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所有资料仅供大家参考,用黑体标出来的属于重点内容,请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结合书本,祝大家考个好成绩!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观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P30)

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形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31)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操作。他们在做出判断时倾向于运用一种标准或维度,比如:长得多,密得多或高得多,还不能同时运用两个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三、建构主义(必考)

(一)、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皮亚杰提出了建构论,他认为新结构或新知识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建构的过程。个体的认知图式不能同化新的知识经验时,心理产生不平衡的状态。每经过一次由失衡到新的平衡,其认知结构就会产生一次新的改变。个体认知结构的改变使之能够吸收更多心的知识经验,促使智力水平得到发展和提高。

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

2、情景、协作、会话的意义结构;

3、建构主义模式/策略:a、支架式b、抛锚式c、随机进入

(二)建构主义的特点

1、比认知心理学更强调认知的主观方面,在认知上向客观主义相对立的一面发展。

2、强调情境的积极作用(抛锚式教学)

3、强调社会文化的互动和积极作用(维果斯基)

4、关注知识如何从一种动态的过程中生成的(皮亚杰的认知、同化、顺应)

(三)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特征

1、积极的学习

2、建构性的学习

3、累积性的学习

4、目标指引的学习

5、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教学四要素的角色发生变化

学生:被动接受主动建构者

教师:传到授业者促进帮助者

教材:传授的内容建构的对象

媒体:教学的手段认知的工具

2、教学核心:强调学生主体

3、教学关键:设计学习环境

4、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会话(讨论和商榷)、意义建构(五)建构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

哲学背景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关键词Kant(不用记)

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部,要通过内

部建构和组织经验去发展知识

经验Vico(不用记)

人们只能清晰的理解自己建构的

一切

塑造Dewey(杜威)

经验的中心是主体有目的的在选

择对象基础的主观改造

行为、探索

心理学基础认知发展理论Piaget皮亚杰

学习是儿童自身进行探索、建构和

发现的过程

同化、顺应

社会文化观和

最经发展区

Vgotshian(维果茨

基)

人特有的心理结构必须在人的外

部活动中形成,并内化成人的内部

心理过程的结构,从现有发展水平

到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认知结构论Branner(布鲁纳)

学习是学生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和

驱动的知识建构过程。

意义的建构

四、维果茨基的有关理论(P37~39)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心理发展观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奥苏泊尔(Ausubel)的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的一种引导材料,它要比原先的学习任务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

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1902年出生于德国,是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他同意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作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划分。从而提出了他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一)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以下8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0~1.5岁):无条件的爱。

基本信任感:是一种充分信任他人并且自己也值得信赖的基本感觉

2、自主对羞怯(1.5~3岁):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如吃饭、穿衣。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儿童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成年人应该监督而不是干涉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过多的干涉可能会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

性的性格。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自我效能感,三观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阶段(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睡不着、贪财、怕死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及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智力维度界定典型人群

语言智能对声音、节奏、单词的意思和语言的不同功

能的敏感性

诗人、剧作家、新闻播报员、

记者及演说家

逻辑-数学智能能有效地运用数字、推理和假设的的能力科学家、会计师、工程师及电

脑程序员

空间智能能以三维空间的方式思考,准确的感觉视觉

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对色彩、

线条、形状及空间关系敏锐

室内装潢师、建筑师、航海家、

侦查员、向导、艺术家及飞行

肢体-动觉智能能巧妙的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能灵

活的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

演员、运动员、舞蹈家、外科

医生及手艺人

音乐智能能觉察、辨别、改变、欣赏、表达或创造音

乐的能力

作曲家、乐师、乐评人、歌手

及善于感知的观众

人际智能善于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动机、意向及

感觉,具有有效与人交往的能力

政治家、社会工作者及成功的

教师

内省智能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利用这些

意识察觉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

己的人生

神学家、哲学家及心理学家

自然观察智能对生物的分辨观察力及对自然景物敏锐的

注意力

考古学家、收藏家、农夫及宝

石鉴赏家

三、智力的三元理论(P53)

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三种相对立的能力组成。

四、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体特色的方式。

1、雷诺的六维理论构成了一个人独特的学习风格特征(P56)

