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1.谈谈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

传播学研究中调查是指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收集、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考察社会现象离不开调查,调查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

①调查是获得经验资料的基本方法,通过调查可以了解现实的传播环境、传播关系、传播效果,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②调查所获得的经验资料是形成理论或假说的基础。在传播学研究中,调查的应用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它涵盖了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的所有领域。

2.传播学的调查研究大致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过程,同其他社会科学调查一样,大致上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查阶段”和“数据处理阶段”三个阶段。

(2)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①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

调查课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理论研究型的,例如“报纸和电视的议程设置功能比较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人员根据科研需要自行确定的;另一类是实务型的,例如“××电视台文艺节目收视状况及评价调查”、“家电类广告的促销效果调查”等,这一类

调查大多是调研专家或机构接受媒体、企业或团体的委托进行的。

②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对象范围较小的可采用全员调查法,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抽样调查法,涉及讯息内容的可采用内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认知或心理变化的,可采用控制实验法。在不少调查中,有些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是计划准备阶段的最主要的工作

方案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a.调查目的;b.调查对象;c.调查范围;d.调查方法(问卷或实验程序);e.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f.实施日程;g.费用预算等。在准备工作中,有时还需要进行调查员培训。

(3)实查阶段的主要工作

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的作业。其方法有面接法、留置法、邮寄法、电话调查等。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中间抽查,以保证调查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得到严格实施,保证调查质量。

(4)数据处理阶段的主要工作

①整理和统计数据。在这个阶段,需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定的尺度加以判断。

②解释数据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3.简述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

答: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包括: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与掷骰子或抽签的原理相同,其好处是能够保证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被选中的同等概率机会。例如在以抽签方式抽选样本之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进行编号,并制作记入号码的同等数量的标签,从中随机抽出所需的样本数即可。

简单随机抽样一般用于小规模的调查。在进行较大规模调查之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多使用经过改进的其他随机抽样方法。

(2)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基本做法是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如居民名册、电话簿等)中随意选取第1个样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加以抽出即可。抽选的间隔距离,用调查对象总数除以样本数的方法来确定。

统抽样法的好处是简单省力,但它的前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的。如果这种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抽出的间隔又与这种规律一致,那么就会使抽出的样本产生较大的误差。采用系统抽样法,要对此类情况给予充分注意。

(3)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即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层),分别进行随机抽取。分层抽样的好处是:①使大规模的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理;②可以提高推断的精确度;③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

(4)多级抽样

又称多阶段抽样。这也是在大规模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全国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状况调查”的抽样时,可以把“县”作为第一级抽取单位,把“区”作为第二级抽取单位,把“家庭”作为第三级抽取单位。多级抽样可使大面积调查易于实施,但由于每级

(阶段)抽样都会有抽样误差,抽取级数越多误差越大,因此一般认为在应用上最多只能分为三级。

4.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为了保证问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在制作问卷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在以一般社会成员为对象的调查中,应留意以下九个方面:

(1)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体;

(2)避免使用属于特殊群体的语汇或专业语汇和缩写词;

(3)避免使用暖昧、多义的词语;

(4)避免非现实的或虚构想象式的提问;

(5)避免主观诱导式提问;

(6)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

(7)在一个问项中避免双重提问(询问性质不同的两个问题);

(8)留意提问顺序的影响(前项提问可能会对后项提问的回答产生特定影响);

(9)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放在后面。

5.选择你感兴趣的传播学课题,制作一份调查问卷。

答:略。

6.什么是内容分析?它有哪些特点或原则?

答:作为一种实证方法,内容分析是与具有一定客观性的调查程序联系在一起的。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分析的定义,这些定义大多强调了内容分析的以下三个特点:

(1)客观性——必须要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

(2)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

(3)普遍性——内容分析应该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

7.内容分析主要应用于哪些研究目的?

答:内容分析不应以单纯的内容描述为最终目的,必须要有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内容分析的目的主要有:

(1)为了获得“文化指标”(cultural index)而进行的内容分析。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内容无疑是反映社会状态及其特点的重要指标。这种内容分析既可以用于分析社会变化,也可以用于同一时期的社会横向比较。

(2)用于媒介提示的“拟态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比较。

在大众传播高度普及的今天,人们关于社会事物的绝大多数知识和信息都来自于传播媒介,如果大众传播塑造的“拟态现实”不能正确地反映现实,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就会引起人们的认识和判断的失误,并由此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内容分析来检验媒介提示的“拟态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致程度,防止媒介歪曲现实的某些倾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美国学者格伯纳从事的“培养分析”中较多应用了此类研究。

