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免疫电泳技术题库3-2-10

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免疫电泳技术题库3-2-10

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免疫电泳技术题库3-2-10

问题:

[单选]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检查可用

A.A.胶乳凝集试验

B.B.间接血凝试验

C.C.抗人球蛋白试验

D.D.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E.E.协同凝集试验

问题:

[单选]间接凝集试验和被动凝集试验

A.A.是同义词

B.B.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试验

C.C.二者均属凝集试验,但有区别

D.D.前者属玻片凝集反应范畴,后者属试管凝集反应范畴

E.E.是近义词

问题:

[单选]对于血清中数种蛋白质抗原成分的分析,常可采用

A.A.单向扩散试验

B.B.双向扩散试验

C.C.免疫电泳法

D.D.对流免疫电泳

E.E.火箭免疫电泳

(森林舞会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f12479014.html,)

问题:

[单选]将抗体吸附于红细胞上检测抗原的试验是

A.A.直接凝集

B.B.间接血凝

C.C.间接凝集

D.D.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E.E.协同凝集

问题:

[单选]Coombs试验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主要区别是

A.A.前者是检测完全抗体的,而后者是检测不完全抗体的

B.B.前者是检测在体内已致敏的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后者是检测游离在血清中不完全抗体的

C.C.前者主要用于检测IgG型抗体,后者主要用于检测IgE型抗体

D.D.前者主要用于检测IgG型抗体,后者主要用于检测IgM型抗体

E.E.两者判断结果的方法不同

问题:

[单选]滴定抗血清效价时,常选用的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模式为

A.A.单孔型

B.B.双孔型

C.C.双排孔型

D.D.三角孔型

E.E.梅花孔型

问题:

[单选]Mancini曲线适用于

A.A.小分子抗原,短时间扩散24h

B.B.小分子抗原,长时间扩散48h

C.C.大分子抗原,短时间扩散24h

D.D.大分子抗原,长时间扩散48h

E.E.不论分子大小

问题:

[单选]Mancini曲线

A.A.适用于小分子抗原、扩散时间大于48h

B.B.适用于小分子抗原,扩散时间小于24h

C.C.适用于大分子抗原,扩散时间小于24h

D.D.抗原浓度与沉淀环直径的平方呈线性关系

E.E.使用半对数坐标纸作用图

--临床免疫学凝集反应

第五章凝集反应 本章考点 1.概述 2.直接凝集反应 3.间接凝集反应 第一节概述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分为两个阶段:①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②出现可见的颗粒凝聚。 凝集反应的特点:凝集试验是一个定性的检测方法,即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阴性或阳性;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抗体作一系列稀释,与抗原结合产生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作为其效价或滴度。由于凝集反应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因而在临床检验中被广泛应用。 第二节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其原理是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直接凝集反应。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则称为凝集素。从方法上来讲,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玻片法凝集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时间便能观察结果,一般用来鉴定菌种或分型;也用于人类AB0血型的测定。 试管凝集反应是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递度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保温静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可以用来协助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原调查研究。例如Widal反应、Well-Felix反应、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 第三节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 根据致敏载体用的是抗原或抗体以及凝集反应的方式,间接凝集反应分为4类:①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②反向间接凝集反应;③间接凝集抑制反应;④协同凝集反应。

免疫学——沉淀反应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指导老师:陈玮__ 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和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实验类型: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钟一鸣 1.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实验原理】 双向扩散是将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到琼脂板相对应的孔中,两者各自向四周扩散,如果抗体和抗原相对应,则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若同时含有若干对抗原抗体系统,因其扩散速度不同,可在琼脂中出现多条沉淀线。观察沉淀线的位置、形状等可对抗原或抗体作出定性分析。本试验常用于检测抗原抗体的纯度,滴定抗体的效价以及用已知抗体(抗原)检测和分析未知抗体(抗原)。临床上用此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甲胎球蛋白AFP ,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诊断指标。双向扩散实验所需时间较长(24h ),灵敏度不高。 【实验现象】 沉淀线 Ag 对照 Ag 对照 Ag 待测 Ag 待测 Ag 对照 Ab Ab

