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

技术交底会签表

施工队技术交底会签表

技术交底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接触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 2011级 姓名:浩 学号: 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 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浩学号 20116687 开题日期: 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 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t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enterprise work and promotes economic efficiency.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通用版)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接触网支柱为“接触网H型钢柱”的类型图纸设计共有4种,分别是QJ-A1、QJ-A2、QJ-B、QJ-C型,本连续梁涉及到的只有两种型号分别是QJ-A2、QJ-B。下锚拉线只有一种QJLX-1。在梁体钢筋制作时同时做好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基础预埋件包括预埋钢板、螺栓、加强钢筋等。具体见附图。 二、预埋位置 1、根据本连续梁接触网支柱的设计图纸,本连续梁接触网支柱及下锚拉线的里程位置为DK。。。。。。。。。(具体内容见附表)。 2、接触网支座基础中心距桥梁中心线距离为5.75m。 三、施工工序

在梁体顶板钢筋绑扎的同时,对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基础的位置确定,所有位置均由测量组放样确定。将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的预埋钢板与梁体钢筋焊接并且固定牢固。然后再绑扎加强筋。 四、技术要求 1、QJ-A2型基础 1)、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2米(顺桥向)范围内对桥面板进行局部加高100mm。 2)、梁体的钢筋与预埋件相碰时,适当移动或弯折梁体钢筋,位于预埋钢板2下方的原梁体的纵向钢筋及加强筋M4可部分移到预埋钢板2的上方,同时在预埋钢板2上面加焊锚固钢筋N4、N4’(详见附图),使其与梁体钢筋绑扎牢固。 3)、M5、M5’钢筋在支柱基础中心两侧各1.8m范围内,与梁体顶板底层N3、N4钢筋并置,间距为100mm布置。 4)、接触网支柱基础中预埋的6根M39锚栓。锚栓外露基础面190mm,螺纹长度190+5mm,每个锚栓配三个螺母,两个垫圈。 5)、位于平坡或者纵坡的桥梁,支柱基础面都应保持水平,预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 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 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5.2.2 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空旷地区、高地面10m高处的10min自动记录10年发

上海地铁9号线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上海地铁9号线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 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3、《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 4、《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 5、设计施工图纸及设计补充文件 二、工程概况 车辆段接触网基础有腕臂柱、门型支柱基础两种结构型式。其中门型支柱基础又分为MJ-350、MJ435型单支柱基础;MJ-350、MJ435双支柱基础。 YGZ299腕臂式基础234个结构长:2000mm宽:2000mm高:3500mm;MJ-350型单支柱基础103个结构长:2000mm宽:2000mm高:3700mm;MJ-435型单支柱基础18个结构长:2400mm宽:2000mm高:3700mm;MJ-350型双支柱基础13个结构长:2600mm 宽:2000mm高:3500mm;MJ-435型双支柱基础1个结构长:2600mm宽:2300mm高:3500mm。车辆段拉线基础7个,结构长:1150mm宽:1000mm高:2500mm。 基础基底设计承载力120Kpa。 三、水文地质情形 对本工程有阻碍的地下水要紧是浅部的潜水,要紧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施工期间的初见水位为1.0~2.0m,稳固水位0.8~1.5m,按上每市对地下水位长期观看资料;地下水位一样在0.3~1.5m,水位随季节而变化,该处平均地下水位在0.5~0.7m,实际工程应用时地下水位取0.5m,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四、总体施工程序安排 初步定位放样→基坑开挖→基坑支护→基底承载力检验→基坑排水设施→混凝土垫层→二次放样→基础模板安装→下放钢筋笼→预埋件放置→混凝土浇筑→基础养护→拆除模板→基础养护后用原土回填→平板机配合人工夯实。 五、要紧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ZWZQ-6标项目二分部 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单位: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ZWZQ-6标项目二分部桥二队交底编号:ZTWJ-ZW-02-Q-018 项目工程名称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 段站前工程ZWZQ-6标项目 二分部 单位工程名称 DK205+806.25~DK227+778 .39路基相关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接触网交底时间2017.8.20 接 受 交 底 签 收 情 况 技术交底内容详见附件: 1、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 施工技术交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 J 1155-2011);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 J 1147-2011); 5)《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肆房(2010)8301; 6)拐河北至方城梁场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修改设计图《郑万豫 施修网》-H70JW07-j; 7)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8)与本工程相关的现行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规范、验收评定标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2 编制原则 1)遵循专业队伍施工和综合管理的原则; 2)保障施工设备、人员安全的原则; 3)严格遵守合同文件的所有条款,本着科学、客观、实事求是、技术创新的原则; 4)充分考虑合理性、全面性、可行性的原则; 5)充分考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施工 给周边秩序、环境卫生、道路交通、既有设施安全及群众正常生活带 来的不利影响的原则。

