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表现手法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冲破理性的束缚——超现实主义艺术

信仰梦境、幻想、潜意识的无穷威力: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达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探就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米罗、达利、恩斯特、马格利特等人。

达达主义杜尚给蒙娜丽莎加上的小胡子:

启发了超现实主义的视觉领域

达达在精神上和艺术手法上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杜尚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用铅笔加上了小胡子。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他无视约束的品性。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主义者几乎没有超越出其思想。达达开拓的新的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

两种风格的超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达利、马格利特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

有机的超现实主义(米罗):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布雷东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哲学背景: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的形式。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它趋于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安德烈布雷东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基里柯

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

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这是一块中性的地方,在这里,互不相容的东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线下,一如那位名叫洛特雷阿蒙的作家所言,“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阳伞在手术台上偶然相遇那样地美。”基里柯的幻觉艺术和超现实

乔治·德·基里柯(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他出生于希腊。他运用多视点非传统式的构图,梦魇般的投影光线及不确定的色调,构成一种单纯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画面,造成神秘和不祥的宁静气氛,引起人们极大的幻觉,画中强调内在情绪与抒情性。

基里诃的画布上,充满了以夸张的透视法所表现的刻板建筑物、谜一样的剪影、石膏雕塑及断裂的手足,予人一种恐怖不安的诡异气氛。这种象征性的幻觉艺术,后来被称为“形而上绘画”,并被公认为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20世纪绘画艺术的先驱。

基里科代表作:一条街上的忧郁和神秘

画面中那泛黄的寂静给人紧张不安的感觉。本来稳定的街道因为作者扭曲处理了透视关系和非正常的光影表达使得整个画面变得不安,而嬉戏的孩子面容不清,在远处等待着她的是一个男子(手持棒子?)这是一个不可理喻、充满未知恐惧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

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斯·恩斯特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是德国画家和雕刻家,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凡高、麦克、康定斯基、毕加索、基里柯等人的艺术给了他很大影响。后来,他结识了阿尔普,创建科隆达达派,是重要的达达派画家。1924年,他在巴黎与其他人合作创建了超现实主义画派。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

与恩斯特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一样,它是令人费解的。我们看到,木头拼贴而成的房子及栅栏分别越出了左右画框。田野、天空和远处的建筑构成了一个看上去十分美好的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里,门铃被夸张得那么大,但手却始终够不着它。夜莺会带来美妙歌声,却吓着了两个孩子。显然,我们对此无法理解、无法解释,这是一个一反常态的梦幻世界。

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Salvador Dail 1904-1989)

达利:自我营销的大师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就是那个用尽毕生宣传超现实主义的人,他虽不是该风格的创始人,但超现实主义正是因为他才变得主流。当人们提及达利,想起的不仅仅是他的画作,那流淌着的钟,还有那上扬的胡子,他的装扮、文章、口才以及行为,他将超现实

主义融入了自己的生活。达利是世界上第一个放纵地进行自我宣传的艺术家,他是第一个将粗俗的玩笑带进华而不实,却又真心实意的纯粹的艺术世界的艺术家。他是后世超级明星艺术家的先驱,比如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还有达明安·赫斯特。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il),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世界躲不开达利这个疯子

1920年,一个刚刚准备踏上艺术创作道路的16岁少年在记事本中写道:“我将成为一位天才,世界将为我倾倒。”年少轻狂的呓语很多人都曾说过,但达利竟然做到了,而且毫无疑问,达利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他自己。

达利的油画《原子的丽达》

达利在45岁时创作了《原子的丽达》这幅画,它舍弃了达利一贯的令人观后联想翩翩、奇妙而又令人不安的所谓的“达利风格”,画面充满了寂静与慈爱。这幅画的主题是希腊神话中的“丽达与天鹅”,丽达是斯巴达王迪达雷欧斯之妻,是位绝世美女,爱恋丽达的万能之神宙斯变成天鹅,接近住在河边的她并与其共度良宵。达利把巨匠雷奥纳多?达芬奇以及丁多列托等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均描绘过的这一古典题材,再度运用,并以其爱妻加拉为模特儿,营造出独特的幻想空间。

达利的经典之作:永恒的记忆

《永恒的记忆》,这是一幅另人震惊的作品,这里向人展示的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静,没有人影,也没有鸟兽,在一片荒凉的旷野上,只有几个软绵绵的钟表,或挂在枯枝上,或摆在桌台上,或搁在一个不明物上,在这幅幻象中,一切事物不近情理,却又表现了

可知的物体。表现人们心中的幻觉或梦想,创造出了一种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

达利表现欲念之作:《加拉丽娜》

在达利的一些画上,经常出现他妻子加拉的肖像,但画面的景象都十分奇特,这幅名为《加拉丽娜》的加拉肖像,则表达了他对弗洛伊德性心理意识的揣测。一个木然前视的中年女性,露出自己的一只乳房,左肩上衣被撕破,她瞪大了满足的眼睛。这幅画体现了达利对弗洛伊德潜意识的兴趣,他试图在肖像中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达利: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

《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描绘的是加拉的一个梦境,一个由于蜜蜂的蜇刺而引起的荒诞离奇的梦。画面上,裸体的加拉悬浮在一块礁石上休憩,而礁石则漂浮在海面上。在加拉身旁,一只红色石榴飘浮在礁石边,一只小蜜蜂正专心致至地围绕着石榴“工作”。加拉的左上方,大石榴裂开了口,裂口中窜出一条大鱼,鱼夸张的大嘴中又跃出两条斑斓猛虎,张牙舞爪地扑向加拉柔软的躯体...

达利设计的震慑人心的华丽超现实珠宝

说到达利,人们马上想到的是他的那些超现实主义绘画,但达利设计的珠宝也是绝对不应该错过的艺术杰作。他早期的尝试产生非常惊人的视觉效果,那些红宝石和珍珠做成的性感红唇、那只滴着宝石眼泪的眼睛、被钻石破碎的红宝石心、布满精致小骷髅头的葡萄状胸针…珠宝成了他的超现实的另外一个载体。

达利对于珠宝的兴趣,据说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对于爱人Gala 的爱。在达利的眼中,只有最奇异的东西才能配得上她。达利曾经为她设计了一枚心形胸针,黄金质地的心形底座上镶嵌着红宝石,象征着血液和血管。当Gala走动的时候,这枚胸针会随着她的脚步而跳动,这才是这个珠宝最震慑人心的地方所在。

超现实主义大师:马格利特( Rene Magritte 1898-1967)

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和达利的作品相比,马格利特的作品更加写实,在具象的物体下,却标注了一种智慧上的嘲讽,一种思辨的精神。马格利特就像一个谜,极其神秘,引起误解,而他诗意般的创作,为人们打开了解悲观主义的大门。他曾说过:在任何时候都可能降临,不专注地观看事物就不会有所发现,人们将永远看不见所想要的东西。对于奥秘,人们不必去谈论它,而应去捕捉它。

