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解析

遂川二中2019—2020年度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先秦孔孟儒学中,儒家的代表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仁”、仁政”、”仁义”、”王道”等。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这些观点提出的本质性原因是()

A. 反对春秋、战国的不义战

B. 为新兴地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C. 对奴隶制度衰落的反思

D. 儒家是广大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言人【答案】C

【解析】

【详解】夏商周以来到春秋战国,奴隶制统治因暴政而衰落,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儒家思想希望统治者奉仁、行德、尊礼,以挽救日益衰落的奴隶制度,故C符合题意;反对不义战争是墨家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为新兴地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的是法家思想,故B不符合题意;广大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言人是墨家,故D不符合题意。

2.上天有四季,君王有四政,四政好像四季,类别相通。轻赏是春季,重赏是夏季,惩罚是秋季,刑戮是冬季,赏赐刑罚不可以不具备,好像春夏秋冬不可以不具备。以上反映的是

A. “独尊儒术”

B. “三纲五常”

C.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是把“上天”和君王的政治相联系,用四季和君王政治相匹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D正确;“独尊儒术”是指罢黜百家思想,独尊儒学,A错误;“三纲五常”是指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制度,B错误;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点睛】"天人合一",为哲学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哲学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3.学者蔡仁厚提出:“(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这表明他认为理学

A. 以先秦儒学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念

B. 使先秦儒学发展为人性修养的学说

C. 以先秦儒学来对抗佛道学说的冲击

D.ANC佛道学说体系之中发展先秦儒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可知其认为理学以先秦儒学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故A项正确;理学不仅是发展先秦儒学人性修养的学说,更是以先秦儒学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故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抗佛道的冲击,故C项错误;理学并不是在佛道学说体系之中,而是在儒学体系中,故D项错误。

4.黄宗羲虽然对专制政治思想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反抗,但专制主义制度依然稳固如常,其思想于社会中荡起涟漪,却未翻起风浪。其根本原因是

A. 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 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 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 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意识是上层建筑的反映。因此,专制主义制度依旧稳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即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故答案为A项。B项属于黄宗羲思想的特点,不是其思想未翻起风浪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导致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因此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属于黄宗羲思想的局限性,不是其思想未翻起风浪的根本原因,排除。

5.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从古代“君”的含义与称呼入手,否定了“君”是天子的专有称号,这实际上是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的主张,故A错误;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顾炎武主张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痛斥君主专制的弊端,而是从古代历史入手否定君主专制,故D错误。故选C。

6.“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持此言论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B.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C. 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通过文艺复兴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人在生活中的地位提高,由“观众”变为“演员”,并可以“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说明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故B项正确;A是宗教改革作用;C是启蒙运动作用;D属于经济作用,与题干意思不符。

点睛: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7.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奋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

A. 坚定信仰的引导

B. 像孩子般的天真

C. 排除教会的解读

D. 承认自己的无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要将认知归于对圣经最本质的理解,将自己当成毫无思想储备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马丁路德宣扬的“因信称义”,真的只有依靠对《圣经》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故A项正确;像孩子般的天真也是为了到达坚定的信仰,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排除教会的解读”,故C项错误;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只是马丁·路德的一个比喻,并不是真的说自己无知,故该说法错误,排除D项。

8.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A. 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

B. 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做斗争

C. 确立“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信条

D. 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结合材料可知让·梅叶的意图应该是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作斗争,这符合启蒙运动时期的特点。故B项正确;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目标,不符合题意。故A 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的主张,故C项错误;1517年开始的宗教改革掀起了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而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9.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这表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 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 已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C. 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D. 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知,表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影响,说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德斯鸠等人研

究、阅读很多自然科学著作,而不是划清界限,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德斯鸠等人继承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选项错误;世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故D选项错误。

10.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

A. 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B. 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

D. 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两宋时期雕版印刷的四大中心多在江南,唯一在江北的汴京纸张质量较差,可知B 项符合题意。毕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于题意中无从反映,A项不符合题意;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不是印刷术发展的结果,C项错误;印刷业的发展有利于程朱理学的宣传,却不是其兴起的原因,D项错误。

1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

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12.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A. 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

C. 自然主义

D. 现实主义

【答案】D

【解析】

浪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古典主义,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对包含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古典主义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与材料中“源自”不符,故B项错误;自然主义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这首诗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故D项正确。

