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选,判,——看ppt,简答,论述,案例。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科学。1903年行为主义学派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上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谁,什么时候,什么书。)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区分,不记)

客观性原则:指教心学研究要贯彻事实求是的精神,即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与规律。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而加以综合考虑,把握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本质及他们的必然联系。(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教育性原则:指在教育心理学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选题到完成,都要做到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从教育实际需要出发,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与顺应:

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我们可以把图示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同化:同化是指主体将外界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图式之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顺应:指机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示或调整现有的图示,引起图式质的变化,使机体适应环境。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4个(年龄,启示。)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6、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对教育的启示:

1、按儿童的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

2、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设计课程;

3、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教学;

4、发挥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教育功能。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概念:指儿童能够独立变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或差距。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是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最看重哪个阶段的那个特征?——五,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自我同一性。)

第一阶段:基本信任感——基本不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0——18个月【母亲】

希望的品质: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

第二阶段:自主感——怀疑感、羞怯感,体验意志过程。18个月——3、4岁【父亲】

意志的品质:进行自由选择和自我抑制的不屈不挠的决心

第三阶段:主动感——内疚感,体验行为的目的性。3、4岁——6岁【家庭】

目的的品质: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

第四阶段:勤奋感——自卑感,体验自我能力。6岁——12岁【邻里、教师、学校】

能力的品质:灵巧和智力在完成任务时的自如运用

第五阶段:同一性——角色混淆,体验忠实的实现。12岁——18岁【同伴、群体、理想“英雄”】

忠诚的品质:效忠发自内心誓言的能力

第六阶段:亲密感——孤独感,体验爱的情感。18岁——30岁【朋友、异性同伴】

爱的品质:永远抑制内在分裂机能的互相献身

第七阶段:创造力感——自我专注,体验关怀和被关怀。30岁——65岁【配偶、子女】

关心的品质:能自觉自愿关心他人的疾苦和需要,能给他人以温暖和爱

第八阶段:完美感——失望感,体验聪明智慧和自我实现。65岁——【自我与他人的对比】智慧的品质:以超脱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的共同特点:

1、以刺激反应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把一切心理现象或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

2、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的强化。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外部条件,而忽视对学习内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

美国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动物是通过多次尝试错误,偶然获得成功而逐步进行学习的,因此提出了尝试错误理论。

桑代克提出的三条著名学习定律(区分)

效果率:如果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行为将被增强;如果行为得到惩罚的结果将被减弱。准备率: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而勉强传导就会引起烦恼。

练习率:练习率包括应用率和失用率。应用率指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失用率是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理论基石:强化

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种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三元交互理论:行为、环境、个人。

班杜拉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学习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评价,即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

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达到的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共同特点:

1、学习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与认知以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

2、对学习强调头脑内部心理的因素及作用。主张对学习应着重研究脑内的加工,制作过程和内在条件。

考夫卡的“场论”

苛勒的“顿悟说”了解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和认知地图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三个条件(重点):直觉是发现学习的前奏;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具有回馈价值。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了解)有哪几种主要模式?

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互惠式教学。

Tbc

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概念):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程序性知识(概念):是经过学习形成的熟练的操作程序、方式,是关于“如何做”和“怎么做”的知识。如学生写字、打篮球、操作电脑等。

陈述性知识之奥苏伯尔对同化的理解:

下位学习(概念):又称类属学习,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在包摄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知识,因而新旧知识之间构成一种类属关系。分为派生类属学习(水果→荔枝)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概念):又称为总括学习,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若干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包摄程度更高的知识。如学生学习猫、狗、猪等概念后,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特征,从而获得哺乳动物的概念,三角形、折扇→角。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掌握):1、2、3、4、5、6、7——教师应怎样设计教学?

1、学习材料要具有逻辑意义:奥苏伯尔发现有逻辑组织的学习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保持和应用。

2、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确定教学起点:学生已储备的知识经验,不仅是过渡到新知识的桥梁,而且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

3、运用直观材料或实际操作:学生对远离生活的抽象概念和规则的理解往往存在困难,必须借助直观材料或感性经验才能理解。

4、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学生所学的概念规则有的本质属性易于直接观察、分辨和掌握,有的则不然,这时教师需要变换各种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突出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

5、科学地进行比较:采用正确的比较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新旧知识异同。

6、使用肯定实例与否定式例:肯定实例传递了概念或规则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否定实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两者兼用。