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尼·马格利特

雷尼·马格利特 Rene Magritte(1898年-1967年),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成员之一。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中最具有哲学思维的画家,专注于创作奇幻的、神秘谧静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他的绘画作品仿佛谜语一般让人猜想,作品里浮现一种死寂的安静,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表达的观点含括了从政治到哲学的理性世界。

玛格里特的生活和超现实

在玛格里特作品中,超现实的感觉并不由于变形和歪曲,而是在真实场景的表皮之下,那些不可思议的奇怪并置所产生的冲突。这让我们联想到他这个人,他总在自己的客厅画画,他和妻子是在市集上认识的,那时候,他15岁,她12岁。他的邻居说他是有礼貌的人,带狗出去散步时,总是戴一顶圆顶硬礼帽。

如果爱因斯坦与马格利特相遇

爱因斯坦与马格利特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与艺术家,是作为一种“典型”,其代表的是不同领域的一种“象征”与“隐喻”。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而马格利特是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有趣的是,爱因斯坦“肯定性”地谈论过艺术,马格

利特则对科学有过反讽性的说法。

马格利特:这不是一只烟斗

莱热的巨幅油画《三个女子》,充分反映了他的艺术追求。这幅画以纪念碑式的尺寸表现了三个现代女工的形象。她们看上去神情漠然,毫无个性,正一动不动地凝视观者。画家将她们表现得仿佛是用铁管、螺钉和铆钉拼合而成,在严整、挺直的矩形背景衬托下,显得僵硬、呆板,有如机器人一般。这三个女工的形象在造型上让人不免想起西方传统绘画中的一些女神形象。也许,莱热是想借传统的母题,来象征现代:工业社会的女神。

马格利特:戴圆顶硬礼帽的男人

《戴圆顶硬礼帽的男人》描绘了戴圆顶礼帽的男子,表达了马格利特对匿名的关注和关于融入的想法。他其实将戴圆顶礼帽的人与“平常人”这种无个性的个体联系在一起。匿名的观念确实是布鲁塞尔超现实主义者们和马格利特关注的重要问题。戴圆顶礼帽的男子也可以等同为马格利特本人。他将圆顶礼帽和灰色套装视为其“自我图像”。他希望能够融入到我们之中,同时又努力建立对世界的理解。

马格里特的作品:错误的镜子

莱热的巨幅油画《三个女子》,充分反映了他的艺术追求。这幅画以纪念碑式的尺寸表现了三个现代女工的形象。她们看上去神情漠然,毫无个性,正一动不动地凝视观者。画家将她们表现得仿佛是用铁管、螺钉和铆钉拼合而成,在严整、挺直的矩形背景衬托下,显得僵硬、呆板,有如机器人一般。这三个女工的形象在造型上让人不免想起西方传统绘画中的一些女神形象。也许,莱热是想借传统的母题,来象征现代:工业社会的女神。

超现实主义绘画天才:米罗(Joan Miró 1893 -1983)

超现实主义绘画天才:胡安·米罗

胡安·米罗(1893 -1983)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奇思遐想,幽默趣味,清新的感情,以及他与非洲森林,印地安草原工匠的默契之处。这是内容搞得太多的复杂艺术,包含了米罗的全部手法,米罗: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对于米罗,“超现实主义”标签是最被广泛运用的,除此之外,他还与抽象表现主义、国际主义、民族主义等一系列名词有关;他的作品也被广泛认为充满异想天开的童趣、儿童般的直觉想像力,纯真简单,洋溢着欢悦。

关于米罗一段需要重新被认识的历史

米罗是20世纪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个真正的超现实主义者,没有受到当时的弗洛伊德或者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作为一个西班牙艺术家,他的艺术征服了全世界,但他的作品并没有失去加泰罗尼亚艺术的根基。

米罗是如何刺杀荷兰大师的

这是不是“刺杀绘画”计划的一部分?荷兰风景并非一个超现实主义者常常会关注的目标,然而那些微妙或明确的身体语言吸引了米罗的目光。1928年,米罗与荷兰大师经历了爱恨交织的一个星期,然后分道扬镳。

米罗依然是米罗。“每当我完成一项作品,我将之视为下一件的起点。”他写道,“但仅仅是一个起点,我也许会去往截然不同的方向。”

米罗的作品:人投鸟一石子

《人投鸟一石子》作于1926年。画面看上去很简单:蓝和黄把画面分割开来,画的右前方立着由软绵绵的曲线构成的形状奇特的人左后方则是一只鸟,石子在画面留下了它运动的轨迹。黄色沙滩隐喻了乳房和性器官,这是画家对情欲——生命原动力的幽

默赞美。

米罗杰作《绘画(蓝星)》创下纪录

这件被视为该艺术家全部作品之中绝对关键的一幅绘画作品的《绘画(蓝星)》,创作于1927年,从属于该艺术家影响深远的“梦幻画”系列——在该系列中,米罗开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诗意的抽象形式。

一、超现实产生的背景

“超现实主义”源起于法国的文学领域。倡导者作家A .勃勒东(A .BRETON)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队精神病院服役,深受震动,遂成为当时流行的达达文学运动成员。后接受了S .弗洛伊德(S .FREUD)的精神分析学说和H . 柏格森(H .BERGSON)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在自已的文学创作中引进和运用他们的下意识说和内心体验说,创建了自已的“超现实主”文学流派。1924年他发表了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在《宣言》中明确提出:“超现实主义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无意活动。人们凭借它无论是口头、书面还是其他方式表达思想的真实过程——在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又没有任何美学和道德的成见时思想之自由活动”。由是持上述文学思潮的人认为:人的最真实的现实只能在潜意识和梦幻当中。他们确信,人类的下意识活动、突发灵感、心理变态和梦境世界,才是一切艺术创作驰骋的无限空间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由此可见,阿波利内尔创造超现实主义这个词的本意,在于以此来代替超自然主义这一名词。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诸方面。安德烈·布洛东觉得这一术语最能表达这个文艺流派的宗旨,因而得名.