(3)欧洲批判学者从事的“文本分析”。

文本(text)与讯息(massage)大致相同,是指由一定的符号或符码组成的信息结构

体,这种结构体可采用不同的表现形态,如语言的、文字的、影像的等。文本是由特定的人制作的,文本的语义不可避免地会反映人的特定立场、观点、价值和利益。因此,由文本内容分析,可以推断文本提供者的意图和目的。霍尔的“文化研究”就是这一类型。

(4)以内容分析考察传播效果。

以考察传播效果为目的无疑是内容分析最主要的部分,这一课题大致可概括如下:

①不同时期传播内容的纵向比较分析——用于揭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变迁。

②同一时期传播内容的横向比较——揭示不同国家、地区、个人信息传播的共性与个性。

③特定时期的传播内容分析——推断时代精神潮流及社会成员的态度、关心和价值观。

④不同媒体间的比较——考察不同媒体讯息内容的特点、结构及其作用方式。

⑤分析传播内容与传播者的关系——通过内容来判断传播者的意图、主张、倾向或传播者的社会背景特点。

⑥分析传播内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考察内容的主题、观点和表达方法或技巧(内容提示法、说理法、诉求法等)对说服效果的影响等。

⑦分析传播内容与受传者的关系——考察特定社会群体经常接触的媒体内容,分析他们的兴趣、关心和需求,以及讯息接触和解读的过程、结构和特点等。

⑧考察传播内容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考察传播内容中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及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联系等。

8.什么是“文化指标”?为什么说大众传播内容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文化指标”?

答:(1)文化指标是一套标示变迁和符号环境系统的标准体系,其作用是帮助决策和指导有效的社会行为。格伯纳在涵化分析理论中,提出文化指标项目是对电视节目的安排和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一至第三章

一些重要参考书: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 大卫·E·莫里森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柯惠新王宁译新华出版社200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此外还有这二年重庆大学出版出版的系列方法方面的书可以参考。 传播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的方法 1、知识的几种来源 ?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 ?常识——众人的经验积累 ?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 ?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 ?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 2、科学的特征 ?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 ?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 ?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 ?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 ?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 ?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 ?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份的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1、社会研究的定义 ?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 ?社会研究——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传播研究——? 2、社会研究的特征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 ?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 ?现象的复杂性——一果多因、一因多果 ?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

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1.谈谈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 传播学研究中调查是指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收集、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考察社会现象离不开调查,调查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 ①调查是获得经验资料的基本方法,通过调查可以了解现实的传播环境、传播关系、传播效果,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②调查所获得的经验资料是形成理论或假说的基础。在传播学研究中,调查的应用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它涵盖了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的所有领域。 2.传播学的调查研究大致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过程,同其他社会科学调查一样,大致上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查阶段”和“数据处理阶段”三个阶段。 (2)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①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 调查课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理论研究型的,例如“报纸和电视的议程设置功能比较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人员根据科研需要自行确定的;另一类是实务型的,例如“××电视台文艺节目收视状况及评价调查”、“家电类广告的促销效果调查”等,这一类

调查大多是调研专家或机构接受媒体、企业或团体的委托进行的。 ②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对象范围较小的可采用全员调查法,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抽样调查法,涉及讯息内容的可采用内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认知或心理变化的,可采用控制实验法。在不少调查中,有些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是计划准备阶段的最主要的工作 方案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a.调查目的;b.调查对象;c.调查范围;d.调查方法(问卷或实验程序);e.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f.实施日程;g.费用预算等。在准备工作中,有时还需要进行调查员培训。 (3)实查阶段的主要工作 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的作业。其方法有面接法、留置法、邮寄法、电话调查等。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中间抽查,以保证调查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得到严格实施,保证调查质量。 (4)数据处理阶段的主要工作 ①整理和统计数据。在这个阶段,需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定的尺度加以判断。 ②解释数据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3.简述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 答: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包括: (1)简单随机抽样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视频讲解] 15.1 知识框架图与重点导读 【知识框架】 【本章要点】 一、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二、抽样调查法