7、建构概念与规则的体系:不同概念与规则都是按照内在的关系组成的层次结构,存在上位和下位的关系。这种层次结构有利于概念或规则的激活与提取,有利于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概念或规则当中。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智慧技能的培养:智慧技能的学习是获得一系列的产生式,运用已获得产生式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产生式(production)是条件(condition)与动作(action)的连接。(产生式——如果……那么……)1、帮助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掌握产生式规则(主要途径:编制产生式样例学习;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熟练解决问题。

3、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使智慧活动内化。教师要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言语表达,,锻炼思维,提高问题解决的速度和水平。

4、变式与训练。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

Tbc

第七章

学习策略(概念):学习策略是为了学习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的程序规则和调控方式。特点:主观能动性、有效性、过程性、通用性。

主要的学习策略三大类具体内容:

(一)基本学习策略——针对学习材料

1、复述策略:逐字重复、划线法、概括法

2、组织策略:归类组合、列提纲、结构网络图

3、精细策略:记忆术、关键词法

(二)支持性学习策略——针对学习活动

1、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学习目标(具体、适度、可检测)、学习内容、时间安排

2、预习和复习

3、听课和记笔记

4、课外阅读

(三)自我调控策略——针对个人特点

1、自我评价

2、制定目标和计划

3、记录和监督

4、安排环境→避开分心的人和事,低效率会导致高焦虑。

5、自我预测后果→做喜欢的事来奖励自己。

6、寻求社会帮助

7、直接指导法

Tbc

第八章

区分几种学习迁移理论及其人物

概念: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一、早期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官能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人类的心理由许多不同的心理官能,如观察、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组成,且可以像训练肌肉那样训练加强,强调学习迁移的训练和培养。开创了学历迁移理论研究的先河。后被詹姆斯论证发现其缺乏科学依据。

(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学习迁移产生的条件是两个情境之间具有相同的要素,即具有相同的刺激及其反应的联结。

(三)概括化理论——贾德通过水下击靶实验得出概括化理论。他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成分只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必条件,概括出两种学习活动的共同原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后来,亨得克森证实了其理论,发现学生是否善于概括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

(四)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有机体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察觉两个刺激之间形成的整体联系。(小鸡和儿童在深色和浅色卡片中寻找食物的实验。)强调个体的顿悟能力在概括中的作用,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概括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化。

(五)学习定势说——奠基人哈罗,利用猴子学会学习的实验证明,对一种学习问题的练习,会有助于学习解决另一种问题。【后来有人证实它对学习慢的学生更有促进作用,不仅对常规学习适用,更有利于创造性的训练。考虑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学习定势是指先前习得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对后继学习产生倾向的心理准备状态)】

二、现代迁移理论

奥苏伯尔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奥苏泊尔认为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的。在有意以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的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作用,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结果旧知识得到充实或改造,新知识获得了实际意义。这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

奥苏伯尔提出了三个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面对新任务时,学生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吸收并固定新知识的原有观念);可辨别性(新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相关知识的可分辨程度,程度越高,越可避免新旧知识混淆带来的干扰);稳定性(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稳定和清晰度。越稳定清晰,则越有助于迁移。)。

奥苏伯尔通过实验表明:在教学中使用“先行组织者”作为引导性材料,可以有效地促进迁移(先行组织者比学习材料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

罗耶的认知迁移理论:领会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中相类似的知识。

元认知迁移理论:强调认知策略的迁移。

基于问题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辛德莱和安德森。——实际是桑代克相同要素说的发展。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了解,很不重要)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

1、所学知识技能间的相同要素

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3、教师的指导

(二)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

1、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迁移者的心向

3、学习者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元认知:对自身认知过程和认知策略的认识)

如何促进迁移的促进(1-7点)——括号里是浮云,便于理解。

1、科学排编排和呈现教材:有序性、概括性、实用性。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假的的概括化理论表明,学生一旦掌握有关的原理并概括化,就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3、发现学习材料的共同性(桑代克的共同因素理论表明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他们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

4、注意学生心理定势的影响(哈罗的学习定时理论表明,学习者有定势心理和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状态更有利于对学习的迁移。所以,要注意调动学生在意识、情感和态度上对学习的准备状态。)

5、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就是三大认知结构变量最优化的过程。教师呈现正式学习材料前,先向学生提供一些比新的学习材料在抽象性、概括性水平都较高的陈述性组织者,便于学生认知结构中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关联;设计比较性组织者,提高学生对新旧知识可辨别性。)

