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发生的机理简介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发生的机理简介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发生的机理简介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发生的机理简介

* 62 *生物学教学201=年(第43卷)第7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发生的机理简介

马小明(甘肃省临夏中学临夏731100)

摘要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有一系列的变化。本文简要介绍参与染色体行为的几种主要亚细胞结构,并对染色体整 列、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和染色体移动行为的发生机理作简要阐述$希望为一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细胞分裂染色体整列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移动

1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相关的亚细胞结构1.1中心体及其复制中心体由1对相互垂直的中 心粒和其周围的无定型物质(称为中心粒周围物质,PCM)构成的细胞器[1],其与微管组装和细胞分裂密切 相关。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中心粒是 由9组三联体微管构成的圆筒状结构,直径约为0.25 5,,长度不定。三联体微管的主要成分为"$ 微管蛋白,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围绕中心体微管进行组 装并向四周辐射。中心体与放射的微管合称星体。细 胞分裂时,星体参与组装纺锤体。

在细胞周期中,中心体也要复制并分配到子细胞 中,称为中心体周期。中心体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即分别以2个中心粒为模板合成新中心粒,复制完成后 的2个中心体均含1个亲本中心粒和1个子代中心 粒[2]。在每个细胞周期中,中心体复制1次。亲代中 心粒相互分离是中心体复制开始的征兆,出现在E1晚 期;S期早期子代中心粒开始合成;到G2期中心体复制 完成,1对中心体开始分离,各自向细胞两级移动。

在减数分裂中,中心体同样在间期复制。减数第一 次分裂结束,2个中心体分别进人2个次级精母细胞(或 分别进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 裂过程中2个中心粒相互分离,分别形成只含有1个中 心粒的中心体,但是期间新的子代中心粒在逐渐形成[3]。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每个精子细胞中已经有 1个亲代中心粒和1个子代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其中,亲代中心粒在精细胞变形过程中与精子尾部形成相关,子 代中心粒分布在精子头部;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中心 粒在减数分裂完成后丢失。受精后,精子的中心粒和卵子 细胞质中的PCM重新构成具有复制功能的完整中心体,故中心体具有“父源遗传”的特点[4]。但在昆虫的孤雌生 殖中,卵细胞发育过程中中心体可以自我组装[5]。

1.2动粒与着丝粒着丝粒是染色体主缢痕部位的异染色质,是染色体复制时最后复制的部分。动粒是 附着于着丝粒上的含有蛋白质的一种结构,又称着丝 点。动粒的外侧主要用于纺锤体微管附着,内侧与着 丝粒相互交织。每个中期染色体上含有2个动粒,分 别位于着丝粒两侧。细胞分裂结束后,2个动粒被分 配到2个子细胞中。由于动粒和着丝粒联系紧密,结构成分相互穿插,因此两者常被合称为着丝粒一动粒 复合体。染色体的向极运动依赖于动粒被纺锤体微管 捕获,没有动粒的染色体不能与纺锤体微管发生有机 联系,也不能向两极运动。

1.3纺锤体纺锤体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与染色体分离直接相关的呈纺锤状的细胞装置,主要由微管和微 管结合蛋白组成。微管主要由微管蛋白分子在微管装 配中心(M T0C)中装配而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细胞 两极的中心粒是M T0C,但研究发现,激光破坏动物细胞 的中心粒后仍然能够形成纺锤体。所以,M T0C可能存 在于PCM中,因为动植物细胞均含有PCM。组成纺锤 体的微管可以分为3种类型:星体微管、动粒微管、极微 管。动粒微管的一端与中心体相连,另一端与动粒相 连,与染色体整列、染色体运动直接相关;极微管的一端 与中心体相连,另一端游离,来自两极的极微管常在赤 道板处相互重叠搭桥[6],与后期两极距离的增大相关。$染色体整列

染色体整列也称为“染色体列队”“染色体中板聚 合”,是指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向赤道板运动的过程。染色体整列到赤道板上的假说主要有两种:牵拉假说 和外推假说[6]。牵拉假说认为,染色体整列到赤道板 上是由于动粒微管牵拉的结果。微管越长,拉力越大。当来自两极的动粒微管的拉力相等时,染色体即被稳 定在赤道板上。外推假说认为,染色体向赤道板运动 是由于星体的排斥力将染色体外推的结果。染色体距 离中心体越近,星体对染色体的推力就越大,当来自两 极的推力相平衡时,染色体即被稳定在赤道板上。这 两种假说并不相互排斥,有可能同时作用,亦或有其他 机制的参与,最终实现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整列。

