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妇女就业看近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从妇女就业看近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从妇女就业看近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从妇女就业看近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从妇女就业看近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摘要:在中国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压迫下的妇女缺乏经济的独立,进而缺乏独立的地位。伴随着中国近代化历程,提倡妇女就业、妇女自立的活动开始出现,至新文化运动前后渐成一种社会思潮,为妇女就业昭示了方向,并且有部分女性开始参政。妇女获得独立经济地位的同时亦获得了身份地位的独立。文章拟从近代妇女就业的角度看近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关键字:近代;妇女就业;妇女地位

一、近代女性就业方式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出现妇女职业这一说法,妇女逐渐步入社会职业领域。随着社会发展,近代妇女就业兴起,并且就业方式呈多样化,情况大体如下:

1.产业女工:在工厂做工是中国妇女进入社会最早从事的工作。鸦片战争后,外商纷纷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招募中国工人,中国产业女工便在此时诞生。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也开始雇佣女工,女工数量不断增多。以上海为例,据1898年上海《女学报》统计“仅上海50多家缫丝、纺织厂,女工约6至7万人。”产业女工数量不断增加,到二十世纪初期,女工人数已占工人总数的1/3。

2.女艺人:近代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国家的渗透,城市近代化进程开始最早。外界新事物、新思想等逐渐传入,人们思想不断开放,视野拓宽,社会风气渐开。在这些都市,女艺人作为一种职业

当代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

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 日期:2013-03-05 中国妇女报 图为2010年不同职业的性别构成(%)。 “六普”为研究我国男女两性的就业现状、变化趋势与性别差异提供了丰富资料。研究表明,2010年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13.8个百分点,且20年来我国16岁~59岁女性就业率持续下降,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在职业构成中“白领”女性所占比例低于男性,部分职业与行业性别隔离严重。建议构建公平的就业环境,完善促进女性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15岁~64岁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为4.9亿,与2000年相比净增了6469.3万,比男性多增加663.5万。庞大的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也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挑战。女性就业不但关系到女性的生存发展,还关系到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本研究利用“六普”数据从就业、失业、行业、职业分布等方面分析我国女性的就业状况。 就业与失业 就业和失业是反映劳动力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女性的就业与失业状况不仅取决于女性劳动力的供给情况,更取决于市场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情况、以及政府就业政策的导向与保障情况,直接反映了女性就业意愿的实现程度。 ——就业状况 “六普”长表数据显示,2010年在我国16岁及以上从业人员中,女性占44.7%,女性就业率为61.7%。本研究着重对16岁~59岁女性就业率及其性别差异进行分析。 2010年16岁~59岁女性的就业率为69.9%,表明我国该年龄城乡女性近七成在从事有收入的社会劳动。与2000年相比,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均有所下降,但女性的下降幅度(7.0个百分点)大于男性(4.0个百分点)。此外,近10年女性就业率的下降幅度比1990~2000年的5.8个百分点还要大,而男性近10年的下降幅度则略小于上一个10年(4.1百分点),