1).六边形排列孔中,六条沉淀线在抗体孔周围衔接成一个完整的圆形 2).三角形排列孔中,出现两条沉淀线,且二者相交顶端相连 【实验结果】 待测样本AFP阳性,与阳性对照含有浓度基本相同的AFP 【讨论】 1).六边形排列孔中出现完整的圆形,说明阳性对照抗原和待测样本抗原浓度基本接近,使得六个孔中各沉淀线离中央孔的距离接近,围成完整的圆形 2).三角形和六边形排列孔的沉淀线均较接近中央孔,说明待测抗原和阳性对照抗原的浓度略大于抗体浓度。 3).制琼脂板时,不能太薄,且因要打六边形孔,尽量保证边上的孔不能太浅 4).沉淀线不明显可能和抗原抗体浓度以及放置时间有关,放置时间过短则沉淀线不明显,过长则会使已经形成的沉淀线解离或散开而出现假阴性 2.免疫电泳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实验原理】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移动的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的电荷有关,蛋白质抗原在PH8.6的缓冲液中带负电荷,故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球蛋白的等电点为PH6-7,故在PH8.6的缓冲液中带负电荷少,且分子较大,移动缓慢,同时因电渗作用,反向阴极移动,于是形成抗原与抗体相对移动的情况,在二者相遇的最适比例处产生白色沉淀。此种在双向免疫扩散的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称为对流免疫电泳。由于抗原、抗体在电场中做定向移动,限制了琼脂双向扩散时抗原、抗体朝各方向自由扩散,因而提高了实验的敏感度,同时缩短试验时间,故可作快速诊断。 【实验现象】 Ag Ab Ab Ag

实验五 凝集反应—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五凝集反应 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文章介绍】 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BioRike博瑞克根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系统整理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 1.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用途。 2.熟悉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实验用品】 1. 材料试剂:伤寒杆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伤寒杆菌H血清、伤寒杆菌H菌液、待测孕妇尿液、HCG阳性孕妇尿液、1:10稀释伤寒杆菌诊断血清、ABO血型标准血清、类风湿免疫诊断试验(用变性IgG致敏的乳胶颗粒)、HCG致敏乳胶试剂、兔抗HCG诊断血清、待测血清、生理盐水。 2.器材:洁净载玻片、巴氏吸管、乳胶皮头、接种环、酒精灯、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小试管、牙签、采血针、75%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试管架;1ml、5ml刻度吸管、37℃恒温箱(或37℃/56℃水浴箱)、显微镜。 【内容和方法】 一、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 1.原理 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是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的颗粒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等)混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此法属定性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如ABO血型鉴定、细菌鉴定和分型等。 2.方法 (1)取载玻片一张(平置实验台上),用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划分为3格,并标明1、2、3。 (2)取巴氏吸管一支,套上乳胶皮头后,吸取1:10 稀释的伤寒杆菌诊断血清1~2 滴于第1、2 格内,另取巴氏吸管一支,吸取生理盐水1~2 滴于第3格内。 (3)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取少许伤寒杆菌菌培养物与第1、3格内的诊断血清、生理盐水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然后用同样方法取少许大肠杆菌培养物与第2格内的的诊断血清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静置数分钟后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与判定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六章沉淀反应

第六章沉淀反应 一、A1 1、免疫比浊实验属于 A、中和反应 B、凝集反应 C、沉淀反应 D、补体结合反应 E、溶血反应 2、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 A、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B、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C、单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 D、双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 E、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免疫扩散技术的统称 3、免疫固定电泳的英文缩写是 A、ECL B、RIE C、RIA D、IFE E、IEP 4、能够定量测定待检标本的免疫学试验是 A、间接凝集试验 B、协同凝集试验 C、单向扩散试验 D、双向扩散试验 E、对流免疫电泳 5、免疫比浊法对抗体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A、特异性强 B、效价高 C、亲和力强 D、使用H型抗体 E、使用R型抗体 6、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则是 A、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 B、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 C、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抗体为最适比例 D、抗体特异性强 E、抗体亲和力强