染色体整列不齐的细胞不能从分裂中期向后期转 化,2条染色单体不能彼此分裂。染色体整列主要与2 种蛋白相关:M+蛋白和Bub蛋白。M+和Bub位于 前期和中期染色体的动粒上,可以使动粒敏化,促使动 粒微管和动粒接触。如果动粒被动粒微管捕获,M+和Bub很快从动粒上消失。由于某些染色体不能被微 管及时捕获而滞后,则M+和Bub不能从这些染色体 的动粒上消失,导致后期不能启动。只有等到这些染 色体也被捕获并排列到赤道板上,后期才开始启动,因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黄石市第一中学李珺 一、实验教材分析 1 地位: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的内容。 2 作用:巩固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对后面基因重组的学习非常重要。 3 特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复杂,该部分内容知识点分散、理解难度大、概念易混淆,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抓住本质。 二、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规律性变化,能识别并绘制模式图。 ②学生能够展示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及其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行为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提高模型建构意识,提升动手能力,团队交流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建模的过程,亲自感受和认同模型建构这种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验方法设计 1 学法设计:本实验模拟和探究双管齐下,不同于探究性实验需要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分析。本实验重在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2 创新: ①教材中使用橡皮泥模拟染色体,但橡皮泥黏性强,易断裂,故将橡皮泥换成配套硬塑料染色体。 ②由于模拟活动二中很多与活动一重复,可将模拟活动二在进行模拟活动一的过程中完成。将模拟活动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主要行为模拟两个板块。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可分为问题激趣活动探究归纳提升应用迁移 (一)问题激趣 展示PPT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种自然现象。 设问目的:留足悬念,激起探究欲望,与后面基因重组内容产生联系。 (二)活动探究 1 复习减数分裂的过程: 多媒体播放减数分裂过程动画,请学生描述并回忆总结。梳理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交叉互换、四分体”等核心概念。 2 模拟活动: 展示实验材料:硬塑料制染色体四条(红色黄色各两条,包括染色单体八条);吸铁石展示板。 分组:两人为一小组。 有关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含两对同源染色体,暂不考虑交叉互换),开展小组活动: ①请模拟减数分裂联会时期的染色体行为。 ②请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排布在赤道板两侧的行为。 ③请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模拟进一步熟悉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主要行为变化。 台下教师检查重点:学生模拟染色体事操作规范性。 请学生上台展示,一人演示一人解释,由于存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两种情况,组间可以进行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对学生模拟时可能发生的错误进行预设:如与有丝分裂混淆,未表示出中心体和纺锤体。教师点评时注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两种可能性,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细胞中央会发生凹陷这些学生易忽略点。并且进一步通过实物模型复习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先指导学生将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结果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然后开展小组活动(含两对同源染色体): ①请模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并被拉至细胞两极的过程。 ②请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精细胞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

高一细胞分裂知识整理

细胞有丝分裂知识整理、练习 二、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分裂全过程所许能量主要由_____ 提供。 _______期,有关蛋白质是在________ 中合成。 _______期,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 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_______期, 植物细胞细胞细胞壁的形成与________ 有关。 三、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核DNA数量、染色单体数变化规律及表示形式(体细胞内核DNA 数为2a,染色体数为2N) 1条染色体1条染色体2条染色体 1个DNA分子2个DNA分子共2个DNA分子 无染色单体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染色单体 四、图形问题 (1)细胞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五、练习 1.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纺锤丝消失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是 A.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B.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C.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 D.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 3.如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 和DNA分子数(c)的条形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以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一定很高 C.②表示着丝点已经分裂 D.③可以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4.下面有关荠菜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与DNA复制相关的酶 B.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5.流式细胞仪是一种复杂的仪器,用以确定悬浮态细胞中的DNA含量。当正常(非肿瘤)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用这种方法测定时,DNA含量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如下图1所示 (横坐标表示细胞的DNA含量,纵坐标表示具有某DNA含量的细胞数)。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细胞后,培养几小时,测得DNA含量的 分布如下图2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A.抑制DNA复制的起始 B.抑制细胞质分裂 C.在任何阶段都抑制DNA复制 D.刺激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

