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湫水到处绿映红

湫水到处绿映红

湫水到处绿映红

-----兴县国家级水保重点工程湫水河项目建设侧记

兴县水利水保局马一云

驻足兴县国家级水保重点项目湫水河项目安月流域的山顶上,如同臵身于色彩缤纷的七彩世界里,这里是花的世界,绿有海洋。放眼整齐有序的条田,错落有致的侧柏,平整如镜的沟坝地上密匝匝的庄稼和挂满枝头的晶莹鲜亮的红枣、苹果,不由使人想起了古人“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诗句。难怪原任市委书记郭海亮视察时赞叹道,这条小流域作为全区精品小流域典型当之无愧。

安月流域位于兴县贺家会乡西南的大度山下,流域总面积14.36km2,过去,这里林荗草丰,流水潺潺,加之“天旱雨淋山”的小气侯环境,成为全县难得的几个自然灾害较少的富庶地方。但随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无度攫取,这里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树木的不断被采伐,水土流失面积很快增加到了11.98 km2。日渐加剧的水土流失使土地的肥力逐年下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年年广种亲劳的种子,却很难收获富裕的果实和希望,有的年景甚至连温饱也不能保证,2000年时这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716元,有300多人生活在了贫困线下。

二00二年,国家级水保重点项目湫水河项目在此实施,截至目前,共完成总投资14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6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81万元,群众投劳投工11.6万个。实际完成投资分别超过计划数的68%、87.8%和134.1%。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5.2km2。其中,基本农田22.7hm2,水保林185.7hm2,经济林27.3hm2,种草8

6.7hm2,封禁19

7.6hm2,筑成淤地坝4座,谷坊21处,修筑流域道路15公里,共完成土石方工程量39.1万m3。一首“如今安月大变样,漫山遍野披绿装,坝地成方田增多,幸福生活有保障”的歌谣真实反映了项目工程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项目工程给当地带来的变化中,最明显直接的要数生态效益了。经过治理,安月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水土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据调查,新增治理措施年可减少泥沙8.88万吨,土壤侵蚀量由治理前的12.67万吨减少到现在的3.79万吨,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每平方公里13230吨下降到现在的3650吨,减沙率为70 %,各项措施可拦蓄地表径流34.48万立方米,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坡坏和洪水泥沙的危害,水资源的利用率由治理前的8%左右上升到了12%。项目工程的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安沟流域,现在的林草覆盖率已达到了51 %,过去的童山秃岭现在是满日青翠。据当地一位村民讲,现在不仅过去很少见到的山鸡野兔不时在山坡上穿梭,野猪也时常光顾庄稼地。由于宜林宜草面积全部绿化,水保林、经济林成片、成带、成网分布,有效降低了太阳辐射、风速、蒸发量、水热状况和气象因素较前改善明显。在三方面的效益中,群体最乐意的要数经济效益了。由于项目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前增长了近300元。减少贫困人口1840人。特别令人欣喜的是,项目工程建设使当地的

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正在被打破,不少农民开始向种参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迈进,流域承包户乔支平在他承治的山坡上栽植柏树13万多株,三年后即有三分之二的树苗可作为风景绿化苗木出售,即使以每株纯收入15元计也可收入100万元以上。流域承包户韩志海,更是以自己的主要产品为依托注册了“兴县绿色产品开发公司”,把自己的经营和太原的一家大公司联系了起来。

水土保持工程近年来落户兴县的不少。何以湫水河项目工程建设能够一枝独秀,取得令人惊叹的成果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转变思路,不断创新,科技支撑是湫水河项目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者们手中的三个法宝。

二00三年初,湫水河项目二期工程批准在此上马实施。针对过去水保建设中存在的诸如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进度慢、重治理、轻管护和边治理、边破坏等现象及单纯注重水土流失治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缺乏统筹协调、致使治理流域在空间分布上难以集中,形不成规模效益等问题,县里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指导思想上确定了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全新流域治理理念。由水利水保局指派有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实地勘察并完成和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复了《安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既坚持了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则,多种措施并举的技术路线,也体现

了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出发点,因水制宜,通过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节能管护、优化配臵,充分发挥水土生态建设和发展中主导作用的新的治水思路。更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尊重自然规律,更多地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

在调查了解中我们感到,湫水河项目安月流域治理工程比起县里的其它水保工程来具有高质量标准、高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示范效益的特点,这四个方面特点的实现,靠的是管理建设者们在组织、融资、建管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为了保证湫水河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县、乡、村分别都成立了专管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形成了政府导演,部门组织协调,全社会参与的建设机制,水利部门派人长期深入项目工程点,具体指导解决了项目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所有工程都经过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实地勘测设计,有的方案还三易其稿,具体到了地块小斑。在资金筹措方面,县里除把部分退耕还林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向项目区倾斜外,先后吸收有经济实力的十户水保大户参加到了安月流域的建设中来。到目前为止,流域内千亩以上的小流域治理户已超过十家,仅乔支平一人承治的流域面积就有6000多亩,他已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建成骨干坝1座,淤地坝3座,格子坝21座,平出沟坝地340亩,打出水井5眼,筑起100立方米的水位水池1个,修通流域道路3公里,水平沟整地1000亩,品字型鱼鳞坑整地1500亩,共栽植侧柏13.3万株,仁用杏3.7万株,核桃1.3万株。在建管机制方面,县里重点抓了项目法人制、工程建设监理制、资金管理报帐制、产权

确认等制度的落实,把工程建设、施工监理、管护各方的权利义务都以合同方式确定了下来。

科技支撑对项目工程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项目区乡土树种退化,干旱严重造林成活率低等问题,项目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在项目实施区开展了优质良种苗木繁育、雨水节流与节水技术推广,先后建立起了侧柏、仁用杏、柠条、油松等多个育苗基地。其次是为了保证和提高造林成活率,项目工程大力采用了水平沟、鱼鳞坑整地技术和生根粉、蘸浆、树盘覆膜等技术,这些措施,都对合理利用地表径流、抗旱保水,提高苗木成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兴县的湫水河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但兴县在国家级水保重点工程湫水河项目建设中所积累的经验将成为推动兴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期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湫水河重点工程所涉及的项目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