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综述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综述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综述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综述

REFORMATION &STRATEGY 2010.5

2010年第5期改革与战略

NO.5,2010

第26卷(总第201期)

REFORMATION &STRATEGY

(Cumulatively,NO.201)

自从1994年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第一次以政策文件形式明确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要求,开住房保障之先河以来,这二十多年的时间我国的住房保障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渐完善的过程,莫不凝聚了各界人士的积极引进和探索。本文作者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住房保障的研究进行归纳,以清晰的思路总结阐述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

见解。一、现状方面的研究

首先,针对地方区域进行研究。多采用年鉴数据或者网络收集数据来说明,实证方面的研究较少,学位论文文献较多。文志鸿(2004)结合株洲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支付能力、居民住房状况及居民收入水平等情况,阐述了

保障原则、保障对象、保障目标。黄英锋、吕德宏(2009)以陕西省宝鸡市经济适用房发展为例,分析宝鸡市经济适用房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角度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提出土地供应、住宅产业化建设、加强和完善政策体系建设等解决对策。蒋慧(2006)利用住房保障的倒U 型曲线和三阶段发展模型,分析了北京市目前所处的模型发展中的位置,确定北京市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建立垂直层次的动态保障体系。张佩、郭彬奇、胡长明(2009)将西安市的住房保障现状与天津、成都的进行比较研究。其次,针对保障对象进行研究。魏珊、滕晓浩(2006)研究了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现状和原因。其它还有一些文献研究了特殊群体,如农民工、大学生、老年人等的住房保障情况,但很少。

二、问题方面的研究剖析

(一)保障范围难以确定,保障层次之间的衔接不好,“夹心层”问题大量存在

从购买对象看,一个家庭的收入难以精确计算,目前所能计算的是面上的工资,而工资以外的其他收入则是隐性的。同时人们的收入是动态的,单位开出的收入证明可信度差,一些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家庭占用了保障住房。冯科(2006)提出政府要甄别经济适用房购买人的经济状况和身份很难,个人的经济收入目前仍然属于个人隐私,并且消耗了太多政府的资源。将公积金中心变成住宅信贷银行的机构创新,陈立军(2006)提出划分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线标准的一个计算公式: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线(年家庭收入标准)=(最低收入家庭的月生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综述

丁燕1,张协奎2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2.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摘要]文章为总结我国住房保障方面的研究动态,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对住房保障的四个大方面进行有见解地归纳总结,使研究动态思路清晰,供后续研究和建设参考。

[关键字]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29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0)05-0176-03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of China

Ding Yan 1,Zhang Xiekui 2

(1.College of Business,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

2.College of Business,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4)

Abstract:This paper sums up the researches on housing security in China,by using reference research method,it reviews the typical references.Based on these,this paper sums up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from four aspects in a creative way,makes the research dynamic situation clearer and supplies for reference on research and building.

Key words:China;housing security system;research overview

[基金项目]2008年广西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08105951201M444)。

[作者简介]丁燕(1981-),女,湖北黄冈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张协奎(1963-),男,湖南桃江人,广西大学副校长,管理学博士,建筑经济管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经济与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国土资源管理。

176

REFORMATION &STRATEGY 2010.5活保障金额+当地一套能满足基本家庭生活需求住房的市场平均月租金)×12。他认为,应该将住房消费考虑进去后再计算住房保障线,并且应因地制宜,不同经济水平的城市不同考虑,而不应设立统一标准。

很多学者都仔细分析了“夹心层”的问题,商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四种住宅的衔接是一个很大问题(赵振宇,2008)。目前既买不起房、又非低保的“夹心层”和大量的流动人口不在廉租房保障的范围之内,也不在经济适用房范围内。莫方正(2008)在其硕士论文里从法律的角度比较分析了国务院24号文和23号文对于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和性质规定的变化。24号文中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由原来的城市中低收入变为低收入家庭,解决了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够资格租住廉租房的“夹心层”的住房困难问题。但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廉租房的保障范围扩大到了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这样两种保障方式在保障对象上的重叠。

(二)关于房屋产权偏向于让居民“有房产”而非“有房住”

盛大林(2007)、白贵秀(2008)等人都认为,相关制度一直偏向于保障居民“有房产”而不是“有房住”,这种政策倾向有悖于住房保障的初衷。

(三)政府不够重视,资金的来源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对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不够重视,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仅把建房作为短期的形象工程,同时相对于商品房地产收益的减少与住房分配问题使得地方政府不愿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文献对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作了分析。尚教蔚(2006)、赵振宇(2008)都提出廉租房的说法,只有少数城市建立了制度性的财政资金供应计划,多数城市是依靠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和公房售房款的余额部分作为廉租房住房资金来源的主渠道,这部分资金没有保证。白贵秀认为,廉租房建设地方政府不但得不到收益,反而要拿出土地,投入资金,使用人力、物力,影响地方政府自身的经济利益。

(四)制度、法律不够完善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政府部门没有设

立专门负责经济适用房开发和分配的机构,建设和分配的有关职责都是由开发商承担。从立法层面看,目前建设部的部门规章是否有权“命令”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令人质疑。而且在遇到地方一级政府的阻力时该如何协调更是问题。实践中,正是由于当地政府的消极作为造成廉租房政策束之高阁。从这种立法的形式而论无疑是立法资源的浪费(白贵秀,2008)。