社会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经常会给艺术家们带来精神上的猛烈冲击,同时这种冲击又往往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古今中外的艺术家莫不如此。20世纪上半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们和达达主义者一样,刚刚经历了四年的全面战争,这使得超现实主义者更着重于诗人的孤独。因为厌恶战争的残酷和恐怖,他们选择了探索人类灵魂深处的潜意识时空,选择了以梦遁世,以期把现实抛之脑后。哈布瓦赫在他的《论集体的记忆》一书中曾说到:“不是在记忆中而是在梦境中,心智最大限度地遁离了社会。”梦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信奉梦境万能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就是以表现梦境和潜意识领域为特色,而它恰恰又在两战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生成,这无疑也给它披上了一层回避现实、崇尚虚无和荒诞的色彩。

可是作为社会最敏感的人群,正如丹纳所说:“除非发生极大的奇迹,艺术家才能置身事外,不受洪流冲击。”超现实主义作家们30年代的作品中,不约而同地采用伤口和疾病的意象作为个人痛苦和社会弊病的隐喻,与此同时,死亡、暴力以及骨状物等恐怖主题和意象,也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中赫然出现,这绝非巧合。

超现实主义画家们是在对梦境领域做大规模开拓的同时,进行着对他们所身处的时代的下意识表现的。亨利·米勒对超现实主义做过几篇精彩的论述,他认为超现实主义是“宇宙混乱的体现”,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秘密语言”。

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派文学开创了道路。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二、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析

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猛烈抒发情感的艺术。社会浮动,人心思变。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

超现实主义脱胎于达达主义的遗腹之中。

纯粹直觉与反叛传统。一样

达达:反对一切否定一切的精神存在,所以也是抛弃的原因。

布勒东三人身份均是诗人。诗歌中向潜意识和本能的回归,既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层次理论的回应,又是日后超现实主义画作最原本的基调。

随着《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的出版以及米罗、艾吕雅、达利等人的响应,到了1929年,力量的积蓄已然完成。

第二代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马格利特、德尔沃、彼埃·罗伊、唐吉。此5人深受基里科以及更早以前的亨利·卢俊、夏加尔、恩索尔等人影响。此五人成就最大,画风非常相似,他们精细描绘的风格也被称作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或古典的超现实主义。区别于饱受达达主义影响的米罗、马宋。

达利的名声当属五人之中最盛,也最为国内艺术爱好者们熟悉。北上广已经举办了数次达利画展,每次君引得众人观赏。不过由其名声最盛,其画作的赝品也属最多,再加上达利本人有在赝品签署真名的怪癖,在我国画廊展出的画品竟有很大部分是伪作了。

达利-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以其独行的形象广为人知。

出生前3年,哥哥因脑膜炎而死,“萨尔瓦多”直接继承他哥哥。达利少时,家境殷实,父亲是无神论者,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畸形的家庭与掌上明珠似的娇惯为他日后偏执疯狂的心性埋下了根源。

记忆的永恒[西班牙] 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巨擘,出生于西班牙费格拉斯,从小热爱绘画,并对生活周围异常的、新奇的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

1919年,年仅15岁的达利的作品在费格拉斯剧院展出,受到了评论家的重视。

17岁时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在接触了大量新潮绘画流派和其他各种艺术流派后,经过不懈的探索与追求,达利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把具体的客观世界的描绘同任意的夸张、变形、荒诞、怪异、省略和象征等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介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达利是一个自信而狂妄的天才,6岁时想当厨师,7岁时想当拿破仑。达利说超现实主义就是他自己,他在超现实主义领域无人匹敌。

他喜欢最真实地表现最不真实的物体和情景,创作出一系列著名的意象:柔软的钟表、腐烂的驴子和聚集的蚂蚁……

达利1931年创作的《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他的前部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

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挂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身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柔软的钟表是达利最广为人知的题材,《记忆的永恒》和雕塑《时间的贵族气息》、《时间马鞍》、《时间的侧影》等都出现了仿佛快被烈日晒化的钟表。柔软的钟表表现了达利与时间之间的狂热关系,以及他对时间的制约性和时间对记忆固有的重要性的理解。在他的世界里,时间第一次被质疑、被消解了。

他在《达利的秘密生活》一书中指出:机械从来就是我个人的仇敌;至于钟表,它们注定要消亡或根本不存在。”

达利承认,自己在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而为了寻求这种超现实幻觉,他曾去了精神病院了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实的反映。达利运用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有趣的景象,体验到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这也许正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魅力。

达利的这种将幻觉的意象与魔幻的现实主义作对比的手法,更使得这幅画在所有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最广为人知。

值得一提的是达利的妻子加拉,她也是达利一生中唯一的女人。这个比达利年长10岁的女人原是达利朋友艾吕雅的妻子,在一次聚会上两人一见钟情。达利为了引起加拉的注意,甚至满身涂满粪便、粘上渔网和麻胶、用刀片在身上划开血口。由于他抢了朋友的女人,达利的父亲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达利为了加拉,也放弃了与社会和家庭的交往。加拉在达利艺术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她是达利创作灵感的缪斯,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融入了加拉完美的形象。加拉于1982年去世,为了纪念“圣母般的妻子”,达利决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捐给西班牙政府,建立一个以加拉的名字命名的非营利性艺术基金会。

达利的超现实还表现在他本人的穿着和行为上。他酷爱华丽的打扮,外出时会花上一个小时精心修饰自己,非常认真地粘头发、刮胡子、穿上洁白的长裤、新颖的便鞋、丝绸的衬衣,戴上人造珍珠项链和手镯,晚上,他甚至穿上由自己手绘的、领口开的很低的灯笼袖丝绸衬衣。到了晚年,则是一头披肩的长发,天鹅绒上装,大花领结,白色的绑腿,手里拄一根犀牛角的拐杖。他曾亲率众人抬着长达25米的巨型面包在街上游行;也曾在伦敦演讲时身着潜水衣上台,观者目瞪口呆,他也差点儿被闷死。无疑,达利最好的作品就是他自己,他说:“我与疯子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我没疯。”

70岁以前的达利始终精力充沛,创作欲十分旺盛,不仅画画,还从事雕塑、电影、写作、设计等工作。他发明了几种女用和男用香水,其中,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自我芳菲”香水十分流行。他曾与人合作完成电影《一条安达鲁狗》、《黄金时代》,撰写《达利的秘密生活》、《一个天才的日记》,为芭蕾舞演出设计布景、服装,设计珠宝“皇家之心”、“时间之眼”。经他手设计的每件作品,无一例外地留有超现实主义的梦幻痕迹。如鳌虾电话、配有镜子的人造指甲、厨房用的透明人体模型、用顾客印模浇铸的电木家具、旋转的电扇雕塑、安装在汽车上的万花筒眼睛、新闻记者使用的摄影面具、多功能化妆品、行走的弹簧鞋等。但自从达利的妻子加拉过世后,他的健康就每况愈下。1989年1月23日,达利在故乡费格拉斯结束了他85年的璀璨艺术生涯,平静而安详地长眠于此,被安葬在他自己设计和装饰的剧场博物馆内。

达利以其对人的潜意识世界的洞幽察微的心理分析和表达能力,通过精妙的写实语汇和永不枯竭的想象的结合,创造出一种迥异于现实世界的、完全不同于他人的专属于达利的艺术世界。他说:“1930年我身无分文地被赶出家门,而今天我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主要是得自上帝的垂顾、费格拉斯的启发,以及一位卓越女性英雄式的自我牺牲,那就是我的妻子加拉。”达利清楚地说明了影响他艺术生命的三个因素:信仰、故土和爱情。这三个影响达利艺术生命的因素,在他魔幻般艺术世界里凝铸为三个主题:梦境与幻想、情欲与女人、宗教与神话,它们共同构筑了达利的艺术世界。

达利,这个名字永远成为了“功成名就”和“荒诞不经”的代名词。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三、超现实主义的发展