●知觉偏好(听觉、视觉、动觉)

●物理环境需要(声、光线、温度)

●社会环境偏好(喜爱学习的方式、单独、同伴、多元化)

●认知方式(Witkin的场依存—场独立性、Kolb的具体体验、抽象概括和反省性观察)●最佳学习时间(早、午、晚)

●动机和价值观(价值观、动机、态度)

2、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P57)

顺应者方式

发散者方式

聚合者方式

同化者方式

第三章教师心理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一、教师的角色(P77)

1、设计者

2、信息源

3、指导者和促进者

4、组织者和管理者

5、平等中的首席

6、反思者与研究者

7、终生学习者

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

一、舒尔曼将教师知识分为七种类型:(P81)

①学科内容知识

②一般教学法知识

③课程知识

④学科教法知识

⑤有关学生的知识

⑥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

⑦其他课程知识

二、教师的基本信息系统

(一)教师的基本教育信念(P82)

1、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世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3、对学生的控制点: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课堂,必须管理好学生,维持一定的课堂秩序。

4、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

(二)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P83)

研究者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

1、所倡导的理论: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报告出来,它更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2、所采用的理论:这类知识可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三、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

2、教学操作能力

3、教学监控能力(聆听)

(二)教师的个性品质(P86)

1、烦躁型、胆怯型与整合型

2、具体-抽象倾向

3、教师的场定向

(三)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P87)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取向(P91)

1、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取向

2、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

3、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

(五)教师成长的目标:新手—熟手—专家

(六)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在课后再进行分析。(P94)

(七)职业倦怠的三维度模式:(P100)

1、情绪衰竭:即感到耗尽、用完

2、去人格化:即表现为冷酷、麻木

3、低个人成就感:即自我评价低和缺乏适应性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一、学习分类对比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一、认知1、知识一、认知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2、智慧技能

领会辨别

应用概念

分析规划

综合高级规划

评价3、认知策略

二、情感二、态度

三、动作技能动作技能

二、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三、学习的作用(P112)

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四、学习的分类(P114)

1、动物学习(消极、先天行为)

2、人类学习

3、机器学习

五、学习水平分类(P115)

①言语信息

②智慧技能

③认知策略

④态度

⑤运动技能

六、有意义的学习

①主动的

②有意义的

③真实的

④合作的

⑤建构的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一、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和斯金纳的经典性操作行为理论的区别英文版(中英文兼答可得高分)

Classical conditioning Operant conditioning

A singe is placed before a refiex A reinforting or Punishing stimulus is given after a

behavior

Developed in Russia Developed in US

Known as “paviovian”Known as “Skinnenan”

Also called “respondent conditioning”Also called “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

Works with involuntary behavior Works with voluntary behavior

Behavior is said to be “elicited”Behavior is said to be “enitted”

Typified by Pavlov’s dog Typified by Skinner Box

中文版

巴普洛夫斯金纳

在反射前给刺激强化

俄国美国

以“巴普洛夫”命名以“斯金纳”命名

应答行为功能性强化

强制的自愿的

被动行为主动引发

实验对象是“狗”实验对象是斯金纳箱,白鼠、鸽子

二、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P131)

在巴普洛夫实验中,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UCS),把由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作用(UCR);铃声原来是一种中性刺激(NS),铃声和食物在时间上多次结合,原是中性刺激的铃声就变成了条件刺激(CS),铃声和唾液之间就建立了一种新的联系,称之为条件作用(CR)。在条件作用形成过程中,无条件刺激引起特定的反应时前提条件。

关键点:把中性刺激转化为无条件刺激。

三、华生的行为主义——恐惧形成实验(P134)

四、桑代克的学习律(P136)

1、准备律

2、练习律(题海)

3、效果律

五、操作性条件学说(P137)(书上大概看一下)

六、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P139) 七、交互决定观(P145) P 个人 行为B (认知与情感)

环境E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P156~157)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知觉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尤为看重,他们认为,学习到的东西只是知觉组织的结果。

1、格式塔理论的特点:

① 学习就是知觉的额重新组织; ② “格式塔”在德文中为“形状”、“完整”、和“结构”;

③ 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顿悟常出现在若干尝试的错误的学习之后。 二、考卡夫的心物场