(五)监督不力,实际操作违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住房公积金都存在这个问题。白贵秀(2008)认为,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政府部门没有设立专门负责经济适用房开发和分配的机构,有关职责都是由开发商承担。由于开发商实际掌握开发的户型和面积、房号的发放等“实权”,采取虚报成本、加高楼层、增加商品房比例、炒号、利用物业公司进行利润补充等等一些隐秘而繁杂的花样,政府的监督管理难以企及。

(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田家官(2007)从经济学的角度,利用非市场约束分配的特征分析了我国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中存在的弊端的形成机理。非市场约束分配的物质载体是公共财物,公共财务的分配中往往容易产生三种弊端:(1)公共财物的生产或供给存在一定的惰性;(2)公共财物的需求存在无限扩张的趋势;(3)在社会保障分配中容易产生“搭便车”现象。

三、对策方面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目前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精辟有用的观点,对住房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作出了很大贡献。

(一)保障对象的划分

孙爱龙、李伟梁(2002)认为,确立经济适用房购买标准线和廉租房租住标准线两条线,分别为中低收入居民家庭、最低收入居民家庭提供不同保障水平的、分层次的住房保障。葛峰巍(2007)指出,一是根据不同地区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科学划分家庭收入水平,进行定量分类,计算出各种不同的收入类型等次;二是建立严格的审查、登记和征询制度,增加透明度,以识别真实收入水平;三是建立家庭收入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陈柳钦指出,要完善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申请者的收入动态跟踪监督制度,设定动态退出条件,完善公示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建立诚信体系。李爱华、韩晶晶、石勇、李兴森(2007)探讨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分析外在特征入手判定中低收入人群。

(二)保障模式的选择

对于“补砖头”还是“补人头”的选择上,多数学者都认为,应该由“补砖头”变为“补人头”。陈柳钦(2008)指出了“补人头”的优越性在于:能够避免对住房市场的直接干预;财政补贴的作用直接到达需要补贴的人头,并全部转化为消费者的福利满足;政府不需要付超额的监督成本;能充分地鼓励居民自置住房。但有部分学者却持不同的意见,邬丽萍(2004)、刘颖(2004)两位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不具备消费者“补人头”的政府财力和条件,而“补砖头”具有其现实的基础和可能性,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和遗留问题。方建国(2008)以环境动态的视角对住房保障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推导证明了在房价持续明显上涨的情况下,“补砖头”优于“补人头”,并

给出该政策实施的理论阀值。王军武、赵可林(2007)提出“经济适居房”,认为它更倾向于低收入家庭。

(三)资金的来源

陈柳钦(2008)认为,住房保障属于公共产品,其资金安排应该出自财政。他认为我国过去各地住房保障的支出大多偏低,尚未有稳定的财政资金预算渠道.他还提出可以利用基金形式,如成立专门的廉租房信托投资基金,以未来的出租收入作为现金流保障。张建平(2008)提出资金必须每年都要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其次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取,归集直管公房出售的部分资金,从社会福利彩票筹集款中提取,接受社会捐赠等。任方红、李世平(2007)提出向社会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

(四)房源的获得

陈柳钦(2008)认为,对待城市“夹心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适时推出一种“可支付租赁住房”。这种住房委托有关机构(公房管理部门)或组建一个住房中心,收购符合廉租住房标准的“二手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作为租售房源,既面向居民提供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夹心层”,又可按规定

177

REFORMATION &STRATEGY 2010.5

程金标准出租给廉租对象。任方红、李世平(2007)认为,国家通过设立隶属于政府的“廉租房房地产经营公司”对空置商品房住宅进行收购,并按照廉租房标准进行如内部分隔的必要改建。

(五)制度、法律的完善

顾爱怡(2008)认为,应该建立健全个人收入信息记录系统和住房档案,在个人财产统计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薄弱,影响到了对象的划分,房产情况的翔实等工作的进行。白贵秀(2008)认

为,应该建立法律保障,把住房保障纳入政府考核体系。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责任,开展工作时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陈柳钦(2008)和孙爱龙(2002)认为,对申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居民要强化审核制度、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严把住房保障的准入关。田家官(2007)认为,一要建立收入考评机构。联合税务、社会保障、民政、建设等部门建立一个机构或者由某个部门承担收集家庭收入信息这项工作,资源共享。二是建立家庭收入申报制度。

(六)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杨林(2006)认为,使社会“最低收入”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财富占整个社会财富的比例提高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根本之道。他从就业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几方面阐述了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的方法。

四、住房保障经验借鉴方面的研究我国对住房保障制度做研究的文献数量丰富,限于篇幅,仅列举几篇。夏素莲、邓泽宏(2008)对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韩国近年的住房保障的规划、近年的发展历程、管理机构和资金来源等方面作了研究。王军武、赵可林(2007)把各国政府在各个不同时期住房保障总结为三种运作模式:政府公房建设模式、住房建设补贴模式和住房控租模式。

祝亚辉、杨红英、邓朝阳(2006)通过研究认为,美国通过以下措施来积极改进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一是增加投资,多建廉价房;二是控制房价,制定出低收入居民可以接受的住房价格,继续推行提供直接补贴、税收优惠等计划,促进住房销售;三是联邦住宅管理

局(FHA)提倡采用“住房过滤制”来鼓励居民,主要是低收入家庭购房。王璁(2008)和陈柳钦(2008)认为,美国最具特色的是通过立法保障实施各项措施,并且认真研究了从1930开始以来美国为住房保障立法的情况。李晓(2009)认为,美国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的财政措施有二:一是政府房屋署拨款建设公共房屋,用于出租,租金一般为家庭收入的1/3;二是政府给予一定优惠政策的津贴房屋,由私人非营利机构具体实施并管理,主要租给低收入的老年人。

王璁(2008)认为,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的特色可以总结为四方面:一是制定长远规划,政府出资建房;二是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三是分级提供公有住宅补贴,严格按家庭收入情况来确定享受住房的家庭才有资格租住公用住宅;四是公有住宅的合理配售政策。陈柳钦(2008)从法律的角度研究了新加坡住房保障方面的一些做法。白贵秀(2008)从管理模式、机构上研究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管理的运行。

[参考文献]

[1]白贵秀.住房保障制度研究[J].兰州学刊,2008,(5):117-124.