道南中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Ⅰ、基于标准的学习目标分析高三年级上册 2019年1月11日课题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设计人李俊丽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①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a:对象 b:时期 c、特点 d、结果); ②说明高等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a: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 b: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曲线) (2)能力培养 ①通过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减数分裂各时期图和绘制减I、减II中后期图的能力; ②通过课前制作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贴图,培养学生的分析、动手、协作的能力; (3)情感培养 ①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确对待自然界。 ②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品质。 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Ⅱ、基于标准的教学过程设计

邀请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本组的减数分裂过程贴图,其他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练习1:(1)该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___________ 。 (2)一个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 分子= 条脱氧核苷酸链 (3)1号和2号染色体在联会前相同位置上携带一对等位基因,在联会后1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是否肯定 相同?为什么? 通过ppt 展示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动态变化,师生共同总结: 精子是在雄性动物的睾丸内形成的 减I :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4 3 1 2

细胞分裂过程图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初次级精母细胞) 着丝点断裂 第二次分裂(次级卵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 卵原细胞 第二极体 卵细胞 精子 精细胞子 精卵原细胞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卵原细胞 胎儿期 初情期后 细胞名称:初级卵母细胞 形成卵泡:初级卵母细胞被卵泡细胞包围 完成时间:排卵前或排卵后,如马在前、牛在后 分裂结果: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 排卵: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及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 第二次分裂 细胞名称: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分裂过程: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 分裂结果:一个卵母细胞和第二极体 卵子受精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观察到两个极体 第一次分裂(初级卵母细胞)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 体数目 n 2n 3n 4n 减Ⅰ 染色体数 A C B 减Ⅱ 间期 精(卵) 原细胞 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周期 B 0 n 2n 3n 4n 减Ⅰ A C H D E F G 减Ⅱ 间期 精(卵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核DNA 含量 周期 减Ⅰ A B 减Ⅱ 间期 精(卵) 原细胞 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0 n 2n 3n 4n 染色单体数 C 周期 减II 分裂后期 1 2 每 条染色体中的DNA 分 子数目 有丝分裂后期 周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末期结束 有丝分裂 动物 植物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丝体现,膜仁失 体散乱 点中央,数形清 点裂数倍移两极 丝体失,膜仁建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练习题

细胞分裂 一、选择题 1.(2013安徽理综,4,6分)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 )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②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2.(2013课标Ⅰ,2,6分)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3.(2011上海)右图为同一植物处在有丝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结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 B.b表示细胞膜,c表示细胞核 C.d结构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D.e的蛋白质成分是在G2期合成的 4.(2008山东)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可是复制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5.(2011全国大纲)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C. 存在血红蛋白 D. 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6.(2007山东)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力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7.(2011江苏)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8.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个4条染色单体 9.(2006广东)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单体的分离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行为

×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1. 染色体及染色体形态类型 2. 减数分裂的概念。 3. 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减数分裂过程。 4.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 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重点导学 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染色体及其形态类型 1.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 染色体结构:着丝粒、长臂、短臂 3. 染色体类型: ①端着丝粒染色体 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③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4. 常见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知识点2:减数分裂的概念 有性生殖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如果有性生殖细胞是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那么合子中的染色体数将会是多少?能否保持物种遗传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的结果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包括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两个时期。 知识点3:精子的形成过程 1. 形成的场所:精巢中 睾丸中的曲细精管精原细胞精子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2. 形成的过程: (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 注意:①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染色体呈现染色质形态 ③复制后DNA数量加倍,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数目不变。