心物场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 三、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创始了符号完形说(P158)

四、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他认为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阶段: 1、动作性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

2、映象性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件。

3、符号性表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以及一直到以后的年代。

布鲁纳认为,教育者工作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而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五、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有意义的学习的三个条件:

① 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 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③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 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4、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的方式不同,奥苏贝尔提出了三种同化方式:

a.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

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者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者新命题的意义。

预期和价值观

被激活的相依关系,改变活动的强度和方向 个体心理特点与激活环境

b.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

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让位关系。

c.组合学习:当学生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也不

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

六、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1、加涅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

可以把上述图形分为8个阶段:

①动机学习

②了解阶段

③获得阶段

④保持阶段

⑤回忆阶段

⑥概括阶段

⑦作业阶段

⑧反馈阶段

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及区别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要点

1、学习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2、强调外显行为的变化

3、强调强化的作用,人的行为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4、学习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络

5、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近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

关键词:效果律、学习律、预备律,及时强化与超时强化,连续强化各部分强化

典型应用:线性或分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行为矫正技术

分析:表扬机制和为什么不能表扬;及时反馈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巴普洛夫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要点

1、强调内部认知过程

2、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强调学习者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外部强化

4、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

5、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

6、学习是凭整体认知

关键词: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加工策略

典型应用:直观教学、演示教学

分析:图标在教学中的作用,先行组织者

代表人物:皮亚杰奥苏贝尔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要点

1、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生的形成过程;

2、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自己;

3、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应重视学习的情感因素。

关键词:内在动机、情感

典型应用:非指导性教学

分析:榜样学习、同伴效应、共同愿景、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

代表人物: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积极心理学)

认知学习理论人性的假设学习本质比喻

行为主义被动的联结刺激与反应的过程一个黑箱

认知主义中性的、能动的理智过程一台按一定规则加工信息

的计算机

人本主义性善的、能动的情感过程自组织、有无限潜能的机器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所有资料仅供大家参考,用黑体标出来的属于重点内容,请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结合书本,祝大家考个好成绩!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观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P30) 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形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31)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操作。他们在做出判断时倾向于运用一种标准或维度,比如:长得多,密得多或高得多,还不能同时运用两个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三、建构主义(必考) (一)、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皮亚杰提出了建构论,他认为新结构或新知识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建构的过程。个体的认知图式不能同化新的知识经验时,心理产生不平衡的状态。每经过一次由失衡到新的平衡,其认知结构就会产生一次新的改变。个体认知结构的改变使之能够吸收更多心的知识经验,促使智力水平得到发展和提高。 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 2、情景、协作、会话的意义结构; 3、建构主义模式/策略:a、支架式b、抛锚式c、随机进入 (二)建构主义的特点 1、比认知心理学更强调认知的主观方面,在认知上向客观主义相对立的一面发展。 2、强调情境的积极作用(抛锚式教学) 3、强调社会文化的互动和积极作用(维果斯基) 4、关注知识如何从一种动态的过程中生成的(皮亚杰的认知、同化、顺应) (三)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特征 1、积极的学习 2、建构性的学习 3、累积性的学习

2017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的历史 1)19世纪前,没有心理学学科,从哲学范畴里分离出了心理学 2)19世纪中叶,开始引进实验法对心理学进行研究,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德国韦伯研究出一个定律“韦伯定律”:K=ΔI / I ------ 感觉阈限定律 3)1860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利用了无意义的音节为实验材料,研究出了一条著名的遗忘规律曲线,遵循着西先快后慢的原则。 4)1879年,德国著名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第一人)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正式诞生。 冯特的贡献1开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历史。2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构造主意心理学的奠基人(内省法)3培养了一只国际心理学的专业队伍。 5)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6)认知过称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 7)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8)意志过程中一直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9)人格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 2、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3、画图说明心理现象:(心理现象的具体结构图)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2)心理现象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格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3)总结:心里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他们是密切联系的。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经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选、填)p4 (多选/单选/填空)( 给你根据概念实例判断哪种方法) (一)实验法 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它是实验科学普遍采取的方法,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二)测验法 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三)调查法 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 (四)临床法(最常用) 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五)个案法 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也是研究儿童心理常用的方法。 5、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p10 (了解名称和代表人物)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华生(1913行为主义者所见的心理学)、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四)完形主义心理学(也称格式塔心理学派) 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 创始人弗洛伊德、霍妮、沙利文、弗罗姆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 创始人马斯洛、罗杰斯 6、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三道论述)p13 (一)心理学史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 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规律。也就是说,教育最新红要促进人的发展。二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即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认识和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规律,也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所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在教育活动中,如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方法的选择等适合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使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 2)教育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递人类积淀下来的知识经验。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人类智慧结晶的同时,发展了自身的各种能力,塑造出完美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和人格形成的规律。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本质规律、不同学习的类型划分、学习的过程阶段特点等心理学理论,才能顺利地实施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的目的。教师也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人格结构及其特征表现,才能针对学生的人格差异,因材施教,依据品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师职业所必须的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条件,而心理学理论则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的水平就成为检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主要指标。 (二)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 1)高尚的职业品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