[2]陈立军.如何科学划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J].中国房地产,2006,(2):75-76.

[3]陈柳钦.完善城市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7):74-76.

[4]方建国,政府住房保障制度新政的经济学分析——重新认识“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3):21-25.

[5]冯科.利用创新机制完善住房保障制度[J].城市开发,2006,(12):30-31.

[6]葛峰巍.谈我国住房保障制度鲍政策逛择[J].敬装水泥,2007,(3):59-61.

[7]黄英锋,吕德宏.宝鸡市经济适用房发展问题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5-69.

[8]蒋慧.北京市构筑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李爱华,韩晶晶,石勇,李兴森.基于数据挖掘的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资格判别[J].管理评论,2007,(5):23-27,48,65.

[10]李晓.国外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

的启示[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40-41.

[11]刘颖.城市贫困群体住房保障政策的经济效应论证[J].经济体制改革,2004,(5):46-49.

[12]莫方正.我国经济适用住房性质及保障对象的重新定位[D].北京: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8.

[13]任方红,李世平.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8中旬刊):34.

[14]孙爱龙,李伟梁.确立两条标准线完善住房保障制度[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43-44.

[15]盛大林.住房保障制度悄然回归理性[J].经济研究参考,2007,(66):31-32.

[16]尚教蔚.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J].城乡建设,2006,(3):47-48.

[17]田家官.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7,(9):27-30.

[18]王璁.住房保障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当代经济,2008,(10):34-35.

[19]王军武,赵可林.现代经济探讨[J].2007,(12):16-17.

[20]魏珊,滕晓浩.构建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9):152-153.

[21]邬丽萍.住房保障及其形式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4,(7):33-36.

[22]文志鸿.完善株洲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23]夏素莲,邓泽宏.中国香港和韩国住房保障制度简介及启示[J].当代经济,2008,(10):36-37.

[24]杨林.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四川省情,2006,(11):53.

[25]张建平.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J].统代经济,2008,7(2):37-38.

[26]张佩,郭彬奇.胡长明西安住房保障体系现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4):66-69.

[27]祝亚辉,杨红英,邓朝阳.浅析中外住房保障制度[J].基建优化,2006,(2):64-66.

[28]赵振宇.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探析[J].学术交流,2008,(3):139-141.

[责任编辑:梁小楠]

178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综述

REFORMATION &STRATEGY 2010.5 2010年第5期改革与战略 NO.5,2010 第26卷(总第201期) REFORMATION &STRATEGY (Cumulatively,NO.201) 自从1994年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第一次以政策文件形式明确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要求,开住房保障之先河以来,这二十多年的时间我国的住房保障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渐完善的过程,莫不凝聚了各界人士的积极引进和探索。本文作者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住房保障的研究进行归纳,以清晰的思路总结阐述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 见解。一、现状方面的研究 首先,针对地方区域进行研究。多采用年鉴数据或者网络收集数据来说明,实证方面的研究较少,学位论文文献较多。文志鸿(2004)结合株洲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支付能力、居民住房状况及居民收入水平等情况,阐述了 保障原则、保障对象、保障目标。黄英锋、吕德宏(2009)以陕西省宝鸡市经济适用房发展为例,分析宝鸡市经济适用房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角度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提出土地供应、住宅产业化建设、加强和完善政策体系建设等解决对策。蒋慧(2006)利用住房保障的倒U 型曲线和三阶段发展模型,分析了北京市目前所处的模型发展中的位置,确定北京市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建立垂直层次的动态保障体系。张佩、郭彬奇、胡长明(2009)将西安市的住房保障现状与天津、成都的进行比较研究。其次,针对保障对象进行研究。魏珊、滕晓浩(2006)研究了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现状和原因。其它还有一些文献研究了特殊群体,如农民工、大学生、老年人等的住房保障情况,但很少。 二、问题方面的研究剖析 (一)保障范围难以确定,保障层次之间的衔接不好,“夹心层”问题大量存在 从购买对象看,一个家庭的收入难以精确计算,目前所能计算的是面上的工资,而工资以外的其他收入则是隐性的。同时人们的收入是动态的,单位开出的收入证明可信度差,一些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家庭占用了保障住房。冯科(2006)提出政府要甄别经济适用房购买人的经济状况和身份很难,个人的经济收入目前仍然属于个人隐私,并且消耗了太多政府的资源。将公积金中心变成住宅信贷银行的机构创新,陈立军(2006)提出划分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线标准的一个计算公式: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线(年家庭收入标准)=(最低收入家庭的月生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综述 丁燕1,张协奎2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2.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摘要]文章为总结我国住房保障方面的研究动态,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对住房保障的四个大方面进行有见解地归纳总结,使研究动态思路清晰,供后续研究和建设参考。 [关键字]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29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0)05-0176-03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of China Ding Yan 1,Zhang Xiekui 2 (1.College of Business,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 2.College of Business,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4) Abstract:This paper sums up the researches on housing security in China,by using reference research method,it reviews the typical references.Based on these,this paper sums up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from four aspects in a creative way,makes the research dynamic situation clearer and supplies for reference on research and building. Key words:China;housing security system;research overview [基金项目]2008年广西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08105951201M444)。 [作者简介]丁燕(1981-),女,湖北黄冈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张协奎(1963-),男,湖南桃江人,广西大学副校长,管理学博士,建筑经济管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经济与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国土资源管理。 176