1、平面

2、建筑

3、摄影

4、影视

5、漫画

几米,本名廖福彬,台湾著名绘本作家,1999年出版《向左走,向右走》,获选为1999年金石堂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书,开创出成人绘本的新型式,兴起一股绘本创作风潮。学界和媒体多次以“几米现象”为主题分析评论。几米在作品中吐露着现代人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隐痛与困顿,揭示出那些看似平静从容的人生背后的痛苦与惶惑。无论是生离死别的悲恸,还是逐渐积聚起来的压抑和愤懑都成了现代人心中无法弥合的伤口,而这也正是我们无法体会到生命圆融之感的重要原因。

几米书写了都市人共同的心声,他在创作中感应着现代都市人的特殊精神内涵,将遭受着社会重压和人性异化威胁的人类精神情感状态纳入自己的画笔之下。他对都市情感的描摹常常抓住都市人内心深处最敏感脆弱的部位,揭示其内心隐痛所在。这些心灵情绪的展示本身也许并不是完整的意义结构,然而,当它们进入到读者的阅读过程,便成了意义和快乐的唤起者。在几米的笔下,孤独、寂寞、困顿、压抑等每一种细微的感受都幻化成了诗意的文字和明丽的图画,让读者在产生身份和心理认同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抚慰。几米在捕捉都市人稍纵即逝的情绪体验时,时常采用一种碎片化的书写方式,个体内心的安稳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起始于现代生活的烦躁不安和无常之感。这种书写方式的内核是一种后现代性的情绪和心灵状态,是一种时代赋予现代都市人的普遍心境。[7]

6、服装

四、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应用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表现手法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冲破理性的束缚——超现实主义艺术 信仰梦境、幻想、潜意识的无穷威力: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达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探就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米罗、达利、恩斯特、马格利特等人。 达达主义杜尚给蒙娜丽莎加上的小胡子: 启发了超现实主义的视觉领域 达达在精神上和艺术手法上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杜尚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用铅笔加上了小胡子。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他无视约束的品性。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主义者几乎没有超越出其思想。达达开拓的新的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 两种风格的超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达利、马格利特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 有机的超现实主义(米罗):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布雷东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哲学背景: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的形式。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它趋于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安德烈布雷东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基里柯 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 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这是一块中性的地方,在这里,互不相容的东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线下,一如那位名叫洛特雷阿蒙的作家所言,“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阳伞在手术台上偶然相遇那样地美。”基里柯的幻觉艺术和超现实 乔治·德·基里柯(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他出生于希腊。他运用多视点非传统式的构图,梦魇般的投影光线及不确定的色调,构成一种单纯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画面,造成神秘和不祥的宁静气氛,引起人们极大的幻觉,画中强调内在情绪与抒情性。 基里诃的画布上,充满了以夸张的透视法所表现的刻板建筑物、谜一样的剪影、石膏雕塑及断裂的手足,予人一种恐怖不安的诡异气氛。这种象征性的幻觉艺术,后来被称为“形而上绘画”,并被公认为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20世纪绘画艺术的先驱。

超现实主义综述

超现实主义思潮综述 摘要:本文用客观的语言,论述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的哲学背景,并简要谈论了其成立的过程及艺术的纲领。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达利、米罗画作的分析浅论了超现实主义抽象和具象两种不同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潜意识象征性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项运动与流派,它脱胎于瑞士的达达主义,由达达主义在法国同象征主义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者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同时致力于突破合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过去画家描写梦境有显著不同,这在于他们能重现梦境,并将逻辑上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喻示性地并列,由此传达出梦境特有的感性气氛。 一、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达达说起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百多年来形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尽管博物馆继续开放,展览会照常举办,但欧洲稳定、统一的艺术体系已经开始瓦解。许多艺术家在战争中身心遭到重创。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继续从事传统的艺术活动似乎不合时宜,更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那个时代需要另一种艺术--一种全新的批判性艺术--达达主义产生了。 “达达”一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意义。达达主义者将他的攻击目标指向所有以前的艺术运动和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实验性艺术。他们对既有的体制、道德和一切美学等传统价值观念一律加以破坏和颠覆。 达达主义者抨击伪善没落的旧世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运动还不如说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反抗,从本质上看他代表了对艺术的否定--但它否定一切时最终不得不否定自己,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不破不立,在对旧事物摧枯拉朽的无情涤荡后,新事物的兴起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学说广为流传--一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命哲学,二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尤其以后者的影响最为广泛。他把人的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他认为梦总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梦境体现了人的潜意识和本能的欲望,是潜意识完美的再现,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但这些潜意识却受到现实规范的种种抑制,人们长期忽略了它。弗洛伊德反对一味压抑潜意识,主张寻找合理渠道来发泄,而艺术创作给潜意识超越现实规范理性和道德提供了最佳途径。因为梦和艺术是相通的。 三、超现实主义的产生 1924年,法国作家布列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布列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