试论唐代妇女地位的提高

试论唐代妇女地位的提高 杨婷婕 摘要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风气开放,礼教松弛,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大为提高。本文分析了唐代妇女在经济、婚姻关系中地位的提高,并享有受教育权;还从妇女参政、参与社交和体育活动,以及个性突显的角度,列举了唐代妇女地位提高的表现;并探讨了唐代妇女地位的提高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Abstract Chinese Feudal society reached its peak in Tang Dynasty, which had the open general social atmosphere and free manners. Thus, the status of women had been greatly boosted both in family and society. The passage tries to analyse the boost of women′s rights in economy and marriage in Tang Dynasty. It gives som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phenomenon such as having rights to be educated, participating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al affairs, social intercourse and sports activities. Further more, the passage also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ost of women′s statu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唐代社会开放,妇女地位提高,原因及启示 Key word:An Open Tang Dynasty, Improvement of Women′s Status, Reasons and Inspiration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性”社会。在这个时代,作为长期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群体,也因社会的文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txt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如今,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能看到女性自信、勇敢、活跃的身影。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为现代女性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逐步提升。本文试从影响女性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方面,分析现代女性地位提高的动力之源。 由于男女不平等的传统社会文化和社会体制,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又被指责缺少智慧、感情用事和软弱无能,由此形成了消极、被动、柔弱、自卑的传统性别观念,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留守家庭,生儿育女和相夫教子的传统型性别角色模式。在几千年的父权制统治下,广大女性过的是一种被奴役、被工具化和丧失自我的生活,她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力、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她们不过是生育的工具和男人的玩偶,更没有地位可言。 而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社会整体也在为实现男女性别的真正平等做积极努力。那么,影响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女性社会文化:女性地位改变的有利理论保障 1.现代科学理论为女性改变性别角色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人类社会历史悠久,既有绚丽璀璨的文化,又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体系中,父权统治文化决定了女性没可能创造自己的形象与价值系统,女性形象是要男性根据专家的实际需求创造的。而这些内容不仅影响到女性自身的发展,限制了女性的整体素质,更严重的是使女性在社会上追求成功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被弱化和淡化。男强女弱、男刚女柔,就是传统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积淀在我们意识形态中,并对现实生活产生着影响。 在社会科学领域,弗洛伊德认为男性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两性生理特征的不同,女性生来就是有缺陷的、道德低劣的,而伊丽莎白·格罗茨总结女性主义者贝蒂·弗里丹、伊娃·菲格斯、凯特·米利特、舒拉米斯·费尔斯通、杰曼·格里尔等人共同观点:从根本上说,男女两性社会化的原始材料是相同的,两性生来就有相似的潜能,是社会强加给他/她不平等的性别角色,使得这种潜能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A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研究者批评传统的性别角色理论及性别角色刻板化,动摇了传统理论的牢固地位。而现代管理学理论研究也充分肯定女性的领导能力,员工对女性领导的满意程度与之对男性领导的评价相比没有差别。女性领导在做决策之前更能给员工发表意见的机会,表现得比男性领导更佳,而且女性一般有更强的交际、合作和动员能力。这一理论给女性带来的启示是,如果有效地进行性别平等教育,将会大大有利于女性形成更积极的性别观念,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B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理论尤其是现代性别角色的形成理论为女性摆脱传统的弱者性别角色,重塑适应现代社会的女性角色模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现代科学教育推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传统文化教育中,由于不合理的社会性别文化与社会性别规范的培养,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使得女性在社会规则、文化习俗和自己内在人格的多重压力下,人生策略、价值取向和发展潜能受到极大束缚。而在现代高等教育实践中,社会性别教育让所有女性都了解并获得自己的权利、发展机会与尊严,认识自我,包括自我的特征及社会的角色,认识社会,对社会性别规范与社会环境有一个理性而明晰的了解,积极适应社会转型、参与再社会化。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渴望能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不断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及实用技术,不断地丰富充实自己,来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来提高自身社会地位,从而占

女性创业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女性创业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妇女在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县女性创业就业工作情况,促进我县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近日龙山县妇联走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分乡镇、系统妇委会等单位及女性创业者,以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研问卷等方式,对我县女性创业状况开展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女性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龙山县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至今不通铁路,正在建设高等级公路,是一个典型的八山半水一份田,半份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共有34个乡镇(街道)462个村(社区)共57.3万人,其中女性人数27.9万,占总人口的48.7%。 近年来,龙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女性创业就业工作,通过多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培训服务力度、加大贷款服务力度、加大创业服务力度,使广大妇女创业激情不断高涨、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创业途径不断拓宽、创业成效明显。据调查统计,我县共有就业人员32.5万人,其中妇女就业人员14.6万人,就业率达45%,主要从事的行业有社区服务业、家政服务、饮食、宾馆、超市、美容休闲、环卫、零售、维修、运输、医疗保健等工作。自主创业女性人数约1.2万人,主要投资于土家织锦、百合加工、服装、美容、餐饮、等行业。三年来,共为1304名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4976.8万元,带动3800余名妇女就业。全县女性创业就业状况具

有以下特点: 1、女性就业结构方面。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里耶秦简为品牌的旅游服务业的强力推进,女性就业结构有所改善。第一产业就业女性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女性比例上升幅度较大。从就业层次来看,尽管妇女大多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在第三产业中一些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领域,如金融保险、教育、文化艺术、会计等行业,妇女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就业层次有所提高。 2、女性就业途径方面。采取政府引导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式就业。据调查,就业女性中通过求职、应聘、录取或考取的比例为21.2%,外出务工的比例为30.3%,自谋职业(农村妇女从事种养殖业)比例为48.2%。 3、女性劳动者素质方面。女性劳动者中,只有小学学历的占18%,初中学历占54%,高中以上学历占28%。城镇女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虽然比农村高,但与岗位要求相比仍然偏低,不适应岗位要求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很多妇女接受的教育有限,因此文化素质偏低就成了多数妇女群体通病。 4、女性自主创业方面。我县自主创业女性比例约占就业总人数的3.8%,比例偏低。女性总的来说比较保守,冒险、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不够,资金的短缺,女性创办的实体规模普遍较小。 二、我县推进女性创业就业的主要做法 1、开展教育培训,增强女性创业就业本领。大力开展