完善当前住房保障体系的意义、问题与建议措施

完善当前住房保障体系的意义、问题与建议措施 摘要:住房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通过不断完善住房制度,在 促进普通住房市场加速发展的同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推进建设,同步加快 完善住房保障机制,解决了一大批住房困难群体的基本住房问题。住房保障发展 至今更呈现出其现代化特色。如何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等群体的基本住房 需求成为保障性住房设计建设等阶段中需同步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主 要对完善当前住房保障体系的意义、问题与建议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住房保障;保障性住房;体系意义;建议措施 1、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群众生活与居住水平等方 面差异很大。相较住房供给面积,城市的住房供给面积相对较少,许多城镇中低 收入家庭、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引进人才等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仍未得 到满足,这些都要求进一步完善当前的住房保障体系。为积极适应我国新时代社 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迫切需要切实分析当前住房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 一步探索建设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的有效措施,这既可能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 民生福祉,也可能关系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内涵。 2、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1)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举措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涉及面很广,要 积极稳妥推进”。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为城镇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提供了巨大平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受城镇内部产业升级与人口、土 地等相关要素集聚等方面的影响,住房需求的大量增加以及土地供给、城镇承载 能力与人口持续增加之间的不协调、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凸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不但可以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有效缓解以上问题,更能进 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的质量。 (2)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适应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有效方式 住房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前提和保障,住房保障体系是当前社会保障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住房保障体系在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我国人 口的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结构的变化情况。一方面,我国人口政策历经变迁,大 体上经历了从鼓励生育到节制生育再到鼓励生育的曲折转变过程。这样的过程带 来了较大的人口结构演变,大体由初期的人口年轻化阶段演变为人口结构相对稳 定阶段,后因人口政策的节制调整,虽有效降低了出生率并控制了人口规模的过 快增长,但也带来了家庭规模减小、老龄化加快、新生儿数量较少、城镇人口较 快增加等影响,这些影响还需要时间去消化。纵观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能 发现,为了消化上述影响通常也都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人口政策的变迁发展、 较快的人口结构演变也产生了差异化的住房需求,这就迫切需要调整和完善住房 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从人口空间分布结构的变化来看,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带来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城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使城镇同步提高了 对流动人口数量的吸收能力,但随着人口源源不断向城镇转移,导致了人口空间 分布的变化,差异化的住房需求也加快涌现了出来。因此,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 体系是适应我国新阶段人口结构变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3)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加强民生保障的内在要求

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及实践的研究

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及实践的研究 摘要 伴随着住房制度货币化改革,我国政府为了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从我国现有实际出发,参考发达国家住房保障政策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政策,包括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廉租房政策和房租补贴制度。住房保障性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困难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三项住房保障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均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现有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很不明显,难以令人满意。这要求我们对现行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和住房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高效、公平的住房保障制度,以更好地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目前,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研究多集中在如何对现有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改革方面,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探索全新住房保障模式的成果很少。 本论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国内外住房保障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对不同住房保障方式进行经济效应比较分析,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住房保障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最大限度地解决我国住房难的问题。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性制度 Our Affordable Housing System And Practice Research

ABSTRACT With housing system currency refor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housing difficulties of low-income people, from our existing realit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on the basis of housing security policy, introduced a series of affordable housing policy, including execute economy applicable room policy, low-cost policy and system of housing accumulation fu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of affordable housing in a certain extent, resolve the housing difficulties of low-income groups. However,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 three housing safeguard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all appeared of this or that kind of problem, make the existing housing safeguard system implementation effect is not obvious, not acceptable. This requires us to the current housing safeguard system for all-round thinking, according to China's social economy and housing development reality, to construct a more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fair housing safeguard system, to better solve the housing problem in the low-income residents, and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t present, urban housing security problems arous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academia, but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on how to study for existing housing system reform of the housing system, further system of exploring new housing safeguard model results rarely. This paper use norm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housing guarantee system on the systemic research. This thesis mainly research purposes, is through the stud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housing safeguard theory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different housing safeguard way economic effect comparison analysis,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housing policy in China, combin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actual housing system, constructing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housing safeguard system, utmost ground solve our housing difficult question. Key words

天津市基本住房保障管理办法-津政令54号

天津市基本住房保障管理办法-津政令54号天津市基本住房保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本市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满足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 外地来津就业人员的基本住房需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住房保障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申请准入、使用退出和监督管理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基本住房保障,是指通过出租和出售保障性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及外地来津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扶持,以保障其享有基本的居住条件。 本办法所称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规定面积、租金标准和销售价格, 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出租、出售的住房,包括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 本办法所称住房租赁补贴,是指政府向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的用于租赁住房的货币补助。 第三条住房保障工作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坚持政 府主导、政策扶持,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分层补贴、租补分离、租售结合;坚持规范管理,分配过程公开透明,分配结果公平公正。 - 1 -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住房保障工作的领导,组织推动区县人民政府和各有 关部门做好住房保障工作,负责对区县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区县人民政府负 责本行政区域内住房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市国土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推动、监督和协调。区县房 屋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住房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住房保障工 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建设、规划、财政、税务、民政、人力社保、公安、工商、监察等管理部 门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住房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本市设立的市级住房保障实施机构,按照其职责对全市住房保障事务性工作 实施管理,对区县住房保障实施机构负有指导、监督职责。