7、直接影响絮状沉淀实验的因素是 A、抗原分子量 B、抗体分子量 C、抗原抗体比例 D、反应体系的PH E、反应体系的例子强度 8、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主要是下列哪种方法 A、免疫比浊法 B、絮状沉淀试验 C、单向扩散试验 D、双向扩散试验 E、棋盘滴定法 9、下列关于免疫浊度测定错误的是 A、免疫浊度测定本质上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 B、是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与自动化检测系统相结合应用于沉淀反应,可进行液体中微量抗原、抗体及小分子半抗原定量检测 C、当抗原过量时,形成的IC分子小,而且会发生再解离,使浊度反而下降,光散射亦减少,这就是高剂量钩状效应 D、当反应液中抗体过量时,IC的形成随着抗原递增而增加,至抗原、抗体最适比例处达最高峰,这就是经典的海德堡曲线理论 E、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如形成抗体过量则造成测定的准确性降低 10、免疫浊度测定,形成浊度的关键是 A、反应温度 B、PH C、抗原和抗体的比例 D、离子强度 E、抗体的亲和力 11、单向琼脂扩散法是将相应的()。 A、抗体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 B、抗原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 C、补体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 D、抗原抗体复合物均匀地混人琼脂糖凝胶内制板 E、抗原抗体同时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 12、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 A、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B、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C、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双扩散试验 D、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双扩散试验 E、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沉淀试验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沉淀反应.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precipetaiton)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所出现的反。早在1897年Kraus就发现,细菌培养液与相应抗血清混合时可发生 沉淀反应(precipetaiton)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所出现的反。早在1897年Kraus就发现,细菌培养液与相应抗血清混合时可发生沉淀反应。1905年Bechhold把抗体放在明胶中,将抗原加于其中,发现沉淀反应可在凝胶中进行。Oudin(1946)报告了试管免疫扩散技术,Mancini(1965)提出单向免疫扩散技术,使定性免疫试验向定量化发展。另一方面,免疫浊度法的出现,使沉淀反应达到快速、微量、自动化的新阶段。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第二阶段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参见第九章)。经典的沉淀反应在第二阶段观察或测量沉淀线或沉淀环等来判定结果,称为终点法;而快速免疫浊度法则在第一阶段测定免疫复合物形成的速率,称为速率法。现代免疫技术(如各种标记免疫技术)多是在沉淀反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沉淀反应是免疫学方法的核心技术。第一节液体内沉淀试验一、絮状沉淀试 验絮状沉淀试验为历史较久,又较有用的方法。该法要点是:将抗原与抗体溶液混合在一起,在电解质存在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絮状沉淀物。这种沉淀试验受到抗原和抗体比例的直接影响,因而产生了两种最适比例的基本测定方法。(一)抗原稀释法抗原稀释法(Dean-Webb法)是将可溶性抗原作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的抗血清等量混合,置室温或37℃反应后,产生的沉淀物随抗原的变化而不同。表12-1系以牛血清白蛋白为例的实验结果。表12-1Dean-Webb定量沉淀试验 管号抗原抗体总沉淀量反应过剩物抗原沉淀量抗体沉淀量沉淀中Ab/Ag 1 0.003 0.68 0.093 Ab 0.003 0.090 30.0 2 0.005 0.68 0.145 Ab 0.005 0.140 28.0 3 0.011 0.68 0.249 Ab 0.011 0.238 21.7 4 0.021 0.68 0.422 Ab 0.021 0.401 19.1 5 0.032 0.68 0.571 Ab 0.032 0.539 16.8 6 0.043 0.68 0.734 - 0.043 0.691 16.1 7 0.064 0.68 0.720 Ab --- 8 0.085 0.68 0.601 Ag --- 9 0.171 0.68 0.464 Ag --- 10 0.341 0.68 0.368 Ag ---单位:mmol/L 从表12-1可以看出,1~5管为抗体过剩管,7~10管为抗原过剩管,唯第6管沉淀物最多,两者之比为16:1,即最适比。(二)抗体稀释法(Ramon)法本法采用恒定的抗原量与不同程度稀释的抗体反应,计算结果同上法,得出的是抗体结合价和最适比。现今,为了取得抗原与抗体的最佳比例,已将以上两法相结合,即抗原和抗体同时稀释,称为棋盘格法(亦称方阵法),找出最佳配比。举例见表12-2。表12-2方阵最适比测定 抗体稀释度抗原稀释度 1/10 1/20 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 对照 1/5 ++++++++++++± --

免疫学实验-凝集试验

实验一凝集试验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抗原颗粒可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或凝集试验。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细菌或其它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负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现均匀的分散状态。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可以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静电排斥力,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参与下,由于离子的作用,中和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面的大部分电荷,使之失去了彼此间的静电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大的絮片或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根据是否出现凝集反应及其程度,对待测抗原或待测抗体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直接凝集反应。 [目的要求] 1. 掌握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凝集试验的结果判定及判定标准。 3. 熟悉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所需材料和试剂。 [材料与试剂] 1. 玻板,载玻片,试管(1cm x 8cm),试管架,刻度吸管,滴管,微量可调加样器,滴头(tip头),牙签或火柴棒,记号笔。 2. 灭菌的生理盐水,灭菌的0.5%石炭酸生理盐水。 3. 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布氏杆菌病阴性血清,被检血清(牛、羊或猪)。 4. 鸡白痢平板凝集抗原,鸡白痢阳性血清,鸡白痢阴性血清,被检鸡血清。[实验内容及操作方法] (一)试管凝集试验 以牛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为例。 1. 试管准备:每份血清用试管4支,另取3支试管作为对照,作好标记,置试