13.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至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A. 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 儒家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C. 士大夫轻视科举入士途径

D. 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儒家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故B选项正确;以“润笔为生”不等于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故A选项错误;“润笔”也不能说明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故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的问题,故D 选项错误。故选B。

14.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性,这种现象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本题选择D项。A牛顿经典力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理论基础;B是经典力学建立的基础;C是运用经典力学原理,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磁感应)。

15.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B.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C.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可知马克思并不认同达尔文将生物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这说明马克思认为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达尔文学说;B选项错误,材料未显示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C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马克思并不认同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6.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

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 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 科技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 资产阶级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D.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科技革命并不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科技革命也不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资产阶级的需要的确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材料的主旨并非如此,材料的主旨是强调“电气时代”、“电子时代”及均是强调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故答案选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

17.魏源的《海国图志》:“今西方各国,最奇巧有益之事,乃是火蒸水气舟车所动之机关,其势若大风之无可当也……盖水一分煮到极沸,则变为气,须千分百分之地,才可容载之……今以蒸水之气,感动机关,即是此理也。”据此表述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

B. 少量国人已经开始关注蒸汽机运行原理

C. 此时中国地主阶级对西方科技尚不认同

D. 说明蒸汽机开始在国内获得推广与使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的描述特别是“以蒸水之气,感动机关,即是此理”的说法,可知,书中的这一表述反映了少量先进人士已经开始关注蒸汽机的工作原理,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西方比中国先进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A项不符合题意;魏源在书中的描述,体现了以他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已经开始了解西方的科技,C项错误;文中对蒸汽机工作原始的介绍,不能说明其已经在国内推广和使用,D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

18.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

A. 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

B. 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C. 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D. 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王韬所说“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仍有传统的君主、民本思想,C项正确。王韬的观点中没有全面体现卢梭的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思想,A项错误;“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说明王韬没有认识到英国“虚君”和“议会主权”等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对英国议会职权的介绍并不准确,BD项错误。

1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 主张国家至上

B. 批判封建伦理

C. 反对西方民主

D. 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的说法,A选项排除。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科学,C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无关,D选项排除。

20.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故答案为A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界否定,不符史实,排除C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21.毛泽东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 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 新三民主义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 新三民主义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答案】C

【解析】

新三民主义是由旧三民主义发展过来的,实际确立了三大政策,但并不能说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故A错误。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但此处并没有体现除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故B错误。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蕴含了反帝反封建的进步精神,故C正确。D项题干中并未体现,错误。

22.“(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发表,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而且在全国各个政党和广大民众中,如同拨云见日,使人们需然开明,连蒋个石也深表佩服”。“这篇文章”

A. 阐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正确预见中日战争走势

C. 明确中国革命步骤问题

D. 提出建立联合政府设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毛泽东的这篇文章使国内各阶层各政党均感到敬佩,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文章指的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的《论持久战》,该文章正确预见了中日战争走势,故选B项;阐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故排除A项;明确中国革命

步骤问题的是《新民主主义论》,故排除C项;提出建立联合政府设想的是《论联合政府》,故排除D项。

23.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观点

A. 揭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

B. 完全否定了计划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C. 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邓小平的论述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故D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故A项错误;该观点并未完全否定计划手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不符合史实;中共十四大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排除。

24.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B. 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

C.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援助

D.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线的科研话动”说明此时期我国科技水平极为落后,B正确;A和C不是主要原因;D项说法错误,虽然国家贫穷,但科研经费还是有的。

25.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表明()

A. 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 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C. 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D. 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所以C项表述符合题意,A D两项不符合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B项说法明显错误,答案选C。

考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点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是邓小平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防科技所取得重大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所产生影响的系统总结,这应该成为我们必须牢固掌握的话语。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1891年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李大钊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教程》材料三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1)阅读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李大钊对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政治理想的一致性。

(3)根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共同的世界意识。简要分析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不同状况的原因。

【答案】(1)思想主张:强调礼(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2)不同:康有为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李大钊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政治理想的一致性:救亡图存,通过社会变革,实行民主政治

(3)共同意识:都主张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促进国家发展。

不同原因:毛泽东时代没有融入世界的因素:国际上处于两极对峙,世界局势紧张。(或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国内:“左倾”错误。

邓小平时代融入世界的因素:70年代来外交局面的新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迅速发展,形成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解析】