论让-皮埃尔·热内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特征

论让-皮埃尔·热内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特征 【摘要】: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这种理论应用到电影方面主要是强调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主张通过这种方式,口头地、书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此次研究以让-皮埃尔.热内的另类极富超现实主义特征的三部曲(《黑店狂想曲》《童梦失魂夜》《天使爱美丽》)为载体,深入探讨他的作品中的超现实的特征与元素,它们所体现的效果,以及这些特征后面所隐含的深意。 【关键词】:让-皮埃尔·热内; 三部曲; 超现实主义元素 从拍摄电视广告和视频片段制作起家的让-皮埃尔·热内从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电影人,从第一部长片,《黑店狂想曲》开始,导演就把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富含深意的黑色幽默发挥到极致,这部开山之作以别具一格的想象和情节获得了恺撒奖的四个奖项,其中包括最佳新锐导演奖和最佳场景奖。接下来的《童梦失魂夜》和《天使爱美丽》,导演依然大胆的使用非现实主义的元素,脱离传统,摆脱现实,塑造了一个个引人深思的超现实童话。虽然前两部作品都是让-皮埃尔·热内和老搭档马克·卡洛一起合作创造,可是《天使爱美丽》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让-皮埃尔·热内的独家功力,特别是其中光影和音乐的应用,融合了自己的理解和思想,给观众创造了一个无以复加的诗意现实主义的童话世界。 一、从影片的内容与主题来看 1. 非典型或者是虚幻化的环境 文艺作品中的环境是指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一般来说,这样的社会环境都会很具体,现实。如小说《红高粱》的物理环境,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里面的文化大革命的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等文艺作品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而在让-皮埃尔·热内的三部曲里,环境是一个被模糊抽象的因素,没有交代,没有说明,远离尘世的一般现实。如在《黑店狂想曲》(后称《黑》)这个带有典型黑色幽默的电影里,环境从来没有被交代,不管是社会环境,还是周围的物理环境,至始至终屏幕上只出现一所独立的被笼罩在浓密的黄雾中的一栋房子,还有肮脏不堪的下水道。《童》也是一样,没有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环境,导演把故事放在一个虚拟的世界,充满肮脏的街区与古怪人物的末世之城。至于大家熟悉的《天》,虽然故事发生在巴黎这个世界时尚之都,但是此片却有意的避开了巴黎一向给人的印象:时装,流行,慵懒,浪漫,香水,奢侈品…… 导演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童真化虚拟化的巴黎,红和绿色占据了环境中的大部分颜色,包括房子的墙壁颜色,人物的衣着,家具床铺的颜色等等。总的来说,让-皮埃尔.热内三步曲中的故事环境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百分之百现实的环境,是被虚幻过的,甚至是被幻想出来的环境,作为故事三大要素之一的环境一开始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都是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且相似之处颇多。达达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只存在了短短七年,而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从1924年正式诞生起,形式上从未消亡,至今仍然颇有生命力,不少现代主义流派均受其影响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达达主义流派和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寿命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并非偶然。 一、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异曲同工 超现实主义是始于法国的文学艺术思潮,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深远,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超现实主义正式以一个流派出现之前,文艺界中出现了达达主义短暂的昙花一现。其所包含的深层次哲学意义却与超现实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多有超现实主义就是直接来源于达达主义的说法,也有说达达主义本身就是整个广义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但不管如何界定,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同途殊归 (1)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对达达主义者来说,虚无主义成为了其行为原则,为虚无而虚无。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不管帕斯卡尔说这句话是何时何地何种背景何种目的,也许他想表达的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意思,但是断章取义地看,这句话充满了对历史、对世界、对他人的无视。 (2)超现实主义者的虚无主义态度则不同,不再是为虚无而虚无。 虽然本身为一场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但在这场反叛中,超现实主义者们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更是涉及到了对人类本身意义的探寻之类的哲学问题,即是说在认识到原有的无意义基础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对新意义的探索。他们也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革命显然要破坏,而破坏之后还有重建。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3)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 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像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这样的愤世嫉俗在最初阶段,即欧洲备受战火煎熬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救世主一般的热烈追捧。每天都有人无奈地被毁灭,也许连墓碑都不能留下。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发现达达主义者的作品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歇斯底里的无奈感。这在特定时期很能满足人们的胃口,但伴随着战争结束,人类的疯狂行为也暂告一段落,随之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思想以取代已经被摧毁的旧信念。这样“破坏一切”的行为准则开始慢慢失去市场。达达主义本身的“破坏”也开始破坏到无法破坏,为破坏而破坏。传统艺术品通常要传递一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潜在的信息,而达达者的创作则追求“无意义”的境界。达达主义成功地摧毁了理性主义,对于达达主义作品的解读完全取决于读者自己的品味,不负责任地拒绝告知接下来该如何。

魔幻现实主义

浅谈历史背景与作家经历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 摘要:魔幻现实主义是在二十世纪中期首先出现,而后影响到世界范围内作家创作的一种文学流派,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寻根文学流派的影响尤为深远。其中魔幻现实指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其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即可以概括为在作品中加入了魔幻的元素,通过这种方式来集中表现现实,本质仍然为现实。本文中讨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着重强调了魔幻现实主义与后现代派中的荒诞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区别,然后介绍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简单介绍了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随后对本文探讨的核心,历史背景与作家个人经历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的影响,次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讨论了拉美与中国整体的环境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然后选取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三部作品以及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历史背景与作家个人经历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创作。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魔幻因素百年孤独莫言 本篇文章讨论的是针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背景即个人经历对其创作作品的影响。因此在讨论问题之前需要对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和有哪些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作品有必要了解。 魔幻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作品 谈到现实主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魔幻现实主义的受众相比之下就要少一些。魔幻现实主义不像现实主义,从古至今一直被作家无意识地不断的使用,而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盛行起来的文学流派,不同于传统的文学集团,他是一种群体性的倾向,是拉美作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结合个人经历创作出的,主要集中在小说领域。魔幻现实主义被提出后引发了剧烈的反响,后渐渐演变为一种跨越地域与时代的文学流派,并多次获得了诺奖等奖项,因此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最早是由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发表的一本评论后期表现派绘画的专著《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中提到的,他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区分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较好区分,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中加入了魔幻的元素来反映现实。而魔幻现实主义和超现代主义的区别可以用安徒生·因佩特的话来解释“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阿伯利纳尔曾说到“当人类试图模仿行走时,他创造了与腿并不相像的轮子”,即超现实主义中的现实指的应是自然而非现实主义中的现实,这一点与魔幻现实主义有很大区别。而荒诞派则是利用有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

超现实主义中非具象“梦境符号”分析

超现实主义中非具象“梦境符号”分析 本篇文章是以超现实主义中非具象“梦境符号”分析为论题,通过查阅资料和参观展览,以及一些图片资料的引证,来论述这一论题,同时加入作者自身的一些观点和平时在学习以及观察中所总结的经验,来说明非具象“梦境符号”在超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中的价值和意义。非具象“梦境符号”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创作中经常出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可以真诚传达艺术家的内心潜意识世界,也让画面更具有观赏性,还可以做到雅俗共赏。 以非具象“梦境符号”为主要艺术手法的超现实主义油画作品,能够直截了当传递艺术家的内心潜意识和创作思想,直观而富有梦幻意味的表现画面审美趣味。本文就是从非具象“梦境符号”的这一属性出发,将文章分为五章,第一章分析“梦境符号”与非具象绘画的概念,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二章阐述“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含义、形成过程、哲学依据;第三章是以超现实主义非具象“梦境符号”为表现手法的西方大师和中国艺术家作为佐证,论述他们作品的艺术语言,总结他们画面中非具象“梦境符号”的不同特点、嬗变过程和内心因素,试图从多个方向解释超现实主义非具象“梦境符号”的表现特性和意义;后面两章主要是论述自己的观点以及总结结论。 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一、通过对超现实主义中非具象“梦境符号”分析的论述,为国内艺术创作者以及爱好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二、目前国内外对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探究大多是将其作为梦境、或者具象“梦境符号”等去研究,而我试图以单一非具象“梦境符号”入手,以其在画面中的表现特征、形成原因和内心反映为切入点,试图详细的将非具象“梦境符号”在不同内心潜意识状态下所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展示出来。论文的主要观点是非具象“梦境符号”