免疫试验一

实验一凝集反应 一、概述 凝集反应是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细胞抗原或包被有抗原的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适宜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块的反应。 凝集反应分为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同凝集反应等不同类型。 凝集试验利用各种凝集反应来检测抗原或抗体,是抗原抗体检测方法中的一个大类, 二、常用术语 1、致敏载体:在间接凝集反应中预先包被可溶性抗原和抗体的载体称为致敏载体。 2、效价:通常以反应强度“++”的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试验效价,可反映待检抗体(或抗原)的含量,也称为滴度。 三、ABO血型鉴定试验(直接凝集反应) 1. 原理:直接凝集反应是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适宜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块的反应。ABO血型鉴定试验利用直接凝集反应检测红细胞表面的A、B 抗原,进而判断血型。ABO血型鉴定试验中,红细胞是颗粒性抗原,抗A、抗B是其相应抗体。若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和抗A抗体会形成肉眼可见凝集块;若有B抗原,和抗B 抗体会形成肉眼可见凝集块。将受检血液分别与抗A或抗B混匀,根据是否出现凝集块判断红细胞表面是否有A抗原或B抗原,进而推断血型,若有A抗原无B抗原是A型血,若有B抗原无A抗原是B型血,若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是AB型血,若无A或B抗原是O 型血。 2. 方法:消毒取耳垂或指尖血制备红细胞悬液→于白瓷板的两个孔内各加1滴抗A或1滴抗B→各加1滴红细胞悬液于抗A或抗B,混匀→5~10分钟后观察红细胞是否出现凝集→根据凝集情况判断血型。 3. 结果判断: 四、血清类风湿因子测定(间接凝集反应) 1. 原理:将可溶性抗原(蛋白质或多糖等)预先吸附于载体(细胞、细菌、乳胶颗粒等),相当于细胞或细菌性颗粒性抗原,再与相应抗体结合,适宜条件下出现凝集块,称为间接凝集反应,此反应为正向间接凝集反应。血清类风湿因子测定试验利用(正向)间接凝集反应检测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可出现含量较高的类风湿因子,检测类风湿因子水平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类风湿因子是抗变性IgG的抗体,人类自身变性IgG是其相对应抗原。预先将人IgG吸附于红细胞表面而成为致敏红细胞(致敏载体),用来检测类风湿因子,若患者血清中有类风湿因子,将和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 2. 方法:。 V型微量反应板1至8孔倍比稀释法加入病人血清(病人血清预先1:10稀释);同时设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总结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 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三大免疫结合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凝集反应 P47 明胶凝集试验 自身细胞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RBC膜上的不完全抗原) 间接coombs试验(血清中的游离抗原) 液体内沉淀试验絮状沉淀试验抗原稀释法 抗体稀释法 方针滴定法 免疫浊度测定 沉淀反应凝胶内沉淀试验单向扩散试验 双向扩散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 CIEP 火箭免疫电泳RIE 免疫电泳IEP 免疫固定电泳 交叉免疫电泳 三大标记技术 一、放射免疫:放射免疫:

免疫放射: 二、荧光免疫技术P81 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光 免固相抗体竞争法 疫 分固相抗原竞争法 析 类 型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测定 荧光酶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原夹心法 固相抗原竞争法 三、酶免疫技术 P95 酶免疫技术分类均相酶免疫测定 EMIT 克隆酶测定分析 异相酶免疫测定异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Ab 双抗体夹心法 双位点一步法 竞争法 Ag 间接法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捕获法 其他标记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LIA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P109 类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 固相膜免疫测定试验IFA

免疫层析试验 ICA 膜免疫测定的种类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DOT-ELISE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 免疫印迹法 IBT/EITB 放射免疫浊度试验 RIPA 免疫细胞 1、分离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PBMC P161 淋巴细胞分离贴壁粘附法 吸附柱滤过法 磁铁吸引法 Percoll分离液法 T细胞和B 细胞的分离 E花环沉降法 尼龙毛柱分离法 T细胞亚群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 磁性微球分离法 荧光激法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2、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 P174 免疫细胞化学法 免疫荧光法 FCM 3、功能检测 T 细胞增殖试验方法形态学 P178 3H-TdR掺入法 淋巴细胞 T细胞 MTT比色法 CFSE(活细胞染料) T细胞分泌功能检测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试验 体内试验 B细胞:B细胞增殖试验、溶血空斑实验、ELISPOT、体内试验 NK细胞:.......... 吞噬细胞...............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六章 沉淀反应讲义