(2)初级精母细胞 A. 前期I ①每条染色体都有2个DNA,2条姐妹染色单体。 ②染色体会出现两两配对的现象。 ③配对的这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注意观察同源染色体的特点。) ④配对的这一对染色体由于有四条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 ⑤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 思考: 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存在着同源染色体吗?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吗?出不出现配对的现象? ②人总共有46条染色体,那么同源染色体有多少对?能理解为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吗? ③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吗? B. 中期I 特点:每一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思考: 这样排列有什么样的生物学意义? C. 后期I 特点:纺锤丝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细胞分裂知识点总结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2、特点:分裂间期历程时期大于分裂期 (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亲细胞染色体数表示为2n,DNA数表示为2a 时期染色体行为其他变化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间期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2n 2a→4a4n 前期 染色质→染色体,每条染色体 含两条染色单体 出现纺锤丝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2n 4a4n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 面上,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 晰 形成纺锤体 2n 4a4n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 色体,染色体数暂时加倍纺锤丝收缩 4n 4a0 末期染色体→染色质 纺锤丝消失,核仁、核膜形 成,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 2n 2a 0 1、在有丝分裂中始终看不到核仁和核膜的时期是:(B) A、间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中期和后期 D、中期、后期和末期 2、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内活动最旺盛的细胞是(B)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核糖体 3、大多数动、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方式是(B)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以上三种方式 4、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B)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4、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的数目是(C) A、1 B、2 C、4 D、8 5、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C)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生物体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人体小块擦伤的皮肤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细胞能进行(B)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各时期特点及图像描述

细胞分裂各时期特点及图像描述 一、特点 ①分裂间期这一时期为细胞分裂进行物质上的准备,主要是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间期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由于DNA的复制,导致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加倍。在DNA复制之前,细胞核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间期实际上呈染色质的状态)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相同的DNA分子,但仍然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也就是说,姐妹染色单体是在间期形成的。此时,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增加一倍,但染色体数目由于着丝点没断开,而保持不变,只有到了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才因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分裂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人为地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如下表所示: 注意:细胞中央的赤道板是假想平面,实际不存在,而细胞板是实际存在的,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将植物细胞一分为二。仔细体会,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都有一个加倍过程,但加倍的时期是不同的。DNA 在间期加倍,而染色体是在后期加倍,这样在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DNA和染色体数目都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细胞的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二、染色体、DNA在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变化规律 理解染色体、DNA在有丝分裂各时期数目变化规律关键有三点:一是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包括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复制结果DNA分子加倍,即由2n~4n,而染色体数目不变;二是后期,着丝点分裂为二,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此时细胞内的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教案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核内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了解染色体的类型,识记常见生物的染色体数量。 2.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遗传学意义。 3.掌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态、数量、行为的变化,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 4.通过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构建模型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用简约的科学术语概括、总结和表达生物现象的能力。 2.通过手工制作模型,在制作过程中设计构思、查阅资料、寻找实验材料、探索发现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相应变化规律,来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与遗传规律的联系明确探究性思维,在生物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现象的探索、

质疑精神。 3.养成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和构建模型的能力。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内容在于揭示生命延续体会的生物的奥妙。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章“染色体与遗传”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基础,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第一章孟德尔定律,重视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要从遗传学上理解孟德尔定律必须系统的学习“染色体与遗传”。这一模块的其他内容与本章息息相关,如生物的变异和生物的进化。同时本章还是选修模块的知识前提如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都是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必要的知识基础。 只有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才能理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与其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理解“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为以后的生物的进化奠定基础。总之,“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是“遗传与变异”中的重中之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减数分裂各个阶段染色体行为、数量、特征的变化。 难点:掌握各阶段染色体数量的变化特点;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细胞分裂知识点总结

细胞分裂知识归纳 一、基础知识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包括分裂间期 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2、特点:分裂间期历程时期大于分裂期 (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亲细胞染色体数表示为2n,DNA数表示为2a 时期染色体行为其他变化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间期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2n 2a→4a4n 前期 染色质→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 两条染色单体出现纺锤体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2n 4a4n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 上,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形成纺锤体 2n 4a4n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 体,染色体数暂时加倍纺锤丝收缩 4n 4a0 末期染色体→染色质 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形 成,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 2n 2a 0 1、在有丝分裂中始终看不到核仁和核膜的时期是:() A、间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中期和后期 D、中期、后期和末期 2、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内活动最旺盛的细胞是()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核糖体 3、大多数动、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方式是()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以上三种方式 4、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5、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的数目是() A、1 B、2 C、4 D、8 6、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 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答案:BBBBC