保障性住房专项研究(完整版)

方兴地产产品标准化系列 FX-Z03-2012 方兴地产保障性住房专项研究 (交楼标准及户型)

方兴地产保障性住房专项研究(交楼标准及户型) 2012年9月

目录 1 编制说明 (1) 2 保障性住房的面积标准 (2) 2.1 保障性住房定义 (2) 2.2 面积标准 (2) 2.3 保障性住房套型各功能空间面积配置分析 (2) 3 建筑及精装修交楼标准 (4) 3.1 内装修材料及部品 (4) 3.2 保温材料 (5) 3.3 外墙装修材料 (5) 3.4 屋面做法 (5) 3.5 地下室材料做法 (5) 4 设备交楼标准 (6) 4.1 给排水专业 (6) 4.2 空调与通风专业 (8) 4.3 强电专业 (9) 4.4 弱电专业 (10) 4.5 燃气专业 (11) 5 方兴地产保障性住房案例——金茂府 (12) 5.1 概述 (12) 5.2 建筑及精装修交楼标准 (18) 5.3 金茂府廉租房单方成本指标 (19)

1编制说明 随着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日益增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必定迎来大的发展。作为有社会责任的且具有央企背景的地产公司,方兴地产必然要在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公司内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验,提高标准化水平,为大量、多地开发实施提供技术支持,缩短开发周期,节约社会成本,而进行此项保障性住房专项研究。 此研究只在方兴北京金茂府A4~10地块20号楼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成果。伴随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量的增加,系统性的研究将逐步开展。 保障性住房建设除应严格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应符合项目所在地区的相关地方法规的要求。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应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证质量的原则,合理选择实用的建设技术和建设工程材料,达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 此保障性住房专项研究标准参考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其他地方项目使用时,需依照当地地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标准及项目成本控制综合执行。

住房保障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住房保障制度问题及对 策研究论文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住房保障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习中心苍南学习中心 姓名翁直群学号 指导教师徐镇南 2012 年 11 月 11 日 摘要 住房保障制度在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上见效显着,初步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同时,在住房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职能缺失及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最终促成公平合理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本文从研究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提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法律法,加强管理,确保分配公平公正,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等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其真正发挥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作用。 关键词住房保障,对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目录 一、引言 (1) 二、我国住房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 (1) 三、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 (一)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1) (二)具体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2) (三)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职能缺失 (3) (四)缺乏健全的金融支持体系 (3) (五)退出机制有待完善 (4)

四、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对策 (4) (一)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法律法规 (4) (二)注重保障性住房选址的合理性 (4)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住房的宏观调控 (5) (四)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大政策支持,确保分配公平公正 (5) (五)制定和完善中低收入家庭标准体系,了解保障性住房需求 (6) (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来源 (6) (七)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 (6) 五、结语 (7) 六、参考文献 (7)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引言 自古以来,衣食住行被认为是人类的四大基本要求。其中,住房为市民提供了基本的空间屏蔽和居住场所,是公民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条件。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本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即是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住房问题,有利于提高住房供给水平,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住房保障是一个包含范围很广的概念。广义地说,“宅基地”、“福利分房”都是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它们是低生产力水平下保障“人人有房住”的制度。依靠市场配置住房资源,并不等于说人人都只能依靠自己的收入买房子住,也不等于说人人都只能靠市场化竞争、自主分散决策来获取住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障每个人都有房子住,政府要实施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帮助单纯依靠市场解决住房有困难的群体。这个政策体系的总称,就叫做住房保障制度。 二、我国住房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住房领域出现的系列问题不是孤立和偶然的,其背景和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是在特定发展阶段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由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快速推进、婚龄人口大幅增加、部分居民的超前消费观念、居民对房价快递上涨的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叠加,促使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导致住房领域各种矛盾凸显。 (二)我国住房市场发育时间短、水平低,市场机制和规则尚不健全、不完善,市场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还比较落后。同时,对政府在住房领域职责的认识尚不清晰,也影响了政府住房保障措施的实施。 (三)由于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投机因素加大等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诸多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住房市场的矛盾。

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文献综述

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文献综述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文献综述 [摘要]住房保障制度是保障民生的重大事宜,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议题。对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两大方面进行梳理,即宏观上对整个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和微观上对住房保障制度具体深层次的研究,并在梳理的基础上总结研究的特点,为相关问题的探索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住房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制度文献综述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1998 知》(国发[1998123号),逐步完善的市场机制进而渗透住房领域并开始发挥重大作用。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问题,加快构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成为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引发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与研讨。我国住房保障领域的研究文献,大体可分为从宏观层而对住房保障制度进行论述和从微观层面对住房保障的某具体层次进行论述。不论从哪个层面,研究的视角都是多元的,并不单一。 一、宏观层面 在构建任房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方面,刘俊霞(2008)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认为市场机制在调节住房领域的供求方面失效,因此需要政府介入来构建住房社会保障制度。 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和美国在住房保障制度的模式方面,安华(2000)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提出了整合养老保障和住房保障,以房养老的模式。王盛(2009)则通过对江苏省相关试点的调研,对保障性住房的共有产权模式给予了积极评价。 在构建保障性住房的财政方面,丛诚(2008)通过研究在既定土地制度下,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对房地产财税政策的要求,提出了要在住房市场中加入贷款利息免税