第六章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时出现的沉淀现象。 第一节沉淀反应的特点 沉淀反应中的抗原多为蛋白质、多糖、血清、毒素等可溶性物质。 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的复合物,肉眼不可见; 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淀线、沉淀环。 第二节液体内沉淀试验 一、絮状沉淀试验 抗原抗体溶液在电解质的存在下结合,形成絮状沉淀物,这种絮状沉淀受抗原和抗体比例的直接影响,因此常用来作为测定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比例的方法,常见类型有: (一)抗原稀释法抗原进行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抗血清反应。 (二)抗体稀释法抗体进行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抗原反应。 (三)方阵滴定法方阵滴定法即棋盘滴定法。 二、免疫浊度测定 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其特点是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与自动化检测系统相结合应用于沉淀反应,可进行液体中微量抗原、抗体及小分子半抗原定量检测。 (一)免疫比浊测定的影响因素 1.抗原抗体的比例是浊度形成的关键因素。 当抗原过量时,形成的IC分子小,而且会发生再解离,使浊度反而下降,光散射亦减少,这就是高剂量钩状效应。当抗体过量时,IC的形成随着抗原递增而增加,至抗原、抗体最适比例处达最高峰,这就是经典的海德堡曲线理论。 在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适当过量,如形成抗原过量则造成测定的准确性降低。 2.抗体的质量对免疫比浊测定法的抗体要求 (1)特异性强 (2)效价高 (3)亲和力强:则抗体的活性高,不仅可以加快抗原抗体反应的速度,而且形成的IC较牢固,不易发生解离。在速率比浊法中尤为重要。 (4)R型和H型抗体:根据抗血清来源的动物种类不同,分为R型抗体和H型抗体。 R型抗体是指以家兔为代表的小型动物被注射抗原免疫后制备的抗血清。这类抗血清的特点是亲和力较强,抗原抗体结合后不易发生解离。 H型抗体是指以马为代表的大型动物注射抗原后制备的抗血清,这类抗血清的亲和力弱,抗原抗体结合后极易解离。 3.抗原抗体反应的溶液 反应液最适pH为6.5~8.5,否则不易形成IC,甚至可引起IC解离。 在一定范围内,离子强度大,IC形成越快;离子的种类也可影响IC的形成。一般常使用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免疫比浊法的反应液。 4.增浊剂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 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第1章概论 1.免疫学: 2.免疫分子: 3.补体: 4.临床免疫学: 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 5.抗原抗体反应: 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 7.可逆性 8.比例性 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 10.最适比(optimalratio) 11.带现象(zonephenomenon) 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2.免疫原(immunogen) 13.半抗原 14.免疫佐剂 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 第5章凝集反应 16.凝集反应

17.直接凝集反应 18.间接凝集反应 19.明胶凝集试验 第6章沉淀反应 20.沉淀反应 21.絮状沉淀试验 22.免疫浊度测定 23.凝胶内沉淀试验 24.单项扩散试验 25.双向扩散试验 26.免疫电泳技术 27.对流免疫电泳 28.火箭免疫电泳 29.免疫电泳 30.免疫固定电泳 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31.补体 32.免疫溶血法 33.补体结合试验

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感染 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5.超敏反应 36.Ⅰ型超敏反应 37.Ⅱ型超敏反应 38.Ⅲ型超敏反应 39.Ⅳ型超敏反应 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0.自身耐受 41.自身免疫 42.自身免疫病 43.自身抗体 44.抗核抗体 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5.免疫增殖性疾病 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47.本周蛋白

48.血清区带电泳 49.免疫电泳 50.免疫固定电泳 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 51.免疫缺陷病 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53.肿瘤免疫学 54.肿瘤抗原 55.肿瘤标志物 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56.移植 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8.移植排斥反应 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60.血清学分型法 二、填空题。