论艺术设计中超现实主义的讽喻设计方法

论艺术设计中超现实主义的讽喻设计方法 作者:王景超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8期 摘要:讽喻是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讽喻的夸张和荒诞不经也使超现实主义作品所表现的力度更加强劲,讽喻和超现实主义都是以高度的娱乐、戏谑、玩笑、艳俗的方法,来达到与正统设计完全不同的效果,并且加强表达效果,巨大的反差在抓住人眼球的同时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讽喻;超现实主义;艺术设计方法 “讽喻” 是一种古已有之且中西通用的修辞方式。《牛津英国文学辞典》将其定义为:“一种表达隐含的道德意义的譬喻性叙述或描写;一种引申的隐喻。”《现代汉语辞海》把它解释为:“比喻的一种;用故事来打比方,含蓄而有启发地把道理讲明白。” 指鹿为马,以羊易牛的表现方式任意而幽默,常常让人啼笑生非而又哭笑不得;正话反说,反话正说;重话轻说,轻话重说,这就是讽喻的相异性,分离性和对立性的表现。通常讽喻符号的形式看似意指了一个事物,但我们却能从另一个符号的形式中意识到它实际上意指与之截然不同的事物,通过夸张甚至对立的替代,有意的颠覆和损毁我们对于一种事物的惯例性印象和体验。讽喻源自本体和喻体的差异性,而且差异越大,讽喻的效果就越明显。如菲利浦斯塔克为Flos公司设计的“Collection Guns”灯具,金色的武器象征着隐藏在战争背后的真正目的——金钱,黑色的灯罩象征着死亡,按下手枪扳机,灯却亮了,轻描淡写中表达出对于和平、战争、死亡、贪婪的社会性思考,此例正是对于艺术设计中的讽喻基于“分离性”的表现。再如图1,如此特别的花形小便斗,营造出春意盎然的自然感受,花形的便斗里还有芳香剂,可除去臭味,香与臭的夸张性对比,显而易见的体现了讽喻的对立性。 花形小便斗不禁让人们联想到1917年那个被杜尚搬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上的小便器(图2),荒诞的是,作品展出的名字竟然是《泉》,这种标新立异让人有种玩笑开过了头的感觉,它遭到了以前卫自诩的组委会的断然拒绝,但不可置否的是,以杜尚为首的达达主义开拓的新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对视觉艺术的影响深远,其理论根据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呈现人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简言之,超现实主义就是一种纯心理自动主义,人们借此以口头、书面甚至其他方法表达思想的真正活动,受思想的支配但又不受理智的控制,超越一切美学和道德的成见。讽喻是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讽喻的夸张和荒诞不经也使超现实主义作品所表现的力度更加强劲,拿杜尚的《泉》来说,在人们的意识中,小便器是一种肮脏污秽的代表,但杜尚却把它命名为《泉》,正是运用了讽喻手法的对立性,两者的迥然不同让人不觉眼前一

(范)论超现实主义风格及对现代时装设计的影响

论超现实主义风格及对现代时装设计的影响 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时装风格虽然距今已近90年,但其设计内涵、风格特征依然影响着当今时装设计师及其作品,世纪前后在许多时装设计中可以发现超现实主义的影子,在08年春夏时装T台上超现实主义风格更是大行其道,因此探究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来龙去脉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试图就超现实主义风格产生背景、款式风格、流行演变作深入分析,理清其创作特点和手法,启迪今后设计思路。 超现实主义风格产生背景 超现实主义发源于20世纪初期,由达达主义衍生而出,20至30年代盛行于欧洲。在理论上,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发起者是两位法国作家,布列顿和阿波利奈尔。超现实一词是诗人阿波利奈尔首用的。原是哲学上的术语,最初称为“超自然主义”,后来才用于绘画上。1900年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发表著名的论著《梦的解析》,拓展了人类思维意识领域。受弗洛伊德理论影响,众多文学家艺术家开始探讨无意识绘画,创作神秘诗歌,展现梦中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了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1917年阿波利奈儿发表了自传体小说《断头诗人》,1924年布列东在巴黎两次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其影响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同领域,至此超现实主义运动全面展开。 超现实主义理论 超现实主义是基于现实主义而产生的。在文学艺术范畴,现实主义是对生活的表现和反映,其特征是真实、客观的再现。而超现实主义则与此相反,其基础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下意识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学说认为;人们的真正思想和真正面目是隐藏在潜意识及梦里的,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先了解他的梦。超现实主义核心是脱离现实世界,回到原始状态,

什么是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摘要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产生背景 超现实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参加超现实主义集团的作家有布洛东、苏波、查拉,画家阿尔普、马松等等。属于这一流派中的有些作家,如路易·阿拉贡、保罗·艾吕雅等,由于受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积极影响,后来转向进步的文艺阵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在美国风行一时,出现了所谓“新超现实主义”流派,成为帝国主义御用的宣传工具。 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但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则产生在1924年之后,如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实现主义的代表作。阿拉贡在1926年发表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艾吕雅的诗集《痛苦的都会》、《生活的内幕》均属超现实主义之作。 超现实主义-文学渊源 1、上溯到18世纪英国哥特式小说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哥特式小说的主人公通过想象出来的事物获取了生活中的精华,并

艺术概论习题库

210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艺术概论》习题库 一、选择题 1、艺术发生的“心灵表现论”提出的人是( ) A、泰勒 B、弗雷泽 C、弗洛依德 D、克罗齐 2、艺术发生的“摹仿论”提出的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毕歇尔 C、席勒 D、康德 3、艺术发生的“理念论”提出的人是 ( ) A、别林斯基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弗雷泽 D、柏拉图 4、艺术创作唯一的思维活动是 ( )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逆向思维 5、戏剧文学属于( )艺术。 A、表演艺术 B、造型艺术 C、综合艺术 D、语言艺术 6、摄影属于( )艺术。 A、造型艺术 B、语言艺术 C、表演艺术 D、综合艺术 7、园林属于( )艺术 A、表演艺术 B、语言艺术 C、造型艺术 D、综合艺术 8、美术的基本特征是( )四个 A、空间性 B、静态性 C、模仿性 D、凝固性 E、视觉性 F、造塑性 G、可塑性 9、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采用( )创作方法 A、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10、“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清代画家( )提出 A、吴昌硕 B、王鉴 C、郑板桥 D、石涛。 11、《清明上河图》是我国( )朝的绘画作品。 A唐B宋C元D明 12、《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是( )绘画的代表作品。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D野兽派

13、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他的( )交响曲中的一段大合唱。 A. 第三 B. 第五 C. 第六 D. 第九 14.《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演奏的一首( )独奏曲。. A京胡 B板胡C二胡 D 筝 15.《阿细跳月》是我国( )族的民间舞蹈。 A彝 B傣 C苗 D 白 16.《等待戈多》、《秃头歌女》是( )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B存在主义C象征主义 D荒诞派1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年代( )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法国C美国D苏联 18、《红色娘子军》是( )导演的影片。 A谢添 B谢晋 C谢铁骊 D崔嵬 19、《老人与海》是美国着名作家( )50年代的重要作品。 A海明威B福克纳C杰克伦敦D海勒 20.在我国,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这一思想的是( )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迅D胡适 2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 )。 A妙品 B能品 C神品D逸品 22、把艺术作品的风格划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种类型的魏晋时期的文艺 理论家是( ) A陆机 B钟嵘 C刘勰 D谢赫 23、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美学家是( )。 A柏拉图 B亚理士多德C贺拉斯 D普洛丁 24、亚理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着作是《》。 A诗学 B诗艺 C诗品 D论崇高 25、“三一律”是欧洲( )戏剧的创作法则。 A文艺复兴 B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26、敦煌地处河西走廊( )端。