【详解】(1) 根据材料“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知,体现了荀子强调礼,以礼为重,并且重视法,强调礼法并用;根据材料“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2) 不同,根据材料“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等信息可知,康有为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根据材料“李大钊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可知,李大钊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一致性,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管康有为肯

定中国的纲常伦理,认为中国的纲常伦理和西方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还是李大钊反对中国的纲常伦理,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但两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面临民族危机的背景下进行救亡图存的先进知识分子,其目的是都通过社会变革,实行民主政治。

(3) 共同意识,根据材料“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

系”“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肯定不可能”等信息可知,两人的共同意识是都主张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促进国家发展。不同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时期由于两极格局对峙的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孤立的政策,并且国内存在“左”倾错误,影响当时中国融入世界;而邓小平时期,中国通过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并且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外交上有了重大突破,恢复联合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等,促进中国融入世界等从国内和国际背景角度分析回答。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是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材料二马克思兴高采烈地写信给恩格斯说:“……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即《物种起源》——编者著)一书。虽然这本书用英文写得很粗略,但是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材料三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在教会和其他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

材料四在19世纪末,当时对日本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所谓大思想家福泽谕吉(1835~1901,出生于武士道家庭),在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等思想深刻影响下,他坚定地认为,只有武士才有能力接受西洋的文化,日本不应该与中国、朝鲜等“落后”亚洲国家为伍,而应该学习西洋。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条件。

(2)达尔文在生物学领域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关于生物学的学说有什么历史意义?

(4)材料四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1)条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的主观努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2)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物种不断地变异,新种产生,旧种灭亡;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彼此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自然界的规律。

(3)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4)进化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被曲解,成为侵略弱小国家的借口。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思想影响、达尔文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作答。

(2)根据材料三“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在教会和其他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等信息可从“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角度分析达尔文在生物学领域的主要观点即可。

(3)关于意义,根据材料“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虽然这本书用英文写得很粗略,但是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否定神创说、开创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自然史的基础等方面思考作答。(4)根据材料四“他坚定地认为,只有武士才有能力接受西洋的文化,日本不应该与中国、朝鲜等‘落后’亚洲国家为伍,而应该学习西洋”可知进化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被曲解,成为侵略弱小国家的借口。

【点睛】材料解析题的四步解题方法:

第一步,先看该题设问,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如抓住本题“条件”、“观点”、“意义”、“问题”等相关设问要求。

第二步,读材料,找出关键字词句,最大限度的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在教会和其他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等,紧扣设问要求。

第三步,回归教材,分析材料与课本某一内容的联系。抓住教材中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内容,紧扣设问,逐一分析材料即可解决。

第四步,提炼答案,分点作答,答案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总结后得出的。

28.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材料二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材料三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为什么能成为当时清政府的最佳选择?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

【答案】(1)“中体西用”思想适应了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谋求国家富强。

(2)说明:承认西方正制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

(3)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中体”受到冲击;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抛弃“中体”;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中体”。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没有“中体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可见清政府选择“西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体”指维护封建制度。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二中““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的信息来归纳,可见此时认识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重要性。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能力,联系所学知识,从君主立宪派、革命怕以及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围绕维新思想、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中体”受到冲击、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抛弃“中体”以及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中体”。”的角度分析即可。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和戊戌变法·比较;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体西用·思想特点;

【详解】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西欧,曾有过一场思想骚动,而在欧亚其他地区则没有。这一根本的不同之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儒教继续在社会中居支配地位。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已确认的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工具。最终,导致了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气氛,排除了思想继续发展的可能;这一点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中国尽管最初在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后来却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拟一个具体论题(或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答案】示例:观点: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论述:西欧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日益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文主义兴起,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和教会的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美国独立战争,也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思想进步引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解析】