免疫学——凝集试验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老师:陈玮__ _____成绩: 实验名称:凝集反应和吞噬作用______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钟一鸣____ 1.直接凝集反应——ABO血型鉴定 【实验原理】 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常用的包括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实验,一般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性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凝集颗粒的为阳性。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得到的菌种的诊断或分型,也可用于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有A、B抗原而分为A(含A抗原)、B(含B抗原)、AB(含A、B抗原)、O(均不含A、B抗原)型。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抗B抗体试剂和抗A抗体试剂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上有无A、B抗原。 表1 ABO血型鉴定表 血型抗A分型试剂抗B分型试剂 A+- B- + AB++ O- - 【实验现象】 1).在抗A抗体中,可见红细胞均匀分散,虽有时会见红细胞在圆孔中间沉积,但再加以摇晃便可发现红细胞分散。整体液体较为浑浊 2).在抗B抗体中,可见红细胞在圆孔中央凝集成块,加以摇晃也不分散,周围液体较为澄清。 【实验结论】 该受试者血液红细胞含B抗原,为B型血 【实验讨论】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实验时应当注意抗体和抗原的比例。即滴加的血液含量以及抗体含量应适当,而不要一个特别多一个特别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2)当看到有红细胞类似在圆孔中间凝集时,可多加晃动,看其是否会分散——有可能是因为圆圈状离心晃动使红细胞向中间沉积,而不是因凝集产生的现象。若分散则为干扰现象,并不是凝集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血清类风湿因子测定 【实验原理】 以红细胞为载体,将人丙种球蛋白(可溶性抗原)吸附在载体表面而成为致敏红细胞,然后用此致敏红细胞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抗变性IgG抗体),当患者血清中含有类风湿因子时红细胞发生凝集。此方法常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辅助诊断疾病。 【实验现象】 理论上第九孔阴性对照中,孔中的红细胞应紧密集中与孔中央,成为一暗红点,孔周围整齐光滑。第十孔阳性对照红细胞均凝集并均匀地铺于孔的四周,孔中央无红细胞沉积的暗红点。第1-8孔,若有类风湿因子,则应随着稀释度增加,红细胞由完全凝集于孔四周看不到中央红点,逐渐转变为可看见中央有疏松的红点,若最终稀释过多可致如阴性对照的结果。 本次实验,所有孔中,包括阴性对照,红细胞均凝集并均匀地铺于孔的四周,孔中央无红细胞沉积的暗红点。 【实验结论】 十个孔均为“++++”,无法判断凝集效价以及结果是否阳性 【实验讨论】 1).本次实验阴性对照仍出现完全凝集并均匀铺于孔四周的现象。经分析可能是由于稀释液遭到污染,使得所有孔中红细胞均发生完全凝集。 2).实验时从恒温槽中取出96孔板时要注意轻拿,防止铺于孔四周已经凝集的红细胞因震动向孔心滑动,出现类似阴性的现象。 3).加致敏红细胞悬液时应从第9孔阴性对照开始一次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 3.协同凝集实验 【实验原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含有一种蛋白质,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SPA具有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 1. 琼脂双向扩散的原理是基于: A. 抗原抗体各自在琼脂中扩散 B. 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合适条件下形成沉淀 C. 抗原抗体形成复合物 D. 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E. 以上都对 2.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A、电解质 B、温度 C、湿度 D、酸碱度 E、以上都不是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英文缩写是: A、ELISA B、ELISPOT C、IMB D、FACS E、以上都不是 4. 下列哪项技术属于沉淀反应: A、直接凝集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 C、免疫荧光 D、双向免疫扩散 E、以上都不是 5. 有关免疫组化技术下述不正确的是: A、需应用特异性抗体 B、可对相应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检测 C、常用的技术有免疫电镜技术、酶免疫组化和免疫金组化等 D、不能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 E、不能检测可溶性抗原 6.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检测抗体: A.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B.沉淀反应C.ELISA D.凝集反应E.ELISPOT 7. 不能用于检测B 细胞的是: A.ELISPOT B.单向琼脂扩散法C.溶血空斑试验 D.速率比浊法E.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检测 8. 分离纯化T 淋巴细胞的常用方法是: A.密度梯度离心B.亲和层析C.电泳分离D.流式细胞术E.沉降法 9. 检测可溶性抗原可采用: A.ELISA B.直接凝集反应C.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 D.免疫组化技术E.溶血空斑试验 10. 测定CTL 功能可采用: A. 凝集反应 B. 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 C. 沉淀反应 D. 免疫酶技术 E. 荧光抗体技术 11. 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不包括: A、凝集反应 B、溶血空斑试验 C、蛋白芯片技术 D、沉淀反应 E、免疫组化 12. 常用的ELISA 方法不包括: A、FACS B、间接ELISA C、双抗体夹心ELISA D、BAS-ELISA E、直接ELISA 13. ELISA 中通常使用的酶是: A. 酸性磷酸酶 B.乳酸脱氢酶 C. 过氧化物酶 D.辣根过氧化酶 E. 核酸末端转移酶 14. ELISPOT 的方法是用于: A.抗体的检测 B.单细胞水平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 C.整体水平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 D. DNA 检测 E. 微量抗原的检测 15. 鉴定T 细胞亚群的方法是: A. ELISA B. ELISPOT C. 间接凝集试验 D. 免疫荧光法 E. 沉淀反应 16. 有关免疫印迹技术错误的是: A、抗原需先进行SDS-PAGE 分离 B、需应用特异性抗体 C、又称Western blotting