三、内容分析法 四、控制实验法 15.2 重难点解读 一、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 (1)基于调查对象的分类——内容分析、传播者调查、受传者调查。 (2)基于调查对象选定方法的分类——全员调查、抽样调查。 (3)基于数据收集方式的分类——文献调查、观察(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个别面接调查、集体调查、留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等。 (4)基于实施顺序和性质的分类——预备调查、正式调查。 (5)基于调查空间范围的分类——国际调查、全国调查、地区调查。 (6)基于调查时期的分类——事前调查、事后调查、追踪调查。 (7)基于调查次数的分类——单次调查、时系列调查。 (8)基于有无控制条件的分类——实验室调查(控制实验)、实地调查。 (9)基于对象数或有无量化操作的分类——事例研究、统计调查。 (10)基于调查或测试工具的分类——自然观察、实验、问卷、心理测试。 (11)基于面接深度的分类——指示性面接、详询面访、自由访谈。 (12)基于媒体类型的分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新媒体调查等。 (13)基于传播过程的调查——媒体接触调查、知觉实验、认知调查、行动调查、信息或影响的“流程”调查等。

(14)基于内容类型及其要素的调查——广告调查、节目(或栏目)调查、明星调查等。 2.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调查者的工作主要有: ①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 ②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对象范围较小的可采用全员调查法,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抽样调查法,涉及讯息内容的可采用内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认知或心理变化的,可采用控制实验法。在不少调查中,有些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方案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a.调查目的;b.调查对象;c.调查范围;d.调查方法(问卷或实验程序);e.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f.实施日程;g.费用预算等。 ④调查员培训。 (2)实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的作业。其方法有面接法、留置法、邮寄法、电话调查等。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中间抽查,以保证调查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得到严格实施,保证调查质量。 (3)数据处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定的尺度加以判断。 二、抽样调查法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导言: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方法论体系的问题(与研究人员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传播观有着密切联系);二是调查研究程序或技术的问题 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调查:指的是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收集、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 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 1、14种不同分类: ①基于调查对象的分类:内容分析、传播者调查、受传者调查 ②基于调查对象选定方法的分类:全员调查、抽样调查 ③基于数据收集方式的分类:文献调查、观察(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个别面访调查、集体调查、留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等 ④基于实施顺序和性质的分类:预备调查、正式调查 ⑤基于调查空间范围的分类:国际调查、全国调查、地区调查 ⑥基于调查时期的分类:事前调查、事后调查、追踪调查 ⑦基于调查次数的分类:单次调查、时系列调查 ⑧基于有无控制条件的分类:实验室调查(控制实验)、实地调查 ⑨基于对象数或有无量化操作的分类:事例研究、统计调查 ⑩基于调查或测试工具的分类:自然观察、实验、问卷、心理测试 11 基于面接深度的调查:指示性面接、详询面访、自由访谈 12 基于媒体类型的分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新媒体等 13 基于传播过程的调查:媒体接触调查、知觉实验、认知调查、行动调查、信息或影响的“流程”调查等 14 基于内容类型及其要素的调查:广告调查、节目(栏目)调查、明星调查等 以上14种类型中所列的每一项调查都在程序和技术上具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也可以说是规定现实中实施的每一次调查的具体性质的各个侧面 2、应用范围:调查的应用范围涵盖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的所有领域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①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课题(课题可分为理论研究型和实务型,实务型调查大多是调研专家或机构接受媒体、企业或团体的委托进行的) ②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实施日程、费用预算等) 2、实查阶段: ①主要工作: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工作 3、数据处理阶段:

第八章传播学研究方法

第五章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从宏观上看,研究方法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方法论层次,为研究者确立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如辩证唯物主义、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二是具体方法层次,为研究者提供实际操作的手段、程序等。 后者又可分为两大系列,即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也叫思辨方法和实证方法。传播学与传统学科如新闻学比较,特色就在于定性、定量方法并用,尤为倚重定量方法,是本世纪兴起的行为科学方法对传播学研究的输入和移植。 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其中,实地调查法又称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 联系与区别: 研究侧重点不同,实地调查主要研究传播受众,内容分析主要研究信息内容,而控制实验则着重研究信息与受众的关系。但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完善,如今这三种方法的应用范围有许多交叉之处。 随机抽样对这三种研究方法都至关重要。问卷

这一调查形式不仅是实地调查中的收集资料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控制实验中也大量使用。三种方法的基本步骤也大致相同。 第一节抽样调查法 实地调查法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为准确地测定舆论动向即民意而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手段。 盖洛普和他的舆论调查调查研究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其中,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叫“总体指标”,从样本的统计计算中得到的指标叫“样本指标”;“抽样推断”就是指从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的过程。 二、抽样的几种主要形式 1、随机抽样形式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抽签法。②乱数表法。