中国女性的地位真的提高了么

中国女性的地位真的提高了么 经济学院税务一班 12040742 李政 如今,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女性在工作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女性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在家中相夫教子,她们越来越多的走出家门,去接受教育,去努力工作,她们越来越独立,相应的也获得了更多了尊重。所以在中国的发展中,女性的地位跟过去相比有了显著性的变化,过去的男尊女卑转变成了男女平等,而现在女性在一些领域甚至已经超过男性占据了领导地位。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也极大地提升,现在已经有一些言论说中国女性跟世界别的国家相比已经很高了,中国的男女平等也是贯彻的非常彻底,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们可以看一下以下的数据: (1)我国的女飞行员是世界上最多的,达到500多人,连服役的J10都有6名女战斗机飞行员 (2)在大部分家庭中,大部分财权掌握在母亲手里 (3)社会上几乎所有的行业与所有的层面,女性基本能平等参与,并占有重要的位置 (4)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调查显示,85.2%的女性满意自己的家庭地位,超过三分之一女性接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29.1%的女性上过网。 (5)性别观念和态度方面,被调查者中有83.5%的人认同“女人的能力不比男人差”;88.6%的人同意“男人也应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86.7%的人赞同“男女平等不会自然而然实现,需要积极推动”。 (6)受教育状况方面,18-64岁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比2000年提高了2.7年。女性中接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占33.7%,城乡分别为54.2%和18.2%。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

纵观中国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女性的地位一直偏低,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经过几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或改革,女性的地位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不过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多阻碍。在我看来,我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的变化大致存在着四个阶段,从总体而言,女性的社会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第一阶段是从清末时期,这段时期女性地位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中国妇女仍处于几千年封建家长制的禁锢下,被赋予强烈的“孝妇,贤妻,良母”的思想,虽然有新思想的传播,新式学堂的兴建,但女性解放的改革道路依旧在曲折中慢慢开展着。传统中国是男权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三从四德”“妇以夫贵”“妻为内助”等性别伦理说教对女性加以教化和禁锢,使女性被迫困守在家庭,完全依靠男人生活,毫无自我发展的空间。在婚俗观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束缚和迫害妇女的利剑。中国古代的妇女素质观实质是一种道德素质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古代妇女素质观的基本主张,“妇德、妇言、妇容、妇勤”是对妇女素质的基本要求,使女子“惟知洞其耳、梏其足、涂饰其面目、一若仅供天地间玩好之用”。妇女“于天地间之事物,一无所闻,而竭其终身之精神,以争强弱交涉于箧筐之间”。晚清女子学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不过总体而言仍处在一个弱势地位。 第二阶段是五四运动时期,它不仅是思想,文化领域范围内的一次改革,更是一次深刻的妇女解放运动。它唤醒了中国妇女作为女性

的自觉,使越来越多的先进思想的女性接受了西方的平等明主的思想。让女性首先能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能自主的选择婚姻生活,不再一味地依赖男人生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遭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批判,女性同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随着具有维新思想的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学堂——中国女学堂的兴起,此后,上海的爱国女学、北京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天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南京的旅宁女学等先后创办,掀起女子教育的初步兴盛局面。随着女学的纷纷兴起,继之而起的女子参与社会工作,女子走出家门走向学校继而走向社会,女学对改变社会风气,提倡男女平等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期间也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女作家庐隐,就是这一时代进步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她在日本游学的几年时光中,通过对比中日女子教育的差异,深刻剖析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弊端。更涌现出来像邓颖超这样的女革命家,邓颖超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并在五四运动时期,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她还和周恩来、郭隆真等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共同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还有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从法律上保障了女性的平等权利,提倡女性为社会服务,男女共同承担家务。毛泽东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等观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还被深入贯彻执行。不过仍有性别歧视现象存在。

妇女就业创业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妇女就业创业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妇女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半边天”,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镇妇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充分调动妇女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创业与再就业,促进了我镇广大妇女素质的提高,努力推动实现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今年,镇委、镇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全民创业就业和文化建设上提出了大胆尝试的新举措。值此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妇女的基本状况及需求,促进她们就业创业,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镇妇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认真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存在问题,对今后我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做法。 一、我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镇农村妇女总人数30471,其中就业妇女人数4675人,主要从事工厂、环卫、绿化、家政、美容等; 创业妇女人数301人,主要投资于服装店、毛织加工厂、文具店、果园、个体户等。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状况呈如下特点: 1、自主就业创业比例偏低。全镇就业妇女4675人,只占妇女总人