医学免疫学:第五章(2) 凝集反应

第五章(2)凝集反应 Chapter 15 Agglutination Test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临床应用;熟悉:凝集反应的技术要点、实验影响因素、方法评价、间接凝集常用的载体;了解:凝集反应各阶段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 1。凝集反应的特点与类型。 2。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3。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4.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5.抗球蛋白试验。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 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 2.玻片凝集实验 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 C.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D.为半定量实验 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片凝集试验 A。菌种鉴定 B。血清学分型 C。人类ABO血型鉴定 D.定量检测前筛选试验 E。血清抗体效价测定 4.试管凝集试验的效价判断标准是依据出现肉眼可见的如下凝集现象 A.“+”B.“+或++”C.“++”D.“+++”E.“++++” 5.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 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 6.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 A.新鲜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醛化红细胞D.聚苯乙烯颗粒E.金黄色葡萄球菌7.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红细胞是 A.标准新鲜红细胞B.标准洗涤红细胞C.标准醛化红细胞 D.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E.受检者致敏红细胞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实验中,促进凝集现象的措施有 A.低温离心 B.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 C.加入右旋糖酐或葡聚糖 D.用胰酶处理 E.加入抗原 2。利用试管凝集试验可辅助临床诊断的疾病 A.痢疾 B.伤寒和副伤寒 C.恙虫病 D.布鲁菌病 E.霍乱弧菌 3. 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 A.人O型红细胞 B.聚苯乙烯胶乳 C.皂土 D.明胶颗粒 E.活性炭 4.符合正向间接凝集试验的是 A.抗原致敏载体 B.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 C.出现凝集为阴性 D.敏感性很高 E.特异性不强 5.符合反向间接凝集试验的是 A.抗体致敏载体 B.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C.出现凝集为阴性 D.敏感性很高 E.特异性强 6.符合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的是 A.检测标本中的抗原B.抗原致敏载体C.抗体为诊断试剂 D.出现凝集为阳性E.不出现凝集为阳性

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学·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一:玻片凝集实验 1.实验原理: 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通常是%NaCl)存在的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的方法有两种:①直接法;②间接法。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细菌或细胞)与相应抗体在体外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如玻片凝集反应和试管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预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如RF因子检测 玻片凝集试验是使用已知抗体与未知颗粒性抗原在玻片上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此类反应较简单迅速,常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 本次实验使用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进行人类ABO血型的鉴定。ABO血型系统是按照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来命名的。人类ABO血型抗原有两种:A 抗原和B抗原。A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B抗体;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B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A抗体;A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抗原和B抗原,血液中不具有抗A、B抗体;O型血红细胞表面不具有A、B抗体,但血液中含有抗A、B抗体。若用已知的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与受试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即可引起红细胞凝集,根据凝集反应结果便可判断出受试者的血型。 2.实验方法: (1)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马克笔分为两格并注明A、B分区。 (2)倒置标准抗血清试剂瓶,悬空轻挤出抗A血清一滴,滴在A区内;同法在B区内滴加抗B血清一滴。 (3)使用消毒液对左手无名指进行消毒,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使用无菌三棱采血针快速刺破手指。 (4)用木棒的两端取血,分别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均匀。 (5)用无菌棉棒压迫手指止血。 (6)静置玻片数分钟后,观察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 3.实验结果: 4.结果分析: 实验二:试管凝集实验 1.实验原理: 试管凝集反应是在试管内将待检血清对倍稀释后,加入等量的已知颗粒性抗原与待检血清混合,然后观察试管内有无凝集快出现。如出现凝集块者为阳性反应。混合后仍均匀浑浊,无凝集块出现者为阴性反应。根据血清凝集效价判定待检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含量。即在试管内用已知颗粒性抗原检测未知抗体的相对含量的半定量试验。本次实验是以定量的伤寒杆菌为抗原,根据是否发生凝集反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五章 凝集反应讲义

第五章凝集反应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第一节凝集反应的特点 凝集试验是一个定性的检测方法,即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阴性或阳性; 也可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抗体作一系列稀释,与抗原结合产生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作为其效价或滴度。 凝集反应分为两个阶段:①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②出现可见的颗粒凝聚。 第二节直接凝集反应 一、原理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则称为凝集素。 二、方法 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一)玻片凝集试验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时间便能观察结果。 一般用来鉴定菌种或分型;也用于人类ABO血型的测定。 (二)试管凝集试验是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梯度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保温静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 可以用来协助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原调查研究。例如肥达试验、外斐试验、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 第三节间接凝集反应 一、原理 间接凝集反应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 二、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 (一)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用以检测标本中待测抗体的凝集反应,称为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二)反向间接凝集反应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用以检测标本中待测抗原的凝集反应,称为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三)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先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混合,然后再加入抗原(或抗体)致敏的载体颗粒,则能抑制原先的凝集现象,称为正向(或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可用于检测抗体、自身抗体、变态反应性抗体,也可测定抗原。 (四)协同凝集反应协同凝集反应与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相类似,但所用载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SPA具有与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因此当这种葡萄球菌与IgG抗体连接时,就成为抗体致敏的颗粒载体。如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出现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协同凝集反应也适用于细菌的直接检测。