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图文稿

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 核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2017年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二、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答: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比如陈述分数加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第二阶段:联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例如,一个人在开车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但是,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个原因可以用稳定性和控制的位置两个维度加以划分。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答:(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 (2)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未知概念或学生所缺乏的日常经验,问题理解也会出现困难。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先获得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3)急于得出答案。心理学上把富于解决某类问题的经验并能快速、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的人称为“专家”,与之相应的不能熟练解决问题的人称为“新手”。实践表明,无论哪个专业、多大年龄的新手,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没等弄明白问题之前就急着要得出一个答案。甚至不管已知条件是否充足、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有效,他们就开始胡乱地把已知条件拼凑在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4)具有辐合思维倾向。辐含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朝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之相反的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朝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哪怕有时看起来与原有问题大相径庭。导致人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具有辐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心理定势,它能使人由于经验的作用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只想到一种现成方法 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四、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 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1.维果斯基把历史研究作为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2.他首先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这个是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基本的直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3.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就是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4内化学说:内化是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5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6维果斯基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教学支架的概念,交互式教学模式,同伴合作模式,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 八、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 十、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家庭、同伴和教师。 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斯皮尔曼提出智利的二因素论即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二、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三、流体智力:是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 四、晶体智力:是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 五、斯滕伯格认为智力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变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七、谭顶良提出学习风格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 1、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生理刺激:声音、光线、温度;时间节律;感觉通道: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大脑的单侧化。 2、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 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34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19年7月2日;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选择题 1.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心理研究方法,称之为(A)。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2.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ACD)。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3.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B)。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5.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0—25人,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BC)。 A.双四边形 B.马蹄形 C.环形 D.双环形 二、名词解释 6.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7.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 9.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10.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四、论述分析题 1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1)形成程序性知识 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1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考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②教师③教学内容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载体)⑤教学环境(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 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新教师成长经历三个阶段:①关注生存阶段——重视师生、同事间的人际关系;②关注情境阶段——重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③关注学生阶段——重视学生个别差异。 (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的作用 ①描述和解释:对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分析,找出因果,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以指导评价自己的教学 ②预测和控制:帮助教师正确分析学生行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心理学诞生】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大纲》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卷。由此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确立。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行为主义学习论>[1949新中国成立] 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基本特征:⑴连续性与阶段性{第二性征}⑵方向性与顺序性{从头到脚的动作发展}⑶不平衡性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⑷差异性{人与人性格能力不同}。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一时期学生突出表现为强烈的独立倾向,?极力想争取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的地位,他们对自己往往高估,事事都想自己做主。针对这一特点,教师既要尊重他们的合理建议和要求,又要积极给予正面引导。 1.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基础——生理发展的特点 ①身体发育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期;②神经系统趋于成熟;③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的开始。 2.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认识活动。①初中生认识活动的随意性已显著增长,可以长时间集中学习,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②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初二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2)情绪情感。表现出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矛盾性特点。 (3)个性发展。①自我意识高涨;②反抗心理突出;[尊重、理解、平等、接纳、信任] (4)人际交往。①同伴关系在初中生活中日益重要。交友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缩小,更注重交友质量;与异性伙伴的关系要好于同性伙伴,与同性伙伴关系较为稳定。 ②初中生与成人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与父母情感不如以前亲密,寻求独立;另一方面,不再盲目接受教师的观点,开始品评各位教师。初中生所喜欢的教师的特点主要是: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 第二节学习策略 一、概述 (一)含义&特点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名词解释 特点:操作性和监控性(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二)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学生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具备四个条件:a.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b.能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并确信他对自己学习的价值;c.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d.