【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要围绕“思想与社会发展关系”拟定话题,可以确定为: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在论证环节,可以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引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加速政治制度的变迁,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完整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新汶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一、历史试题评价 本次历史考试的试卷的综合难易程度为:中。主观试题的难易程度为:中;客观选择题的难易程度为:较难。 二、考试结果评价: 1.本次期中历史学科的考试,优秀分数线为:80分,及格分数线为:60 分。 2我校.高二历史组的总体成绩平均分是57.3分, 3.个人单科成绩最高的是:成绩是87.5分。 历史 学校人数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 一中49973.02242.08484.56995.5 一中北 55972.46237.38885.86896.5校 新泰中 26872.53443.65784.32895.5学 汶中47957.3 1.878943.42487.5 二中39160.01 4.092157.03385.5 汶城14964.68814.76564.4390 全市234566.92224.86170.57696.5 三、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试卷和学生的成绩,结合学生自己的反思,感觉成绩不佳的原因如下: 1、对于基础及拓展练习的掌握情况,落实不是很到位,每堂课校对后,学生只是抄去了答案,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点。 2、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不少同学因为不注意及时巩固,致使基础知识上丢分。比如说客观题的第 3、10小题在课堂上练习时,学生大部分会做,但是这次却只有少数学生做对。 3、审题能力不强,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4、主观题在写答案时,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写得不是很准确,细节问题没注意。

5、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只是凭感觉写,并没有真正地去记忆。 6、作为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督促的还不够耐心,对于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也有欠缺。 四、下半学期的工作思路 1、下一阶段,将想方设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基础及拓展练习上的各知识点,记忆应识记的内容,掌握应理解的知识。 2、期中考后,将进行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重难点再次重点讲解,并进行测试检查,每周一次,以促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知识。 3、从期中成绩来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史实还是很模糊的,下一阶段将针对高考大纲,整理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去记忆,并通过基础训练及拓展训练的练习题加以训练和指导,以巩固基础知识并适当拓展。 4、把握好考后到期末考试这段时间学生的状态与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期末考的爆发力。 5、努力做好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大大提高优秀率,降低不及格人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于差生将采取“死盯”的措施。 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把成绩跨上一个新台阶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解析

遂川二中2019—2020年度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先秦孔孟儒学中,儒家的代表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仁”、仁政”、”仁义”、”王道”等。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这些观点提出的本质性原因是() A. 反对春秋、战国的不义战 B. 为新兴地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C. 对奴隶制度衰落的反思 D. 儒家是广大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言人【答案】C 【解析】 【详解】夏商周以来到春秋战国,奴隶制统治因暴政而衰落,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儒家思想希望统治者奉仁、行德、尊礼,以挽救日益衰落的奴隶制度,故C符合题意;反对不义战争是墨家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为新兴地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的是法家思想,故B不符合题意;广大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言人是墨家,故D不符合题意。 2.上天有四季,君王有四政,四政好像四季,类别相通。轻赏是春季,重赏是夏季,惩罚是秋季,刑戮是冬季,赏赐刑罚不可以不具备,好像春夏秋冬不可以不具备。以上反映的是 A. “独尊儒术” B. “三纲五常” C.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是把“上天”和君王的政治相联系,用四季和君王政治相匹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D正确;“独尊儒术”是指罢黜百家思想,独尊儒学,A错误;“三纲五常”是指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制度,B错误;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点睛】"天人合一",为哲学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哲学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3.学者蔡仁厚提出:“(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这表明他认为理学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2012—2013(上)金堂中学高2014级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务必用2B 铅笔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超出范围;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1.要更全面、深入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需要查阅的典籍是A .《道德经》 B .《论语》 C .《孟子》 D .《韩非子》 2.为服务于汉代 “大一统”政治局面,右图人物主张 A .天人感应 B .儒学独尊 C .焚书坑儒 D .格物致知 3.“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出 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不耻下问 D .当仁不让 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5.宋明儒学思想家对如何约束个人行为,有不同回答。一个主张“主人在外面”,一个主张“主人在里头”。下列反映了“主人在里头”的主张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制天命而用之。” 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6.右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②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④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 .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 .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 .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 .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西汉董仲舒

2016-2017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1)

2016-2017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满分60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5.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2019年整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卷(B卷) 问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在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卷。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筹算法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黄帝内经》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⑤③ D.⑤①④③② 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的是 A.人是无知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完善自己 B.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第1、2、5、6、8、10、13、14、20、22、24等题得分较低。 第1题正确选项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经典语句,学生选错,说明学生的识记方面出现了问题或者说学生没有理解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一致这个选项的意义。 第2题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都是文化专制政策,讲了3次以上,学生还是选错,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到位。 第5题学生选主张儒学为民众服务,说明学生完全脱离了时代,而且对于李贽的儒学的本质认识不清 第6题学生错误多,可能是对于选项“让哲学开始关注人的内心”的不理解,对课本上苏格拉底开始关注人性,关注人的道德这个结论没有理解到位第8题学生错多了,来源于对“因信称义”这个专有名词的不理解