6、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包括两层含义:一、与所学科目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二、针对任何学科都有全面指导作用的心智技能,即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7、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所学习的策略是什么what、适用范围where、怎样how应用和什么么时候when应用,即4w。我国学者张庆林强调要对学生的策略性知识进行“三化”教育——经验化、自动化、条件化。)

Tbc

第九章成就动机

奥苏伯尔的动机理论(区分三种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指一种了解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附属的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和保持家长、教师等长着的赞许获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中低,小学阶段——4年级分界,垂直关系(前),水平关系(后)。)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原理)

追求成功倾向(Ts)的大小取决于追求成功动机的强度(Ms);成功的主观性概率(Ps);成功旳激励值(Is)。因为Is=1-Ps 因此Ps:Is=5:5时Ts最大。Ts=Ms x Ps x Is

避免失败的倾向Tf取决于避免失败动机的强度Mf、失败的主观性概率Pf、避免失败的激励值If。Taf=Maf×Pf×If

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Ta=Ts -Taf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重点)

美国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强化)和先行因素(期望)的影响。(期望包括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两种。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某行为会导致的某结果的推测。后者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进行某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的和判断。)

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如学生知道练习能够提高体育成绩,自己有能力掌握体育动作时就会积极锻炼。)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掌握)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活动时的情绪(答题时加上自己的阐述)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哪些?)

个体行为的结果;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经验;他人的评价与劝说(自己阐述)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的激发

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设置适当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鼓励学生自我强化;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

4、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现实的归因;

5、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向不同情境迁移。

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反馈信息;

2、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3、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4、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和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如何正确正确运用奖励?

1、奖励要导致学生需要的满足;

2、奖励要成为塑造学校团体价值观的手段;

3、奖励要讲求分寸,合情合理;

4、恰当运用外部奖励(物质奖励);

5、定期奖励与不定期奖励相结合;

6、奖励要及时;

7、奖励时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

惩罚过重的后遗症:

1、师生关系紧张;

2、提高人对惩罚的感受阈限;

3、形成“条件性惩罚物”;

4、导致对惩罚的模仿;

5、降低受罚者的道德责任感,出现“抵罪反应”;

6、惩罚更多的是抑制不良行为,但很难塑造良性行为。

韦纳的归因理论(了解,很不重要)

海德内外归因;韦纳接受并发展成六个方面——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相关人和事的影响。

Tbc

第十章社会规范学习

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哪几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前意识阶段,此阶段大人要交给孩子社会规范;

权威阶段(6~7岁)——一二年级,又称他律阶段;

前两个阶段是上行下效的阶段。

可逆阶段(8~10岁)——公平阶段,又称自律阶段。明白规则是可以改的,且我执行你也要执行。问的最多的是“凭什么”“不公平”;

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寻求的是有差别的平等,考虑进利他因素(如,班上对贫困

生的补助等)。

美国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了解三水平六阶段,那阶段对应那水平)——海因茨偷药

第一种水平: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规则。)

服从于避免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儿童没有真正的规则概念,他们的道德判断取决于能否获得权威人物的奖励或避免惩罚,以及自身行动后果的好坏严重程度);

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能够满足本人需要的行为,他们把人际关系看成是一种交易的对等关系)

第二种水平:习俗水平(儿童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维护社会传统秩序。)

好孩子定向阶段(儿童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扬的行为,考虑到别人的期望和要求。);

尊重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以维护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认为规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他们以是否符合准则与法律来判断是非善恶。)

第三种水平:后习俗水平(道德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的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已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只有按民主程序制定的准则才是可以接受的。损害多数人利益的准则是应被拒绝的。);

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以良心或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定向。给予自己的良心所选择的道德原则来做判断,背离它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普遍伦理原则:生命是无价的。

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最关键的阶段:认同)——括号中的了解,浮云。

社会规范的学习一般有服从、认同、内化三种层次,由外向内发展。

(社会规范的服从是从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愿望而做出的遵从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压力的影响下被迫发生的。(影响因素:外界压力;他人支持;行为后果的反馈;个性因素。))

社会规范的认同是社会规范学习的关键阶段。(社会规范认同的类型:榜样认同、价值认同。影响因素:榜样特点、强化模式行为、提供模仿的心理安全。)

社会规范的内化(个体随着对规范认识的概括化与系统化,以及对规范体验的逐步积累与深化,最终形成一种价值信念作为个体规范行为的内驱力)

价值澄清法:价值观念是人的内在价值,往往不能被清醒的意识到,因此难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所以就需要对它进一步澄清。

(一)选择

1、自由选择(如利他行为的表达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什么?)