具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愿望与动机,并把学业作为一个积极的过程去探究、追求与享受。 二、分类 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填空题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 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1. 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在大脑中重现学 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学习方法。它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在复述时间上,采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在复述的次数上,强调过度学习;再复述的方法上,包括排除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复习形式多样化等。……名词解释、填空 2. 精加工策略……填空、名词解释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 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理解记忆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够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的线索就越多。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具体来说,精加工策略有以下几种: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 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 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二)元认知策略 1. 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最新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判断、选择 1.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特有的高级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人格:人格是最复杂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的种种行为的心理活动都看作人格的表现。人格是人与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大多学者认为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4.人格的心理结构: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等。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前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动态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自我调控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 5.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6.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针对实用主义教育不重视科技人才培养的缺陷,布鲁纳等人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本位”的新思想。认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形成认知结构过程,而不在于认知的结果”,进一步提出早期教育、学习动机以及高难度和高速度等一系列教育原则,对各国教育改革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7.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独立于20世纪初期,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随后在1013-1914年将其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8.1879年,“心理学之父亲”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P《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 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内容包括5个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和3个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多选:教学媒体都有哪些形式,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心理学发展[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布鲁克4成果)] 简答题:心理学发展趋势 [1、研究领域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即由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2、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3、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研究转向对教学问题的研究4、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5、从理论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 3、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 廖世承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6年,心理学家陆志韦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理论。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 1、心理发展概念: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 化。 多选和简答题: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可逆)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童年期[小学6、7-11、12]和少年期[初中11、12-14、15] 填空:1、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3、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感知的能力。 4、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记忆占主导; 理解记忆为主要识记方法;抽象记忆占优势 简答题: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初中5、高中:个性化的情感和浪漫的热情] 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 3、少年底俄热情和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中学阶段是理性、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2、思想比较敏感3、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 二、皮亚杰建构主义发展观基本内容 1、发展是一个建构过程,使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地相互作用中实现的2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3、适应包括童话和顺应两种作用恶化过程。[填空]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示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图示是指动作的机构或组织。4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例子判断哪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 简答和多选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成熟、连续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多选1、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论、心理发展论、内化学说、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心理发展观儿童认知发展4个表现p38页[a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b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c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d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心理发展的原因a 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b语言符号系统c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过程。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后才内化转为内部活动,才能最终默默地在头脑中进行。 辨析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2种水平:1现有的2借助其他方式启发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二者间的差距即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的最新发展区。 #大题的可能性较小: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46图 1、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 2、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冲突 3、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反之则人格向不健全方向发展。 4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度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分期8个46页图 #填空1、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热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或兴趣方面的差异。2、智力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3、学习风格使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的学习倾向。但是,并非所有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都属于学习风格范畴。 4、学习风格的6个类别[a知觉偏好b物理环境需要c社会环境偏好d认知方式e最佳时间f动机和价值观]5大因素[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3个风格[认知、情感、生理] #多选:1、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2、瑟斯顿7种主要的智力因素:空间知觉、言语理解、语词流畅、记忆、数字能力、归纳和知觉速度。吉尔福德三维机构模型:操作内容产品三个维度。斯皮尔曼: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3、智力的个体差异分量的差异和质的差异;群体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4、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对时间节律和感觉通道的偏爱]、心理要素[归类的宽窄、信息的及时加工和同时加工、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分析与综合、沉思与冲动、理性水平的高低、学习兴趣或好奇心得高低、成就动机的差异、内控与外控、焦虑性质与水平的差异以及学习坚持性的高言语表达能力的差异、冒险与谨慎等]、社会性要素[独立学习和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 5、学习风格认知要素实质上是一个人的认知风格在学习中的体现。认知风格是学生在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 简答1、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