传播效果的两种研究方法

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传播效果既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又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目的,为了实现传播效果,从20世纪30年代起,传播学研究者和传播学家们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或者在一个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的传播效果理论。 人类传播是有目的的,无论是人传播、人际传播,还是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或者其他形式的媒介传播,人们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的。从人类传播的总体来分析,其传播活动,要么是为了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要么是为了实现社会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要么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句话,人类都是为实现其已确定的目标和目的而开展传播活动的。从这一人类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传播效果,并不是传播学形成以后才开始的,它是先于传播学形成的。可见,传播效果问题是人类传播活动过程中研究的一个永恒性的课题。这就是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和人类传播活动,人类就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关心着传播效果问题。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一方面是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度不高,真正会使用信息、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的人很少。正因为这样,人们对传播效果仅仅停留在关心的层面,并没有真正地去研究传播效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初以来,人们交往的形式,特别是围不断发展和扩大,人们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随着传播学理论体系的逐渐形成,传播效果研究已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主线和出发点。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为了生存,曾创造了许多保护自己利益的理论。同样,仅人类活动中的传播活动,人们为了实现其传播目的,也创造了许多理论。仅从传播效果实现的角度来讲,人们创造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子弹论”(或称魔弹论、皮下注射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知沟”理论……由于这些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特别是应用传播学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传播效果在传播学体系中占据这样重要的地位,它要求传播效果研究者在深化传播效果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必须深化对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的研究,以保证传播效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一、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一)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虽然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但是直到现在,传播学界对于传播效果概念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从对传播效果的认识过程来看,对传播效果的解释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传播效果是检测传播者、传播容、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功能和状况的一种量化

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方法

新闻与传播学常用研究方法 一、逻辑方法 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研究,都必须依据逻辑,当我们选择的研究对象有较强的哲学思辨性时,就更需要使用逻辑的方法。在逻辑方法中,定义法的使用很重要,它有利于保证论文沿着界定的含义,集中深入下去。一个研究者在做研究时,必须对其研究对象的概念作出界定,这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这种界定可以是下定义的方式,如果下定义苦难,也可以采用说明内涵和外延的方式,总之,要使读者明确你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种概念,这之后,读者可以看出你在论证时是否沿着这个意义走下去。 二、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新闻与传播学领域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操作规则十分明确全面,要求研究中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结果; (2)结构化研究:内容分析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参与者按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 (3)非接触研究: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的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性研究的效度高; (4)定量与定性结合: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 (5)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根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 内容分析法和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密不可分,用内容分析法做出的研究成果不断呈现,如《媒体女性形象塑造与社会变革——<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人物形象的实证研究》;《新闻报道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实证研究——以<新民晚报>房产新闻报道为例》;《国产与进口少儿电视节目制作形态与传播观念的比较研究》;《我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内容分析常见的形式有三种: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或特征(如研究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描述传播内容的变化趋势(需要分析若干年的样本,如研究我国10年来对环境保护的报道情况);比较不同样本的内容特征(如研究国产与进口少儿电视节目的情况)。 内容分析的操作步骤:(以《媒体女性形象塑造与社会变革——<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人

《传播学教程》(第2版 郭庆光著)章节题库(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一、概念题 1.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中科大2019年研) 答: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是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层),分别进行随机抽取的抽样方式。其好处是:①使大规模的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理;②可以提高推断的精确度;③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其基本做法是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如居民名册、电话簿等)中随意选取第1个样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加以抽出即可。抽选的间隔距离,用调查对象总数除以样本数的方法来确定。系统抽样法的好处是简单省力,但它的前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的。如果这种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抽出的间隔又与这种规律一致,那么就会使抽出的样本产生较大的误差。采用系统抽样法,要对此类情况给予充分注意。 2.多级抽样(中央民大2018年研) 答:多级抽样又称多阶段抽样、多阶抽样、套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时,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阶段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抽样调查方法。例如,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复杂的、大规模的市场调查中,调查单位一般不是一次性直接抽取到的,而是采用两阶段或多阶段抽取的办法,即先抽取大的单元,在大单元中再选取小单元,再在小单元中选取更小的单元,这种抽样方式称为多级抽样。多级抽样可使大面积调查易于实施,但由于每级(阶段)抽样都会