和物业税两个“自动稳定器”的观点,同时建议政府的财税金融政策应有利引导市场资源流向住房保障领域。 在构建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方面,陈成文(2008)从国际比较视角总结了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住房保障政策的经验。工春华(2007)则对欠发达国家巴西、阿根廷的住房保障制度进行了分析借鉴。尽管参照比较所选取的标的国家不一样,但文献的对策建议较一致,均主张政府应承担起住房保障的责任,加强住房领域的宏观调控;加快住房保障法制化建设,为住房保障提供法律保障;发展住房金融事业,拓宽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渠道;鼓励多方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在住房保障政策实施的效果方面,邓中荚(2009)从政策测评视角提出了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综合评价模型。虽然该模型的测评指标和权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提供了一种思路即可以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住房保障政策测评。 二、微观层面 用房学者对经济适用房的现状、弊端、对策等多方而进行了分析,经济适总结起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刘琳(2009)反对将现有经济适用房政策纳入住房保障制度范畴,认为经济适用房非但起不到任何保障的作用,反而加剧了资源分配的不公平。魏建、张昕鹏(2008)主张撤销经济适用房制度,理由是通过对地方政府、开发商、购买者博弈的终济学分析发现经济适用房会造成住房市场的制度性分割,根本无法实现保障目的。而马光远(2009)则坚持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反对撤销,理由是现阶段经济适用房的存在仍然具有价值。 廉租房李晶(2008)对供给廉租房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廉租房政策更符合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在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上更有效,应该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汪洁(2009)通过考察海口廉租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括强化地方政府职责、广辟房源以及健全居民收入统计与监管机制在内的政策建议。李辉婕

关于住房保障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住房是人们生活的根本,政府为此建立了一套住房保障体系,但在落实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保障作用的发挥。本文就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其真正发挥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作用。 【关键词】住房保障体系问题对策 一、引言 . 自古以来,衣食住行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颗“定心丸”,这一常识性的认识决定了实现“居者有其屋”是个人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目标,住房问题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政府应负责的承担起为人民提供住房保障的重任。 房改以后,政府建立了一套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住房保障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一是住房公积金制度;二是面向中低收人家庭的经济适用房政策;三是面向最低收入者的廉租房政策。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保障作用的发挥,本文就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以让其真正发挥对中低收人家庭的住房保障作用。 二、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困难群体住房问题依然严峻,住房保障工作任重道远。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一)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虽然建立了严格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但仍有相应的问题存在:第一,建设遭遇“软阻力”。让地方政府拿出相当数量的建设用地和资金以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意味着政府要突破以往“以地生财”模式,牺牲部分土地收益,向保障住房“输血”,对此,出现了保障性住房比例不足的现实。第二,政策缺位。近年来,随着房价的普遍上涨,商品房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经济适用房价格通过二手房买卖也有大幅度提高,由于在经济适用房的再转让上的政策缺位,使得经济适用房成为投资性购房、炒房的工具。第三,缺乏住房普查统计数据,住房保障缺乏长期规划。目前,我国不仅缺乏城市居民收入分布的统计数据,而且还缺乏住房普查数据。因此,很难准确地把握住房困难的实际情况而做相应的举措。这些制度随着市场的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在具体执行环节还需要加强,相关的制度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 (二)保障性住房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且覆盖面较小,经济适用房重购买轻租赁,“经济”而不“适用”。 主要的问题是存在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和高档住房的市场供应结构比例失衡,不能满足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不能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保障I生住房供应量严重不足。目前作为主要的保障供应方式—啦济适用房,是通过购买产权解决居住问题。因定位模糊,管理粗放,在不少城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现象,政府花了大量资金,倾斜政策的效应却未落在真正需要支持的低收入家庭。且少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现住有所居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现住有所居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贺岁片的提高,对于住房要求也是 与日俱增。城市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实施租赁补贴提标扩面, 加强公租房后期运营管理,加强党建工作引领,实现共建共融共享共治,积极打 造以人为本有温度的和谐小区,不断提升保障对象归属感、获得感。 关键词:住房保障体系;住有所居 引言 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支持和政策的 扶持,才有今天的成就。为进一步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政 策体系,加大力度满足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以及新就业职工、专业人才等住房困难 群体的需求,不断加大住房保障的工作力度,逐步建立了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保基本、多层次、宽覆盖、能循环、可持续”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住房保 障体系。 1障性住房制度的内涵 保障性住房制度从广义上讲,是指政府以廉租房、公租房、限价房、经济适 用房、住房补贴、宅基地分配等方式,来实现“住者有其房”的住房保障制度。在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自行解决住房,这就需要政府 与市场的有机结合,通过一些关乎弱势群体的政策措施,弥补市场缺陷,帮助那 些在市场竞争环境下难以或无法满足住房需求的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家庭,得到基 本的住房需求,这种制度设计就是保障性住房制度。它是国家构建居民生活“安全网”的一种社会“稳定器”。保障性住房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 的内在关系。一方面,公平原则要求政府出面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以保障“住者有其房”,多层次、全方位地保证住房制度供给的公平性、有效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效率原则要求在追求公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保障 性住房的供给效率,以满足更多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社 会福祉。 2强化公租房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 第一,完善公租房房源清单和保障对象清单,重点锁定现有房源,并按照 《公共租赁住房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做好资产登记管理;全面清理核实补 齐保障对象基本信息,完善保障对象清单。第二,健全公租房保障标准动态调整 机制。建立完善住房保障水平评价体系,在稳定公租房保障覆盖率的基础上,动 态调整保障标准。结合推动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推进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 城市住房保障信息共享。第三,建立保障对象进入退出审核监管机制。研究制定 住房保障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分类和应用制度,逐步实现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 合惩戒目标。进一步提高公租房准入审核精准度,建立定期复核机制,对违规使 用公租房或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承租人,综合运用租金上调、门禁管控、信用约束、司法追究等多种方式,提升管理效率。第四,加强公租房建设运营管理。鼓 励以配建方式筹集公租房,制定完善配建公租房管理办法,探索利用存量商业用 房改建公租房。 3推进补贴提标扩面,实现保障精准高效 1.大幅扩大补贴保障范围,加大对公共服务行业和产业功能区从业人员保障 力度,放宽了环卫、公交、教育、卫生、辅警、公共管理等行业人员和产业工人 准入门槛,取消了社保、住房公积金3年和居住证积分100分的要求。并对公共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住房保障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习中心苍南学习中心 姓名翁直群学号710072062015 指导教师徐镇南 2012 年11 月11 日