第10题学生的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材料来回答问题,而是照搬我们学过的结论。 第13题错误增多,说明学生读不懂材料,看到“理性”二字就选了康德 第14题,社会达文主义的实质是为侵略扩张寻找借口,讲了许多次竟然还错不能理解。 第20题错的那么多,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22题同样于此,说明学生的识记还不到家。 第24题学生对于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特点,还是还理解的不够,认识不清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尤其是25(1)、26(1)、26(3)、27(1)、27(2) 、27(3),难度都在5.0以下 第25题第1问,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和西方启蒙思想的观点,答案无论是从材料中还是在平时的讲课中都已涉及,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低下,黄宗羲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也已经讲过多次,学生还是犯错误,说明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讲课。 第26题的第1问,答案其实就在前面的选择题的选项中,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存在重大问题,题目读不懂,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极为薄弱。 第26题第3问,分析胡适倡导科学的原因,学生不能够联系课本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作答,学不能致用。学生的迁移能力差。 第27题的第1问分析明清小说特点和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无论是从试卷的材料还是课本中都能找到答案,学生的读题和识记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5×2=5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秦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大发展时期,据此回答1-10题。 1、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商朝占卜的记录 B、具备“六书”构字规律 C、构字规律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 D、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2、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 A、形制雄伟 B、工艺精湛 C、开始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D、有大量青铜铭文 3、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是() A、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 B、杠杆和浮力原理 C、“《墨经》光学八条”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4、春秋时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情况的有() ①最早记录我国的日食和月食②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③首次记录哈雷慧星④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韩非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②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③新兴地主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④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6、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7、关于两汉盛行的乐府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由民歌加工而成②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③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④《两都赋》是乐府名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文物图集中说明了() A、两汉国力强盛 B、两汉艺术丰富多彩 C、两汉建筑技术先进 D、两汉对外交流频繁 9、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但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文化上也取得许多突出成绩。据此回答11-17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育才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分封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盛行 C.专制王权出现D.中央集权建立 2.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褒姒所生)为太子。公元前 771 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这反映了 A.诸侯争霸残酷而激烈B.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C.王位世袭制面临崩溃D.宗法观念仍居社会思想主流 3.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B.男权至上的社会观念 C.脱胎父权的文官制度D.自下而上的权力体制 4.史载,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 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桓公成就霸业B.传统秩序遭受冲击 C.周王室众叛亲离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5.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9学年(上)高二期中试卷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3.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以三司使作为行政首脑 B.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C.提高了地方政治自主权 D.反映了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4.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 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5.表1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 表1

人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皖江高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隆礼重法C.依法治国D.君主集权 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窦太后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为由,阻挠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等人,这说明窦太后崇信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王道之纲 D.无为而治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9.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本卷共29小题,满分100分。答题需认真读题,审慎思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4.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5.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B.马克思的论述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蔡侯纸的说法 6.《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

