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

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学过程

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二、速度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在物理

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

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

学生自学、思考。

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

间越短,速度越快。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路程与时间

之比,可用公式表示。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或m·s-1)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读作“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作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思考: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1m/s,另一

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1km/h,它们哪一个运动得快?

点拨:

思路1:根据速度单位的物理意义来比较。1m/s的含义是物体1s内运动的路程为1 m,照这样运动,1小时(1h=3600s)运动的路程为3600×1m=3600 m=3.6 km。即

1m/s=3.6km/h

反过来,1km/h=m/s

思路2: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把分子分母的单位先统一。

1km/h=

阅读课本“小资料”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说明哪个物体运动得最快,哪个物体运动得最慢。人步行和骑自行车时的运动速度分别是多少?

例1.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速度是10m/s,18km/h,450cm/s,1200cm/min,则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v丁>v丙>v乙>v甲

B.v甲>v乙>v丙>v丁

C.v甲>v乙>v丁>v丙

D.v乙>v甲>v丙>v丁

分析: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先统一单位。可把单位都换算成m/s。

v乙=18km/h=18×m/s=5m/s

v丙=450cm/s=450×=4.5m/s 学生思考、讨论。

答:蜗牛爬行最慢,光速最快。

人步行的速度约1

的速度约

v丁=1200cm/min=1200×=0.2

m/s

所以:v甲>v乙>v丙>v丁

答案:B

三、匀速直线运动

先让学生观察列车在平直路面上前进和

过山车运动的图片,再让学生阅读课本的

相关内容,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

(2)什么叫作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

运动有何特点?

(3)什么叫作变速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有何特点?怎样反映做变速直线运动物

体的运动快慢?

归纳总结:

学生阅读、思考。(1)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

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

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

和变速直线运动。

(2)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

匀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速度应该是一

个定值,即速度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

短无关。所以这时不能将v=s/t理解为v

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3)物体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可以用平均速

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

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可以用

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

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

速度。

四、有关速度的计算

让学生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得到

或,指出利用这些公式可以

在已知速度、路程或时间当中的两个量的

情况下,求出第三个物理量。

例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

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

会纪录,成绩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

少?

结合例题,强调解题时,要养成先分析题

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了解在利用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体会其在初中基础上的深化,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2.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 5.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极限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比值法定义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自主学习】 一、坐标及坐标变化量 1.一辆汽车在沿平直的公路运动,设想我们以公路为x轴建立直线坐标系,时刻t1汽车处于x1点,坐标=10m,一段时间后,时刻t2到达x2点,坐标是 是x x2=30m,如图所示。x2-x1就是这辆车位置坐标的变 化量,可以用符号“Δx”表示。 Δx=x2-x1=30m-10m=20m 2.我们在本章只讨论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移l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即 l=Δx=x2-x1,Δx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同样,可以用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Δt=t2-t1 二、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用的比值称为物体的速度,通常用字母表示,如果在时间 Δt内物体的位移是Δx,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2.速度是表示物理量,也就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也表示单位时间物体发生 的。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其单位时间物体发生的位移越大。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厘米每秒(cm/s),1km/h= m/s,1km/h 1m/s(填大于、等于或少于)。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阅读课本16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思考: (1)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 (2)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回答: (3)你能根据上面你学习的知识得出平均速度的定义吗?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

八年级物理-2.3《快与慢》教案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能会测量、计算简单速度问题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 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 、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问:同学们乌龟与兔子谁跑得快? 那为什么在龟兔赛跑中乌龟却获得了胜利? 看来比较快慢的方法是有不同的,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快慢的比较 播放录象,比较奥运会赛场上刘翔与其他运动员的快慢?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 2.相同路程比时间 举例: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多媒体图片) 提出问题:如果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均不同,如何比较快慢? 启发导出“速度”的概念。 师生讨论并板书: 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单位:米/秒 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引导学生: 观察汽车仪表盘加强速度单位的印象。 讨论速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值,比较两者的大小。 【针对练习一】 1.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m/s= Km/h 72 Km/h= m/s 2.龟兔赛跑,起初兔子跑的快,这是用来比较快慢的,后来龟、 均到达终点,但是乌龟获得胜利,这是用来比较快慢的。 3.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读作,它表示。 4.敏捷的雨燕每秒能飞48m,凶猛的鹰在捕捉猎物时,每分钟飞行距离可以达到 2700m,比一比,他俩谁是冠军? 二、测量速度的大小及计算 学生估测自己步行的速度,感受大小。 质疑:学生的估测是否准确?如何测出自己步行时的速度?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选取实验器材。 学生自主实验,请3位同学依次从教室的一端步行到另一端,第4位同学利用秒 分别测出步行的时间,第5位同学利用皮卷尺测出步行的路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全体同学处理实验数据。 教师只作适当指导,并点评刚才的学生实验。 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学生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并与自己的步行速度相比较,增加感性认识。 利用学生测量的路程和时间,说明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3.第三节 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小车、刻度尺、停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问题: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 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板书。