有抽样误差,抽取级数越多误差越大,因此一般认为在应用上最多只能分为三级。 3.抽样调查(北工商2019年研) 答: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其中,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被称为样本。在抽样调查中,样本数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抽样的方式,有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大类。 4.滚雪球抽样(中传2016年研;北大2011年研) 答:滚雪球抽样是一种经典的社会学研究抽样方法,主要用于调查目标未知或特定群体成员难以找到的社会研究。其方法是,先随机选择一些被访者并对其实施访问,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所研究目标总体的调查对象,根据所形成的线索选择此后的调查对象。这一过程会继续下去,形成一种滚雪球的效果。这一方法通常用于探索性研究。滚雪球抽样的优点是便于样本量的控制,易于控制抽样成本;不足是由于采用人际介绍等方式,样本(被访者)之间可能十分相似,因而无法很好地代表整个总体。 5.传播学研究问卷的构成 答:在传播学研究中,多数问卷的提问项目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①基本项目,内容包括答卷人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家庭人口等。了解这些内容主要是为掌握调查对象的背景,以便在数据分析时作参照。②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可以作为分析的辅助材料加以使用。③关于态度或意识的项目,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问卷的核心部分。

传播学研究方法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COMMUNICA TION RESEARCH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两种真实性(吃炸蚯蚓) 1,你的感觉体验是真实的 2,文化经验积累的观念所给予的感觉是真实的 必须同时具有逻辑和经验的可信性才是科学上的真实性 人性的初始研究方法:因果论概率论 1,因果关系实质上是符合概率的:得到某种效果的可能性在出现某些原因时比不出现某些原因时更大,虽然并不是必然如此 2,预言和理解之间的关系:人们常常可以做出预言,但常常不理解为什么如此,在不理解原因的情况下,按照自己预想和预言行事,并给予自己这样的信念和心理安慰(赌徒选方位) 人类的二手知识来源:传统和权威 研究要求: 1,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的大学课程,以及一些统计学课程 2,电脑统计“软件包” 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研究失误的产生: 1,观察的不准确性 2,以偏概全 3,观察的片面性(刻板印象) 4,信息推理:根据已有的(错误)信息,进行推理 5,非逻辑推理:“例外证明规律”(赌徒幻觉:长赢必输,上输必赢) 6,理解中的自我介入 7,过早结束研究 8,对事物难以理解的因素的神秘化 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它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 UNESCO出版的《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流》中列举了11个学科: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学、语言学、人类学、史学、艺术及艺术科学、法学、哲学。 前5种属于社会科学,后6种属于人文科学。

传播学调查研究

填空 总体:研究中涉及的所有个体的集合 元素: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出的部分个体。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由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弗雷德?西伯特等三人出版的。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曾得到美国领导集团的赏识和美国新闻学荣誉学会授予的奖章。 大众传播研究调查的分类 1、分析对象:描述性调查分析性调查 2、调查员在调查中的作用:1》、访问式调查:入户访问、街头拦截访问、电话调查 2》、自填式调查:个别发送问卷、邮寄调查、互联网调查 调查问卷的设计流程: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资料收集方法--确定问题--问题评估--获得客户的认同--问卷的预测法--问卷设计修订--定稿和印刷 文本分析法:是研究媒体内容多种方法的总称。研究者用来描述和解释媒介讯息的一种方法。侧重于描述文本的内容、结构和功能,解释深层次的潜在意义。 1、符号:代表某种事物或思想的记号或标记。符号的三要素:符号的形式、被符号所指的对象、对符号的解释 2、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精神分析的运用:文学批评、电影,电视研究、广告研究 3、框架分析: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框架研究的三个领域:内容框架、媒体框架、效果框架 4、话语分析:说话,对话,讨论、情境中的文本、实践活动 媒介文化引导消费: 1.凸显购物主题:对具体的、个别的商品的购买和消费;社会消费系统的运作与媒 介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新媒体的生产虽然不是消费急剧发展的直接产物,但是新媒体手段一旦出现,就能迅速地被推广和运用到社会的一切可能领域,这背后有着强大的经济动力。2.“生活方式”消费:对生活方式消费的组织和引导;媒介文化的巨大影响不只是表现在对具体商品消费的诱导上,更表现在对生活方式的消费诱导上。3制造新的意义空间:开辟新的生活风尚和消费领域。媒介文化的具体产品,如电影电视或别的媒体方式,当它们作为消费品被出售的时候,最佳选择是让它们销售“生活方式”和各种新奇的观念,而不是替某些产品做大幅的广告。 实验的基本要素 一)实验的条件: 1.建立因果关系2.隔离变量3.控制变量 (二)实验中的变量: 1.自变量2.因变量 (三)前测和后测:实验之前——前测实验之后——后测 (四)刺激:实施自变量 (五)实验组和控制:给予刺激——实验组不给刺激——控制组 实验中的控制 一)对自变和因变量的控制:1.能否有效地将自变量与其他变量分开2.多大程度上能够控制或改变自变量3.自变量的控制涉及伦理问题 (二)对实验主体的控制: 1.随机分组2.配对