摘要 住房保障制度在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上见效显著,初步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同时,在住房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职能缺失及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最终促成公平合理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本文从研究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提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法律法,加强管理,确保分配公平公正,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等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其真正发挥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作用。 关键词住房保障,对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目录 一、引言 (1) 二、我国住房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 (1) 三、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 (一)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1) (二)具体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2) (三)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职能缺失 (3) (四)缺乏健全的金融支持体系 (3) (五)退出机制有待完善 (4) 四、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对策 (4) (一)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法律法规 (4) (二)注重保障性住房选址的合理性 (4)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住房的宏观调控 (5) (四)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大政策支持,确保分配公平公正 (5) (五)制定和完善中低收入家庭标准体系,了解保障性住房需求 (6) (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来源 (6) (七)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 (6) 五、结语 (7) 六、参考文献 (7)

住房保障论文保障性住房论文

住房保障论文保障性住房论文 保障性住房市场公平分配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现阶段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性缺位的研究,得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得出结论:在现阶段规制政策执行力缺失及信用违约成本没有制度支持的情况下,保障住房市场的公平分配需要引入罚金与刑罚作为规制的手段,并且加快完善相配套法律及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支持收入状况评定,直到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住房专业性机构。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房地产市场分配公平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加快解决群众住房困难,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关于保障性住房的密集讲话更是引起广泛关注,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成为中央调控楼市的重要目标。据估算,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总投资接近8000亿元,中央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决心之大,可见一斑。今年是近几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最大、任务最重的一年。 住房具有明显的社会保障性质,世界各国政府都对国民的住房问题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我国政府也不

例外,自1998年住房实行货币化改革之后,出台了“富人购买商品房,中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最困难的居民享受政府补贴的廉租房”政策,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但在实践运行中,保障性住房市场却出现了不少问题。 我国保障性住房市场现状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1997-2008 年,尽管经济适用房投资总额从185.5 亿元增加到982.6 亿元,增长了429%,但其占城市住房投资比例却从12%下降到 4.45%。1998-2007 年,经济适用房销售面积虽然从1700 万平方米增加到3500 万平方米,但从2001 年开始,经济适用房的销售面积从绝对额上确是下降的。根据2008 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已经建成的廉租房只有350 万户左右,廉租房的保障面积尚不足5‰。中央财政无法全包廉租房资金缺口,只能很有限地解决部分困难地区的廉租房建设资金缺口。按照相关政策,廉租房建设资金应以财政供应为主。然而,实际上只有少数城市可以做到。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廉租房的建设和推广远未达到预定目标。2010 年上半年,由于房价过快上涨带来的社会及中央政府压力,各级地方政府开始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河北省2010 年将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5 万套,廉租住房保障达到12.71 万户;浙江省将重点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这项工程包括全年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 1 万户以上,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00 万平方米以上;广州市2010 年本级政