2.速度的概念。 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师板书。 3.速度的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s 生:v= t 教师板书。 4、速度的单位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教师板书。 师: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速度单位“m/s”与“km/h”之间换算关系如何? 师边讲解边板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同步练习(含答案)

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客车速度是80km/h,这句话的意义是() A.客车每小时运动的速度是80km B.客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80km/h C.客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80km D.客车通过的路程是80km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时间t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 3.我国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的速度比一般动车组列车行驶的速度(约为200km/h)快得多,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标准时速为350km/h,则复兴号列车行驶的速度接近于() A.50 m/s B.100m/s C.300m/s D.600m/s 4.某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2米/秒,他从家步行到校门口所需的时间约10分钟,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A.12米 B.72米 C.720米 D.1200米 5.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6.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A.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B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C.以B为参照物A向东运动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7.甲、乙两车从相距20米的A、B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甲=v乙,t可能为1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教案: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探究感受直线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粗略探究感受直线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一定的科学探究意识,形成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概念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规范化的物理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用具】 接力棒计算机、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2张图片,回顾上节课运动快慢的知识,让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动是有快慢之分。 接着,继续展示2张田径运动的照片,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运动的快慢? 老师组织活动参与“接力棒”比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PPT,让学生回答:下列运动员,哪个跑得更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当路程与时间都不一样时,怎么比较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讲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公式:v=s/t 单位:m/s 、km/h 给出例题:人骑车的速度约为5m/s,武汉昨夜风速约为5km/h,计算哪一个比较快? 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掌握m/s与km/h的换算关系:1m/s=3.6km/h。 列出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给出一道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掌握。 2.匀速直线运动 展示游乐场的图片,讲解按照运动路线,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针对直线运动中的小车,对其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的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特点:沿直线运动、速度不变 讲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展示行驶列车图片,让学生了解平稳运行的列车近似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疑】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的快,有的运动 的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呢? 【板书】§1-2运动的快慢

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跑的快?你们小组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一、案例的亮点 1、利用视频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入手,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引出物理学中速度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3.教学过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速度的仪表:速度表以及“一些物体的速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有用的。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1.整个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还是少 2.对平均速度的处理有些仓促 平均速度的计算本身就是一种近似、平均的思想,所以应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但由于时间有限导致对本部分知识的处理显得仓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附件1 教学内容流程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优秀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案

羚羊最慢。 展示课本上面的图片,有汽车、自行车、行人在 大桥上行进,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怎样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说出自己的方法 思考解决问题的 方法,引入课题。 2. 科学探索探索一、给动物排名次 动物王国进行赛跑,请根据图表,将动物按照动 物的快慢排名次,并记录下来。 猎豹是陆地上跑的最快的动物。 动物奔跑100米需要的时间和名次记录表: 猎豹用时最短,是第一名。大象用时最长,是最后一名。 按奔跑的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名:猎豹、羚羊、斑马、兔子、黑熊、大象。 结论: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根据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所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越慢。 科学资料 现在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由牙买加著名短跑 健将博尔特创造的,他于2009年8月17日在德国柏林创造的记录是9秒58。 在全世界几千种哺乳动物中,运动最快的时速可达100多千米,而运动最慢的是分布在美洲热带森林中的一种三趾树懒。它每小时只能走100米左右,比乌龟爬得还要慢。 探索二、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根据图表,填写 时间和名次记录 表。 学生表达自己的 想法及方法。 以动物王国进行 赛跑的形式呈 现,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学生 能从原有的体育 学习活动中迁移 评判方法,按所 用时间从短到长 排列出名次。 知道人类在百米 赛跑中的最快速 度。 知道树懒是哺乳 动物中时速最慢 的动物。 拓宽知识面。