接触网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2011级 姓名:陈浩 学号: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陈浩学号20116687 开题日期: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内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段中所涉及的各种施工条件调查、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临时居住场所修建、材料存放区域、施工机械准备等。 3、技术要求 3.1、接触网支柱基础宜在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开始施工。如要在基床表层填筑前开始施工,则基床表层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接触网支柱基础周边的级配碎石压实效果。 3.2、施工前按设计的混凝土等级设计配合比,并进行室内试验,将试验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监理审批。 3.3、在多工点开始同时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机械、设备和人员配置选取不小于2个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试验性施工,检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并报监理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验性施工→工艺确定→测量放样→钻孔→清孔→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下锚螺栓预埋与固定→接地端子焊接→立模→下锚螺栓位置复核→浇筑混凝土→养护。 4.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具体见下图1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试验性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接触网支柱基础分为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初步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先定位、先浇筑,地上部分后立模、后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 5.2、施工工艺

接触网基础知识

一、填空:(将正确答案填在空格上,1×20=20分) 1、目前我国电气化铁道采用的牵引供电方式主要有直接供电、BT 供电、AT 供电 三种方式。 2、我国电力机车受电弓静态最低工作高度是 5183 mm 。 3、接触线型号TCG110中,T 表示 铜接触线 。 4、承力索型号TJ-120中,TJ 表示 铜绞线 。 5、悬式绝缘子按连接件的状态分: 耳环式绝缘子 和杵头式悬式绝缘子两种。 6、绝缘子的电气性能常用干闪电压、湿闪电压、 击穿 电压表示。 7、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接触线 不得 有接头和补强。 8、隔离开关一般可开、合不超过 10 km 线路的空载电流。 9、节点5相当于腕臂柱结构中的 中间柱 装配。 10、带 接地闸刀 的隔离开关为经常操作的隔离开关。 11、接地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分为 工作 接地和保护接地。 12、接触网补偿装置由自动调节线索张力的 补偿器 及制动装置两部分组成。 13、拉出值计算公式: 。 14、横向承力索均选用 19 股GJ-70镀锌钢绞线。 15、混凝土各组成材料之间用量的重量比例称为 配合比 。 16、接触网滑行试验分两步进行,即 冷滑和热滑 17、节点8用于软横跨横向 电分段 。 18、隔离开关型号D GW 354 中,35表示 额定电压 。 19、接触网钢柱,金属支持结构及距接触网带电部分 5m 以内的所有金属结构均应接地。 20、图例符号表示 全补偿 下锚。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绝缘子按结构可分为( D )绝缘子。 A 、棒式和悬式 B 、针式和悬式 C 、针式和棒式 D 、棒式、悬式和针式 2、弹性链形悬挂吊弦布置由定位点到第1根吊弦的距离为( B )。 A 、12m B 、8.5 m C 、8 m D 、4 m 3、锚柱斜拉线对地夹角一般为( C )。 A 、300 B 、400 C 、450 D 、600 4、链形悬挂的接触线是通过( A )悬挂在承力索上。 A 、吊弦 B 、支柱 C 、支持装置 D 、电连接 5、接触网的非正常供电方式是( C )。 A 、单边供电 B 、双边供电 C 、越区供电 D 、AT 供电 6、坠砣块应叠码整齐且其缺口相互错开( D )。 A 、30° B 、60° C 、90° D 、180° 7、我国电力机车使用的受电弓静态最高工作高度( A )mm 。 A 、 6683 B 、 6500 C 、 5183 D 、7000 8、节点10相当于锚段关节中( B )的装配。 A 、锚柱 B 、转换柱 C 、中心柱 D 、中间柱 9、在极限温度时,吊弦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 B )。 A 、1/2 B 、1/3 C 、1/4 D 、1/5 10、限界门的吊板下沿距地面的高度应为( A )米。 A 、4.5 B 、5 C 、5.5 D 、6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图例符号 30°表示土壤安息角为30°。 ( √ ) 2、避雷器接地侧接地属于防护接地。 ( × ) 3、在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中,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标准值为200mm 。( × ) 4、图例符号 + 表示支柱处路基为填方。 ( √ ) 5、隔离开关倒闸作业人员安全等级不得低于四级。 ( × ) 6、纵向电连接起到并联供电的作用。 ( × ) 7、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 √ ) 8、节点8用于软横跨横向绝缘电分段。 ( √ )