数的37.5%,自主创业妇女301人,占就业妇女总人数的2.4%。并且,妇女就业创业面窄、工种少,其中,就业于工厂和环卫的占总就业人数的68%,就业于美容、家政的占17%,经营个体或企业(自主就业创业)的仅占就业人口的7%。 2、失业率与文化水平成反比。全镇下岗失业的妇女人数为3625人,且她们的文化水平大多数集中在高、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高中学历以上的失业率占5%,高中、初中学历及以下失的业率所占比例高达95%,突显了学历越低失业率就越高的特征。 3、失业率与年龄结构成正比。下岗失业的妇女当中,35岁以下的失业率为15%,36岁—45岁之间的失业率为45%,45岁以上的失业率为40%,呈现出年龄越大失业率就越高的现象。 二、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中存在问题的现状及分析 (一)创业意识不强阻碍了妇女就业创业 一是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在调查中,有近55%的妇女对自主创业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保守,满足现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妇女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依赖政府思想很浓。二是缺乏主动脱贫意识,不愿接受新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限制了农村妇女外出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三是守旧观念重,思想观念有待转变。“以农为本守家园”的保守观念及长期封闭的农村生活环境对大部分的农村妇女造成了思维和心理上的阻碍,依附男子生活、“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很重,不愿意走出来创业,走出去就业。 (二)文化素质偏低束缚了妇女就业创业

妇女地位变化.

妇女地位变化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现代社会,女性地位一直饱受争议。历史是不平的历史,那么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将延续着这种不平等。经历了种种社会革命或变革,直至主张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虽然女性的地位较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从整体上讲,仍然在诸多方面有所阻碍,存在较为严重的妇女地位偏低的问题。 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女性地位曾经历了一段巅峰阶段——母系氏族时期。由于女性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在自然分工上占据优势,因此,女性在这一时期占有很高地位,倍受尊崇。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的优势日益突出,女性地位极度下降,母权制被推翻。 在奴隶社会时期,女性地位完全沦落,成为男性任意支配的奴隶。在社会分工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成为社会和家庭中的主力,女性的活动范围则主要局限于家庭之中,生育和家务成为女性的责任,妇女完全丧失自由,成为财产,可任意交易与买卖。 到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兴替中,女性一直处在夹缝生存的状态,各种男女不平等情形日趋发展成熟,成为一系列“堂而皇之”的礼教习俗,律法条文,这些精心编织的“天罗地网”牢牢缚住封建社会的女性,让她们自觉地埋没自我。无论是政治,经济抑或文化,女性一律没有过问的权利,甚至更没有婚姻自由。女子不入仕,非一家之主,在家庭中,只是男子的“内人”。此外,“女子无才便是德”, 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发展只是男子的天地。 直至近现代社会,随着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开明思想的传入,中国女性从意识上开始觉醒,并且开始接受正规的社会教育,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和女权主义。建国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法制的建立健全,女性的各项基本权利逐渐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承认,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家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且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长期不平等的根源,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彻底根除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全解

华南师范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 院(系)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办学形式:业余 年级:2014级2班 班别:校内 姓名:钟敏贤 学号:32号 论文题目: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的现 状与思考

评语: 评分: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一、我国女性就业现状及表现分析 (5) (一)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 (5) (二)职业选择范围狭窄 (5) (三)职业待遇不平等 (5) 二、我国女性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6) (一)我国经济利益关系影响 (6) (二)传统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的思想 (6) (三)女性自身的因素 (7) (四)国家法律的薄弱 (8) 三、解决女性就业歧视的相应对策 (8) (一)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政府干预力度 (8) (二)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机构 (9)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企业负担 (9) (四)合理设置适合女性专业,增强女性就业砝码 (9) (五)提升素质,加强女性就业竞争的基础条件 (9)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女性从业是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的保障,而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是实现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基础。做好女性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妇女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体现在性别差异上便是女性“就业难”问题相当突出。现实生活中,受性别歧视影响,妇女就业的平等权利难以保障,就业机会及福利待遇不公是女性面临的最大经济困扰。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对于女性劳动者来说,身体因素、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甚至是性别,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要解决中国女性就业的难题,不能仅从某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多方面入手,抓住主要矛盾,例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制定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将从女性就业现状、就业歧视原因、消除就业歧视等多方面讨论女性就业歧视中的问题。 关键词: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对策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 一,历史朝代分析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1,夏商中国商朝的妇女地位是很高的,夏朝在开国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其居住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游牧性,二是从妻居。商代社会的婚姻是由多个父和多个母共娶,这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所以,母系社会妇女地位肯定是高! 2.周朝中国妇女地位的下降是随着周朝或者儒教的出现而形成的。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周朝时期,已婚妇女地位卑下,婚姻关系能否维系取决于丈夫的好恶。丈夫愿意维系,她是丈夫的附庸;丈夫不愿维系,就要被丈夫扫地出门。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兵荒马乱,国家与国家经常打仗,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劳力,所以女人的繁衍人口任务更为重要。于是,青年男女的私奔在当时都不被绝对禁止,孀妇再嫁自然就不成问题了。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妇女稍微有一点地位, 4.秦朝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贯彻法家思想,讲求国家利益至上,礼法道德传统相对受到忽视。秦代家庭立法中,妇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拥有平齐地位,如妇女可杀死通奸丈夫,丈夫殴妻与妻殴夫同等处罚,等等。反映在妇女再嫁的问题上,也就非常地宽容。因为,秦朝时期出现三纲五常,父系社会开始明显,妇女地位由此下降!此处省略汉、