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圣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1.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 答:(1)国际传播的含义 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 国际传播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传播活动,自人类历史上出现国家以后就已存在。国家元首的互访、外交家的斡旋与游说,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的交流、谈判与协商等,都属于国际传播的范畴。 (2)国际传播的主体 ①国家——国家是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 ②国际机构——以国家为单位建立的政府间常设机构,如联合国等。 ③超国家机构——指其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或范围内对成员国政府拥有拘束力的国际机构,如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 ④同盟或地区集团——制度化程度不如前二者高,主要以条约或共同声明形式结成的、具有期限性的联盟组织,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前华沙条约组织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⑤跨国组织或运动——非政府的跨国组织或团体,如教会、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奥委会、世界环保组织、世界妇女大会等。 ⑥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如政党、工会以及各种利益集团。在许多场合,这些团体、组织或集团直接或间接对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各种国际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 ⑦个人——尤指那些在国际问题上拥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专家学者或舆论领袖。

2.什么是全球传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全球传播? 答:(1)全球传播的含义 在20世纪末,全球传播问题成了举世瞩目的新焦点,也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关于什么是全球传播,目前还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 (2)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全球传播: ①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 卫星通信技术、跨国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新媒介的发达和普及,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系统,它们所带来的,是远距离传播的信息量与质的飞跃以及不同国家、民族和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信息交流的普遍化和日常化。 ②全球传播的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各样的政府间国际机构。而在全球传播当中,在国家和政府间机构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里既包括各种各样的跨国活动团体,也包括以开拓世界市场为目的的企业,还包括活跃在电子网络上的众多个人。 ③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现状而言,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依然是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但与此同时,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如国际电话、传真、个人电脑以及因特网上电子邮件、数据库等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的手段和工具,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④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全

传播学研究方法三个流派

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 传播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和理论条件 为说明学派的划分,需要讨论传播学得以产生的社会条件和理论条件。自从人类文明以来,信息的传播并没有被当作一种专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任何学科的发轫都源于社会关注,而任何社会关注来源于重大的社会变迁。 传播得以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只能追溯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从照相术、电报、电话、电影的发明和普及,到20世纪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传播科技的急遽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对世界的感知。人的关系相当程度上变成了如何使用新传媒的问题。 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情景几乎同时浮出水面,即工业国家城市人口的急遽增长。这类人口的增加,意味着读和写的传播成为必需,因为生活在城市的人比生活在乡村的人有更多和更复杂的信息需求,他们要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信息,以满足工作、生活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业化激起的传播科技的急遽发展,以及迅速的城市化,促使人们必须关注传播。因为一系列新的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形态、内容、方式等等,均已明显地影响到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社会经济形态和创新模式的发展与变化。 如果从古代学者那里找寻关于传播现象的论述,总会有一些。但是作为现代传播学的较为直接的学科思想先驱者,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即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库利(Charles Cooley,1864-1929)、帕克(Robert Park,1864-1944),以及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er,1857-1913)。还有一位优秀的记者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也在20世纪初为后来的传播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 杜威是库利、帕克的老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只有通过有机系统内循环的信息分享,社会生活才有可能。科学最终要汇集到能够产生相互理解、允许产生合作行为的传播当中。他把大众传媒看作是社会变迁的工具。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把人通过别人认识自己视为人的社会化过程,而传播是这个过程的惟一关键要素。新的传媒修改了传统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反应,改变了个人的日常生活概念。他于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是第一本关于社会传播的专著。他和另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米德(George Mead)共同创立了关于社会信息交换的“象征互动论”。