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南钦铁路NQ1标段路基工程 编号:010 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 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1年2月28日发布2011年3月1日执行

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1.编制目的 明确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南钦铁路NQ1标工程指挥部管段内路基接触网基础和拉线基础的工艺流程、施工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施工。 2.编制依据 2.1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2.2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3 五象南至大塘区间接触网路基基础平面布置图。 2.4 大塘至小董西区间接触网路基基础平面布置图。 2.5 接触网支柱钻孔基础构造图(广西沿海施网507-Ⅵ)。 3.适用范围 广西沿海铁路南宁至钦州北段扩能改造工程NQ1标管段内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桩位测设旋挖钻机就位干法钻孔(人工挖孔)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预埋件安装质量检验安装串筒、立模灌注砼养生

4.2施工程序 1、场地清理 在路基基床施工完成并检验合格后,清理平整出施工场地,并尽量减少对路基基床的破坏。 2、测量放样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距线路中线距离为Cx+175+50mm(Cx为支柱侧面界限,具体数值见相关的接触网平面布置图)。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定出控制轴线,钉木桩标出接触网立柱中心位置,并设置护桩。埋设护桩时必须用水泥砂浆(或砼)包裹并标识明确,钻机就位前认真核对桩位。 3、钻孔(人工挖孔)成孔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或人工挖孔成孔,在成孔过程中随时检查桩孔轴线位置、桩径和垂直度。在钻至桩顶以下3.5m处时,检测基底承载力,以确定桩长。基底承载力不得小于150kpa,若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须及时将情况反馈。 钻孔(人工挖孔)时在桩孔四周铺设彩条布,用于钻孔渣土的临时堆放,避免渣土污染路基基床顶面级配碎石,堆放的渣土及时清理,采用自卸车运出施工场地,堆放至合适的位置。 钻深测定:用测深绳测量孔深及虚土厚度。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时,虚土厚度不应超过5cm,采用人工成孔的,将虚土清理干净,保证孔底无虚土。孔径控制:钻进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或含水量较大的软塑粘土层时,必须防止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致使孔壁附着扰动

接触网支柱基础检验批

吉图珲铁路客运专线 TA8 工程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吉图珲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标段:JHSK-Ⅰ标编号: 致北京中铁诚业监理公司吉图珲铁路客专III标监理站(项目监理机构):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我单位已完成GDK193+664.00~GDK193+772.41段路基515#、516#接触网支柱基础工程并自检合格,报请检查。 项目1:接触网支柱基础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 项目2:接触网支柱基础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 附件:自检资料 承包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质量检查工程师: 日期:年月日 监理审核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年月日

[接触网支柱基础] 0201580l 口口口口单位工程名称路基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接触网支柱基础 分项工程名称接触网支柱基础验收部位GDK193+664.00~GDK193+772.41 接触网基础515#、516# 施工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范国文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6.3.1条 设计配合比报告编号:; 符合设计要求。 2 原材料称量允许偏差第6.4.1条 复称检查,粗、细骨料的称量偏差小于2%,其余材料称量 小于1%,符合验标要求。 3 砂、石含水率测试第6.4.2条 开盘前测定了砂、石含水率,计算调整了施工配合比,配 料单号:,符合验标要求。 4 坍落度第6.4.3条测定坍落度1次,坍落度 cm,符合理论配合比要求。 5 含气量第6.4.4条测试含气量1次,含气量为2.3%,符合验标要求。 6 入模温度第6.4.5条 测试入模温度3次,入模温度为15℃,14℃,14℃,符合验 标要求。 7 与邻接介质温差第6.4.6条经测试,与邻接介质温差为2℃、1℃,符合验标要求。 8 施工缝留置位置、连接形式第6.4.7条 / 9 已硬化混凝土表面处理第6.4.8条 / 施工作业人员 质量责任登记 施工单位检查 评定结果 专职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分项工程负责人年月日 监理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接触网设计规范》(参考Word)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8-09-07 发布1999-01-01实施 5 接触网 5.1、接触悬挂 5.1.1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方案