三国、南北朝、晋等朝代 5.隋唐时期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北方异族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之前几百年间的交融,北方民族重视妇女地位、婚姻自由结合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 6.宋朝由于程朱理学极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蔑视妇女的权益,甚至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理学的影响和长期渗透下,从宋初到南宋的几百年间,民间对于妇女再婚问题的舆论评价和社会风气本身都经历了巨大的 变化。7.元、明、清到了元明清时候,从元朝开始,由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导致社会风气下降,到了明清时代,全女开始裹脚,女性地位遭受最严重的压迫!8.民国以后民国时期,先是解放小脚,接着是解放足不出户,笑不露齿,然后是解放大辫子,最后是解放内衣。最后一种解放也就意味着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自由了,身体上可以不受拘束。二.文化环境和经济剖析 1.北宋与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是其人性意识的觉醒,突出表现为两类人的地位空前高涨:一是文人,二是女人。赵匡胤深知,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治天下,因此对子孙留下“不得杀士大夫文人及上书言事之人”的嘱咐。在这样的氛围下,文化人的地位自然不必说,知识分子受宠,自然会拉高女人的地位。至于,宋朝有多少文人,不在这里一一举例,连皇帝都能写一首好字,作画,可想而知文人风是很流行的! 2.北宋时期,经济

妇女在新旧时代地位和角色的变化

妇女在新旧时代地位和角色的变化 一社会地位;妇女在旧时代几乎没有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三纲五常约束这就社会的妇女。让她们根本不可能融入周围的社会生活中,社会地位有从何谈起?现代的女性则大不一样,她们可以自由的生活交流工作恋爱结婚。只要你有能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就是不可忽视的。甚至有男人从属于女人的情况出现了。社会中的角色的变化决定了女性社会地位逐渐提升。 二家庭地位;中国从夏商周就开始了父系生活,男人在社会中是主宰更别说家里了,在家庭生活中女性是没有发言的机会的,只有你熬到家中的长者时才有发言决策的机会。现代的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拥有着比社会中更高的地位。她们操劳的是家庭主宰的自然也是家庭。少了三妻四妾的竞争现代女性在家庭中必然成为唯一的霸主。 社会价值;旧时代的妇女的社会价值几乎是少之又少的,现代的女性更多的正在为社会努力着,社会价值可以体现在她们的工作中,生活中甚至交际中。对于从没有到处处体现的转变是女性解放的结果。更是社会转变的成果。参考资料:我自己的没有时间了有时间再说 一篇关于女权问题的激进文章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代表以新中国主人的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 回顾百年沧桑,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女性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束了长达数千年被放逐在社会历史之外的状况,在文明史上首次书写出作为整体的女性形象篇章。 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20世纪初,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将创办女校列入议事日程。1907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新政,在教育领域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首次正式把女子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民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与女子职业相衔接,这一举措进一步突破了用教育造就家庭主妇的观念,使女性进入较为宽泛的领域,拓展了女性就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了女性适应社会、独立谋生的能力。这对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奠定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构成了中国女性争取自身解放的交响曲的前奏。知识女性开始以挑战者的姿态站在反封建的前沿,表现出对封建家庭、性别歧视的精神反叛和投身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新的生活中塑造新的自我。我们看到,经历“五四”新文化思潮洗礼,女性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追求的不再是得到一个终生的依靠和举案齐眉,而是寻找自己的精神伴侣,是男女人格平等的相处。同时,从清末起步的民法典的编撰,也使两性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局面有所纠正。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从卑贱的一半开始成为享有法律保护的弱者。与此相应,女性在就业、参政等领域的参与权也有所改善。南方数省的女子率先获得参与市场的权利,湖南女子王昌国于1921年当选省议员,这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也是开风气之先的。 20世纪女性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壮举更是可歌可泣。1903年由留日女学生组织了第一个妇女爱国团体———共爱自治会。女性先觉者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和呼吁做“国民女杰”的诗篇《勉女权》成为激励女性前赴后继的号角。同年第一部论述女性问题的专著———金一著《女界钟》出版,作者第一次喊出“女权万岁”的口号。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些女性参加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 如今,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能看到女性自信、勇敢、活跃的身影。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为现代女性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逐步提升。本文试从影响女性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方面,分析现代女性地位提高的动力之源。 由于男女不平等的传统社会文化和社会体制,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又被指责缺少智慧、感情用事和软弱无能,由此形成了消极、被动、柔弱、自卑的传统性别观念,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留守家庭,生儿育女和相夫教子的传统型性别角色模式。在几千年的父权制统治下,广大女性过的是一种被奴役、被工具化和丧失自我的生活,她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力、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她们不过是生育的工具和男人的玩偶,更没有地位可言。 而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社会整体也在为实现男女性别的真正平等做积极努力。那么,影响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女性社会文化:女性地位改变的有利理论保障 1.现代科学理论为女性改变性别角色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人类社会历史悠久,既有绚丽璀璨的文化,又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体系中,父权统治文化决定了女性没可能创造自己的形象与价值系统,女性形象是要男性根据专家的实际需求创造的。而这些内容不仅影响到女性自身的发展,限制了女性的整体素质,更严重的是使女性在社会上追求成功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被弱化和淡化。男强女弱、男刚女柔,就是传统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积淀在我们意识形态中,并对现实生活产生着影响。 在社会科学领域,弗洛伊德认为男性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两性生理特征的不同,女性生来就是有缺陷的、道德低劣的,而伊丽莎白·格罗茨总结女性主义者贝蒂·弗里丹、伊娃·菲格斯、凯特·米利特、舒拉米斯·费尔斯通、杰曼·格里尔等人共同观点:从根本上说,男女两性社会化的原始材料是相同的,两性生来就有相似的潜能,是社会强加给他/她不平等的性别角色,使得这种潜能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A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研究者批评传统的性别角色理论及性别角色刻板化,动摇了传统理论的牢固地位。而现代管理学理论研究也充分肯定女性的领导能力,员工对女性领导的满意程度与之对男性领导的评价相比没有差别。女性领导在做决策之前更能给员工发表意见的机会,表现得比男性领导更佳,而且女性一般有更强的交际、合作和动员能力。这一理论给女性带来的启示是,如果有效