2、从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

3、对每一选择途径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后的选择

(二)赞赏

4、喜欢这一选择并感到满足

5、愿意公开承认这一选择

(三)行动

6、按这一选择行事

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Tbc

十三章人格培养

健康人格的标准:

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康的程度);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情绪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良好情绪控制的能力;明确合理的奋斗目标;较强的创新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注意*区分人际和谐和情绪调控横线上的内容

P327页有无重点?

(了解)

人格发育不良主要有:自卑感严重;以自我为中心;自控力差;耐挫力低;过度焦虑。

校车如同自卑的原则:爱与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限制的爱);肯定鼓励原则(别在别人面前批评他);实践锻炼原则(根据能力设计——稍微努力一下就能成功);纵向比较原则(放羊与放马的小孩)

Tbc

第十六章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概念: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较稳固的教学范型,包括教学程序和操作要领等要素。

P398是否有遗漏的重点?(了解)

直接教育模式主要是建立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在行为的方法中,强调的是控制学习者的哪些行为可以被测量和观察,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内在的心理动力。

P421是否有遗漏重点?(了解)

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

1、作业类型与作业难度(简单——群体;难——个人);

2、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3、注意的干扰

4、他人的特征变量——一般重要的人会形成抑制

5、活动者自身因素(包括性别因素。)

Tbc

第十八章个体差异与因人施教p448(了解)

性别差异(男两头,女中间。)

1、认知差异(思维方式差异、注意对象差异、想象力特点差异、语言能力差异。)

2、情绪、情感、兴趣的差异

3、自我意识差异

4、行为差异(攻击行为差异、支配欲从中行为差异、人际交往差异。)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与内容 五要素三内容 五要素:学生(谁);教师(谁);教学内容(讲授什么);教学媒体(通过什么);教学环境(在…下)三要素:学习过程教学内容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单元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裴斯泰洛齐(瑞士)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化”之思想。 2、赫尔巴特(德国)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此科学基础即心理学。 3、乌申斯基(俄国) 1868年《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4、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之著作5、桑代克(美国)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该书扩为三卷本,所以,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3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1908年代,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人体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70年代:奥苏伯(贝)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学习(CAI)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单元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look):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例:出水香炉) (二)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实验室试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自然实验:又称现场试验,试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 (三)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四)调查法: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要求许多被调查者回答以对某一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书面调查:又称问卷法 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单元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Life-span 生命全程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质变) (1)胎儿期(-10个月~0岁) (2)新生儿(0岁~1个月) (3)乳儿期(1个月~1岁) (4)婴儿期(1-3岁) (5)幼儿期(3-6岁) (6)童年期(6-12岁) (7)少年期(12-15岁) (8)青年期(15-18岁) (9)成年期(18-25/35岁) (10)中年期(25/35-50/60岁) (11)老年期(50/60-入土)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可逆&不可逾越) ★③不平衡性(关键期-CP: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康拉德?洛(劳)伦兹(Konrad Lorenz)提出关键期(印刻印象) ④差异性(于予与何诛?) 第二单元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常出选择) 维果斯基的“最优发展区”(常出名词解释) 1、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或认知发展阶段论) 同化:质没变,量变 顺应:质变量也变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嘴的吮吸,手的抚弄】 ②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不可逆性、我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7452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67452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

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因为是A、B卷随机抽来考,所以知识点超级多)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桑代克在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1)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2)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实验法来进行因果研究。 第二章(整章都是重点,有关联的知识点都有,避免遇到灵活运用的题目,所以容较多) 第一节:学习概述 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A,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B,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C,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类别: A,按学习结果划分:(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B,按学习性质划分:(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详见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试误—联结) 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A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B.练习律:指联结的频率决定联结的强度。 C.效果律:指的是动作在情境中跟随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动作在情境中跟随不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与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有一定联系) 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狗分泌唾液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作用 条件刺激——条件作用 3.华生(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提出S—R模式。 “恐惧形成”实验 学习的消退律和学习的泛化和分化律。(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泛化和分化进行区别)