2018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上公开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 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文不值的天空。”皮洛夫针对的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A.法国英国 B.法国意大利 C.波兰英国 D.比利时西班牙 2.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勋爵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都在熄灭,我们此生将不会再看到 它们 亮起来了。”格雷勋爵这句话针对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俄国的十月革命 C.德奥建立军事同盟 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次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该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 D.东普鲁士战役 4.以下为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 1917年双方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意大利的倒戈②美国的参战③俄国退出一战④英国的海上封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5.列宁曾经提出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一战期间,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德国的 A.二月革命 B.四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十一月革命 6.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 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以下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巴黎和会期间,虽然出席和会的有27个国家之多,但实际操纵会议的是所谓的“三巨头”, “三巨头”指的是 A.威尔逊克里孟梭劳合·乔治 B.威尔逊克里孟梭张伯伦 C.威尔逊克里孟梭丘吉尔 D.威尔逊克里孟梭罗斯福 8.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写道:“福煦元帅要求今后法国的边界必须延至莱茵河;德国必 须解除武装;其军事体制必须瓦解;它的要塞必须拆毁;德国会变得赤贫;它得负担难以计算的战争赔款……根据《凡尔赛和约》有关领土的条文,德国的领土实际上原封未动,它仍然是欧洲最大的单一民族的国家。福煦元帅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之后,十分精确地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丘吉尔认为福煦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 A.《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埋下世界二十年后冲突的种子 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不够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卷土重来的种子 C.《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于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民族复仇的种子 D.《凡尔赛和约》体现了过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埋下新的世界大战的种子 9.劳合·乔治说:“德国人民已经无疑地证明,他们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和力量的民族之一,但 他们竟然被许多小国所包围,而这些小国中,许多国家的人民过去从来没有组织过一个稳固的政府,他们每个国家却都拥有人数众多的德国人,而这些德国人吵闹着要和自己的祖国合并,我想象不出还会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能成为将来产生战争的理由了。”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吉安县二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和谐中国”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下列孔子的名言,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 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A.“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B.“兼爱”、“非攻”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A.“经世致用” 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 D.重农抑商 3、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电力的火花”将取代“蒸汽大王”而统 治世界。促使这一“取代”实现的理论突破是 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B.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C.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D.爱迪生发明电灯 4、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时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时就很厌恶孟子,亲 自对《孟子》一书进行删减。下列语句中最有可能被朱元璋删减的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③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④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对他这种气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6、某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论文。下列选题不正确的是 A.荒唐的嫁接——“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B.以发展实业为首务——康梁的维新思想 C.辛亥革命后的逆流——尊孔复古 D.有请“德赛”两先生——新文化运动 7、某班几个同学正在用文学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 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8、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 出现的是 9、“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在举 动上多么文雅!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段话表明作者 A.赞扬了人的自然属性 B.讴歌了人的理性世界 C.肯定了人的尊贵 D.描写了人的潜在力量 10、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 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自然权利说 B.社会契约论 C.公共意志论 D.三权分立说 11、《大国崛起·激情岁月》解说词:“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 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 那么,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 A.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 B.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C.打倒等级制度,倡导君主立宪 D.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12、在高二某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你认 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②18世纪中叶,启 蒙运动进入了高潮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欧洲下层劳动人民的要求④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是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说:“雅典民主的特别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排他性之上。”与这一说法不一致的是 A.非常严格的公民资格的限定 B.是一种父权制民主,妇女没有政治权利C.雅典民主使所有公民具有同样的权利 D.雅典政治文化是成年男性文化 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人类在历史进程中自有许多机会——实际可说是无定数的机会”,英国在其崛起过程中利用的“无定数的机会”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光荣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4.国学大师文怀沙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以“正、清、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正、清、和分别是道、墨、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5.东汉王充《论衡》:“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付与事,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对作者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相信“天人合一”说 B.宣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 宣传“君权神授”的思想 D.反对“天人感应”说 6.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7.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隶制”是指 A.人皆僧侣 B.因行称义 C.人皆上帝 D.理性至上 8.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下列著名的水利工程与坎儿井有渊源关系的是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 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一些遗漏的地方。所以,你准备好了做这一份试卷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以供大家去学习。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朱熹提出的思想主张有:( ) A.克己复礼 B.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 C.无为而治 D.存天理,灭人欲 2.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观点,并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3.明清之际,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4.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的思想家是( ) A.黄宗羲 B.李贽 C.顾炎武 D.陆九渊 5.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最有可能是( ) A.亨利八世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拿破仑 6.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7.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离骚》 B.《诗经》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8.下列属于汉赋的代表人物的有( ) ①司马相如②张衡③王勃④苏轼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9.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并赢得诗仙的美誉。根据描述,你觉得这位诗人应该是( )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历史 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D.“制天命而用之” 2、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B.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 7、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8、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代表的阶级不同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 9、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C.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10、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在社会上居于主体地位。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观原因是() A.西汉初年经济残破 B.黄老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 C.黄老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需要 D.黄老思想是一种消极无为的思想1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12、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 ) A.理学B.心学C.玄学D.伦理学 1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4、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15、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他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是()A.道学B.理学 C.佛学D.史学 16、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17、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18、明清之际,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指出君主制是“天下之大害”( )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续焚书》D.王夫之《船山遗书》 20、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21、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是在() A.汉代B.隋末C.唐末D.宋代 22、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 ①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②利用祖冲之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③带朋友去看杂剧④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③ B.②③ C.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 23、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宜的是(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 24、古代成熟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 A.秦汉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商代D.三国两晋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