细胞分裂教案设计

细胞分裂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讲课内容的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与传统教材 2.讲课内容的重要性 细胞分裂是一切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它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三种方式。无丝分裂比较低等,不常见。大多数植物的体细胞,是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形成的,它能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的连续性以及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有丝分裂的实质。细胞都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分 裂是生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础。有丝分裂是讲述细胞的一种生命现象。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体的生命现象,领悟到学习有丝分裂是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命现象的细胞学基础。通过有丝分裂的过程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形象思维 能力,归纳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规律性的学 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 物的发展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1 教学重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3、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化。 4、细胞分裂的意义 5、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2 教学难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3、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四关键词 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 纺锤体中心体染色体分析能力细胞分裂 五.教学策略 1.采用的教学方法 (实验启发、课堂练习) 2.信息技术策略 (PPT、图片、视频)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制作)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

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图表试题分类例析

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图表试题分类例析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顾鹏 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而细胞增殖以分裂的方式进行,这注定了细胞分裂是高考中永恒的考点。在考查形式上,多以图和表为载体,本文拟将有关的图表试题进行分类,帮助考生从多个角度掌握细胞分裂相关知识。 一、线型图 例1.下图中a→d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解析: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以及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特征,同时考查信息转换能力。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从时间上看,分裂间期明显长于分裂期,所以图中a、c代表分裂间期,b、d代表分裂期。由于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所以B正确。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发生在末期,所以C正确。根据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叫做一个细胞周期”,可知a和b、c和d分别为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D错误。 答案:D 二、数据表 )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都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的 解析:考查细胞周期的组成和特点,同时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首先由表中数据直接判断: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细胞周期最短的是十二指肠细胞,分裂期最短的是肿瘤细胞。然后经过计算知,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肿瘤细胞。最后根据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不同,判断它们分裂是不同步的。 答案:C 三、形态图 例3.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5)结合图像考察细胞分裂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 (5)结合图像考察细胞分裂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 1.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错误的叙述是() A.MN段会发生DNA含量加倍过程 B.GH段同源染色体可以发生两两配对现象 C.b阶段为减数分裂、a阶段为有丝分裂 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2.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

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 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 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 3.如图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个细胞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 B.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 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丙→戊过程中 D.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4.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DE段细胞只存在2个染色体组 B.图乙中FG段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C.甲乙两图中的AB段产生的原因相同 D.甲乙两图中的BC段可能处于同一时期 5.将一个用3H充分标记DNA的某动物细胞,置于不含3H的环境下正常培养,该细胞经过连续分裂后得到大小相等的8个子细胞。如图为该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细胞分裂知识点

1、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用作(细胞质基质)流动 ..。叶绿体(基粒的 ..的标志 囊状结构的薄膜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 .......,(基质)中有与暗反应 ...有关的酶。细胞质的 ..和光反应有关的酶 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标志。适当提高温度可加快流动。 2、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等。核膜为(双层膜),核膜上有(核孔),某些大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核孔。核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染色质包括(DNA)和(蛋白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 形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 ..场所(另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核膜),有含DNA的(拟核),细胞器中只有(核糖体),细菌的细胞壁中无(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由(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蓝藻无(叶绿体),但有(光合片层),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最小的原核生物是(支原体)。 3、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分裂方式有三种:(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具有细胞周期的分裂 方式只有(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并非都有细胞周期,只有连续 ..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4、连续 ..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 ...分裂完成 ....时为止,叫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 ......开始,到下一次 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主要完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需时间(长),经过DNA的复制,出现了(染色单体)。分裂期人为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前期的特点是(两出现两消失),出现了(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了(核膜和核仁)。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的染色体的(形态)最固定、(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为零)。末期:出现了(核膜和核仁),消失了(染色体和纺锤体),基本相反的两个过程是(前期和末期)。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在(前期和末期),前期是(形成纺锤体的部位)不同,植物细胞是(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动物是(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末期(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细胞板向周围延伸),动物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 顺口溜:膜核消失现两体(前期);形定数晰赤道齐(中期);点裂数加均两极(后期);两消两现质分离(末期)(植物为三现) 6、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即:(复制一次,平均分裂一次)。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无丝分裂(无)细胞周期,进行无丝分裂的生物是(蛙的红细胞) 7、制作和观察洋葱根尖装片的过程是:培养→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培养洋葱根时要经常(换水),让洋葱底部(接触)到水;取乳白色的含(分生区)部位作材料;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解离(3—5分钟);用(清水)漂洗(10分钟);用(碱性染料)如: (醋酸洋红或龙胆紫);(先用低倍镜 ...)→找(分生区)后,再用高倍镜。 8、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改变,所以每个子细胞具有(亲代全套的遗传物质),因而细胞可具有(全能性)。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 (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的潜能。而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就整个细胞来说,(细胞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它的(细胞核)仍保持全能性。因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9、癌细胞的特征是:失去(细胞核)的控制,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从而使(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黏性减少而扩散失。致癌因素外因有三大类:(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抑制状态),某些外因可使它由(抑制状态)变成(激活状态)。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并(不一定同步),它是从(成分)到(功能)的变化过程。具体表现在(水)减少,(酶活性)降低,(代谢)减弱,(细胞通透性)改变,(色素)沉积。