新建铁路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 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二航局西宝客运专线第三项目经理 2012年2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 1 - 二、工程范围 ................................................................................................................. - 1 - 三、工程概况 ................................................................................................................. - 1 - 四、施工工艺流程 ........................................................................................................ - 2 - 五、技术要求 ................................................................................................................. - 3 - 六、施工要点 ................................................................................................................ - 4 - 七、人员配置 ................................................................................................................. - 7 - 八、材料要求 ................................................................................................................. - 8 - 九、设备机具配置 ....................................................................................................... -10 - 十、质量控制及检验 .................................................................................................. - 11 -十一、安全及环保 ...................................................................................................... - 12 -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新建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SG-7标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哈牡客专工程七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七年六月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新建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本项目区间段路基工程位于牡丹江市海林市海林镇境内,区间路基DK272+396-- DK273+367.05、DK273+764.86-DK274+450.89段全长1657.06m。根据施工图纸统计,此段落接触网支柱类型分为ZQ120、ZQ140 、ZM55三种,有接触网支柱基础84个。ZQ140型接触网支柱基础深度4.3m,其中地下4.1m外露0.2m;ZQ120型接触网支柱基础深度4.1m,其中地下3.9m外露0.2m;三种类型均为直径0.7m圆柱形。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配置钢筋,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箍筋采用HPB300级,为便于施工及保证纵向筋分布,我工区增加与主筋同类型钢筋做为加强箍圈,每个接触网基础钢筋笼增设三道。 2、编制依据 ①《接触网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柱(350)》[通化(2006)1201-Ⅰ]; ②《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安装图》叁化(2010)1176; ③《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哈牡客专施网-191); ④《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⑤《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

3、施工要求及工艺 3.1施工要求 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地脚螺栓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定位、成孔浇筑,地上部分立模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 施工开始前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培训,明确施工标准、设计意图、基础布置等,施工过程中技术员全程旁站,防止施工错误。 3.2人员准备 接触网基础施工投入的主要人员

d接触网拉线基础及拉线锚板作业指导书资料

新建铁路 包西铁路通道包头至省界段 电气化工程 接触网拉线锚板及拉线基础 作业指导书 中铁电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包西铁路通道 第六合同项目经理部

二O O九年五月 目录 1制定依据 (1) 2拉线基础及拉线锚板用料. (1) 2.1拉线基础 (1) 2.2附加悬挂下锚 (2) 3锚板及基础坑定位及基坑开挖 (3) 3.1坑位定测方法 (3) 3.2基坑开挖 (4) 4基础浇制和锚板埋设 (4) 4.1基础浇制 (4) 4.2锚板埋设 (5) 5安全注意事项 (6) 5.1基坑开挖 (6) 5.2文明施工 (6) 5.3其他要求 (6)

包西铁路通道包头至省界段电气化工程 接触网拉线锚板及拉线基础作业指导书 1制定依据 1.1T Z10208 —2008《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1.2T B10421 —200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3T B1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1.4中铁设计咨询院施工图《包大施网-107 》、《包大施网-108 》、《肆化(02)-1002》及相关规范、标准和设计原则。 2拉线基础及拉线锚板用料 2.1拉线基础 接触网网锚及中锚拉线基础均采用包大施网107-12,带排水孔的拉线基础采用包大施网107-13。其中10KN+15KN拉线基础采用A1和TA1型, 15KN+15KN 采用A2和TA2型,15KN+20KN采用A3和TA3型,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垫层采用C10混凝土。各型拉线基础所用料见下表: 表1 包大施网107-12 材料表

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总体安排 (1) 4、方案实施机构 (2) 5、施工准备 (2) 5.1人员 (2) 5.2材料 (3) 6、施工方案、方法、施工工艺流程 (3) 6.1施工准备 (3) 6.2测量放样 (4) 6.3成孔 (5) 6.4钢筋笼安放 (5) 6.5下锚螺栓组固定 (5) 6.6接地端子焊接 (6) 6.7 CPⅢ辅助立柱钢筋笼连接 (7) 6.8接触网承台立模 (7) 6.9浇筑接触网承台混凝土 (7) 6.10养护及螺栓保护 (7) 7、质量检验标准 (8) 8、机械设备配置 (9) 9、技术组织措施 (10) 9.1注意事项 (10) 9.2质量保证措施 (10) 9.2.1质量管理制度 (10) 9.2.2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11) 9.3安全保证措施 (15) 9.4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6) 9.4.1环境保护措施 (16) 9.4.2文明施工措施 (17)