第15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15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 (1)基于调查对象的分类——内容分析、传播者调查、受传者调查。 (2)基于调查对象选定方法的分类——全员调查、抽样调查。 (3)基于数据收集方式的分类——文献调查、观察(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个别面接调查、集体调查、留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等。 (4)基于实施顺序和性质的分类——预备调查、正式调查。 (5)基于调查空间范围的分类——国际调查、全国调查、地区调查。 (6)基于调查时期的分类——事前调查、事后调查、追踪调查。 (7)基于调查次数的分类——单次调查、系列调查。 (8)基于有无控制条件的分类——实验室调查(控制实验)、实地调查。 (9)基于对象数或有无量化操作的分类——事例研究、统计调查。 (10)基于调查或测试工具的分类——自然观察、实验、问卷、心理测试。 (11)基于面接深度的分类——指示性面接、详询面访、自由访谈。 (12)基于媒体类型的分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新媒体调查等。 (13)基于传播过程的调查——媒体接触调查、知觉实验、认知调查、行动调查、信息或影响的“流程”调查等。 (14)基于内容类型及其要素的调查——广告调查、节目(或栏目)调查、明星调查等等。 2.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调查者的工作主要有: ①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 ②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对象范围较小的可采用全员调查法,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抽样调查法,涉及讯息内容的可采用内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认知或心理变化的,可采用控制实验法。在不少调查中,有些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方案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a.调查目的;b.调查对象; c.调查范围; d.调查方法(问卷或实验程序); e.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 f.实施日程; g.费用预算等等。 ④调查员培训。 (2)实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的作业。其方法有面接法、留置法、邮寄法、电话调查等等。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中间抽查,以保证调查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得到严格实施,保证调查质量。 (3)数据处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定的尺度加以判断。 二、抽样调查法 1.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与掷骰子或抽签的原理相同,其好处是能够保证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被选中的同等概率机会。例如在以抽签方式抽选样本之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进行编号,并制作记入号码的同等数量的标签,从中随机抽出所需的样

传播学研究方法 详细笔记

第一讲引言 相关与因果的关系:有相关并不一定就有因果关系 5种研究方法:实验控制法、调查方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观察法、个案研究 随机化实验:双盲测试 随机的分为两组,处理组合控制组,患者本人不知道,所有人不知道。 主要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EXCEL、ACCESS、HLM 参考书目: 《传播统计学》、《民意调查实务》、《市场调查与分析》、《消费者行为》、《Marketing Research》 第二讲 社会调查(狭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社会调查强调:理论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经验。 社会调查的特点: 1.在社会调查中,被访者即信息提供者的身份是不透露的。这是社会调查不同于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收集的重要特点之一。 2.社会调查中所涉及的研究者、客户和被访者,这三方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被访者的权利: 1.被访者的合作完全是自愿的,不允许误导被访者。 2.被访者的匿名权要收到严格的保护。 3.研究者必须采取所有的合适的预防措施,确保被访者没有直接受到伤害或负面影响。4.被访者必须能够轻易的检查研究者的身份和真实性。 5.访问中使用观察法或录音录像设备,应告知被访者。 6.访问儿童或未成年人,需经过其父母或监护人应允。 研究者的职责: 1. 研究者不能作出有损于调查行业的声誉的举动。 2. 研究者不得对其或对其所在机构的技能、经验作不切实际的表述。 3. 研究者不得对其它研究者作出不公正的批评。 4. 研究者必须不懈地努力,在节约费用并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设计研究方案,并按与客户合同中的规定去实施调查。 5. 研究者必须确保对调查记录的保密。 6. 研究者不得有意地散布没有得到数据的充分支持的调查结果,必须随时准备好说明其发布的调查结果的有效性的必要的技术信息; 7. 研究者不得在进行社会调查的同时从事非调查活动,例如数据库营销活动等,要明确地将这一类的非研究活动与研究活动区分开来。(重点) 研究者与客户的相互权利和职责: 1. 研究者不得泄漏客户的身份; 2. 研究者必须向客户告知分包商的身份; 3. 研究者不得将调查中得到的数据和发现泄漏给第三方; 4. 客户无权知道被访者的姓名及地址; 5. 客户不得将研究者的方案和报价泄漏给任何第三方;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 1.最早为传播学确定研究对象的是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出版的《思想传播》一书中,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传播”概念的范围,提出了传播研究就是研究传播行为过程,进而研究传播行为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他指出:我们在对传播过程进行科学的研究时,一般都集中在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相对应上述五个要素的研究,称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象分析、效果分析。这也就成为了后人研究传播学的基本对象范围。 2.施拉姆认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上共享信息的活动”,而德弗勒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以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李彬在《传播学引论》中还补充了传播学研究的三个层面:自然科学的层面(传播技术)、社会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规律性)和人文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价值性问题) 3.胡正荣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人类从蛮荒年月进化到高科技时代,其传播活动的产生、演化、进步对我们的社会进程和文明积累是不可或缺的。研究主要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 (2)人类传播的形态:即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传播形态。在同一社会中,因社会所需功能的不同也存在着众多的传播形态。因此传播学必须研究这些传播形态的结构功能及运动机理等。这是对传播学进行的细化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对各种传播形态进行过研究。例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以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方面的营销。(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和一个静态的结构。从普遍意义上,对人类传播活动的过程进行研究,是传播的深化研究,它深刻地揭示了传播活动的本体运动规律。传播活动是一个自组织和他组织结合的系统。因而我们既要研究自组织特征,又要研究他组织原理。简而言之,对人类传播过程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宏观层面。任何传播过程都是发生在宏观的系统中的,都具有他组织性,因而我们就需要研究传播活动过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的互动关系,因为归根究底,传播乃是一种社会机制。同时,人类传播活动过程有其运动的自身的轨迹,具有自组织特征。因此可以细分传播活动过程,按拉斯韦尔所言,人类传播过程基本包括: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 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传播学研究方法基本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这两类研究方法体系是建筑在传播学两大基础学科之上的。传播学研究受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影响至深。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多为定量研究方法,亦称实证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而人文科学采用的为定性研究方法,亦称思辨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最大的差别在于定性方法操纵的是概念体系,而定量方法操作的是量化事实体系。 ◥◤传播学研究方法(特点: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和方法的综合性) ◥◤定性研究方法系统,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于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并据此解释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的结论。其程序为:资料收集——分析定性资料——分析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导言: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方法论体系的问题(与研究人员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传播观有着密切联系);二是调查研究程序或技术的问题 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调查:指的是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收集、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 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 1、14种不同分类: ①基于调查对象的分类:内容分析、传播者调查、受传者调查 ②基于调查对象选定方法的分类:全员调查、抽样调查 ③基于数据收集方式的分类:文献调查、观察(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个别面访调查、集体调查、留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等 ④基于实施顺序和性质的分类:预备调查、正式调查 ⑤基于调查空间范围的分类:国际调查、全国调查、地区调查 ⑥基于调查时期的分类:事前调查、事后调查、追踪调查 ⑦基于调查次数的分类:单次调查、时系列调查 ⑧基于有无控制条件的分类:实验室调查(控制实验)、实地调查 ⑨基于对象数或有无量化操作的分类:事例研究、统计调查 ⑩基于调查或测试工具的分类:自然观察、实验、问卷、心理测试 11 基于面接深度的调查:指示性面接、详询面访、自由访谈 12 基于媒体类型的分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新媒体等 13 基于传播过程的调查:媒体接触调查、知觉实验、认知调查、行动调查、信息或影响的“流程”调查等 14 基于内容类型及其要素的调查:广告调查、节目(栏目)调查、明星调查等 以上14种类型中所列的每一项调查都在程序和技术上具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也可以说是规定现实中实施的每一次调查的具体性质的各个侧面 2、应用范围:调查的应用范围涵盖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的所有领域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①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课题(课题可分为理论研究型和实务型,实务型调查大多是调研专家或机构接受媒体、企业或团体的委托进行的) ②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实施日程、费用预算等) 2、实查阶段: ①主要工作: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工作 3、数据处理阶段: ①主要工作:需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定的尺度加以判断