细胞分裂练习题

细胞增殖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 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B 段可以表示在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分 子的复制 B. BC 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前期、中期 C. CD 段可以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此曲线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的变化过程细胞 的有丝分裂 2.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一个哺乳动物体内的3张细胞分裂示意图。 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细胞可能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B .乙图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 C .丙图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 D .该动物体的某器官中不能同时存在上述三图所表示 的细胞分裂状态 3.下面A 图表示动物精巢内所看到的体细胞分裂及其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量的变化图,B 图表示在上述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模式图。B 图所示与A 图所示相对应的是( ) A .a-② B .b-① C .c-③ D .d-④ 答案: C A A A B 4.某科学家用15N 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2P 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细胞分裂,已知 细胞周期为20h ,两种核苷酸被利用的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5N 和32P 的利用量可分别表示细胞中的DNA 复制和转录 的原料消耗量 B.15N 主要用于蛋白质的合成,32P 则主要作为DNA 复制和 转录的原料 C.间期细胞中的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代谢活跃,7~ 12h 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DNA 复制速率最快的时间在10h 左右,分裂期时间不足8h 5.下表为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的浓度(M l 、M 2、M 3、M 4表示浓度,且M l

细胞分裂过程图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第一次分裂(初次级精母细胞) 着丝点断裂 第二次分裂(次级卵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 卵原细胞 第二极体 卵细胞 精卵原细胞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卵原细胞 胎儿期 初情期后 细胞名称:初级卵母细胞 形成卵泡:初级卵母细胞被卵泡细胞包围 完成时间:排卵前或排卵后,如马在前、牛在后 分裂结果: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 排卵: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及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 第二次分裂 细胞名称: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分裂过程: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 分裂结果:一个卵母细胞和第二极体 卵子受精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观察到两个极体 第一次分裂(初级卵母细胞)

[来源:学§科§网]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 体数目 n 2n 3n 4n 减Ⅰ 染色体数 A C B 减Ⅱ 间期 精(卵) 原细胞 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周期 B 0 n 2n 3n 4n 减Ⅰ A C H D E F G 减Ⅱ 间期 精(卵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核DNA 含量 周期 减Ⅰ A B 减Ⅱ 间期 精(卵) 原细胞 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0 n 2n 3n 4n 染色单体数 C 周期 减II 分裂后期 1 2 每 条染色体中的 DNA 分 子数目 有丝分裂后期 周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末期结束 有丝分裂 动物 植物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丝体现,膜仁失 体散乱 点中央,数形清 点裂数倍移两极 丝体失,膜仁建

细胞分裂和分化

-细胞分裂和分化

————————————————————————————————作者:————————————————————————————————日期:

05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单项选择题: 1.细胞周期的正确顺序是: A.G l—S—G2—M B.G1—G2—M—S C.G1—M—G2—S D.G1—M—S—G2 2.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其间期的特点是: A.细胞没有变化 B.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C.染色质隐约可见D.细胞内进行着DNA复制和组蛋白的合成 3.各对染色单体上的着丝粒彼此分开,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是_______的特点。 A.前期B.中期 C.后期D.末期 4.染色体端粒的作用是: A.防止DNA从端粒处降解B. 降解DNA复制后余留的RNA引物 C.防止DNA因为复制过程而变短D.合成RNA引物 5.当细胞开始分裂时,它有N个染色体和Q个DNA。经过有丝分裂后,每一子细胞中的DNA量和染色体数目应为多少?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6.在人的皮肤细胞中,当细胞分裂后期时,可以同时看到几个染色体? A.23B.16 C.69 D.92 7.某人观察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下列各项中何者足以说明该细胞是属于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 A.没有纺锤丝 B.没有中心粒C.染色体发生复制D.核膜消失 8.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最先形成的结构是: A.细胞板B.成膜体C.细胞膜D.细胞壁 9.在哺乳动物体内,下列哪一种细胞的分裂周期最短: A.造血干细胞B.肝细胞C.受精卵D.胚胎干细胞 10.下列与端粒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一个特殊的结构B.端粒是染色体两端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 C.端粒与染色体的正常复制有关D.端粒的长度与细胞的寿命也有一定的关系 1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活动密切相关: A 线粒体B叶绿体C高尔基体D液泡 12.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出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A.间期和分裂前期B.间期和分裂中期C.间期和分裂前期及中期D.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13.在细胞分裂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前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C.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4.细胞分裂时,DNA复制发生在______期。A.G1 B.G2C.S D.M 15.皮肤癌一般发生于哪一层皮肤细胞的哪一时期? A.表皮细胞有丝分裂期B.生发层细胞有丝分裂S期 C.真皮细胞有丝分裂G1期 D.生发层细胞有丝分裂G2期 16.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前期和中期B.末期和前期C.中期和后期 D.后期和末期 17.下列四组人体细胞中,能够通过细胞分裂使组织得以修复和更新的一组是: A.成骨细胞和白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和角质化细胞C.肝细胞和生发层细胞 D.神经元和骨骼肌细胞 18.蝗虫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是下列哪项生理过程的结果? A.细胞的减数分裂B.细胞的受精作用C.细胞的有丝分裂 D.细胞的无丝分裂 19.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相同,染色体数目不同的时期是: A.前期和中期B.前期与后期C.间期和前期D.后期与末期 20.在细胞分裂的哪一个阶段染色体伸得最开: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21.下列原核细胞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点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无核膜、核仁 B.无细胞器 C.无有丝分裂D.有DNA

细胞分裂增殖过程各时期的特点及示意图

细胞增殖 Ⅰ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特征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 个细胞周期分为细胞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期两个时期,分裂期又人为地分为前期、中期、后 期和末期。细胞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征见下表。 二、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相比较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 同的地方表现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质是一样的,但由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 的差异,所以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形式上有所不同。具体见表: 三、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的关系 1、通过细胞分裂能使单细胞生物直接繁殖新个体,使多细胞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 体,也能使多细胞生物衰老、死亡的细胞及时得到补充。通过细胞分裂,可以将亲代细胞复 制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 基础。 2、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多细胞生物体以有丝分裂方式增加 体细胞数目。有丝分裂过程中,在分裂间期,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经过分裂期一系列 变化,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 、基因),因而 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3、细胞分裂间期,DNA 复制时,由于生物内部因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使染色体

上的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差错,而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导致子代(或子代细胞)发生变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交叉和交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在细胞水平上导致遗传物质的重组,使亲代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从而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更强的生活力及适应性。有丝分裂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但一些外界条件或因素(如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受阻,结果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生物,导致生物变异。因此,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密切相关。 4、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和辨认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而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对于鉴别生物种类、了解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以及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Ⅱ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分裂过程是先细胞核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2个细胞核,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2个子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这种分裂方式常出现于高度分化成熟的组织中,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在某些植物的胚乳中胚乳细胞的分裂等。 无丝分裂在高等生物中主要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如人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蚕的睾丸上皮细胞,植物的表皮、生长点和胚乳等细胞中都曾见到过无丝分裂现象。蛙(两栖类)的红细胞是进行无丝分裂,但不能依次类推,人的红细胞也是无丝分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已永久失去分裂的能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通过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再分化发育而来的(由造血干细胞依次分化为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最后形成为成熟红细胞)。 Ⅲ减数分裂 一、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