实验材料: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红、黄两个颜 色的小球。 实验步骤: (1)准备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一端垫起,形成 斜坡。红球的轨道坡度要高于黄球的轨道坡度。 (2)将两个小球在轨道较高的一端同时释放。 (3)观察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 (4)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分 析哪些因素可作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依据,最 后确定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轨道长度相同,同时释放,先到达终 点的说明运动的快。 实验结论:在相同的距离内,红球用时短,所以 红球运动的快。 探索三、在同一条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 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直线轨道、黄色小球、红色小球、秒 表、记录单。 操作步骤: (1)将轨道的一端垫高,使轨道成为一个斜面, 上端是起点,下端是终点。 (2)几个同学分工合作,用秒表测量不同小球 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时间,并记录下来,至少测 准备实验材料, 并按照实验步骤 完成实验内容, 观察两个小球的 快慢,并记录所 用的时间。 对实验现象进行 分析,得出结论, 与教师总结对比 是否一致。 学生表达自己的 想法及方法。 准备实验材料, 并按照实验步骤 完成实验内容, 动手实验,亲自 体会两个小球在 轨道上的运动。 尝试对实验现象 和记录数据进行 总结,锻炼学生 的思考、总结能 力。 动手实验,亲自 体会两个小球在 轨道上的运动。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案(新审定教材)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教材简析】 第5课和第6课,都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5课是在运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时间,本课是在运动相同时间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距离。 本课探索板块的设计思路与第5课相同,即: 聚焦板块,复习回顾“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再通过图片,聚焦问题:不同物体在相同运动时间内,该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 探索板块,通过探索相同运动时间里不同交通工具通过的具体距离,比较快慢。再通过探索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运动的快慢(即运动时间相同,距离不同)。最后,探索不同地点,不同时出发,比较运动的快慢(同样是运动时间相同,距离不同)。三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长,运动得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深入的:激活经验——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软尺测距离——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秒表计时、软尺测距离。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拓展板块,通过玩“追及跑”游戏,应用本课的研究结果。“比较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旨在让学生知道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 【学情分析】 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面对限定相同距离或者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情境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本单元第5课和第6课,都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5课是在运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时间,本课是在运动相同时间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距离。学生在第5课中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秒表、如何分工合作等,对于本课重点活动的开展有一定帮助。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速度是矢量。 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理概念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值法定义物理量,以及粗略和精确描述物理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下面几个速度中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第三秒内的速度是5m/s 2.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是各个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是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D.某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是这段位移跟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B.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的速度 C.在变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中,某点切线的斜率就是通过该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D.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4.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即时速度是6m/s,16s末到终点时的即时速 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后一半时间的 平均速度是60km/h .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A .35km/h B .40km/h C .45km/h D .50km/h 7.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v 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 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3.75m/s B .12.5m/s C .12m/s D .11.75m/s 4.一辆汽车以速度v 1匀速行驶全程的2/3的路程,接着以v 2=20km/h 走完剩下的路程,若 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 =28km/h,则v 1应为() A .24km/h B .34km/h C .35km/h D .28km/h 5.一位同学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铁轨连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某一 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数车轮响声的次数“1”,当他数到“21”次时,停止计时,表上的时间显示说明经过了15s ,已知每段铁轨长12.5m 。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出火车头的速度为() A .17.5m/sB.16.7m/sC.15.8m/sD.17m/s 6.汽车从甲地开往相距120km 的乙地,汽车在最初0.5h 中的平均速度是40km/h ,则下述说 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在最初0.5h 内的位移是20km B .汽车在每1h 内的位移40km C .汽车在每一个0.1h 内的位移是4km D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3h 7.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km/h 。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5min , 司机必须提速,使平均速度为72km/h 时,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的距离是 () A .28km B .30km C .32km D .45km 8.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从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 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0仰角的方向上,椐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 声速的() A .12 倍B C D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第2、3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 6m/s ,第4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第5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13m/s ,则汽车在这5min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1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持征。 (5)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结合我国长跑运动员王军霞获得冠军及游泳运动员杨文意荣获金牌。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速度的概念 2、教学难点是: (1)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 (2)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对应性。 (3)速度的单位换算。 教材分析 宇宙万物都在运动着,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是以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思路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

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已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思路如下: 1、从生活出发,引出课题。 2、创设物理情景,确定研究方法,自主探究。 3、比较分析,建立概念。 4、动手实验,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5、巩固反馈,知识扩展。 6、小结,布置作业。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启发 学生;比较分析、自主探究 教具:课件、幻灯片、玩具小车、停表、刻度尺、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1、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 生:不同。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 学生可能不会说得很准确。这时引入新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物体运动的快慢。 2、新课教学 学生实验: 前后4个同学一组,每组桌上有两辆不同的电动玩具小车、刻度尺。让两辆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让学生自主探究。 生:小车在相同进间内,路程长的运动的快。也可以说在相同路程内,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可适当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例如:一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学生可能回答,用路程比上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也可能答出用时间比上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2090.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具准备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沪科版初二)