免疫学——凝集试验

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老师:陈玮__ 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凝集反应和吞噬作用______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钟一鸣____ 1.直接凝集反应——ABO血型鉴定 【实验原理】 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常用的包括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实验,一般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性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凝集颗粒的为阳性。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得到的菌种的诊断或分型,也可用于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有A、B抗原而分为A(含A抗原)、B(含B抗原)、AB(含A、B抗原)、O(均不含A、B抗原)型。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抗B抗体试剂和抗A抗体试剂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上有无A、B抗原。 表1 ABO血型鉴定表 血型抗A分型试剂抗B分型试剂 A+- B- + AB++ O- - 【实验现象】

1).在抗A抗体中,可见红细胞均匀分散,虽有时会见红细胞在圆孔中间沉积,但再加以摇晃便可发现红细胞分散。整体液体较为浑浊 2).在抗B抗体中,可见红细胞在圆孔中央凝集成块,加以摇晃也不分散,周围液体较为澄清。 【实验结论】 该受试者血液红细胞含B抗原,为B型血 【实验讨论】 1)实验时应当注意抗体和抗原的比例。即滴加的血液含量以及抗体含量应适当,而不要一个特别多一个特别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2)当看到有红细胞类似在圆孔中间凝集时,可多加晃动,看其是否会分散——有可能是因为圆圈状离心晃动使红细胞向中间沉积,而不是因凝集产生的现象。若分散则为干扰现象,并不是凝集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血清类风湿因子测定 【实验原理】 以红细胞为载体,将人丙种球蛋白(可溶性抗原)吸附在载体表面而成为致敏红细胞,然后用此致敏红细胞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抗变性IgG抗体),当患者血清中含有类风湿因子时红细胞发生凝集。此方法常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辅助诊断疾病。 【实验现象】 理论上第九孔阴性对照中,孔中的红细胞应紧密集中与孔中央,成为一暗红点,孔周围整齐光滑。第十孔阳性对照红细胞均凝集并均匀地铺于孔的四周,孔中央无红细胞沉积的暗红点。第1-8孔,若有类风湿因子,则应随着稀释度增加,红细胞由完全凝集于孔四周看不到中央红点,逐渐转变为可看见中央有疏松的红点,若最终稀释过多可致如阴性对照的结果。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五章 凝集反应练习

第五章凝集反应 一、A1 1、广泛用于HIV-1抗体和抗精子抗体检测的试验方法是 A、明胶凝集试验 B、胶乳凝集试验 C、间接血凝试验 D、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E、外斐试验 2、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直接凝集反应 D、协同凝集法 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3、直接凝集反应是 A、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现象 B、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C、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现象 D、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E、以上均不对 4、IgG抗体难以直接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原因是IgG A、抗体亲和力不够 B、分子量太小 C、不能同时连接两个红细胞 D、抗体分子数量太少 E、特异性不强 5、临床中进行外斐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玻片凝集法 D、试管凝集法 E、血凝抑制试验 6、临床中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A、间接凝集反应 B、玻片凝集法 C、试管凝集法 D、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E、协同凝集反应

7、间接血凝可检测的是 A、直接抗ABO系统抗原 B、不完全红细胞凝集素 C、直接致敏红细胞上的抗原 D、直接抗Rh抗原 E、白细胞表面抗原 8、SPA协同凝集试验中的抗体类别是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9、临床中AB0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玻片凝集法 D、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E、试管凝集法 10、血清学试验用于急性传染病诊断最可靠的发现是 A、高抗体滴度 B、抗体滴度逐渐下降 C、抗体滴度逐渐增高 D、阳性补体结合试验 E、没有相应抗体 11、参与凝集反应的抗体俗称 A、凝集原 B、沉淀素 C、血细胞凝集素 D、凝集素 E、凝集抗体 12、Coombs试验是 A、用于检测红细胞上结合的抗原 B、用于检测白细胞上结合的抗原 C、使用抗球蛋白作为第二抗体测血清中的游离抗原 D、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的抗体作用 E、使用特异性抗体作为诊断试剂 13、在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完全抗体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B、直接Coombs试验常用于新生儿溶血症等的检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