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

目录 美国 (1) 赴美考察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报告 (1) 瑞典 (5) 住房宽敞贷款帮忙:瑞典人居住现状一瞥 (5) 加拿大 (6) 日本 (8) 法国 (8) 英国 (9) 美国 赴美考察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报告 2002年9月12日-27日,由中国合作住宅促进会组团,赴美国考察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中国合作住宅促进会副秘书长曹彬为团长,天津财经学院、北京城建住宅合作社、昆明合作建房经营管理处、西安市房地产交易管理中心、邢台市桥西区住宅合作社、黑龙江省职工住房合作社、武汉市武东住宅合作社等单位的代表一行9人。 考察期间,以座谈会、实地参观、入户访问等形式进行,不仅对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有所了解,而且还了解了一些相关问题,下面分五个问题予以报告。 一、美国解决低收入者住房的举措 在美国,70%左右的住房为私有。虽然其经济发达,但两极分化是比较突出的,很多穷人没有栖身之地,露宿街头者随处可见。然而,这并不表明美国政府不重视解决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公正地说,美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主要办法有四种,即:公共房屋、津贴房屋、租金津贴和廉价公屋。 公共房屋,是政府房屋署拨款建设的,由房屋署派职员管理。这种房屋主要用于出租,其租金标准根据家庭收入而定,一般为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 津贴房屋,指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由私人不牟利机构具体实施并管理的房屋,主要出租给62岁以上,且每年退休金不超过一家一口20850元;一家二口23850元;一家三口26800元的老年人家庭,各州、县、市根据当地情况,每年调整限制数字。 租金津贴,是针对低收入者承租私人房屋而言,政府鼓励私人将符合出租标准的房屋出租给低收入者。当低收入者承租后,低收入者将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付给房主,其余由政府代付。这样,不仅解决了低收入居民的住房,而且不损害房东的利益。例如,一间供出租的房屋,月租金为900元,房客月收入2100元,其中的三分之一是700元,那么,房客就付700元的房租,房屋署代付200元房租,房东总收入不变。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住房保障制度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住房保障制度 作者:王小广来源:南风窗日期:2011-11-09 浏览:3405 显示全文在许多人看来,政府建保障房是房价调控长期难见成效的一种备选方案,或者理解为房价泡沫破灭后的一种保底、补救措施,使房地产投资不至于大跌萎缩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但我理解政府提供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是一项制度安排,是政府重视住房这一最大民生问题的一种长期而基本的职责。因此,不是“应景”之作,要从基本住房制度设计中考虑保障性住房建设,即要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基本定位,既要明确为谁建、由谁建的问题,又要对其目标进行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建、如何分和如何管等问题。这里我想就这些最基本问题作些分析,以引起共鸣,学者们和各级政府一起努力,使保障性住房定位、建设、管理一开始就建立在科学合理、能产生长期社会效率的基础上。 住房制度分歧 在中国住房体制改革后,一个很清楚的事实是纯市场化的观点确实无法解决所有人的住房问题,有一部分家庭永远无法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做相应的制度安排,去努力保障这部分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从理论上讲,这些人的住房有了保障,整个社会的居民都有了住房保障。我们需要怎样的住房制度呢,其中保障性住房又在其中如何定位?我们先从当前的住房政策体系谈起。最近几年就住房政策问题,有几种表述相似内容却有别的说法:第一种,提出政府只保低端,其他完全由市场解决,市场是市场,保障是保障,不能混淆。第二种,试图构建一个包括满足各种不同层次住房需求的住房结构及政策体系,如提出“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靠市场”。第三种,提出“低端保障、中端支持、高端调控”(也有的地方表述为“低端靠保障、中端靠市场、高端有约束”)。 第一种意见可能遭到的批评会最多,原因是政府可以保障低端,但低端真的能靠市场解决住房问题吗?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显示,夹心层即家庭收入处于中间60%的家庭住房问题最突出,一方面因房价过高而够不着市场,因收入条件或住房条件保障性住房与其无缘。处于60%的中间层家庭,无房户买房和有房户改善住房条件都面临过高房价的约束,他们是社会中怨言最多的群体。在此,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重要问题:房改后市场供给的大量住房都满足了谁的需要?中国过去10年城市人口年均仅增长3%,而每年住房供给量年均增长20%左右,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了日本与韩国,这完全能满足绝大多数的住房需要,讲我国住房投资不足、供应不足是怎么也说不通的。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20%的高收入家庭消费了近七成的住房供给,特别是最富的10%的人(家庭)购买了住房市场供给量的50%,换句话说,从消费的角度,这些人根本就不需要住房(他

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住有所居的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 住房保障制度是城镇住房新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城镇住房新体制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中外的横向比较,历史的纵向比较,以及词汇、住房模式的比较等,不难看出以中国目前的国情,既不可“摸着石头过河”盲目推进,又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制约的条件下,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大范围居民的住房问题,必须制定分级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具体的就是尽快完善住房法律制度,加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的扩建,同时采用有效监督力量如大众媒体进行监督等,更好更快的先解决我国目前“住有所居”的难题。 关键词住房保障住有所居比较研究 1 概述 1.1 住房保障的概念 住房保障就是解决住宅问题,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住宅权。解决住宅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市场、社会、互助、家庭等各种方式不断满足人们对住房问题的需求,从而实现人们住房权利的过程。其中住房社会保障主要是针对中低收入社会成员,是住房保障中的重中之重。[1] 1.2 住房保障的理论基础 19世纪末,面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住宅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住宅问题的理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从不同角度强调市场发展和国家干预以及社会福利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各国住宅保障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1.1.1 马克思的第一需求理论 马克思从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角度深刻地阐述了第一需求理论。住宅是每个人生活的基本物质资料,是人们的生存需要,解决和改善居民的住宅问题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马克思的第一需要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住宅保障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1.1.2 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 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一书,对于帮助我们认识住宅问题的本质以及寻找解决住宅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恩格斯指出:仅仅依靠市场的供求关系的改善是无法解决住宅问题的,只有当社会已经改革到使人可能着手消灭城乡对立,这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城乡对立意味着富人和穷人的对立,也就是说住宅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穷人根本就没有能力取得住宅。 此外,还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凯斯恩的经济理论、贝佛利奇计划等也是住房保障的重要理论基础。[2] 1.3 “住有所居”与“居者有其屋”的比较 从词源上讲,“住有所居”“居者有其屋”有着基本相同的含义。但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又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 (1)强调的内容不同:“住有所居”强调的是居住,并不一定是所有者;“居者有其屋”强调的是居住的是自己的房屋。 (2)涉及内容的范围不同:“住有所居”强调的是住宅权的问题,一般不涉及住宅财产权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