女性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女性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虽然男女平等的口号已经喊了很久,不过女性在就业现实中还是面临着被歧视的问题,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女性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女性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一**县现有行政村377个,社区6个;总人口37万人,女性人口约18万人,女性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女性劳动适龄人口占全县女性人口的%;在县城6个社区中,女性劳动适龄人口约万人。根据社区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县城6个社区中女性就业率较高的是中山社区、双碧社区,这两个社区的女性就业率占该社区女性适龄劳动人口的76%左右,其他社区如新华社区、朝阳社区、秀峰社区女性就业率相对较低,其就业率均在社区女性适龄劳动人口的50%以下。在6个社区中“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适龄劳动女性约有700多人,“不想工作”的适龄劳动女性约有280人,女性自己创业的不多,6个社区中只有25位女性自己创业,且创业规模较少,一般在20万元左右,层次较低。从调查的资料分析,城区女性就业有四个特点。 一、女性就业的特点 1、在业女性的职业、行业结构趋向合理。在业女性中,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约占%;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约占%,在企业工作的约占%。从事服务行业工作的约占%。

2、学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技能直接影响着女性的职业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城区劳动适龄女性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有高中、中专学历的约占%,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约占%。学历较高的女性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卫生部门,少数优秀的女性干部在党政机关工作,而初中以下学历的女性大多集中在餐饮、环卫、家政等社会服务性行业工作。 3、女性就业已从行政安置向市场求职应聘及自己创业等途径转变。根据调查,女性就业依靠各种关系由行政安置解决的约占%,通过市场求职参加考试应聘的约占%,20xx年至20xx年全县考录公务员18名,女性占4名,20xx—20xx 年招聘中小学教师193人,女性占102人;通过自谋出路、自己创业等途径就业的约占20%。 4、就业动机更积极、更务实,就业观念、择业标准有所变化。通过对在岗女性的就业动机调查,当前在岗女性就业动机比以往更加务实。其表现:一是更看重就业所获得收入对自己及家庭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为了维持家庭和自己的生活”而工作的占在岗女性的%;为了在“经济上自立”和“获得更高收入”而工作的占%。二是更注意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就业成为一部分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家境相对富裕的女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统计,希望充实自己的生活的有%;“希望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占%。在这样务实的动机背景下城区在岗女性就业观念和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世纪中叶开始,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身体力行,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却受到了舆论的责难。……19世纪末,由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妇女在健身和运动时穿着裤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到劳动大军,妇女的裤装和短裙才开始流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范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德国,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总数的五分之一),增加到l 907年的17.4万人(大约是总数的40%)。……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男子公立中学的数目大致稳定在330340所之间。 但是女子公立中学,却由l 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材料三:到20世纪初,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1900年,只有一个国家的妇女赢得了公民权:到l 950年,69个国家的妇女可以参加选举;到了1975年则是129个国家。……在美国,……担任秘书工作的99%仍是妇女,注册护士工作95%为妇女……妇女在做与男人相同的工作时得到的却是不同的职位,于是工资也少。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至20世纪女性解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成就:①就业机会增加;②受教育机会增加;③服装款式的变化使女性身体得以解放; ④获得选举权;⑤社会生活更加丰富。 