所形成的四个精子 均异常 ,A 错误;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 该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子异常 , 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子正常 , 故正常精细胞与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 1∶1,B 正确;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 则形成的四个精子均异常 ,C 错误; 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则形成的八个精子均异常 ,D 错误。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猪产生配子时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 , 下列理解合理的是 ( )

注: 图中只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 A.图 2 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w.w.w.k.s.5.u.c.o.mZXXK] B.孟德尔通过研究该过程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C.产生的配子相互结合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D.若图 4 分裂完成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则对应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AB、 ab、 ab 【解析】选 A。图 2 产生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异常配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A 正确;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错误;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 , 一种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一种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产生的配子相互结合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若图 4 分裂完成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 AB,说明发生了交叉互换 , 则对应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Ab、aB、 ab,D 错误。 3.观察到的某生物 (2n=6)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解析】选 A。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 6 条, 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正常情况下,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 ,染色体数减少一半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着丝点分裂 , 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 , 此时染色体应为 6 条 , 而实际图中为 8 条。且观察该图 , 上下的第二条和第四条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 ,显然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这一

细胞分裂知识点总结

细胞分裂 一、知识归纳 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无丝分裂 分裂间期 前期 过程 中期特征图像 分裂期 后期 有丝分裂 末期 意义 方式 特点 减数第一次分裂 过程 减数分裂特征图像 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细胞和卵细胞的形成 意义 二、基础知识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包括分裂间期和 分裂期两个阶段 2、特点:分裂间期历程时期大于分裂期 (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亲细胞染色体数表示为2n,DNA数表示为2a 时期染色体行为其他变化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 间期蛋白质合成和DNA 复制 2n 2a→4a4n 细胞分裂

前期染色质→染色体,每 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 单体 出现纺锤丝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2n 4a4n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 在赤道面上,染色体 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形成纺锤体 2n 4a4n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 体成为染色体,染色 体数暂时加倍 纺锤丝收缩 4n 4a0 末期染色体→染色质纺锤丝消失,核仁、 核膜形成,细胞分裂 成2个子细胞 2n 2a 0 1、在有丝分裂中始终看不到核仁和核膜的时期是:(B) A、间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中期和后期 D、中期、后期和末期 2、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内活动最旺盛的细胞是(B)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核糖体 3、大多数动、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方式是(B)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以上三种方式 4、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B)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4、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的数目是(C) A、1 B、2 C、4 D 、8 5、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C)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生物体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人体小块擦伤的皮肤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细胞能进行(B)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四)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项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纺锤丝构成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和纺锤丝一起构成 子细胞的形成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缢束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教案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教案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教案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教案 生物组张伟善 新课程标准已经将模型提升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高考考试大纲也将建立模型的方法列入能力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模型教学可使研究对象直观化、简约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模型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探索科学现象的乐趣中发现科学规律,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领略科学知识的真谛时,更深入地掌握探究生物学知识所必需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学案例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往教学中教师都采用讲授和演示的方法,学生总是记不清每个时期的.特点,而新课程中添加了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学。 1.探究目标:让学生制作模型,模仿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体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 2.材料器具:胶水,不同颜色的绳子、橡皮泥、剪刀、白纸等 3.方法和步骤: (1)提出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用绳子做染色体的臂,同色的橡皮泥做着丝点。

(2)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3)用不同颜色的绳子做出4条黄色和4条红色的染色单体,其中2条黄色的染色单体长3~4cm,2条长6~8cm,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长3~4cm,2条长6~8cm。 (4)把颜色,长度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成对并排放置。用同种颜色的小块橡皮泥代表着丝点,在两条染色单体中部用小块橡皮泥粘起来,代表减数分裂开始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 (5)在纸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能够容纳所做的4条染色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①染色体是何时如何进行复制的?学生操作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评价作品,只表扬,不分好中差。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②初级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的变化,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评价作品。目的是加深对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认识,明确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有无姐妹染色单体,有无同源染色体?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评价作品。目的是加深对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认识。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形成的子细胞有无同源染色体?有多少种类型?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比较。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同步练习)

第一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1.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30个DNA 分子(构成染色体的),下列不可能 出现的情况是( ) A .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是15条或30条 2.右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 .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 .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D .上述细胞中有8个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3.某生物有二对染色体,下列各图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五个细胞。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的是 () 4.(96上海)选择 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 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A.肝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 5.下图是某生物的精子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④ 6.下列是具有二对染色体的动物卵细胞图,正常情况下不能出现的是 () 7、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 A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 。同源染色体联会 C .有纺锤体形成 C 。着丝点分开

8.牛的初级卵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 )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何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9.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B.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10.(多选)右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叙述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Ⅰ雄性马雌性马ⅠB.染色体随机组合发生在Ⅲ→Ⅳ之间 C.减数分裂发生在Ⅰ→Ⅱ,Ⅱ→Ⅲ,Ⅳ→ⅠⅡ精原细胞合子Ⅳ卵原细胞ⅡD.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Ⅲ精子卵细胞Ⅲ1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C.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D.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12.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在形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1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②同源染色体是有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③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④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 染色体复制 C 同源染色体分离 D着丝点分裂 1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减数第二次分裂 C 减数分裂间期 D减数分裂末期 16.20个卵原细胞与8个精原细胞如果完成减数分裂并受精,理论上可产生合子( ) A.20个 B.8个 C.32个 D.28个 17.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它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 A.4、4、2、2 B.4、4、4、2 C.8、8、4、4 D.8、16、8、4 18.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是由于有( )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19.正常进行分裂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之比为0∶0∶1∶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有丝分裂时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0.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之比是( ) A.1:1 B。1:2 C。2:1 D。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