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逐章练习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 年 4 月) C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 者是(06年10月)B A 、詹姆斯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06 D 、临床个案法 1903 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 D 、布鲁斯 D 、行为学习 《教育心理学》 ,该书的出版于 (075、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是以 1903 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 是 ( 07 年 10 月) B A .华生 B.桑代克 C .布卢姆 D.詹姆士 6、 有目的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研究 方法叫( 07年 10月) C A.观察法 B 调查法 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7、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 ,该书出版的时间是( 08 年 4 月) A . 1933 B.1923 C . 1913 D.D 1903 8、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是( 08 年 4月) C A .华生 B.布鲁纳 C.布鲁姆 D.班杜拉 二、填空题 1 、一般认为, 1903 年桑代克的 《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 志。(06 年 4 月) 2、 在教育心理学得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得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调 查法 。(07 年 10 月) 3、 《教育目标分类》是心理学家 布鲁姆 的代表作。( 07 年 10 月) 三、简答题 1、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07年 10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 06 年 4月) B A 、史莫克 B 、莫雷若 C 、加涅 D 、奥苏贝尔 2、 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 响的是( 06 年 4 月) D A 、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B 、中等年龄的学生 C 、年龄较大的学生 D 、年纪较小的学生 3、 关于教师期望和教育效果关系的实验研究,是 1968 年进行的,实验的主持者是( 07 年 10 月) D 3、 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06年 10月) A A 、掌握学习 B 、认知学习 C 、情感学习 4、 一般认为, 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桑代 克著 年 4 月) A A 、 1903 B 、 1913 C 、 1923 D 、 1933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

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62643

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增加理解:学校教育过程&学生学习过程 ②是所有教师专业基础 ③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⑤ 安德森:《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现状和趋势20C80Y 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 中心问题:学与教的问题 ②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教学过程 ③ 重视课堂教学&因材施教 ④ 重视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的统一&增加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研究 ⑤ 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增加(罗杰斯、马斯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由低到高:1、生存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⑤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 ⑥ 临床个案法:对教育过程中的个案(超常、智能不足、情绪困扰、贫困儿童等)观察,测量与操纵。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教育:广义上,只有系统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在课堂情境....中,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① 影响学生的个体的社会化。(社会化指人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② 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生存”。 教学:引诱..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的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群体

③ 教员(中心角色) ④ 学生模仿的榜样 ⑤ 学者与学习者 ⑥ 权威人物 ⑦ 父母 ⑧ 课堂的管理者 ⑨ 团队活动领导者 ⑩ 公关人员 11 办事员 12 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 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易影响年龄较小的学生。 ④ 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⑤ 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③ 与学生的有效交际 ④ 理解自己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经典)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 B.4~8周 C.O~3个月 D.O~6个月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8.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真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10.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1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13.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 D.防止任性、粗暴 14.()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性别角色的发展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44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A.华生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 D.杜威 2.以饮食文化为例,美国人吃牡蛎而不吃蜗牛,犹太人吃鱼而不吃猪肉等,体现了文化的() A.差异性 B.多样性 C.共同性 D.具体性 3.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A.操作能力 B.能力 C.动作技能 D.技能 4.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大小关系是() A.成正比关系 B.成正相关关系 C.无关

D.反比例关系 5.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如姓名、人脸、单词、日期和观点等,这种记忆属于()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语义记忆 D.情景记忆 6.功能固着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D.启发作用 7.在睡眠的__________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脑电波主要以△波为主。() A.入睡期 B.潜渡睡眠期 C.深度睡眠期 D.中度睡眠期 8.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__________状态。()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9.性格根据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A.独立型 B.经济型 C.外倾型 D.意志型 1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指出在交往时要运用()A.称呼得体 B.说话注意礼貌 C.讲话要注意场合 D.言语艺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现代心理学是一个科学体系,按照它们研究目的和取向的不同,可以分为() A.基础研究 B.心理现象研究 C.心理活动研究 D.心理对象研究 E.活动领域层次 2.虽然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发育,但其速度各异,因此,从总的方面可以分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及重点(精心整理)

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P2 2、加涅(美国)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信息加工模式)p5 (1)动机阶段——预期(2)选择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编码及存入(4)保持阶段——记忆存储(5)回忆阶段——检索(6)概括阶段——迁移(7)作业阶段——反应(8)反馈阶段——强化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P6图 4、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西方p7 (1)初创时期(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初创时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5、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东方p9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2)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3)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4)初创时期: 第一阶段: 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1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从学科性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7、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p12 (1)增强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p14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的影响,要避免对被 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5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10、观察法: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11、实验法: 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