问题:①从事职位较低的工作;②工资待遇较男性低;③大多从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女性解放的原因。 (2)原因:①工业革命的发展(技术进步);②女权主义者的推动;③民主政治的进步; ④教育的普及;⑤一战的影响;⑥女性经济地位提升。 (3)结合材料分析女性解放的影响。 (3)影响:①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②推动经济的发展;③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④有利于女性更充分地实现自身价值; 二、中外妇女地位的变迁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盏折的过程。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监护法》对妇女经济事务进行终身监督……如果她们出现在其他诸如法庭等一般仅有男性出席的公共生活领域,就会引起在座男性的惊奇和不满……墓碑、罗马文学作晶以及纪念性铭文都宣扬理想的妇女行为,这包括贞洁、节制和娴于织毛活之类的女红。 ——《剑桥插图罗马史》材料二:汉代开始了儒家对妇女贞节观念的建立过程,但在现实的庶民生活中其实仍保有相当的弹性与空间。宋代贞节观念虽然经程朱的奖励而加重,当时社会,影响尚小。明代在书籍方面,有徐皇后的《内训》,解缙的《古今列女传》。在法律方面,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这么一个诏令,“民间寡妇,30以前夫亡守志,50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树牌坊,用以奖励贞节……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 ——摘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材料三:一般来说,其主要影响就是迫使女性走出家庭,进入新的工薪经济……工厂和

从文学作品中探究女性地位的变化

从文学作品中 探究女性地位的变化 姓名:孙阳博25 专业:对外汉语 班级:104110102班

从文学作品中探究女性地位的变化 孙阳博对外汉语 10411010225 【摘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中国两千年的文学史,女性实际上处于历史的盲点。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女性觉醒的自我意识使她们要求独立存在,争取独立人格。从五四开始,就有大量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这样的女性形象。但由于社会的局限,这些追求独立的女性有的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有的也没追求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随着社会进步,作品中独立女性行象趋于完善。但到现代社会中,独立意识在传承过程中有所失,而文学作品中独立精神可以启发现代女性独立意识的复苏。 【关键词】女性地位;文学作品;独立 在《汉乐府》中脍炙人口的词句:“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它讲述的是一位女子的山盟海誓,充分提炼了自由恋爱的精神和敢爱敢恨的态度。也许很多人是从琼瑶阿姨的作品中了解其中的情怀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情怀却出自先秦和汉代的历史背景。 我们可能印象中古代就应该是充满了性别歧视和礼教压抑的但其实这首诗就能反映出这种地位差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相敬如宾至死不渝相濡以沫等形容男女相敬相爱的词汇就足见性别歧视本身始终存在于我们文化当中。

应该说性别问题是带有社会性的,一方面是男性在社会分工中逐渐占据了非常主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跟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建立有关。但是便如此,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仍然不能完全抹去那些自由浪漫的诗篇。 从先秦到汉唐,封建社会的如日中天,也从根本上淹没了诗句的美好意义。从而进入了一个男尊女卑,天经地义的时代。 应该说,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对妇女的迫害和歧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但男性在婚姻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男方在婚姻关系中占据绝对地位,对感情不忠的量刑差异也颇为巨大。更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女性本身被物化。 五四之前,中国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精神,她们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捆绑着,又被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戒律禁锢着思想,成为封建宗法制的一种没有人格的机器。她们无论怎样努力,都只是社会和家庭的附属品,这是历史悠久的封建文化背景和社会造成的。到了近代,随着西方科学民主的新思想不断涌入,妇女的思想也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五四时期,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性主义高峰。这时期的女性思想,不仅传承了近代的女权运动,使女性对其社会、家庭地位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初步唤醒了处于封建父权压迫下的中国妇女寻求独立人格的意识,而且直接培养了鲁迅,周作人等五四女性解放的同谋者和女性作家写作的滥觞。五四及以后的作家