【VIP专享】第15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15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1.谈谈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 传播学研究中调查指的是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收集、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考察社会现象离不开调查,调查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 ①调查是获得经验资料的基本方法,通过调查可以了解现实的传播环境、传播关系、传播效果,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②调查所获得的经验资料是形成理论或假说的基础。在传播学研究中,调查的应用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它涵盖了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的所有领域。 2.传播学的调查研究大致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过程,同其他社会科学调查一样,大致上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查阶段”和“数据处理阶段”三个阶段。 (2)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①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 调查课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理论研究型的,例如“报纸和电视的议程设置功能比较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人员根据科研需要自行确定的;另一类是实务型的,例如“××电视台文艺节目收视状况及评价调查”、“家电类广告的促销效果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专家或机构接受媒体、企业或团体的委托进行的。 ②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对象范围较小的可采用全员调查法,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抽样调查法,涉及讯息内容的可采用内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认知或心理变化的,可采用控制实验法。在不少调查中,有些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是计划准备阶段的最主要的工作 方案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1)调查目的;(2)调查对象;(3)调查范围;(4)调查方法(问卷或实验程序);(5)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6)实施日程;(7)费用预算等等。在准备工作中,有时还需要进行调查员培训。 (3)实查阶段的主要工作 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的作业。其方法有面接法、留置法、邮寄法、电话调查等等。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中间抽查,以保证调查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得到严格实施,保证调查质量。 (4)数据处理阶段的主要工作 ①整理和统计数据。在这个阶段,需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定的尺度加以判断。②解释数据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3.简述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 答: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与掷骰子或抽签的原理相同,其好处是能够保证对象总体中的每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