艺术概论定稿(1)

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论莫奈 姓名:魏琳琳 学号:2011101402 系(部):美术系 专业:美术学 班级:2011级四班指导教师:师娟 完成时间: 2012 年 6 月

摘要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关键词:艺术教育,婚姻,鼎盛时期,人物评价

论莫奈 一、人物生平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简称克劳德·莫奈。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二、艺术教育 因为大学的传统艺术教育让他觉醒,1862年莫奈在巴黎加入了夏尔·格莱尔画室。在那里他结认了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弗雷德里克·巴齐耶以及阿尔弗雷德·西斯莉,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后来被称为印象派,即在户外和自然光线下用浓厚的油彩作画。 1866年,他以卡米耶·东西厄为模特创作了《绿衣女人》。不久之后,东西厄即怀孕并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让(Jean)。在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期间,莫奈来到英国避难。在那里他学习约翰·康斯太布尔和J·M·W·透纳的作品。回到法国后,1872年或者1873年,莫奈以勒阿弗尔的一处风景为背景创作了《印象·日出》。它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画家展上亮相,如今它陈列在巴黎马蒙丹·莫奈美术馆。根据这幅画的题目,艺术评论家路易·勒鲁瓦提出了“印象派”的说法。 三、婚姻 1870年,莫奈与东西厄结婚。1873年,他们搬进了塞纳河边阿让特伊的一幢房子。1878年3月17日,他们有了另一个儿子,米夏埃尔(Michael)。1879年,莫奈夫人死于肺结核。AliceHoschede决定帮助莫奈抚养他的两个孩子。他们居住在普瓦西(Poissy),但莫奈不喜欢那里。1883年4月,他们搬到了上诺曼底大区厄尔省的Giverny。他种植了一个大花园并在那里完成了他余生的绘画创作。莫奈和Hoschede在1892年结婚。 四、鼎盛时期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创作,即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连续画同一个物体。他的第一个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来画。1895年,从20个不同角度对大教堂所作的画在迪朗德-吕埃尔

浅谈现代玻璃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e3701303.html, 浅谈现代玻璃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表现 作者:黄汉松 来源:《设计》2012年第02期 摘要:当读者在品读一件玻璃艺术品时,几乎都会无意识地说出神秘、诗意、梦幻等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审美现象,根源在何处呢?直到—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著作才发现:现代玻璃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超现实主义艺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现代玻璃艺术中,玻璃材质的物性所显现出诗意言说的隐喻,与超现实主义符号言说的隐喻产生共鸣。因此,文章旨在浅谈现代玻璃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表现。 关键词:现代玻璃艺术超现实主义梦幻诗意隐喻 一、现代玻璃艺术的超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 现代玻璃艺术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走向多元化,出现各种风格和流派的倾向,然而,它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最为深刻,另外加上玻璃材质的特殊物性等因素,因此,在现代玻璃艺术中出现了显著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玻璃艺术经历了自发期(如中世纪彩绘玻璃,虽然它的本意是为宗教服务)、个人喜好期、自觉期(20世纪60年代国际工作室玻璃艺术运动至今)。 二、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玻璃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玻璃艺术中往往通过符号的隐喻形式,即运用时空重构、生命体重塑、符号重构等方式,营造一个神秘、怪诞离奇、非现实的梦幻世界,表现人的深层精神世界,满足内心本能的欲望。它具有符号梦幻性、具象性和神秘诗意性的美学特征。 三、超现实主义的玻璃艺术的代表人物作品分析 (一)史丹尼斯拉夫李宾斯基(StanslavLibensky) 李宾斯基是一位典型的捷克玻璃艺术大师,同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玻璃艺术家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把玻璃作为表达艺术观念的媒介,以另外一种方式来演绎玻璃艺术。他采用铸造和切割技术,开始挖掘玻璃表面及内部的光学特性。在造型上有意地安排一些孔洞、缝隙,让光线穿透,并赋予特殊的含义。如拱形系列中的《门》、三角形系列《金字塔的绿色眼睛》等作品,其中《门》拱门优美的弧度,中间开口的一线天及左右两边分开的尺度感,营造了一种诗意空间,而面积和体积、斜面与直面的协调比例则达到了几何形而上美学的标准。形而上画家基里柯说过:“一个弧中,仍然有东西是不完全的,必须而且可以去完成一一这就形成预感。由于这个原因,即使一个环也总象征某些超道德或不道德的东西。这个想法替我解释了一般的门廊和拱门总给我的一种明显的形而上之感。”又说,“超越现实的象征通常可以在几何形象中看到。例如,三角不但在古代,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当作一种神秘且魔幻般的

超现实主义的看法

对超现实主义的理解与看法 我认为超现实主义是一个超脱显示,近乎于梦境的一种文书艺术流派,这种流派是以超脱显示的梦境为创作原题,以夸张的环境背景,以亮色和暗色交错的绘画风格来反应现实主义的种种,强调主观色彩的应用,并且超现实主义是用这种的风格来脱离现实世界,才能摆脱心灵的束缚,来看清自己所处的世界,从而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更能真实的显示客观事实的真是面目,这也是超现实主义流派和其他的流派的不同之处。 超现实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波三折,注定了它与其他的流派的不同之处,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其实是一次必然的结果,战争带来的的破坏,丧失亲人的痛苦,一步步将人们逼到绝境,只能靠一种新的信念来取得依靠,而超现实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这斌不是偶然,因为人们只能靠想象来弥补显示生活中的心灵的空缺。 虽说超现实主义在历史上只辉煌了一段时间,但是它在后世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电影、小说、画,这种流派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一代一代的人去追逐自己内心的世界。 但是这种流派并不是那么完美,超现实主义者宣称: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的源泉.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蝗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精神、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枷锁.唯有人的无意识、梦幻和神经错乱才是人的精神的真正活动。这一理论反应的是人的内心中的恐惧,所以过度沉浸在其中会逐渐迷失自己,他们在绘画时会用非常混乱的线条和颜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恰恰反映了他们对显示社会的不满,只愿沉浸在幻想之中。并且他们坚信用幻想中的东西可以解决并改变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认为它最终会取代其他的理论,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超现实主义主要是认为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从而来影响主动意识的行为,他们尝试的是将梦、潜意识、现实结合,所以他们致力于研究潜意识,并且他们想要回到原始的行为方式,就是只听从自己的内心想干什么,不被其他人支控。例如,在绘画时他们是将自己脑子一闪而过东西快速绘画记录下来,并且不添加任何艺术手法,纯粹的靠自己的潜意识创作,不符合一切逻辑和道理,所以超现实主义的画、小说、总是晦涩难懂,并且被不属于这种流派的人认可。