浅谈妇女地位的变迁

浅谈妇女地位的变迁 上溯古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我国妇女的地位在一步一步的改变,从只能相夫教子的无知妇孺,从文人墨客观赏的艺术玩物到现在主宰社会的中间力量,我国妇女的思想观念、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收入都有了质的飞跃。 从“小脚女人”到大步踏入社会,这是中国现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一大标志。 据说,古代女人裹脚是因为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制的莲花太小,舞女便将脚用白绸裹起来致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这本来是一种舞蹈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再以后,民间女子纷纷仿效,裹脚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成为一种病态的审美。这一封建陋俗,也是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直观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革除了裹足的陋俗,妇女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在现代社会,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大步踏入社会,从事各行各业、各种活动。现代女性更是彻底摒弃了昔日所谓“稳小弓鞋三寸罗”的审美观念,毫不掩饰自己的“大脚”,甚至出现“美丽的大脚”说。中国女足风靡于世界足坛,成为一支耀眼的球队,这是中国现代妇女“脚解放”最好的例证。 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到迈出家门参政议政,这也是中国现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之一。 封建社会中传统女教贯以儒学思想。在西汉,已经出现了奴化女

性的封建女教,认为“妇女只许初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有损无益也。”正是这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剥夺了妇女学习文化知识的权利与机会,给妇女们套上精神的桎梏,让妇女成为封建伦理道德的殉道士,从而丧失了自由,成为男子的附庸。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女性不仅可以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而且可以参政议政,撑起社会的半边天。放眼望向飞速发展的中国,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的文化层次和意识观念也有了大幅的进步。在高层次行业领域,女性工作者所占的比重已经相当可观,某些行业甚至超过了男性,这不能不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从“夫为妻纲”和“男尊女卑”到法律面前男女平等,这又是我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一大里程碑。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女子“在家从父,既嫁从夫,父死从子”,一生一世都要从属于男子,服从于男性。若膝下无子无女者,便被视为不孝,即所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有甚者,被当作买卖的对象,随意被卖为奴婢、卖为别人的妻妾、卖为娼妓,陷入悲惨境地。宋代大文豪苏轼,文风豪迈,堪称一代大家。很多人也都知道他对自己的妻子王氏一往情深,一曲《江城子》令人潸然泪下。然而,若考察他对侍婢的态度,就会让人目瞪口呆。苏东坡被贬官后,将身边的婢妾一律送人,完全视婢妾为自己的私物,可以拱手相让。……我国古代社会妇女地位之低,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在现代社会中,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应有的保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

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浅谈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论文导读: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展开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但女性也并不是完全沉默的阶层。 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展开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这一时期的所有进步,包括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国家和人文主义文化都为男性提供了种种机会,男性发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尊严,并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但女性也并不是完全沉默的阶层。有一部分上层妇女也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出现了一批女性作家、艺术家、音乐家等。虽然女性在这个时期仍受到男权意识的压制,但她们已不再甘愿做沉默的阶层,已开始向男性世界、向压制女性的男权意识和制度发出了挑战。 一.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基本社会状况 1. 婚姻家庭状况 文艺复兴时期,“在婚姻问题上,贵族妇女只有两个作用。年轻时,她只能充当一个温顺的新娘,被动地嫁给符合自己家族利益的男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也必须小心谨慎,毕竟在婚姻问题上,家中的男人最后说了算。在这一过程中,家族的经济利益和社会

利益要远远大于个人的感情爱好。论文参考。”而对于下层女子来说,结婚不仅意味着从此完全听命服从于丈夫,而且还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论文参考。“即使一般的劳动阶层,嫁女也需要50佛罗琳的嫁妆。”这导致了大量适婚年龄的贫女无法通过组建家庭维持生存,她们大多被迫卖淫以养活自己。由于大量女性沦为娼妓,使下层女性不仅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艰苦,而且也使得女性自身素质低下,生活状况日趋恶化。 2. 接受教育状况 文艺复兴时期:“家世良好的女子从小就受到训练,将来如何相夫教子,这是她受教育课程中的主要科目。一直到结婚前几个星期,她都住在修道院或家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由修女或家庭教师授予和其他一般男子一样的教育。通常学习一些拉丁文,略熟悉古希腊和罗马史上的著名人物,略涉文学和哲学,练习弹奏某种乐器,有时也学习雕刻或绘画。”而下层女子很少能闲居家中受到良好教育,因为她们不得不参加生产劳动,为生计而奔波忙碌。也许她们能从母亲那儿学到一些治家之术,受到“相夫教子”的教育,但她们是没有条件去学习高雅的文化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的。 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对大多数女性仍是关闭的,即使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