1、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 《路基上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通用图》(兰乌二线施网(通)1000); 《接触网环形等经支柱基础通用图》(兰乌二线施网(通)1002)2、工程概况 本管段正线起讫里程为DK1340+000~DK1360+970.24段,兰新铁路第一项目部负责施工DK1340+000~DK1360+970.24段,正线长20.97km。线路东起哈密市二堡镇(DK1340+000),向西延伸至农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境内(DK1360+970.24)。承担其中路基工程16.877km,特大桥4座/3732.35延米,大桥1座/272.76延米,中桥3座/170.66延米(刚构连续梁),箱形桥1座,盖板涵1座、箱形涵32座,(涵洞长度共计682.76横延米),无砟轨道施工长度20.97公里,为时速250km双线无砟轨道式客运专线。对作业指导书仅对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的施工作业进行控制。 3、总体安排 对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的施工作业进行控制,使其结果满足设计和施工验收的要求。明确相关工作流程、职责和工作程序,做好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科学有序的全过程控制,系统、完整地实现站前和站后相关专业施工无缝衔接,保障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建设质量。

铁路桥梁工程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桥梁工程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铁路桥梁工程桥面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2、作业准备 2.1 技术准备 1防护墙已经浇注完成,并且遮盖板安装已经完成。 2线路中心线和螺栓组红心间距复测 复测架设完成的预制箱梁以及连续梁和现浇梁的线路中心线,并复测螺栓组中心到线路中心线的距离。 3混凝土及原材料试验 混凝土采用与梁体相同的C50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和钢筋已经进场,并且经过试验和报验合格。 4机械设备基本配备 主要机械设备:8m3混凝土运输车1台,混凝土输送泵1台,混凝土布料机1台、200KW发电机1台。 辅助设备:混凝土插入式振捣棒3个、3t叉车1台、水准仪1台、电焊机1台、空压机1台。 5人员基本配备 现场调度1名、司机3名、起重信号指挥1名、电工1名、技术员2名、质检员1名、试验员2名、专职安全员1名、电焊工1名、施工作业人员30~50名。

3、技术要求 桥面附属设施接触网支柱基础为C50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前混凝土配合比经过审批,并根据理论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必须全部在搅拌站几种搅拌,适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到施工现场。螺栓组中心距与线路中心的距离符合不小于3.15m。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桥面附属设施接触网支柱基础为与梁体相同的C50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过程为模板工序和混凝土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4。 1模板工序 安装模板前应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平整度是否合格、有无弯曲变形,检查合格后,进行打磨和刷油处理。每段模板两端底部的混凝土应为标准标高(否则应进行切割打磨或打砂浆垫层),保证模板顶面即为混凝土标高面,易于混凝土顶面压实、收光、抹平。模板中间部位空缺处用干沙子或木板条填塞严实,保证混凝土浆不流出。两侧模板用上拉条和穿墙丝(Φ20㎜塑料管包裹)连接,通过调整上拉条和穿墙丝保证模板上下宽度。模板底部用水平横向撑杆进行顶压保证底模的位置准确。模板的稳定采用斜拉杆进行调节,保证模板的垂直、坚固、稳定。根据设计尺寸采用钢板制作模具固定预埋螺栓组。 2混凝土工序 模板报验合格后即可进行混凝土工序。施工中应注意如下几点:混凝土灌筑前应清点人员,检查设备及配件,并储存适量水以备顶面收光时使用。灌筑混凝土前,模板上应斜置(约45o)2块2㎜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docx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接触网支柱为“接触网H型钢柱”的类型图纸设计共有4种,分别 是QJ-A1、QJ-A2、QJ-B、QJ-C型,本连续梁涉及到的只有两种型号 分别是QJ-A2、QJ-B。下锚拉线只有一种QJLX-1。在梁体钢筋制作 时同时做好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基础预埋件包括预埋钢板、螺栓、加强钢筋等。具体见附图。 二、预埋位置 1、根据本连续梁接触网支柱的设计图纸,本连续梁接触网支柱及下锚拉线的里程位置为DK。。。。。。。。。(具体内容见附表)。 2、接触网支座基础中心距桥梁中心线距离为5.75m。 三、施工工序 在梁体顶板钢筋绑扎的同时,对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基础的位置 确定,所有位置均由测量组放样确定。将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的 预埋钢板与梁体钢筋焊接并且固定牢固。然后再绑扎加强筋。 四、技术要求 1、QJ-A2型基础 1)、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2米(顺桥向)范围内对桥面板进行局部加高100mm。 2)、梁体的钢筋与预埋件相碰时,适当移动或弯折梁体钢筋,位于预埋钢板2下方的原梁体的纵向钢筋及加强筋M4可部分移到预埋