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沪科版初二) 【教学目标】 1.明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明白得速度的概念,运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重点难点】明白得速度的概念,运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课 时】1课时 【教 具】电脑多媒体、投影 【教 法】启发、讲解、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录像,咨询:大伙儿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 要明白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那个咨询题。 二.进行新课 1、如何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如何样判定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定。 (1)假如你是观众,你如何样判定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如何样判定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差不多上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刻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刻〞 。 1〕比较方法:(1)相同时刻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刻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纳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刻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确实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 时间 路程 假如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刻,那么上面的公式可写成 运算公式: t s v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明白了公式,我们还需要明白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刻的单位合成的。假如路程的单位用米,时刻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确实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 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 m/s 〞读作10米每秒。 提咨询:反过来,假如明白一物体的速度是500 m/s ,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案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

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沪科版初二)(3)

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沪科版初二)(3) 快与慢〔1〕 【教学目标】 1.明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明白得速度的概念,运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重点难点】明白得速度的概念,运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课 时】1课时 【教 具】电脑多媒体、投影 【教 法】启发、讲解、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录像,咨询:大伙儿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学会回答 要明白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那个咨询题。 二.进行新课 1、如何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如何样判定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定。 (1)假如你是观众,你如何样判定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如何样判定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差不多上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刻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刻〞 。 1〕比较方法:(1)相同时刻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刻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纳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刻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确实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 时间 路程 假如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刻,那么上面的公式可写成 运算公式: t s v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明白了公式,我们还需要明白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刻的单位合成的。假如路程的单位用米,时刻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确实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 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 m/s 〞读作10米每秒。 提咨询:反过来,假如明白一物体的速度是500 m/s ,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取自于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我将从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参考系、坐标系等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后提出的,这一节的学习是对这些内容的运用。教材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明确运用矢量描述位置变化的方法,然后将其与时间变化量的比值定义为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本节课强调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对后面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概念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建立好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对后面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圆周运动以及对力学和电磁学都有很好的帮助。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转化的阶段,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对于“速度”的概念已经有感性的认识,但对“速度”的严格定义显然没有概念。因此在教学当中要由形象思维开始,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展现速度快慢的现象,同时又要不失时机的适时的向抽象思维过度。 高中物理课中所说的速度,被严格地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这对初学者来说,达到理解并不容易,需要有一个适应和熟悉的过程。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速度概念的建立以及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以上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者分析,结合物理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及物体运动的方向的关系; 2.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3.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 4.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取极限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体验速度的意义,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探究、交流,体会物理学的乐趣、思考及合作交流精神。 具体教学过程是: 1、通过生活实例,体悟判断快慢的方法 首先在多媒体投影展示:自行车、摩托车运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现象,并让学生比较两者运动的快慢,并追问学生是如何比较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总结,得出两种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思路,即: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以及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 从具体的生活场景出发,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使学生隐约体会快慢的感觉,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思考,得出比较快慢的方法。 2、运用比值法,建立速度的概念 教师再展示自行车、汽车、火车和飞机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观察四者的初位置、经历时间以及末位置,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火车、飞机在不同初、末位置,经历不同的时间的情况下,如何比较两者运动的快慢。这样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不同的速度单位进行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2、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二、用“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练习法:通过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预学 (一)温故 1、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叫做机械式运动。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二)知新 1、阅读教材3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 速度定义:速度等于。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速度越大。 速度公式:。其中—(米);—(秒);—(米每秒); 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单位。 lm/s= km/h 5m/s= km/h 720km/h= m/s 2、阅读课文第31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3、阅读课文第31页例题1、例题2,明确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注意事项。与数学计算题的解法有何不同? 4、阅读课本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物体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可以用来计算,s是,t 是,求出的u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 二、探究与精导 教学点1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百米赛跑中,是如何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的 2、上面的比较方法是:运动同样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长的运动员跑的慢,时间短的运动员跑的快。除此之外,还是的比较方法吗? 【学点训练】 1、生活中比较物体的快慢有哪些方法? 教学建议: 教学点2 速度 阅读教材31页,完成下列填空题: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速度等于。 速度公式:。其中—(米);—(秒); —(米每秒);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单位。 【学点训练】 2、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1.5毫米/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