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绘画中的绵延1

超现实主义在当代绘画中的绵延 摘要 超现实主义是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意在运用这种自由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绘画或其它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追求梦于现实的统一。 关键词 自由主义梦境幻觉潜意识白日梦下意识 前言 超现实主义继达达主义之后源于达达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现实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一简述超现实主义的来源和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超现实主义的来源 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欧洲盛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早开始在法国,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美术,而且美术在随后的发展中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不仅发展成为全面而深刻的美术革命,甚至影响到几乎艺术的各个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它反应的是一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种事件往往成为历史的契机也符合历史的选择规律。而达达主义作为一个运动在1922年的巴黎达达之后就已经结束了,这与达达自己的信仰是一致的,即“真正的达达主义者是反对达达的”达达的破坏最终也破坏了自己。但是达达对无意识潜意识自动主义的赞美却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被继承下来。这些达达主义者在超现实主义的旗帜下重新聚集起来从而组成浩浩荡荡的超现实主义大军,进行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的探索。超现实主义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不过,如果因此所把达达派精神与超现实主义的本质视为同一,则是一大谬误。达达虽成为超现实派诞生的温床,但超现实派多少还是承受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的遗产,另外还吸收了新的要素。(1引文来自《美术概念100问》四川美术出版社《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二)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亨利·柏格森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只需注意对象的流变所引起的主观感受,并着意用自己的作品去表现这些感受,其他一切都可以置之不顾。只有这种绝对超然的审美态度才能带来真正的艺术。直觉主义是柏格森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其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反科学的,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行而上学。(2引文来自百度文库刘老师政治学园读书笔记:《柏格森和他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领域,认为人的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往往被社会道德法律风俗所制约,受到压抑

超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

超现实盘义与魔幻现实主义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 拉丁美洲文坛骤然产生“文学爆炸”现象一批手法独特的新小说迅速出现, 震动世界文坛。拉美文学以其骄人的成就, 赢得世界瞩目, 向世界证实了拉美文学的存在和发展。同时, 也引起文学工作者对拉美文学繁荣的原因和发展的轨迹一探究竟的浓厚兴趣。 作为当代拉美文学的主要流派, 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接受到了欧洲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影响他们接受了超现实主义对人的主观意识的深刻认识,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本民族的民族意识、文化特征以及民族中人的特点和命运作了有力的表现。他们抛弃了超现实主义对人主体以外现实极其蔑视的态度, 对拉美各民族的特性和人的意识作了全新的解释。 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个重要的文艺流派。从1919年安得烈·布勒东和菲斯特·苏波合著第一部“下意识书写”的作品《磁场》,到1969年让·许斯特正式宣布超现实主义团体的解散, 半个世纪的时间, 超现实主义从只有十几个成员的巴黎小组, 发展成为影响欧、美、亚、非四大洲几十个国家的国际性运动。作为一种文艺思潮,超现实主义不仅在小说、诗歌、戏剧等方面锐意革新, 而且曾在广泛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领域丙发生作用, 直到今天, 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重大影响。因而, 超现实主义在西方现代文艺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地位。它的最大历史功绩是把十九世纪高度发展的现实主义传统中对人的外部性格和现实生活的精致刻划转到现代文学对人本身的深入探讨上来。 法国超现实主义团体的正式组建是在1924年, 其标志是该年11月发表的《超现实主义宣言》, 文学史上称为《第一次宣言》。由安得烈·布勒东起草的这份宣言是超现实主义运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宣言中布勒东开宗明义地提出:“超现实主义, 纯粹的精神学自发现象, 主张通过这种方法, 口头地、书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思想的照实记录, 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 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意识渗入。……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相信在它之前一直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形式的高度真实性、相信梦幻的万能, 相信思想的不偏不倚的活动。它的目的是要摧毁其他一切精神机械论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可以清楚地看到超现实主义者视一切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传统如草芥,而把追求精神的解放、思想的自由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为了获取这一精神和思想的解放,布勒东首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现实主义:“从圣·托马斯到安纳托尔·法朗士,现实主义的态度无不发祥于实证主义;我以为它对智力和伦理的任何升华莫不以敌意相对。我厌恶它, 因为它包孕着平庸、仇恨与低劣的目满自得。”“作者抓住了一个性格;性格既定, 于是便让他的英雄人物在全世界周游。不管发生什么情况,这个英雄人物的行为与反应都是精心设计好了的;他决不能违背为他作好了的种种布置。”他反对外界逻辑、经验对人的意识的干涉认为这是对人想象力的压制,这种现实是不真实的。他提倡绝对自由的想象力,于是在弗罗伊德学说的影响下,找到了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人的真实精神活动境界——梦境。他说“我要问:是什么理由,什么比另一方充分得多的理由, 赋予梦境以这种天然无凿的姿态, 令我毫无顾忌地欣然受纳了许多怪异的情节?那怪异的程度犹若历历在目、令我震栗不已。”他把清醒时的梦境称为幻境,宣称:幻境总是美丽的, 任何幻境都是美丽的, 甚至只有幻境才是美的。他说:“梦境与现实这两种状态似若互不相容, 我却相信未来这两者必会溶为一体,

超现实主义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无论是战胜国英、法、俄等国,还是战败国德、奥等国,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让人不忍睹视的伤痕。整个欧洲,经济萧条、世态炎凉,人民生活困苦,整个社会弥漫着强烈的厌世、悲观的情绪。此种形势之下,人们开始否定一切,开始逃避现实,追求不存在的梦幻,以脱离现实的悲哀与残酷。 于是超现实主义占据了当时艺术发展的主导地位。 超现实主义的产生比达达主义稍晚。超现实主义并非美学样式的革新,但它深刻地影响着欧美的艺

术运动,不仅左右绘画艺术的发展,也波及到小说、电影、戏剧和诗歌等诸多方面。 超现实主义的产生,有其特有的社会根源,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处在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下的人们,开始对旧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失去兴趣并最终与之分裂。不少艺术家将自己的兴趣转向了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说,他们把毫不相干的东西凑在一起,热衷于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和理性约束的表现手法。以求脱离现实的残酷与悲哀。

“超现实主义明确强调受理性控制和受逻辑支配的现实是不真实的,只有梦幻与现实结合才是绝对的真实、绝对的客观。” 超现实主义者主张把生、死、梦,现实、过去、未来结合在一起,把它们统一起来。于是他们的艺术作品纷纷呈现出神秘、恐怖、荒诞、怪异的特点。 爱上绘画,继而爱上诗歌。在这两者之间穿行,觉得它们二者“长”得很像,时间久了,更觉得它们不可分离。怎料自己的表达能力太差,无法将心中的感受一一倾诉,在此向大家介绍几个绘画大师

的作品,愿知音不吝赐教、高人指点迷津。 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马格里特 马格里特Magritte, Rene(1898~1967)比利时画家。1898年11月21日生于莱西讷,1967年8月15日卒于布鲁塞尔。早年受业于布鲁塞尔艺术学院。成熟期的作品具有超现实主义特点。代表作有《两姐妹》、《受威胁的凶手》等。他的创作对年轻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S.达利、麦桑等和波普艺术家,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