钢板2的上方,同时在预埋钢板2上面加焊锚固钢筋N4、N4’(详见附图),使其与梁体钢筋绑扎牢固。 3)、M5、M5’钢筋在支柱基础中心两侧各1.8m范围内,与梁体顶板底层N3、N4钢筋并置,间距为100mm布置。 4)、接触网支柱基础中预埋的6根M39锚栓。锚栓外露基础面190mm,螺纹长度190+5mm,每个锚栓配三个螺母,两个垫圈。5)、位于平坡或者纵坡的桥梁,支柱基础面都应保持水平,预埋钢板应与基础顶面齐平,预埋锚栓应保持与基础水平面垂直,锚栓顶部偏离垂直位置的距离误差不应大于1mm。 2、QJ-B型基础 1)、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2米(顺桥向)范围内对桥面板进行局部加高100mm。 2)、梁体的钢筋与预埋件相碰时,适当移动或弯折梁体钢筋,位于预埋钢板2下方的原梁体的纵向钢筋及加强筋M4可部分移到预埋钢板2的上方,同时在预埋钢板2上面加焊锚固钢筋N4、N4’(详见附图),使其与梁体钢筋绑扎牢固。 3)、M5、M5’钢筋在支柱基础中心两侧各2.0m范围内,与梁体顶板底层N3、N4钢筋并置,间距为100mm布置。 4)、接触网支柱基础中预埋的8根M39锚栓。锚栓外露基础面190mm,螺纹长度190+5mm,每个锚栓配三个螺母,两个垫圈。5)、位于平坡或者纵坡的桥梁,支柱基础面都应保持水平,预埋钢板应与基础顶面齐平,预埋锚栓应保持与基础水平面垂直,锚栓顶部偏离垂直位置的距离误差不应大于1mm。

接触网及拉线基础技术交底

接收单位路基一队编号 工程名称 接触网及拉线基础 (DK1056+446-DK1058+045) 日期 一、设计交底: 本段内接触网类型共两种,LJ-A2(19个),LJ-A3(23个);单拉线基础一种,LJLX-1(12个)。LJ-A2基础标准尺寸2m×0.7m,H 为2.5m,LJ-A3基础标准尺寸0.7m×0.7m,H为4.5m;接触网基础顶面标高均是内轨顶标高下返0.45m。LJLX-1基础标准尺寸 0.7m×0.7m,H为3m,基础顶面标高为路肩标高上加0.1m。 二、施工技术交底: 1、基础挖孔前先测量放线,确定基础中线及边线,以及原地面的标高,以便确定挖孔深度。 2、应明确切记基础类型及开挖尺寸,防止超挖欠挖。尺寸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LJ-A2基础采用0.7m×2m×2.5m基坑开挖完成浇注混凝土;LJ-A3基础采用φ700钻孔灌注桩;LJLX-1基础采用φ700钻孔灌注桩。 3、接触网基础钢筋型号HPB235、HRB335,钢筋加工设置标准弯钩,编制:审核:接收负责人:

接收单位路基一队编号 工程名称 接触网及拉线基础 (DK1056+446-DK1058+045) 日期 单拉线基础钢筋型号HPB235、HRB335;钢筋笼绑扎:LJ-A3主筋为11根HRB335φ22,螺旋筋为间距1m的HPB235φ8,并附加焊接加劲箍筋HRB335φ16@2000。LXJC-1主筋为10根HRB335φ20,螺旋筋为间距1m的HPB235φ8,并附加焊接加劲箍筋HRB335φ16@2000。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钢筋的搭接长度,焊缝饱满满足要求。 4、要预留接地端子,保证接地端子位置准确,其中LJ-A2、LJ-A3上部端子标高距基础顶标高10cm,下部端子埋入路肩标高下30cm左右位置; 5、地脚螺栓要设置准确,LJ-A2共8根M39地脚螺栓,螺栓顶面高出基础顶面0.26m,LJ-A3共6根M39地脚螺栓,螺栓顶面高出基础顶面0.26m;LJLX-1共4根M24地脚螺栓,螺栓顶面高出基础顶面0.12m。 6、钢筋加工完成后立模板,立模后即刻进行测量复核,保证基础尺编制:审核:接收负责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